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三十二
關燈
小
中
大
滉日:「弟何時入朝﹖」玄佐曰:「久欲入朝,但力未辦耳!」滉曰:「滉力可及,弟宜早入朝。
丈母垂白,〔諸父執行謂之丈人行。
韓滉與劉玄佐結為兄弟,則視其父為丈人行,故呼其母謂之丈母也〕。
不可使更帥諸婦女往填宮也!」〔凡反者家屬皆沒必掖庭,故雲然。
帥,讀曰率〕。
母悲泣不自勝。
〔勝,音升〕。
滉乃遺玄佐錢二十萬缗,〔遺,唯季翻〕。
備行裝。
滉留大梁三日,大出金帛常勞,〔勞,力到翻。
缗,眉巾翻。
考異曰:柳氏叙訓雲:「以绫二十萬匹犒軍。
」從國史補〕。
一軍為之傾動。
〔為,于僞翻〕。
玄佐驚服,既而遣人密聽之,滉問孔目吏,〔孔目吏,今州部皆有之謂之孔目官,亦謂之都吏,言一孔一目無不總也〕。
「今日所費幾何﹖」結責甚細。
〔诘,去吉翻。
細,纖詳也〕。
玄佐笑曰:「吾知之矣!」壬寅,玄佐與陳敨節度使曲環俱環俱入朝。
〔韓滉既遺劉玄佐以入朝之資,又大出賞勞以動其一軍之心,玄佐雖欲不入朝,得乎!使,疏吏翻。
朝,直遙翻。
考異曰:邺侯家傳曰:「韓相将入朝,觐先公,令人報『比在阙庭已奏,來則必能緻大梁入朝。
今來,所望善谕以緻之。
』十二月,劉玄佐果入朝。
」此蓋李繁掠美。
今從柳氏叙訓〕。
18崔造改錢谷法,事多不集。
諸使之職,行之已久,中外安之。
〔諸使,謂鹽鐵、轉運諸使也〕。
元琇既失職,〔謂解判鹽鐵而為右丞也。
琇,音秀〕。
造憂懼成疾,不視事。
既而江、淮運米大至,上嘉韓滉之功,十二月,丁巳,以滉兼度支諸道鹽鐵、轉運等使;造所條奏皆改之。
〔是年正月,崔造為相,改錢谷法及罷諸使。
今更從舊〕。
19吐蕃又寇夏州,亦令刺史托跋幹晖帥衆去,遂據其城。
〔托,與拓同。
托跋起于鮮卑之裔,自謂托天而生,拔地而長,故以為姓,此後魏所本者也。
若唐時炾項諸部,亦自有拓跋一姓,我朝西夏其後也。
夏,戶雅翻〕。
又寇銀州,州素無城,吏民皆潰;吐蕃亦棄之,又陷麟州。
〔宋白曰:銀州,漢為西河郡圁陰縣地,周武帝保定二年,于縣城置銀防,三年,置銀州,因谷為名。
舊有人收骢馬于此谷,虜語骢馬為乞銀,故名;西北至夏州二百三十裡,北至麟州三百裡〕。
20韓滉屢短元琇于上;庚申,崔造罷為右庶子,琇貶雷州司戶。
〔舊志:雷州,至京師六千五百一十二裡。
考異曰:實錄曰:「初,元琇判度支,關輔旱儉,請運江、淮租米以給京師。
上以韓滉素着威名,加江、淮轉運使,欲今專督運務。
琇以滉性剛愎,難與集事,乃條奏,令滉督運江南米至揚子,兔一百十八裡,自提子以北皆琇主之。
滉深怒于琇。
琇以京師錢重貨輕,乃于江東院收獲見錢四十餘萬貫,令轉送入關。
滉不許,誣奏以為運千錢至京師,費錢萬。
上以問琇,琇奏曰:『千錢之重約與一鬥米均,自江南水路至京師所費三二百耳。
』上然之,遣中使赍手诏令運錢滉堅執以為不可。
