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三十二
關燈
小
中
大
張延賞慚懼,謝病不視事。
15以陝虢觀察使李泌為中書侍郎、同平章事。
16河東都虞候李自良從馬燧入朝,上欲以為河東節度使,自良固辭曰:「臣事燧日久,〔馬燧初鎮河東,即親任李自良〕。
不欲代之為帥。
」〔帥,所類翻〕。
乃以為右龍武大将軍。
明日,自良入謝,上謂之曰:「卿于馬燧,存軍中事分,〔分扶問翻〕。
誠為得禮。
然北門之任,非卿不可。
」卒以自良為河東節度使。
〔卒,子恤翻〕。
17吐蕃之戍鹽、夏者,饋運不繼,人多病疫思歸,尚結贊遣三千騎逆之,悉焚其盧舍,毀其城,驅其民而去。
靈鹽節度使杜希全遣兵分守之。
18韋臯以雲南頗知書,壬辰,自以書招谕之,令趣遣使入見。
〔趣,讀曰促。
見,賢遍翻;下同〕。
19李泌初視事,〔入政事堂視事也〕。
壬寅,與李晟、馬燧、柳渾俱入見。
上謂泌曰:「卿昔在靈武,已應為此官,卿自退讓。
〔事見二百一十九卷肅宗至德元載〕。
朕今用卿,欲與卿有約,〔此亦帝猜忌發見之一端也〕。
卿慎勿報仇,有恩者朕當為卿報之。
」〔為,于僞翻〕。
對曰:「臣素奉道,不與人為仇。
李輔國、元載皆害臣者,今自斃矣。
素所善及有恩者,率已顯達,或多零落,臣無可報也。
」上曰:「雖然,有小恩者,亦當報之。
」對曰:「臣今日亦願與陛下為約,可乎﹖」上曰:「何不可!」願陛下勿害功臣。
臣受陛下厚恩,固無形迹。
李晟、馬燧有大功于國,聞有讒之者,雖陛下必不聽,然臣今日對二人言之,欲其不自疑耳。
陛下萬一害之,則宿衛之士,方鎮之臣,無不憤惋而反仄,〔惋,烏貫翻〕。
恐中外之變不日複生也!〔複,扶又翻人臣苟蒙人主愛,信則幸矣,官于何有!臣布靈武之日,未嘗有官,而将相皆受臣指畫;陛下以李懷光為太尉而懷光愈懼,遂至于叛。
此皆陛下所親見也。
今晟、燧富貴已足,苟陛下坦然待之,使其自保無虞,國有事則出從征伐;無事則入奉朝請,何樂如之!〔樂,音洛〕。
故臣願陛下勿以二臣功大而忌之,二臣勿以位高而自疑,則天下永無事矣。
」〔惋,烏貫翻。
樂,音洛。
李泌不特欲使李晟、馬燧無自疑之心,亦以德宗猜忌,開廣而言之耳〕。
上日:「朕始聞卿言,聳然不知所謂。
及聽卿析,乃知社稷之,至計也!朕謹當書紳,二大臣亦當共保之。
」晟、燧皆起,泣謝。
上困謂泌曰:「自今凡軍旅糧儲事,卿主之;吏、禮委延賞;刑法委渾。
」泌曰:「不可。
陛下不以臣不才,使待罪宰相。
宰相之職,不可分也,非如給事則有吏過、兵過,〔吏部、兵部主文、武選。
凡奏拟皆過門下省,百司奏抄,侍中既審,給事中讀之,有違失則駁正〕。
舍人則有六押;〔唐制:中書舍人六員,佐宰相判案,同署乃奏。
六典:中書舍人六人,分押六司署〕。
至于宰相,天下之事鹹共平章。
若各有所主,是乃有司,非宰相也。
」上笑曰:「朕适失辭,卿言是也。
」泌請複所減州、縣官。
〔是年閏月,用張延賞之言,大省州、縣官〕。
上曰:「置吏以為人也,〔為,于僞翻;下誰為、第為、具為同〕。
今戶口減于承平之時三分之二,而吏員更增,可乎﹖」對曰:「戶口雖減,而事多于承平且十倍,吏得無增乎!且所減皆有職而赜官不減,此所以為未當也。
〔當,丁浪翻〕。
至德以來置額外官,敵正官三分之一,若聽使計日得資然後停,加兩選授同類正員官。
〔停字,句斷。
謂計其在官之日叙資,然後随所減員而停其官。
