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二十七

關燈
唐紀四十三〔起重光作噩(辛酉)六月,盡玄黓閹茂(壬戌),凡一年有寄。

    〕 《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二》 建中二年〔(辛酉、七八一)〕 1六月庚寅,以浙江東.西觀察使、蘇州刺史韓滉為潤州刺史、浙江東.西節度使,〔蘇州,治吳縣。

    滉,呼廣翻。

    潤州,治京口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〕名其軍曰鎮海。

     2張着至襄陽,〔是年四月遣着,今至襄陽。

    蓋張着亦疑梁崇義,遲遲不進也。

    〕梁崇義益懼,陳兵而見之。

    蔺杲得诏不敢發,〔得除鄧州之诏也。

    〕馳見崇義請命。

    〔請免其死。

    〕崇義對着号泣,竟不受诏。

    〔号,戶刀翻。

    〕着複命。

     癸已,進李希烈爵南平郡王,〔渝州南平郡。

    〕加漢南、漢北兵馬招讨使,督諸道兵讨之。

    〔考異曰:德宗實錄:「五月己已,加淮甯節度李希烈南平郡王、漢南.漢北通知諸道兵馬使.招撫處置使。

    」希烈傳曰:「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拒捍朝命,迫脅使臣。

    二年六月,诏諸道節度率兵讨之,加希烈南平郡王兼漢南、北都知諸道兵馬.招撫處置使。

    」今從建中實錄。

    〕楊炎谏曰:「希烈為董秦養子,親任無比,卒逐秦而奪其位。

    〔事見二百二十五卷代宗大曆十四年。

    董秦,賜姓名李忠臣。

    卒,子恤翻。

    〕為人狼戾無親,〔「狼」,當作「很」。

    〕無功猶倔強不法,〔掘,渠勿翻。

    強,其兩翻。

    〕使平崇義,何以制之!」上不聽。

    炎固争之,上益不平。

     荊南牙門将吳少誠以取梁崇義之策幹李希烈,希烈以少誠為前峰。

    少誠,幽州潞人也。

    〔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少,始照翻。

    潞縣,漢屬漁陽郡,晉屬燕國,隋屬涿郡,唐屬幽州,以潞水自塞北來經縣界名縣。

    〕 時内自關中,西暨蜀、漢,南盡江、淮、閩、越,北至太原,所在出兵,而李正己遣兵扼徐州甬橋、渦口,〔閩,眉巾翻。

    甬橋,在徐州南界汴水上,後置宿州于此。

    渦口,渦水入淮之口。

    渦,音戈。

    〕梁崇義阻兵襄陽,運路皆絕,人心震恐。

    江、淮進奉船千餘艘,泊渦口不敢進。

    〔艘,蘇遭翻。

    〕上以和〔【嚴:「和」改「利」。

    】〕州刺史張萬福為濠州刺史。

    〔使之通渦口水路。

    〕萬福馳至渦口,立馬岸上,發進奉船,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動。

    〔淄,莊持翻。

    睥,匹詣翻。

    睨,研計翻。

    〕 3辛醜,汾陽忠武王郭子儀薨。

    〔薨,呼肱翻。

    〕子儀為上将,擁強兵,程元振、魚朝恩讒毀百端,诏書一紙征之,無不即日就道,由是讒謗不行。

    〔事并見代宗紀。

    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〕嘗遣使至田承嗣所,承嗣西望拜之曰:「此膝不屈于人若幹年矣!」李靈曜據汴州作亂,〔事見二百二十五卷代宗大曆十一年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嗣,祥吏翻。

