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二十六
關燈
小
中
大
唐紀四十二〔起屠維協洽(己未)八月,盡重光作噩(辛酉)五月,凡一年有奇。
〕 《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下》 大曆十四年〔(己未、七七九)〕 1八月,甲辰,以道州司馬楊炎為門下侍郎,〔大曆十二年,楊炎以黨元載貶。
〕懷州刺史喬琳為禦史大夫,并同平章事。
〔考異曰崔佑甫與皆自門下遷中書,是時中書在上也。
憲宗以後,門下在上,中書在下,不知何時升改。
〕上方勵精求治,〔治,直吏翻。
〕不次用人,蔔相于崔佑甫,〔相,息亮翻。
〕佑甫薦炎器業,上亦素聞其名,故自遷谪中用之。
琳,太原人,性粗率,喜诙諧,〔粗,讀曰麤。
喜,許記翻。
〕無他長,與張涉善,涉稱其才可大用,上信涉言而用之;聞者無不駭愕。
2代宗之世,吐蕃遣使求和,〔吐,從暾入聲。
數,所角翻。
使,疏吏翻;下同。
〕而寇盜不息,代宗悉留其使者,前後八輩,有至老死不得歸者;俘獲其人,皆配江、嶺。
〔使,疏吏翻。
俘,方無翻。
江,謂大江之南。
嶺,謂五嶺之外。
〕上欲以德懷之,乙巳,以随州司馬韋倫為太常少卿,使于吐蕃,悉集其俘五百人,各賜襲衣而遣之。
〔少,始照翻。
襲衣,衣一襲也。
衣一稱為一襲。
〕 3協律郎沈既濟上選舉議,〔唐志:協律郎,掌和律呂,辨四時之氣,八風五音之節,屬太常寺,正八品上。
上,時掌翻。
〕以為:「選用之法,三科而已:曰德也,才也,勞也。
今選曹皆不及焉;〔選,須絹翻;下同。
〕考校之法,皆在書判、簿曆、言詞、俯仰而已。
〔唐擇人之法有四,曰:身、言、書、判。
身,取其體貌豐偉;言,取其言詞辯正;書,取其楷法遒美;判,取其文理優長。
簿曆,所以着其資考殿最。
俯仰,則觀諸身之間。
〕夫安行徐言,非德也;麗藻芳翰,非才也;累資積考,非勞也。
執此以求天下之士,固未盡矣。
今人未土著,〔夫,音扶。
着,直略翻。
〕不可本于鄉闾;鑒不獨明,不可專于吏部。
臣謹詳酌古今,謂五品以上及群司長官,宜令宰臣進叙,吏部、兵部得參議焉。
〔長,知兩翻。
〕其六品以下或僚佐之屬,許州、府辟用,其牧守、将帥〔守,手又翻。
所類翻。
〕或選用非公,則吏部、兵部得察而舉之。
罪其私冒不慎舉者,小加譴黜,大正刑典。
責成授任,誰敢不勉!夫如是,則賢者不獎而自進,不肖者不抑而自退,衆才鹹得而官無不治矣。
今選法皆擇才于吏部,試職于州郡,若才職不稱,〔稱,尺證翻。
〕紊亂無任。
〔紊,文運翻。
任,音壬。
〕責于刺史,則曰命官出于吏曹,不敢廢也;責于伺郎,則曰量書判、資考而授之,不保其往也;〔量,音良。
〕責于令史,則曰按由曆、出入而行之,不知其它也。
黎庶徒弊,誰任其咎!若牧守自用,則罪将焉逃!必州郡之濫,獨換一刺史則革矣。
如吏部之濫,雖更其侍郎無益也。
〔焉,于虔翻。
更,工衡翻。
〕蓋人物浩浩,不可得而知,法使之然,非主司之過。
今諸道節度、都團練、觀察、租庸等使,自判官、副将以下,皆使自擇,縱其間或有情故,大舉其例,十猶七全。
則辟吏之法,已試于今,但未及于州縣耳。
利害之理,較然可觀。