又加以文武兩選,授以正員官,與其元所居官類者〕。
如此,則不惟不怨,兼使之喜矣。
」又請諸未出合者不除府官,〔此泌所謂赜官不減者,因請減而除〕。
上皆從之。
乙卯,诏先所減官,并複故。
20初,張延賞在西川,與東川節度使李叔明有隙。
上入駱谷,〔謂上自奉天幸山南時也〕。
值霖雨,道塗險滑,衛士多亡歸朱泚,叔明之子升〔考異曰:邺侯家傳及舊叔明傳皆作「擶」,今從實錄及舊蕭複傳〕。
及郭子儀之子曙、令狐彰之子建等六人,恐有奸人危乘輿,相與齧臂為盟,着行幐、汀揞,〔乘,繩證翻。
着,陟略翻。
「幐」,當「縢」,徒登翻。
行縢,以邪幅纏足膞腸。
詩采菽:斜幅在下。
傳雲:幅,偪也,所以自偪東也。
箋雲:邪幅,如今行縢也。
偪東其胫,自足至膝。
正義曰:邪纏于足,謂之邪幅。
釘揞,以皮為之,外施油蠟,底着鐵釘。
揞,音戶皆翻〕。
更鞚上馬以至梁州,〔更,工衡翻。
鞚,苦頁翻〕。
他入皆不得近。
〔近,其靳翻〕。
及還長安,上皆以為禁衛将軍,寵遇甚厚。
張延賞知升私出入郜國大長公主第,〔郜國,肅宗之女,初嫁裴,徽,又嫁蕭升。
唐制:皇姑為大長公主,正一品。
郜,古到翻。
長,知丈翻〕。
密以白上。
上謂李泌曰:「郜國已老,升年少,何為如是!〔泌,薄必翻。
少,始照翻〕。
殆必有故,卿宜察之。
」泌曰:「此必有欲動搖東宮者。
誰為陛下言之﹖」上曰:「卿勿問,第為朕察之。
」〔為,于僞翻〕。
泌曰:「必延賞也。
」上曰:「何以知之﹖」泌具為上言二人之隙,〔言延賞與升父叔明有隙〕。
且曰:「升承恩顧,典禁兵,延賞無以中傷,〔中,竹仲翻〕。
而郜國乃太子蕭妃之母也,故欲以此陷之耳。
」上笑曰:「是也。
」泌因請除升他官,勿令宿衛以遠嫌。
〔遠,于願翻〕。
秋,七月以升為詹事。
郜國,肅宗之女也。
21甲子,割振武之綏、銀二州,以右羽林将軍韓潭為夏、綏、銀節度使,帥神策之士五千、朔方、河東之士三千鎮夏州。
〔夏,戶雅翻。
使,疏吏翻。
帥,讀曰率〕。
22時關東防秋兵大集,國用不充,李泌奏:「自變兩稅法以來,〔兩稅事始見二百二十六卷建中元年〕。
藩鎮、州、縣多違法聚斂。
繼以朱泚之亂,争榷率、征罰以為軍資,點募自防;〔斂,力贍翻。
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榷率者,拘榷而敷率。
征罰者,吏民有罪,罰使納錢谷以免罪而如數征之也。
凡此皆州鎮以充軍資,點募強壯以自防衛。
榷,古嶽翻〕。
泚既平,自懼違法,匿不敢。
請遣使以诏旨赦其罪,但令革正,自非于法應留使、留州之外,悉輸京師。
〔令,力丁翻。
留使者,留以應本道節度、觀察使征調。
留州者,留以給本州島經用〕。
其官典逋負,可征箸征之,難征者釋之,以示寬大;敢有隐沒者,重設告賞之科而罪之。
」〔重設賞格,告者依格給賞而罪其隐沒者〕。
上喜曰:「卿策甚長,然立法太寬,恐所得無幾!」對曰:「茲事臣固熟思之,寬則獲多而速,急則獲少而遲。
蓋以寬則人喜于免罪而樂輸,〔少,始紹翻。
樂,音洛〕。
急則競為蔽匿,非推鞫不能得其,财不足濟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。
」上曰:「善」以度支員外郎元友直為河南、江、淮南句勘兩稅錢帛使。
〔度,徒洛翻。
句,音勾。
使,疏吏翻〕。
初,河、隴既沒于吐蕃,〔代宗初年,河、隴陷沒。
吐,從暾入聲〕。
