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 文帝
關燈
小
中
大
伸者也。
天子诎于情,而廷臣挫于勢,故其後王安欲反,而謂漢廷諸臣如吹枯振落之易。
其啟侮于諸侯久矣。
張釋之其尤乎! 〖六〗 以一人之譽而召季布,以一人之毀而遣季布,天下将窺其淺深。
雖然,何病?人主威福之大權,豈以天下莫能窺為不測哉!布之悻悻于罷去,而仰诘人主以取快,其不足以為禦史大夫,明矣。
使酒難近之實,自露而不可掩矣。
文帝之失,輕于召布也,非輕于罷布也。
慎用大臣而不吝于改過,聞人之言,遲之一月,而察其非誣,默然良久,而曰:“河東吾股肱郡,故特召君。
”所以養臣子之恥也,非慚也。
如其慚邪,抑以輕于召布而媿其知人之不夙也。
〖七〗 賈誼、陸贽、蘇轼,之三子者,迹相類也。
贽與轼,自以為誼也,人之稱之者,亦以為類也。
贽蓋希誼矣,而不能為誼,然有愈于誼者矣。
轼且希贽矣,而不能為贽,況乎其猶欲希誼也。
奚以明其然邪?誼之說:豫教太子以端本,獎廉隅以善俗,贽弗逮焉。
而不但此,傅梁懷王,王堕馬斃,誼不食死,贽弗能也。
所以知其不能者,與窦參為難之情,勝于憂國也。
顧誼之為學,觕而不純,幾與贽等。
而任智任法,思以制匈奴、削諸侯,其三表五餌之術,是嬰稚之巧也;其削吳、楚而益齊,私所親而不慮贻他日莫大之憂,是仆妾之智也;贽之所勿道也。
故輔少主、嬰孤城、仗節守義,以不喪其貞者,贽不如誼;而出入紛錯之中,調禦輕重之勢,斟酌張弛以出險而經遠也,誼不如贽。
是何也?誼年少,憤盈之氣,未履艱屯,而性之貞者略恒疏,則本有餘而末不足,斯誼與贽輕重之衡,有相低昂者矣。
若夫轼者,惡足以颉颃二子乎!酒肉也,佚遊也,情奪其性者久矣。
寵祿也,禍福也,利勝其命者深矣。
志役于雕蟲之技,以聳天下而矜其慧。
學不出于揣摩之術,以熒天下而雠其能。
習于其父儀、秦、鞅、斯之邪說,遂欲以攬天下而生事于平康之世。
文飾以經術,而自曰吾誼矣;詭測夫利害,而自曰吾贽矣;迷失其心而聽其徒之推戴,且曰吾孟子矣。
俄而取道于異端,抑曰吾老耼矣,吾瞿昙矣。
若此者,誼之所不屑,抑贽之所不屑也。
绛、灌之非誼曰:“擅權紛亂。
”于誼為誣,于轼允當之矣。
藉授以幼主危邦,惡足以知其所終哉!乃欲推而上之,列于誼與贽之間,宋玉所雲“相者舉肥”也。
王安石之于誼,似矣,而誼正。
誼之于方正學,似矣,而正學醇。
正學淩誼而上之,且不能以戢禍亂,而幾為咎首。
然則世無所求于己,己未豫圖其變,端居臆度,而欲取四海而經營之,未有能濟者也。
充誼之志,當正學之世,盡抒其所蘊,見諸施行,殆可與齊、黃并驅乎!贽且不能,而轼之淫邪也勿論已。
故抗言天下者,人主弗用而不足惜。
惟贽也,能因事納忠,則明君所銜勒而使馳驅者也。
〖八〗 文帝除盜鑄錢令,使民得自鑄,固自以為利民也。
夫能鑄者之非貧民,貧民之不能鑄,明矣。
奸富者益以富,樸貧者益以貧,多其錢以斂布帛、菽粟、紵漆、魚鹽、果蓏,居赢以持貧民之緩急,而貧者何弗日以貧邪!耕而食,桑苧而衣,洿池而魚鼈,圈牢而牛豕,伐木藝竹而材,貧者力以緻之,而獲無幾;富者雖多其隸傭,而什取其六七焉。
以視鑄錢之利,相千萬而無算。
即或貸力于貧民,而雇值之資亦僅耳,抑且仰求而後可分其波潤焉。
是驅人聽豪右之役也。
故先王以虞衡司山澤之産而節之,使不敢溢于取盈,非吝天地之産,限人巧而使為上私利也。
利者,公之在下而制之在上,非制之于豪彊而可雲公也。
推此義也,鹽之聽民自煮,茶之聽民自采,而上勿問焉,亦名美而實大為荑稗于天下。
或曰:鹽可詭得者也。
茶之利,猶夫耕之粟,而奚為不可?曰:古之耕也以助,今之耕也以貢。
助以百畝為經,貢以戶口為率。
法圮于兼并,而仍存其故。
茶之于民也,非賴以生如粟也。
制于粟而不制于茶,即有山之勞,而亦均于逐末。
故漆林之稅,二十而五,先王不以為苛。
