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十 唐高祖
關燈
小
中
大
則又已重矣。
密之狙詐樂禍而驕,雖降唐而無固志,緩之須臾;則跳梁終逞,宜乎厚防以制其奸,不可遽抑而激之怨。
而衆叛援孤,力窮智屈,疑之重則又本輕,視為輕而又若重;審其所适然之數者,權也高祖授之以光祿卿,一閑宂之文吏;而司進食之亵事,使執臣節于殿陛,一若不知其狡點兇很者然,此之謂能持權以制天下者也。
非故揚之,非故抑之,适如其稽颡歸命之情形,而澹然待之若進若退之閑。
嗚呼,此大有為者之所以不可及也。
于是而密無可怙之恩,抑無可訟言之怨,許無所雠,惡無所施,不得已而孤騎叛逃,一有司之禽捕而足矣。
使其志悛而終順與?則飽之以祿,安之以位,一如孟昶、劉繼元之在宋,而不至如黥布、彭越之葅醢以傷恩也;密之不然,自趨于死,而抑無怨矣。
于是而知天下之至很者,無很也;至詐者,無詐也;量各有所止,機各有所息,以固然者待之而适如其分,則于道不失而險阻自消。
天下定于一心之平,道本易也;而非大有為者,不足以與于斯。
〖四〗 徐世勣始終一狡賊而已矣。
其自言曰“少為亡賴賊”,習一定而不可移者也。
夫為盜賊而能雄長于其類者,抑必有似信似義者焉,又非假冒之而欺人亡實也;相取以氣,相感以私,亦将守之生死而不貳。
如螢之光,非自外生,而當宵則燿,當畫則隐。
故以其似信似義者,予之以義之能執、信之能笃、而重任之,則一無足據,而适以長亂。
其習氣之所守者在是,适如其量而止,過此則颠越而不可緻诘。
其似信似義者亦非僞也,愈真而愈不足任也。
世勳受李密之命守黎陽,魏征安集山東,勸之降唐,而世勣籍戶口士馬之數,啟密使獻之,己不特修降表,高祖稱之曰:“不背德,不邀功,真純臣也。
”遂寵任之,以授之于太宗,而終受托孤之命。
世勣之于此,亦豈盡出于僞以欺高祖而邀其寵遇乎?其所見及是,其所守在是,蓋嘗聞有信義而服膺焉,以為是可以卓然自命為豪傑也,故以坦然行之,而果為高祖之所矜獎。
若其天性之殘忍,僅與盜賊相孚,而智困于擇君,心迷于循理,可以稱英君之任使,不可以折闇主之非僻,則祗以铮铮于群盜之中,而遽許之以純臣,高祖、太宗知人之鑒,窮于此矣。
夫不見其降于窦建德,質其父而使為将,遂棄父而欲襲曹旦以歸唐乎?故其為信義也,盜賊之信義也,察于利以動,任于氣以逞,戕性賊恩,亦一往而不恤,遽信其為純臣而任以安定國家之大,鮮不覆矣。
曾子曰:“臨大節而不可奪,君子人也。
”惟君子而後可以履信而守義,非小人之所能與,殆魚躍之不可出沼,鳥步之不可越域也矣。
〖五〗 拔魏征于李密,脫杜淹、蘇世長、陸德明于王世充,簡岑文本于蕭銑,凡唐初直諒多聞之上,皆自诰僞中祓濯而出者也。
封德彜、宇文士及、裴矩不伏同昏之誅,而猶蒙寵任。
蓋新造之國,培養無漸漬之功,而隋末風教陵夷,時無嚴穴知名之士可登進之以為桢幹,朝儀邦典與四方之物宜,不能不待訪于亡國之臣,流品難以遽清,且因仍以任使,唐治之不古在此,而得天下之心以安反側者亦此也。
乃何獨至于蘇威而亟絕之?蓋蘇威者,必不可容于清明之世,苟非斥正其為匪人,則風教蔑、廉恥喪、上下亂,而天下之禍不可息也。
隋文之待威也,固以古大臣之任望之;威之所以自見者,亦以平四海、正風俗為己功,天下翕然仰之以為從違,隋可亡,而威不可殺。
故宇文士及、王世充、李密皆倚威以收人望,威亦倚其望以翺翔兇豎之庖俎,鋒镝雨集,骨血川流,而威自若也。
