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七 宏帝殇帝附
關燈
小
中
大
必亂;氣餒神亂,耳目不能自主,周旋卻顧,示人以可疑,則愈密而愈疏,故義利交戰于胸者,必交受其禍。
今有人于此,而人或投之,鄰裡鄉黨不問焉者,以适然聽之也。
唯大勇者,為能以适然處變;不然,則如酒家之本不覺而固适然者也。
非此而必不能矣。
嗚呼!士不幸而處亂世,不屈于邪,而抑未可以死,緩急固時有矣,而可不慎所依乎!好苛禮而不簡者,恤小利而形于色者,多疑而好謀者,貌願謹而勤小物者,吊死問疾而多為容者,皆不可依者也,可弗慎邪? 〖一三〗 處士之征而不受命者多矣:或志過亢而不知時者也;或名高而藏其拙者也;或觊公孤師保之尊而躐級以不屑小官者也;吾于薛包獨有取焉。
包以至行聞,盡孝友、饬門内之修而已;自盡以求仁,而無矯畢驚人之節,初未嘗規畫天人,謂己有以利天下也。
漢征之而拜侍中,非其事也,固非其志也。
包曰:吾以盡吾門内之修,天子知我征我以風示天下,而德不孤矣;吾未嘗有匡濟之心,而何用仕為! 奚以知其然也?以包之所為,皆循循乎父子兄弟之閉,非襄楷、郎凱、樊英窺測天人,舍己而求諸人者比也。
而漢之授以侍中,抑非其道。
侍中者,出入諷議之臣也。
當安帝之世,外羌戎,内盜賊,外戚、阿母、宦寺,交相煽搆,此大人搏捖斡運見功之地,而包之志略固不及此。
非天下有不可為之時,而非包敦笃修能所堪之任也,則漢任之固不以其道矣。
善處包者,使分司徒之教職,而任之癢序,則得矣。
不則使治一郡,以興教化、撫貧弱,敷其潔己愛物之德,治績懋焉。
如之何以侍中任之邪!包之以死乞免,度己量時之道允協矣;豈志亢名高薄小位而觊公孤者類哉? 龍有潛也,有見也,有亢也。
孔子知不可而為,聖人之亢也;伊呂之興,大人之見也;包之終隐,君子之潛也。
潛者,非必他日之見也,道在潛,終身潛焉可矣。
〖一四〗 安帝之不德,豈至如昌邑王賀之荒悖哉!立十五年矣,鄧後寵平原王翼,欲廢帝而立之;杜根請帝親政,而撲殺之;視天位如置棊,任其喜怒,後之惡烈于呂、武矣。
伊尹之放太甲,未嘗他有援立,示必反之也。
昌邑王之不可一日為君,霍光之不幸,而又幸得宣帝之賢也。
且昌邑既廢,始求宣帝于民閉,未嘗豫扳宣帝而後廢昌邑也。
鄧後以婦人而輔以碌碌之鄧骘,予奪在手,唯意所授,渎大倫,玩神器,君子所必誅勿赦也。
鄧後死,王聖、李閏乘權而亂政,繇安帝之不君,可謂後之先識而志安社稷乎? 乃抑稽聖、閏之得以蠱帝而逞者,誰使然也?十五載見郊見廟之天子,不能自保,大臣弗能救也,小臣越位孤鳴而置之死也,舍保母宦寺而誰依邪?易位之僇辱,與死接踵,自非上哲反己自彊以潛消内釁,則免己于死而固其位,奚暇擇阿母宦寺之非,而不以為恩哉!宦寺之終亡漢,李閏、江京始之也,而實鄧後之反激以延進之也。
〖一五〗 建元中,守相坐髒,禁锢二世。
劉恺以謂“惡惡止其身,春秋之義,請除其禁”,持平之論也。
抑書曰:“刑亂國、用重典。
”從重以挽極重之勢,施之亂國,亦讵不可哉? 人之貪墨無厭、罪罟不恤者,豈其性然?抑其習之浸淫者不能自拔也。
身為王臣,已離饑寒之苦,而漁獵不已,愚之不瘳,何至于是!斥田廬,藏珠玉,飾第宅,侈婚嫁,潤及子孫,姻亞族黨稱弗絕,則相尚以迷,雖身受歐刀而忘之矣。
妻妾子女環向以相索,始于獻笑,中于垂泣,終則怨谪交加而無日得安于其室;則自非卓然自立者,且求徽纆叢棘之不加于身,勿甯他日之系項伏锧以偷免于且夕也。
一行為吏,身為子孫之仆隸,驅使死辱而莫能逃,乃伏法以還,彼且握爵銜憲,施施自得,不複憶祖父之慘傷。
嗚呼!孱柔者内偪于淫威,甚于國憲,亦大可矜也已! 故貪墨者,其人也;所以貪墨者,其子孫也;拔本憲源,施以禁锢之罰,俾得謝入室之遍谪,亦讵不可哉?為子孫者,雖擁肥奡立,而士類弗齒;即甚不肖,忘情仕進,然世胄恥與為婚姻,人士羞與為朋侶,守令可持法以相按治,仇怨可抗顔以相報複。
則子孫先怵,妻妾内憂,庸謹之夫,亦可藉手以寡怨于百姓。
則非但弭生民之蟊賊,且以旌則善類,曲全中材,而風俗亦繇之易矣。
惡惡止其身,非此之謂也。
三代世祿,士不憂貧,雖貪而無為子孫計者,先世之澤,不可自一人而斬也。
〖一六〗 治天下之綱紀,非徒以其名也。
其實在,其名雖易,綱紀存焉。