惡在一王之土,食地之力,可任狡民之舍稼穑以多所營,而不為之裁制邪?抑末以勸耕,獎樸而禁奸,煮海種山之不可聽民自擅;而況錢之利,坐收逸獲,以長豪黠而奔走貧民,為國奸蠹者乎! 金、銀、鉛、錫之礦,其利倍蓰于鑄錢,而為争奪之釁端。
乃或為之說曰:聽民之自采以利民。
弄兵戕殺而不為禁,人亦何樂乎有君? 〖九〗 鑄錢輕重之準,以何為利?曰:此利也,不可以利言也,而利莫有外焉矣。
如以利,則榆莢線缳尚矣,殽雜鉛錫者尚矣,然而行未久而日賤,速敝壞而不可以藏。
故曰此利也,不可以利言也。
且夫五谷、絲苧、材木、魚鹽、蔬果之可為利,以利于人之生而貴之也。
金玉珠寶之僅見而受美于天也,故先王取之以權萬物之聚散。
然亦曰以是為質,可以緻厚生之利而通之,非果以為寶,而人弗得不寶也。
然既僅有僅見,而因天地自然之質也。
銅者,天地之産繁有,而人習賤之者也;自人制之範以為錢,遂與金玉珠寶争貴,而制粟帛材蔬之生死;然且不精不重,則何弗速敝壞而為天下之所輕。
其唯重以精乎!則天物不替而人功不偷,猶可以久其利于天下。
故長國家者,知天人輕重之故,而勿務一時詭得之獲。
一錢之費,以八九之物力人功成之,利亦未有既也。
即使一錢之費如一錢焉,而無用之銅化為有用,通計初終,而多其貨于人間,以饒益生民而利國,國之利亦溥矣。
一錢之費用十之八九,則盜鑄無利而止。
錢一出于上,而财聽命于上之發斂,與萬物互相通以出入,而有國者終享其利。
故曰不以利言,而利莫有外也。
則“五铢”之輕,不如“開元”之重;殽雜鉛錫,不如金背漆背之精;通計之而登耗盈虛之數見,非淺人所易知也。
以苟且偷俗之情,與天地之德産争美利,未有能勝者也。
〖一○〗 淮南王長反形已具,丞相、禦史奏當棄市,正也。
所謂“人臣無将,将則必誅”者也。
文帝赦而徙之,與蔡叔、郭鄰之罰等,臣子法伸而天子之恩紀不靳。
長憤恚不食而死,“怙終賊刑”,免于讨,足矣。
袁盎請斬丞相、禦
天子诎于情,而廷臣挫于勢,故其後王安欲反,而謂漢廷諸臣如吹枯振落之易。
其啟侮于諸侯久矣。
張釋之其尤乎! 〖六〗 以一人之譽而召季布,以一人之毀而遣季布,天下将窺其淺深。
雖然,何病?人主威福之大權,豈以天下莫能窺為不測哉!布之悻悻于罷去,而仰诘人主以取快,其不足以為禦史大夫,明矣。
使酒難近之實,自露而不可掩矣。
文帝之失,輕于召布也,非輕于罷布也。
慎用大臣而不吝于改過,聞人之言,遲之一月,而察其非誣,默然良久,而曰:“河東吾股肱郡,故特召君。
”所以養臣子之恥也,非慚也。
如其慚邪,抑以輕于召布而媿其知人之不夙也。
〖七〗 賈誼、陸贽、蘇轼,之三子者,迹相類也。
贽與轼,自以為誼也,人之稱之者,亦以為類也。
贽蓋希誼矣,而不能為誼,然有愈于誼者矣。
轼且希贽矣,而不能為贽,況乎其猶欲希誼也。
奚以明其然邪?誼之說:豫教太子以端本,獎廉隅以善俗,贽弗逮焉。
而不但此,傅梁懷王,王堕馬斃,誼不食死,贽弗能也。
所以知其不能者,與窦參為難之情,勝于憂國也。
顧誼之為學,觕而不純,幾與贽等。
而任智任法,思以制匈奴、削諸侯,其三表五餌之術,是嬰稚之巧也;其削吳、楚而益齊,私所親而不慮贻他日莫大之憂,是仆妾之智也;贽之所勿道也。
故輔少主、嬰孤城、仗節守義,以不喪其貞者,贽不如誼;而出入紛錯之中,調禦輕重之勢,斟酌張弛以出險而經遠也,誼不如贽。
是何也?誼年少,憤盈之氣,未履艱屯,而性之貞者略恒疏,則本有餘而末不足,斯誼與贽輕重之衡,有相低昂者矣。
若夫轼者,惡足以颉颃二子乎!酒肉也,佚遊也,情奪其性者久矣。
寵祿也,禍福也,利勝其命者深矣。
志役于雕蟲之技,以聳天下而矜其慧。
學不出于揣摩之術,以熒天下而雠其能。
習于其父儀、秦、鞅、斯之邪說,遂欲以攬天下而生事于平康之世。
文飾以經術,而自曰吾誼矣;詭測夫利害,而自曰吾贽矣;迷失其心而聽其徒之推戴,且曰吾孟子矣。