及滉總度支,遂逞宿心,累誣奏琇,至是而貶焉。
」舊崔造傳曰:「造與元琇素厚,罷使之後,以鹽鐵委之。
而韓滉以司務久行,不可遽改,德宗複以滉為江、淮轉運使,餘如造所條奏。
其年秋初,江、淮漕米大至京師,德宗嘉其功,以滉專領度支、諸道鹽鐵、轉運等使,造所條奏皆改。
乃罷造知政事,貶琇雷州司戶。
」邺侯家傳曰:「時元琇判度支,江、淮進米相次已入河運第一綱米三萬不,自集津車般至三門,十日而畢,造入渭般亦成,米至陝。
俄而度支牒至,支充河中軍糧。
先公憂迫,不知所為,欲使人聞奏,先令走馬與韓相謀之。
韓相報曰:『慎不可奏。
某判度支,來在外,勢不禁他,反被他更鼓作言語。
待某今冬運畢,當請朝觐,此時面奏。
』時蝗旱,運路阻澀,自四月初後,有一日之内七奉手诏者,皆為催米,且『軍國糧儲,自今月半後,悉盡此米,所藉公忠副朕憂。
』屬星夜發遣,以濟憂勤。
其旨如此,而不知米皆被外支。
蓋琇及時宰忌韓相及先公運米功成,而不為朝廷大計,幾至再亂。
十月,韓相以饋運功成,請入朝。
及對見,上大悅,言無不從,遂奏運事,且言:「元琇支米與淄表、河中,臣在外,與先公皆不敢奏。
』上大驚,即日貶琇為雷州司戶。
」二說相違,恐各有所私。
今但取其大要〕。
以吏部侍郎班宏為戶部侍郎、度支副使。
〔度,徒洛翻。
使,疏吏翻〕。
21韓遊緕奏請發兵攻鹽州,吐蕃救之,則使河東襲其背。
丙寅,诏駱元光及陳許兵馬使韓全義将步騎萬二千人會邠甯軍,趣鹽州,〔緕,古回翻。
吐,從暾入聲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騎,奇寄翻。
邠,卑旻翻。
趣,七喻翻〕。
又命馬燧以河東軍擊吐蕃。
燧至石州,河曲六胡州皆降,遷于雲、朔之間。
〔燧,音遂。
石州,昌化郡,漢離石地。
河曲六胡州時巳為宥州,蓋諸部酋長,各以舊州名帶刺史,故于時猶有六胡州之名。
雲州,雲中郡,本魏平城地。
朔州,馬邑郡,漢馬邑縣地。
降,戶江翻〕。
22工部侍郎張彧,李晟之伲也。
晟在鳳翔,以女嫁幕客崔樞,禮重樞過于彧;彧怒,遂附于張延賞;給事中鄭雲逵嘗為晟行軍司馬,失晟意,亦延賞;上亦忌晟功名。
會吐蕃有離間之言,〔彧于六翻。
晟,成正翻。
過,古禾翻,又古卧翻。
吐從入聲。
聞,古苋翻。
離間之言見上〕。
延賞等騰謗于朝,無所不至。
〔朝,直遙翻;下同〕。
晟聞,晝夜泣,目為之腫,〔蘇轼有言,「木必先蠹而後蟲生之,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。
」張延賞之譏間,亦因有忌晟之心而入之也。
為,于僞翻〕。
悉遣子弟諧長安,表請削發為僧,上忍谕,不許。
辛未,入朝,見上,自陳足疾,懇辭方鎮,上不許。
韓滉素與晟善,上命滉與劉玄佐谕旨于晟,使與延賞釋怨。
晟奉诏,滉等引延賞詣晟第謝,結為兄弟,因宴欽盡歡;又宴于滉、玄佐之第亦如之。
滉因使晟表薦延賞為相。
〔朝,直遙翻。