自天寶以來,安西、北庭奏事及西域使人在長安者,歸路既絕,人馬皆仰給于鴻胪,禮賓委府、縣供之,仰,牛向翻。
胪,陵如翻。
鴻胪掌四夷之客,有禮賓院。
府縣,謂京兆府及其所赤縣、畿縣也〕。
于度支受直。
度支不時付直,長安市肆不勝其弊。
〔度,徒洛翻。
勝,音升〕。
李泌知胡客留長安久者,或四十餘年,皆有妻子,買田宅,舉質取利,〔舉者,舉貸以取倍稱之利也。
質者,以物質錢,計月而取其利也〕。
安居不欲歸,命檢括胡客有田宅者停其給。
凡得外國朝貢使者留京師數十年不聽歸乎!〔朝,直遙翻〕。
今當假道于回纥,或自海道各遣歸國。
有不願歸,當于胪自陳,授以職位,給俸祿為唐臣。
人生當乘時展用,豈可終身客死邪!」于是胡客無一人願歸者,泌皆分隸神策兩軍,王子、使者為散兵馬使或押牙,〔散,悉亶翻〕,餘皆為卒,禁旅益壯。
鴻胪所給胡客纔十餘人,歲省度支錢五十萬缗;市人皆喜。
〔免供億,故喜〕。
上複問泌以複府兵之策。
〔上複,扶又翻〕。
對曰:「今歲征關東卒戍京西者十七萬人,計步食粟二百四萬斛。
今粟鬥直百五十,為錢三百六萬缗。
國家比遭饑亂,〔比,毗至翻〕。
經費不充,就使有錢,亦無粟可籴,未暇議複府兵也。
」上曰:「然則柰何﹖亟減戍卒歸之,何如﹖」對曰:「陛下〔【章:乙十六行本「下」下有「誠能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張校同。
】〕用臣之言,可以不減戍卒,不擾百姓,糧食皆足,粟麥日賤,府兵亦成。
」上曰:「苟能如是,何為不用!」對曰:「此須急為之,過旨日則不及矣。
今吐蕃久居原、會之間,〔【章:乙十六行本「會」作「蘭」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。
】〕以牛運糧,糧盡,牛無所用,請發左藏惡缯染為彩缬,〔藏,徂浪翻。
惡缯,積于庫藏年深以緻脆惡者。
缬,戶結翻。
撮彩以線結之而後染色,既染則解其結,凡結處皆元色,餘則入染色矣,其色斑斓,謂之缬〕。
因黨以市之,每頭不二三匹,計十八萬匹,可緻六萬餘頭。
又命諸冶鑄農器,籴麥種,〔種,章勇翻;下其種同〕。
分賜沿邊軍鎮,募戍卒,耕荒田而種之,約明年麥熟占償其種,其餘據時價五分增一,官為籴之。
〔為,于僞翻〕。
來春種禾亦如之。
關中土沃而久荒,所收必厚。
戍卒獲利,耕者浸多。
邊地居人至少,軍士月食官糧,粟麥無所售,其價必賤,名為增價,實比今歲所減多矣。
」上曰:「善!」即命行之。
泌又言:「邊地官多阙,請募人入粟以補之,可足今歲之糧。
」上亦從之,因問曰:「卿言府兵亦集,如何﹖」對曰:「戍卒因屯田緻富,則安于其土,不複思歸。
〔複,扶又翻〕。
舊制,戍卒三年而代,及其将漢,下令有願留者,即以所開田為永業。
家人願來者,本貫給長牒續食而遣之。
〔戍兵家口,發赴邊鎮者,本貫為給長牒,所過郡縣續食,以至戍所〕。
據應募之數,移報本道,雖河朔諸帥得免更代之煩,〔帥,所類翻。
更,工衡翻〕。
亦喜聞矣。
〔喜,許記翻〕。
不過數番,則戍卒【〔章:乙十六行「卒」下有「皆」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張校同〕。
】土著,〔着,直略翻〕。
乃悉以府兵之法理之,〔理,治也〕。
是變關中之疲弊為富強也。
」上喜日:「如此,天下無複事矣。
」〔泌所謂複府兵之策,當以積漸而成。
