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二十六
關燈
小
中
大
縮,不足也。
〕殆二十年。
宦官領其事者三百餘員,皆蠶食其中,蟠結根據,牢不可動。
楊炎頓首于上前曰:「财賦者,國之大本,生民之命,重輕安危,靡不由之,是以前世皆使重臣掌其事,猶或耗亂不集。
〔耗,當讀曰眊,或讀如字。
〕今獨使中人出入盈虛,大臣皆不得知,政之蠹敝,莫甚于此。
請出之以歸有司。
度宮中歲用幾何,〔度,徒洛翻。
〕量數奉入,〔量,音良。
〕不敢有乏。
。
如此,然後可以為政。
」上即日下诏:「凡财賦皆歸左藏,一用舊式,歲于數中擇精好者三、五千匹,進入大盈。
」〔下,遐稼翻。
考異曰:德宗實錄作「三、五十萬匹」,今從建中實錄。
〕炎以片移人主意,議者稱之。
15丙寅晦,日有食之。
16湖南賊帥王國良阻山為盜,〔帥,所類翻。
〕上遣都官員外郎關播招撫之。
〔唐都官郎,掌俘隸簿錄、給衣糧、醫藥而理其訴冤。
〕辭行,上問以為政之要,對曰:「為政之本,必求有道賢人與之為理。
」上曰:「朕比以下诏求賢,〔比,毗至翻,近也。
「以」,當作「已」。
〕又遣使臣廣加搜訪,庶幾可以為理乎!」悅。
17崔佑甫有疾,上令肩輿入中書,或休假在第,〔令,力丁翻。
假,古訝翻。
〕大事令中使咨決。
《德宗神武孝文皇帝一》〔諱适,代宗長子也。
谥法:谏争不威曰德,言不威拒谏也;執義揚善曰;德,言稱人之善也。
〕 建中元年〔(庾申、七八0)〕 1春,正月,丁卯朔,改元。
群臣上尊号曰聖神文武皇帝;〔上,時掌翻。
〕赦天下。
始用楊炎議,「命黜陟使與觀察、刺史約百姓丁産,定等級,改作兩稅法。
〔楊炎作兩稅法,夏輸無過六月,秋輸無過十一月,視大曆十四年墾田數為定。
〕比來新舊征科色目,一切罷之;〔比,毗至翻。
比來,猶雲近來也。
〕二稅外辄率一錢者,以枉法論。
」 唐初,賦斂之法曰租。
庸、調,有田則有租,有身則有庸,有戶則有調。
玄宗之末,版籍浸壞,多非其實。
及至德兵起,所在賦斂,迫趣取辦,〔斂,力贍翻。
調,徒吊翻。
趣,讀曰促。
〕無複常準。
〔複,扶又翻,又音如字。
〕賦斂之司增數而莫相統攝,〔統,他綜翻,俗從上聲。
〕各随意增科,自立色目,新故相仍,不知紀極。
民富者丁多,率為官、為僧以免課役,而貧者丁多,無所伏匿,故上戶優而下戶勞。
吏因緣蠶食,旬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旬」上有「民」字;乙十一行本同;張校同,雲無注本亦無。
】〕輸月送,不勝困弊,〔勝,音升。
〕率皆逃徙為浮戶,其土著百無四五。
〔着,直略翻。
〕至是,炎建議作兩稅法:先計州縣每歲所應費用及上供之數而賦于人,量出以制入。
戶無主、客,以見居為簿;人無丁、丁、中,以貧富為差;〔州、縣有主戶、客戶。
天寶三載,令民十八以上為中男,三十三以上成丁。
量,音良。
見,賢遍翻。
〕為行商者,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,使與居者均無僥利。
〔言居行皆無僥幸之利也。
僥堅翻。
〕居人之稅,秋、夏兩征之。
其租、庸、調雜傜悉省,皆總統于度支。
上用其言,因赦,令行之。
2初,左仆射劉晏為吏部尚書,楊炎為侍郎,不相悅。
〔射,寅射翻。
尚,辰羊翻。
〕元載之死,晏有力焉。
〔事見上卷代宗大曆十三年。
載,祖亥翻,又如字。
〕及上即位,晏久典利權,衆頗疾之,多上言轉運使可罷;〔多上,時掌翻。
使,疏吏翻。
〕又有風言晏嘗密表勸代宗立獨孤妃為皇後者。
〔風言,謂得于風聞而言之者也。
