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八 靈帝
關燈
小
中
大
偏,審士之宜以益民,視習之趨以正士,則利果利而教果教矣。
自不肖者而言之,酷以墨者之無忌也,突為其寇讐,而翩然拚飛于千裡之外,無能如何也;即罷斥以歸休,而身得安、子孫得免,無餘慮矣。
居其土、與其人俱,當官則吏也,歸裡則鄉曲也,刑罰科斂之加,非以其正,而鄉人可報之于數十年之後,則惴惴焉一夫勝予,不肖之情戢焉,害亦有所懲矣。
夫王者合天下以為一家,揭猜疑以求民之莫而行士之志,法愈疏,閑愈正,不可欺者,一王之法,天理之公,人心之良也,而恃區區之禁制也乎?三代之隆也,士各仕于其國,而民益親。
亡漢之稗政,柰之何其效之! 〖五〗 嗚呼!世愈移而士趨日異,亦惡知其所歸哉!靈帝好文學之士,能為文賦者,待制鴻都門下,樂松等以顯,而蔡邕露章謂其“遊意篇章,聊代博弈”。
甚賤之也。
自隋炀帝以迄于宋,千年而以此取士,貴重崇高,若天下之賢者,無踰于文賦之一途。
漢所賤而隋、唐、宋所貴,士不得不貴焉;世之趨而日下,亦至此乎! 夫文賦亦非必為道之所賤也,其源始于楚騷,忠愛積而悱恻生,以搖蕩性情而伸其隐志,君子所樂尚焉。
流及于司馬相如、揚雄,而諷谏亦行乎其間。
六代之衰,操觚者始取青妃白,移宮換羽,而為不實之華;然而雅鄭相雜,其不詭于貞者,亦不絕于世。
夫蔡邕者,亦嘗從事矣,而斥之為優俳,将無過乎!要而論之,樂而不淫,诽而不傷,麗而不蕩;則涵泳性情而蕩滌志氣者,成德成材以後,滿于中而鬯于外者之所為。
而以之取士于始進,導幼學以浮華,内遺德行,外略經術,則以導天下之淫而有餘。
故邕可自為也,而不樂松等之辄為之,且以戒靈帝之以拔人才于不次也。
繇是言之,士趨亦何嘗有異哉?上之用之也别耳。
于是而王安石之經義,雖亦末耳,而不傷其本,庶幾乎華實兼茂之道也。
元祐革新法,而并此革之,過矣。
若王鏊、錢福之淺陿,陶望齡、湯賓尹之卑陋,則末流波靡,而非作者之涼也。
經義者,非徒幹祿之器也,士之所研精以極道者也。
文賦者,非幼學之習也,志正學充,傷今思古,以待人之微喻者也。
而志士崇業以單心,亦可于此而審所從矣。
〖六〗 論為子為臣之變,至于趙苞而無可言矣。
何也?若苞者,無可為計,雖君子亦不能為之計也,無往而非通天之罪矣。
以苞之死戰,為能死于官守;苞與手刃其親者均也,為此論者,無人之心。
以苞當求所以生母之方,不得已而降于鮮卑;分符為天子守邑,而北面臣虜,終身陷焉,亦不可謂有人之心也。
故至于苞,而求不喪其心之道窮矣。
此誰使之然哉?苞自處于窮以必喪其心。
故曰無往而非通天之罪也。
為人子者,豈以口腹事親乎?抑豈敢以己之榮施及其母為愉快乎?故子曰:“老者安之。
”求所以安之之方,雖勞不辟,雖死不辍,而況于苞之安其母者甚易乎?苞,東武城人也,所守則遼西也。
母所居者,中國之樂土,苞所守者,鮮卑憑陵蹂踐之郊也;胡為乎甫到官而即迎母以居柳城之絕塞哉?苞于此已不複有人之心矣。
