卷二十三 代宗
關燈
小
中
大
下相劘相制,而一人之機,固不足以敵天下也。
代宗之機,得之于老氏。
老氏曰:“将欲取之,必固與之。
”“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剛。
”此至險之機也,而代宗以之。
固為寬弱以極悍戾者之驕縱,驕縱已極,人神共憤,而因加之殺戮也不難,将自以為善制奸慝而必死于其手。
乃天下習知其術,而受其與、不聽其取;乘弱制之以不複剛,終處于無何而權以倒持。
安足以馳騁哉?自敝而已矣。
李輔國惡已極而殺矣,程元振惡已極而流矣,魚朝恩惡已極而誅之俄頃矣;假手元載以殺朝恩,複縱元載以極其惡,而載又族矣。
當其姑為隐忍,則輔國繇三公而王,唯其志也;程元振位骠騎,激怒群情,挫抑汾陽,唯其志也;魚朝恩總禁兵,判國學,隸視宰相,發汾陽之墓,鉗制朝政,唯其志也;然猶曰宦官已掌禁軍,有不測之防,弗能驟計也。
元載以一書生,貪猥無狀,自可折筆以鞭笞之者;乃顔真卿為之坐貶,楊绾為之左遷,李少良為之杖死,且寄邺侯于江外,一唯其荼毒而莫之禁。
其處心積慮,欲甘心于載者已非旦夕,且必俟其惡盈而後殓,使害已播于天下,乃以快刑殺于俄頃。
凡誅四肘腋之臣,皆以老氏之深機圖之,而藉口以号于天下曰:吾非忍殺之也,彼自殺而我因之也。
亦險矣哉! 夫四奸者,依附左右,弗難制者也;不若是而誅殛之也有餘,即若是而誅殛之也,亦弗能抗也;故代宗得以用其機而終投其阱。
乃怙此以為協持天下之具,餌藩鎮而徐圖之,則愚甚矣。
來不臣已著,舉天下以讨一隅,易矣;而餌之以宰相,誣之以通聀,然後殺之。
仆固懷恩已反,勢且潰敗,而猶為哀矜之說以恤之。
于是枭雄之帥,皆測其險詐,即乘其假借之術,淫威既得而不複可制。
故懷恩受副元帥而後叛,田承嗣受平章事而終不人朝,李零曜、崔旰、朱希彩、李正已、李寶臣皆姑受其牢籠而終逸於柙阱。
一人之險,何足以勝天下戰?徒寬總之而莫之能收。
故曰其愚尤甚也。
元戰死,晉楊绾而任之,意且與绾深謀制羣雄而快其夙恨,绾早卒,乃戰意而廢然返耳;藉其不然,誅夷行于一方,則四方愈為搖動。
然而無慮也,元載殺朝恩而帷蓋之恩不保,绾雖忠,亦必慮及于此,以自慮于不才之散術,挾詐之主,未有敢興深謀者也。
信乎老氏翕張取與這術,適以自數,孰謂漢文幾杖賜吳之智為能制吳之死命乎?帝王之誅賞,奉天無私,猶寒暑之不相貸也,邪說興,诐行逞,此以為術,而天下之亂日生,可勿戒興? 〖九〗 李長源當肅宗之世,深觸張良娣、李輔國之怒,拂衣而歸衡山,何其快也!其于元載也,未斥其惡以糾責之,徒以賢姦不可並處而去之,則引身歸,不猶便乎?乃置身參佐,讬魏少遊以自全,又何屈也!夫豈葸畏無端而不能自持也哉?達人之通識,度己度人,因時以保明哲之身,而養國家和乎之福,非一概之說所可執為得失也。
長源之于肅宗,在東宮則定布衣之交,在靈武則冒難首至,參大議于孤危,坐寝偕,成收複之元功,其交固矣。
良娣、輔國雖惡其斥己,而所欲者,但令長源一日不居左側,弗為己難,則意得而無餘恨:于此而翩然已逝,全終始之交,綽有馀裕矣。
其于代宗也,雖與謀元帥有翼戴之功,而其早不侍青宮,其後不參帷帟,交未固也。
複東京,拒吐蕃,返陝州之駕,誅殛三閹以清宮禁,又未有功也。
代宗以畜疑之主,離合不可終憑;元載雖見忌于君,而旁無相逼以升之朝士,唯長源以宗臣入參謀訪,唯恐軋己而代之;且載文辯足以濟奸,朋黨樂為效命,衆忌交集,深謀不測,抑非如婦人奄豎、褊衷陋識、一去而遂釋然也。
載與長源立于兩不相下之勢,而禍機所發,不可預防,岣喽煙雲,祝融冰雪。
其能覆蔭幽人使之安枕哉? 且夫山亦未易居也。
其唯弢光未試、混迹漁樵者,則或名姓上達于天子,而鋒稜未著,在廷忘猜妒之心,乃可怡情物外,世屢變而不驚。
其不然者,名之所趨,世之所待,功之已盛,地之已危,即欲抗志煙霄、杜口時事,而講說吟詠以迨琴酒弈畫之流,聞風而輻辏,乃有遍遊戎幕拓落不偶之士,争其長短以恣其雌黃,甚且挾占星士氣谶緯之小技者,亦浪迹溪山,而附高人以自重,絕之則怨生而謗起,納之則禍發而蔓延,孰謂山之厓、水之涘,非風波萬疊、殺人族人之險阻哉?如稗說所傳,嬾殘十年宰相之說,