    汴,皮變翻。

    〕公私物過汴者皆留之,惟子儀物不敢近,〔近,其靳翻。

    〕遣兵衛送出境。

    校中書令考凡二十四,月入俸錢二萬缗,私産不在焉;〔校,古效翻。

    俸,扶用翻。

    缗,眉巾翻。

    〕府庫珍貨山積。

    家人三千人,八子、七婿皆為朝廷顯官;〔郭子儀八子,曜、晞、旰、晤、暧、曙、映。

    〕諸孫數十人,每問安,不能盡辯,颌之而已。

    仆固懷恩、李懷光、渾瑊皆出麾下,〔渾,戶昆翻,又戶本翻。

    瑊,古鹹翻。

    〕雖貴為王公,常頤指役使,趨走于前,家人亦以仆隸視之。

    天下以其身為安危殆三十年,〔殆,近也,将也。

    郭子儀奮自朔方,是年肅宗至德元載也,至建中二年而薨。

    是年歲在重光作噩,自柔兆涒灘至重光作噩,二十六年耳,故雲殆三十年。

    〕功蓋天下而主不疑,位極人臣而衆不疾,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,年八十五而終。

    其将佐至大官,為名臣者衆。

    〔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〕 4壬子,以懷、鄭、河陽節度副使李艽為河陽、懷州節度使,割東畿五縣隸焉。

