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二十八
關燈
小
中
大
左宗廟,百僚廨署列乎其間。
唐自開元以前,以城門郎掌皇城諸門開阖之節,中世以後,置皇城使。
〕百司供億,六軍宿衛,鹹拟乘輿。
〔乘,繩證翻。
〕 辛亥,以渾瑊為京畿、渭北節度使,行在都虞候白志貞為都知兵馬使,令狐建為中軍鼓角使,以神策都虞候候仲莊為左衛将軍兼奉天防城使。
〔渾,戶昆翻,又戶本翻。
瑊,古鹹翻。
使,疏吏翻。
令,力丁翻。
〕 朱泚以司農卿段秀實久失兵柄,〔段秀實失兵柄見二百二十六卷元年。
〕意其必怏怏,〔怏,于兩翻。
〕遣數十騎召之。
秀實閉門拒之,騎士踰垣入,劫之以兵。
秀實自度不免,〔騎,奇寄翻。
垣,于元翻。
度,徒洛翻。
〕乃謂子弟曰:「國家有患,吾于何避之,尚當以死徇社稷;汝農宜人自求生。
」乃往見泚。
泚喜曰:「段公來,吾事濟矣。
」延坐問計。
秀實說之日:「公本以忠義着聞天下,〔謂泚能釋鎮入朝及與弟滔絕也。
說,式芮翻。
〕今泾軍以犒賜不豐,遽有披猖,使乖輿播越。
夫犒賜不豐,有司之過也;〔犒,口到翻。
乖繩證翻。
夫,音扶。
〕天子安得知之!公宜以此開谕将士,示以禍福,奉迎乖輿,複歸宮阙,此莫大之功也!」〔将,即亮翻。
複,扶又翻,又音如字。
〕泚默然不悅,〔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然以實與己皆為朝廷所廢,遂推心委之。
左骁衛将軍劉海賓,泾原都候何明禮孔目管岐靈嶽,皆秀實素厚也,〔朝,直遙翻。
骁,堅堯翻。
段秀實鎮泾原時,厚遇此三人。
唐藩鎮吏聯,使院有孔目官,軍府事無細大皆經其手,言一孔一目,無不綜理也。
史照日:「岐,姓也。
黃帝時有岐伯。
考異曰:舊傳曰「判官岐靈嶽」。
今從段公别傳。
〕秀實密與之謀誅泚,迎乖輿。
上初至奉天,诏征近道兵入援。
有上言:「朱泚為亂兵所立,且來攻城,宜早修守備。
」〔上,時掌翻。
〕盧杞切齒言曰:「朱泚忠貞,群臣莫及,奈何言其從亂,傷大臣心!臣請以百口保其不反。
「上亦以為然。
又聞群臣勸泚奉迎,乃诏諸道援兵至者皆營于三十裡外。
姜公輔谏曰:「今宿衛單寡,防慮不可不深,若泚谒忠奉迎,何憚于兵多;如其不然,有備無患。
」上乃慰以察之。
」上以諸【章:十二行本「諸」作「問」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退齋校同;熊校同。
】從臣皆畏憚,莫敢行;〔從,才用翻。
〕金吾将軍吳溆獨請行,上悅。
溆退而造人曰:「食其祿而違其難,何以為臣!吾幸托肺附,〔溆,章敬皇後弟也。
溆,音徐呂翻。
難,乃旦翻;下同。
〕非不知往必死,但舉朝無蹈難之臣難之臣,使聖情慊慊耳!└〔慊慊,嫌恨不足之意。
朝,直遙翻。
慊,苦簟翻。
逐奉诏詣泚。
泚反諆已決,雖陽為受命,館溆于客省,〔館,古現翻。
〕尋殺之。
溆,湊之兄也。
泚遣泾原兵馬使韓旻将銳兵三千,聲言迎大駕,實襲奉天。
〔使,疏吏翻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〕時奉天守備單弱,段秀實謂岐靈嶽曰:「事急矣!」使靈嶽詐為姚令言符,令旻且還,當與大軍俱發。
竊令言印未至,秀實倒用司農印印符,募善走者追之。
旻至駱驿,〔駱驿,地名,史照曰,駱谷關之驿也。
