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十三 代宗
關燈
小
中
大
以經義,亦飲射之遺意而變通之,豈期于此而遽得真士哉?習文教而與聞乎德言之緒論,為野人之所不勝,既繇乎君子之途,則可望以循此而上達耳。
授之以政,而智愚勤惰忠佞貪廉,自有秉憲者執法以議其後,其可縣行誼為标格,使之雠僞以藏奸乎? 若夫學校之設,清士類于始進,不當專求之文,而必考其閨門之素履;正士習,育賢才,嚴不淑之懲,又不待登進之日也。
然而方在子衿之列,修子弟之敬愛,絕公門之請谒,亦士之常耳,或既貴而喪其所守,讵可遽以此為賢,而授之大官大邑乎?以行按不肖之罰,而以文求君子之度,流品清而僞行抑不敢冒,斯其于取士之法,殆庶幾與! 〖三〗 盈唐之廷而發程元振之奸者,太常博士柳伉也,唐可謂廷無人矣。
抑考古今巨奸之在君側,大臣谏官緘默取容,小臣寒士起而擊去之,若此類者不一,夫人君亦何賴有心膂股肱之臣哉?誠足悲已!乃其閑抑有辨焉。
如其奸邪得勢,執闇主之權,生殺在手,士大夫與争而不勝,因起大獄,空君子之群,誅戮流竄,流血盈廷,檻車載道,而綸扉卿署偏置私人,故奸已露、勢将傾,而無有能诘者,于是一介之士,迎其機而孤起以攻之,此固無容深怪已。
程元振得權以來,所谮而誅者來瑱,瑱固有可誅之罪也;所忌而逐者裴冕,猶得刺州以去,未有大傷也;李岘與相不協,柳伉之事,岘且與謀,未嘗先發制岘,而安位自若;省寺台端,類非繇元振以升,而害亦不及,士大夫固優遊群處于朝右,誰禁之使瘖,而讓搏擊之舉于一博士乎?通國痿痹,無生人之氣,何其甚也! 宋之谏臣,遷谪接踵于嶺南,而谏者日進;唐無貶竄之禍,而大奸根據,莫之敢搖;無他,上委靡而下偷容,相養以成塞耳蔽目之天下,士氣不伸,抑無有激之者也。
進無聽從之益以仰庇宗社,退無誅逐之禍以俯著直聲,雖欲扼腕昌言,一螀吟而蛩泣耳。
無惑乎視糾謬鋤奸為迂闊之圖,人棄廉隅而保容容之福也。
是以薰莸并禦之朝廷,不如水火交争之士氣也。
〖四〗 擁重兵、居高位、立大功、而終叛,類皆有激之者,唯仆固懷恩不然。
來瑱雖誅,然無功于唐,而據邑脅君,上下之猜嫌久矣,非彭、韓在漢,蘇、祖在晉比也。
雖誅十瑱,懷恩自可坦然無危疑也。
代宗推心以任懷恩,至于已叛,猶眷眷不忘,養其母,鞠其女,且曰:“朕負懷恩。
”程元振、魚朝恩雖不可久恃,而方倚懷恩以沮汾陽,抑不如楊國忠之于祿山矣。
懷恩不叛,優遊擁王爵于朔方,何嫌何懼,不席富貴以終身邪?河北初平,大功已集,薛嵩等迎拜馬首,乞随行閑,正其策勳鳴豫之日矣;遽起異心,養寇樹援,為叛逆之地,辛雲京閉城自衛,豈過計哉?駱奉仙雖為雲京行說以發其反謀,亦非縣坐以本無之志而陷以醢俎,辛雲京、李抱玉先事之知耳,非激之也;然而冒昧以逞,決志不回,此何心哉?傳曰:“狼子野心。
”洵懷恩之謂與! 乃若唐之召叛也,其失在過任懷恩耳。
許回纥之昏,而以懷恩之女妻之,使結戎狄以為援,有藉而得起,一失也;命雍王為元帥,進收東京,不置帥副,而以懷恩領諸營節度為雍王副,二失也;奪汾陽兵柄,以朔方授懷恩,三失也。
功已立,權已張,位已極人臣而逼上,内有河北之援,外結回纥之好,睥睨天下,莫己若也,汾陽亦不得不解元帥之任以授之,汾陽且為之屈,懷恩目中不複有唐矣。
鷹飽則颺,豈待激之而後叛哉?雲京不發其奸,懷恩之逆特遲耳。
禍速則其根本未固,河北四鎮,初分土得兵,尚未有生聚固結之資,以擁懷恩而蠭起;使其羽翼已成,群兇翕聚,幸而為祿山,不幸而為石敬瑭矣,唐之不亡,其餘凡幾也! 夫人之所受,如其器而止,溢于器,則汎濫不可複收,并其器而亦傾。
懷恩可使為偏裨,聽汾陽之頤指者也。
故當李光弼入軍之日,而能止軍中之亂,過此則溢矣;雖自速其亡,亦所不恤也。
叛之速,而禍止于太原與奉天,河北不與俱起,猶雲京、抱玉之功也。
借曰勿激,則其反也在程元振既誅之後,徒委罪于元振,豈定論乎?以大任委人,不揆其器,未有不亂者也。
〖五〗 廣德二年,戶部奏戶口之數二百九十餘萬,較天寶戶九百六萬九千有奇,僅存者三之一也,而猶不足。
