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二十五

關燈
唐紀四十一〔起阏逢攝提格(甲寅),盡屠維協洽(己未)七月,凡五年有奇。

     《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》 大曆九年〔(甲寅、七七四)〕 1春,正月,壬寅,田神功薨于京師。

    〔田神功入朝見上卷上年。

    〕 2澧朗鎮遏使楊猷自澧州沿江而下,擅出境至鄂州,诏聽入朝。

    猷遂泝漢江而上,〔澧,音禮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泝,蘇故翻。

    下,遐稼翻。

    上,時掌翻。

    〕複州、郢州皆閉城自守,〔複、郢二州皆濱漢,此時蓋為山南東道巡屬。

    守,式又翻。

    〕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發兵備之。

     3二月,辛未,徐州軍亂,刺史梁乘逾城走。

    〔徐州,治彭城。

    〕 4谏議大夫吳損使吐蕃,留之累年,竟病死虜中。

    〔吐,從暾入聲。

    損出使見上卷六年。

    〕 5庚辰,汴宋兵防秋者千五百人,盜庫财潰歸,〔汴,皮變翻。

    考異曰:唐曆作「十日己酉」。

    按長曆,是月庚午朔。

    十日,乃已卯也。

    今從實錄。

    〕田神功薨故也。

    己醜,以神功弟神玉知汴宋留後。

     6癸巳,郭子儀入朝,上言:「朔方,國之北門,中間戰士耗散,什纔有一。

    今吐蕃兼河、隴之地,雜羌、渾之衆,〔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史照曰:羌,黨項之屬。

    渾,吐谷渾也。

    〕勢強十倍。

    願更于諸道各發精卒,成四、五萬人,則制勝之道必矣。

    」 7三月,戊申,以皇女永樂公主許妻魏博節度使田承嗣之子華。

    〔樂,音洛。

    妻,七細翻。

    嗣,祥吏翻。

    〕上意欲固結其心,而承嗣益驕慢。

    〔吏言狼子野心,不可以恩結。

    〕 8以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以」上有「戊午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。

    】〕澧朗鎮遏使楊猷為洮州刺吏、隴右節度兵馬使。

    〔澧,音禮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洮,土刀翻。

    洮州時已陷吐蕃,楊猷特領刺吏耳。

    〕 9夏,四月,甲申,郭子儀辭還邠州,〔子儀自邠入朝,今還。

    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考異曰:唐曆作「癸未」。

    今從實錄。

    〕複為上言邊事,〔複,扶又翻。

    為,于僞翻;下為己、仍為同。

    〕至涕泗交流。

     10壬辰,赦天下。

     11五月,丙午,楊猷自澧州入朝。

    〔是年正月已書楊猷離澧州,沿江泝漢,今方至京師。

    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〕 12泾原節度使馬璘入朝,諷将士為己表求平章事。

    〔璘,離珍翻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〕丙寅,以璘為左仆射。

    〔璘,離珍翻。

    〕 13六月,盧龍節度使朱泚遣弟滔奉表請入朝,且請自将步騎五千防秋;上許之,〔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騎,奇寄翻。