見,賢遍翻。
滉,呼廣翻。
相,息亮翻〕。
三年〔(丁卯、七八七)〕 1春,正月,壬寅,以左仆射張延賞同平章事。
李晟為其子請婚于延賞,〔射,寅謝翻。
為,于僞翻〕。
延賞不許;晟謂人曰:「武夫性快,釋怨于杯酒間,則不複貯胸中矣;〔貯,丁呂翻〕。
非如文士難犯,外雖和解,内蓄憾如故,五得無懼哉!」〔張延賞心事,李晟蓋巳洞見之矣〕。
2初,李希烈據淮西,選騎兵尤精者為左、右門槍、奉國四将,步兵尢精者為左、右克平十将。
〔李希烈自建中初據淮西。
騎,奇寄翻。
槍,千羊翻。
将,即亮翻。
門槍、奉國各分左、右,凡四将。
左、右克平軍,則分十将領之〕。
淮西少馬,〔少,詩紹翻〕。
精兵皆乘騾,謂之騾軍。
〔騾,力戈翻〕。
陳仙奇舉淮西降,纔數月,诏發其兵于京西防秋。
仙奇遣都知兵馬使蘇浦悉将淮西精兵五千人以行。
不會仙奇為吳少誠所殺,少誠密遣人召門槍兵馬使吳法超等使引兵歸;浦之知。
法超等引步騎四千自鄜州叛歸,渾瑊使其将白娑勒追之,〔娑,素和翻〕。
反為所敗。
〔敗,補邁翻〕。
丙午,上急遣中使敕陝虢觀察使李泌發兵防遏,勿令濟河。
〔吳法超等自鄜州擅歸,自鄜州,即東北濟河下棧,蓋道蒲趨陝。
若從同、華至陝,則不必濟河矣〕。
泌遣押牙唐英岸将兵趣靈寶,〔九域志:靈寶縣,在陝州西四十五裡。
趣,七喻翻〕。
淮西兵已陳于河南矣。
〔陳,讀曰陣〕。
泌乃命靈寶給其食,淮西兵亦不敢剽掠。
〔剽,匹妙翻〕。
明日,宿陝西七裡。
〔陝西者,陝州之西也,距城七裡〕。
泌不給其食,遣将将選士四百人〔選士,簡選其骁勇者〕。
分為二隊,伏于太原倉之隘道,令之曰:「賊十隊過,東伏則大呼擊之,西伏亦大呼應之,〔呼,火故翻〕。
勿遮道,勿留行,常讓以半道,随而擊之。
」〔遮道留行,賊必人自為戰。
讓以羊道,随而擊之,前者得得脫,後者務進,心不在戰,此泌所以制勝〕。
又遣虞候集近村少年各持弓、刀、瓦石蹑賊後,聞垀亦應而追之。
又遣唐英岸将千五百人夜出南門,陳于澗北。
〔陳,讀曰:陣〕。
明日四鼓,淮西兵起入隘,兩伏發,賊衆驚亂,且戰且戰且走,死者四之一;進遇唐英岸,邀而擊之,賊衆大敗,擒其騾軍兵馬使張崇獻。
泌以賊必分兵自山路南遁,又遣都将燕子楚将兵四百自炭窦谷趣長水。
〔長水,本隋弘農郡長淵縣,後魏曰南陝,西魏更今名。
唐志:長水縣,屬洛州河南府。
宋白曰:長水縣本漢盧延昌二年分盧氏東境庫谷巳西、沙渠谷已東為南陝縣,廢帝改為長淵縣,以縣洛水、長淵為名,唐改長水。
九域志:在府西二百四十裡。
燕,于虔翻。
趣,七喻翻;下同〕。
賊二日不食,屢戰皆敗,英岸追至永甯東,賊皆潰入山谷。
吳法超果帥其衆太半趣長水,〔帥,讀曰:率〕。
燕子楚擊之,斬法超,殺其士率三分之二。
上以陝兵少,發神策軍步騎五千往助泌,至赤水,聞賊已破而還。
上命劉玄佐乘驿歸汴,以诏書緣道誘之,得百三十餘人,至汴州,盡殺之。
其潰兵在道,複為村民所殺,〔複扶又翻〕。
得至蔡者纔四十七人。
