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三 景帝

關燈


    且也谳不當而不為罪,無論失入之憯也,即數失出而弗譴,亦以導赇吏之鬻獄,而淫威之逞,冤民且無如之何也。

    于是而高帝寬大之意斬,武帝嚴酷之風起矣。

    嚴之于法而無可移,則民知懷刑;寬之以其人而不相尚以殺,則民無濫死。

    故先王樂進長者以司刑獄,而使守畫一之法,雷電章于上,雨露潤于下,斯以合天理而容保天下與!  〖六〗 算資十而得官,景帝減而為四,争之于铢兩之間,亦惡足以善風俗乎!應劭曰:“古者疾吏之貪,衣食足,知榮辱,赀盈十萬,乃得為吏。

    ”劭所雲古者何古也,殆秦人之法也。

    舉富人子而官之,以謂其家足而可無貪,畏刑罰而自保,然則畏人之酗飲,而延醉者以當筵乎?富而可為吏,吏而益富,富而可贻其吏于子孫。

    毀廉恥,奔貨賄,薄親戚,獵貧弱,幸而有赀,遂居人上,民之不相率以攘奪者無幾也。

    自非嬴氏為君、商鞅為政,未有念及此以為得計者也。

      嗚呼!亦有自來矣。

    世之亂也,一策行而取卿相,一戰勝而有封邑。

    故草野貧寒之子,忘軀命,遊于刀鋸鼎镬之下,以弋獲官邑。

    于是而如餒者之得食焉,快貪饕而忘哽噎。

    于是天下苦之,人主厭之,而矯之以任富人之子,以是為愈于彼也。

    雖然,豈必無以養天下之廉恥而需此哉?矯枉者之枉甚于所矯,而天下之枉不可複伸。

    為君子者,清品類,慎交遊,遠挾策趨風之賤士,以使人主知所重輕焉。

    何至贻朝廷以菲薄賢智、輕側陋之心,問居赢而揖進之哉? 〖七〗 班固叙漢初之富庶詳矣。

    蓋承六國之後,天下合而為一,兵革息,官吏省,饋享略,置郵簡,合天下而僅奉一人,以王而府天下,粟帛貨賄流通,關徼弛而不滞,上下之有餘宜矣。

    嗚呼!後之天下猶漢也,而何為憂貧孔棘,而上下交征之無已也!班固推本所由,富庶原于節儉。

    而曰:“高帝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,重租稅以困辱之。

    孝惠、高後雖弛其禁,然市井之子孫,不得仕宦為吏。

    量吏祿、度官用、以賦于民。

    山川園池市井租稅,自天子至于封君,皆取其入為私奉養,不領于經費。

    ”知言也夫!  尤要者,則自困辱商賈始。

    商賈之驕侈以罔民而奪之也,自七國始也。

    七國者,各君其國,各有其土,有餘不足,各産其鄉,遷其地而弗能為良。

    戰争頻,而戈甲旌旄之用繁;賂遺豐,而珠玑象貝之用亟;養遊士,務聲華,而遊宴珍錯之味侈。

    益之以驕奢之主、後宮之飾、狗馬雁鹿袨服殊玩之日新,而非其國之所有。

    于是而賈人者越國度險,羅緻以給其所需。

    人主大臣且屈意下之,以遂其所欲得,而賈人遂以無忌憚于天下。

    故窮耳目之玩、遂且暮之求者,莫若獎借賈人之利;而貧寒之士,亦資之以霑濡。

    賈人日以尊榮,而其罔利以削人之衣食,陽與而陰取者,天下之利,天子之權,倒柄授之,而天下奚恃以不貧?且其富也不勞,則其用也不恤,相競以奢,而殄天物以歸糜爛。

    弗困弗辱,而愚民榮之,師師相效,乃至家無鬥筲,而衣絲食粲,極于道殣而不悔,故生民者農,而戕民者賈。

    無道之世,淪胥而不救,上下交棘而兵戎起焉。

    非此之懲,國固未足以立也。

    高帝之令,班固之言,洵乎其知本計也。

     人主移于賈而國本凋,士大夫移于賈而廉恥喪。

    許衡自以為儒者也,而謂“士大夫欲無貪也,無如賈也”。

    楊維桢、顧瑛遂以豪逞而敗三吳之俗。

    濠、泗之遷,受興王之罰,而後天下甯。

    移風易俗,古今一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