帝遽謂之天下無複事,是但喜其言之可聽而不察其事非旦暮之可集也〕,泌曰:「未也。
臣能不用中之使吐蕃自困。
」上曰:「計将安出﹖」對曰:「臣未敢言之,俟麥禾有效,然後可議也。
」上固問,不對。
泌意欲結回纥、大食、雲南與共圖吐蕃,令吐蕃所備者多;知上素恨回纥,恐聞之不悅,并屯田之議不行,故不肯言。
既而戍應募,願耕屯田者什五六。
〔自李泌為相,觀其處置天下事,姚崇以來未之有也。
史臣謂其出入中禁,事四君,數為權幸所疾,常以智免。
好縱橫大言,時時谠議,能寤移人主意。
然常持黃、老、鬼神說,故為人所譏。
餘謂泌以智免,信如史臣言矣。
然其縱橫大言,持黃、老、鬼神說,亦智也。
泌處肅、代父子之間,其論興複形勢,言無不效。
及張、李之間,所以保右代宗者,言無不行。
元載之讒疾,卒能自免,可謂智矣。
至其與德宗論天下事,若指諸掌。
以肅、代之信泌而泌不肯為相,以德宗之猜忌而泌夷然當之,亦智也。
嗚呼!仕而得君,谏行言聽,則緻身宰輔宜也。
曆事三世,潔身遠害,筋力向衰,乃方入政事堂與新貴人伍。
所謂經濟之略,向未能而得君,谏行言聽,則緻身宰輔宜也。
曆事三世,潔身遠害,叚力向衰,乃方入政事堂與新貴人伍。
所謂經濟之略,向未能為肅、代吐者,盡為德宗吐之。
豈德宗之度弘于祖父邪!泌蓋量而後入耳。
彼德宗之猜忌刻薄,直如蕭、姜,謂之輕已賣直;功如李、馬,忌而置之散地;而泌也恣言無憚。
彼其心以泌為祖父舊人,智略無方濟中興,其敬信之也久矣,泌之所以敢當相位者,其自量亦番矣,庸非智乎!其持黃、老、鬼神說,則子房欲從赤松遊之故智也。
但子房功成後為之,泌終始笃好之耳〕。
23壬申,賜駱元光姓名李元諒。
24左仆射、同平章事張延賞薨。
〔射,寅謝翻。
薨,呼肱翻〕。
15以陝虢觀察使李泌為中書侍郎、同平章事。
16河東都虞候李自良從馬燧入朝,上欲以為河東節度使,自良固辭曰:「臣事燧日久,〔馬燧初鎮河東,即親任李自良〕。
不欲代之為帥。
」〔帥,所類翻〕。
乃以為右龍武大将軍。
明日,自良入謝,上謂之曰:「卿于馬燧,存軍中事分,〔分扶問翻〕。
誠為得禮。
然北門之任,非卿不可。
」卒以自良為河東節度使。
〔卒,子恤翻〕。
17吐蕃之戍鹽、夏者,饋運不繼,人多病疫思歸,尚結贊遣三千騎逆之,悉焚其盧舍,毀其城,驅其民而去。
靈鹽節度使杜希全遣兵分守之。
18韋臯以雲南頗知書,壬辰,自以書招谕之,令趣遣使入見。
〔趣,讀曰促。
見,賢遍翻;下同〕。
19李泌初視事,〔入政事堂視事也〕。
壬寅,與李晟、馬燧、柳渾俱入見。
上謂泌曰:「卿昔在靈武,已應為此官,卿自退讓。
〔事見二百一十九卷肅宗至德元載〕。
朕今用卿,欲與卿有約,〔此亦帝猜忌發見之一端也〕。
卿慎勿報仇,有恩者朕當為卿報之。
」〔為,于僞翻〕。
對曰:「臣素奉道,不與人為仇。
李輔國、元載皆害臣者,今自斃矣。
素所善及有恩者,率已顯達,或多零落,臣無可報也。
」上曰:「雖然,有小恩者,亦當報之。
」對曰:「臣今日亦願與陛下為約,可乎﹖」上曰:「何不可!」願陛下勿害功臣。
臣受陛下厚恩,固無形迹。
李晟、馬燧有大功于國,聞有讒之者,雖陛下必不聽,然臣今日對二人言之,欲其不自疑耳。
陛下萬一害之,則宿衛之士,方鎮之臣,無不憤惋而反仄,〔惋,烏貫翻〕。
恐中外之變不日複生也!〔複,扶又翻人臣苟蒙人主愛,信則幸矣,官于何有!臣布靈武之日,未嘗有官,而将相皆受臣指畫;陛下以李懷光為太尉而懷光愈懼,遂至于叛。
