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十 唐高祖
關燈
小
中
大
,而蹀血覆宗,亦人倫之大斁矣。
法與情不兩立,亦不可偏廢者也。
闾井相比,婚媾相連,一旦乘權居位,而逮系之、鞭笞之,甚且按法以誅戮之,憯焉不恤,曰“吾以奉國法也”,則是父子、昆弟、夫婦、朋友之恩義,皆可假君臣之分誼以摧抑之,而五倫還自相賊矣。
于是乎仁心牿喪,而民競于權勢以相離散,非小禍也。
若欲曲全恩義,而骩法以伸私,則法抑亂,而依倚以殃民者不可勝诘。
然則除諸侯私土私人之弊政于九州混一之後,典鄉郡、刺鄉州、守鄉邑,其必不可,明矣。
張鎖周,舒州人也,為其州都督,召親故酣飲十日,贻以金帛,泣與之别,曰:“今日得與故人歡飲,明日都督治百姓耳。
”此何異優人登場,森然君臣父子之相臨,而歌舞既阕,相聚而食,相狎而笑邪?恻隐不行,而羞惡之心亦澌滅盡矣。
故官于其鄉,無一而可者也。
君欲任賢以治民也,奚必其鄉;欲為民以擇吏也;奚必其鄉之人;士出身事主而效于民也,又豈易地之無以自效。
君不為士謀安,士抑不自謀其安,緻法與情之兩掣,甚矣其昧于理也。
韓魏公以守鄉郡而養老,亦朱買臣衣繡之榮耳,況如鎖周之加刑罰于父老子弟而憯莫之恤乎! 〖一一〗 謂高祖之立建成為得适長之禮者,非也。
立子以适長,此嗣有天下,太子諸王皆生長深宮,天顯之序,不可以寵嬖亂也。
初有天下,而創制自己,以賢以功,為天下而得人,作君師以佑下民,不可以守法之例例之矣。
抑謂高祖宜置建成而立世民者,亦非也。
睿宗舍宋王成器而立隆基,讨賊後以靖國家,隆基自冒險為之,事成乃奉睿甯以正位,睿宗初不與聞,而況宋王?則宋王固辭,而睿宗決策可也。
太原之起,雖繇秦王,而建成分将以向長安,功雖不逮,固協謀而戮力與偕矣。
同事而年抑長,且建成亦铮铮自立,非若隋太子勇之失德章聞也,高祖又惡得而廢之?故高祖之處此難矣,非直難也,誠無以處之,智者不能為之辯,勇者不能為之決也。
君子且無以處此,而奚翅高祖? 處此而無難者,其唯聖人乎!泰伯之成其至德者,豈徒其仁孝之得于天者厚乎?太王、姜女以仁敬孝慈敦彜倫修内教于宮中者,其養之也久矣。
詩之頌王季也,曰“則友其兄”。
王季固不以得國而易其兄弟之歡也。
王季無得國之心,而泰伯可成其三讓之美,一門之内,人修君子長者之行,而靜以聽夫天命。
故王季得國,猶未得也;泰伯辭國,猶未辭也;内教修而禮讓興,讓者得仁,而受者無疑于失義。
邠人之稱太王,曰“仁人也”。
豈一朝一夕之故哉? 唐高祖之守太原,縱酒納賄以自薉宮人私侍,而嘗試生死以殉其嗜欲,則秦王矯舉以奮興,一唯其才之可以大有為,而馳騁俠烈之氣,蕩其天性,固無名義之可系其心,逮成尤劣焉,而以望三後忠厚開國之休,使遜心以聽高祖之命,其可得乎?高祖之不能式谷其子,既如此矣;而所左右後先者,又行險徼幸若裴寂之流而已。
東宮天策士各以所知遇為私人,自不覩慈懿之士,耳不聞孝友之言,導以争狺而亟奪其恻隐,高祖若木偶之屍位于上,而無可如何,誠哉其無可如何也!源之不清,其流孰能澄汰哉? 後世之不足以法三代者,此也,非井田封建飾文具以強民之謂也。
王之所以王,霸之所以霸,聖之所以聖,賊之所以賊,反身而誠,不言而喻。
保爾子孫,甯爾邦家,豈他求之哉?自非聖人,未有能免于禍亂者。
立适之法,與賢之權,皆足以召亂,況井田封建之畫地為守者乎? 〖一二〗 魏征、王珪必死于建成之難乎?曰:未見其可也。
