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三 穆帝
關燈
小
中
大
之矣,闵未必殺之,而何以死?曰:谧固知其不聽也,不聽而生,是為闵所容也。
言出而志伸,志伸而生事畢,生事畢,不死奚俟乎?士懷孤志,不遇可死之時,而奄奄以存,可哀也夫! 〖五〗 蔡谟之谏北伐,為庾亮言也;王羲之之谏北伐,為殷浩言也。
亮與王導不協,而欲立功以抑導于内;浩與桓溫不協,而欲立功以折溫于外;内不協而欲制勝千裡也,必不可得。
故二子之言,當其時而中于事會。
雖然,君子之為言,計及當時,計及後世,時有不可明言者,則微言以動之,密謀以正之,而不因一時之急,傷久長之計。
亮之正不足以服導,浩之才不足以制溫,迫于立功,反緻潰敗,徒以沮撓人心而贻奸雄之笑,一時之事會也。
王業之不可偏安,羯胡之不可縱佚,忘自彊之術,而益召其侮,偷寡弱之安,而日蹙其亡,百世之大防也。
羲之言曰:“區區江左,天下寒心,固已久矣。
”業已成乎區區之勢,為天下寒心,而更以陵廟邱墟臣民左衽為分外之求,昌言于廷,曾無疚媿,何弗自投南海速死,以延羯胡而進之乎?宋人削地稱臣,面縛乞活,皆師此意,以為不競之上術;閉戶塞牖,幸盜賊之不我窺,未有得免者也。
谯周仇國之論成,而劉禅之降旗旋豎,邪說之誣人亦酷矣哉! 若夫浩之欲折溫也,亦非謀之不忠也;而折溫之術,莫善于收溫而用之。
北伐之舉,溫先請之,而浩沮之;既乃自行而置溫于局外,不資其一旅之援,溫亦安坐上流而若罔聞;固溫之樂禍以乘權,抑浩擯之而使成乎坐視。
向令東西并進,而吾擁中樞之制,溫固吾之爪牙,抑又惡足以逞?浩非其人,而羲之等不能以此說之,疑溫忌溫,而溫之逆乃有所資以自雄。
此所謂微言之,密謀之,制勍敵彊臣于尊俎者,淺人不足以及此也。
〖六〗 苻健請命,而殷浩不能控,姚襄來歸,而殷浩激之以叛,浩之咎也。
然使浩開關納之,而倚以收複中原,則亦梁之進侯景也。
夫健與襄而可收以為用也哉?健之請命,殺麻秋而懼;弋仲之使襄歸晉,勝冉闵而懼也。
健孤而畏冉闵之勇,弋仲死,襄孤而畏慕容之彊,中立而無甯居,睨晉之弱而可誘以為後圖,受其餌則為侯景,覺其機則引去而無傷,若此者,亦惡能撫之使為吾效用乎?何怪乎浩之不撫健而欲襲襄也。
浩力不足、智不逮耳,其謀未甚失也。
拒之襲之,禍速而輕;納之任之,禍遲而大。
弋仲将終,忠順之言孰聞之,襄述之耳;其辭愈遜,其情愈詭。
議者乃以拒健激襄為浩罪,何古今樂進豺虎以自衛者之多也!夫不見健一入關而即自王,浩北伐而襄伏甲于山桑以邀之乎?使當健、襄納款之日,閉關而卻之,曰吾無所用爾為也,則二夷之氣折矣。
雖然,徒為大言無裨也,必自立之有本也。
非若光武,亦安能驕語盆子曰“待汝以不死”哉! 〖七〗 桓溫能用殷浩,殷浩不能用桓溫。
溫曰:“浩有德有言,為令仆,足以儀刑百辟,朝廷用違其才耳。
”此溫之能用浩也。
溫請北伐,而浩沮之,浩之不能用溫也。
能用之而後能制之,能制之,則予之、奪之、生之、殺之而唯吾意。
不能用矣,而欲制之,必敗之道也。
溫之逆也,劉惔料之矣,非必溫之逆為不可制也,惔知何充、殷浩之不足以制溫也。
夫溫之始,豈有必不可制之情形哉?嫌隙已成,王彪之說會稽王,馳一紙書而即斂迹以退;其終于逆也,浩贻之也。
惴惴然相恐于廷,若猛虎之且咥,溫乃見人之疑我之篡,退必無以相容,乃疑我而不能制我,将與我競功;而一敗于許昌,再敗于山桑,能事見矣,于是而技癢情
