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三十二
關燈
小
中
大
南東道。
唐初分十道,江南東、西道與二浙總為江南道。
幹元置浙江西道觀度使,兼領宣、歙、饒三州,其後罷領、複領不一。
自分二浙為三道,而宣、歙、池三州屬江南東道〕。
各置觀察使以領之。
上以果州刺史白志貞為浙西觀察使,〔果州,南充郡,治南充縣。
建中四年十二月,白志貞貶恩州司馬中間蓋轉果州刺史,今自刺史複欲用為觀察使〕。
柳渾曰:「志貞,憸人,〔憸,利于上,佞人也。
又曰:憸诐也,音息廉翻〕。
不可複用。
」〔複,扶又翻;下同〕。
會渾疾,不視事;辛巳,诏下,用之。
渾疾間,〔間,如字〕。
遂乞骸骨;〔以言不用也〕。
不許。
7甲申,葬昭德皇後于靖陵。
〔王後,谥昭德。
靖陵,在奉天縣東北十裡〕。
三月,丁酉,以左庶子李锆充入吐蕃使。
〔铦,思廉翻。
吐,從暾入聲〕。
初,吐蕃尚結贊得鹽、夏州,各留千餘人戍之,退屯鳴沙;〔去年冬,吐蕃留兵戍鹽、眅州。
鳴沙縣,屬靈州,漢富平縣地。
宋白曰:見後。
夏,戶雅翻〕。
自冬入春,羊馬多死,糧運不繼,又聞李晟炾摧沙,馬燧、渾瑊等各舉兵臨之,大懼,〔晟,成正翻。
燧,音遂。
渾,戶昆翻,又戶本翻。
瑊,古鹹翻〕。
屢遣使求和,上米之許。
乃遣使卑辭厚禮求和于馬燧,且請修清水之盟而歸侵地,〔清水盟見二百二十八卷建中四年〕。
使者相繼于路。
燧信其言,留屯石州,不複濟河,為之請于朝。
〔為,于僞翻。
以馬燧智略功名而信尚結贊為之請,使其劫盟之謀獲遂,則自損名,而智略不足言〕。
李晟曰:「戎狄無信,不如擊之。
」韓遊緕曰:「吐蕃弱則求盟,強則入寇,今深入塞内而求盟,此必詐也!」韓滉曰:「今兩河無虞,若城原、鄯、洮、渭四州,使李晟、劉玄佐之徒将十萬衆戍之,河、湟二十餘州可複也。
其資糧之費,臣請主辦。
」上由是不聽燧計,趣使進兵。
燧請與吐蕃使頰熱俱入朝論之,〔滉,呼廣翻。
鄯,以戰翻,又音善。
洮,土刀翻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趣,讀曰促。
使,疏吏翻。
朝,直遙翻。
考異曰:邠志作「論莽熱」,今從實錄〕。
會滉薨,燧、延賞皆與晟有隙,欲反其謀,争言和親便。
上亦恨回纥,〔謂陝州之辱也〕。
欲與吐蕃和,共擊之,得二人言,正會己意,計遂定。
〔史言馬燧、張延賞以私隙誤國〕。
延賞數言「晟不宜久典兵,〔數,所角翻〕。
請以鄭雲逵代之。
」上曰:「當令自擇代者。
」〔令,力丁翻〕。
乃謂晟曰:「朕以百姓之故,與吐蕃和親決矣。
大臣既與吐蕃有怨,不可複之鳳翔,〔帝敬禮李晟,謂之大臣。
之,往也。
史言帝忌李晟,因吐蕃請和,将相有隙,而奪其兵柄〕。
宜留朝廷,朝夕輔朕;自擇一人可代鳳翔者。
」晟薦都虞候邢君牙。
君牙,樂壽人也。
〔樂壽,本漢河間樂城縣,故城在今縣東南十六裡。
