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三 穆帝

關燈
〖一〗 王導且卒而蔗何充,所以制庚氏也;庚翼卒,充授桓溫以荊、梁軍事,所以奮庚氏也;亮之疏也,翼、冰之隘也,皆不足以讬社稷,而抑為後族,非可世委以國柄,固矣。

    然亮之責導,詞正而理得。

    導蔗充而亮不疑,充面折冰之廢子立弟,而冰不怨。

    則庚氏之不為晉患,明矣。

    導修私怨而充怙之,以贻醒溫之逆,而終成桓玄之篡。

    謀國而恩怨惟心,未有不贻國以尤者也。

    劉惔惡溫而沮之,深識也;充持之,會稽王昱持之,以為唯溫之英略,可以鉗束庚氏不能與争耳。

    斯心也,溫已見之。

    曰:區區一白面少年之庚爰之,且如猛虎之在側,而惴惴以以需我之控制。

    君相若此,何憚而不逞哉? 疑其所不必疑,則可疑者進矣;疑其所不必疑,則姦雄知我之徒疑而無能制矣。

    故畜疑者,召禍之門也,而況乎其加這以忌也!王氏既衰,庚氏又替,王彪之、謝安方在下位而不足以持權,何充不謀固其國,唯庚氏之是競,晉之亡肇于此矣。

    故唯無疑者可以當大任而不傾。

     〖二〗 蜀之宜伐久矣,劉翔為晉言之,謝廣亦知之夙矣。

    至李壽死,李勢立,驕淫虐殺,此天亡李氏之日工資,不待再計而宜興師者也。

    桓溫西讨,晉廷惴惴然尤其不克,溫目笑而心鄙之,拜表即行,知晉之無人也。

    劉惔曰:“但恐克蜀之後,專制朝廷。

    ”其言驗矣。

     乃其遂無以處此哉?溫表至,朝廷信之而不疑,下诏獎之以行,而命重臣率大師以繼其後,則溫軍之孤可無慮,而專制之邪心抑不敢萌。

    惴惴憂之,漠然聽之,敗則國受之,克則溫專其功,惔誠慮及,而胡不為此謀也?蓋惔者,會稽王昱之客,非能主持國計者也。

    昱與殷浩皆虛誕亡實而苶然不振者,惔即為此謀而固不聽,徒為太息而無可如何。

    晉非無人,有人而志不能行也。

     〖三〗 冉闵盡滅羯胡,而曰:“吾屬故晉人,請各稱牧守,奉迎天子。

    ”雖非果有效順之誠,然慮趙人之不忘中國而不戴己,未敢遽僭也。

    有胡睦者,稱闵功德,謂晉人遠竄江左而不足戴,然後闵無所複忌而僭以成。

    嗚呼!睦固晉之遺民也,而其逆如此,肉蟲自生而自食,豈自外至哉? 睦之喪心失志至此極也,夫亦有其故矣。

    自劉淵起,中國人士诎于勢而事之,始亦有不得已之心焉。

    已而食其餘以有富貴,假其威福以陵孤寡而齧龁之,改易禮法以狎其俗,口甘其味、身便其服者數十年矣,故心盡亡而習之也安。

    藉使歸故版而奉正朔,則江東人士羞與為伍,而無以自容。

    于是聞中國衣冠之名而恧然沮矣。

    自絕歸正之路,而偷安于萑苻以自雄,蓋遙想王、謝、何、庾之風流而汗流浃背,則何如侈擁戴之功以矜于其穴哉! 斯心也,亦恥心之不容泯者也,而怙無恥以為恥,且貪權藉以自榮焉,于是而迷複之兇終不可反矣。

    詩雲:“無縱詭随,以謹無良。

    ”無縱者,非必以法繩之也,制于其早,而全其僅存之初心也。

    宕佚之,使習而安之,将奚及乎? 〖四〗  辛谧可謂得死所矣。

    曆劉、石之世,征辟不就,然而害不及焉,則可以不死,而死為激。

    冉闵,中國之人也,其盡誅羯胡而有歸正之言,雖非果可與言者,而言亦不辱矣。

    其說闵曰:“因茲大捷,歸身晉朝,必有繇、夷之廉,享松、喬之壽。

    ”非徒效忠于晉,其為闵計,亦忠之至、識之遠者也。

    似可與言而與言,懷數十年之積悃,表見于一時,而非以辱吾言于大羊之耳,可言也,斯可死也。

    龔壯宛曲以明心,辛谧直言以旌志,各以其所遇而自靖,君子之酌時宜以屈伸,道固然也。

     或曰:谧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