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二十八

關燈
唐紀四十四〔起昭陽大淵獻(癸亥)正月,盡十月,不滿一年〕 《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三》 建宗四年〔(癸亥、七八三)〕 1春、正月、隴右節度使張镒與吐蕃尚結贊盟于清水。

    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镒,弋質翻。

    吐從暾入聲。

    清水,漢古縣,唐屬秦州。

    九域志:在州東九十裡。

    〕 2庚寅,李希烈遣其将李克誠襲陷汝州,執别駕李元平。

    〔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汝州,治縣,漢承休侯封邑也。

    〕元平,本湖南判官,薄月才藝,性疏傲,敢大言,好論兵;〔好,呼到翻。

    〕關〔【張:「關」上脫「中書侍郎」。

    】〕播奇之,薦于上,以為将相之器,以汝州距許州最近,〔九域志:汝州,東南至許州二百七十裡。

    史言關播所用非才。

    相,息亮翻。

    〕擢元平為汝州别駕,知州事。

    元平至汝州,即募工徒治城;〔治,直之翻。

    〕希烈陰使壯士應募執役,入數百人,元平不之覺。

    希烈遣克誠将數百騎突至城下,〔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騎,奇寄翻。

    〕應募者應之于内,縛元平馳去。

    元平為人眇小,無須,〔須,古字取象,以橹類耏毛也。

    後人從而加「髟」為「須」字,此俗書取。

    〕見希烈恐懼,便液污地。

    〔便,毘連翻。

    便液,謂屎溺也。

    液,音亦。

    污,烏故翻。

    〕希烈罵之曰:「盲宰相以汝當我,何相輕也!」以判官周晃為汝州刺史,又遣别将董待名等四出抄掠,取尉氏,〔尉氏縣,屬汴州、九域志:在州南九十裡。

    抄,楚交翻。

    〕圍鄭州,官軍數為所敗。

    邏騎西至彭婆,〔數,所角翻。

    敗,補邁翻。

    邏,郎佐翻。

    騎,奇寄翻。

    邏騎,巡邏遊弈之騎。

    九域志:河南府河南縣有彭婆鎮。

    金人疆域圖:洛陽縣有彭婆槙。

    〕東都士民震駭,竄匿山谷;留守鄭叔則入保西苑。

    〔東都西苑,在東都城西。

    鄭叔則蓋備有急易于西奔也。

    守,式又翻。

    〕 上問計于盧杞,對曰:「希烈年少骁将,恃功驕慢,将佐莫敢谏止;誠得侕雅重臣,奉宣聖澤,為陳逆順禍福,〔少,始照翻。

    骁,堅堯翻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為,于僞翻。

    〕希烈必革心悔過,可不勞軍旅而服。

    顔真卿三朝舊臣,〔真卿曆事玄、肅、代三寘。

    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〕忠直剛決,名重海内,人所信服,真其人也!」上以為然。

    甲午,命真卿詣許州宣慰希烈。

    诏下,舉朝失色。

    〔下,遐嫁翻。

    〕 真卿乘驿至東都,鄭叔則曰:「往必不免,宜少留,須後命。

    」〔少,詩沼翻。

    須,待也。

    〕真卿曰:「君命也,将焉避之!」〔焉,于虔翻。

    〕遂行。

    李勉表言:「失一元老,為國家羞,請留之。

    」又使人邀真卿,〔【章:十二行「卿」下有「于道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張校同雲無注本亦無。

    】〕不及。

    真卿與其子書,但敕以「奉家廟、撫諸孤」而已至許州,欲宣诏旨,希烈使其養子千餘人環繞慢罵,〔李希烈養壯士為子,謂之侰子。

    環,音胡慣翻。

    〕拔刃拟之,為将剸啖之;〔剸,旨兖翻,細割也。

    〕真卿足不移色不變。

    希烈遽以身蔽之,麾衆令退,館真卿而禮之。

    〔令,力可翻。

    館,古玩翻。

    〕希烈欲遣真卿還,〔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〕會元平在座,真卿責之,元平慚而起,以密啟白希烈;希烈意遂變,留真卿不遣。

     朱滔、王武俊、田悅、李納各遣使詣希烈,上表稱臣,勸進,使者拜舞于希烈前,說希烈曰:〔便,疏吏翻。

    上,時掌翻。

    說,式芮翻。

    〕「朝廷誅滅功臣,失信天下;都統英武自天,功烈蓋世,已為朝廷所猜忌,将有韓、白之禍,〔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統,他綜翻,俗從上聲。