後魏移縣近古樂壽亭,因改為樂壽。
唐初,屬瀛州,永泰中,度屬深州〕。
丙午,以君牙為鳳翔尹兼團練使。
丁未,加晟太尉、中書令,勳、封如故;〔勳,上柱國;封,西平王〕。
餘悉罷之。
晟在鳳翔,嘗謂僚佐曰:「魏征好直谏,〔好,呼到翻〕。
餘竊慕之。
」行軍司馬李叔度曰:「此乃儒者所為,非勳德所宜。
」晟斂容曰:「司馬失言。
晟任兼将相,知朝廷得失不言,何以為臣!」叔度慚而退。
〔餘謂李晟欲忠于君,李叔度之言亦可謂忠于李晟〕。
及在朝廷,上有所顧問,極言無隐;性沈密,未嘗洩于人。
〔朝,直遙翻。
沈,持林翻〕。
辛亥,馬燧入朝。
燧既來,諸軍皆閉壁不戰,尚結贊遽自鳴沙引歸,〔未白曰:鳴沙縣,屬靈州,本漢富平縣地,後周保定二年于此置會州,建德六年立鳴沙鎮,隋文帝立環州,以大河環曲為名,仍立鳴沙縣屬焉。
此地人馬行沙有聲,異于餘沙,故曰鳴沙〕。
其衆之乏馬,多徒行者。
崔澣見尚結贊,責以負約。
尚結贊曰:「吐蕃破朱泚,〔以武亭之功邀唐,事見二百三十卷元年四月。
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〕。
未獲賞,是以來,而諸州各城守,無由自達。
鹽、夏守将以城授我而遁,非我取之也。
〔夏,戶雅翻。
将,即亮翻〕。
今明公來,欲踐修舊好,〔言欲踐前言以修舊好。
一日,欲踐前迹以修前好。
踐,演翻。
好,呼到翻〕。
固吐蕃之願也。
今吐蕃将相以下來者二十一人,渾侍中嘗與之共事,〔言嘗與渾瑊共讨朱泚〕。
知其忠信。
靈州節度使杜希全、冱原度使李觀皆信厚聞于異域,請使之主盟。
」〔尚結贊欲因盟劫執二帥以取泾、靈耳。
使,疏吏翻。
觀古玩翻〕。
夏,四月,丙寅,澣至長安。
辛未,以澣為鴻胪卿,複使入吐蕃語尚結贊曰:〔胪,陵如翻。
複,扶又翻;下同。
語,牛倨翻〕。
「希全守靈,不可出境,李觀已改官,今遣渾瑊盟于清水。
」〔清水,漢故縣,唐屬秦州。
考異曰:實錄:「崔澣至自鳴沙,傳尚結贊言:『盟會之期及定界之所,唯命是聽。
君歸奏決定,當以鹽、夏相還。
』又雲:『清水之會,同盟者少,是以和好輕慢不成。
今蕃相及元帥已下凡二十一人赴盟,靈州節度使杜希全禀性和善,外境所知,請令主此盟會。
泾原節度使李觀,亦請同主之。
』辛未,以澣為鴻胪卿,充入吐蕃使,令澣報尚結贊:『希全職在靈州,不可出境,李觀又已改官,遣侍中渾瑊充會盟使。
』約以五月二十四日複盟于清水。
」按尚結贊本怨渾瑊,故欲劫而執之。
然則求瑊主盟,乃吐蕃意,非由唐出也。
今從邺侯家傳〕。
且令先歸鹽、夏二州。
〔令,力丁翻。
夏,戶雅翻〕。
五月,甲申,渾瑊自鹹陽入朝,以為清水會盟使。
戊子,以兵部尚書崔漢衡為副使,司封員外郎鄭叔矩為判官,特進未奉朝為都監。
〔未奉朝,宦者也。
朝,直遙翻;下同〕。
己醜,瑊将二萬餘人赴盟所。
乙巳,尚結贊遣其屬論泣贊來言:「清水非吉地,請盟于原州之土梨樹;既盟而歸鹽、夏二州。