吳少誠以其少,〔少,詩紹翻〕。
悉斬之以聞;且遣使以币謝李泌,為其誅叛卒也。
〔為,于僞翻〕。
泌執張崇獻等六十餘人送京師,诏悉腰斬于鄜州軍門,以令防秋之衆。
3初,雲南王合羅鳳陷巂州,〔肅宗至德元載,巂州陷,事見二百一十八卷〕。
獲西泸令鄭回。
〔西泸縣,屬巂州,本漢邛縣地,江左置直化郡,置可泉縣,天寶元年改曰西泸〕。
回,相州人,通經術,合羅鳳愛重之。
其子鳳迦異〔迦,求加翻〕。
及孫異牟尋、曾孫尋夢湊皆師事之,每授學,回得撻之。
及異牟尋為王,〔大曆十四年,異牟尋立,見二百二十六卷〕。
以回為清平官。
清平官者,蠻相也,〔南诏官曰:坦綽,曰布燮,曰久贊,謂之清平官,所以決國事輕重,猶唐宰相也〕。
凡有六人,而國事專決于回。
五人者事回甚卑謹,有過,則回撻之。
雲南有衆數十萬,吐蕃每入寇,常以雲南為前鋒,賦斂重數,〔斂,力贍翻。
重數,所角翻〕。
又奪其險要,立城堡,歲征兵肋防,雲南苦之。
回因說異牟尋複自歸于唐〔說,式芮翻〕。
曰:「中國尚禮義,有惠澤,無賦役。
」異牟尋以為然,而無路自緻,凡十餘年。
及西川節度使韋臯至鎮,招撫境上群蠻,異牟尋潛遣人因群蠻求内附。
臯奏:「今吐蕃棄好,〔好呼到翻〕。
暴亂鹽、夏,〔夏,戶雅翻〕。
宜因雲南及八國生羌有歸化之心〔八國生羌:白狗君、哥鄰君、逋租君、南水君、弱水君、悉董君、清遠君、咄霸君〕。
招納之,以離吐蕃之黨,分其勢。
」上命臯先作邊将書以谕之,微觀其趣。
〔為南诏内附張本〕。
4張延賞與齊映有隙,映在諸相中頗稱敢言,上浸不悅;延賞言映非宰相器。
壬子,映貶夔州刺史。
劉滋罷為左散騎常侍,以兵部侍郎柳渾同平章事。
韓滉性苛暴,方為上所任,言無不從;他相充位而已,百【〔章:乙十六行本「百」下有「官群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〕。
】吏救過不贍。
渾雖為滉所引薦,正色讓之曰:「先相公以褊察為相,不漢歲而罷,〔先相公,謂滉父休也。
罷相事見二百一十三卷開元二十一年〕。
今公又甚焉。
柰何榜吏于省中,〔榜,音彭〕。
至有死者!且作福作威,豈人臣所宜!」書洪範曰:臣無有作威作福,其害于而家,丈于而國〕。
滉愧,為之少霁威嚴。
〔為,于僞翻〕。
5二月,壬戌,以檢,左庶子崔澣充入吐蕃使。
6戊寅,槙海節度使、同平章事、充江、淮轉運使韓滉薨。
滉久在二浙,〔大曆十四年,滉觀察二浙。
建中二年建節〕。
所辟僚佐,各随其長,無不得人。
嘗有故人子谒之,考其能,一無所長,滉與之宴,竟席,未嘗左右視及與并坐交言。
〔并坐,謂并肩而坐者。
坐,徂卧翻〕。
後數日署為随軍,使監庫門。
監,古銜翻。
其人終日危坐,吏卒無敢妄出入者。
分浙江東、西道為三:浙西,治潤州:浙東,治越州:宣、歙、池,治宣州;〔武德四年,以宣州之秋浦、南陵二縣置池州;貞觀元年,州廢。
永泰元年,複分宣州之秋浦、青陽,饒州之至德,置池州,治秋浦。