此皆陛下所親見也。
今晟、燧富貴已足,苟陛下坦然待之,使其自保無虞,國有事則出從征伐;無事則入奉朝請,何樂如之!〔樂,音洛〕。
故臣願陛下勿以二臣功大而忌之,二臣勿以位高而自疑,則天下永無事矣。
」〔惋,烏貫翻。
樂,音洛。
李泌不特欲使李晟、馬燧無自疑之心,亦以德宗猜忌,開廣而言之耳〕。
上日:「朕始聞卿言,聳然不知所謂。
及聽卿析,乃知社稷之,至計也!朕謹當書紳,二大臣亦當共保之。
」晟、燧皆起,泣謝。
上困謂泌曰:「自今凡軍旅糧儲事,卿主之;吏、禮委延賞;刑法委渾。
」泌曰:「不可。
陛下不以臣不才,使待罪宰相。
宰相之職,不可分也,非如給事則有吏過、兵過,〔吏部、兵部主文、武選。
凡奏拟皆過門下省,百司奏抄,侍中既審,給事中讀之,有違失則駁正〕。
舍人則有六押;〔唐制:中書舍人六員,佐宰相判案,同署乃奏。
六典:中書舍人六人,分押六司署〕。
至于宰相,天下之事鹹共平章。
若各有所主,是乃有司,非宰相也。
」上笑曰:「朕适失辭,卿言是也。
」泌請複所減州、縣官。
〔是年閏月,用張延賞之言,大省州、縣官〕。
上曰:「置吏以為人也,〔為,于僞翻;下誰為、第為、具為同〕。
今戶口減于承平之時三分之二,而吏員更增,可乎﹖」對曰:「戶口雖減,而事多于承平且十倍,吏得無增乎!且所減皆有職而赜官不減,此所以為未當也。
〔當,丁浪翻〕。
至德以來置額外官,敵正官三分之一,若聽使計日得資然後停,加兩選授同類正員官。
〔停字,句斷。
謂計其在官之日叙資,然後随所減員而停其官。
又加以文武兩選,授以正員官,與其元所居官類者〕。
如此,則不惟不怨,兼使之喜矣。
」又請諸未出合者不除府官,〔此泌所謂赜官不減者,因請減而除〕。
上皆從之。
乙卯,诏先所減官,并複故。
20初,張延賞在西川,與東川節度使李叔明有隙。
上入駱谷,〔謂上自奉天幸山南時也〕。
值霖雨,道塗險滑,衛士多亡歸朱泚,叔明之子升〔考異曰:邺侯家傳及舊叔明傳皆作「擶」,今從實錄及舊蕭複傳〕。
及郭子儀之子曙、令狐彰之子建等六人,恐有奸人危乘輿,相與齧臂為盟,着行幐、汀揞,〔乘,繩證翻。
着,陟略翻。
「幐」,當「縢」,徒登翻。
行縢,以邪幅纏足膞腸。
詩采菽:斜幅在下。
傳雲:幅,偪也,所以自偪東也。
箋雲:邪幅,如今行縢也。
偪東其胫,自足至膝。
正義曰:邪纏于足,謂之邪幅。
釘揞,以皮為之,外施油蠟,底着鐵釘。
揞,音戶皆翻〕。
更鞚上馬以至梁州,〔更,工衡翻。
鞚,苦頁翻〕。
他入皆不得近。
〔近,其靳翻〕。
及還長安,上皆以為禁衛将軍,寵遇甚厚。
張延賞知升私出入郜國大長公主第,〔郜國,肅宗之女,初嫁裴,徽,又嫁蕭升。
唐制:皇姑為大長公主,正一品。
郜,古到翻。
長,知丈翻〕。
密以白上。
上謂李泌曰:「郜國已老,升年少,何為如是!〔泌,薄必翻。
少,始照翻〕。
殆必有故,卿宜察之。
」泌曰:「此必有欲動搖東宮者。
誰為陛下言之﹖」上曰:「卿勿問,第為朕察之。
」〔為,于僞翻〕。
泌曰:「必延賞也。
」上曰:「何以知之﹖」泌具為上言二人之隙,〔言延賞與升父叔明有隙〕。
且曰:「升承恩顧,典禁兵,延賞無以中傷,〔中,竹仲翻〕。
而郜國乃太子蕭妃之母也,故欲以此陷之耳。
」上笑曰:「是也。
」泌因請除升他官,勿令宿衛以遠嫌。
〔遠,于願翻〕。
秋,七月以升為詹事。
郜國,肅宗之女也。
21甲子,割振武之綏、銀二州,以右羽林将軍韓潭為夏、綏、銀節度使,帥神策之士五千、朔方、河東之士三千鎮夏州。