其實亡,其名存,獨争其名,奚益哉! 宰相之任,唐、虞之百揆合于一,周之三公分于三;其緻治者,非分合之為之,君正于上,而任得
今有人于此,而人或投之,鄰裡鄉黨不問焉者,以适然聽之也。
唯大勇者,為能以适然處變;不然,則如酒家之本不覺而固适然者也。
非此而必不能矣。
嗚呼!士不幸而處亂世,不屈于邪,而抑未可以死,緩急固時有矣,而可不慎所依乎!好苛禮而不簡者,恤小利而形于色者,多疑而好謀者,貌願謹而勤小物者,吊死問疾而多為容者,皆不可依者也,可弗慎邪? 〖一三〗 處士之征而不受命者多矣:或志過亢而不知時者也;或名高而藏其拙者也;或觊公孤師保之尊而躐級以不屑小官者也;吾于薛包獨有取焉。
包以至行聞,盡孝友、饬門内之修而已;自盡以求仁,而無矯畢驚人之節,初未嘗規畫天人,謂己有以利天下也。
漢征之而拜侍中,非其事也,固非其志也。
包曰:吾以盡吾門内之修,天子知我征我以風示天下,而德不孤矣;吾未嘗有匡濟之心,而何用仕為! 奚以知其然也?以包之所為,皆循循乎父子兄弟之閉,非襄楷、郎凱、樊英窺測天人,舍己而求諸人者比也。
而漢之授以侍中,抑非其道。
侍中者,出入諷議之臣也。
當安帝之世,外羌戎,内盜賊,外戚、阿母、宦寺,交相煽搆,此大人搏捖斡運見功之地,而包之志略固不及此。
非天下有不可為之時,而非包敦笃修能所堪之任也,則漢任之固不以其道矣。
善處包者,使分司徒之教職,而任之癢序,則得矣。
不則使治一郡,以興教化、撫貧弱,敷其潔己愛物之德,治績懋焉。
如之何以侍中任之邪!包之以死乞免,度己量時之道允協矣;豈志亢名高薄小位而觊公孤者類哉? 龍有潛也,有見也,有亢也。
孔子知不可而為,聖人之亢也;伊呂之興,大人之見也;包之終隐,君子之潛也。
潛者,非必他日之見也,道在潛,終身潛焉可矣。
〖一四〗 安帝之不德,豈至如昌邑王賀之荒悖哉!立十五年矣,鄧後寵平原王翼,欲廢帝而立之;杜根請帝親政,而撲殺之;視天位如置棊,任其喜怒,後之惡烈于呂、武矣。
伊尹之放太甲,未嘗他有援立,示必反之也。
昌邑王之不可一日為君,霍光之不幸,而又幸得宣帝之賢也。
且昌邑既廢,始求宣帝于民閉,未嘗豫扳宣帝而後廢昌邑也。
鄧後以婦人而輔以碌碌之鄧骘,予奪在手,唯意所授,渎大倫,玩神器,君子所必誅勿赦也。
鄧後死,王聖、李閏乘權而亂政,繇安帝之不君,可謂後之先識而志安社稷乎? 乃抑稽聖、閏之得以蠱帝而逞者,誰使然也?十五載見郊見廟之天子,不能自保,大臣弗能救也,小臣越位孤鳴而置之死也,舍保母宦寺而誰依邪?易位之僇辱,與死接踵,自非上哲反己自彊以潛消内釁,則免己于死而固其位,奚暇擇阿母宦寺之非,而不以為恩哉!宦寺之終亡漢,李閏、江京始之也,而實鄧後之反激以延進之也。
〖一五〗 建元中,守相坐髒,禁锢二世。
劉恺以謂“惡惡止其身,春秋之義,請除其禁”,持平之論也。
抑書曰:“刑亂國、用重典。
”從重以挽極重之勢,施之亂國,亦讵不可哉? 人之貪墨無厭、罪罟不恤者,豈其性然?抑其習之浸淫者不能自拔也。
身為王臣,已離饑寒之苦,而漁獵不已,愚之不瘳,何至于是!斥田廬,藏珠玉,飾第宅,侈婚嫁,潤及子孫,姻亞族黨稱弗絕,則相尚以迷,雖身受歐刀而忘之矣。
妻妾子女環向以相索,始于獻笑,中于垂泣,終則怨谪交加而無日得安于其室;則自非卓然自立者,且求徽纆叢棘之不加于身,勿甯他日之系項伏锧以偷免于且夕也。
一行為吏,身為子孫之仆隸,驅使死辱而莫能逃,乃伏法以還,彼且握爵銜憲,施施自得,不複憶祖父之慘傷。
嗚呼!孱柔者内偪于淫威,甚于國憲,亦大可矜也已! 故貪墨者,其人也;所以貪墨者,其子孫也;拔本憲源,施以禁锢之罰,俾得謝入室之遍谪,亦讵不可哉?為子孫者,雖擁肥奡立,而士類弗齒;即甚不肖,忘情仕進,然世胄恥與為婚姻,人士羞與為朋侶,守令可持法以相按治,仇怨可抗顔以相報複。
則子孫先怵,妻妾内憂,庸謹之夫,亦可藉手以寡怨于百姓。
則非但弭生民之蟊賊,且以旌則善類,曲全中材,而風俗亦繇之易矣。
惡惡止其身,非此之謂也。
三代世祿,士不憂貧,雖貪而無為子孫計者,先世之澤,不可自一人而斬也。
〖一六〗 治天下之綱紀,非徒以其名也。
其實在,其名雖易,綱紀存焉。
其實亡,其名存,獨争其名,奚益哉! 宰相之任,唐、虞之百揆合于一,周之三公分于三;其緻治者,非分合之為之,君正于上,而任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