餘按韓旻若至駱谷關之驿,則己過奉天而西南矣,照說非也。
但未知駱驿在何地。
〕得符而還。
〔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〕秀實謂同謀曰:「旻來,吾屬無類矣!我當直搏泚殺之,不克則死,終不能為之臣也!」乃令劉海賓、何明禮陰結軍中之士,欲使應之于外。
〔令,力丁翻。
〕旻兵至,泚、令言大驚;岐靈嶽獨承其罪而死,不以及秀實等。
是日,泚召李忠臣、源休、姚令反秀實等議稱帝事。
秀實勃然起,奪休象笏,〔武德初,因隋舊制,五品已上執象笏,三品已下前挫後直,五品已上後屈。
自時厥後,一例上圓下方,會不分别。
〕前唾泚面,大罵曰:「狂賊!吾恨不斬汝萬段,豈從汝反邪!」〔唾,吐卧翻。
邪,音耶。
〕因以笏擊泚,泚舉手扞之,纔中其額,濺血灑地。
泚與秀實相搏忷忷,〔中,竹仲翻。
忷,許拱翻。
忷忷,喧擾之狀。
〕左右猝愕,不知所為。
海賓不敢進,乘亂而逸。
忠臣前助泚,泚得匍匐脫走。
秀實知事不成,謂泚黨曰:「我不同汝反,何不殺我!」衆争前殺之。
泚一手承血,一手止其衆曰:「義士也!勿殺。
」秀實既死,泚哭之甚哀,以三品禮葬之。
〔唐制:司農卿,從三品。
〕海賓缞服而逃,〔劉海賓不能助段秀實,與之同死,逃将焉往!缞,倉回翻。
〕後二日,捕得,殺之;〔考異曰:段公别傳曰:「五日夜,泚使泾原将李忠臣、高昂等統銳兵五千以襲奉天,六日,賊泚又令兵馬使韓旻領馬步二千以繼之。
」奉天記曰:「秀實與海賓密謀誅泚,佯入,請間計事,而海賓置匕首于靴,欲以相應,為阍者見覺。
秀實遽奪源休笏,挺而擊之。
」舊泚傳曰:「秀實與劉海賓謀誅泚,且虞叛卒之震驚法駕,乃潛為賊符,追所發兵。
至六日,兵及駱驿而回。
因與海賓同入見泚,,為陳逆順之理,而海賓于靴中取匕首,為其所覺,遂王得前。
秀實知不可以義動,遽奪源休象笏,挺而擊泚。
」秀實傳曰:「與海賓約,事為繼,而令明禮應于外。
及秀擊泚,而海賓等不至。
」按李忠臣等若已将五千人襲奉天,則秀實雖追還旻兵,無益矣。
又海賓若于靴中取匕首為賊所覺,則登時死矣,焉能複逃!若為阍者所笕覺,亦應時被擒,事迹諠着,賊為之備,秀實亦不得發矣!此數者,皆恐難信。
今但取段公行狀、幸奉天錄及舊傳可信者存之。
〕亦不引何明禮。
明禮從泚攻奉天,複謀殺泚,亦死。
〔史終言之。
複,扶又翻。
〕上聞秀實死,恨委用不至,涕泗久之。
24壬子,以少府監李昌鄉為京畿、渭南節使。
〔鄉,奴刀翻。
〕 25鳳翔節度使、同平章事張镒,性懦緩,好修飾邊幅,〔好,呼到翻。
〕不習軍事,聞上在奉天,欲迎大駕,具服用貨财,獻于行在。
後營将李楚琳,為人剽悍,〔将,即亮翻。
剽,匹妙翻。
〕軍中畏之,嘗事朱泚,為泚所厚。
行軍司馬齊映與同幕齊抗言于镒曰:「不去楚琳,必為亂首。
」〔去,羌呂翻。
〕镒命楚琳出戍隴州。
〔九域志:鳳翔府西至隴州一百五十裡。
〕楚琳托事不時發。
镒方以迎駕為憂,謂楚琳已去矣。
楚琳夜與其黨作亂,镒缒城而走,〔缒,馳僞翻。
〕賊追及,殺之,判官王沼丢皆死。
映自水窦出,抗為傭保負荷而逃,皆免。
〔荷,下可翻,又讀如字。
考異曰:舊映傳:「镒不從映言,乃示寬大,召楚琳語之曰:『欲令公使于外。
』楚琳恐,是夜作亂,殺镒以應泚。
」令從镒傳。
〕 始,上以奉天迫隘,欲幸鳳翔,戶部尚書蕭複聞之,遽請見〔見,賢遍翻。
〕曰:「陛下大誤,鳳翔将卒皆朱泚故部曲,其中必有與之同惡者。