    〔艽,居包翻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東畿,東都畿也。

    五縣,河陽、河陽、河清、濟源、溫、王屋。

    〕 5北庭、安西自吐蕃陷河、隴,隔絕不通,〔陷河、隴見二百二十三卷代宗廣德元年。

    吐,從暾入聲。

    〕伊西、北庭節度使李元忠、四鎮留後郭昕帥将士閉境拒守,〔昕,許斤翻。

    帥,讀曰率。

    〕數遣使奉表,皆不達,聲問絕者十餘年;至是,遣使間道曆諸胡自回纥中來,〔數,所角翻。

    間,古苋翻。

    〕上嘉之。

    秋,七月,戊午朔,加元忠北庭大都護,賜爵甯塞郡王;〔廓州甯塞郡。

    〕以昕為安西大都護、四鎮節度使,賜爵武威郡王;〔涼州武威郡。

    〕将士皆遷七資。

    元忠姓名,朝廷所賜也,本姓曹,名令忠;昕,子儀弟也。

     6李希烈以久雨未進軍,上怪之,盧杞密言于上曰:「希烈遷延,以楊炎故也。

    〔因炎谏用希烈而聞之。

    〕陛下何愛炎一日之名而堕大功;〔堕,讀曰隳。

    〕不若暫免炎相以悅之,事平複用,無傷也。

    」〔相,息亮翻。

    複,扶又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〕上以為然。

    庚申,以炎為左仆射,罷政事。

    〔射,寅謝翻。

    考異曰:舊傳曰:「初,炎之南來,途經襄、漢,固勸梁崇義入朝,崇義不能從,已懷反側;尋又使其黨李舟奉使馳說,崇義因而拒命,遂圖叛逆,皆炎迫而成之。

    至是,德宗欲假希烈兵勢以讨崇義,炎又固言不可;上不能平。

    會德宗嘗訪宰相群臣中可以大任者,盧杞薦張镒、嚴郢,而炎舉崔昭、趙惠伯。

    上以炎論議疏闊,遂罷炎相。

    」建中實錄曰:「炎與盧杞同執大政,杞形神詭陋,夙為人所亵,而炎氣岸高峻,罕防細故;方病,飲食無節,或為糜餐,别食合中,每登堂會食,辭不能偶。

    讒者乘之,謂杞曰:『楊公鄙公,不欲同食。

    』杞銜之。

    舊制,中書舍人分署尚書六曹以平奏報,中廢其職;杞議複之以疏其煩。

    炎不可。

    杞曰:『杞不才,幸措足于斯,亦當有運用以答天造,甯常拳杞之手乎!』因密啟中書主書有過局者,有诏逐之。

    炎怒曰:『中書,吾局也,政之不修,吾自理之;設不理,當共議,何陰訴而越官邪!』因不相平。

    時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寵任方盛,上欲以之平襄陽,炎以為不可。

    上曰:『卿勿複言。

    』遂以希烈統之。

    時夏潦方壯,澶漫數百裡,故希烈軍久不得發。

    會炎病,請急累日,杞啟免炎相以悅之。

    上以為然,乃使中官朱如玉就第先喻旨,翌日,遷左仆射。

    谒謝之日,恩旨甚渥,杞大懼。

    」按沈既濟為炎所引,故建中實錄言炎罷相,與德宗實錄頗異。

    今取其可信者書之。

    然舊傳雲「梁崇義之反,炎迫而成之」,亦近誣也。

    〕以前永平節度使張镒為中書侍郎、同平章事。

    镒,齊丘之子也。

    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镒,弋質翻。

    張齊丘,玄宗時為朔方節度使。

    〕以朔方節度使崔甯為右仆射。

    〔射,寅謝翻。

    〕 7丙子,贈故伊州刺丈袁光庭工部尚書。

    光庭天寶末為伊州刺史,吐蕃陷河、隴,光庭堅守累年,吐蕃百方誘之,不下。

    〔伊州,治伊吾縣,漢伊吾盧地。

    尚,辰羊翻。

    吐,從暾入聲。

    誘,音酉。

    〕糧竭兵盡,城且陷,光庭先殺妻子,然後自焚。

    郭昕使至,朝廷始知之,〔昕,許斤翻。

    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〕故贈官。

     8辛已,以邠甯節度使李懷光兼朔方節度使。

    〔邠,卑旻翻。

    〕 9癸未,河東節度使馬燧,昭義節度使李抱真,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李晟,大破田悅于臨洺。

     時悅攻臨洺,累月不拔,城中食且盡,府庫竭,士卒多死傷。

    張伾飾其愛女,使出拜将士曰:「諸君守戰甚苦,伾家無他物,請鬻此女為将士一日之費。

    」衆皆哭,曰:「願盡死力,不敢言賞。

    」李抱真告急于朝,〔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〕诏馬燧将步騎二萬與抱真讨悅,又遣李晟将神策兵與之俱;又诏幽州留後朱滔讨惟嶽。

