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七 簡文帝
關燈
小
中
大
〖一〗
至治之世無請托,至亂之世無請托,故囑托之禁,雖設于律而不嚴,以其非本治也。
漢靈帝立三互之法,高洋賞房超棓殺趙道德請托之使,命守宰設棓以捶殺屬請之使,蓋其時請托公行,獄訟大亂,有激而然也。
至亂之世,守宰專利于己,惡民之行賂屬請而不存賄于己,則假秉公守法以總貨賄于一門。
上既為之嚴禁矣,雖緻怨于人,而可弗懼,無有敢挢舉其污者也。
劉季陵不與公府之事,而陳蕃诮之,季陵正也,蕃非正也。
然蕃且有辭于李陵矣,其時請托盛行,而季陵孤也。
至治之世,在官有養廉之典,退居有屍祝之尊,賢士大夫亦何忍以身納于垢濁。
而亂世不能也。
于是而擅利淫刑之守,亢厲以為能,請托絕而賄賂益濫,況乎絕其所絕而不能絕其所不絕者哉?任守宰而重其廉隅,教行而俗美,請托不足禁也。
禁之而民之枉也益甚,靈帝之世是也。
若高洋樂殺人以逞威,又無足論已。
〖二〗 唐之府兵,言軍制者競稱其善,蓋始于元魏大統十六年宇文泰創為之。
其後籍民之有才力者為兵,免其身租、庸、調,而關中之疆,卒以東吞高民,南并江陵。
隋、唐因之,至天寶而始改。
人胥曰府兵改而邊将驕,故安、史亂,河北終不能平,而唐訖以亡。
而不知其不然也。
府兵不成乎其為兵,而徒以厲民,彍騎雖改,而莫能盡革其弊,唐乃無兵而倚于邊将。
安、史之亂,府兵緻之也,豈府兵不改而安、史不亂,安、史亂而府兵能蕩平之也哉? 三代寓兵于農,封建之天下相承然也。
周之初,封建亦替矣,然其存者猶千八百國也,外無匈奴、突厥、契丹之侵偪,兄弟甥舅之國,以貪憤相攻而各相防爾。
然忿忮一逞,則各驅其負耒之願民以蹀血于郊原。
悲夫!三代之季,民之瘅以死者,非但今之比也。
禹、湯、文、武之至仁,僅能約之以禮而禁其暴亂,而卒無如此鬬農民以死之者何也!上古相承之已久矣,幸而聖王善為之法,以車戰而不以徒戰,追奔斬馘,不過數人,故民之死也不積。
然而農民方務耕桑、保婦子,乃辍其田廬之計,奔命于原野;斷其醇謹之良,相習于競悍;虔劉之,爚亂之,民之憔悴,亦大可傷矣!至于戰國,一戰而斬首者至數十萬,豈樂為兵者哉?皆南畝之農夫,欲免而不得者也。
漢一天下,分兵民為兩途,而寓兵于農之害乃息。
俗儒端居占畢而談軍政者,複欲踵而行之,其不仁亦慘矣哉!身幸為士,脫耒耜之勞,不耕而食農人之食,更欲驅之于白刃之下,有人心者,宜于此焉變矣。
宇文泰之為此也,則有說也。
據關中一隅之區,欲井天下,乃興師以伐高洋,不戰而退,豈畏洋哉?自顧寡弱而心早寒也。
南自雒、陝,西自平陽,北極幽、薊,東漸青、兗,皆洋之有,衆寡之形,相去遠矣。
且梁氏方亂,抑欲起而乘之以吞襄、郢,而北尚不支,勢不足以南及。
雖前乎此者,屢以寡而勝衆,而内顧終以自危。
故其所用者,仍恃其舊所習用之兵,而特欲多其數以張大其勢。
且關中北擁靈、夏,西暨河、湟,南有武都、仇池、羌、氏之地,雖耕鑿之甿,皆習戰,使充行伍,力是而情非不甘,泰可用權宜以規一時之利,未盡失也。