向令諸使僚佐盡受于選曹,則安能鎮方隅之重,理财賦之殷乎!」既濟,吳人也。
〔等使,疏吏翻;下諸使同。
将,即亮翻。
令,力丁翻。
選,須絹翻。
〕 4初,衡州刺史曹王臯有治行,〔治,直吏翻。
行,下孟翻。
衡州治衡陽縣,屬湖南觀察。
〕湖南觀察使辛京杲疾之,〔大曆五年,辛京杲為湖南觀察使。
〕陷以法,貶潮州刺史。
〔度嶺為貶。
〕時楊炎在道州,知其直,及入相,複擢為衡州刺史。
〔相,息亮翻。
複,扶又翻。
〕始,臯之遭誣在治,〔在治者,謂獄吏治其事。
臯以囚服在列。
〕念太妃老,将驚而戚,出則囚服就辯,入則擁笏魚,〔唐高宗給五品以上随身魚銀袋,以防召命之詐,三品以上金飾袋。
天授二年,改佩魚為龜。
中宗罷龜,複給以魚。
郡王、嗣王亦佩金魚袋。
〕即于潮〔即,就也。
〕以遷入賀;及是,然後跪謝告實。
臯,明之玄孫也。
〔曹王明,太宗之子。
〕 5朔方、邠甯節度使李懷光既代郭子儀,邠府宿将史抗、溫儒雅、龐仙鶴、張獻明、李光逸功名素出懷光右,皆怏怏不服。
〔邠,卑旻翻。
龐,部江翻。
怏,于兩翻。
〕懷光發兵防秋,屯長武城,軍期進退,不時應令。
監軍翟文秀勸懷光奏令宿衛,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衛」下有「懷光遺之」四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齊校同。
】〕既離營,〔監,工銜翻。
翟,苌伯翻。
奏令,力丁翻。
離,力智翻。
〕使人追捕,誣以他罪,且曰:「黃萯之敗,〔黃萯敗事見二百二十四卷九年。
萯,音倍。
〕職爾之由!」盡殺之。
6九月,甲戌,改淮西曰淮甯。
7西川節度使、同平章事崔甯,在蜀十餘年,〔永泰元年,崔旰入成都,至是,十四年矣。
〕恃地險兵強,恣為淫多,朝廷患之而不能易;至是,入朝,加司空,兼山陵使。
南诏王合羅鳳卒,子鳳迦異前死,孫異牟尋立。
〔朝,直遙翻。
使,疏吏番。
卒,子恤翻。
迦,音加。
〕冬,十月,丁酉朔,吐番與南诏合兵十萬,三道入寇,一出茂州,一出扶、文,〔吐,從暾入聲。
文州,漢陰平之地,隋為曲水縣,義甯三年,分武都之曲水、正西、長松置文州。
扶州,古鄧至地,後周天和中,置扶州。
舊本置龍涸防,與陰平接界。
蓋吐翻出扶、文,南诏出黎、雅也。
〕一出黎、雅,〔黎州之地,漢屬越嶲郡界,隋置漢源縣,武後大足元年置黎州。
黎州,漢沈黎縣;雅州,漢嚴道縣;境相接也。
考異曰:建中實錄、裴垍德宗實錄,此月吐蕃三道入寇,皆在梁、益之境。
而來年四月,乃雲:「去冬吐蕃三道來侵:一自靈武,一自山南,一自蜀。
」又雲:「贊普謂韋倫曰:『今靈武之師,聞命辍矣,而山南已入扶、文,蜀師已趣灌口,追且不及。
』」與此自相違。
今不取。
〕曰:「吾欲取蜀以為東府。
」崔甯在京師,所留諸将不能禦,〔将,即亮翻。
〕虜連陷州、縣,刺史棄城走,士民竄匿山谷。
上憂之,趣甯歸鎮。
〔趣,讀曰促。
〕甯已辭,楊炎言于上曰:「蜀地富饒,甯據有之,朝廷失其外府,十四年矣。
甯雖入朝,全師尚守其後,貢賦不入,與無蜀同。
且甯本與諸将等夷,因亂得位,威令不行。
今雖遣之,必恐無功;若其有功,則義不可奪。