秋浦,漢石城縣地。
宣、歙、池三州,屬江
丈母垂白,〔諸父執行謂之丈人行。
韓滉與劉玄佐結為兄弟,則視其父為丈人行,故呼其母謂之丈母也〕。
不可使更帥諸婦女往填宮也!」〔凡反者家屬皆沒必掖庭,故雲然。
帥,讀曰率〕。
母悲泣不自勝。
〔勝,音升〕。
滉乃遺玄佐錢二十萬缗,〔遺,唯季翻〕。
備行裝。
滉留大梁三日,大出金帛常勞,〔勞,力到翻。
缗,眉巾翻。
考異曰:柳氏叙訓雲:「以绫二十萬匹犒軍。
」從國史補〕。
一軍為之傾動。
〔為,于僞翻〕。
玄佐驚服,既而遣人密聽之,滉問孔目吏,〔孔目吏,今州部皆有之謂之孔目官,亦謂之都吏,言一孔一目無不總也〕。
「今日所費幾何﹖」結責甚細。
〔诘,去吉翻。
細,纖詳也〕。
玄佐笑曰:「吾知之矣!」壬寅,玄佐與陳敨節度使曲環俱環俱入朝。
〔韓滉既遺劉玄佐以入朝之資,又大出賞勞以動其一軍之心,玄佐雖欲不入朝,得乎!使,疏吏翻。
朝,直遙翻。
考異曰:邺侯家傳曰:「韓相将入朝,觐先公,令人報『比在阙庭已奏,來則必能緻大梁入朝。
今來,所望善谕以緻之。
』十二月,劉玄佐果入朝。
」此蓋李繁掠美。
今從柳氏叙訓〕。
18崔造改錢谷法,事多不集。
諸使之職,行之已久,中外安之。
〔諸使,謂鹽鐵、轉運諸使也〕。
元琇既失職,〔謂解判鹽鐵而為右丞也。
琇,音秀〕。
造憂懼成疾,不視事。
既而江、淮運米大至,上嘉韓滉之功,十二月,丁巳,以滉兼度支諸道鹽鐵、轉運等使;造所條奏皆改之。
〔是年正月,崔造為相,改錢谷法及罷諸使。
今更從舊〕。
19吐蕃又寇夏州,亦令刺史托跋幹晖帥衆去,遂據其城。
〔托,與拓同。
托跋起于鮮卑之裔,自謂托天而生,拔地而長,故以為姓,此後魏所本者也。
若唐時炾項諸部,亦自有拓跋一姓,我朝西夏其後也。
夏,戶雅翻〕。
又寇銀州,州素無城,吏民皆潰;吐蕃亦棄之,又陷麟州。
〔宋白曰:銀州,漢為西河郡圁陰縣地,周武帝保定二年,于縣城置銀防,三年,置銀州,因谷為名。
舊有人收骢馬于此谷,虜語骢馬為乞銀,故名;西北至夏州二百三十裡,北至麟州三百裡〕。
20韓滉屢短元琇于上;庚申,崔造罷為右庶子,琇貶雷州司戶。
〔舊志:雷州,至京師六千五百一十二裡。
考異曰:實錄曰:「初,元琇判度支,關輔旱儉,請運江、淮租米以給京師。
上以韓滉素着威名,加江、淮轉運使,欲今專督運務。
琇以滉性剛愎,難與集事,乃條奏,令滉督運江南米至揚子,兔一百十八裡,自提子以北皆琇主之。
滉深怒于琇。
琇以京師錢重貨輕,乃于江東院收獲見錢四十餘萬貫,令轉送入關。
滉不許,誣奏以為運千錢至京師,費錢萬。
上以問琇,琇奏曰:『千錢之重約與一鬥米均,自江南水路至京師所費三二百耳。
』上然之,遣中使赍手诏令運錢滉堅執以為不可。
及滉總度支,遂逞宿心,累誣奏琇,至是而貶焉。
」舊崔造傳曰:「造與元琇素厚,罷使之後,以鹽鐵委之。
而韓滉以司務久行,不可遽改,德宗複以滉為江、淮轉運使,餘如造所條奏。
