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二 懷帝
關燈
小
中
大
〖一〗 晉武分諸王使典兵,晉不競矣。
彼皆膏粱纨袴之子也,教練不親,束伍不禁,瓦合而徒炫其軍容,足以亂爾,而不足以競。
又、穎、颙、越之交相殘殺,閧然而前,穨然而熸,未嘗有經旬之戰守,而橫屍萬計,其以民命為戲久矣。
不足以競而欲相競,于是乎不得不借夷狄以為彊。
劉淵之起,司馬穎召之也;石勒之起,苟晞用之也;拓拔氏之起,劉琨資之也;皆不足以競,不獲已而藉之以競,而晉遂亡。
中國之禍,遂千餘年而不息。
使競在中國而無待于彼,不示以弱而絕其相陵之萌,則七國之反,赤眉、黃巾之亂,袁、曹、公孫、韓、馬之争,中國亦嘗鼎沸矣,既折既摧而還歸于定,亦惡至此哉! 武帝無百年之算,授兵于孺子,司馬穎之頑愚,延異類以逞,不足誅也。
若夫劉琨者,懷忠憤以志匡中國,而亦何為爾邪?琨進索虜,将以讨劉淵也。
拒一夷而進一夷,事卒不成,徒延拓拔猗盧于陉北,不亦傎乎!夫琨不能驅市人以敵大寇也,誠難;然君子之自靖以忠于所事,亦為其所可為而已矣。
智索力窮,則歸命朝廷,如魏勝、辛棄疾斯亦可矣,未有急一時而忘無窮之禍者也。
蓋琨亦功名之士耳,志在功名而不聞君子之道,則功不遂、名不貞,而為後世僇,自贻之矣。
前有不慮之君,後有不慮之臣,相仍以亂天下;國速亡,夷、夏之防永裂。
嗚呼!将誰咎哉! 〖二〗 司馬越出屯于項,非無策也;其敗,則越非濟險之人,外為苟晞所乘,而内任王衍以偾事耳。
劉聰、石勒繞雒陽而南侵襄、鄧,使晉君臣兵庶食絕援孤,畫雒而困,其必蹙以待盡也無疑。
重兵屯于外,則聰、勒進而越拟其後,必不敢憑陵而遽通三川。
故苟晞内讧,越死,衆無主,王衍不敢任事,而後聰始決起以犯王都。
越之出屯,不是以為越罪,明矣。
雒陽之孤危,越不能辭其責;其失也,在秉國之日,不能推誠任賢、輯和東南、以互相夾輔,一出而無有可倚者。
山簡縱酒自恣而忘君父,苟晞挾私争權而内相攻奪,張駿所遣北宮純之一旅,且屢戰而疲矣;懷帝又惡越,必欲滅越而不恤,自龁之,還以自斃;越之處勢如此,亦安得不郁郁以死而以潰哉! 夫越非無心者,而特昧于從違耳。
一秉政而唯王衍、庾敳、謝鲲、郭象、胡毋輔之虛浮之徒進,以是為可靖兵戎之氣乎?一旦而欲建非常之功,跳出孤危,反兵内援,必不可得者。
然其曰:“臣出,幸而破賊,國威可振,猶愈于坐待困窮。
”亦何遽非死地求生之長算哉?向令劉弘不死,使任山簡之任,劉琨不北掣于王浚,張軌不遠絕于涼州,東連琅邪,視聰、勒所向而自外擊之,晉且可以不亡。
其不能者,越非其人,非策之不善也。
若夫越之不奉懷帝以出而置之危地,則罪也。
玄宗往蜀,太子在靈武,而安、史不能安于長安。
誠使懷帝親将以禦狄于外,苟晞雖驕,山簡雖慢,自不敢亢鈇钺而坐視。
琅邪輸江東之粟,飽士馬以急攻,聰、勒其能入據空城以受四方之敵乎?越出而帝留,惴惴以居,藉藉以斃,越之罪大矣。
雖然,或亦國君死社稷之說誤之也。
若君臣同死孤城,而置天下于膜外,雖獵衛主之名,亦将焉用此哉? 〖三〗 民愚無知,席安飽以為勢,陵蔑孤弱,士大夫弗能止焉,與之俱流而斁其仁恕之心,忘出反之報,自贻死亡以為國病,禍發不可禦矣。
夷狄非我族類者也,蝥賊我而捕誅之,則多殺而不傷吾仁;如其困窮而依我,遠之防之,猶必矜而全其生;非可乘約肆淫、役之殘之、而規為利也。
漢縱兵吏殘蹂西羌,而羌禍不解,夷狄且然,況中國之流民乎?夫其闌入吾士,不耕而食,以病吾民,褊人視之,其忿忮也必深。
上無能養也,無能安也;棄墳墓,離親戚,仰面于人以求免于凍餒,又豈其情之得已哉?役則役焉矣,敺則敺焉矣,不敵我十姓百家之相為朋比矣。