是蜀地敗固失之,勝亦不得也。
願陛下熟察。
」上曰:「然則柰何﹖」對曰:「請留甯,發朱泚所領範陽兵數千人,雜禁兵往擊之,何憂不克!〔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〕因而得内親兵于其腹中,蜀将必不敢動,然後更授他帥,〔将,即亮翻。
更,工衡翻。
帥,所類翻。
〕使千裡沃壤複為國有,〔複,扶又翻,又如字,〕是因小害而收大利也。
」上曰:「善。
」遂留甯。
初,馬璘忌泾原都知兵馬使李晟功名,遣入宿衛,為右神策都将。
〔璘,離珍翻。
使,疏吏翻。
晟,成正翻。
将,即亮翻。
〕上發禁兵四千人,使晟将之,發邠、隴、範陽兵五千,〔邠、隴,邠甯、隴右二鎮之兵也。
将,即亮翻。
又音如字;下同。
〕使金吾大将軍安邑曲環将之,以救蜀。
〔史照曰:曲,姓也。
漢有代郡太守曲謙。
〕東川出兵,自江油趨白,〔江油,漢、魏為無人之地,晉始置平武縣,隋改為江油縣,帶龍州。
利州管下景谷縣西北有白鎮城。
,必駕翻。
蜀人謂平川為。
〕與山南兵合擊吐蕃、南诏,破之。
範陽兵追及于七盤,〔吐,從暾入聲。
七盤縣,屬巴州,武後久視元年置。
〕又破之,遂克維、茂二州。
李晟追擊于大渡河外,〔大渡河,在雅州盧山縣。
寰宇記:大渡河,自吐蕃界經雅州諸部落,至黎州東界,流入通望界,于黎州,為南邊要害之地。
〕又破之。
吐蕃、南诏饑寒,隕于崖谷死者八九萬人。
吐蕃悔,怒殺誘導使之來者。
異牟尋懼,築苴咩,〔自泸州南渡泸水六百五十裡,至羊苴咩城。
舊史:陽苴咩城,南去大和十餘裡,東北至成都二千四百裡,去雲南城三百裡。
誘,羊久翻。
咩,莫者翻,又徐婢翻。
史照曰:苴,音酢,又徐嗟切。
咩,音養,又彌嗟切。
薛能聞官軍破吉浪詩:「越嶲通遊客,苴咩鬧聚蚊。
」又西縣塗中:「野色生肥羊,鄉儀搗散茶。
梯航經杜宇,烽火徹苴咩。
」〕延袤十五裡,徙居之。
吐蕃封之為日東王。
8上用法嚴,百官震悚。
以山陵近,禁人屠宰;郭子儀之隸人潛殺羊,載以入城,〔隸人,仆隸之屬。
〕右金吾将軍非裴谞奏之。
或謂谞曰:「郭公有社稷大功,君獨不為之地乎﹖」谞曰:「此乃吾所以為之地也。
郭公勳高望重,上新即位,以為群臣附之者衆,〔德宗之猜忌,裴谞于其初政已窺見之。
谞私呂翻。
〕吾故發其小過,以明郭公威權不足畏也。
如此,上尊天子,下安大臣,不亦可乎!」 9己酉,葬睿文孝武皇帝于元陵;〔元陵,在京兆富平縣西北二十五裡檀山。
〕廟号代宗。
将發引,上送之,見辒辌車不當馳道,稍指丁未之間,〔引,羊晉翻。
辒,音溫。
辌,音涼。
考異曰:按車指丁未之間,則行出道外矣。
蓋出門,欲斜就道西,不當道中間行耳。
〕問其故,有司對曰:「陛下本命在午,不敢沖也。
」上哭曰:「安有枉靈駕而謀身利乎!」命改轅直午而行。
肅宗、代宗皆喜陰陽鬼神,〔喜,許記翻。
〕事無大小,必謀之蔔祝,故王嶼、黎幹皆以左道得進。
上雅不之信,〔玙,音餘。
雅,素也。
〕山陵但取七月之期〔禮:天子七月而葬。
〕事集而發,不複擇日。
〔複,扶又翻;下謀複同。
〕 10十一月,丁醜,以晉州刺史韓滉為蘇州刺史、浙江東?西觀察使。
〔滉,呼廣翻。
使,疏吏翻。
〕 11喬琳衰老耳聩,〔聩,五怪翻。
