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 宣帝

關燈
民何知焉,酷吏之餌,酷吏之阱也。

    而鼓動競起,若恃之以為父母。

    非父母也,是其嗾以噬人之猛犬而已矣。

     宣帝以刻覈稱,而首誅廣漢刻覈之吏,論者猶或冤之。

    甚矣流俗之惑人,千年而未已,亦至此乎!包拯用而識者憂其緻亂,君子之遠識,非庸人之所能測久矣。

     〖七〗 蕭望之之不終也,宜哉!宣帝欲任之為宰相,而試以吏事,出為左馮翊,遂憤然謝病,帝使金安上谕其意,乃就。

    望之而有恥之心也,聞安上之谕,可媿死矣。

      世之衰也,名為君子者,外矜廉潔而内貪榮寵,位高則就之,位下則辭之。

    夫爵祿者,天之秩而人君制之者也。

    恃其經術奏議之長,擇尊榮以為己所固得;充此志也,臨大節而不以死易生、不以賤易貴、以衛社稷也,能乎?處己卑而高視祿位,攬非所得以為己據,誠患失之鄙夫,則亦何所不可哉!其或以伉直見也,徒畏名義以氣矜自雄耳,非心所固恥而不為者也。

    人主輕之,小人持之,而終不免于禍,不亦宜乎!武帝以此薄汲黯而終不用,黯得以令終,武帝可謂善馭矣。

    宣帝溫谕以驕望之,非望之之福也。

     〖八〗 居心之厚薄,亦資識與力以相輔,識淺則利害之惑深,力弱則畏避之情甚。

    夫苟利害惑于無端而畏避已甚,則刻薄殘忍加于君臣父子而不恤。

     張敞,非昌邑之故臣也,宣帝有忌于昌邑,使敞觇之,敞設端以誘王,俾盡其狂愚之詞,告之帝而釋其忌,複授以侯封,卒以令終,敞之厚也。

    徐铉,李煜之大臣也,國破身降,宋太宗使觇煜,而以怨望之情告,煜以之死。

    铉之于煜,以視敞于昌邑,誰為當生死衛之者?而太宗之寬仁,抑不如宣帝之多猜。

    铉即稍示意旨,使煜遜詞,而己藉以入告,夫豈必逢太宗之怒;則雖為降臣,猶有人之心焉。

    铉遂躬為操刃之戎首而忍之,獨何心乎!無他,敞能知人臣事君之義,導主以忠厚,而明主必深諒之,其識勝也。

    且其于寵辱禍福之際,寡所畏忌,其力定也。

    而铉孱且愚,險阻至而惘所擇,乃其究也,終以此見薄于太宗而不得用。

    小人之違心以殉物也,亦何益乎! 有見于此而持之,則雖非忠臣孝子,而名義之際,有餘地以自全。

    無見于此而不克自持,則君父可捐,以殉人于色笑。

    若铉者,責之以張敞之為而不能,況其進此者乎?故君之舉臣,士之交友,識闇而力柔者,絕之可也。

    一旦操白刃而相向,皆此俦也。

     〖九〗 尹翁歸卒,家無餘财,宣帝賜其子黃金百斤以奉祭祀,于朱邑亦然,非徒其财也,榮莫至矣。

    故重祿者,非士所希望以報忠者也,而勸士者在此。

    刻畫人以清節,而不恤其供祭祀、養父母、畜妻子之計。

    幸而得廉士也,則亦刻覈寡恩、苛細以傷民氣之褊夫,而流為酷吏,然且不能多得。

    而漁獵小民以求富者,藉口以無忌而不慚。

    唐、宋以前,诏祿賜予之豐,念此者至悉,猶先王之遺意也。

     至于蒙古,私利而削祿,洪武之初,無能改焉。

    祿不給于終歲,賞不踰于百金,得百軒輗,而天下不足以治,況三百年而僅一軒輗乎?城垂陷,君垂危,而問飼豬,彼将曰救死而不贍。

    複奚恤哉!  〖一○〗  漢人學古而不得其道,矯為奇行而不經,适以喪志。

    若韋玄成避嗣父爵,詐為狂疾,語笑昏亂,何為者也?所貴乎道者身也,辱其身而緻于狂亂,複何以載道哉!箕子之佯狂,何時也?虞仲斷發文身,過矣,蓋逃于句吳而從其俗以安,非故為之也。

    然而虧體辱親,且贻後嗣以僭猾夏之巨惡矣。

    且古之諸侯,非漢諸侯之比也。

    國人戴之,諸大夫扳之,非示以必不可君,則不可得而辭也。

    若夫玄成者,避兄而不受爵,以義固守,請于天子,再三辭而可不相強,奚用此穢亂辱身之為以驚世哉!丞相史責之曰:“古之辭讓,必有文義可觀,乃能垂榮于後。

    ”摘其垂榮之私意,而勉之以文義,玄成聞此,能勿媿乎?士守不辱之節,不幸而至于死,且獄立海騰以昭天下之大義;從容辭讓之事,誰為不得已者?而喪其常度,拂其恒性,亦愚矣哉!韋氏世治經術,而玄成以愚。

    學以啟愚也,不善學者,複以益其愚;則漢人專經保殘之學,陷之于尋丈之間也。

     〖一一〗 史稱宣帝元康之世,比年豐稔,谷石五錢,而記以為瑞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