〔夏,戶雅翻。
使,疏吏翻。
帥,讀曰率〕。
22時關東防秋兵大集,國用不充,李泌奏:「自變兩稅法以來,〔兩稅事始見二百二十六卷建中元年〕。
藩鎮、州、縣多違法聚斂。
繼以朱泚之亂,争榷率、征罰以為軍資,點募自防;〔斂,力贍翻。
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榷率者,拘榷而敷率。
征罰者,吏民有罪,罰使納錢谷以免罪而如數征之也。
凡此皆州鎮以充軍資,點募強壯以自防衛。
榷,古嶽翻〕。
泚既平,自懼違法,匿不敢。
請遣使以诏旨赦其罪,但令革正,自非于法應留使、留州之外,悉輸京師。
〔令,力丁翻。
留使者,留以應本道節度、觀察使征調。
留州者,留以給本州島經用〕。
其官典逋負,可征箸征之,難征者釋之,以示寬大;敢有隐沒者,重設告賞之科而罪之。
」〔重設賞格,告者依格給賞而罪其隐沒者〕。
上喜曰:「卿策甚長,然立法太寬,恐所得無幾!」對曰:「茲事臣固熟思之,寬則獲多而速,急則獲少而遲。
蓋以寬則人喜于免罪而樂輸,〔少,始紹翻。
樂,音洛〕。
急則競為蔽匿,非推鞫不能得其,财不足濟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。
」上曰:「善」以度支員外郎元友直為河南、江、淮南句勘兩稅錢帛使。
〔度,徒洛翻。
句,音勾。
使,疏吏翻〕。
初,河、隴既沒于吐蕃,〔代宗初年,河、隴陷沒。
吐,從暾入聲〕。
自天寶以來,安西、北庭奏事及西域使人在長安者,歸路既絕,人馬皆仰給于鴻胪,禮賓委府、縣供之,仰,牛向翻。
胪,陵如翻。
鴻胪掌四夷之客,有禮賓院。
府縣,謂京兆府及其所赤縣、畿縣也〕。
于度支受直。
度支不時付直,長安市肆不勝其弊。
〔度,徒洛翻。
勝,音升〕。
李泌知胡客留長安久者,或四十餘年,皆有妻子,買田宅,舉質取利,〔舉者,舉貸以取倍稱之利也。
質者,以物質錢,計月而取其利也〕。
安居不欲歸,命檢括胡客有田宅者停其給。
凡得外國朝貢使者留京師數十年不聽歸乎!〔朝,直遙翻〕。
今當假道于回纥,或自海道各遣歸國。
有不願歸,當于胪自陳,授以職位,給俸祿為唐臣。
人生當乘時展用,豈可終身客死邪!」于是胡客無一人願歸者,泌皆分隸神策兩軍,王子、使者為散兵馬使或押牙,〔散,悉亶翻〕,餘皆為卒,禁旅益壯。
鴻胪所給胡客纔十餘人,歲省度支錢五十萬缗;市人皆喜。
〔免供億,故喜〕。
上複問泌以複府兵之策。
〔上複,扶又翻〕。
對曰:「今歲征關東卒戍京西者十七萬人,計步食粟二百四萬斛。
今粟鬥直百五十,為錢三百六萬缗。
國家比遭饑亂,〔比,毗至翻〕。
經費不充,就使有錢,亦無粟可籴,未暇議複府兵也。
」上曰:「然則柰何﹖亟減戍卒歸之,何如﹖」對曰:「陛下〔【章:乙十六行本「下」下有「誠能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張校同。
】〕用臣之言,可以不減戍卒,不擾百姓,糧食皆足,粟麥日賤,府兵亦成。
」上曰:「苟能如是,何為不用!」對曰:「此須急為之,過旨日則不及矣。
今吐蕃久居原、會之間,〔【章:乙十六行本「會」作「蘭」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。
】〕以牛運糧,糧盡,牛無所用,請發左藏惡缯染為彩缬,〔藏,徂浪翻。
