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五回 返豹房武宗晏駕 祭獸吻江彬遭囚

關燈
祖訓,宣示諸人道:“兄終弟及,祖訓昭然。

    興獻王長子,系憲宗孫,孝宗從子,皇帝從弟,按照次序,當然繼立。

    ”梁儲、蔣冕、毛紀等,齊聲贊成道:“所言甚是,就這般辦罷!”張永、谷大用,亦無異言,乃令中官入啟太後。

    廷和等至左順門,排班候旨。

    忽見吏部尚書王瓊,率九卿入左掖門,厲聲道:“立儲豈是小事?我為九卿長,乃不使與聞麼?”廷和等也無暇與辯,瓊亦自覺沒趣,正懊怅間,中官已傳宣遺诏,及太後懿旨,頒诏群臣。

    遺诏有雲: 朕紹承祖宗丕業,十有六年,有辜先帝付托,惟在繼統得人,宗社生民有賴。

    皇考孝宗敬皇帝親弟興獻王長子厚熜,聰明仁孝,德器夙成,倫序當立。

    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,請于皇太後與内外文武群臣,合謀同辭,即日遣官迎取來京,嗣皇帝位,恭膺大統。

     群臣覽此遺诏,方知武宗已經賓天,大家都相驚失色。

    隻因遺诏已下,帝統有歸,即欲辯論,也是無益,樂得含忍過去。

    吏部尚書王瓊,也隻好一言不發,随進随退罷了。

    還算見機。

    廷和等返入内閣,一面請命太後,遣谷大用、張永等,往豹房奉移梓宮,入殡大内,一面議遣官迎興世子入都,明朝故例,奉迎嗣主,必須由中貴勳戚,及内閣一人偕行。

    勳戚派定壽甯侯張鶴齡,及驸馬都尉崔光,中官派定谷大用、張錦,部臣派定禮部尚書毛澄,惟所有閣員,除廷和外,要算梁儲、蔣冕二人,資望最優。

    廷和方握政權,無暇出使,蔣冕是廷和幫手,若遣他出去,轉令廷和勢孤。

    廷和暗中屬意梁儲,隻怕他年老憚行,默默的想了一會,方顧着梁儲道:“奉迎新主,例須派一閣員,公本齒德兼尊,應當此任,但恐年高道遠,未便首途呢。

    ”故意反激。

    儲奮然道:“國家最大的政事,莫如迎主,我雖年老,怎敢憚行呢?”廷和大喜,遂遣發各人去訖。

     是時國中無主,全仗廷和一人主持。

    廷和複入白太後,請改革弊政。

    太後一一照允,遂托稱遺旨,罷威武團練諸營,所有入衛的邊兵,概給重資遣歸,黜放豹房番僧,及教坊司樂人;遣還四方所獻婦女;停不急工役;收宣府行宮金寶,悉歸内庫。

    還有京城内外皇店,一并撤銷。

    原來武宗在日,曾令中官開設酒食各肆,稱為皇店,店中借酒食為名,羅列市戲妓歌,及鬥雞逐犬等類,非常熱鬧。

    武宗時往店中遊冶,至必微服,醉或留髠。

    中官且借店納賄,官民為之側目。

    補筆不漏。

    至是統令停罷,中外大悅。

     獨有一個倔強鸷悍,睥睨宮闱的賊臣,聞了此事,甚是不樂,看官不必細問,便可知是提督兵馬的江彬。

    彬自改組團營,日在外面辦事,無暇入宮,就是武宗晏駕,他也尚未得聞,忽奉饬罷團營,及遣歸邊卒的遺诏,不禁動色道:“皇上已賓天麼?一班混帳大臣,瞞得我好緊哩。

    ”這正所謂曉得遲了。

    适都督李琮在側,便進言道:“宮廷如此秘密,疑我可知。

    為總戎計,不如速圖大事,幸而成功,富貴無比,萬一不成,亦可北走塞外。

    ”為江彬計,确是引此策最佳。

    彬猶豫未決,即邀許泰商議。

    泰亦頗費躊躇,徐徐答道:“楊廷和等敢罷團營,敢遣邊卒,想必嚴行預備,有恃無恐,提督還應慎重為妙。

    ”有此一言,江彬死了。

    彬答道:“我不作此想,但未知内閣諸人,究懷何意?”許泰道:“且待我去一探,何如?”彬乃點首。

     泰即與彬别,驅馬疾馳,直抵内閣,巧巧遇着楊廷和。

    廷和毫不慌忙,和顔與語道:“許伯爵來此甚好,我等因大行皇帝,倉猝晏駕,正在頭緒紛繁,欲邀諸公入内,協同辦事,偏是遺诏上面,罷團營,遣邊兵,種種事件,均仗公與江提督,妥為着疊,所以一時不敢奉請呢。

    ”許泰道:“江提督正為此事,令兄弟前來探問,究系軍國重事,如何裁奪?”廷和道:“奉太後旨,已去迎立興世子了。

    來往尚需時日,現在國務倥偬,全無把握,請伯爵往報江公,可能一同偕來,商決機宜,尤為歡迎。

    ”罷兵事歸諸遺诏,立儲事歸諸太後,自己脫然無累,免得許泰多疑。

    許泰欣然允諾,告别而去。

    着了道兒。

    廷和料他中計,即招司禮監魏彬,及太監張永、溫祥,共入密室,促膝談心。

    事事靠着中官,可見閹人勢力,實是不小。

    廷和先開口語彬道:“前日非公談及,幾誤大事。

    現已嗣統有人,可免公慮。

    但尚有大患未弭,為之奈何?”魏彬道:“說了禦醫,便談倫序,可見我公亦事事關心。

    借魏彬口中,補出前次啞謎,文可簡省,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