」上皆許之。
神策将馬有麟奏:「土梨樹多阻險,恐吐蕃設伏兵,不如平涼川坦夷。
」〔新唐書地理志:平涼西北五裡有吐蕃會盟壇〕。
時論泣贊已還,丁未,遣使追告之。
9申蔡留後吳少誠,繕兵完城,欲拒朝會,〔朝,直遙翻〕。
判官鄭常、大将楊冀謀逐之,詐為手诏賜諸将申州刺史張伯元等;事洩,少誠殺常、冀、伯元。
大将未旻、曹濟奔長安。
10閏月,己未,韋臯複與東蠻和義王苴那時書,〔東蠻跨地二千裡。
勿鄧、豐琶、兩林,各有大鬼主為之長。
苴那時,勿鄧鬼主也。
苴,子魚翻〕。
使诇伺導達雲南。
〔诇,翾正翻,又火迥翻。
诇伺,刺探之人也〕。
11庚申,大省州、縣官員,收其祿以給戰士,張延賞之謀也。
時新除官千五百人,而當減者千餘人,怨嗟盈路。
12初,韓滉薦劉玄佐可使将兵複河、湟,上以問玄佐,玄佐亦贊成之。
滉薨,玄佐奏言:「吐蕃方強,未可與争。
」上遣中使勞問玄佐,〔勞,力到翻〕。
玄佐卧而受命。
張延賞知玄佐不可用,奏以河、湟事委李抱真;抱真亦固辭。
皆由延賞罷李晟兵柄,故武臣皆憤怒解體,不肯為用故也。
〔史言張延賞妒功疾能之罪〕。
13上以襄、鄧扼淮西沖要,癸亥,以荊南節度使曹王臯為山南東道節度使,以襄、鄧、複、郢、安、随、唐七州隸之。
14渾瑊之發長安也,李晟深戒之以盟所為備不可不嚴。
張延賞言于上曰:「晟不欲盟好之成,〔好,呼到翻;下同〕。
故戒瑊以嚴備。
我有疑彼之形,則彼亦疑我矣,盟何由成!」上乃召瑊,切戒以推誠待虜,勿自為猜貳以阻虜情。
瑊奏吐蕃決以辛未盟,延賞集百官,以瑊表稱诏示之〔稱诏,以渾瑊表徧示百官〕。
曰:「李太尉謂吐蕃和好必不成,〔李晟時加太尉,故以稱之。
吐,從暾入聲。
好,呼到翻〕。
此渾侍中表也,盟日定矣。
」晟聞之,泣謂所親曰:「吾生長西陲,〔李晟,洮州人,長事王忠嗣、李抱玉,皆有功名。
長知兩翻〕。
備谙虜情,〔谙,烏含翻。
谙,悉也〕。
所以論奏,但恥朝廷為犬戎所侮耳!」〔朝,直遙翻。
自古以來,謂西戎犬戎〕。
上始命駱元光屯潘原,韓遊緕屯洛口,〔潘原縣,屬原州,本陰盤也,天寶更名,時其地巳沒于吐蕃。
緕,古回翻。
洛口,即水洛口,在瓦亭川東北〕。
以為瑊援。
元光謂瑊曰:「潘原距盟所且七十裡,公有急,元光何從知之!請與公俱。
」瑊以诏指固止之。
元光不從,與瑊連營相次,距盟所三十餘裡。
元光壕栅深固,瑊壕栅皆可踰也。
〔壕,音豪,塹也。
栅,測革翻〕。
元光伏兵于營西,韓遊緕亦遣五百騎伏于其側,曰:「若有變,則汝曹西趣柏泉以分其勢。
」〔騎,奇寄翻。
趣,逡谕翻。
唐書地理志:原州有百泉縣。
五代史志曰:後魏分平涼置長城郡及黃石縣,随大業初,改黃石為百泉。
未白曰:時巳沒蕃界〕。
尚結贊與瑊約,各以甲士三千人列于壇之東西,常服者四百人從至壇下。
辛未,将盟,尚結贊又請各遣遊騎數十更相觇索,〔更,工衡翻。
觇,醜廉翻。
索,山客翻〕。