是則兵不足以為疆,險不足以為固,天子之位不足隻為尊,而無有如威之重者,士亦何憚而不學威,迂行腐步、奡岸以逍遙邪。
媚于當世也似慎,藏于六藝也似正,随時遷流也似中,以老倨驕而肆志也似剛,殺之無名,遠之不得,天下且以為道之莫尚可。
而導世以偷汙,為彜倫之大賊,是可容也,熟不可容也?明王之所必誅勿赦者,唐姑拒之而弗使即刑,其猶姑息憐老、仁過而柔乎!若德彜、士及、裴矩之流,天下知賤惡之矣,雖複用之,不足以惑人心而壞風化,殺之可也。
赦之而器使之,亦讵不可哉? 〖六〗 薛仁呆、蕭銑、窦建德或降或殺而皆斬。
唯王世充赦而徙蜀,此不可解之惑也。
唐高君臣當大法可伸之日,而執生殺之權,夫豈茫焉而罔正如此。
世充,隋之大臣也,導其主以荒淫,立越王而弑奪之,其當辜也,固也;乃世充力守東都,百戰以扞李密,而其篡也,在炀帝已弑之後,使幸而成焉,亦無以異于陳霸先。
而唐立代王,旋奪其位,有諸己者不可非諸人,唐固不能正名以行辟也。
且取世充與仁杲、建德、蕭銑較,世充者,操、懿以後之積習也。
建德、仁杲以匹夫,銑以縣令,忽乘喪亂,遂欲竊聖人之大寶以自居,則張角、黃巢之等匹,尤不可長之亂,而無可原之情矣。
春秋于裡克,甯喜弑其君而其伏誅也,書曰“殺其大夫”;齊豹殺公兄,陽虎竊玉弓,未有弑逆之大惡也,而書曰“盜”。
貴近之臣,或以親,或以舊,或以才,為國之柱石,先有成勞于國,而人心歸之,然後萌不軌之心以動于惡,欲效之者,固未易也。
且人主與之相迩,賢奸易辨,而可防之于早也;辨之弗明,防之不夙,漸釀堅冰之至,人主亦與有罪焉。
若夫疏遠小臣如蕭銑,亡賴細民如建德、如仁呆,始于掠奪,攫窮民而噬之,為合勢成,遂敢妄窺天位,則四海之廣,枭桀飲博
密之狙詐樂禍而驕,雖降唐而無固志,緩之須臾;則跳梁終逞,宜乎厚防以制其奸,不可遽抑而激之怨。
而衆叛援孤,力窮智屈,疑之重則又本輕,視為輕而又若重;審其所适然之數者,權也高祖授之以光祿卿,一閑宂之文吏;而司進食之亵事,使執臣節于殿陛,一若不知其狡點兇很者然,此之謂能持權以制天下者也。
非故揚之,非故抑之,适如其稽颡歸命之情形,而澹然待之若進若退之閑。
嗚呼,此大有為者之所以不可及也。
于是而密無可怙之恩,抑無可訟言之怨,許無所雠,惡無所施,不得已而孤騎叛逃,一有司之禽捕而足矣。
使其志悛而終順與?則飽之以祿,安之以位,一如孟昶、劉繼元之在宋,而不至如黥布、彭越之葅醢以傷恩也;密之不然,自趨于死,而抑無怨矣。
于是而知天下之至很者,無很也;至詐者,無詐也;量各有所止,機各有所息,以固然者待之而适如其分,則于道不失而險阻自消。
天下定于一心之平,道本易也;而非大有為者,不足以與于斯。
〖四〗 徐世勣始終一狡賊而已矣。
其自言曰“少為亡賴賊”,習一定而不可移者也。
夫為盜賊而能雄長于其類者,抑必有似信似義者焉,又非假冒之而欺人亡實也;相取以氣,相感以私,亦将守之生死而不貳。
如螢之光,非自外生,而當宵則燿,當畫則隐。
故以其似信似義者,予之以義之能執、信之能笃、而重任之,則一無足據,而适以長亂。
其習氣之所守者在是,适如其量而止,過此則颠越而不可緻诘。
其似信似義者亦非僞也,愈真而愈不足任也。
世勳受李密之命守黎陽,魏征安集山東,勸之降唐,而世勣籍戶口士馬之數,啟密使獻之,己不特修降表,高祖稱之曰:“不背德,不邀功,真純臣也。
”遂寵任之,以授之于太宗,而終受托孤之命。