〕上或時訪問,應對失次,所謀議複疏闊。
壬午,以琳為工部尚書,罷政事。
上由是疏張涉。
〔喬琳,涉所薦也。
尚,辰羊翻。
〕 12楊炎既留崔甯,二人由是交惡。
炎托以北邊須大臣鎮撫,癸巳,以京畿觀察使崔甯為單于?鎮北大都護、朔方節度使,鎮坊州。
〔單,音蟬。
〕以荊南節度使張延賞為西川節度使。
又以靈鹽節度都虞候醴泉杜希全知靈、鹽州留後;代州刺史張光晟知單于?振武等城,綏?銀?麟?勝州留後;炎欲奪權,且窺其所為,令三人皆得特奏事,仍諷之使伺甯過失。
〔令,力丁翻。
伺,相吏翻。
考異曰:舊傳:「初,甯代喬琳為禦史大夫、平章事,甯以為選擇禦史當出大夫,不謀及宰相,乃奏請以李衡、于結等數人為禦史。
楊廾大怒,其狀遂寝。
炎又數讒毀劉晏,甯又救解之,因此大怒。
其年十月,南蠻大至,上遣甯還鎮。
炎懼怨己,入蜀難制,奏止之。
」按甯為禦史大夫,在吐蕃、南蠻寇蜀後。
舊傳恐誤。
〕 13十二月,乙卯,立宣王誦為皇太子。
14舊制,天下金帛皆貯于左藏,太府四時上其數,比部覆其出入。
〔唐制:太府掌廪藏、财貨出納、比部掌句會。
蜀注曰:唐制:天上财賦皆納于左藏,太府四時以數聞,尚書比部覆校其出入。
貯,丁呂翻。
藏,徂浪翻。
上,時掌句會。
比,音毗。
〕及第五為度支、鹽鐵使,〔琦,音奇。
度,徒洛翻。
使,疏吏翻。
〕時京師多豪将,求取無節,琦不能制,〔将,即亮翻。
乃奏盡貯于大盈内庫,〔百寶大盈庫,始于玄宗朝,詳見二百二十八卷德宗建中四年十月注。
〕使宦官掌之,天子亦以取給為便,故久不出。
由定以天下公賦為人君私藏,有司不複得窺其多少,校其赢縮,〔藏,徂浪翻。
複,扶又翻。
赢,有餘也。
〕 《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下》 大曆十四年〔(己未、七七九)〕 1八月,甲辰,以道州司馬楊炎為門下侍郎,〔大曆十二年,楊炎以黨元載貶。
〕懷州刺史喬琳為禦史大夫,并同平章事。
〔考異曰崔佑甫與皆自門下遷中書,是時中書在上也。
憲宗以後,門下在上,中書在下,不知何時升改。
〕上方勵精求治,〔治,直吏翻。
〕不次用人,蔔相于崔佑甫,〔相,息亮翻。
〕佑甫薦炎器業,上亦素聞其名,故自遷谪中用之。
琳,太原人,性粗率,喜诙諧,〔粗,讀曰麤。
喜,許記翻。
〕無他長,與張涉善,涉稱其才可大用,上信涉言而用之;聞者無不駭愕。
2代宗之世,吐蕃遣使求和,〔吐,從暾入聲。
數,所角翻。
使,疏吏翻;下同。
〕而寇盜不息,代宗悉留其使者,前後八輩,有至老死不得歸者;俘獲其人,皆配江、嶺。
〔使,疏吏翻。
俘,方無翻。
江,謂大江之南。
嶺,謂五嶺之外。
〕上欲以德懷之,乙巳,以随州司馬韋倫為太常少卿,使于吐蕃,悉集其俘五百人,各賜襲衣而遣之。
〔少,始照翻。
襲衣,衣一襲也。
衣一稱為一襲。
〕 3協律郎沈既濟上選舉議,〔唐志:協律郎,掌和律呂,辨四時之氣,八風五音之節,屬太常寺,正八品上。
上,時掌翻。
〕以為:「選用之法,三科而已:曰德也,才也,勞也。
今選曹皆不及焉;〔選,須絹翻;下同。
〕考校之法,皆在書判、簿曆、言詞、俯仰而已。
〔唐擇人之法有四,曰:身、言、書、判。