瑊皆許之。
吐蕃伏精騎數萬于壇西,遊騎貫穿唐軍,〔穿,尺絹翻〕。
出入無禁;唐騎入虜軍,悉為所擒,瑊等皆不知,入幕,易禮服。
〔禮服,盟會之服〕。
虜伐鼓三聲,〔伐鼓,擊鼓也〕。
大噪而至,殺宋奉朝等于幕中。
〔噪,則緖翻。
朝,直遙翻〕。
瑊自幕後出,偶得他馬乘之,伏鬣入其銜,馳十餘裡,銜方及馬口,故矢過其背而不傷。
唐将卒皆東走,虜縱兵追擊,或殺或擒之,〔銜,戶監翻。
過,古禾翻,又古卧翻。
将即亮翻〕。
死者數百人,〔是後劉昌為泾原帥,收聚劫盟将士亡沒者骸骨,具棺槥衣服,葬于淺水原〕。
擒者千餘人,崔漢衡為虜騎所擒。
渾瑊至其營,則将卒皆遁去,營空矣。
駱元光發伏成陳以待之,〔陳,讀曰陣;下同〕。
虜追騎愕眙。
〔眙,醜吏翻;驚視也〕。
瑊入元光營,追騎顧見邠甯軍西馳,乃還。
〔西馳者,韓遊緕所遣趣柏泉之軍也〕。
元光以辎重資瑊,〔重,直用翻〕。
與瑊收散卒,勒兵整陳而還。
是日上臨朝,謂諸相曰:「今日和戎息兵,社稷之福!」馬燧曰:「然。
」柳渾曰:「戎狄,豺狼也,非盟誓可結。
今日之事,臣竊憂之!」李晟曰:「誠如渾言。
」上變色曰:「柳渾書生,不知邊計;大臣亦為此言邪!」皆伏地頓首謝,因罷朝。
〔朝,直遙翻〕。
是夕,韓遊緕表言「虜劫盟者,兵臨近鎮。
」〔近鎮,言邠甯之近鎮〕。
上大驚,街遞其表以示渾。
〔倉猝之際,不及遣中使,令街使遞其表以示渾〕。
明旦,謂渾曰:「卿書生,乃能料敵如此其審乎!」上欲出幸以避吐蕃,大臣谏而止。
李晟大安園多竹,複有為飛語者,〔複,扶又翻〕。
雲「晟伏兵大安亭,謀因倉猝為變。
」晟遂伐其竹。
癸酉,上遣中使王子恒赍诏遺尚結贊,〔遺,唯季翻〕。
至吐蕃境,不納而。
渾瑊留屯奉天。
甲戌,尚結贊至故原州,〔原州,自廣德初沒于吐蕃,城吧墟矣,故曰故〕。
引見崔漢衡等曰:「吾飾金械,欲械瑊以獻贊普。
今失瑊,虛緻公輩。
」又謂馬燧之侄弇曰:「胡以馬命,吾在河羊,春草未生,馬不能舉足,當是時侍中渡河掩之,吾全軍覆沒矣!〔在河曲,謂屯鳴沙時,馬燧時屯石州,不渡河。
燧加侍中,故以稱之〕。
所以求和,蒙侍中力。
今全軍得歸,〔今,當作令〕。
柰何拘其子孫!」命弇與宦官俱文珍、渾瑊将馬甯俱歸。
〔獨遣弇歸,尚結贊雖有此言,馬燧諱之,掩覆而不傳矣。
俱文珍歸,則必言之于帝。
馬甯歸,則必言之于渾瑊。
中外傳播,燧不可得而掩也。
所以間燧者,可謂巧矣〕。
分囚崔漢衡等于河、廓、鄯州。
上聞尚結贊之言,由是惡馬燧。
〔馬燧信尚結贊之言而為之請和,既堕其計伏;德宗又信尚結贊之間而惡馬燧,又堕其計焉。
然德宗但知惡馬燧,而不知惡張延賞,又何也﹖惡,烏路翻〕。
六月,丙戌,以馬燧為司徒兼侍中,罷其副元帥、節度使。
初,吐蕃尚結贊惡李晟、馬燧、渾瑊,曰:「去三人,則唐可圖也。
」于是離間李晟,〔惡,烏路翻。
去,羌呂翻。
間,古苋翻〕。
因馬燧以求和,欲執渾瑊以賣燧,使并罪,困縱兵直犯長安,會失渾瑊而止。
