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二十八
關燈
小
中
大
洺。
33丁巳,以戶部尚書蕭複為吏部尚書,吏部郎中劉從一為刑部侍郎,翰林學士姜公輔谏議大,并同平章事。
34朱泚自将逼奉天,軍勢甚盛。
以姚令言為元帥,〔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将,即亮翻。
帥,所類翻。
考異曰:奉天記:「十月十日,賊泚自統衆攻奉天,以姚令言為都統。
」今從實錄、舊泚傳。
〕張光晟副之,以李忠臣為京兆尹、皇城留守,仇敬忠為同、華等州節度、拓東王,以扞關東之師,李日月為西道先鋒經略使。
〔晟,成正翻。
守,式又翻。
拓,達各翻。
扞,戶旱翻。
使,疏吏翻。
華,戶化翻。
〕 邠甯留後韓遊緕,慶州刺史論惟明,監軍翟文秀,受诏将兵三千拒泚于使橋,與泚遇于醴泉。
遊緕欲還趣奉天,〔邠,卑旻翻。
緕,古回翻。
監,古銜翻。
翟,苌伯翻。
将,音同上,又音如字。
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,趣,七喻翻;下同。
〕文秀曰:「我向奉天,賊亦随至,是引賊以迫天子也。
不若留壁于此,賊必不敢越我向天;若不顧而過,則與奉天來攻之。
」遊緕曰:「賊強我弱,若賊分軍以綴我,直趣奉天,奉天兵止弱,何來攻之有!我今急趣奉天,所以衛天子也。
同吾士卒饑寒而賊多财,彼以利?之^卒,吾不能禁也。
」〔翟文秀欲留拒賊,诏旨也。
夾攻之說,兵家常論也。
挾诏旨而依兵家常論以制将帥,未有不折而從之者也。
微韓遊緕持之,奉天殆矣。
誘,羊久翻。
〕遂引兵入奉天;泚亦隋至。
官軍出戰,不利,泚兵争門,欲入;渾瑊與遊緕血戰竟日。
門内有草車數乘,〔渾,戶昆翻,又戶本翻。
瑊,古鹹翻。
乘,繩證翻。
〕瑊使虞候高固帥甲士以長刀斫賊,皆一當百,〔帥,讀曰率。
〕曳車塞門,縱火焚之,〔塞,悉則翻。
〕衆軍乘火擊賊,賊乃退。
會夜,泚營于城東三裡,擊柝張火,布滿原野,使西明寺僧法堅造攻具,毀佛寺以為梯沖。
〔西明寺,在長安城中延康坊,本隋楊素宅也。
梯雲梯。
沖,沖,車。
代宗飯僧以護國,今朱泚乃用僧造攻具以攻奉天。
柝,達各翻。
〕韓遊緕曰:「寺材皆幹薪,〔幹,音幹。
〕但具火以待之。
」固,侃玄孫也。
〔高侃事太宗、高宗,為将有功。
〕泚自是日來攻城,瑊、遊緕等晝夜力戰。
幽州兵救襄城者聞泚反,突入潼關,歸泚于奉天,〔幽州兵,即代宗時朱泚入朝詣京西防秋兵也。
〕普潤戍卒亦歸之,〔普潤戍卒,神策兵也。
有衆數萬。
上與陸贽語及亂故,深自克責。
贽曰:「緻今日之患,皆群臣之罪也。
」上曰:「此亦天命,非由人事。
」贽退,上疏,以為:「陛下志壹區宇,四征不庭,〔杜預曰不庭,謂不朝也。
下之事上,皆成禮于庭中。
一說:庭,直也;不庭,不直也。
〕兇渠稽誅,逆将繼亂,〔兇渠,謂田悅、李納也。
逆将,謂朱滔、李希烈等也。
渠,大也。
将,即亮翻。
〕兵連禍結,行及三年。
〔建中二年,兵端始啟,至是及三年。
〕征師日滋,賦斂日重,〔斂,力贍翻。
〕内自京邑,外洎邊陲,〔洎,其既翻。
〕行者有鋒刃之憂,居者有誅求之。
是以叛亂繼起,怨讟并興,非常之虞,億兆同慮。