    韓、白之禍,謂韓合斬于锺室,白起死于杜郵也。

    〕願亟稱尊号,使四海臣民知有所歸。

    」希烈召顔真卿示之曰:「今四王遣使見推,不謀而同,〔以朱滔稱冀王,王武俊稱趙王,田悅稱魏王,李納稱齊王,故希烈謂之四王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〕太師觀此事勢,豈吾獨為朝廷所忌無所自容邪!」〔邪,音耶。

    〕真卿曰:「此乃四兇,何謂四王!相公不自保功業,為唐忠臣,乃與亂臣賊子相從,求與之同覆滅邪!」希烈不悅,扶真卿出。

    他日,又與四使同宴,四使曰:「久聞太師重望,今都統将稱大号而太師适至,是天以宰相賜都統也。

    」〔顔真卿為太子太師,故皆以其官稱之。

    相,息亮翻。

    〕真卿叱之曰:「何謂宰相!汝知有罵安祿山而死者顔真卿乎﹖」〔史照曰:以利動之曰誘,以威迫之曰脅。

    誘,音酉。

    四使不敢複言。

    〔複,扶子翻。

    〕希烈乃使甲士十人守真卿于館舍,掘坎于庭,雲欲坑之,真卿怡然,見希烈曰:〔怡然,安和之貌。

    〕「死生已定,何必多端!亟以一劍相與,豈不快公心事邪!」希烈乃謝之。

    〔考異曰:顔氏行狀以為:「公至許州,希烈前後詐為公表,奏請州者數十,上知而寝之。

    」舊真卿傳以為:「希烈逼為章表,令雪己,願罷兵馬,累遣真卿兄子與從吏凡數輩來京師。

    上皆不報。

    希烈大宴逆黨,倡優斥黩朝政,真卿拂衣起。

    後張伯儀敗績,令以首級誇示,真卿号恸。

    周曾奉真卿,遂送真卿于龍興寺。

    」朱滔等推尊希烈在去年,真卿使許在今年正月,蓋滔等始勸希烈稱帝,希烈但稱都元帥、建興王,故今年滔再遣樊播等勸進稱為都統也。

    真卿剛烈,守之以死,希烈豈能逼之使為章表雪己!行狀雲「詐為表奏」,是也。

    〕 3戊戌,以左龍武大将軍哥舒曜為東都、汝州節度使,将鳳翔、邠甯、泾原、奉天、好畤行營兵萬餘人讨希烈,〔鳳翔、邠甯、泾原,三節之兵。

    奉天、好畤,神策,屯兵也。

    〕又诏諸道共讨之。

    曜行至郏城,〔郏,音夾。

    郏城縣,屬汝州,東魏之龍山縣也,隋開皇初,改曰汝南,十八年,改曰輔城,大業初,改曰郏城。

    九域志:郏城縣,在汝州東南九十裡。

    未白曰:春秋楚令尹子瑕城郏,即此。

    〕遇希烈前鋒将陳利貞,擊破之;希烈勢小沮。

    〔沮,在呂翻。

    〕曜,翰之子也。

    〔天寶末,安祿山反,哥舒翰敗沒于潼關。

    〕 希烈使其将封有麟據鄧州,南路遂絻頁獻,商旅皆不通。

    壬寅,诏治上津山路,置郵驿。

    〔上津縣,屬商州,治,直之翻。

    〕 4二月,戊申朔,命鴻胪卿崔漢衡送區頰贊還吐蕃。

    〔區頰贊入見事始見上卷上年。

    胪,陵如翻。

    〕 5丙寅,以河陽三城、懷、衛州為河陽軍。

     6丁卯,哥舒曜克汝州,擒周晃。

     7三月,戊寅,江西節度使曹王臯敗李希烈将韓霜露于黃梅,斬之;辛卯,拔黃州。

    時烈兵栅山,〔敗,補邁翻。

    九域志:黃梅縣,屬蕲州,距州一百二十裡。

    蔡山,在黃梅界,即江左新邵治所,魯悉保聚之地。

    未白曰:未分江夏郡置南新蔡郡;隋開皇十八年,改為黃梅縣,以界内黃梅山名之。

    祝穆曰:蔡山出大龜春秋左氏傳所謂大蔡,蓋以山得名也。

    〕險不可攻。

    臯聲言西取靳州,〔靳,音祈。

    蕲州,後漢為蕲春侯國,吳置蕲春郡,北齊置齊昌郡及羅州,後周改蕲州。

    州北有蕲水,南入于江。

    地名解雲:蕲春,以隈多蕲菜,因名。

    〕引舟師泝江而上,希烈之将引兵循江随戰。

    去蔡山三百餘裡,臯遂進拔蕲州,表伊慎為蕲州刺史,王锷為江州刺史。