言出而志伸,志伸而生事畢,生事畢,不死奚俟乎?士懷孤志,不遇可死之時,而奄奄以存,可哀也夫! 〖五〗 蔡谟之谏北伐,為庾亮言也;王羲之之谏北伐,為殷浩言也。
亮與王導不協,而欲立功以抑導于内;浩與桓溫不協,而欲立功以折溫于外;内不協而欲制勝千裡也,必不可得。
故二子之言,當其時而中于事會。
雖然,君子之為言,計及當時,計及後世,時有不可明言者,則微言以動之,密謀以正之,而不因一時之急,傷久長之計。
亮之正不足以服導,浩之才不足以制溫,迫于立功,反緻潰敗,徒以沮撓人心而贻奸雄之笑,一時之事會也。
王業之不可偏安,羯胡之不可縱佚,忘自彊之術,而益召其侮,偷寡弱之安,而日蹙其亡,百世之大防也。
羲之言曰:“區區江左,天下寒心,固已久矣。
”業已成乎區區之勢,為天下寒心,而更以陵廟邱墟臣民左衽為分外之求,昌言于廷,曾無疚媿,何弗自投南海速死,以延羯胡而進之乎?宋人削地稱臣,面縛乞活,皆師此意,以為不競之上術;閉戶塞牖,幸盜賊之不我窺,未有得免者也。
谯周仇國之論成,而劉禅之降旗旋豎,邪說之誣人亦酷矣哉! 若夫浩之欲折溫也,亦非謀之不忠也;而折溫之術,莫善于收溫而用之。
北伐之舉,溫先請之,而浩沮之;既乃自行而置溫于局外,不資其一旅之援,溫亦安坐上流而若罔聞;固溫之樂禍以乘權,抑浩擯之而使成乎坐視。
向令東西并進,而吾擁中樞之制,溫固吾之爪牙,抑又惡足以逞?浩非其人,而羲之等不能以此說之,疑溫忌溫,而溫之逆乃有所資以自雄。
此所謂微言之,密謀之,制勍敵彊臣于尊俎者,淺人不足以及此也。
〖六〗 苻健請命,而殷浩不能控,姚襄來歸,而殷浩激之以叛,浩之咎也。
然使浩開關納之,而倚以收複中原,則亦梁之進侯景也。
夫健與襄而可收以為用也哉?健之請命,殺麻秋而懼;弋仲之使襄歸晉,勝冉闵而懼也。
健孤而畏冉闵之勇,弋仲死,襄孤而畏慕容之彊,中立而無甯居,睨晉之弱而可誘以為後圖,受其餌則為侯景,覺其機則引去而無傷,若此者,亦惡能撫之使為吾效用乎?何怪乎浩之不撫健而欲襲襄也。
浩力不足、智不逮耳,其謀未甚失也。
拒之襲之,禍速而輕;納之任之,禍遲而大。
弋仲将終,忠順之言孰聞之,襄述之耳;其辭愈遜,其情愈詭。
議者乃以拒健激襄為浩罪,何古今樂進豺虎以自衛者之多也!夫不見健一入關而即自王,浩北伐而襄伏甲于山桑以邀之乎?使當健、襄納款之日,閉關而卻之,曰吾無所用爾為也,則二夷之氣折矣。
雖然,徒為大言無裨也,必自立之有本也。
非若光武,亦安能驕語盆子曰“待汝以不死”哉! 〖七〗 桓溫能用殷浩,殷浩不能用桓溫。
溫曰:“浩有德有言,為令仆,足以儀刑百辟,朝廷用違其才耳。
”此溫之能用浩也。
溫請北伐,而浩沮之,浩之不能用溫也。
能用之而後能制之,能制之,則予之、奪之、生之、殺之而唯吾意。
不能用矣,而欲制之,必敗之道也。
溫之逆也,劉惔料之矣,非必溫之逆為不可制也,惔知何充、殷浩之不足以制溫也。
夫溫之始,豈有必不可制之情形哉?嫌隙已成,王彪之說會稽王,馳一紙書而即斂迹以退;其終于逆也,浩贻之也。
惴惴然相恐于廷,若猛虎之且咥,溫乃見人之疑我之篡,退必無以相容,乃疑我而不能制我,将與我競功;而一敗于許昌,再敗于山桑,能事見矣,于是而技癢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