唐初分十道,江南東、西道與二浙總為江南道。
幹元置浙江西道觀度使,兼領宣、歙、饒三州,其後罷領、複領不一。
自分二浙為三道,而宣、歙、池三州屬江南東道〕。
各置觀察使以領之。
上以果州刺史白志貞為浙西觀察使,〔果州,南充郡,治南充縣。
建中四年十二月,白志貞貶恩州司馬中間蓋轉果州刺史,今自刺史複欲用為觀察使〕。
柳渾曰:「志貞,憸人,〔憸,利于上,佞人也。
又曰:憸诐也,音息廉翻〕。
不可複用。
」〔複,扶又翻;下同〕。
會渾疾,不視事;辛巳,诏下,用之。
渾疾間,〔間,如字〕。
遂乞骸骨;〔以言不用也〕。
不許。
7甲申,葬昭德皇後于靖陵。
〔王後,谥昭德。
靖陵,在奉天縣東北十裡〕。
三月,丁酉,以左庶子李锆充入吐蕃使。
〔铦,思廉翻。
吐,從暾入聲〕。
初,吐蕃尚結贊得鹽、夏州,各留千餘人戍之,退屯鳴沙;〔去年冬,吐蕃留兵戍鹽、眅州。
鳴沙縣,屬靈州,漢富平縣地。
宋白曰:見後。
夏,戶雅翻〕。
自冬入春,羊馬多死,糧運不繼,又聞李晟炾摧沙,馬燧、渾瑊等各舉兵臨之,大懼,〔晟,成正翻。
燧,音遂。
渾,戶昆翻,又戶本翻。
瑊,古鹹翻〕。
屢遣使求和,上米之許。
乃遣使卑辭厚禮求和于馬燧,且請修清水之盟而歸侵地,〔清水盟見二百二十八卷建中四年〕。
使者相繼于路。
燧信其言,留屯石州,不複濟河,為之請于朝。
〔為,于僞翻。
以馬燧智略功名而信尚結贊為之請,使其劫盟之謀獲遂,則自損名,而智略不足言〕。
李晟曰:「戎狄無信,不如擊之。
」韓遊緕曰:「吐蕃弱則求盟,強則入寇,今深入塞内而求盟,此必詐也!」韓滉曰:「今兩河無虞,若城原、鄯、洮、渭四州,使李晟、劉玄佐之徒将十萬衆戍之,河、湟二十餘州可複也。
其資糧之費,臣請主辦。
」上由是不聽燧計,趣使進兵。
燧請與吐蕃使頰熱俱入朝論之,〔滉,呼廣翻。
鄯,以戰翻,又音善。
洮,土刀翻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趣,讀曰促。
使,疏吏翻。
朝,直遙翻。
考異曰:邠志作「論莽熱」,今從實錄〕。
會滉薨,燧、延賞皆與晟有隙,欲反其謀,争言和親便。
上亦恨回纥,〔謂陝州之辱也〕。
欲與吐蕃和,共擊之,得二人言,正會己意,計遂定。
〔史言馬燧、張延賞以私隙誤國〕。
延賞數言「晟不宜久典兵,〔數,所角翻〕。
請以鄭雲逵代之。
」上曰:「當令自擇代者。
」〔令,力丁翻〕。
乃謂晟曰:「朕以百姓之故,與吐蕃和親決矣。
大臣既與吐蕃有怨,不可複之鳳翔,〔帝敬禮李晟,謂之大臣。
之,往也。
史言帝忌李晟,因吐蕃請和,将相有隙,而奪其兵柄〕。
宜留朝廷,朝夕輔朕;自擇一人可代鳳翔者。
」晟薦都虞候邢君牙。
君牙,樂壽人也。
〔樂壽,本漢河間樂城縣,故城在今縣東南十六裡。
後魏移縣近古樂壽亭,因改為樂壽。
唐初,屬瀛州,永泰中,度屬深州〕。
丙午,以君牙為鳳翔尹兼團練使。
