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八 宣帝
關燈
小
中
大
何也。
故孟子诏滕文公行三年之喪,而未有命戒者五月爾,于此見周禮之既葬而親政也。
宇文邕之令曰:“衰麻之節,苫廬之禮,遵前典,申罔極;軍國務重,須自聽朝。
”庶乎其情理之兩得與!五服之内依禮,百僚既葬而除,亦稱其情也。
雖然,此唯天子而不得不诎爾,翟方進妄自尊以短喪,李賢、張居正怙權而喪其心,豈能托以為辭哉? 〖六〗 賊聖人之道,以召異端之侮,而堅其邪辟者,小人儒也。
異端則既與我異為端矣,不相淆也;然異端亦固有其端,非沈溺于流俗之利欲而忘其君父以殉其邪者也。
若楊朱、墨翟、莊周、列禦寇,以及乎陸子靜、王伯安,苟自有其端,則卑汙趨利、暋不畏死、而盡捐其恻隐羞惡之行,固醉夢之餘念所不屑及者也。
君子小人之大辨,人禽之異,義、利而已矣。
小人之趨利而無恥,君子惡之,異端亦從乎君子之後而惡之,不敢謂君子之惡非正也。
唯小人而托于儒,因挾儒以利其小人,然後異端者乃挾以譏吾道之非,而曰為小人資者儒也。
夫異端之始念,未至于無父無君,而君子窮其所歸,斥為禽獸。
乃小人冒儒者之迹,挾詩書禮樂為寵利之資,則頑鄙殘忍,公然忘君父而不恤,以詫于天下曰:為道衛也。
其可賤而可惡,又奚但異端之比哉?故曰:“無為小人儒。
”小人儒者,異端之所不屑為也。
桓榮耀車服之榮以勸門人曰:“稽古之力。
”君子賤之,以其侈乎利而有禽心也。
況如熊安生者,業以儒術為高氏國子博士矣,于高氏固有君臣之義也;宇文滅齊,鄴城方破,安生遽令埽門,語家人曰:“周帝重道尊儒,必将見我。
”悲夫!其所事之君已走,其所從班行以奉祀之宗社且毀且屋,其同列之官僚且死且竄,其比闾連居之婦子且殺且俘,漠然無一念之悲闵,乞高氏之餘不足,又顧而之宇文氏之墦閒,以是為儒之道也,異端之徒,稍知自好者,鄙夷之如犬豕,況君子哉?不絕小人于儒,不正儒者之誼,以使小人不敢幹,君子之責也。
無他,義、利而已矣。
議者苛求于吳康齊、陳公甫,而引姚樞、許衡于同類,不亦傎乎? 〖七〗 疆敵在前而以輕軍試之,非徒敗也,其國必亡。
故吳明徹一潰于彭城,而江東有必亡之勢,其幸而延之十年者,宇文邕殂,宇文赟無道,楊氏謀篡而不暇及也。
不然,亡之亟矣。
為兵家之言者曰:“知彼知己,百戰百勝,”未然也。
誠知彼而知己,則有不戰者矣。
吳明徹可以當宇文憲、韋孝寬乎?蕭摩诃、任忠、周羅可以當梁士彥、王軌乎?宣帝可以當宇文邕乎?宇文氏其如高緯、祖珽、穆提婆之君臣可以姑試而幸獲乎?己不自知,知之而又何以戰邪?不可以戰而何以勝邪? 然則坐而待其相加與?曰:善為國者不師,非不師而即善也,為國善,則可以不師也。
江東至是而無可取中原之勢矣。
固本靖民,養兵擇将,遲之數十年,而不輕挑之以益其勢,則尚可為也。
故孫綽、王義之之論,在東晉之初則為自棄,在陳之末造則善矣。
東晉雖草創,人鹹憤激以圖存,有死之心則有生之氣也。
至于陳,而江東之生氣,齊凋之、梁萎之、侯景摧之、蕭詧、王琳中起而滅裂之,陳氏偷存而銷铄之;劉宋吞廣固、搗長安之鋒穎,蕩盡無餘矣。
然使固本圖安而尚可為者,以高緯之淫昏,宇文邕遲之又久、再進再退而始決,陳能自立而不授以俘大将、覆全軍之勢宇文君臣慎動者也,且以苻堅、拓拔佛狸為大戒,而遽輕試席卷之雄心乎?陳僅一蔡景曆而不能用,一潰而舉國之人皆靡,引領以望北師之渡而已矣。
〖八〗 奚以辨大奸而必覆人之邦家者乎?則勸其主以殺人者是也。
至于勸人以殺其兄弟子孫而甚矣。
仁絕于心,心絕于天,而後勸人以殺其兄弟子孫;欺其人之終迷不複,而後敢勸人以殺其天性之親。
不然,雖懷忮忌而挾私怨,不忍也,抑不敢也。
鄭譯初用,而導宇文赟殺其叔父,則于滅宇文以戴楊堅也,何靳而不為?而堅知之矣,摘其不孝之罪,不比數之于人類,而後譯之惡窮。
宇文赟之不肖也,宇文孝伯對其君曰:“父子之際,人所難言,臣知陛下不能割愛,遂爾結舌。
”孝伯之可托也,宇文邕之不可導以不慈也,于斯言驗之矣。
晁錯忠于袁盎,而居心之厚薄,則不若盎也,不順于父,而父亟去之,其于父子可知矣。
故求可托之臣,求之于根本之地,而思過半矣。