惡缯,積于庫藏年深以緻脆惡者。
缬,戶結翻。
撮彩以線結之而後染色,既染則解其結,凡結處皆元色,餘則入染色矣,其色斑斓,謂之缬〕。
因黨以市之,每頭不二三匹,計十八萬匹,可緻六萬餘頭。
又命諸冶鑄農器,籴麥種,〔種,章勇翻;下其種同〕。
分賜沿邊軍鎮,募戍卒,耕荒田而種之,約明年麥熟占償其種,其餘據時價五分增一,官為籴之。
〔為,于僞翻〕。
來春種禾亦如之。
關中土沃而久荒,所收必厚。
戍卒獲利,耕者浸多。
邊地居人至少,軍士月食官糧,粟麥無所售,其價必賤,名為增價,實比今歲所減多矣。
」上曰:「善!」即命行之。
泌又言:「邊地官多阙,請募人入粟以補之,可足今歲之糧。
」上亦從之,因問曰:「卿言府兵亦集,如何﹖」對曰:「戍卒因屯田緻富,則安于其土,不複思歸。
〔複,扶又翻〕。
舊制,戍卒三年而代,及其将漢,下令有願留者,即以所開田為永業。
家人願來者,本貫給長牒續食而遣之。
〔戍兵家口,發赴邊鎮者,本貫為給長牒,所過郡縣續食,以至戍所〕。
據應募之數,移報本道,雖河朔諸帥得免更代之煩,〔帥,所類翻。
更,工衡翻〕。
亦喜聞矣。
〔喜,許記翻〕。
不過數番,則戍卒【〔章:乙十六行「卒」下有「皆」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張校同〕。
】土著,〔着,直略翻〕。
乃悉以府兵之法理之,〔理,治也〕。
是變關中之疲弊為富強也。
」上喜日:「如此,天下無複事矣。
」〔泌所謂複府兵之策,當以積漸而成。
帝遽謂之天下無複事,是但喜其言之可聽而不察其事非旦暮之可集也〕,泌曰:「未也。
臣能不用中之使吐蕃自困。
」上曰:「計将安出﹖」對曰:「臣未敢言之,俟麥禾有效,然後可議也。
」上固問,不對。
泌意欲結回纥、大食、雲南與共圖吐蕃,令吐蕃所備者多;知上素恨回纥,恐聞之不悅,并屯田之議不行,故不肯言。
既而戍應募,願耕屯田者什五六。
〔自李泌為相,觀其處置天下事,姚崇以來未之有也。
史臣謂其出入中禁,事四君,數為權幸所疾,常以智免。
好縱橫大言,時時谠議,能寤移人主意。
然常持黃、老、鬼神說,故為人所譏。
餘謂泌以智免,信如史臣言矣。
然其縱橫大言,持黃、老、鬼神說,亦智也。
泌處肅、代父子之間,其論興複形勢,言無不效。
及張、李之間,所以保右代宗者,言無不行。
元載之讒疾,卒能自免,可謂智矣。
至其與德宗論天下事,若指諸掌。
以肅、代之信泌而泌不肯為相,以德宗之猜忌而泌夷然當之,亦智也。
嗚呼!仕而得君,谏行言聽,則緻身宰輔宜也。
曆事三世,潔身遠害,筋力向衰,乃方入政事堂與新貴人伍。
所謂經濟之略,向未能而得君,谏行言聽,則緻身宰輔宜也。
曆事三世,潔身遠害,叚力向衰,乃方入政事堂與新貴人伍。
所謂經濟之略,向未能為肅、代吐者,盡為德宗吐之。
豈德宗之度弘于祖父邪!泌蓋量而後入耳。
彼德宗之猜忌刻薄,直如蕭、姜,謂之輕已賣直;功如李、馬,忌而置之散地;而泌也恣言無憚。
彼其心以泌為祖父舊人,智略無方濟中興,其敬信之也久矣,泌之所以敢當相位者,其自量亦番矣,庸非智乎!其持黃、老、鬼神說,則子房欲從赤松遊之故智也。
但子房功成後為之,泌終始笃好之耳〕。
23壬申,賜駱元光姓名李元諒。
24左仆射、同平章事張延賞薨。
〔射,寅謝翻。
薨,呼肱翻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