俄而取道于異端,抑曰吾老耼矣,吾瞿昙矣。
若此者,誼之所不屑,抑贽之所不屑也。
绛、灌之非誼曰:“擅權紛亂。
”于誼為誣,于轼允當之矣。
藉授以幼主危邦,惡足以知其所終哉!乃欲推而上之,列于誼與贽之間,宋玉所雲“相者舉肥”也。
王安石之于誼,似矣,而誼正。
誼之于方正學,似矣,而正學醇。
正學淩誼而上之,且不能以戢禍亂,而幾為咎首。
然則世無所求于己,己未豫圖其變,端居臆度,而欲取四海而經營之,未有能濟者也。
充誼之志,當正學之世,盡抒其所蘊,見諸施行,殆可與齊、黃并驅乎!贽且不能,而轼之淫邪也勿論已。
故抗言天下者,人主弗用而不足惜。
惟贽也,能因事納忠,則明君所銜勒而使馳驅者也。
〖八〗 文帝除盜鑄錢令,使民得自鑄,固自以為利民也。
夫能鑄者之非貧民,貧民之不能鑄,明矣。
奸富者益以富,樸貧者益以貧,多其錢以斂布帛、菽粟、紵漆、魚鹽、果蓏,居赢以持貧民之緩急,而貧者何弗日以貧邪!耕而食,桑苧而衣,洿池而魚鼈,圈牢而牛豕,伐木藝竹而材,貧者力以緻之,而獲無幾;富者雖多其隸傭,而什取其六七焉。
以視鑄錢之利,相千萬而無算。
即或貸力于貧民,而雇值之資亦僅耳,抑且仰求而後可分其波潤焉。
是驅人聽豪右之役也。
故先王以虞衡司山澤之産而節之,使不敢溢于取盈,非吝天地之産,限人巧而使為上私利也。
利者,公之在下而制之在上,非制之于豪彊而可雲公也。
推此義也,鹽之聽民自煮,茶之聽民自采,而上勿問焉,亦名美而實大為荑稗于天下。
或曰:鹽可詭得者也。
茶之利,猶夫耕之粟,而奚為不可?曰:古之耕也以助,今之耕也以貢。
助以百畝為經,貢以戶口為率。
法圮于兼并,而仍存其故。
茶之于民也,非賴以生如粟也。
制于粟而不制于茶,即有山之勞,而亦均于逐末。
故漆林之稅,二十而五,先王不以為苛。
惡在一王之土,食地之力,可任狡民之舍稼穑以多所營,而不為之裁制邪?抑末以勸耕,獎樸而禁奸,煮海種山之不可聽民自擅;而況錢之利,坐收逸獲,以長豪黠而奔走貧民,為國奸蠹者乎! 金、銀、鉛、錫之礦,其利倍蓰于鑄錢,而為争奪之釁端。
乃或為之說曰:聽民之自采以利民。
弄兵戕殺而不為禁,人亦何樂乎有君? 〖九〗 鑄錢輕重之準,以何為利?曰:此利也,不可以利言也,而利莫有外焉矣。
如以利,則榆莢線缳尚矣,殽雜鉛錫者尚矣,然而行未久而日賤,速敝壞而不可以藏。
故曰此利也,不可以利言也。
且夫五谷、絲苧、材木、魚鹽、蔬果之可為利,以利于人之生而貴之也。
金玉珠寶之僅見而受美于天也,故先王取之以權萬物之聚散。
然亦曰以是為質,可以緻厚生之利而通之,非果以為寶,而人弗得不寶也。
然既僅有僅見,而因天地自然之質也。
銅者,天地之産繁有,而人習賤之者也;自人制之範以為錢,遂與金玉珠寶争貴,而制粟帛材蔬之生死;然且不精不重,則何弗速敝壞而為天下之所輕。
其唯重以精乎!則天物不替而人功不偷,猶可以久其利于天下。
故長國家者,知天人輕重之故,而勿務一時詭得之獲。
一錢之費,以八九之物力人功成之,利亦未有既也。
即使一錢之費如一錢焉,而無用之銅化為有用,通計初終,而多其貨于人間,以饒益生民而利國,國之利亦溥矣。
一錢之費用十之八九,則盜鑄無利而止。
錢一出于上,而财聽命于上之發斂,與萬物互相通以出入,而有國者終享其利。
故曰不以利言,而利莫有外也。
則“五铢”之輕,不如“開元”之重;殽雜鉛錫,不如金背漆背之精;通計之而登耗盈虛之數見,非淺人所易知也。
以苟且偷俗之情,與天地之德産争美利,未有能勝者也。
〖一○〗 淮南王長反形已具,丞相、禦史奏當棄市,正也。
所謂“人臣無将,将則必誅”者也。
文帝赦而徙之,與蔡叔、郭鄰之罰等,臣子法伸而天子之恩紀不靳。
長憤恚不食而死,“怙終賊刑”,免于讨,足矣。
袁盎請斬丞相、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