    〕仍為先築大第于京師以待之。

     14癸未,興善寺胡僧不空卒,贈開府儀同三司、司空,賜爵肅國公,谥日大辯正廣智不空三藏和尚。

    〔釋典雲:佛在多羅柰,最初為五人說契經修多羅藏。

    佛在羅閱祗,最初為須那提說毗眉藏。

    佛在毗舍離猕猴池,最初為跂耆說阿毗昙藏。

    五百羅漢夜集阿毗昙,相續解說經,此為三藏學。

    又,三藏學,經、律、論也。

    卒,子恤翻。

    藏、徂浪翻。

    〕 15京師旱,京兆尹黎幹作土龍祈雨,自與巫觋更舞。

    〔觋,刑狄翻。

    更,工衡翻。

    〕彌月不雨,又禱于文宣王。

    上聞之,命撤土龍,減膳節用。

    秋,七月,戊午,雨。

     16朱泚入朝,至蔚州,有疾,〔蔚,纡勿翻。

    此自幽州西出山後,取太原路入朝。

    宋白曰:蔚州,西南至代州四百六十裡。

    〕諸将請還,俟間而行。

    〔待病間而行也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間,讀如字。

    〕泚曰:「死則輿屍而前!」諸将不敢複言。

    〔複,扶又翻。

    〕九月,庚子,至京師,士民觀者如堵。

    〔安、吏亂後,河北諸帥阻兵不朝,朱泚之來長安,士民以為美事。

    〕辛醜,宴泚及将士于延英殿,〔盧文紀曰:上元以來,置延英殿,或宰相欲有奏對,或天子欲有咨度,皆非時召見。

    程大昌曰:高宗初刱蓬萊宮,諸門殿亭皆已立名。

    至上元二年,延英殿當禦座生玉芝。

    則是初有大明宮,即有延英殿。

    顧召對宰臣,則始于代宗耳。

    代宗以曲晉卿年老,蹇甚,聽入合不趨,為禦延英,此優禮也。

    按六典,宣政殿前西上合門之西,即為延英門。

    延英門之左,即延英殿。

    故陽城欲救陸贽,約拾遺王仲舒守延英殿上疏,伏合不去也。

    〕犒賞之盛,近時未有。

     17壬寅,回纥擅出鴻胪寺,白晝殺人,〔纥,下沒翻。

    胪,陵如翻。

    〕有司擒之;上釋不問。

     18甲辰,命郭子儀、李抱玉、馬璘、朱泚分統諸道防秋之兵。

    〔璘,離珍翻。

    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
    〕 19冬,十月,壬申,信王璇薨。

    乙亥,梁王璇薨。

    〔二王皆玄宗子。

    信以州為國名。

    璇,戶盲翻,又音皇。

    璇,似宣翻。

    〕 20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誘昭義将吏使作亂。

    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嗣,祥吏翻。

    誘,羊久翻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〕 十年〔(乙卯、七七五)〕 1春,正月,丁酉,昭義兵馬使裴志清逐留後薛崿,帥其衆歸承嗣。

    〔帥,讀曰率。

    〕承嗣聲言救援,引兵襲相州,取之。

    〔相,息亮翻;下同。

    〕崿奔洺洲,〔洺,音名。

    〕上表請入朝,許之。

    〔上,時掌翻。

    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〕 2辛醜,郭子儀入朝。

     3壬寅,壽王瑁薨。

    〔瑁,亦玄宗子;音莫報翻。

    〕 4乙巳,朱泚表請留阙下,以弟滔知幽州、盧龍留後,許之。

     5昭義裨将薛擇為相州刺史,薛雄為衛州刺史,薛堅為洺州刺史,皆薛嵩之族也。

    〔相、衛、洺,本皆昭義巡屬。

    〕戊申,上命内侍魏(【章:十二行本「魏」作「孫」;乙十一行本同;下同;退齋校同。

    】〕知古如魏州谕田承嗣,使各守封疆;承嗣不奉诏,癸醜,遣大将盧子期取洺州,楊光朝攻衛州。

     6乙卯,西川節度使崔甯奏破吐蕃數萬于西山,〔吐,從暾入聲。

    〕斬首萬級,捕虜數千人。

     7丙辰,诏:「諸道兵有逃亡者,非承制敕,無得辄召募。

    」 8二月,乙醜,田承嗣誘衛州刺吏薛雄,雄不從,使盜殺之,屠其家,盡據相、衛四州之地,〔相、衛已陷于承嗣,磁、洺雖未下,而承嗣已據其地。

    相、衛二州自此屬魏博。

    〕自置長吏,掠其精兵良馬,悉歸魏州;逼魏知古與共巡磁、相二州,〔磁,疾之翻。

    〕使其将士割耳剺面,〔剺,力之翻。

    〕請承嗣為帥。

    〔帥,所類翻;下同。

    〕 9辛未,立皇子述為睦王,逾為郴王,連為恩王,溝為鄜王,〔郴,醜林翻。

    鄜,芳無翻。

    〕迅為随王,造為忻王,暹為韶王,運為嘉王,遇為端王,遹為循王,〔遹,餘律翻。

    〕通為恭王,達為原王,逸為雅王。

    〔諸皇子皆以州為王國名。

    〕 10丙子,以華州刺吏李承昭知昭義留後。

    〔華,戶化翻。

    〕 11河陽三城使常休明,〔河陽縣,本屬懷州,顯慶二年,分屬河南府。

    城臨大河,長橋架水,古稱設險。

    此城,後魏之北中城也。

    東、西魏兵争,又築中潬及南城,謂之河陽三城。

    幹元中,史思明再陷東京,李光弼以重兵守河陽。

    及雍王平賊,令魚朝恩守河陽,乃以河南之河清、濟源、溫四縣租稅入河陽三城,使河南尹但禮領其縣額,尋又以汜水軍賦屬之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〕苛刻少恩。