事太宗而效忠焉,有以異于管仲之相桓公乎?曰:有異焉,而未為殊異也。
傳曰:“食焉不辟其難,”非至論也。
君子之身,天植之,親生之,生死者,名義之所維,性情之所主,而僅以殉食乎?君臣之義,生于性者也,性不随物以遷,君一而已,猶父之不可有二也。
管仲,齊之臣,齊侯其君也;征、珪,唐之臣,高祖其君也。
仲之事子糾,齊侯命之,征、珪之事太子,高祖命之。
天之所秩,性之所安,義之所承,君一而已。
即以食論,仲食齊侯之食,征、珪食高祖之食,子糾、建成弗與焉,而況君子之死,必不以殉食乎?故無知者,齊襄之賊,管仲不共戴天之雠也。
使唐高而蒙篡弑之禍,征、珪有死有亡,而必不可一日立于其廷,子糾、建成,君臣之分未定,奚足為之死邪?為之死,是一日而有二君矣。
胥為君之子也,或廢或立,君主之,當國之大臣引經衷道以裁之,為宮僚者,不得以所事者為适主,而随之以争。
建成以長,世民以功,兩俱有可立之道,君命我以事彼,則事彼而已矣;君命我以事此,則事此而已矣:高祖初未嘗以荀息之任任征與珪,使以死拒世民也。
則建成死,高祖立世民為太子,非敵國也,非君雠也,改而事之,無傷乎義,無損乎仁,奚為其不可哉? 然則征、珪之有異于管仲者,何也?襄公弑,糾與小白出亡于外,入而讨賊,不幸而兄弟争,仲之所不謀也。
子糾敗,仲囚于魯,桓公釋之而使相,仲未嘗就公求免以自試也。
建成、世民之含毒以争久矣,知其必有蹀血宮門之慘,不能弭止其慝,抑不能辭宮僚以去之,欲徼幸以觀變,二子之志偷矣。
太子死,遽即秦王而請見,尤義之所不許也,斯則其不得與管仲均者也。
夫魏征起于群盜之中,幸自拔以歸唐,功名之士耳。
“介于石,不終日”,而後可以知幾。
亦惡足以及此哉?
法與情不兩立,亦不可偏廢者也。
闾井相比,婚媾相連,一旦乘權居位,而逮系之、鞭笞之,甚且按法以誅戮之,憯焉不恤,曰“吾以奉國法也”,則是父子、昆弟、夫婦、朋友之恩義,皆可假君臣之分誼以摧抑之,而五倫還自相賊矣。
于是乎仁心牿喪,而民競于權勢以相離散,非小禍也。
若欲曲全恩義,而骩法以伸私,則法抑亂,而依倚以殃民者不可勝诘。
然則除諸侯私土私人之弊政于九州混一之後,典鄉郡、刺鄉州、守鄉邑,其必不可,明矣。
張鎖周,舒州人也,為其州都督,召親故酣飲十日,贻以金帛,泣與之别,曰:“今日得與故人歡飲,明日都督治百姓耳。
”此何異優人登場,森然君臣父子之相臨,而歌舞既阕,相聚而食,相狎而笑邪?恻隐不行,而羞惡之心亦澌滅盡矣。
故官于其鄉,無一而可者也。
君欲任賢以治民也,奚必其鄉;欲為民以擇吏也;奚必其鄉之人;士出身事主而效于民也,又豈易地之無以自效。
君不為士謀安,士抑不自謀其安,緻法與情之兩掣,甚矣其昧于理也。
韓魏公以守鄉郡而養老,亦朱買臣衣繡之榮耳,況如鎖周之加刑罰于父老子弟而憯莫之恤乎! 〖一一〗 謂高祖之立建成為得适長之禮者,非也。
立子以适長,此嗣有天下,太子諸王皆生長深宮,天顯之序,不可以寵嬖亂也。
初有天下,而創制自己,以賢以功,為天下而得人,作君師以佑下民,不可以守法之例例之矣。
抑謂高祖宜置建成而立世民者,亦非也。
睿宗舍宋王成器而立隆基,讨賊後以靖國家,隆基自冒險為之,事成乃奉睿甯以正位,睿宗初不與聞,而況宋王?則宋王固辭,而睿宗決策可也。
太原之起,雖繇秦王,而建成分将以向長安,功雖不逮,固協謀而戮力與偕矣。