唯陛下穆然凝邃,獨不得聞,至使兇卒鼓行,白晝犯阙,豈不以乘我間隙,因人攜離哉!〔間,克苋翻。
〕陛下有股肱之臣,有耳目之任,有谏诤之列,有備衛之司,見危不能竭甚誠,臨難不能效其死;〔難,乃旦翻。
〕臣所謂緻今日之患,群臣之罪者,豈徒言欤!聖旨又以國家興衰,皆有天命。
臣聞天視聽,皆因于人。
〔書曰:天視自我民視,天聽自我民聽。
〕故祖仗責纣之辭曰:『我生不有命在天!』武王數纣之罪曰:『乃日吾有命,罔懲其侮。
』〔并見尚書。
數,所具翻。
〕此又舍人事而推天命必不可之理也!易曰:『視履考祥。
』〔履卦上九爻辭。
王弼日:禍之祥,生于所履。
處履之極,履道成矣,故可以視履而考祥。
〕又曰:『吉兇者,失得之象。
』〔易大傳之辭。
〕此乃天命由人,其義明矣。
然則聖哲之意,六經會通,皆謂禍福由人,不言盛衰有命。
蓋人事理而天命降亂者,未之有也;人事亂而天命降康者,亦未之有也。
〔鄭玄日:降康者,下平安之福。
〕自頃征讨頗頻,刑網稍密,物力耗竭,人心驚疑,如居風濤,洶洶靡定。
上自朝列,〔朝,直遙翻。
〕下達蒸黎,日夕放黨聚謀,鹹憂必有變故,旋屬泾原叛卒,果如衆庶所虞。
〔屬,之欲翻。
虞,度也。
〕京師之人,動逾億計,固非悉知算術,皆曉占,書則明緻寇之由,未必盡關天命。
臣聞理或生亂,亂或資理,〔理,治也。
唐人避高宗諱,皆以治為理。
〕有以無難而失守,有以多難而興邦。
〔難,乃旦翻。
〕今生亂失守之事,則既往而不可複追矣;〔複,扶又翻。
〕其資理興邦之業,在陛下克勵而謹修之。
何憂乎亂人,何畏于厄運!勤勵不息,足緻升平,豈止蕩滌妖氛,旋複宮阙而已!」 35田悅說王武俊,使與馬寔共擊李抱真于臨洺。
〔魏縣行營既散,李抱真退屯臨洛。
說,式芮翻;下林說、因說、複說同。
〕抱真複遣賈林說武俊曰:「臨洺兵精而有備,未易輕也。
〔複,扶又翻。
易,以豉翻。
〕今戰勝得地,則利歸魏博;不勝,則恒冀大傷。
易、定、滄、趙,皆大夫之故地也,〔時張孝忠據易、定、滄,唐日知據趙州。
〕不如先取之。
└武俊乃辭悅,與馬寔北歸。
壬戌,悅送武俊于館陶,〔九域志:館陶在元城北四十五裡。
〕執手泣别,下至将士,贈遺甚厚。
先是,武俊召回纥兵,使絕李懷光等糧道,〔遺,于季翻。
〕懷光等已西去,而回纥達幹将回纥千人、雜虜二千人适至幽州北境。
朱滔因說之,〔将,即亮翻。
說,式芮翻;下同。
〕欲與俱詣河南取東都,應接朱泚,許以河南子女〔【章:十二行木「女」下有「金帛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張校同,雲無注本亦無】〕賂之。
滔取回纥女為測室,回纥謂之朱郎,且利其浮掠,許之。
賈林複說武曰:〔複,扶又翻。
〕「自古國有患,未必不因之更興;況主上九葉天子,〔自高祖、太宗、高宗、中宗、睿宗、玄宗、肅宗、代宗至帝,凡九世。
〕聰明英武,天下誰肯舍之共事朱乎!滔自為盟主以輕蔑同列。
河朔古無冀國,冀大夫之封域也。
〔滔稱冀王,蓋奄禹迹冀州之域以自大。
而王武俊巡屬有冀州,故林以是間之。
〕今滔稱冀王,又西倚其兄,〔泚者,滔兄。
〕北引回纥,其志欲盡吞河朔而王之,大夫雖欲為之臣,不可得矣。
〔田悅之間王武俊、朱滔,與賈林之說王武俊者同利害耳。
人惟趨利而避害,故說行,非有他也。
〕且大夫雄勇善戰,非滔之比;又本以忠義手誅叛臣,〔謂殺李惟嶽也。