    〔李惟嶽也。

    〕 燧等軍未出險,先遣使持書谕悅,為好語,悅謂燧畏之,不設備。

    燧與抱真合兵八萬,東下壺關,〔考異曰:舊田悅傳曰:「七月三日,師自壺關東下,收賊盧家砦。

    」燧傳雲:「十一月,師次邯鄲。

    」恐誤。

    今從悅傳、燕南記。

    〕軍于邯鄲,擊悅支軍,破之。

    悅方急攻臨洺,分李惟嶽兵五千助楊朝光。

    明日,燧等進攻朝光栅,悅将萬餘人救之,燧命大将李自良等禦之于雙岡,〔雙岡,在邯鄲西北,臨洺之西,亦名盧家畽。

    〕令之曰:「悅得過,必斬爾!」自良等力戰,悅軍卻。

    燧推火車焚朝光栅,〔推,口雷翻。

    車,尺遮翻。

    〕斬朝光,獲首虜五千餘級。

    居五日,燧等進軍至臨洺,悅悉衆力戰,凡百餘合,悅兵大敗,斬首萬餘級。

    〔考異曰:舊李晟傳:「戰于臨洺,諸軍皆卻。

    晟引兵渡洺水,乘水而濟,橫擊悅軍,王師複振,擊悅,大破之。

    」據此,則是臨洺戰在冬也,與馬燧傳「十一月師次邯鄲」相應。

    實錄:「十二月庚寅,馬燧加左仆射。

    」又雲:「先是,悅遣将康愔領兵圍邢州,楊朝光圍臨洺,燧與抱真及神策将李晟合勢救之,大敗賊于雙岡,斬楊朝光,擒其大将盧子昌。

    乘勝進軍,又破悅于臨洺,故燧等加官。

    」按實錄,此戰無月日,但于馬燧加官時言之。

    今據燧傳,先敗悅于雙岡,斬楊朝光,居五日,乃進至臨洺。

    即實錄此朋癸未衆軍破悅于臨洺也。

    實錄在此年冬,與此相違。

    燕南記亦雲:「七月,燧與抱真兵八萬,自潞府東下壺關,先收邯鄲盧家砦,朝光戰死臨洺城;又大破悅。

    」悅退走在李正己死前,與實錄此月相應。

    臨洺之戰,疑諸軍已集。

    燧等若未至,張伾必不能獨破悅軍。

    新本紀:「十一月丁醜,馬燧及田悅戰于雙岡,敗之。

    」不知此日何出,亦與諸書相違。

    今止從七月。

    〕悅引兵夜遁,邢州圍亦解。

    〔是年五月,悅使其将康愔圍邢州,悅敗走而圍亦解。

    〕 時平盧節度使李正己已薨,子納秘之,擅領軍務。

    悅求救于納及李惟嶽,納遣大将衛俊将兵萬人,惟嶽遣兵三千人救之。

    悅收合散卒,得二萬餘人,軍于洹水;淄青軍其東,成德軍其西,首尾相應。

    馬燧帥諸軍進屯邺,〔洹,于原翻。

    帥,讀曰率。

    洹水縣,屬魏州,本漢内黃地,後周武帝置洹水縣,因水而名。

    淄,莊持翻。

    邺縣,屬相州。

    〕奏求河陽兵自助;诏河陽節度使李艽将兵會之。

    〔艽,居包翻。

    〕 10八月,李納始發喪,奏請襲父位,上不許。

     11梁崇義發兵攻江陵,至四望,〔今随州随縣之東有四望山,其山最高,四望皆可見。

    〕大敗而歸,乃收兵襄、鄧。

    李希烈引軍循漢而上,〔上,時掌翻。

    〕與諸道兵會;崇義遣其将翟晖、杜少誠逆戰于蠻水,希烈大破之;追至捤口,又破之。

    〔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翟,苌伯翻。

    少,始照翻。

    水經:漢水自襄陽東流,又屈而西南流,又東南流,徑黎丘故城西,又南與捤水合。

    捤水出中廬縣西南,東流至邙縣北界,東入漢水,謂之捤口。

    漢水又南過宜城東,夷水出自房陵縣,東流注之;桓溫以其父名彜,改曰蠻水。

    〕二将請降,希烈使将其衆先入襄陽慰谕軍民。

    〔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降,戶江翻。

    使将,同上音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〕崇義閉城拒守,守者開門争出,不可禁。

    崇義與妻赴井死,傳首京師。

     12範陽節度使朱滔将讨李惟嶽,軍于莫州;張孝忠将精兵八千守易州,〔範陽節度使治幽州,莫州在幽州南二百八十裡。

    易州,成德巡屬,在幽州西二百一十四裡。

    〕滔遣判官蔡雄說孝忠曰:〔說,式芮翻。

    〕「惟嶽乳臭兒,敢拒朝命;今昭義、河東軍已破田悅,淮甯李仆射克襄陽,計河南諸軍,朝夕北向,恒、魏之亡,可伫立而須也。

    使君誠能首舉易州以歸朝廷,則破惟嶽之功自使君始,此轉禍為福之策也。

    」〔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射寅謝翻。

    恒,戶登翻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〕孝忠然之,遣牙官程華詣滔,遣錄事參軍董稹奉表詣阙,〔慎,章忍翻。

    〕滔又上表薦之;〔上,時掌翻。

    〕土悅。

    九月,辛酉,以孝忠為成德節度使。

    命惟嶽護喪歸朝,惟嶽不從。

    孝忠德滔,為子茂和嬖滔女,〔為,于僞翻。

    〕深相結。

     13壬戌,加李希烈同平章事。

     14初,李希烈請讨梁崇義,上對朝士亟稱其忠。

    〔亟,去吏翻。

    〕黜陟使李承自淮西還,〔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〕言于上曰:「希烈必蔔微功;但恐有功之後,偃蹇不臣,更煩朝廷用兵耳!」上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 希烈既得襄陽,遂據之為己有,上乃思承言。

    時承為河中尹,因子,以承為山南東道節度使。

    上欲以禁兵送上,〔上,時掌翻。

    〕承請單騎赴鎮;至襄陽,希烈置之外館,迫脅萬方,承誓死不屈,希烈乃大掠阖境所有而去。

    承治之期年,軍府稍完。

    〔騎,奇寄翻。

    阖,戶臘翻。

    治,直之翻。

    〕希烈留牙将于襄州,守其所掠财,由是數有使者往來。

    〔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數,所角翻。

    〕承亦遣其腹心臧叔雅往來許、蔡,〔李希烈既自襄陽還蔡州,尋徙鎮許州,故李承陰遣人至許、蔡,結其諸将以圖之。

    〕厚結希烈腹心周曾等,與之陰圖希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