    其軍士防秋者歸,休明出城勞之,〔少,詩沼翻。

    勞,力到翻。

    〕防秋兵與城内兵合謀攻之,休明奔東都;軍士奉兵馬使王惟恭為帥,大掠,數日乃定。

    上命監軍冉庭蘭慰撫之。

    〔監,古銜翻。

    〕 12三月,甲午,陝州軍亂,逐兵馬使趙令珍。

    〔陝,失冉翻。

    考異曰:唐曆:「三月二十八日辛卯,陝州軍亂」。

    實錄、唐統紀雲「甲午朔」,今從之。

    〕觀察使李國清不能禁,卑辭,徧拜将士,乃得脫去。

    〔陝,失冉翻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〕軍士大掠庫物。

    會淮西節度使李忠臣入朝,過陝,〔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過,古禾翻。

    〕上命忠臣按之;将士畏忠臣兵威,不敢動。

    忠臣設棘圍,令軍士匿名投庫物,〔設棘四圍周之,令投所掠庫物于其中。

    〕一日,獲萬缗,盡以給其從兵為賞。

    〔缗,眉巾翻。

    從,才用翻。

    〕 13乙巳,薛崿、常休明皆詣阙請罪,上釋不問。

     14初,成德節度使李寶臣、淄青節度使李正己,皆為田承嗣所輕。

    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〔淄,莊持翻。

    嗣,祥吏翻。

    〕寶臣弟寶正取承嗣女,在魏州,與承嗣子維擊球,馬驚,誤觸維死;承嗣怒,囚寶正,以告寶臣。

    寶臣謝教敕不謹,封杖授承嗣,使撻之;承嗣遂杖殺寶正,由是兩鎮交惡。

    及承嗣拒命,寶臣、正己皆上表請讨之,〔上,時掌翻。

    〕上亦欲因其隙讨承嗣。

    夏,四月,乙未,敕貶承嗣為永州刺史,〔永州,漢零陵郡,隋廢郡為永州。

    〕仍命河東、成德、幽州、淄青、淮西、永平、汴宋、河陽、澤潞諸道發兵前臨魏博,若承嗣尚或稽違,即令進讨;罪止承嗣及其侄悅,自餘将士弟侄苟能自拔,一切不問。

    〔令,力丁翻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〕 時朱滔方恭順,與寶臣及河東節度使薛兼訓攻其北,正己與淮西節度使李忠臣等攻其南。

    五月,乙未,承嗣将霍榮國以磁州降。

    〔磁州,滏陽郡,本漢廣平縣地,隋廢郡,于滏陽縣置磁州,治滏陽,本漢成安縣地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降,戶江翻;下同。

    磁,牆之翻。

    〕丁未,李正己攻德州,拔之。

    〔德州自此屬平盧軍。

    〕李忠臣統永平、河陽、懷、澤步騎四萬進攻衛州。

    〔統,他綜翻,俗讀從上聲。

    〕六月,辛未,田承嗣遣其将裴志清等攻冀州,志清以其衆降李寶臣。

    甲戌,承嗣自将圍冀州,寶臣使高陽軍使張孝忠将精騎四千禦之,寶臣大軍繼至;承嗣燒辎重而遁。

    〔重,直用翻。

    冀州,治信都縣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騎,奇寄翻。

    高陽軍,當置于瀛州高陽縣。

    兵志:橫海、北平、高陽等軍皆屬平盧道。

    蓋安、史之亂,以兵授張孝忠統制,而屬于李寶臣,因授高陽軍使耳。

    〕孝忠,本奚也。

    〔張孝忠,奚人,世為乙失活部酋長。

    〕 田承嗣以諸道兵四合,部将多叛而懼,秋,八月,遣使奉表,請束身歸朝。

    〔嗣,祥吏翻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〕 15辛巳,郭子儀還邠州。

    〔入朝而還所鎮。

    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邠,卑旻翻。

    考異曰:汾陽家傳作「丁醜」,今從實錄。

    〕子儀嘗奏除州縣官一人,不報,僚佐相謂曰:以令公勳德,奏一屬吏而不從,何宰相之不知體!」子儀聞之,謂僚佐曰:「自兵興以來,方鎮武臣多跋扈,凡有所求,朝廷常委曲從之;此無他,乃疑之也。