若夫四海一,戰争休,為固本保邦
漢靈帝立三互之法,高洋賞房超棓殺趙道德請托之使,命守宰設棓以捶殺屬請之使,蓋其時請托公行,獄訟大亂,有激而然也。
至亂之世,守宰專利于己,惡民之行賂屬請而不存賄于己,則假秉公守法以總貨賄于一門。
上既為之嚴禁矣,雖緻怨于人,而可弗懼,無有敢挢舉其污者也。
劉季陵不與公府之事,而陳蕃诮之,季陵正也,蕃非正也。
然蕃且有辭于李陵矣,其時請托盛行,而季陵孤也。
至治之世,在官有養廉之典,退居有屍祝之尊,賢士大夫亦何忍以身納于垢濁。
而亂世不能也。
于是而擅利淫刑之守,亢厲以為能,請托絕而賄賂益濫,況乎絕其所絕而不能絕其所不絕者哉?任守宰而重其廉隅,教行而俗美,請托不足禁也。
禁之而民之枉也益甚,靈帝之世是也。
若高洋樂殺人以逞威,又無足論已。
〖二〗 唐之府兵,言軍制者競稱其善,蓋始于元魏大統十六年宇文泰創為之。
其後籍民之有才力者為兵,免其身租、庸、調,而關中之疆,卒以東吞高民,南并江陵。
隋、唐因之,至天寶而始改。
人胥曰府兵改而邊将驕,故安、史亂,河北終不能平,而唐訖以亡。
而不知其不然也。
府兵不成乎其為兵,而徒以厲民,彍騎雖改,而莫能盡革其弊,唐乃無兵而倚于邊将。
安、史之亂,府兵緻之也,豈府兵不改而安、史不亂,安、史亂而府兵能蕩平之也哉? 三代寓兵于農,封建之天下相承然也。
周之初,封建亦替矣,然其存者猶千八百國也,外無匈奴、突厥、契丹之侵偪,兄弟甥舅之國,以貪憤相攻而各相防爾。
然忿忮一逞,則各驅其負耒之願民以蹀血于郊原。
悲夫!三代之季,民之瘅以死者,非但今之比也。
禹、湯、文、武之至仁,僅能約之以禮而禁其暴亂,而卒無如此鬬農民以死之者何也!上古相承之已久矣,幸而聖王善為之法,以車戰而不以徒戰,追奔斬馘,不過數人,故民之死也不積。
然而農民方務耕桑、保婦子,乃辍其田廬之計,奔命于原野;斷其醇謹之良,相習于競悍;虔劉之,爚亂之,民之憔悴,亦大可傷矣!至于戰國,一戰而斬首者至數十萬,豈樂為兵者哉?皆南畝之農夫,欲免而不得者也。
漢一天下,分兵民為兩途,而寓兵于農之害乃息。
俗儒端居占畢而談軍政者,複欲踵而行之,其不仁亦慘矣哉!身幸為士,脫耒耜之勞,不耕而食農人之食,更欲驅之于白刃之下,有人心者,宜于此焉變矣。
宇文泰之為此也,則有說也。
據關中一隅之區,欲井天下,乃興師以伐高洋,不戰而退,豈畏洋哉?自顧寡弱而心早寒也。
南自雒、陝,西自平陽,北極幽、薊,東漸青、兗,皆洋之有,衆寡之形,相去遠矣。
且梁氏方亂,抑欲起而乘之以吞襄、郢,而北尚不支,勢不足以南及。
雖前乎此者,屢以寡而勝衆,而内顧終以自危。
故其所用者,仍恃其舊所習用之兵,而特欲多其數以張大其勢。
且關中北擁靈、夏,西暨河、湟,南有武都、仇池、羌、氏之地,雖耕鑿之甿,皆習戰,使充行伍,力是而情非不甘,泰可用權宜以規一時之利,未盡失也。
若夫四海一,戰争休,為固本保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