〕楊炎為宰相,欲為元載報仇,因為上流涕言:「晏與黎幹、劉忠翼同謀,〔幹、忠翼死于大曆十四年,事見上卷。
為,于僞翻。
相,息量翻。
〕臣為宰相不能讨,罪當萬死。
」崔佑甫言:「茲事暧昧,陛下已曠然大赦,不當複究尋虛語。
」〔暧,音愛。
複,扶又翻。
〕炎乃建言:「尚書省,國政之本,比置諸使,分奪其權,〔尚,辰羊翻。
比,毗至翻。
〕今宜複舊。
」上從之。
甲子,〔【張:「子」作「午」。
】按是月無甲子,恐是丙子,否則戊子。
〕诏天下錢谷皆歸金部、倉部,〔唐志:金部掌天下庫藏出納之數,京市、互市、和市、宮市、交易之事。
倉部掌天下庫儲,出納、租稅、祿糧、倉廪之事。
〕罷晏轉運、租庸、青苗鹽鐵等使。
〔考異曰:建中實錄曰:「初,大曆中,上居東宮,貞懿皇後方為妃,有寵,生韓王回。
帝又鐘愛,故閹官劉清潭、京兆尹黎幹與左右嬖幸欲立貞懿為皇後,且言韓王所居獲黃蛇,以為符,動搖儲宮,而晏附其謀,冀立殊效,圖為宰輔。
時宰臣元載獨保護上,以為最長而賢,且嘗有功,義不當移。
王缙亦謂人曰:『黠者也。
今所圖無乃過黠乎!』後其議漸定。
貞懿卒不立。
上憾之。
至是,以晏大臣而附邪為奸,不去将為亂。
托陳奏不實,谪為忠州刺史。
」沉既濟、楊炎所薦,蓋附炎為說。
今從傳。
〕 3二月,丙申朔,命黜陟使十一人分巡天下。
〔黜陟使,始置于太宗貞觀八年。
〕先是,魏博節度使田悅事朝廷猶恭順,〔先,悉薦翻。
朝,直遙翻。
〕河北黜陟使洪經綸,〔考異曰:建中實錄,黜陟使十一人,而無名。
德宗實錄有十人名,而無河北道及經綸名。
蓋脫誤也。
〕不曉時務,聞悅軍七萬人,符下,罷其四萬,令還農。
〔下,遐稼翻、令,力丁翻。
〕悅陽順命,如符罷之。
既而集應罷者,激怒之曰:「汝曹久在軍中,有父母妻子,今一旦為黜陟使所罷,将何資以自衣食乎!」衆大哭。
悅乃出家财以賜之,使各還部伍。
于是軍士皆德侻而怨朝廷。
〔為田侻連諸鎮之兵以拒命張本。
〕 4崔佑甫以疾,多不視事;楊炎獨任大政,專以複恩雠為事,奏用元載遺策城原州,〔任,音壬?載,祖亥翻,又音如字。
元載策見二百二十四卷代宗大曆八年。
〕又欲發兩京、關内丁夫浚豐州陵陽渠,以興屯田。
〔陵陽渠,在豐州九原縣。
〕上遣中使詣泾原節度使,使移軍原州,以四鎮、北庭留後劉文喜為别駕。
〔為劉文喜以泾州拒命張本。
〕京兆尹嚴郢奏:「按朔方五城,舊屯沃饒之地,自喪亂以來,〔郢,以井翻。
喪,息浪翻。
〕人功不及,因緻荒廢,十不耕一。
若力可墾辟,不俟浚渠。
今發兩京、關輔人于豐州浚渠營田,計所得不補所費,而關輔之人不免流散,是虛畿甸而無益軍儲也。
」疏奏,不報。
〔疏,所據翻。
〕既而陵陽渠竟不成,棄之。
5上用楊炎之言,托以奏事不實,己酉,貶劉晏為忠州刺史。
〔舊志:忠州,京師南二千一百二十二裡。
〕 6癸醜,以澤潞留後李抱真為節度使。
〔為李以澤潞為國藩翰張本。
〕 7楊炎欲城原州以複秦、原,〔秦、原,謂秦州、原州。
〕命李懷光居前督作,朱泚、唯甯各将萬人翼其後。
〔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〕诏下泾州為城具,〔下,遐稼翻。
為築城之具也。
〕泾之将士怒曰:「吾屬為國家西門之屏,十餘年矣。
〔将,即亮翻。
屏,必郢翻,蔽也。
〕始居邠州,甫營耕桑,有地着之安。
徙屯泾州,〔邠,卑旻翻。
着,直略翻。
徙泾州見二百二十四卷大曆三年。
〕披荊榛,立軍府;坐席未暖,又投之塞外。
〔先棄原州不守,故雲投之塞外。
〕吾屬何罪而至此乎!」李懷光始為邠甯帥,即誅溫儒雅等,〔事見大曆十四年。
帥,所類翻;下同。
〕軍令嚴峻;及兼泾原,諸将皆懼,曰:「彼五将何罪而為戮﹖〔五将,即史抗、溫儒雅、龐仙鶴、張獻明、李光逸。