臣尚憂張镒不能久,豈得以銮輿蹈不測之淵乎!」上曰:「吾行計已決,試為卿留一日。
」〔為,于僞翻。
〕明日,聞鳳翔亂,乃止。
齊映、齊抗皆詣奉天,以映為禦史中丞,抗為侍禦史。
楚琳自為節度使,降于朱泚;隴州刺史郝通奔于楚琳。
〔郝,呼各翻。
〕 26商州團練兵殺其刺史謝良輔。
27朱泚自白華殿入宣政殿,〔東内含元殿之北為宣政殿。
〕自稱大秦皇帝,改元應天。
癸醜,泚以姚令言為侍中、關内元帥,李忠臣為司空兼侍中,源休為中書侍郎、同平章事、判度支,蔣鎮為吏部侍郎,樊系為禮部侍郎,彭偃為中書舍人,自餘張光晟等各拜官有差。
立弟滔為皇太弟。
姚令言與源休共掌朝政,〔朝,直遙翻;下同。
〕凡泚之謀畫、遷除、軍旅、資糧,皆禀于休。
休勸泚誅翦宗室在京城者以絕人望,殺郡王、王子、王孫凡七十七人。
尋又以蓐鎮為門下侍郎,李子平為谏議大,并同平章事。
鎮憂懼,每懷刀欲自殺,又欲亡竄,然性怯,竟不果。
源休勸泚誅朝士之竄匿者以脅其餘,鎮力救,賴以全者甚衆。
樊系為泚譔冊文,既成,仰藥而死。
〔樊系距朱泚之命,不為譔冊,不過死耳。
譔冊而死,于義何居!〕大理卿膠水蔣沇詣行在,為賊所得,〔【章:十二行「得」下「逼以官」三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退齋校同。
】〕沇絕食稱病,潛竄得免。
〔沇,以轉翻。
〕 28哥舒曜食盡,棄襄城奔洛陽。
李希烈陷襄城。
29右龍武将軍李觀将衛兵千餘人從上于奉天,上委之召募,數日,得五千餘人列之通衢旗鼓嚴整,城人為之增氣。
〔為,于僞翻。
〕 姚令言之東出也,〔泾州在西,故以救襄城為東出。
〕以兵馬使京兆馮河清為泾原留後,判官河中姚況知泾州事。
河清、況聞上幸奉天,集将士大哭,激以忠義,發甲兵、器百餘軍,通夕輸行在。
〔通夕而行,自晚至旦也。
〕城中方若無甲兵,得之,士氣大振。
诏以河清為四鎮、北庭行營、泾原節度使,況為行軍司馬。
30上至奉天數日,右仆射、同平章事崔甯始至,上喜甚,撫勞有加。
〔崔甯鎮西川,有威名,危難之中見其至,可以鎮安人心,故喜甚而撫勞加于他人。
勞,力到翻。
〕甯退,謂所親曰:「主上聰明英武,從善如流,但為盧杞所惑,以至于此!」因潸然出涕。
〔潸,音删,又數闆翻。
〕杞聞之,與王翃謀陷之。
翃言于上曰:「臣與甯俱出京城,甯數下馬便液,〔數,所角翻。
便液,溺也。
便,毘連翻。
液,羊益翻。
〕久之不至,有顧望意。
」會朱泚下诏,以左丞柳渾同平章事,甯為中書令。
渾,襄陽人也,時亡在山谷,翃使盩厔尉康湛詐為甯遺朱泚書,獻之。
〔遺,唯季翻。
〕杞因谮甯與朱泚結盟,約為内應,故獨後至。
乙卯,上遣中使引甯就幕下,雲宣密旨,二力士自後缢殺之,中外皆稱其冤;上聞之,及赦其家。
31朱泚遣使遺朱滔書,〔遺,唯季翻。
〕稱:「三秦之地,指日克平;大河之北,委卿除殄,當與卿會于洛陽。
」滔得書,〔【章:十二行「書」下有「西向舞蹈」四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;張校同,雲無注本亦無。
】〕宣示軍府,移牒諸道,以自誇大。
32上遣中使告難于魏縣行營,〔魏縣行營,馬燧諸軍之讨田悅者。
難,乃旦翻。
〕諸将相與恸哭。
李懷光帥衆赴長安,〔為李懷光救奉天、破朱泚張本。
帥,讀曰率〕馬燧、李艽各引兵歸鎮,〔馬燧歸太原,李艽歸河陽。