〕當時宰相處置失宜,〔處,昌呂翻。
〕為所诳誘,故蹉跌至此。
〔蹉,倉何翻。
跌,徒結翻。
〕不若與昭義并力取滔,其勢必獲。
滔既亡,則泚自破矣。
此不世之功,轉禍為福之道也。
今諸道輻湊攻泚,不日當平。
天下已定,大夫乃悔過而歸國,則已晚矣!」時武俊已與滔有隙,因掠袂作色曰:「二百年天弓吾不能臣,豈能臣此田舍兒乎!」遂與抱真及馬燧相結,約為兄弟;然猶外事滔,禮甚謹,與田悅各遣使見滔于河間,〔瀛州,治河間縣。
〕賀朱泚稱尊号,且請馬寔之兵共攻康日知于趙州。
36汝、鄭應援使劉德信将子弟軍在汝州,〔是年四月,募諸嘗為節度、觀察、都團練使子弟,帥如馬從軍,使劉德信将之以救襄城。
〕聞難,引兵入援,〔難,乃旦翻。
〕與泚衆戰于見子陵,破之;〔新書本紀作「思子陵」水經注:閺鄉縣西皇天原上,有漢武帝思子台。
又漢薄太後陵在霸陵之南,近文帝陵、故薄太後曰:「南望吾子,北望吾夫」。
故俗呼為見陵也。
〕以東渭橋有轉輸積粟,癸亥,進屯東渭橋。
〔程大昌曰:東渭橋,在萬年縣北五十裡,灞水合渭之地。
〕 37朱泚夜攻奉天東、西、南三面。
甲子,渾瑊力戰卻之;左龍武大将軍呂希倩戰死。
乙醜,泚複攻城,〔複,扶又翻。
〕将軍高重捷與泚将李日月戰于梁山之隅,破之;〔梁山,在奉天城北五裡,幹陵在焉。
重,直龍翻。
〕乘勝逐北,身先士卒,〔先,悉薦翻。
〕賊伏兵擒之。
其麾下十餘人奮不顧死,追奪之;賊不能拒,乃斬其首,棄其身而槷。
麾下收之入城,上親撫而哭之盡哀,結蒲為首而葬之,贈司空。
朱泚見其首,亦哭之曰:「忠臣也!」束蒲為身而葬之。
李日月,泚之骁将也,戰死于奉天城下;泚歸其戶于長安,厚葬之。
其母竟不哭,罵曰:「奚奴!國家何負于汝而反﹖死已晚矣!」及泚敗,賊黨皆誅,獨日月之母不坐。
己巳,加渾瑊京畿、渭南、北、金商節度使。
38壬申,王武俊與馬寔至趙州城下。
39初,朱泚鎮鳳翔,遣其将牛雲光将幽州兵五百人戍隴州,〔未白曰:後魏分泾、岐之地、置東秦州,大統十七年改為隴州,因隴州,因隴山為名。
〕以隴右營田判官韋臯領隴右留後。
〔考異曰:奉天記作「鳳翔節度判官」。
今從實錄。
〕及郝通奔鳳翔,〔李楚琳作亂,郝通自隴州奔歸之。
〕牛雲光詐疾,欲俊臯至,伏兵執之以應泚,事洩,師其衆奔泚。
至汧陽,〔汧陽縣,屬隴州。
九域志:在州東六十裡。
帥,讀日率。
汧,口肩翻。
〕遇泚遣中使蘇玉赍诏書加臯中丞,玉說雲光曰:〔說,式芮翻。
「韋臯,書生也。
君不如與我俱之隴州,臯幸而受命,乃吾人也;不受命,君以兵誅之,如取孤籖耳!」〔籖,與豚同,豕子也。
〕雲光從之。
臯從城上問雲光曰:「向者不告而行,今而複來,何也﹖」〔複,扶又翻;下同。
〕雲光曰:「向者未知公心,今公有新命,〔謂朱泚加臯中丞之命也。
〕故複來,願托腹心。
」臯乃先納蘇玉,受其诏書;謂雲光曰:「大使苟無異心,請悉納甲兵,使城中無疑,衆乃可入。
」雲光以臯書生,易之,〔易,以豉翻,輕易。
〕乃悉以甲兵輸之而。
明日,臯宴玉、雲光及其卒于郡舍,伏甲誅之。
築壇,盟将士曰:「李楚琳賊虐本使,〔本使,謂張镒也。
李楚琳,镒之部曲将,殺镒從逆,故雲然。
〕既不事上,安能恤下,〔隴州,鳳翔巡屬也。
言李楚琳既虐殺其帥,安能恤隴州将士乎!〕宜相與讨之!」遣兄平弇詣奉天,〔請命于行在所。
〕複遣使求援于吐蕃。
〔恐朱泚遣兵攻之,引吐蕃以為援。
