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 漢高帝

關燈
〖一〗 有天下者而有私财,業業然守之以為固,而官天地、府萬物之大用,皆若與己不相親,而任其盈虛。

    鹿橋、钜臺之愚,後世開刱之英君,皆席以為常,而贻謀不靖,非僅生長深宮、習奄人汙陋者之過也。

    滅人之國,入其都,彼之帑皆我帑也,則據之以為天子之私。

    唐克西京,而隋氏之有在唐;宋入周宮,而五代之積在宋;蒙古遁,而大都之藏辇而之于南畿。

    嗚呼!奢者因之以侈其嗜欲,儉者因之以卑其志趣,赫然若上天之寶命、祖宗之世守、在此懷握之金赀而已矣。

    禍切剝床,而求民不已,以自保其私,垂至其亡而為盜資,夫亦何樂有此哉!  漢王之入秦宮而有心,見不及此。

    樊哙曰:“将欲為富家翁邪?”英達之君而見不及哙者多矣。

    範增曰:“此其志不在小。

    ”豈徒一時取天下之雄略乎!以垂訓後嗣,而文、景之治,至于盡免天下田租而國不憂貧,數百年君民交裕之略,定于此矣。

     天子而斤斤然以積聚贻子孫,則貧必在國;士大夫斤斤然以積聚贻子孫,則敗必在家;庶人斤斤然以積聚贻子孫,則後世必饑寒以死。

    周有大赉,散之唯恐不速,故延及三十世,而亡之日,上無覆宗之慘,民亦無凍餒攘奪之傷。

    後之王者,聞樊哙富翁之诮,尚知懲乎! 〖二〗  韓信數項羽之失曰:“有功當封爵者,印刓\敝,忍不能予。

    ”繇斯言也,信之所以徒任為将而不與聞天下之略,且以不保其終者,胥在是矣。

    封爵者,因乎天之所予而隆之,非人主所以市天下也。

    且爵賞亦豈必其足榮哉?榮以其難得而已。

    人主輕之,天下獵之;人主重之,天下榮之。

    宋藝祖許曹彬下江南授使相。

    彬早知不得而安焉,故封爵不侈而彬服。

    非然,則更始之侯林立,而不救其亡,期于必得之不足歆也。

    羽不惜屈己以下人,而靳天爵,何遽非道而必亡乎?漢高天下既定之後,侈于封矣,反者數起,武帝奪之而六寓始安。

    承六王之敝,人思為君,而亟予之土地人民以恣其所欲為,管、蔡之親不相保,而況他人乎!以天下市天下而己乃為天子,君臣相貿,而期報已速,固不足以一朝居矣。

     抑信之為此言也,欲以脅高帝而市之也。

    故齊地甫定,即請王齊,信之懷來見矣。

    挾市心以市主,主且窺見其心,貨已雠而有餘怨。

    雲夢之俘,未央之斬,伏于請王齊之日,而幾動于登壇之數語。

    刀械發于志欲之妄動,未有爽焉者也。

    信之言曰:“以天下城邑封功臣,何所不服。

    ”為人主者可有是心,而臣子且不可有是語。

    況乎人主之固不可以是心市天下乎!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。

    宋祖之慎,曹彬之明,保泰居盈之道得之矣。

    奚必踐姑許之言而亵天之景命哉! 若夫項羽之所以失者,非吝封爵之故。

    信之說,不如陳平之言之允也。

    陳平曰:“項王所任愛,非諸項、即妻之昆弟,雖有奇士不能用。

    ”故羽非盡不知人,有蔽之者也。

    瑣瑣姻亞,踞朊仕,持大權,而士惡得不蔽?雖然,亦有繇爾。

    羽,以詐興者也;事懷王而弑之,屬宋義而戕之,漢高入關而抑之,田榮之衆來附而斬艾掠奪之。

    積忮害者,以己度人而疑人之忮己。

    輕殘殺者,大怨在側而怨不可狎。

    左顧右盻,亦唯是兄弟姻黨之足恃為援。

    則使輕予人以權,己且為懷王,己且為宋義。

    惴惴慄慄,戈戟交于夢寐,抑惡能不厚疑天下哉?然而其疑無救也。

    為漢王之腹心者項伯也,其兄弟也;追而迫之刭者呂馬童也,其故人也。

    從之于大敗之餘者三十餘騎,而兄弟姻亞不與焉。

    懷慝求援,而終以孤立。

    非刓\印不與者惎己而賊之,其親戚之叛已久矣。

     不疚于天,則天無不祐;不媿于人,則人皆可馭。

    正義以行乎坦道,而居天下之廣居;無所偏黨,而賞罰可以緻慎而無所徇;得失之幾,在此而不在彼,明矣。

    不然,舍親賢,行誘餌,賤名器,以徇遊士貪夫之競躁,固項羽之所不屑為者也。

      〖三〗  名義雲者,因名以立義,為可繇不可知之民言也。

    不知義矣,為之名以使之顧而思,抑且欲其顧而思而不但名也,況君子之以立民極而大白于天下者哉!謂董公說高帝為義帝發喪為漢之所以興者,率天下後世而趨于僞,必此言夫! 忠孝非人所得而勸也。

    如其勸之,動其不敢不忍之心而已。

    心生而後有事,事立而後有禮,禮行而後有名。

    名者,三累之下。

    天下為之名,而忠孝者不欲自居。

    高帝無哀義帝之心,天可欺乎?人可愚乎?彭城之敗,幾死幾亡,而缟素之名,不能為之救;則塗飾耳目以故主複雠之名,無當于漢之興,明矣。

     雖然,以此正項籍之罪,使天下恥戴之為君長也則有餘。

    何也?籍者,羋氏之世臣也。

    援立義帝者,項梁之以令諸侯者也。

    劉氏世不臣于楚,其屈而君懷王也,項氏制之耳。

    高帝初無君懷王之心,則可不哀懷王之死。

    為天下而讨弑君之賊,非人弑己君而有守官之責者也。

    故發喪之後,高帝亦終不挾此以令天下;而數羽之罪,不嫌以背約不王己于秦為首。

    則董公之說,亦權用之一時,而高帝亦終不以信諸心。

    嗚呼!貌為君子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