身,取其體貌豐偉;言,取其言詞辯正;書,取其楷法遒美;判,取其文理優長。
簿曆,所以着其資考殿最。
俯仰,則觀諸身之間。
〕夫安行徐言,非德也;麗藻芳翰,非才也;累資積考,非勞也。
執此以求天下之士,固未盡矣。
今人未土著,〔夫,音扶。
着,直略翻。
〕不可本于鄉闾;鑒不獨明,不可專于吏部。
臣謹詳酌古今,謂五品以上及群司長官,宜令宰臣進叙,吏部、兵部得參議焉。
〔長,知兩翻。
〕其六品以下或僚佐之屬,許州、府辟用,其牧守、将帥〔守,手又翻。
所類翻。
〕或選用非公,則吏部、兵部得察而舉之。
罪其私冒不慎舉者,小加譴黜,大正刑典。
責成授任,誰敢不勉!夫如是,則賢者不獎而自進,不肖者不抑而自退,衆才鹹得而官無不治矣。
今選法皆擇才于吏部,試職于州郡,若才職不稱,〔稱,尺證翻。
〕紊亂無任。
〔紊,文運翻。
任,音壬。
〕責于刺史,則曰命官出于吏曹,不敢廢也;責于伺郎,則曰量書判、資考而授之,不保其往也;〔量,音良。
〕責于令史,則曰按由曆、出入而行之,不知其它也。
黎庶徒弊,誰任其咎!若牧守自用,則罪将焉逃!必州郡之濫,獨換一刺史則革矣。
如吏部之濫,雖更其侍郎無益也。
〔焉,于虔翻。
更,工衡翻。
〕蓋人物浩浩,不可得而知,法使之然,非主司之過。
今諸道節度、都團練、觀察、租庸等使,自判官、副将以下,皆使自擇,縱其間或有情故,大舉其例,十猶七全。
則辟吏之法,已試于今,但未及于州縣耳。
利害之理,較然可觀。
向令諸使僚佐盡受于選曹,則安能鎮方隅之重,理财賦之殷乎!」既濟,吳人也。
〔等使,疏吏翻;下諸使同。
将,即亮翻。
令,力丁翻。
選,須絹翻。
〕 4初,衡州刺史曹王臯有治行,〔治,直吏翻。
行,下孟翻。
衡州治衡陽縣,屬湖南觀察。
〕湖南觀察使辛京杲疾之,〔大曆五年,辛京杲為湖南觀察使。
〕陷以法,貶潮州刺史。
〔度嶺為貶。
〕時楊炎在道州,知其直,及入相,複擢為衡州刺史。
〔相,息亮翻。
複,扶又翻。
〕始,臯之遭誣在治,〔在治者,謂獄吏治其事。
臯以囚服在列。
〕念太妃老,将驚而戚,出則囚服就辯,入則擁笏魚,〔唐高宗給五品以上随身魚銀袋,以防召命之詐,三品以上金飾袋。
天授二年,改佩魚為龜。
中宗罷龜,複給以魚。
郡王、嗣王亦佩金魚袋。
〕即于潮〔即,就也。
〕以遷入賀;及是,然後跪謝告實。
臯,明之玄孫也。
〔曹王明,太宗之子。
〕 5朔方、邠甯節度使李懷光既代郭子儀,邠府宿将史抗、溫儒雅、龐仙鶴、張獻明、李光逸功名素出懷光右,皆怏怏不服。
〔邠,卑旻翻。
龐,部江翻。
怏,于兩翻。
〕懷光發兵防秋,屯長武城,軍期進退,不時應令。
監軍翟文秀勸懷光奏令宿衛,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衛」下有「懷光遺之」四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齊校同。
】〕既離營,〔監,工銜翻。
翟,苌伯翻。
奏令,力丁翻。
離,力智翻。
〕使人追捕,誣以他罪,且曰:「黃萯之敗,〔黃萯敗事見二百二十四卷九年。
萯,音倍。
〕職爾之由!」盡殺之。
6九月,甲戌,改淮西曰淮甯。
7西川節度使、同平章事崔甯,在蜀十餘年,〔永泰元年,崔旰入成都,至是,十四年矣。
