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十一 高宗

關燈
論者曰:“彼昏不知,不可與言,儀之不智以亡身,與京房等,則非也。

    身為大臣有宗社之責焉,緘口求容,鄙夫而已矣,儀忠而愚者也,未可以苛求也。

      〖四〗 張公藝以百忍字獻高宗,論者謂其無當于高宗之失,而增其柔懦。

    亦惡知忍之為道乎!書曰:“必有忍,乃克有濟。

    ”忍者,至剛之用,以自彊而持天下者也。

    忍可以觀物情之變,忍可以挫奸邪之機,忍可以持刑賞之公,忍可以畜德威之固。

    夫高宗乍然一怒,聽宦者之辭,而立命上官儀草诏以廢武氏,是惟無激,激之而不揣以憤興,不忍于先,則無恒于後,所以終脅于悍婦者正此也。

      夫能忍者,豈桎梏其羞惡是非之心以使不行哉?不任耳而以心殉之而已矣。

    任耳而以心殉之者,如急水之觸矶、沸膏之蘸水,譖愬甫及而顔頳耳熱,若高天厚地之無以自容,正哲婦奸人所乘之以制其命者也。

    故王後伉俪之恩,太子賢、太子忠、毛裡之愛,長孫無忌渭陽之情,聞谮即疑,而死亡旋及,一激即不能容,他日悔之而弗能自艾,不忍于耳,即不忍于心,高宗之絕其天良,惡豈在忍哉? 公藝之忍而保九世之宗,唯聞言不信而制以心也,威行其中矣。

    不然,子孫仆妾噂沓背憎以激人于不可忍,日盈于耳,尺布鬥粟,可操戈戟于天倫,而能饬九世以齊壹乎? 〖五〗 居重馭輕,先内後外,三代之法也。

    諸侯各君其國,勢且伉乎天子,故縣内之選,優于五服,天子得人以治内,而莫敢不正,端本之道也。

    郡縣之天下,以四海為家,奚有于遠近哉? 畿輔之内與腹裡尚文之郡邑,去朝廷也近,吏之賢不肖易以上聞,且其人民近天子之光而畏法深,名教興而風俗雅,雖中材涖之,亦足以戢其逸志,而安其恒度。

    至于荒遠雜夷之地,其民狃于頑陋犷戾,而詩書禮樂之文,非所喻也,其吏欺其愚而漁獵之,民固不知有天子,而唯知有長吏,則貪暴之吏,唯其所為,而清議不及;乃民夷積怨,一激以興,揭竿冒死,而禍延于天下。

    如是,則輕邊徼長吏之選,就近補調,使充員數,善不加擢,惡不降罰,俾其貪叨恣日暮塗窮之倒逆,離叛相尋,兵戈不戢,内治雖修,其能遙制之哉?前之定天下者,芟菁棘,夷谿峒,威服而恩撫之,建郡縣以用夏變夷,推行風教,力甚勤、心甚盛也。

    乃割棄不理,授之卑茸狼戾之有司,以毆之于亂,溥天之下,特有此蟊賊之區宇,是亦可為長太息矣!故與其重内也,不如其重外也。

    内雖不綦乎重,而必不輕也;外不重,則永輕之矣 唐初桂、廣等府,官之注拟,一聽之都督,而朝廷不問,治之大累也。

    邊徼之稍習文法者,居其土,知其利,則貪為之,而不羨内遷;中州好名幹進之士,惡其陋,而患其絕望于清華,則鄙夷之而不屑為。

    儀鳳元年,始遣五品以上同禦史往邊州注拟,庶得之矣,猶未列于吏部之選也,後世統于吏部,以聽廷除,尤為近理。

    然而縣缺以處劣選,且就地授人,而雖有廉聲,不得與内擢之列,吏偷不警,夷怨不綏,民勞不複,迨其叛亂,乃勤兵以斬刈之,亦慘矣哉!千年之積弊,明君良和弗能革也,可勝悼哉! 八閩、東粵,昔者亦荒陋之區也,重守令之選,而賢才往牧,今已化為文教之邦,何獨邕、桂、滇、黔、階、文、邛、雅之不可使為善地乎?不勤兵而服遠,不勞中國而化夷俗,何所嫌而弗為也?人士厭薄之私心,假重内輕外之說以文之,明主之所弗徇,而尚奚疑焉? 〖六〗 赈饑遣使,民有迎候之勞,如劉思立所言者,未盡然也,所遣得人,則民不勞矣。

    若其不可者,饑非一邑,而生死之命縣于旦夕,施之不急,則未能速偏,而餒者已死矣;施之急,則甫下車而即發金粟,唯近郭之人得踰分以霑濡,而遠郊不至。

    且府史裡胥,黨無籍之遊民,未嘗饑而冒受;大臣奉使,尊高不與民親,安能知疾苦之為何人,而以有限之金粟專肉白骨邪?此徒費國而無救于民之大病也。

     且不特此也。

    饑民者,不可聚者也。

    餌之以升鬥锱铢,而群聚于都邑以待使者,樸拙之民,力羸而恤其婦子,餒死而不願離家以待命;豪捷輕獧之徒,則如跋扈之魚,聞水聲而鼓鬣,棄其采橡梠、捕禽魚,可以得生之計,而希求自至之口實,固未能厭其欲而使有終年之飽也。

    趨使者于城郭,聚而不散,失業以相尊沓,掠增奪興以成乎大起大落亂,所必然已。

     夫亦患無良有司耳。

    有良有司者,就其地,悉其人,行野而進其紳士與其耆老,周知有無之數,而即以予之,旦給夕歸,仍不廢其桑麻耕種、采山漁澤之本計,則惠皆實而民奠其居,仁民已亂之道,交得而亡虞也。

    故救荒之道,蠲租稅,止訟獄,禁掠奪,通運,其先務也;開倉廪以赈之,弗獲已之術也。

    兩欲行之,則莫如命使巡行,察有司之廉能為最亟。

    守令者,代天子以養民者也,民且流亡,不任之而誰任乎?授慈廉者以便宜之權,而急逐貪昏敖惰之吏,天子不勞而民以蘇,舍是無策矣。

     〖七〗 李世勣之安忍無親也:置父于窦建德之刃下而不恤;強其壻杜懷恭與征高麗,而欲殺之以立法;付諸子于其弟,而使怒則撾殺之。

    顧于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