〕李抱真退屯臨
唐自開元以前,以城門郎掌皇城諸門開阖之節,中世以後,置皇城使。
〕百司供億,六軍宿衛,鹹拟乘輿。
〔乘,繩證翻。
〕 辛亥,以渾瑊為京畿、渭北節度使,行在都虞候白志貞為都知兵馬使,令狐建為中軍鼓角使,以神策都虞候候仲莊為左衛将軍兼奉天防城使。
〔渾,戶昆翻,又戶本翻。
瑊,古鹹翻。
使,疏吏翻。
令,力丁翻。
〕 朱泚以司農卿段秀實久失兵柄,〔段秀實失兵柄見二百二十六卷元年。
〕意其必怏怏,〔怏,于兩翻。
〕遣數十騎召之。
秀實閉門拒之,騎士踰垣入,劫之以兵。
秀實自度不免,〔騎,奇寄翻。
垣,于元翻。
度,徒洛翻。
〕乃謂子弟曰:「國家有患,吾于何避之,尚當以死徇社稷;汝農宜人自求生。
」乃往見泚。
泚喜曰:「段公來,吾事濟矣。
」延坐問計。
秀實說之日:「公本以忠義着聞天下,〔謂泚能釋鎮入朝及與弟滔絕也。
說,式芮翻。
〕今泾軍以犒賜不豐,遽有披猖,使乖輿播越。
夫犒賜不豐,有司之過也;〔犒,口到翻。
乖繩證翻。
夫,音扶。
〕天子安得知之!公宜以此開谕将士,示以禍福,奉迎乖輿,複歸宮阙,此莫大之功也!」〔将,即亮翻。
複,扶又翻,又音如字。
〕泚默然不悅,〔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然以實與己皆為朝廷所廢,遂推心委之。
左骁衛将軍劉海賓,泾原都候何明禮孔目管岐靈嶽,皆秀實素厚也,〔朝,直遙翻。
骁,堅堯翻。
段秀實鎮泾原時,厚遇此三人。
唐藩鎮吏聯,使院有孔目官,軍府事無細大皆經其手,言一孔一目,無不綜理也。
史照日:「岐,姓也。
黃帝時有岐伯。
考異曰:舊傳曰「判官岐靈嶽」。
今從段公别傳。
〕秀實密與之謀誅泚,迎乖輿。
上初至奉天,诏征近道兵入援。
有上言:「朱泚為亂兵所立,且來攻城,宜早修守備。
」〔上,時掌翻。
〕盧杞切齒言曰:「朱泚忠貞,群臣莫及,奈何言其從亂,傷大臣心!臣請以百口保其不反。
「上亦以為然。
又聞群臣勸泚奉迎,乃诏諸道援兵至者皆營于三十裡外。
姜公輔谏曰:「今宿衛單寡,防慮不可不深,若泚谒忠奉迎,何憚于兵多;如其不然,有備無患。
」上乃慰以察之。
」上以諸【章:十二行本「諸」作「問」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退齋校同;熊校同。
】從臣皆畏憚,莫敢行;〔從,才用翻。
〕金吾将軍吳溆獨請行,上悅。
溆退而造人曰:「食其祿而違其難,何以為臣!吾幸托肺附,〔溆,章敬皇後弟也。
溆,音徐呂翻。
難,乃旦翻;下同。
〕非不知往必死,但舉朝無蹈難之臣難之臣,使聖情慊慊耳!└〔慊慊,嫌恨不足之意。
朝,直遙翻。
慊,苦簟翻。
逐奉诏詣泚。
泚反諆已決,雖陽為受命,館溆于客省,〔館,古現翻。
〕尋殺之。
溆,湊之兄也。
泚遣泾原兵馬使韓旻将銳兵三千,聲言迎大駕,實襲奉天。
〔使,疏吏翻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〕時奉天守備單弱,段秀實謂岐靈嶽曰:「事急矣!」使靈嶽詐為姚令言符,令旻且還,當與大軍俱發。
竊令言印未至,秀實倒用司農印印符,募善走者追之。
旻至駱驿,〔駱驿,地名,史照曰,駱谷關之驿也。
餘按韓旻若至駱谷關之驿,則己過奉天而西南矣,照說非也。
但未知駱驿在何地。
〕得符而還。