〕恃地險兵強,恣為淫多,朝廷患之而不能易;至是,入朝,加司空,兼山陵使。
南诏王合羅鳳卒,子鳳迦異前死,孫異牟尋立。
〔朝,直遙翻。
使,疏吏番。
卒,子恤翻。
迦,音加。
〕冬,十月,丁酉朔,吐番與南诏合兵十萬,三道入寇,一出茂州,一出扶、文,〔吐,從暾入聲。
文州,漢陰平之地,隋為曲水縣,義甯三年,分武都之曲水、正西、長松置文州。
扶州,古鄧至地,後周天和中,置扶州。
舊本置龍涸防,與陰平接界。
蓋吐翻出扶、文,南诏出黎、雅也。
〕一出黎、雅,〔黎州之地,漢屬越嶲郡界,隋置漢源縣,武後大足元年置黎州。
黎州,漢沈黎縣;雅州,漢嚴道縣;境相接也。
考異曰:建中實錄、裴垍德宗實錄,此月吐蕃三道入寇,皆在梁、益之境。
而來年四月,乃雲:「去冬吐蕃三道來侵:一自靈武,一自山南,一自蜀。
」又雲:「贊普謂韋倫曰:『今靈武之師,聞命辍矣,而山南已入扶、文,蜀師已趣灌口,追且不及。
』」與此自相違。
今不取。
〕曰:「吾欲取蜀以為東府。
」崔甯在京師,所留諸将不能禦,〔将,即亮翻。
〕虜連陷州、縣,刺史棄城走,士民竄匿山谷。
上憂之,趣甯歸鎮。
〔趣,讀曰促。
〕甯已辭,楊炎言于上曰:「蜀地富饒,甯據有之,朝廷失其外府,十四年矣。
甯雖入朝,全師尚守其後,貢賦不入,與無蜀同。
且甯本與諸将等夷,因亂得位,威令不行。
今雖遣之,必恐無功;若其有功,則義不可奪。
是蜀地敗固失之,勝亦不得也。
願陛下熟察。
」上曰:「然則柰何﹖」對曰:「請留甯,發朱泚所領範陽兵數千人,雜禁兵往擊之,何憂不克!〔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〕因而得内親兵于其腹中,蜀将必不敢動,然後更授他帥,〔将,即亮翻。
更,工衡翻。
帥,所類翻。
〕使千裡沃壤複為國有,〔複,扶又翻,又如字,〕是因小害而收大利也。
」上曰:「善。
」遂留甯。
初,馬璘忌泾原都知兵馬使李晟功名,遣入宿衛,為右神策都将。
〔璘,離珍翻。
使,疏吏翻。
晟,成正翻。
将,即亮翻。
〕上發禁兵四千人,使晟将之,發邠、隴、範陽兵五千,〔邠、隴,邠甯、隴右二鎮之兵也。
将,即亮翻。
又音如字;下同。
〕使金吾大将軍安邑曲環将之,以救蜀。
〔史照曰:曲,姓也。
漢有代郡太守曲謙。
〕東川出兵,自江油趨白,〔江油,漢、魏為無人之地,晉始置平武縣,隋改為江油縣,帶龍州。
利州管下景谷縣西北有白鎮城。
,必駕翻。
蜀人謂平川為。
〕與山南兵合擊吐蕃、南诏,破之。
範陽兵追及于七盤,〔吐,從暾入聲。
七盤縣,屬巴州,武後久視元年置。
〕又破之,遂克維、茂二州。
李晟追擊于大渡河外,〔大渡河,在雅州盧山縣。
寰宇記:大渡河,自吐蕃界經雅州諸部落,至黎州東界,流入通望界,于黎州,為南邊要害之地。
〕又破之。
吐蕃、南诏饑寒,隕于崖谷死者八九萬人。
吐蕃悔,怒殺誘導使之來者。
異牟尋懼,築苴咩,〔自泸州南渡泸水六百五十裡,至羊苴咩城。
舊史:陽苴咩城,南去大和十餘裡,東北至成都二千四百裡,去雲南城三百裡。
誘,羊久翻。
咩,莫者翻,又徐婢翻。
史照曰:苴,音酢,又徐嗟切。
咩,音養,又彌嗟切。
薛能聞官軍破吉浪詩:「越嶲通遊客,苴咩鬧聚蚊。