世勣之于此,亦豈盡出于僞以欺高祖而邀其寵遇乎?其所見及是,其所守在是,蓋嘗聞有信義而服膺焉,以為是可以卓然自命為豪傑也,故以坦然行之,而果為高祖之所矜獎。
若其天性之殘忍,僅與盜賊相孚,而智困于擇君,心迷于循理,可以稱英君之任使,不可以折闇主之非僻,則祗以铮铮于群盜之中,而遽許之以純臣,高祖、太宗知人之鑒,窮于此矣。
夫不見其降于窦建德,質其父而使為将,遂棄父而欲襲曹旦以歸唐乎?故其為信義也,盜賊之信義也,察于利以動,任于氣以逞,戕性賊恩,亦一往而不恤,遽信其為純臣而任以安定國家之大,鮮不覆矣。
曾子曰:“臨大節而不可奪,君子人也。
”惟君子而後可以履信而守義,非小人之所能與,殆魚躍之不可出沼,鳥步之不可越域也矣。
〖五〗 拔魏征于李密,脫杜淹、蘇世長、陸德明于王世充,簡岑文本于蕭銑,凡唐初直諒多聞之上,皆自诰僞中祓濯而出者也。
封德彜、宇文士及、裴矩不伏同昏之誅,而猶蒙寵任。
蓋新造之國,培養無漸漬之功,而隋末風教陵夷,時無嚴穴知名之士可登進之以為桢幹,朝儀邦典與四方之物宜,不能不待訪于亡國之臣,流品難以遽清,且因仍以任使,唐治之不古在此,而得天下之心以安反側者亦此也。
乃何獨至于蘇威而亟絕之?蓋蘇威者,必不可容于清明之世,苟非斥正其為匪人,則風教蔑、廉恥喪、上下亂,而天下之禍不可息也。
隋文之待威也,固以古大臣之任望之;威之所以自見者,亦以平四海、正風俗為己功,天下翕然仰之以為從違,隋可亡,而威不可殺。
故宇文士及、王世充、李密皆倚威以收人望,威亦倚其望以翺翔兇豎之庖俎,鋒镝雨集,骨血川流,而威自若也。
是則兵不足以為疆,險不足以為固,天子之位不足隻為尊,而無有如威之重者,士亦何憚而不學威,迂行腐步、奡岸以逍遙邪。
媚于當世也似慎,藏于六藝也似正,随時遷流也似中,以老倨驕而肆志也似剛,殺之無名,遠之不得,天下且以為道之莫尚可。
而導世以偷汙,為彜倫之大賊,是可容也,熟不可容也?明王之所必誅勿赦者,唐姑拒之而弗使即刑,其猶姑息憐老、仁過而柔乎!若德彜、士及、裴矩之流,天下知賤惡之矣,雖複用之,不足以惑人心而壞風化,殺之可也。
赦之而器使之,亦讵不可哉? 〖六〗 薛仁呆、蕭銑、窦建德或降或殺而皆斬。
唯王世充赦而徙蜀,此不可解之惑也。
唐高君臣當大法可伸之日,而執生殺之權,夫豈茫焉而罔正如此。
世充,隋之大臣也,導其主以荒淫,立越王而弑奪之,其當辜也,固也;乃世充力守東都,百戰以扞李密,而其篡也,在炀帝已弑之後,使幸而成焉,亦無以異于陳霸先。
而唐立代王,旋奪其位,有諸己者不可非諸人,唐固不能正名以行辟也。
且取世充與仁杲、建德、蕭銑較,世充者,操、懿以後之積習也。
建德、仁杲以匹夫,銑以縣令,忽乘喪亂,遂欲竊聖人之大寶以自居,則張角、黃巢之等匹,尤不可長之亂,而無可原之情矣。
春秋于裡克,甯喜弑其君而其伏誅也,書曰“殺其大夫”;齊豹殺公兄,陽虎竊玉弓,未有弑逆之大惡也,而書曰“盜”。
貴近之臣,或以親,或以舊,或以才,為國之柱石,先有成勞于國,而人心歸之,然後萌不軌之心以動于惡,欲效之者,固未易也。
且人主與之相迩,賢奸易辨,而可防之于早也;辨之弗明,防之不夙,漸釀堅冰之至,人主亦與有罪焉。
若夫疏遠小臣如蕭銑,亡賴細民如建德、如仁呆,始于掠奪,攫窮民而噬之,為合勢成,遂敢妄窺天位,則四海之廣,枭桀飲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