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 元帝

關燈
魁也而不得。

    何也?非天理之自然,則皆妖也。

    房以是欲與石顯、五鹿充宗競貞邪于天人之際,吾未見妖之足勝邪也。

    邪者獲罪于人,妖者獲罪于天,妖尤烈矣。

      或曰:房之按日以候氣,分卦以征事,所言者亦與當時之得失禍福合,何也?曰:石顯之邪,而君德以昏,國是以亂,衆耳衆目具知之矣。

    事既已然,取而求其所以然者,而實固非也。

    勢已成,形已見,謂天之象數亦然,亦惡從而辨之?故日月之有災眚,歲時之有水旱,禽蟲艸木之有妖,人民之有疴沴,山川之有崩沸,吾知其不祥;而有國者弗可不恐懼以修省耳。

    铢纍而分之,刻畫而求之,幸而弋獲之妖人,以是取顯名、緻厚利而惑天下;王制所謂“假于鬼神時日蔔筮以疑衆,殺。

    ”其宜膺天刑久矣。

    房内挾此以與邪臣競,自殺其軀而邪益張,宜矣哉!何也?托君子之道,誣聖人之教,矯造化之神,三者皆獲罪于天而不可逭者也。

      〖六〗 京房考課之法,迂謬而不可舉行;即使偶試而效焉,其不可也固然。

    何也?法者,非一時、非一人、非一地者也。

    房曰:“末世以毀譽取人,故功業廢而緻災異。

    ”毀譽之不當者多也,然而天下之公論存焉。

    雖甚拂人之性,亦不能謂堯暴而跖仁也。

    舍此而一以功業程之,此中、韓之陋術,而益之以拘迫,不肖者塗飾治具以文其貪庸;不逮,則鞭策下吏、桎梏民庶以副其期會,災不在天,異不在物,而民已窮、國已敝矣。

     先後異時也,文質相救而互以相成,一人之身,老少異狀,況天下乎?剛柔異人也,不及者不可強,有餘者不可裁,清任各有當,而欲執其中,則交困也。

    南北異地也,以北之役役南人,而南人之脃者死;以南之賦賦北土,而北土之瘠也盡;以南之文責北士,則學校日勞鞭撲;以北之武任南兵,則邊疆不救危亡。

    其間損乃以益,殺乃以生,簡乃以備,一視為吏者居心之仁暴、憂國之誠僞。

    而唯考課其一切之功能,此王莽所以亂天下者,房為之開先矣。

    塾師之教童子也有定課,而童子益愚;耕夫之馭牛也有定程,而牛以敝。

    梏四海九州彊智柔和于房一人之意見,截鶴胫以續凫,其不亡也何待焉? 蓋房之為術,以小智立一成之象數,天地之化,且受其割裂,聖人之教,且恣其削補。

    道無不圓也,而房無不方,大亂之道也,侮五行而椓二儀者也。

    鄭弘、周堪從而善之,元帝欲試行之,蓋其補綴排設之淫辭有以熒之爾。

    取天地人物、古今王霸、學術治功,斷其長,擢其短,令整齊瓜分如弈者之局、廚人之饤也,此愚所以聞邵子之言而疑也,而況房哉! 〖七〗  漢之亡。

    非元帝之咎也,帝弱而寡斷,然而無所傷于天下,石顯僅逞于異己,而惡不及于民,國之元氣未斵焉。

    故曰:非元帝之咎也。

    王氏,元後之族也,王鳳為大将軍錄尚書事,為篡弑之階。

    然非元帝之寵後族而早任之,帝崩,成帝乃假鳳以大權,而帝無遺命。

    故曰:非元帝之咎也。

    雖然,其所自來,抑豈非元帝隐伏之咎肇于不測哉?帝以成帝耽燕樂為不能勝大位,而欲立山陽王,識之早也。

    重易國儲,聞史丹之谏而止,亦正也。

    然知成帝之不克負荷,而不擇賢臣以輔正之,幸傅昭儀而遲回于山陽,遘重疾而忽忽不定,聞史丹之谏,知命之已促,而徒有善輔之言,無托孤之遺命,以聽哲婦孺子之自求親信,而王鳳進矣。

     成帝之在東宮也,既為元帝之所憎而孤危甚,搖搖于廢立之間者将十年。

    匡衡、史丹亦但以大義規元帝,而非必與成帝為腹心。

    所竊竊然憂、翕翕然私語而計者,徒王鳳耳。

    元後寵衰,而憂禍之及,所與竊竊然憂、翕翕然私語而計者,亦鳳兄弟耳。

    人情出危險之中而思故時之同患者,未有不深信而厚倚之。

    故成帝一立,而顧瞻在廷,無有如鳳之親己者,豈複憂他日之攘己乎?嗚呼!于是而知叔孫舍之不賞私勞以殺豎牛,卓乎其不可及已。

     天位者,天所位也;人君者,人所歸也。

    為主器之長子,膺祖宗之德澤,非竊非奪,天人所不能違;而翕訾以相保,呴沫以相憐,私憂過計,貪天功為己力,此其人亦何足任而戴之不忘乎?唐玄宗知張說之奸,懷其潛邸之恩而不能遠,以召均、垍之逆;況楊複恭之以家奴而門生天子乎?嗚呼!自非攘功擅權之小人,孰敢以大寶之攸歸自任為己績者?趙汝愚不欲行内禅之賞,可法也,而猶存其迹也;丙吉護宣帝于獄而終不自白,故能相天子以成中興之業。

    然則漢文卻周勃之私言,世廟罷新都之政柄,不得謂之刻覈而寡恩;成帝之碌碌,何足以語此哉!元帝不能顧命史丹,而使鳳得以私勞惑庸主,亦其暱愛山陽而憤然不恤之咎與!故曰:隐伏之咎,肇于不測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