〕
33丁巳,以戶部尚書蕭複為吏部尚書,吏部郎中劉從一為刑部侍郎,翰林學士姜公輔谏議大,并同平章事。
34朱泚自将逼奉天,軍勢甚盛。
以姚令言為元帥,〔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将,即亮翻。
帥,所類翻。
考異曰:奉天記:「十月十日,賊泚自統衆攻奉天,以姚令言為都統。
」今從實錄、舊泚傳。
〕張光晟副之,以李忠臣為京兆尹、皇城留守,仇敬忠為同、華等州節度、拓東王,以扞關東之師,李日月為西道先鋒經略使。
〔晟,成正翻。
守,式又翻。
拓,達各翻。
扞,戶旱翻。
使,疏吏翻。
華,戶化翻。
〕 邠甯留後韓遊緕,慶州刺史論惟明,監軍翟文秀,受诏将兵三千拒泚于使橋,與泚遇于醴泉。
遊緕欲還趣奉天,〔邠,卑旻翻。
緕,古回翻。
監,古銜翻。
翟,苌伯翻。
将,音同上,又音如字。
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,趣,七喻翻;下同。
〕文秀曰:「我向奉天,賊亦随至,是引賊以迫天子也。
不若留壁于此,賊必不敢越我向天;若不顧而過,則與奉天來攻之。
」遊緕曰:「賊強我弱,若賊分軍以綴我,直趣奉天,奉天兵止弱,何來攻之有!我今急趣奉天,所以衛天子也。
同吾士卒饑寒而賊多财,彼以利?之^卒,吾不能禁也。
」〔翟文秀欲留拒賊,诏旨也。
夾攻之說,兵家常論也。
挾诏旨而依兵家常論以制将帥,未有不折而從之者也。
微韓遊緕持之,奉天殆矣。
誘,羊久翻。
〕遂引兵入奉天;泚亦隋至。
官軍出戰,不利,泚兵争門,欲入;渾瑊與遊緕血戰竟日。
門内有草車數乘,〔渾,戶昆翻,又戶本翻。
瑊,古鹹翻。
乘,繩證翻。
〕瑊使虞候高固帥甲士以長刀斫賊,皆一當百,〔帥,讀曰率。
〕曳車塞門,縱火焚之,〔塞,悉則翻。
〕衆軍乘火擊賊,賊乃退。
會夜,泚營于城東三裡,擊柝張火,布滿原野,使西明寺僧法堅造攻具,毀佛寺以為梯沖。
〔西明寺,在長安城中延康坊,本隋楊素宅也。
梯雲梯。
沖,沖,車。
代宗飯僧以護國,今朱泚乃用僧造攻具以攻奉天。
柝,達各翻。
〕韓遊緕曰:「寺材皆幹薪,〔幹,音幹。
〕但具火以待之。
」固,侃玄孫也。
〔高侃事太宗、高宗,為将有功。
〕泚自是日來攻城,瑊、遊緕等晝夜力戰。
幽州兵救襄城者聞泚反,突入潼關,歸泚于奉天,〔幽州兵,即代宗時朱泚入朝詣京西防秋兵也。
〕普潤戍卒亦歸之,〔普潤戍卒,神策兵也。
有衆數萬。
上與陸贽語及亂故,深自克責。
贽曰:「緻今日之患,皆群臣之罪也。
」上曰:「此亦天命,非由人事。
」贽退,上疏,以為:「陛下志壹區宇,四征不庭,〔杜預曰不庭,謂不朝也。
下之事上,皆成禮于庭中。
一說:庭,直也;不庭,不直也。
〕兇渠稽誅,逆将繼亂,〔兇渠,謂田悅、李納也。
逆将,謂朱滔、李希烈等也。
渠,大也。
将,即亮翻。
〕兵連禍結,行及三年。
〔建中二年,兵端始啟,至是及三年。
〕征師日滋,賦斂日重,〔斂,力贍翻。
〕内自京邑,外洎邊陲,〔洎,其既翻。
〕行者有鋒刃之憂,居者有誅求之。
是以叛亂繼起,怨讟并興,非常之虞,億兆同慮。
唯陛下穆然凝邃,獨不得聞,至使兇卒鼓行,白晝犯阙,豈不以乘我間隙,因人攜離哉!〔間,克苋翻。
〕陛下有股肱之臣,有耳目之任,有谏诤之列,有備衛之司,見危不能竭甚誠,臨難不能效其死;〔難,乃旦翻。