〖九〗 宇文邕之政,洋溢簡
故孟子诏滕文公行三年之喪,而未有命戒者五月爾,于此見周禮之既葬而親政也。
宇文邕之令曰:“衰麻之節,苫廬之禮,遵前典,申罔極;軍國務重,須自聽朝。
”庶乎其情理之兩得與!五服之内依禮,百僚既葬而除,亦稱其情也。
雖然,此唯天子而不得不诎爾,翟方進妄自尊以短喪,李賢、張居正怙權而喪其心,豈能托以為辭哉? 〖六〗 賊聖人之道,以召異端之侮,而堅其邪辟者,小人儒也。
異端則既與我異為端矣,不相淆也;然異端亦固有其端,非沈溺于流俗之利欲而忘其君父以殉其邪者也。
若楊朱、墨翟、莊周、列禦寇,以及乎陸子靜、王伯安,苟自有其端,則卑汙趨利、暋不畏死、而盡捐其恻隐羞惡之行,固醉夢之餘念所不屑及者也。
君子小人之大辨,人禽之異,義、利而已矣。
小人之趨利而無恥,君子惡之,異端亦從乎君子之後而惡之,不敢謂君子之惡非正也。
唯小人而托于儒,因挾儒以利其小人,然後異端者乃挾以譏吾道之非,而曰為小人資者儒也。
夫異端之始念,未至于無父無君,而君子窮其所歸,斥為禽獸。
乃小人冒儒者之迹,挾詩書禮樂為寵利之資,則頑鄙殘忍,公然忘君父而不恤,以詫于天下曰:為道衛也。
其可賤而可惡,又奚但異端之比哉?故曰:“無為小人儒。
”小人儒者,異端之所不屑為也。
桓榮耀車服之榮以勸門人曰:“稽古之力。
”君子賤之,以其侈乎利而有禽心也。
況如熊安生者,業以儒術為高氏國子博士矣,于高氏固有君臣之義也;宇文滅齊,鄴城方破,安生遽令埽門,語家人曰:“周帝重道尊儒,必将見我。
”悲夫!其所事之君已走,其所從班行以奉祀之宗社且毀且屋,其同列之官僚且死且竄,其比闾連居之婦子且殺且俘,漠然無一念之悲闵,乞高氏之餘不足,又顧而之宇文氏之墦閒,以是為儒之道也,異端之徒,稍知自好者,鄙夷之如犬豕,況君子哉?不絕小人于儒,不正儒者之誼,以使小人不敢幹,君子之責也。
無他,義、利而已矣。
議者苛求于吳康齊、陳公甫,而引姚樞、許衡于同類,不亦傎乎? 〖七〗 疆敵在前而以輕軍試之,非徒敗也,其國必亡。
故吳明徹一潰于彭城,而江東有必亡之勢,其幸而延之十年者,宇文邕殂,宇文赟無道,楊氏謀篡而不暇及也。
不然,亡之亟矣。
為兵家之言者曰:“知彼知己,百戰百勝,”未然也。
誠知彼而知己,則有不戰者矣。
吳明徹可以當宇文憲、韋孝寬乎?蕭摩诃、任忠、周羅可以當梁士彥、王軌乎?宣帝可以當宇文邕乎?宇文氏其如高緯、祖珽、穆提婆之君臣可以姑試而幸獲乎?己不自知,知之而又何以戰邪?不可以戰而何以勝邪? 然則坐而待其相加與?曰:善為國者不師,非不師而即善也,為國善,則可以不師也。
江東至是而無可取中原之勢矣。
固本靖民,養兵擇将,遲之數十年,而不輕挑之以益其勢,則尚可為也。
故孫綽、王義之之論,在東晉之初則為自棄,在陳之末造則善矣。
東晉雖草創,人鹹憤激以圖存,有死之心則有生之氣也。
至于陳,而江東之生氣,齊凋之、梁萎之、侯景摧之、蕭詧、王琳中起而滅裂之,陳氏偷存而銷铄之;劉宋吞廣固、搗長安之鋒穎,蕩盡無餘矣。
然使固本圖安而尚可為者,以高緯之淫昏,宇文邕遲之又久、再進再退而始決,陳能自立而不授以俘大将、覆全軍之勢宇文君臣慎動者也,且以苻堅、拓拔佛狸為大戒,而遽輕試席卷之雄心乎?陳僅一蔡景曆而不能用,一潰而舉國之人皆靡,引領以望北師之渡而已矣。
〖八〗 奚以辨大奸而必覆人之邦家者乎?則勸其主以殺人者是也。
至于勸人以殺其兄弟子孫而甚矣。
仁絕于心,心絕于天,而後勸人以殺其兄弟子孫;欺其人之終迷不複,而後敢勸人以殺其天性之親。
不然,雖懷忮忌而挾私怨,不忍也,抑不敢也。
鄭譯初用,而導宇文赟殺其叔父,則于滅宇文以戴楊堅也,何靳而不為?而堅知之矣,摘其不孝之罪,不比數之于人類,而後譯之惡窮。
宇文赟之不肖也,宇文孝伯對其君曰:“父子之際,人所難言,臣知陛下不能割愛,遂爾結舌。
”孝伯之可托也,宇文邕之不可導以不慈也,于斯言驗之矣。
晁錯忠于袁盎,而居心之厚薄,則不若盎也,不順于父,而父亟去之,其于父子可知矣。
故求可托之臣,求之于根本之地,而思過半矣。
〖九〗 宇文邕之政,洋溢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