    今子儀所奏事,人主以其不可行而置之,是不以武臣相待而親厚之也;諸君可賀矣,又何怪焉!」聞者皆服。

    〔史言郭子儀忠純。

    〕 16己醜,田承嗣遣其将盧子期寇磁州。

    〔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磁,牆之翻。

    〕 17九月,戊申,回纥白晝刺市人腸出,〔纥,下沒翻。

    刺,七亦翻。

    〕有司執之,系萬年獄;其酋長赤心馳入縣獄,〔酋,才申翻。

    長,知兩翻。

    〕斫傷獄吏,劫囚而去。

    上亦不問。

     18壬子,吐蕃寇臨泾,〔吐從暾入聲。

    臨泾,漢縣,屬安定郡。

    隋大業初,改曰湫谷縣,尋複曰臨泾縣,唐屬泾州。

    〕癸醜,寇隴州及普潤,大掠人畜而去;百官往往遣家屬出城竄匿。

    丙辰,鳳翔節度使李抱玉奏破吐蕃于義甯。

    〔隴州華亭縣,大曆八年置義甯軍。

    〕 19李寶臣、正己會于棗強,〔棗強縣,前漢屬清河郡,後漢省;晉複置,屬廣川郡,魏、隋以來屬冀州。

    〕進圍貝州,田承嗣出兵救之。

    兩軍各飨士卒,成德賞厚,平盧賞薄;既罷,平盧士卒有怨言,正己恐其為變,引兵退,寶臣亦退。

    李忠臣聞之,釋衛州,南渡河,屯陽武。

    〔陽武縣,屬鄭州,本原武城,武德四年置陽武縣,北至衛州五十許裡。

    〕寶臣與朱滔攻滄州,承嗣從父弟庭玠守之;〔從,才用翻。

    〕寶臣不能克。

     20吐蕃寇泾州,泾原節度使馬璘破之于百裡城。

    〔吐,從暾入聲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璘,離珍翻。

    考異曰:汾陽家傳:「九月,吐蕃略潘原西而還。

    八日,至小石門白草川。

    十八日,下朝那川。

    二十三日,至裡城營、支磨原,入華亭。

    十月,公遣渾瑊、李懷光等與幽州、義甯、汴宋軍會于故平涼縣。

    三日诘朝,大破之。

    」今從實錄。

    〕戊午,命盧龍節度使朱泚出鎮奉天行營。

    〔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
    〕 21冬,十月,辛酉朔,日有食之。

     22盧子期攻磁州,〔磁,牆之翻。

    考異曰:舊李寶臣傳作「攻邢州」。

    今從實錄。

    〕城幾陷;〔幾,居依翻。

    〕李寶臣與昭義留後李承昭共救之,大破子期于清水,〔按新書田承嗣傳,「清水」作「臨水」。

    晉置臨水縣于滏口之右,屬廣平郡,後魏及隋屬魏郡。

    唐初省,永泰元年,薛嵩表于臨水故城置昭義縣,屬磁州。

    〕擒子期送京師;斬之。

    河南諸将又大破田悅于陳留;〔陳留,漢縣,後魏廢,隋開皇六年複置;時屬汴州。

    九域志:在州東五十二裡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〕田承嗣懼。

     初,李正己遣使至魏州,承嗣囚之,至是,禮而遣之,遣使盡籍境内戶口、甲兵、谷帛之數以與之,曰:「承嗣今年八十有六,〔嗣,祥吏翻。

    考異曰:按承嗣卒時年七十五。

    此雲八十六者,蓋欺正己。

    〕溘死無日,〔溘,口答翻,奄也。

    莊子曰:溘然而死。

    謂奄然也。

    〕諸子不肖,悅亦孱弱,〔孱,士山翻。

    〕凡今日所有,為公守耳,〔為,于僞翻。

    〕豈足以辱公之師旅乎!」立使者于庭,南向,拜而授書;又圖正己之像,焚香事之。

    正己悅,遂按兵不進。

    于是河南諸道兵皆不敢進。

    承嗣既無南顧之虞,得專意北方。

     上嘉李寶臣之功,遣中使馬承倩赍诏勞之;〔勞,力到翻。

    〕将還,寶臣詣其館,遺之百缣,〔遺,于季翻。

    〕承倩诟詈,擲出道中,寶臣凓其左右。

    〔為承倩詈辱,顧見左右而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