〕臣所謂緻今日之患,群臣之罪者,豈徒言欤!聖旨又以國家興衰,皆有天命。
臣聞天視聽,皆因于人。
〔書曰:天視自我民視,天聽自我民聽。
〕故祖仗責纣之辭曰:『我生不有命在天!』武王數纣之罪曰:『乃日吾有命,罔懲其侮。
』〔并見尚書。
數,所具翻。
〕此又舍人事而推天命必不可之理也!易曰:『視履考祥。
』〔履卦上九爻辭。
王弼日:禍之祥,生于所履。
處履之極,履道成矣,故可以視履而考祥。
〕又曰:『吉兇者,失得之象。
』〔易大傳之辭。
〕此乃天命由人,其義明矣。
然則聖哲之意,六經會通,皆謂禍福由人,不言盛衰有命。
蓋人事理而天命降亂者,未之有也;人事亂而天命降康者,亦未之有也。
〔鄭玄日:降康者,下平安之福。
〕自頃征讨頗頻,刑網稍密,物力耗竭,人心驚疑,如居風濤,洶洶靡定。
上自朝列,〔朝,直遙翻。
〕下達蒸黎,日夕放黨聚謀,鹹憂必有變故,旋屬泾原叛卒,果如衆庶所虞。
〔屬,之欲翻。
虞,度也。
〕京師之人,動逾億計,固非悉知算術,皆曉占,書則明緻寇之由,未必盡關天命。
臣聞理或生亂,亂或資理,〔理,治也。
唐人避高宗諱,皆以治為理。
〕有以無難而失守,有以多難而興邦。
〔難,乃旦翻。
〕今生亂失守之事,則既往而不可複追矣;〔複,扶又翻。
〕其資理興邦之業,在陛下克勵而謹修之。
何憂乎亂人,何畏于厄運!勤勵不息,足緻升平,豈止蕩滌妖氛,旋複宮阙而已!」 35田悅說王武俊,使與馬寔共擊李抱真于臨洺。
〔魏縣行營既散,李抱真退屯臨洛。
說,式芮翻;下林說、因說、複說同。
〕抱真複遣賈林說武俊曰:「臨洺兵精而有備,未易輕也。
〔複,扶又翻。
易,以豉翻。
〕今戰勝得地,則利歸魏博;不勝,則恒冀大傷。
易、定、滄、趙,皆大夫之故地也,〔時張孝忠據易、定、滄,唐日知據趙州。
〕不如先取之。
└武俊乃辭悅,與馬寔北歸。
壬戌,悅送武俊于館陶,〔九域志:館陶在元城北四十五裡。
〕執手泣别,下至将士,贈遺甚厚。
先是,武俊召回纥兵,使絕李懷光等糧道,〔遺,于季翻。
〕懷光等已西去,而回纥達幹将回纥千人、雜虜二千人适至幽州北境。
朱滔因說之,〔将,即亮翻。
說,式芮翻;下同。
〕欲與俱詣河南取東都,應接朱泚,許以河南子女〔【章:十二行木「女」下有「金帛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張校同,雲無注本亦無】〕賂之。
滔取回纥女為測室,回纥謂之朱郎,且利其浮掠,許之。
賈林複說武曰:〔複,扶又翻。
〕「自古國有患,未必不因之更興;況主上九葉天子,〔自高祖、太宗、高宗、中宗、睿宗、玄宗、肅宗、代宗至帝,凡九世。
〕聰明英武,天下誰肯舍之共事朱乎!滔自為盟主以輕蔑同列。
河朔古無冀國,冀大夫之封域也。
〔滔稱冀王,蓋奄禹迹冀州之域以自大。
而王武俊巡屬有冀州,故林以是間之。
〕今滔稱冀王,又西倚其兄,〔泚者,滔兄。
〕北引回纥,其志欲盡吞河朔而王之,大夫雖欲為之臣,不可得矣。
〔田悅之間王武俊、朱滔,與賈林之說王武俊者同利害耳。
人惟趨利而避害,故說行,非有他也。
〕且大夫雄勇善戰,非滔之比;又本以忠義手誅叛臣,〔謂殺李惟嶽也。
〕當時宰相處置失宜,〔處,昌呂翻。
〕為所诳誘,故蹉跌至此。
〔蹉,倉何翻。
跌,徒結翻。
〕不若與昭義并力取滔,其勢必獲。