」又西縣塗中:「野色生肥羊,鄉儀搗散茶。
梯航經杜宇,烽火徹苴咩。
」〕延袤十五裡,徙居之。
吐蕃封之為日東王。
8上用法嚴,百官震悚。
以山陵近,禁人屠宰;郭子儀之隸人潛殺羊,載以入城,〔隸人,仆隸之屬。
〕右金吾将軍非裴谞奏之。
或謂谞曰:「郭公有社稷大功,君獨不為之地乎﹖」谞曰:「此乃吾所以為之地也。
郭公勳高望重,上新即位,以為群臣附之者衆,〔德宗之猜忌,裴谞于其初政已窺見之。
谞私呂翻。
〕吾故發其小過,以明郭公威權不足畏也。
如此,上尊天子,下安大臣,不亦可乎!」 9己酉,葬睿文孝武皇帝于元陵;〔元陵,在京兆富平縣西北二十五裡檀山。
〕廟号代宗。
将發引,上送之,見辒辌車不當馳道,稍指丁未之間,〔引,羊晉翻。
辒,音溫。
辌,音涼。
考異曰:按車指丁未之間,則行出道外矣。
蓋出門,欲斜就道西,不當道中間行耳。
〕問其故,有司對曰:「陛下本命在午,不敢沖也。
」上哭曰:「安有枉靈駕而謀身利乎!」命改轅直午而行。
肅宗、代宗皆喜陰陽鬼神,〔喜,許記翻。
〕事無大小,必謀之蔔祝,故王嶼、黎幹皆以左道得進。
上雅不之信,〔玙,音餘。
雅,素也。
〕山陵但取七月之期〔禮:天子七月而葬。
〕事集而發,不複擇日。
〔複,扶又翻;下謀複同。
〕 10十一月,丁醜,以晉州刺史韓滉為蘇州刺史、浙江東?西觀察使。
〔滉,呼廣翻。
使,疏吏翻。
〕 11喬琳衰老耳聩,〔聩,五怪翻。
〕上或時訪問,應對失次,所謀議複疏闊。
壬午,以琳為工部尚書,罷政事。
上由是疏張涉。
〔喬琳,涉所薦也。
尚,辰羊翻。
〕 12楊炎既留崔甯,二人由是交惡。
炎托以北邊須大臣鎮撫,癸巳,以京畿觀察使崔甯為單于?鎮北大都護、朔方節度使,鎮坊州。
〔單,音蟬。
〕以荊南節度使張延賞為西川節度使。
又以靈鹽節度都虞候醴泉杜希全知靈、鹽州留後;代州刺史張光晟知單于?振武等城,綏?銀?麟?勝州留後;炎欲奪權,且窺其所為,令三人皆得特奏事,仍諷之使伺甯過失。
〔令,力丁翻。
伺,相吏翻。
考異曰:舊傳:「初,甯代喬琳為禦史大夫、平章事,甯以為選擇禦史當出大夫,不謀及宰相,乃奏請以李衡、于結等數人為禦史。
楊廾大怒,其狀遂寝。
炎又數讒毀劉晏,甯又救解之,因此大怒。
其年十月,南蠻大至,上遣甯還鎮。
炎懼怨己,入蜀難制,奏止之。
」按甯為禦史大夫,在吐蕃、南蠻寇蜀後。
舊傳恐誤。
〕 13十二月,乙卯,立宣王誦為皇太子。
14舊制,天下金帛皆貯于左藏,太府四時上其數,比部覆其出入。
〔唐制:太府掌廪藏、财貨出納、比部掌句會。
蜀注曰:唐制:天上财賦皆納于左藏,太府四時以數聞,尚書比部覆校其出入。
貯,丁呂翻。
藏,徂浪翻。
上,時掌句會。
比,音毗。
〕及第五為度支、鹽鐵使,〔琦,音奇。
度,徒洛翻。
使,疏吏翻。
〕時京師多豪将,求取無節,琦不能制,〔将,即亮翻。
乃奏盡貯于大盈内庫,〔百寶大盈庫,始于玄宗朝,詳見二百二十八卷德宗建中四年十月注。
〕使宦官掌之,天子亦以取給為便,故久不出。
由定以天下公賦為人君私藏,有司不複得窺其多少,校其赢縮,〔藏,徂浪翻。
複,扶又翻。
赢,有餘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