其年秋初,江、淮漕米大至京師,德宗嘉其功,以滉專領度支、諸道鹽鐵、轉運等使,造所條奏皆改。
乃罷造知政事,貶琇雷州司戶。
」邺侯家傳曰:「時元琇判度支,江、淮進米相次已入河運第一綱米三萬不,自集津車般至三門,十日而畢,造入渭般亦成,米至陝。
俄而度支牒至,支充河中軍糧。
先公憂迫,不知所為,欲使人聞奏,先令走馬與韓相謀之。
韓相報曰:『慎不可奏。
某判度支,來在外,勢不禁他,反被他更鼓作言語。
待某今冬運畢,當請朝觐,此時面奏。
』時蝗旱,運路阻澀,自四月初後,有一日之内七奉手诏者,皆為催米,且『軍國糧儲,自今月半後,悉盡此米,所藉公忠副朕憂。
』屬星夜發遣,以濟憂勤。
其旨如此,而不知米皆被外支。
蓋琇及時宰忌韓相及先公運米功成,而不為朝廷大計,幾至再亂。
十月,韓相以饋運功成,請入朝。
及對見,上大悅,言無不從,遂奏運事,且言:「元琇支米與淄表、河中,臣在外,與先公皆不敢奏。
』上大驚,即日貶琇為雷州司戶。
」二說相違,恐各有所私。
今但取其大要〕。
以吏部侍郎班宏為戶部侍郎、度支副使。
〔度,徒洛翻。
使,疏吏翻〕。
21韓遊緕奏請發兵攻鹽州,吐蕃救之,則使河東襲其背。
丙寅,诏駱元光及陳許兵馬使韓全義将步騎萬二千人會邠甯軍,趣鹽州,〔緕,古回翻。
吐,從暾入聲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騎,奇寄翻。
邠,卑旻翻。
趣,七喻翻〕。
又命馬燧以河東軍擊吐蕃。
燧至石州,河曲六胡州皆降,遷于雲、朔之間。
〔燧,音遂。
石州,昌化郡,漢離石地。
河曲六胡州時巳為宥州,蓋諸部酋長,各以舊州名帶刺史,故于時猶有六胡州之名。
雲州,雲中郡,本魏平城地。
朔州,馬邑郡,漢馬邑縣地。
降,戶江翻〕。
22工部侍郎張彧,李晟之伲也。
晟在鳳翔,以女嫁幕客崔樞,禮重樞過于彧;彧怒,遂附于張延賞;給事中鄭雲逵嘗為晟行軍司馬,失晟意,亦延賞;上亦忌晟功名。
會吐蕃有離間之言,〔彧于六翻。
晟,成正翻。
過,古禾翻,又古卧翻。
吐從入聲。
聞,古苋翻。
離間之言見上〕。
延賞等騰謗于朝,無所不至。
〔朝,直遙翻;下同〕。
晟聞,晝夜泣,目為之腫,〔蘇轼有言,「木必先蠹而後蟲生之,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。
」張延賞之譏間,亦因有忌晟之心而入之也。
為,于僞翻〕。
悉遣子弟諧長安,表請削發為僧,上忍谕,不許。
辛未,入朝,見上,自陳足疾,懇辭方鎮,上不許。
韓滉素與晟善,上命滉與劉玄佐谕旨于晟,使與延賞釋怨。
晟奉诏,滉等引延賞詣晟第謝,結為兄弟,因宴欽盡歡;又宴于滉、玄佐之第亦如之。
滉因使晟表薦延賞為相。
〔朝,直遙翻。
見,賢遍翻。
滉,呼廣翻。
相,息亮翻〕。
三年〔(丁卯、七八七)〕 1春,正月,壬寅,以左仆射張延賞同平章事。
李晟為其子請婚于延賞,〔射,寅謝翻。
為,于僞翻〕。