丁未,加晟太尉、中書令,勳、封如故;〔勳,上柱國;封,西平王〕。
餘悉罷之。
晟在鳳翔,嘗謂僚佐曰:「魏征好直谏,〔好,呼到翻〕。
餘竊慕之。
」行軍司馬李叔度曰:「此乃儒者所為,非勳德所宜。
」晟斂容曰:「司馬失言。
晟任兼将相,知朝廷得失不言,何以為臣!」叔度慚而退。
〔餘謂李晟欲忠于君,李叔度之言亦可謂忠于李晟〕。
及在朝廷,上有所顧問,極言無隐;性沈密,未嘗洩于人。
〔朝,直遙翻。
沈,持林翻〕。
辛亥,馬燧入朝。
燧既來,諸軍皆閉壁不戰,尚結贊遽自鳴沙引歸,〔未白曰:鳴沙縣,屬靈州,本漢富平縣地,後周保定二年于此置會州,建德六年立鳴沙鎮,隋文帝立環州,以大河環曲為名,仍立鳴沙縣屬焉。
此地人馬行沙有聲,異于餘沙,故曰鳴沙〕。
其衆之乏馬,多徒行者。
崔澣見尚結贊,責以負約。
尚結贊曰:「吐蕃破朱泚,〔以武亭之功邀唐,事見二百三十卷元年四月。
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〕。
未獲賞,是以來,而諸州各城守,無由自達。
鹽、夏守将以城授我而遁,非我取之也。
〔夏,戶雅翻。
将,即亮翻〕。
今明公來,欲踐修舊好,〔言欲踐前言以修舊好。
一日,欲踐前迹以修前好。
踐,演翻。
好,呼到翻〕。
固吐蕃之願也。
今吐蕃将相以下來者二十一人,渾侍中嘗與之共事,〔言嘗與渾瑊共讨朱泚〕。
知其忠信。
靈州節度使杜希全、冱原度使李觀皆信厚聞于異域,請使之主盟。
」〔尚結贊欲因盟劫執二帥以取泾、靈耳。
使,疏吏翻。
觀古玩翻〕。
夏,四月,丙寅,澣至長安。
辛未,以澣為鴻胪卿,複使入吐蕃語尚結贊曰:〔胪,陵如翻。
複,扶又翻;下同。
語,牛倨翻〕。
「希全守靈,不可出境,李觀已改官,今遣渾瑊盟于清水。
」〔清水,漢故縣,唐屬秦州。
考異曰:實錄:「崔澣至自鳴沙,傳尚結贊言:『盟會之期及定界之所,唯命是聽。
君歸奏決定,當以鹽、夏相還。
』又雲:『清水之會,同盟者少,是以和好輕慢不成。
今蕃相及元帥已下凡二十一人赴盟,靈州節度使杜希全禀性和善,外境所知,請令主此盟會。
泾原節度使李觀,亦請同主之。
』辛未,以澣為鴻胪卿,充入吐蕃使,令澣報尚結贊:『希全職在靈州,不可出境,李觀又已改官,遣侍中渾瑊充會盟使。
』約以五月二十四日複盟于清水。
」按尚結贊本怨渾瑊,故欲劫而執之。
然則求瑊主盟,乃吐蕃意,非由唐出也。
今從邺侯家傳〕。
且令先歸鹽、夏二州。
〔令,力丁翻。
夏,戶雅翻〕。
五月,甲申,渾瑊自鹹陽入朝,以為清水會盟使。
戊子,以兵部尚書崔漢衡為副使,司封員外郎鄭叔矩為判官,特進未奉朝為都監。
〔未奉朝,宦者也。
朝,直遙翻;下同〕。
己醜,瑊将二萬餘人赴盟所。
乙巳,尚結贊遣其屬論泣贊來言:「清水非吉地,請盟于原州之土梨樹;既盟而歸鹽、夏二州。
」上皆許之。
神策将馬有麟奏:「土梨樹多阻險,恐吐蕃設伏兵,不如平涼川坦夷。