将,即亮翻。
〕今又來此,吾屬無能憂乎!」劉文喜因衆心不安,據泾州,不受诏,上疏複求段秀實為帥,不則朱泚。
〔上,時掌翻。
疏,所據翻。
複,扶又翻,或如字。
不,讀曰否,又讀如字。
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〕癸亥,以朱泚兼四鎮、北庭行營、泾原節度使,代懷光。
〔使,疏吏翻。
〕 8三月,翰林學士、左散騎常侍張涉受前湖南觀察使辛京杲金,事覺;上怒,欲置于法。
李忠臣以檢校司空、同平章事、奉朝請,〔散,悉亶翻。
騎,奇寄翻。
校,古效翻。
朝,直遙翻。
〕言于上曰:「陛下貴為天子,而先生以乏财犯法,以臣愚觀之,非先生之過也。
」〔張涉先侍讀東宮,故李忠臣言以為先生。
〕上意解,辛未,放涉歸田裡。
辛京杲以私忿杖殺部曲,有司奏京杲罪當死,上将從之。
李忠臣曰:「京杲諸父兄弟皆戰死,獨京杲至今尚存,臣故以為當死久矣。
」上憫然,左遷京杲諸王傅。
忠臣乘機救人,多此類。
9楊炎罷度支、轉運使,〔度,徒洛翻。
〕命金部、倉部代之。
既而省職久廢,〔謂尚書省諸司失其職已久。
〕耳目不相接,莫能振舉,天下錢谷無所總領。
癸巳,複以谏議大夫韓洄為戶部侍郎、判度支,以金部郎中萬年杜佑權江、淮水陸轉運使,皆如舊制。
〔複,扶又翻,或如字。
諸杜居城南,時号「城南韋、杜,去天尺五。
」戶貫則萬年。
〕 10劉文喜又不受诏,欲自邀旌節;夏,四月,乙未朔,據泾州叛,遣其子質于吐蕃以求援。
〔質,音緻。
〕上命朱泚、李懷光讨之,〔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〕又命神策軍使張巨濟将禁兵二千助之。
〔使,疏吏翻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〕 11吐蕃始聞韋倫歸其俘,〔吐,從暾入聲。
帝初即位,欲以德懷吐蕃,遣倫歸代宗朝所獲之俘。
〕不之信,及俘入境,各還部落,稱:「新天子出宮人,放禽獸,英威聖德,洽于中國。
」吐蕃大悅,除道迎倫。
贊普即發使随倫入貢,且緻赙贈。
〔緻代宗之赙贈也。
赙,音附。
〕癸卯,至京師,上禮接之。
既而蜀将上言:「吐蕃豺狼,所獲俘不可歸。
」〔将上,上即亮翻,下時掌翻。
〕上曰:「戎狄犯塞則擊之,服則歸之。
擊以示威,,歸以示信。
威信不立,何以懷遠!」悉命歸之。
〔又悉歸劍南所獲之俘。
考異曰:建中實錄曰:「及境,境上守陴者焚樓橹、棄城壁而去。
初,吐蕃既得河、湟之地,土宇日廣,守兵勞弊,以國家始因用胡為邊将而緻禍,故得河、隴之士約五十萬人,以為非族類也,無賢愚,莫敢任者,悉以為婢仆,故其人苦之。
及見倫歸國,皆毛裘蓬首,窺觑牆隙,或搥心隕泣,,或東向拜舞,及密通章疏,言蕃之虛實,望王師之至若歲焉。
君子曰,惜乎,人心之可乘也。
若逾代之後,斯人既沒,後生安于所習,難秋哉!」此恐沈既濟之溢美,且欲附楊炎複河、隴之說耳。
今不取。
〕 12代宗之世,每元日、冬至、端午、生日,州府于常賦之外競為貢獻,貢獻多者則悅之。
武将、奸吏,緣此侵漁下民。
〔自代宗迄于五代,正、至端午、降誕,州府皆有貢獻,謂之四節進奉。
将,即亮翻。
〕癸醜,上生日,〔上生于天寶元年四月十九日,抔置節名。
〕四方貢獻皆不受。
李正己、田悅各獻缣三萬匹,〔缣,并絲缯也。
〕上悉歸之度支以代租賦。
〔度,徒洛翻。
〕 13五月,戊辰,以韋倫為太常卿;乙酉,複遣倫使吐蕃。
〔複,扶又翻。
〕倫請上自為載書,〔載書,盟誓之書。
〕與吐蕃盟;楊炎以為非敵,請與郭子儀輩為載書以聞,令上畫可而已,從之。