延賞不許;晟謂人曰:「武夫性快,釋怨于杯酒間,則不複貯胸中矣;〔貯,丁呂翻〕。
非如文士難犯,外雖和解,内蓄憾如故,五得無懼哉!」〔張延賞心事,李晟蓋巳洞見之矣〕。
2初,李希烈據淮西,選騎兵尤精者為左、右門槍、奉國四将,步兵尢精者為左、右克平十将。
〔李希烈自建中初據淮西。
騎,奇寄翻。
槍,千羊翻。
将,即亮翻。
門槍、奉國各分左、右,凡四将。
左、右克平軍,則分十将領之〕。
淮西少馬,〔少,詩紹翻〕。
精兵皆乘騾,謂之騾軍。
〔騾,力戈翻〕。
陳仙奇舉淮西降,纔數月,诏發其兵于京西防秋。
仙奇遣都知兵馬使蘇浦悉将淮西精兵五千人以行。
不會仙奇為吳少誠所殺,少誠密遣人召門槍兵馬使吳法超等使引兵歸;浦之知。
法超等引步騎四千自鄜州叛歸,渾瑊使其将白娑勒追之,〔娑,素和翻〕。
反為所敗。
〔敗,補邁翻〕。
丙午,上急遣中使敕陝虢觀察使李泌發兵防遏,勿令濟河。
〔吳法超等自鄜州擅歸,自鄜州,即東北濟河下棧,蓋道蒲趨陝。
若從同、華至陝,則不必濟河矣〕。
泌遣押牙唐英岸将兵趣靈寶,〔九域志:靈寶縣,在陝州西四十五裡。
趣,七喻翻〕。
淮西兵已陳于河南矣。
〔陳,讀曰陣〕。
泌乃命靈寶給其食,淮西兵亦不敢剽掠。
〔剽,匹妙翻〕。
明日,宿陝西七裡。
〔陝西者,陝州之西也,距城七裡〕。
泌不給其食,遣将将選士四百人〔選士,簡選其骁勇者〕。
分為二隊,伏于太原倉之隘道,令之曰:「賊十隊過,東伏則大呼擊之,西伏亦大呼應之,〔呼,火故翻〕。
勿遮道,勿留行,常讓以半道,随而擊之。
」〔遮道留行,賊必人自為戰。
讓以羊道,随而擊之,前者得得脫,後者務進,心不在戰,此泌所以制勝〕。
又遣虞候集近村少年各持弓、刀、瓦石蹑賊後,聞垀亦應而追之。
又遣唐英岸将千五百人夜出南門,陳于澗北。
〔陳,讀曰:陣〕。
明日四鼓,淮西兵起入隘,兩伏發,賊衆驚亂,且戰且戰且走,死者四之一;進遇唐英岸,邀而擊之,賊衆大敗,擒其騾軍兵馬使張崇獻。
泌以賊必分兵自山路南遁,又遣都将燕子楚将兵四百自炭窦谷趣長水。
〔長水,本隋弘農郡長淵縣,後魏曰南陝,西魏更今名。
唐志:長水縣,屬洛州河南府。
宋白曰:長水縣本漢盧延昌二年分盧氏東境庫谷巳西、沙渠谷已東為南陝縣,廢帝改為長淵縣,以縣洛水、長淵為名,唐改長水。
九域志:在府西二百四十裡。
燕,于虔翻。
趣,七喻翻;下同〕。
賊二日不食,屢戰皆敗,英岸追至永甯東,賊皆潰入山谷。
吳法超果帥其衆太半趣長水,〔帥,讀曰:率〕。
燕子楚擊之,斬法超,殺其士率三分之二。
上以陝兵少,發神策軍步騎五千往助泌,至赤水,聞賊已破而還。
上命劉玄佐乘驿歸汴,以诏書緣道誘之,得百三十餘人,至汴州,盡殺之。
其潰兵在道,複為村民所殺,〔複扶又翻〕。
得至蔡者纔四十七人。
吳少誠以其少,〔少,詩紹翻〕。
悉斬之以聞;且遣使以币謝李泌,為其誅叛卒也。
〔為,于僞翻〕。
泌執張崇獻等六十餘人送京師,诏悉腰斬于鄜州軍門,以令防秋之衆。