」〔新唐書地理志:平涼西北五裡有吐蕃會盟壇〕。
時論泣贊已還,丁未,遣使追告之。
9申蔡留後吳少誠,繕兵完城,欲拒朝會,〔朝,直遙翻〕。
判官鄭常、大将楊冀謀逐之,詐為手诏賜諸将申州刺史張伯元等;事洩,少誠殺常、冀、伯元。
大将未旻、曹濟奔長安。
10閏月,己未,韋臯複與東蠻和義王苴那時書,〔東蠻跨地二千裡。
勿鄧、豐琶、兩林,各有大鬼主為之長。
苴那時,勿鄧鬼主也。
苴,子魚翻〕。
使诇伺導達雲南。
〔诇,翾正翻,又火迥翻。
诇伺,刺探之人也〕。
11庚申,大省州、縣官員,收其祿以給戰士,張延賞之謀也。
時新除官千五百人,而當減者千餘人,怨嗟盈路。
12初,韓滉薦劉玄佐可使将兵複河、湟,上以問玄佐,玄佐亦贊成之。
滉薨,玄佐奏言:「吐蕃方強,未可與争。
」上遣中使勞問玄佐,〔勞,力到翻〕。
玄佐卧而受命。
張延賞知玄佐不可用,奏以河、湟事委李抱真;抱真亦固辭。
皆由延賞罷李晟兵柄,故武臣皆憤怒解體,不肯為用故也。
〔史言張延賞妒功疾能之罪〕。
13上以襄、鄧扼淮西沖要,癸亥,以荊南節度使曹王臯為山南東道節度使,以襄、鄧、複、郢、安、随、唐七州隸之。
14渾瑊之發長安也,李晟深戒之以盟所為備不可不嚴。
張延賞言于上曰:「晟不欲盟好之成,〔好,呼到翻;下同〕。
故戒瑊以嚴備。
我有疑彼之形,則彼亦疑我矣,盟何由成!」上乃召瑊,切戒以推誠待虜,勿自為猜貳以阻虜情。
瑊奏吐蕃決以辛未盟,延賞集百官,以瑊表稱诏示之〔稱诏,以渾瑊表徧示百官〕。
曰:「李太尉謂吐蕃和好必不成,〔李晟時加太尉,故以稱之。
吐,從暾入聲。
好,呼到翻〕。
此渾侍中表也,盟日定矣。
」晟聞之,泣謂所親曰:「吾生長西陲,〔李晟,洮州人,長事王忠嗣、李抱玉,皆有功名。
長知兩翻〕。
備谙虜情,〔谙,烏含翻。
谙,悉也〕。
所以論奏,但恥朝廷為犬戎所侮耳!」〔朝,直遙翻。
自古以來,謂西戎犬戎〕。
上始命駱元光屯潘原,韓遊緕屯洛口,〔潘原縣,屬原州,本陰盤也,天寶更名,時其地巳沒于吐蕃。
緕,古回翻。
洛口,即水洛口,在瓦亭川東北〕。
以為瑊援。
元光謂瑊曰:「潘原距盟所且七十裡,公有急,元光何從知之!請與公俱。
」瑊以诏指固止之。
元光不從,與瑊連營相次,距盟所三十餘裡。
元光壕栅深固,瑊壕栅皆可踰也。
〔壕,音豪,塹也。
栅,測革翻〕。
元光伏兵于營西,韓遊緕亦遣五百騎伏于其側,曰:「若有變,則汝曹西趣柏泉以分其勢。
」〔騎,奇寄翻。
趣,逡谕翻。
唐書地理志:原州有百泉縣。
五代史志曰:後魏分平涼置長城郡及黃石縣,随大業初,改黃石為百泉。
未白曰:時巳沒蕃界〕。
尚結贊與瑊約,各以甲士三千人列于壇之東西,常服者四百人從至壇下。
辛未,将盟,尚結贊又請各遣遊騎數十更相觇索,〔更,工衡翻。
觇,醜廉翻。
索,山客翻〕。
瑊皆許之。
吐蕃伏精騎數萬于壇西,遊騎貫穿唐軍,〔穿,尺絹翻〕。
出入無禁;唐騎入虜軍,悉為所擒,瑊等皆不知,入幕,易禮服。