〔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〕秀實謂同謀曰:「旻來,吾屬無類矣!我當直搏泚殺之,不克則死,終不能為之臣也!」乃令劉海賓、何明禮陰結軍中之士,欲使應之于外。
〔令,力丁翻。
〕旻兵至,泚、令言大驚;岐靈嶽獨承其罪而死,不以及秀實等。
是日,泚召李忠臣、源休、姚令反秀實等議稱帝事。
秀實勃然起,奪休象笏,〔武德初,因隋舊制,五品已上執象笏,三品已下前挫後直,五品已上後屈。
自時厥後,一例上圓下方,會不分别。
〕前唾泚面,大罵曰:「狂賊!吾恨不斬汝萬段,豈從汝反邪!」〔唾,吐卧翻。
邪,音耶。
〕因以笏擊泚,泚舉手扞之,纔中其額,濺血灑地。
泚與秀實相搏忷忷,〔中,竹仲翻。
忷,許拱翻。
忷忷,喧擾之狀。
〕左右猝愕,不知所為。
海賓不敢進,乘亂而逸。
忠臣前助泚,泚得匍匐脫走。
秀實知事不成,謂泚黨曰:「我不同汝反,何不殺我!」衆争前殺之。
泚一手承血,一手止其衆曰:「義士也!勿殺。
」秀實既死,泚哭之甚哀,以三品禮葬之。
〔唐制:司農卿,從三品。
〕海賓缞服而逃,〔劉海賓不能助段秀實,與之同死,逃将焉往!缞,倉回翻。
〕後二日,捕得,殺之;〔考異曰:段公别傳曰:「五日夜,泚使泾原将李忠臣、高昂等統銳兵五千以襲奉天,六日,賊泚又令兵馬使韓旻領馬步二千以繼之。
」奉天記曰:「秀實與海賓密謀誅泚,佯入,請間計事,而海賓置匕首于靴,欲以相應,為阍者見覺。
秀實遽奪源休笏,挺而擊之。
」舊泚傳曰:「秀實與劉海賓謀誅泚,且虞叛卒之震驚法駕,乃潛為賊符,追所發兵。
至六日,兵及駱驿而回。
因與海賓同入見泚,,為陳逆順之理,而海賓于靴中取匕首,為其所覺,遂王得前。
秀實知不可以義動,遽奪源休象笏,挺而擊泚。
」秀實傳曰:「與海賓約,事為繼,而令明禮應于外。
及秀擊泚,而海賓等不至。
」按李忠臣等若已将五千人襲奉天,則秀實雖追還旻兵,無益矣。
又海賓若于靴中取匕首為賊所覺,則登時死矣,焉能複逃!若為阍者所笕覺,亦應時被擒,事迹諠着,賊為之備,秀實亦不得發矣!此數者,皆恐難信。
今但取段公行狀、幸奉天錄及舊傳可信者存之。
〕亦不引何明禮。
明禮從泚攻奉天,複謀殺泚,亦死。
〔史終言之。
複,扶又翻。
〕上聞秀實死,恨委用不至,涕泗久之。
24壬子,以少府監李昌鄉為京畿、渭南節使。
〔鄉,奴刀翻。
〕 25鳳翔節度使、同平章事張镒,性懦緩,好修飾邊幅,〔好,呼到翻。
〕不習軍事,聞上在奉天,欲迎大駕,具服用貨财,獻于行在。
後營将李楚琳,為人剽悍,〔将,即亮翻。
剽,匹妙翻。
〕軍中畏之,嘗事朱泚,為泚所厚。
行軍司馬齊映與同幕齊抗言于镒曰:「不去楚琳,必為亂首。
」〔去,羌呂翻。
〕镒命楚琳出戍隴州。
〔九域志:鳳翔府西至隴州一百五十裡。
〕楚琳托事不時發。
镒方以迎駕為憂,謂楚琳已去矣。
楚琳夜與其黨作亂,镒缒城而走,〔缒,馳僞翻。
〕賊追及,殺之,判官王沼丢皆死。
映自水窦出,抗為傭保負荷而逃,皆免。
〔荷,下可翻,又讀如字。
考異曰:舊映傳:「镒不從映言,乃示寬大,召楚琳語之曰:『欲令公使于外。
』楚琳恐,是夜作亂,殺镒以應泚。
」令從镒傳。
〕 始,上以奉天迫隘,欲幸鳳翔,戶部尚書蕭複聞之,遽請見〔見,賢遍翻。
〕曰:「陛下大誤,鳳翔将卒皆朱泚故部曲,其中必有與之同惡者。
臣尚憂張镒不能久,豈得以銮輿蹈不測之淵乎!」上曰:「吾行計已決,試為卿留一日。
」〔為,于僞翻。