3初,雲南王合羅鳳陷巂州,〔肅宗至德元載,巂州陷,事見二百一十八卷〕。
獲西泸令鄭回。
〔西泸縣,屬巂州,本漢邛縣地,江左置直化郡,置可泉縣,天寶元年改曰西泸〕。
回,相州人,通經術,合羅鳳愛重之。
其子鳳迦異〔迦,求加翻〕。
及孫異牟尋、曾孫尋夢湊皆師事之,每授學,回得撻之。
及異牟尋為王,〔大曆十四年,異牟尋立,見二百二十六卷〕。
以回為清平官。
清平官者,蠻相也,〔南诏官曰:坦綽,曰布燮,曰久贊,謂之清平官,所以決國事輕重,猶唐宰相也〕。
凡有六人,而國事專決于回。
五人者事回甚卑謹,有過,則回撻之。
雲南有衆數十萬,吐蕃每入寇,常以雲南為前鋒,賦斂重數,〔斂,力贍翻。
重數,所角翻〕。
又奪其險要,立城堡,歲征兵肋防,雲南苦之。
回因說異牟尋複自歸于唐〔說,式芮翻〕。
曰:「中國尚禮義,有惠澤,無賦役。
」異牟尋以為然,而無路自緻,凡十餘年。
及西川節度使韋臯至鎮,招撫境上群蠻,異牟尋潛遣人因群蠻求内附。
臯奏:「今吐蕃棄好,〔好呼到翻〕。
暴亂鹽、夏,〔夏,戶雅翻〕。
宜因雲南及八國生羌有歸化之心〔八國生羌:白狗君、哥鄰君、逋租君、南水君、弱水君、悉董君、清遠君、咄霸君〕。
招納之,以離吐蕃之黨,分其勢。
」上命臯先作邊将書以谕之,微觀其趣。
〔為南诏内附張本〕。
4張延賞與齊映有隙,映在諸相中頗稱敢言,上浸不悅;延賞言映非宰相器。
壬子,映貶夔州刺史。
劉滋罷為左散騎常侍,以兵部侍郎柳渾同平章事。
韓滉性苛暴,方為上所任,言無不從;他相充位而已,百【〔章:乙十六行本「百」下有「官群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〕。
】吏救過不贍。
渾雖為滉所引薦,正色讓之曰:「先相公以褊察為相,不漢歲而罷,〔先相公,謂滉父休也。
罷相事見二百一十三卷開元二十一年〕。
今公又甚焉。
柰何榜吏于省中,〔榜,音彭〕。
至有死者!且作福作威,豈人臣所宜!」書洪範曰:臣無有作威作福,其害于而家,丈于而國〕。
滉愧,為之少霁威嚴。
〔為,于僞翻〕。
5二月,壬戌,以檢,左庶子崔澣充入吐蕃使。
6戊寅,槙海節度使、同平章事、充江、淮轉運使韓滉薨。
滉久在二浙,〔大曆十四年,滉觀察二浙。
建中二年建節〕。
所辟僚佐,各随其長,無不得人。
嘗有故人子谒之,考其能,一無所長,滉與之宴,竟席,未嘗左右視及與并坐交言。
〔并坐,謂并肩而坐者。
坐,徂卧翻〕。
後數日署為随軍,使監庫門。
監,古銜翻。
其人終日危坐,吏卒無敢妄出入者。
分浙江東、西道為三:浙西,治潤州:浙東,治越州:宣、歙、池,治宣州;〔武德四年,以宣州之秋浦、南陵二縣置池州;貞觀元年,州廢。
永泰元年,複分宣州之秋浦、青陽,饒州之至德,置池州,治秋浦。
秋浦,漢石城縣地。
宣、歙、池三州,屬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