〔禮服,盟會之服〕。
虜伐鼓三聲,〔伐鼓,擊鼓也〕。
大噪而至,殺宋奉朝等于幕中。
〔噪,則緖翻。
朝,直遙翻〕。
瑊自幕後出,偶得他馬乘之,伏鬣入其銜,馳十餘裡,銜方及馬口,故矢過其背而不傷。
唐将卒皆東走,虜縱兵追擊,或殺或擒之,〔銜,戶監翻。
過,古禾翻,又古卧翻。
将即亮翻〕。
死者數百人,〔是後劉昌為泾原帥,收聚劫盟将士亡沒者骸骨,具棺槥衣服,葬于淺水原〕。
擒者千餘人,崔漢衡為虜騎所擒。
渾瑊至其營,則将卒皆遁去,營空矣。
駱元光發伏成陳以待之,〔陳,讀曰陣;下同〕。
虜追騎愕眙。
〔眙,醜吏翻;驚視也〕。
瑊入元光營,追騎顧見邠甯軍西馳,乃還。
〔西馳者,韓遊緕所遣趣柏泉之軍也〕。
元光以辎重資瑊,〔重,直用翻〕。
與瑊收散卒,勒兵整陳而還。
是日上臨朝,謂諸相曰:「今日和戎息兵,社稷之福!」馬燧曰:「然。
」柳渾曰:「戎狄,豺狼也,非盟誓可結。
今日之事,臣竊憂之!」李晟曰:「誠如渾言。
」上變色曰:「柳渾書生,不知邊計;大臣亦為此言邪!」皆伏地頓首謝,因罷朝。
〔朝,直遙翻〕。
是夕,韓遊緕表言「虜劫盟者,兵臨近鎮。
」〔近鎮,言邠甯之近鎮〕。
上大驚,街遞其表以示渾。
〔倉猝之際,不及遣中使,令街使遞其表以示渾〕。
明旦,謂渾曰:「卿書生,乃能料敵如此其審乎!」上欲出幸以避吐蕃,大臣谏而止。
李晟大安園多竹,複有為飛語者,〔複,扶又翻〕。
雲「晟伏兵大安亭,謀因倉猝為變。
」晟遂伐其竹。
癸酉,上遣中使王子恒赍诏遺尚結贊,〔遺,唯季翻〕。
至吐蕃境,不納而。
渾瑊留屯奉天。
甲戌,尚結贊至故原州,〔原州,自廣德初沒于吐蕃,城吧墟矣,故曰故〕。
引見崔漢衡等曰:「吾飾金械,欲械瑊以獻贊普。
今失瑊,虛緻公輩。
」又謂馬燧之侄弇曰:「胡以馬命,吾在河羊,春草未生,馬不能舉足,當是時侍中渡河掩之,吾全軍覆沒矣!〔在河曲,謂屯鳴沙時,馬燧時屯石州,不渡河。
燧加侍中,故以稱之〕。
所以求和,蒙侍中力。
今全軍得歸,〔今,當作令〕。
柰何拘其子孫!」命弇與宦官俱文珍、渾瑊将馬甯俱歸。
〔獨遣弇歸,尚結贊雖有此言,馬燧諱之,掩覆而不傳矣。
俱文珍歸,則必言之于帝。
馬甯歸,則必言之于渾瑊。
中外傳播,燧不可得而掩也。
所以間燧者,可謂巧矣〕。
分囚崔漢衡等于河、廓、鄯州。
上聞尚結贊之言,由是惡馬燧。
〔馬燧信尚結贊之言而為之請和,既堕其計伏;德宗又信尚結贊之間而惡馬燧,又堕其計焉。
然德宗但知惡馬燧,而不知惡張延賞,又何也﹖惡,烏路翻〕。
六月,丙戌,以馬燧為司徒兼侍中,罷其副元帥、節度使。
初,吐蕃尚結贊惡李晟、馬燧、渾瑊,曰:「去三人,則唐可圖也。
」于是離間李晟,〔惡,烏路翻。
去,羌呂翻。
間,古苋翻〕。
因馬燧以求和,欲執渾瑊以賣燧,使并罪,困縱兵直犯長安,會失渾瑊而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