     8淮甯都虞候周曾、鎮遏兵馬使王玢、押牙姚憺、韋清密輸款于李勉。

    〔玢,府巾翻。

    憺,徒濫翻,又徒敢翻。

    〔李希烈遣曾與十将康秀琳将兵三萬攻哥舒曜,至襄城,〔襄城縣,漢屬颍川郡,晉屬襄城郡;後周置汝州,唐貞觀元年,廢州,以襄城縣屬許州;貞觀八年,以伊州為汝州,襄城仍屬許州,天寶七載,複屬汝州。

    九域志:襄城縣,在汝州東南一百五十裡。

    〕曾等密謀還軍襲希烈,奉顔真卿為節度使,使玢、憺、清為内應。

    希烈知之,遣别将李克誠将騾軍三千人〔淮西地少馬,乘騾以戰,号騾子軍,尤為骁銳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;誠将音同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騾,落戈翻。

    〕襲曾等,殺之,并殺玢、憺及其黨。

    甲午,诏贈曾等官。

    始,韋清與曾等約,事洩不相引,故獨得免。

    清恐終及禍,說希烈請詣朱滔乞師,〔說,式芮翻。

    〕希可遣之,行襄邑,逃奔劉洽。

    〔襄邑縣,屬宋州。

    劉洽時以宣武節度鎮宋州。

    〕希烈聞周曾等有變,閉壁數日;其黨寇尉氏、鄭州者聞之,亦遁歸。

    希烈乃上表歸咎于周曾等,引兵還蔡州,〔上,時掌翻。

    還,從宣翻。

    蔡州,治汝陽縣,淮甯本鎮也。

    希烈時自許州退還。

    〕外不悔過從順,實待朱滔等之援也。

    置顔真卿于龍興寺。

    〔寺蓋在蔡州。

    〕 丁酉,荊南節度使張伯儀與淮甯兵戰于安州,〔安州,漢安陸地。

    〕官軍大敗,伯儀僅以身免,亡其所持節。

    希烈使人以其節及俘馘示顔真卿;真卿号恸投地,絻而複蘇,自是不複與人言。

    〔俘,方無翻。

    馘,古獲翻。

    号,戶高翻。

    複,扶子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〕 9夏,四月,上以神策軍使白志貞為京城召募使,募禁兵以讨李希烈。

    志貞諘諸嘗為節度、觀察、都團練使者,不存沒,并勒其子弟帥奴馬自備資裝從軍,〔帥,讀曰率。

    〕授以五品官;貧者甚苦之,人心始搖。

    〔史言德宗窮兵,亂将作矣。

    〕 10上命宰相、尚書與吐蕃區頰贊盟于豐邑裡,區頰贊以清水之盟,疆埸未定,不果盟。

    〔是年春,張镒與吐蕃盟于清水。

    宋白曰:張镒與吐蕃盟文曰:「今國家所守界,泾州,西至彈筝崃西口;隴州,西至清水縣;鳳州,西至同谷縣;暨劍南西山大渡河東,為漢界。

    蕃國,守備在蘭、渭、原、會,西至臨洮,又東至成州,抵劍南西界磨些諸蠻、大渡水西南,為蕃界。

    」相,息亮翻。

    尚,辰羊翻。

    吐,從入聲。

    埸,音亦。

    〕己未,命崔漢衡入吐蕃,決于贊普。

    〔是年二月,命崔漢衡送區頰贊,蓋欲與之盟而遣之,久而盟未定。

    又命漢衡入吐蕃,決于贊普。

    此時中國疲于兵,彼固有以窺唐矣,盟無益也。

    〕 11庚申,加永平、宣武、河陽都統李勉淮西招讨使,東都、汝州節度使哥舒曜為之副,以荊南節度仗張伯儀為淮西應援招讨仗,山南東道節度使賈耽、江西節度使曹王臯為之副。

    上督哥舒曜進兵,曜至颍橋,〔九域志:襄城縣有颍橋鎮。

    〕遇大雨,還保襄城。

    李希烈遣其将李光輝攻襄城;曜擊卻之。

     12五月,乙酉,颍王伷薨。

    〔伷,玄宗子,音古了翻。

    〕 13乙未,以宣武節度使劉洽兼淄青招讨使。

     14李晟謀取涿、莫二州,以絕幽、魏往來之路,與張孝忠之子升雲圍朱滔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