同事而年抑長,且建成亦铮铮自立,非若隋太子勇之失德章聞也,高祖又惡得而廢之?故高祖之處此難矣,非直難也,誠無以處之,智者不能為之辯,勇者不能為之決也。
君子且無以處此,而奚翅高祖? 處此而無難者,其唯聖人乎!泰伯之成其至德者,豈徒其仁孝之得于天者厚乎?太王、姜女以仁敬孝慈敦彜倫修内教于宮中者,其養之也久矣。
詩之頌王季也,曰“則友其兄”。
王季固不以得國而易其兄弟之歡也。
王季無得國之心,而泰伯可成其三讓之美,一門之内,人修君子長者之行,而靜以聽夫天命。
故王季得國,猶未得也;泰伯辭國,猶未辭也;内教修而禮讓興,讓者得仁,而受者無疑于失義。
邠人之稱太王,曰“仁人也”。
豈一朝一夕之故哉? 唐高祖之守太原,縱酒納賄以自薉宮人私侍,而嘗試生死以殉其嗜欲,則秦王矯舉以奮興,一唯其才之可以大有為,而馳騁俠烈之氣,蕩其天性,固無名義之可系其心,逮成尤劣焉,而以望三後忠厚開國之休,使遜心以聽高祖之命,其可得乎?高祖之不能式谷其子,既如此矣;而所左右後先者,又行險徼幸若裴寂之流而已。
東宮天策士各以所知遇為私人,自不覩慈懿之士,耳不聞孝友之言,導以争狺而亟奪其恻隐,高祖若木偶之屍位于上,而無可如何,誠哉其無可如何也!源之不清,其流孰能澄汰哉? 後世之不足以法三代者,此也,非井田封建飾文具以強民之謂也。
王之所以王,霸之所以霸,聖之所以聖,賊之所以賊,反身而誠,不言而喻。
保爾子孫,甯爾邦家,豈他求之哉?自非聖人,未有能免于禍亂者。
立适之法,與賢之權,皆足以召亂,況井田封建之畫地為守者乎? 〖一二〗 魏征、王珪必死于建成之難乎?曰:未見其可也。
事太宗而效忠焉,有以異于管仲之相桓公乎?曰:有異焉,而未為殊異也。
傳曰:“食焉不辟其難,”非至論也。
君子之身,天植之,親生之,生死者,名義之所維,性情之所主,而僅以殉食乎?君臣之義,生于性者也,性不随物以遷,君一而已,猶父之不可有二也。
管仲,齊之臣,齊侯其君也;征、珪,唐之臣,高祖其君也。
仲之事子糾,齊侯命之,征、珪之事太子,高祖命之。
天之所秩,性之所安,義之所承,君一而已。
即以食論,仲食齊侯之食,征、珪食高祖之食,子糾、建成弗與焉,而況君子之死,必不以殉食乎?故無知者,齊襄之賊,管仲不共戴天之雠也。
使唐高而蒙篡弑之禍,征、珪有死有亡,而必不可一日立于其廷,子糾、建成,君臣之分未定,奚足為之死邪?為之死,是一日而有二君矣。
胥為君之子也,或廢或立,君主之,當國之大臣引經衷道以裁之,為宮僚者,不得以所事者為适主,而随之以争。
建成以長,世民以功,兩俱有可立之道,君命我以事彼,則事彼而已矣;君命我以事此,則事此而已矣:高祖初未嘗以荀息之任任征與珪,使以死拒世民也。
則建成死,高祖立世民為太子,非敵國也,非君雠也,改而事之,無傷乎義,無損乎仁,奚為其不可哉? 然則征、珪之有異于管仲者,何也?襄公弑,糾與小白出亡于外,入而讨賊,不幸而兄弟争,仲之所不謀也。
子糾敗,仲囚于魯,桓公釋之而使相,仲未嘗就公求免以自試也。
建成、世民之含毒以争久矣,知其必有蹀血宮門之慘,不能弭止其慝,抑不能辭宮僚以去之,欲徼幸以觀變,二子之志偷矣。
太子死,遽即秦王而請見,尤義之所不許也,斯則其不得與管仲均者也。
夫魏征起于群盜之中,幸自拔以歸唐,功名之士耳。
“介于石,不終日”,而後可以知幾。
亦惡足以及此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