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一 晉泰始元年起

關燈
,而誣之曰心喪。

    叔向之譏景王曰:“有三年之喪二。

    ”謂之有喪矣,非謂存諸内者之徒戚也,而誣之曰不譏除喪,而譏其燕樂之已早。

    預之存諸内者,誣聖欺天,絕人而禽之,猶曰君子之于禮,存諸内而已乎?故曰:“以禮制心。

    ”心有不存,而禮制之。

    其外無别,則内之存與不存,又奚以辨哉?邪說逞,人道息。

    凡今之人,皆曰:臣忠、子孝、兄友、弟恭,求其心而已。

    而心之不可問者多矣。

    不仁哉杜預之言,以賊天下有餘也! 〖七〗  嵇紹可以仕晉乎?曰:不可。

    仕晉而可為之死乎?曰:仕而惡可弗死也!仕則必死之,故必不可仕也。

    父受誅,子雠焉,非法也;父不受誅,子不雠焉,非心也。

    此猶為一王之下,君臣分定,天子制法,有司奉行,而有受誅不受誅者言也。

    嵇康之在魏,與司馬昭俱比肩而事主,康非昭之所得殺而殺之,亦平人之相賊殺而已。

    且康之死也,以非湯、武而見憚于昭,是晉之終篡,康且遺恨于泉下,而紹戴之以為君,然則昭其湯、武而康其飛廉、惡來矣乎!紹于是不孝之罪通于天矣。

     沈充以逆伏誅,而子勁為晉效死。

    蔡仲之命曰:“爾尚蓋前人之愆。

    一沈勁克當之矣。

    紹蓋前人之美,而以父母之身,糜爛而殉怨不共天之亂賊,愚哉其不仁也!湯陰之血,河不灑于魏社為屋之日,何不灑于叔夜赴市之琴,而灑于司馬氏之衣也?  〖八〗  魏、晉之際,有貞士曰範粲,較管甯、陶潛而尤烈,而稱道絕于後世。

    士之湮沒而志不章者,古今不知凡幾也!甯以行誼著,潛以文采傳,粲無他表見,而孤心隐矣。

    乃其亢志堅忍,則二子者未之逮焉。

    送魏主芳而哀動左右,三十六年佯狂不言,卒于車中,子喬侍疾,足不出邑裡,父子之志行,誠末世之砥柱矣。

    文采行誼無所表見,志不存焉耳。

    甯之不若此也,甯未仕漢,而粲已受祿于魏也。

    潛之不若此也,知晉之将亡而去之,不親見篡奪之慘也。

    故二子無妨以文行表見,而粲獨不可。

    難哉其子之賢也!晉賜祿以養疾,賜帛以治喪,而不受。

    嵇紹聞之,尚為仇雠之子孫捐父母之身,人之賢愚相去有若此哉!粲之所為,難能也;非但難能也,其仁矣乎!  〖九〗 晉诏諸王大國置三軍,次國二軍,小國一軍,其所依倣之名曰周制也。

    古之諸侯,皆自有兵,周弗能奪,而非予之也。

    其自周始建之國,各使有兵,彼有而此不得獨無也。

    郡縣之天下,兵皆統于天子,州郡不能自有其人民,獨假王侯以兵,授以相競之資,何為也哉?夫晉豈果循周制以追三代之久安長治也乎?懲魏之虧替宗室,而使權臣乘之耳。

    乃魏之削諸侯者,疑同姓也;晉之授兵宗室以制天下者,疑天下也。

    疑同姓而天下乘之,疑天下而同姓乘之,力防其所疑,而禍發于所不疑,其得禍也異,而受禍于疑則同也。

     嗚呼!以疑而能不召亂亡之禍者無有。

    天下皆以為疑己矣,而孰親之?其假以防疑者,且幸己之不見疑而窺其疏以乘之;無可親而但相乘,于是而庸人之疑,終古而不釋。

    道不足于己,則先自疑于心;心不自保,而天下舉無可信,兄弟也,臣僚也,編氓也,皆可疑者也。

    以一人之疑敵天下,而謂智計之可恃以防,其愚不可廖,其禍不可救矣。

    親親而以疑,則親非其親;尊賢而以疑,則賢非其賢;愛衆而以疑,則衆非其衆;夫何疑哉?君子樂得其道,小人樂得其欲而已矣。

    交君子以道,給小人之欲,孤遊于六合,而荊棘不生,無有聖賢而無豪傑之度者也。

     〖一○〗  天下惡有無故殺人而可以已亂者哉!齊王攸欲殺劉淵,王渾曰:“柰何以無形之疑殺人。

    ”其說是也。

    舍殺而無以馭之也,淵之所以終亂晉而殘之也。

    不殺淵而淵反,則咎王渾;殺淵而胡叛,則抑且咎齊王;舍本循末,兩俱有咎,而孰能任之?曹魏之居匈奴于内地,使若淵者得以竊中國文事武備之緒餘,濟其奸而啟雄心,其禍久矣。

    淵即死,若聰、若曜、若猛、若宣,挾怨以求逞,能旦殺一人、夕殺一人、皆無罪而翦之乎?契丹之所以深女直之怨而激之起,豈有幸哉!  夫晉承魏失,固未可急驅除之矣。

    王濟欲任淵以平吳,縱虎自衛之術也。

    李憙欲發匈奴五部,假淵将軍之号征樹機能,此策之善者,而孔恂谏止之,何也?恂誠憂淵之叵測,抑必有術以制之,而但色變于談虎哉?涼者,中國之贅餘也,河、湟之閑,夷狄之所便也,淵西征而蕩平樹機能之墟,即割其地以安之,而淵之心戢矣。

    淵即不戢,五部之心亦戢矣。

    馭得其道,則且不敢竊河西而據之。

    即其不然,我據蕭關以距之,其極逞也,亦但如元昊而止耳。

    孰如近在汾、晉之閑,使我不軌之士民,教猱伥虎,河決魚爛于腹心乎?故知李憙之謀,非但以平樹機能也,實以斥淵而遠之也,此弭禍于将然之善術也。

    一疑之,一畏之,無可如何而姑置之;淵且自危、且自矜、尤且自信也。

    是召之以必反之道也。

    嗚呼!晉之失政,賄賂已耳,交遊已耳。

    王渾父子得賄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