愚
彼皆膏粱纨袴之子也,教練不親,束伍不禁,瓦合而徒炫其軍容,足以亂爾,而不足以競。
又、穎、颙、越之交相殘殺,閧然而前,穨然而熸,未嘗有經旬之戰守,而橫屍萬計,其以民命為戲久矣。
不足以競而欲相競,于是乎不得不借夷狄以為彊。
劉淵之起,司馬穎召之也;石勒之起,苟晞用之也;拓拔氏之起,劉琨資之也;皆不足以競,不獲已而藉之以競,而晉遂亡。
中國之禍,遂千餘年而不息。
使競在中國而無待于彼,不示以弱而絕其相陵之萌,則七國之反,赤眉、黃巾之亂,袁、曹、公孫、韓、馬之争,中國亦嘗鼎沸矣,既折既摧而還歸于定,亦惡至此哉! 武帝無百年之算,授兵于孺子,司馬穎之頑愚,延異類以逞,不足誅也。
若夫劉琨者,懷忠憤以志匡中國,而亦何為爾邪?琨進索虜,将以讨劉淵也。
拒一夷而進一夷,事卒不成,徒延拓拔猗盧于陉北,不亦傎乎!夫琨不能驅市人以敵大寇也,誠難;然君子之自靖以忠于所事,亦為其所可為而已矣。
智索力窮,則歸命朝廷,如魏勝、辛棄疾斯亦可矣,未有急一時而忘無窮之禍者也。
蓋琨亦功名之士耳,志在功名而不聞君子之道,則功不遂、名不貞,而為後世僇,自贻之矣。
前有不慮之君,後有不慮之臣,相仍以亂天下;國速亡,夷、夏之防永裂。
嗚呼!将誰咎哉! 〖二〗 司馬越出屯于項,非無策也;其敗,則越非濟險之人,外為苟晞所乘,而内任王衍以偾事耳。
劉聰、石勒繞雒陽而南侵襄、鄧,使晉君臣兵庶食絕援孤,畫雒而困,其必蹙以待盡也無疑。
重兵屯于外,則聰、勒進而越拟其後,必不敢憑陵而遽通三川。
故苟晞内讧,越死,衆無主,王衍不敢任事,而後聰始決起以犯王都。
越之出屯,不是以為越罪,明矣。
雒陽之孤危,越不能辭其責;其失也,在秉國之日,不能推誠任賢、輯和東南、以互相夾輔,一出而無有可倚者。
山簡縱酒自恣而忘君父,苟晞挾私争權而内相攻奪,張駿所遣北宮純之一旅,且屢戰而疲矣;懷帝又惡越,必欲滅越而不恤,自龁之,還以自斃;越之處勢如此,亦安得不郁郁以死而以潰哉! 夫越非無心者,而特昧于從違耳。
一秉政而唯王衍、庾敳、謝鲲、郭象、胡毋輔之虛浮之徒進,以是為可靖兵戎之氣乎?一旦而欲建非常之功,跳出孤危,反兵内援,必不可得者。
然其曰:“臣出,幸而破賊,國威可振,猶愈于坐待困窮。
”亦何遽非死地求生之長算哉?向令劉弘不死,使任山簡之任,劉琨不北掣于王浚,張軌不遠絕于涼州,東連琅邪,視聰、勒所向而自外擊之,晉且可以不亡。
其不能者,越非其人,非策之不善也。
若夫越之不奉懷帝以出而置之危地,則罪也。
玄宗往蜀,太子在靈武,而安、史不能安于長安。
誠使懷帝親将以禦狄于外,苟晞雖驕,山簡雖慢,自不敢亢鈇钺而坐視。
琅邪輸江東之粟,飽士馬以急攻,聰、勒其能入據空城以受四方之敵乎?越出而帝留,惴惴以居,藉藉以斃,越之罪大矣。
雖然,或亦國君死社稷之說誤之也。
若君臣同死孤城,而置天下于膜外,雖獵衛主之名,亦将焉用此哉? 〖三〗 民愚無知,席安飽以為勢,陵蔑孤弱,士大夫弗能止焉,與之俱流而斁其仁恕之心,忘出反之報,自贻死亡以為國病,禍發不可禦矣。
夷狄非我族類者也,蝥賊我而捕誅之,則多殺而不傷吾仁;如其困窮而依我,遠之防之,猶必矜而全其生;非可乘約肆淫、役之殘之、而規為利也。
漢縱兵吏殘蹂西羌,而羌禍不解,夷狄且然,況中國之流民乎?夫其闌入吾士,不耕而食,以病吾民,褊人視之,其忿忮也必深。
上無能養也,無能安也;棄墳墓,離親戚,仰面于人以求免于凍餒,又豈其情之得已哉?役則役焉矣,敺則敺焉矣,不敵我十姓百家之相為朋比矣。
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