〕明日,聞鳳翔亂,乃止。
齊映、齊抗皆詣奉天,以映為禦史中丞,抗為侍禦史。
楚琳自為節度使,降于朱泚;隴州刺史郝通奔于楚琳。
〔郝,呼各翻。
〕 26商州團練兵殺其刺史謝良輔。
27朱泚自白華殿入宣政殿,〔東内含元殿之北為宣政殿。
〕自稱大秦皇帝,改元應天。
癸醜,泚以姚令言為侍中、關内元帥,李忠臣為司空兼侍中,源休為中書侍郎、同平章事、判度支,蔣鎮為吏部侍郎,樊系為禮部侍郎,彭偃為中書舍人,自餘張光晟等各拜官有差。
立弟滔為皇太弟。
姚令言與源休共掌朝政,〔朝,直遙翻;下同。
〕凡泚之謀畫、遷除、軍旅、資糧,皆禀于休。
休勸泚誅翦宗室在京城者以絕人望,殺郡王、王子、王孫凡七十七人。
尋又以蓐鎮為門下侍郎,李子平為谏議大,并同平章事。
鎮憂懼,每懷刀欲自殺,又欲亡竄,然性怯,竟不果。
源休勸泚誅朝士之竄匿者以脅其餘,鎮力救,賴以全者甚衆。
樊系為泚譔冊文,既成,仰藥而死。
〔樊系距朱泚之命,不為譔冊,不過死耳。
譔冊而死,于義何居!〕大理卿膠水蔣沇詣行在,為賊所得,〔【章:十二行「得」下「逼以官」三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退齋校同。
】〕沇絕食稱病,潛竄得免。
〔沇,以轉翻。
〕 28哥舒曜食盡,棄襄城奔洛陽。
李希烈陷襄城。
29右龍武将軍李觀将衛兵千餘人從上于奉天,上委之召募,數日,得五千餘人列之通衢旗鼓嚴整,城人為之增氣。
〔為,于僞翻。
〕 姚令言之東出也,〔泾州在西,故以救襄城為東出。
〕以兵馬使京兆馮河清為泾原留後,判官河中姚況知泾州事。
河清、況聞上幸奉天,集将士大哭,激以忠義,發甲兵、器百餘軍,通夕輸行在。
〔通夕而行,自晚至旦也。
〕城中方若無甲兵,得之,士氣大振。
诏以河清為四鎮、北庭行營、泾原節度使,況為行軍司馬。
30上至奉天數日,右仆射、同平章事崔甯始至,上喜甚,撫勞有加。
〔崔甯鎮西川,有威名,危難之中見其至,可以鎮安人心,故喜甚而撫勞加于他人。
勞,力到翻。
〕甯退,謂所親曰:「主上聰明英武,從善如流,但為盧杞所惑,以至于此!」因潸然出涕。
〔潸,音删,又數闆翻。
〕杞聞之,與王翃謀陷之。
翃言于上曰:「臣與甯俱出京城,甯數下馬便液,〔數,所角翻。
便液,溺也。
便,毘連翻。
液,羊益翻。
〕久之不至,有顧望意。
」會朱泚下诏,以左丞柳渾同平章事,甯為中書令。
渾,襄陽人也,時亡在山谷,翃使盩厔尉康湛詐為甯遺朱泚書,獻之。
〔遺,唯季翻。
〕杞因谮甯與朱泚結盟,約為内應,故獨後至。
乙卯,上遣中使引甯就幕下,雲宣密旨,二力士自後缢殺之,中外皆稱其冤;上聞之,及赦其家。
31朱泚遣使遺朱滔書,〔遺,唯季翻。
〕稱:「三秦之地,指日克平;大河之北,委卿除殄,當與卿會于洛陽。
」滔得書,〔【章:十二行「書」下有「西向舞蹈」四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;張校同,雲無注本亦無。
】〕宣示軍府,移牒諸道,以自誇大。
32上遣中使告難于魏縣行營,〔魏縣行營,馬燧諸軍之讨田悅者。
難,乃旦翻。
〕諸将相與恸哭。
李懷光帥衆赴長安,〔為李懷光救奉天、破朱泚張本。
帥,讀曰率〕馬燧、李艽各引兵歸鎮,〔馬燧歸太原,李艽歸河陽。
〕李抱真退屯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