叛賊之所殺掠,蕃夷之所蹂踐,亂軍之所搜刷,死絕逃亡,而民日以耗,固也。
然
授之以政,而智愚勤惰忠佞貪廉,自有秉憲者執法以議其後,其可縣行誼為标格,使之雠僞以藏奸乎? 若夫學校之設,清士類于始進,不當專求之文,而必考其閨門之素履;正士習,育賢才,嚴不淑之懲,又不待登進之日也。
然而方在子衿之列,修子弟之敬愛,絕公門之請谒,亦士之常耳,或既貴而喪其所守,讵可遽以此為賢,而授之大官大邑乎?以行按不肖之罰,而以文求君子之度,流品清而僞行抑不敢冒,斯其于取士之法,殆庶幾與! 〖三〗 盈唐之廷而發程元振之奸者,太常博士柳伉也,唐可謂廷無人矣。
抑考古今巨奸之在君側,大臣谏官緘默取容,小臣寒士起而擊去之,若此類者不一,夫人君亦何賴有心膂股肱之臣哉?誠足悲已!乃其閑抑有辨焉。
如其奸邪得勢,執闇主之權,生殺在手,士大夫與争而不勝,因起大獄,空君子之群,誅戮流竄,流血盈廷,檻車載道,而綸扉卿署偏置私人,故奸已露、勢将傾,而無有能诘者,于是一介之士,迎其機而孤起以攻之,此固無容深怪已。
程元振得權以來,所谮而誅者來瑱,瑱固有可誅之罪也;所忌而逐者裴冕,猶得刺州以去,未有大傷也;李岘與相不協,柳伉之事,岘且與謀,未嘗先發制岘,而安位自若;省寺台端,類非繇元振以升,而害亦不及,士大夫固優遊群處于朝右,誰禁之使瘖,而讓搏擊之舉于一博士乎?通國痿痹,無生人之氣,何其甚也! 宋之谏臣,遷谪接踵于嶺南,而谏者日進;唐無貶竄之禍,而大奸根據,莫之敢搖;無他,上委靡而下偷容,相養以成塞耳蔽目之天下,士氣不伸,抑無有激之者也。
進無聽從之益以仰庇宗社,退無誅逐之禍以俯著直聲,雖欲扼腕昌言,一螀吟而蛩泣耳。
無惑乎視糾謬鋤奸為迂闊之圖,人棄廉隅而保容容之福也。
是以薰莸并禦之朝廷,不如水火交争之士氣也。
〖四〗 擁重兵、居高位、立大功、而終叛,類皆有激之者,唯仆固懷恩不然。
來瑱雖誅,然無功于唐,而據邑脅君,上下之猜嫌久矣,非彭、韓在漢,蘇、祖在晉比也。
雖誅十瑱,懷恩自可坦然無危疑也。
代宗推心以任懷恩,至于已叛,猶眷眷不忘,養其母,鞠其女,且曰:“朕負懷恩。
”程元振、魚朝恩雖不可久恃,而方倚懷恩以沮汾陽,抑不如楊國忠之于祿山矣。
懷恩不叛,優遊擁王爵于朔方,何嫌何懼,不席富貴以終身邪?河北初平,大功已集,薛嵩等迎拜馬首,乞随行閑,正其策勳鳴豫之日矣;遽起異心,養寇樹援,為叛逆之地,辛雲京閉城自衛,豈過計哉?駱奉仙雖為雲京行說以發其反謀,亦非縣坐以本無之志而陷以醢俎,辛雲京、李抱玉先事之知耳,非激之也;然而冒昧以逞,決志不回,此何心哉?傳曰:“狼子野心。
”洵懷恩之謂與! 乃若唐之召叛也,其失在過任懷恩耳。
許回纥之昏,而以懷恩之女妻之,使結戎狄以為援,有藉而得起,一失也;命雍王為元帥,進收東京,不置帥副,而以懷恩領諸營節度為雍王副,二失也;奪汾陽兵柄,以朔方授懷恩,三失也。
功已立,權已張,位已極人臣而逼上,内有河北之援,外結回纥之好,睥睨天下,莫己若也,汾陽亦不得不解元帥之任以授之,汾陽且為之屈,懷恩目中不複有唐矣。
鷹飽則颺,豈待激之而後叛哉?雲京不發其奸,懷恩之逆特遲耳。
禍速則其根本未固,河北四鎮,初分土得兵,尚未有生聚固結之資,以擁懷恩而蠭起;使其羽翼已成,群兇翕聚,幸而為祿山,不幸而為石敬瑭矣,唐之不亡,其餘凡幾也! 夫人之所受,如其器而止,溢于器,則汎濫不可複收,并其器而亦傾。
懷恩可使為偏裨,聽汾陽之頤指者也。
故當李光弼入軍之日,而能止軍中之亂,過此則溢矣;雖自速其亡,亦所不恤也。
叛之速,而禍止于太原與奉天,河北不與俱起,猶雲京、抱玉之功也。
借曰勿激,則其反也在程元振既誅之後,徒委罪于元振,豈定論乎?以大任委人,不揆其器,未有不亂者也。
〖五〗 廣德二年,戶部奏戶口之數二百九十餘萬,較天寶戶九百六萬九千有奇,僅存者三之一也,而猶不足。
叛賊之所殺掠,蕃夷之所蹂踐,亂軍之所搜刷,死絕逃亡,而民日以耗,固也。
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