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補遺

關燈
太祖改乾德年号,宰相令文士檢閱前代不犯此名。

    既頒赦,果有言前僞蜀王衍有此号,太祖召宰相,語以檢閱失于精詳。

    趙普曰:“已頒行,不可追改。

    ”自是始重博學多聞之士。

    (按改元時,趙中令未入相。

    阙書名)此亦誤。

    按,太祖以癸亥歲改乾德。

    三年春平蜀,蜀宮人有入掖庭者,太祖覽其鏡背雲“乾德四年鑄”,上大驚,以問陶、窦二内相。

    二人曰:“蜀少主嘗有此号,鑒必蜀中所鑄。

    ”上曰:“作宰相須用讀書人。

    ”自是大重儒臣。

    此所雲“既頒赦,果有言”,又雲“趙韓王言不可改”,皆小誤。

     王文正公扈從在澶淵,雍王元份留守。

    暴得疾,命公代之。

    公曰:“願宣寇準來,臣有所陳。

    ”準至,公奏曰:“十日之間未有捷報時如何?”上良久乃黯然曰:“立皇太子。

    ”(《王文正遺事》)按《實錄》,景德元年十二月癸巳,以參知政事王旦權東京留守,時契丹已平矣。

    後一日甲午,車駕即還京。

    考之《國史》,是時悼獻太子已薨,仁宗未生,真宗未有嗣,不知王公欲誰立也? 寇準為樞密使,當罷,使人私求公,請為使相。

    公大驚曰:“将相之任豈容私請耶?”準恨之。

    已而制出,除準武勝軍節度使、同平章事。

    準入謝曰:“非陛下主張,臣安得有此命?”上曰:“王旦知卿”,具道公所以薦準語。

    準始愧歎,以為不可及。

    (阙書名)按故事,樞密相善罷,仍帶相印者,吳侍中延祚、曹侍中彬是也。

    樞密使不帶平章事,而以使相罷者,王中令顯是也。

    祥符中,王文穆、陳文忠為樞相,坐與馬正惠公忿争,得罪,故罷守本官。

    寇忠愍以樞密使同平章事善罷,自不應解相印。

    其後曹郓公、張徐公、王鄧公、複鄭公、王魯公、賈魏公、宋鄭公、富韓公、文潞公,自樞密相罷,皆為使相及使。

    侍中狄武襄青、張文節,仍自樞密使加平章事罷。

    萊公之命,殆常典也。

     弭德超為諸司使,誣奏侍中曹公彬有不軌謀,太宗疑之,拜德超樞密副使。

    不數月,趙普再相,因為疑雪,上乃大悟,即逐德超,而待彬如故。

    (王沂公《筆錄》)按《國史》,太平興國六年九月,趙令相。

    八年正月,曹王罷,弭德超為樞副,此時趙令再相久矣。

    四月,德超流瓊州。

    十月,趙令罷相。

    蓋曹王初罷,趙令未敢争。

    其後,始能從容解之耳。

    然德超之罷,亦坐有不遜語,為同列王顯所陳。

    此記微誤。

     寇準知京兆府,都監朱能獻天書。

    上問王旦,旦曰:“始不信天書者,準也。

    今天書降,準所當,令準上之,則百姓将大服,而疑者不敢不信也。

    ”上從之。

    使中貴人逼準,準亦因此複為中書侍郎平章事。

    (劉侍讀撰《萊公傳》)按,萊公複相,天禧三年事也。

    前二歲王文正公已薨矣。

     國朝舊制,有殿前承旨,頗甚繁雜。

    及公拜翰林承旨,上以其稱呼不别,又惡其與清貴混淆,诏改為三班奉職。

    (蘇考《次續翰林志》)按《實錄》,淳化二年正月,改殿前承旨為三班奉職,時宋文安白為承旨久矣。

    九月,宋公貶,蘇文簡始為承旨學士。

    耆謬矣。

     保安軍奏獲李繼遷母,太宗甚喜。

    是時寇準為樞密副使,呂端為宰相。

    上獨召準與之謀,準請斬于保安軍北門之外,以戒兇逆。

    上然之。

    端聞,請對,具道其不可,請置于延州,使善養視,以招來繼遷。

    上拊髀稱善曰:“微卿,幾誤我事。

    ”即用端策。

    其母後病亡,繼遷亦死,其子竟納款請命。

    (溫公《涑水記聞》)按,寇忠愍公淳化二年為樞密副使,時李文正、張文定在相府。

    四年六月,寇公罷,呂公始拜參知政事。

    又二年,呂公相。

    又三年,呂罷相而薨。

    後十七年,寇準始為樞密使,二公未嘗同在兩府也。

    考之《國史》,雍熙二年九月,獲繼遷母,此時二公皆未執政,溫公誤矣。

     李繼隆與轉運使盧之翰有隙,誣奏乏軍興,太宗大怒,立召中使一人付三函,令馳取盧之翰、窦比及某人首。

    丞相呂端、樞密使柴禹錫皆不敢言,惟副使錢若水力争之,上大怒。

    已而意解,三人皆黜為行軍副使。

    及鞫驗,事皆虛,繼隆坐罷招讨,知秦州。

    (阙書名)按《國史》,至道二年四月,以李繼遷剽掠刍粟,命李繼隆讨之。

    轉運副使窦比以違诏運糧被掠,系獄。

    七月,比及轉運使宋太初、副使盧之翰并除名。

    方比系獄時,繼隆初受命,非用繼隆奏也。

    柴禹錫前一年罷,此時亦不在樞府。

    其年十一月,漕臣陳緯、梁鼎乃用繼隆奏,削三資。

    溫公皆誤。

    明年,真宗即位,罷西讨,繼隆自都部署還朝,未嘗為招讨使也。

     上将立章獻後,李迪為翰林學士,屢上疏谏,以後起于寒微,不可母天下。

    由是章獻深銜之。

    (阙書名)按《國史》,大中祥符五年立劉德妃為皇後。

    後四年,李文定始為學士。

     文臣為樞密使,皆帶檢校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