以口腹與?禽蟲之愛也;以榮寵與?市井之得金錢而借親以侈華美者之情也。
疆寇在肘腋之間,孤城處鬥絕之地,奉衰老婦人以徼幸于鋒镝之下,苞之罪通于天,奚待破賊以緻母死之日邪?故曰:“正其本,萬事理。
”一念之不若,而成乎昏昧,母子并命于危城,苞雖死,其可以逭中心之刑辟哉? 或者其愚也,則君子弗獲已而姑為之計,當羯賊出母示苞之日,自悔其迎母之咎,早伏劍以死,委戰守之事于僚吏,母之存亡城之安危不計也,則猶可無餘惡也。
雖然,晚矣!苞死而母必不可得生,城必不可得存也。
〖七〗 蔡邕意氣之士也,始而以危言召禍,終而以黨賊逢誅,皆意氣之為也。
何言之?曰:合刑賞之大權于一人者,天子也;兼進賢退不肖之道,以密贊于坐論者,大臣也;而羣工異是。
奸人之在君側,弗容不擊矣。
擊之而吾言用,奸人退,賢者之道自伸焉。
吾言不用,奸人且反噬于我,我躬不閱,而無容以累君子,使猶安焉,其猶有人乎君側也。
君子用而不任,弗容不為白其忠矣。
白之而吾言用,君子進,奸人之勢且沮焉。
吾言不用,奸人不得以奪此與彼之名加之于我,而猶有所憚焉。
邕苟疾夫張颢、偉璋、趙玹、蓋升之為國蠹也,則專其力以擊之可耳。
若以郭禧、橋玄、劉寵之忠而勸之以延訪也,則抑述其德以贊君之敬禮已耳。
而一章之中,抑彼伸此,若将取在廷之多士而惟其所更張者。
為國謀邪?為君子謀邪?則抑其一往之意氣以排異己而伸交好者之言耳,庸有聽之者哉! 漢之末造,士論操命讨之權,口筆司榮枯之令,汝南、甘陵太學之風波一起,而成乎大亂。
非奸人
自不肖者而言之,酷以墨者之無忌也,突為其寇讐,而翩然拚飛于千裡之外,無能如何也;即罷斥以歸休,而身得安、子孫得免,無餘慮矣。
居其土、與其人俱,當官則吏也,歸裡則鄉曲也,刑罰科斂之加,非以其正,而鄉人可報之于數十年之後,則惴惴焉一夫勝予,不肖之情戢焉,害亦有所懲矣。
夫王者合天下以為一家,揭猜疑以求民之莫而行士之志,法愈疏,閑愈正,不可欺者,一王之法,天理之公,人心之良也,而恃區區之禁制也乎?三代之隆也,士各仕于其國,而民益親。
亡漢之稗政,柰之何其效之! 〖五〗 嗚呼!世愈移而士趨日異,亦惡知其所歸哉!靈帝好文學之士,能為文賦者,待制鴻都門下,樂松等以顯,而蔡邕露章謂其“遊意篇章,聊代博弈”。
甚賤之也。
自隋炀帝以迄于宋,千年而以此取士,貴重崇高,若天下之賢者,無踰于文賦之一途。
漢所賤而隋、唐、宋所貴,士不得不貴焉;世之趨而日下,亦至此乎! 夫文賦亦非必為道之所賤也,其源始于楚騷,忠愛積而悱恻生,以搖蕩性情而伸其隐志,君子所樂尚焉。
流及于司馬相如、揚雄,而諷谏亦行乎其間。
六代之衰,操觚者始取青妃白,移宮換羽,而為不實之華;然而雅鄭相雜,其不詭于貞者,亦不絕于世。
夫蔡邕者,亦嘗從事矣,而斥之為優俳,将無過乎!要而論之,樂而不淫,诽而不傷,麗而不蕩;則涵泳性情而蕩滌志氣者,成德成材以後,滿于中而鬯于外者之所為。
而以之取士于始進,導幼學以浮華,内遺德行,外略經術,則以導天下之淫而有餘。