滔既亡,則泚自破矣。
此不世之功,轉禍為福之道也。
今諸道輻湊攻泚,不日當平。
天下已定,大夫乃悔過而歸國,則已晚矣!」時武俊已與滔有隙,因掠袂作色曰:「二百年天弓吾不能臣,豈能臣此田舍兒乎!」遂與抱真及馬燧相結,約為兄弟;然猶外事滔,禮甚謹,與田悅各遣使見滔于河間,〔瀛州,治河間縣。
〕賀朱泚稱尊号,且請馬寔之兵共攻康日知于趙州。
36汝、鄭應援使劉德信将子弟軍在汝州,〔是年四月,募諸嘗為節度、觀察、都團練使子弟,帥如馬從軍,使劉德信将之以救襄城。
〕聞難,引兵入援,〔難,乃旦翻。
〕與泚衆戰于見子陵,破之;〔新書本紀作「思子陵」水經注:閺鄉縣西皇天原上,有漢武帝思子台。
又漢薄太後陵在霸陵之南,近文帝陵、故薄太後曰:「南望吾子,北望吾夫」。
故俗呼為見陵也。
〕以東渭橋有轉輸積粟,癸亥,進屯東渭橋。
〔程大昌曰:東渭橋,在萬年縣北五十裡,灞水合渭之地。
〕 37朱泚夜攻奉天東、西、南三面。
甲子,渾瑊力戰卻之;左龍武大将軍呂希倩戰死。
乙醜,泚複攻城,〔複,扶又翻。
〕将軍高重捷與泚将李日月戰于梁山之隅,破之;〔梁山,在奉天城北五裡,幹陵在焉。
重,直龍翻。
〕乘勝逐北,身先士卒,〔先,悉薦翻。
〕賊伏兵擒之。
其麾下十餘人奮不顧死,追奪之;賊不能拒,乃斬其首,棄其身而槷。
麾下收之入城,上親撫而哭之盡哀,結蒲為首而葬之,贈司空。
朱泚見其首,亦哭之曰:「忠臣也!」束蒲為身而葬之。
李日月,泚之骁将也,戰死于奉天城下;泚歸其戶于長安,厚葬之。
其母竟不哭,罵曰:「奚奴!國家何負于汝而反﹖死已晚矣!」及泚敗,賊黨皆誅,獨日月之母不坐。
己巳,加渾瑊京畿、渭南、北、金商節度使。
38壬申,王武俊與馬寔至趙州城下。
39初,朱泚鎮鳳翔,遣其将牛雲光将幽州兵五百人戍隴州,〔未白曰:後魏分泾、岐之地、置東秦州,大統十七年改為隴州,因隴州,因隴山為名。
〕以隴右營田判官韋臯領隴右留後。
〔考異曰:奉天記作「鳳翔節度判官」。
今從實錄。
〕及郝通奔鳳翔,〔李楚琳作亂,郝通自隴州奔歸之。
〕牛雲光詐疾,欲俊臯至,伏兵執之以應泚,事洩,師其衆奔泚。
至汧陽,〔汧陽縣,屬隴州。
九域志:在州東六十裡。
帥,讀日率。
汧,口肩翻。
〕遇泚遣中使蘇玉赍诏書加臯中丞,玉說雲光曰:〔說,式芮翻。
「韋臯,書生也。
君不如與我俱之隴州,臯幸而受命,乃吾人也;不受命,君以兵誅之,如取孤籖耳!」〔籖,與豚同,豕子也。
〕雲光從之。
臯從城上問雲光曰:「向者不告而行,今而複來,何也﹖」〔複,扶又翻;下同。
〕雲光曰:「向者未知公心,今公有新命,〔謂朱泚加臯中丞之命也。
〕故複來,願托腹心。
」臯乃先納蘇玉,受其诏書;謂雲光曰:「大使苟無異心,請悉納甲兵,使城中無疑,衆乃可入。
」雲光以臯書生,易之,〔易,以豉翻,輕易。
〕乃悉以甲兵輸之而。
明日,臯宴玉、雲光及其卒于郡舍,伏甲誅之。
築壇,盟将士曰:「李楚琳賊虐本使,〔本使,謂張镒也。
李楚琳,镒之部曲将,殺镒從逆,故雲然。
〕既不事上,安能恤下,〔隴州,鳳翔巡屬也。
言李楚琳既虐殺其帥,安能恤隴州将士乎!〕宜相與讨之!」遣兄平弇詣奉天,〔請命于行在所。
〕複遣使求援于吐蕃。
〔恐朱泚遣兵攻之,引吐蕃以為援。
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