代宗之機,得之于老氏。
老氏曰:“将欲取之,必固與之。
”“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剛。
”此至險之機也,而代宗以之。
固為寬弱以極悍戾者之驕縱,驕縱已極,人神共憤,而因加之殺戮也不難,将自以為善制奸慝而必死于其手。
乃天下習知其術,而受其與、不聽其取;乘弱制之以不複剛,終處于無何而權以倒持。
安足以馳騁哉?自敝而已矣。
李輔國惡已極而殺矣,程元振惡已極而流矣,魚朝恩惡已極而誅之俄頃矣;假手元載以殺朝恩,複縱元載以極其惡,而載又族矣。
當其姑為隐忍,則輔國繇三公而王,唯其志也;程元振位骠騎,激怒群情,挫抑汾陽,唯其志也;魚朝恩總禁兵,判國學,隸視宰相,發汾陽之墓,鉗制朝政,唯其志也;然猶曰宦官已掌禁軍,有不測之防,弗能驟計也。
元載以一書生,貪猥無狀,自可折筆以鞭笞之者;乃顔真卿為之坐貶,楊绾為之左遷,李少良為之杖死,且寄邺侯于江外,一唯其荼毒而莫之禁。
其處心積慮,欲甘心于載者已非旦夕,且必俟其惡盈而後殓,使害已播于天下,乃以快刑殺于俄頃。
凡誅四肘腋之臣,皆以老氏之深機圖之,而藉口以号于天下曰:吾非忍殺之也,彼自殺而我因之也。
亦險矣哉! 夫四奸者,依附左右,弗難制者也;不若是而誅殛之也有餘,即若是而誅殛之也,亦弗能抗也;故代宗得以用其機而終投其阱。
乃怙此以為協持天下之具,餌藩鎮而徐圖之,則愚甚矣。
來不臣已著,舉天下以讨一隅,易矣;而餌之以宰相,誣之以通聀,然後殺之。
仆固懷恩已反,勢且潰敗,而猶為哀矜之說以恤之。
于是枭雄之帥,皆測其險詐,即乘其假借之術,淫威既得而不複可制。
故懷恩受副元帥而後叛,田承嗣受平章事而終不人朝,李零曜、崔旰、朱希彩、李正已、李寶臣皆姑受其牢籠而終逸於柙阱。
一人之險,何足以勝天下戰?徒寬總之而莫之能收。
故曰其愚尤甚也。
元戰死,晉楊绾而任之,意且與绾深謀制羣雄而快其夙恨,绾早卒,乃戰意而廢然返耳;藉其不然,誅夷行于一方,則四方愈為搖動。
然而無慮也,元載殺朝恩而帷蓋之恩不保,绾雖忠,亦必慮及于此,以自慮于不才之散術,挾詐之主,未有敢興深謀者也。
信乎老氏翕張取與這術,適以自數,孰謂漢文幾杖賜吳之智為能制吳之死命乎?帝王之誅賞,奉天無私,猶寒暑之不相貸也,邪說興,诐行逞,此以為術,而天下之亂日生,可勿戒興? 〖九〗 李長源當肅宗之世,深觸張良娣、李輔國之怒,拂衣而歸衡山,何其快也!其于元載也,未斥其惡以糾責之,徒以賢姦不可並處而去之,則引身歸,不猶便乎?乃置身參佐,讬魏少遊以自全,又何屈也!夫豈葸畏無端而不能自持也哉?達人之通識,度己度人,因時以保明哲之身,而養國家和乎之福,非一概之說所可執為得失也。
長源之于肅宗,在東宮則定布衣之交,在靈武則冒難首至,參大議于孤危,坐寝偕,成收複之元功,其交固矣。
良娣、輔國雖惡其斥己,而所欲者,但令長源一日不居左側,弗為己難,則意得而無餘恨:于此而翩然已逝,全終始之交,綽有馀裕矣。
其于代宗也,雖與謀元帥有翼戴之功,而其早不侍青宮,其後不參帷帟,交未固也。
複東京,拒吐蕃,返陝州之駕,誅殛三閹以清宮禁,又未有功也。
代宗以畜疑之主,離合不可終憑;元載雖見忌于君,而旁無相逼以升之朝士,唯長源以宗臣入參謀訪,唯恐軋己而代之;且載文辯足以濟奸,朋黨樂為效命,衆忌交集,深謀不測,抑非如婦人奄豎、褊衷陋識、一去而遂釋然也。
載與長源立于兩不相下之勢,而禍機所發,不可預防,岣喽煙雲,祝融冰雪。
其能覆蔭幽人使之安枕哉? 且夫山亦未易居也。
其唯弢光未試、混迹漁樵者,則或名姓上達于天子,而鋒稜未著,在廷忘猜妒之心,乃可怡情物外,世屢變而不驚。
其不然者,名之所趨,世之所待,功之已盛,地之已危,即欲抗志煙霄、杜口時事,而講說吟詠以迨琴酒弈畫之流,聞風而輻辏,乃有遍遊戎幕拓落不偶之士,争其長短以恣其雌黃,甚且挾占星士氣谶緯之小技者,亦浪迹溪山,而附高人以自重,絕之則怨生而謗起,納之則禍發而蔓延,孰謂山之厓、水之涘,非風波萬疊、殺人族人之險阻哉?如稗說所傳,嬾殘十年宰相之說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