故邕可自為也,而不樂松等之辄為之,且以戒靈帝之以拔人才于不次也。
繇是言之,士趨亦何嘗有異哉?上之用之也别耳。
于是而王安石之經義,雖亦末耳,而不傷其本,庶幾乎華實兼茂之道也。
元祐革新法,而并此革之,過矣。
若王鏊、錢福之淺陿,陶望齡、湯賓尹之卑陋,則末流波靡,而非作者之涼也。
經義者,非徒幹祿之器也,士之所研精以極道者也。
文賦者,非幼學之習也,志正學充,傷今思古,以待人之微喻者也。
而志士崇業以單心,亦可于此而審所從矣。
〖六〗 論為子為臣之變,至于趙苞而無可言矣。
何也?若苞者,無可為計,雖君子亦不能為之計也,無往而非通天之罪矣。
以苞之死戰,為能死于官守;苞與手刃其親者均也,為此論者,無人之心。
以苞當求所以生母之方,不得已而降于鮮卑;分符為天子守邑,而北面臣虜,終身陷焉,亦不可謂有人之心也。
故至于苞,而求不喪其心之道窮矣。
此誰使之然哉?苞自處于窮以必喪其心。
故曰無往而非通天之罪也。
為人子者,豈以口腹事親乎?抑豈敢以己之榮施及其母為愉快乎?故子曰:“老者安之。
”求所以安之之方,雖勞不辟,雖死不辍,而況于苞之安其母者甚易乎?苞,東武城人也,所守則遼西也。
母所居者,中國之樂土,苞所守者,鮮卑憑陵蹂踐之郊也;胡為乎甫到官而即迎母以居柳城之絕塞哉?苞于此已不複有人之心矣。
以口腹與?禽蟲之愛也;以榮寵與?市井之得金錢而借親以侈華美者之情也。
疆寇在肘腋之間,孤城處鬥絕之地,奉衰老婦人以徼幸于鋒镝之下,苞之罪通于天,奚待破賊以緻母死之日邪?故曰:“正其本,萬事理。
”一念之不若,而成乎昏昧,母子并命于危城,苞雖死,其可以逭中心之刑辟哉? 或者其愚也,則君子弗獲已而姑為之計,當羯賊出母示苞之日,自悔其迎母之咎,早伏劍以死,委戰守之事于僚吏,母之存亡城之安危不計也,則猶可無餘惡也。
雖然,晚矣!苞死而母必不可得生,城必不可得存也。
〖七〗 蔡邕意氣之士也,始而以危言召禍,終而以黨賊逢誅,皆意氣之為也。
何言之?曰:合刑賞之大權于一人者,天子也;兼進賢退不肖之道,以密贊于坐論者,大臣也;而羣工異是。
奸人之在君側,弗容不擊矣。
擊之而吾言用,奸人退,賢者之道自伸焉。
吾言不用,奸人且反噬于我,我躬不閱,而無容以累君子,使猶安焉,其猶有人乎君側也。
君子用而不任,弗容不為白其忠矣。
白之而吾言用,君子進,奸人之勢且沮焉。
吾言不用,奸人不得以奪此與彼之名加之于我,而猶有所憚焉。
邕苟疾夫張颢、偉璋、趙玹、蓋升之為國蠹也,則專其力以擊之可耳。
若以郭禧、橋玄、劉寵之忠而勸之以延訪也,則抑述其德以贊君之敬禮已耳。
而一章之中,抑彼伸此,若将取在廷之多士而惟其所更張者。
為國謀邪?為君子謀邪?則抑其一往之意氣以排異己而伸交好者之言耳,庸有聽之者哉! 漢之末造,士論操命讨之權,口筆司榮枯之令,汝南、甘陵太學之風波一起,而成乎大亂。
非奸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