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二 惠帝

關燈
不然,而為範增之從項羽,郭嘉、荀攸之依曹操,猶足以自見焉。

    唯至于晉惠帝之時,有天子而無之,人欲為天子而不相下,群不知有天子,而若可以無天子者。

    于斯時也,順逆無常理,成敗無定勢,彊臣林立,怙愚以逞,逆者逆,順者亦逆也,敗者敗,成者亦敗也。

    欲因之以事孤危之天子而不能,即欲掖之以為天子,而亦必不得。

    生人殺人而皆操天子之權。

    夫然後納身于狂蕩兇狡之中,寄命于轉盼不保之地,果矣其為大惑,而自贻以死亡也。

    王戎之免,幸也;王衍、陸機、潘嶽之死,自賊者也。

    顧榮、張翰、戴淵、賀循褰裳而急去之,非過高絕人之智也,未有無天子而可仕者也。

     〖七〗 晉有天下,初并蜀、吳,二方之民,習于割據之餘,未有以綏之也;而中朝内亂,故趙廞、李特、張昌、石冰乘之以興。

    乃特之子孫竊蜀者數十年,而江南早定,劉弘之功茂矣哉!故以知國有幹城,雖亂而弗難定也。

    雖然,豈獨弘之功哉?其地有人,而後可以相資而理。

    李特之亂,蜀土風靡而從之,盡三巴之士,僅一詭僻之範長生而已。

    吳則賀循、華譚、周玘、顧榮皆潔身退處而為州郡所倚重,民亂而士不與俱,則民且苶然而自廢,張昌、石冰之首不難馘已,而陶侃得以行其志于不疑。

    嗚呼!此非晉能得之,其所繇來者舊矣。

     孫氏之不足與言治理也,而未嘗立一權謀名法之标準,則江介之士民,猶且優遊而養其志。

    諸葛公賢于孫氏遠矣,乃尚名法以鉗束其下,人皆自困于名法之中,而急于事功以為賢,則涵泳從容之意不複存于風俗,安所得高視遠覽以曙于貞邪逆順之大者哉!諸葛之張也,不如孫氏之弛也。

    孫氏不知道而道未亡,諸葛道其所道而道遂喪。

    自其隆中養志之日,以管、樂自比,則亦管、樂而已矣!齊之所以速亂而燕旋敝也。

    管、樂者,自其功而言;申、商者,自其學而言也。

    申、商法行而民有賊心,君子所以重為諸葛惜也。

     〖八〗 劉淵雖挾桀敖不逞之材,然其始志亦豈遽爾哉?觀其譏随、陸之無武,绛、灌之無文,則亦自期于随、陸、绛、灌之中而已矣。

    其既歸五部,聞司馬穎之敗,尚欲為之擊鮮卑、烏桓,則猶未必遽背晉而思滅之也。

    司馬穎延而挑之,劉宣等推而嗾之,始以流毒天下,而覆晉室。

    乃匈奴自款塞以來,蕃育于西河有年矣,淵匪茹而逞,不再世而子孫宗族及其種類骈死于靳準,無孑遺焉,則淵毒天下還以自毒,淵亦何利有穎之挑、宣之嗾,以糜爛冒頓以來數十傳之苗裔部落于崇朝也?司馬穎一潰其防,而河決魚爛,滅其宗而赤淵之族,亦憯矣哉! 而推禍原所啟,則王浚之結務勿塵先之也。

    司馬氏自讧于室,固未嘗假外援而召之亂也。

    浚狡有餘而力不足,乃始結鮮卑而開千餘年之釁;穎懼鮮卑,乃晉淵以敵之;交相用夷,穎不救死,而浚伏其誅。

    流毒天下者,殃必及身。

    及身者,殃之券也;禍延百世者,殃之餘也。

    石敬瑭之妻子殲于契丹而無遺種,豈或爽哉!故王浚者,千古兇人之魁也,而效之者何相踵以自滅也! 〖九〗 死而不得其所者,謂之刑戮之民,其嵇紹之謂與!紹之不可死而死,非但道先人之志節以殉雠賊之子孫也。

    惠帝北征,征紹詣行在,豈惠帝之闇能知紹而任之乎?司馬越召之耳。

    冏也、又也、穎也、颙也、越也,安忍無親,而為至不仁,一也。

    偶然而假托于正,奉土木偶人之孱主以逞,君子逆風,猶将避其腥焉。

    紹曰:“臣子扈衛乘輿,死生以之。

    ”妄言耳。

    樂為司馬越之厮役而忘其死也。

    不知有父者,惡知有君。

    名之可假,勢之可依,奉要領以從之,非刑戮之民而誰邪?秦準謂紹曰:“卿有佳馬乎?”導之以免于刑戮而不悟,妄人之妄,以自斃而已矣。

     〖一○〗 宋高宗免于北行,而延祀于杭州,幸也;琅邪王免于劉、石之禍,而延祀于建康,非幸也。

    當穎、颙、騰、越交讧之日,引身而去,歸國以圖存,卓矣哉!王之歸,王導勸之也。

    導之察幾也審,王之從谏也決,王與導之相得自此始,要其所以能然者有本矣。

    八王奰争之日,晉室紛纭轇轕,人困于其中而無術以自免。

    乃王未歸國之先,一若無所短長浮沈于去就者;導以望族薄仕東海,而邪正順逆之交,一無所表見。

    嗚呼!斯所以不可及也。

     老子曰:“靜為躁君。

    ”非至論也。

    乃所謂靜者,于天下妄動之日,端凝以觀物變,潛與經綸,而屬意于可發之幾,彼躁動者,固不知我靜中之動,而我自悠然有餘地矣。

    天地亦廣矣,物變有所始,必有所終矣。

    事之可為者,無有禁我以弗為;所難者,身處于葛藟卼之中,而酒食相縻,赤绂相系,于是而戈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