〔令,力丁翻。
〕 14朱泚等圍劉文喜于泾州,〔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〕杜其出入,而閉壁不與戰,久之不拔。
天方旱,征發饋運,内外騷然,朝臣上請赦文喜以蘇疲人者,不可勝紀。
〔朝,直遙翻。
上,時掌翻。
勝,音升。
〕上皆不聽,曰:「微呩不除,何以令天下!」文喜使其将劉海賓入奏,〔呩,魚列翻。
将,即亮翻。
〕海賓言于上曰:「臣乃陛下藩邸部曲,〔帝初以雍王為天下兵馬
〕殆二十年。
宦官領其事者三百餘員,皆蠶食其中,蟠結根據,牢不可動。
楊炎頓首于上前曰:「财賦者,國之大本,生民之命,重輕安危,靡不由之,是以前世皆使重臣掌其事,猶或耗亂不集。
〔耗,當讀曰眊,或讀如字。
〕今獨使中人出入盈虛,大臣皆不得知,政之蠹敝,莫甚于此。
請出之以歸有司。
度宮中歲用幾何,〔度,徒洛翻。
〕量數奉入,〔量,音良。
〕不敢有乏。
。
如此,然後可以為政。
」上即日下诏:「凡财賦皆歸左藏,一用舊式,歲于數中擇精好者三、五千匹,進入大盈。
」〔下,遐稼翻。
考異曰:德宗實錄作「三、五十萬匹」,今從建中實錄。
〕炎以片移人主意,議者稱之。
15丙寅晦,日有食之。
16湖南賊帥王國良阻山為盜,〔帥,所類翻。
〕上遣都官員外郎關播招撫之。
〔唐都官郎,掌俘隸簿錄、給衣糧、醫藥而理其訴冤。
〕辭行,上問以為政之要,對曰:「為政之本,必求有道賢人與之為理。
」上曰:「朕比以下诏求賢,〔比,毗至翻,近也。
「以」,當作「已」。
〕又遣使臣廣加搜訪,庶幾可以為理乎!」悅。
17崔佑甫有疾,上令肩輿入中書,或休假在第,〔令,力丁翻。
假,古訝翻。
〕大事令中使咨決。
《德宗神武孝文皇帝一》〔諱适,代宗長子也。
谥法:谏争不威曰德,言不威拒谏也;執義揚善曰;德,言稱人之善也。
〕 建中元年〔(庾申、七八0)〕 1春,正月,丁卯朔,改元。
群臣上尊号曰聖神文武皇帝;〔上,時掌翻。
〕赦天下。
始用楊炎議,「命黜陟使與觀察、刺史約百姓丁産,定等級,改作兩稅法。
〔楊炎作兩稅法,夏輸無過六月,秋輸無過十一月,視大曆十四年墾田數為定。
〕比來新舊征科色目,一切罷之;〔比,毗至翻。
比來,猶雲近來也。
〕二稅外辄率一錢者,以枉法論。
」 唐初,賦斂之法曰租。
庸、調,有田則有租,有身則有庸,有戶則有調。
玄宗之末,版籍浸壞,多非其實。
及至德兵起,所在賦斂,迫趣取辦,〔斂,力贍翻。
調,徒吊翻。
趣,讀曰促。
〕無複常準。
〔複,扶又翻,又音如字。
〕賦斂之司增數而莫相統攝,〔統,他綜翻,俗從上聲。
〕各随意增科,自立色目,新故相仍,不知紀極。
民富者丁多,率為官、為僧以免課役,而貧者丁多,無所伏匿,故上戶優而下戶勞。
吏因緣蠶食,旬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旬」上有「民」字;乙十一行本同;張校同,雲無注本亦無。
】〕輸月送,不勝困弊,〔勝,音升。
〕率皆逃徙為浮戶,其土著百無四五。
〔着,直略翻。
〕至是,炎建議作兩稅法:先計州縣每歲所應費用及上供之數而賦于人,量出以制入。
戶無主、客,以見居為簿;人無丁、丁、中,以貧富為差;〔州、縣有主戶、客戶。
天寶三載,令民十八以上為中男,三十三以上成丁。
量,音良。
見,賢遍翻。
〕為行商者,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,使與居者均無僥利。
〔言居行皆無僥幸之利也。
僥堅翻。
〕居人之稅,秋、夏兩征之。
其租、庸、調雜傜悉省,皆總統于度支。
上用其言,因赦,令行之。
2初,左仆射劉晏為吏部尚書,楊炎為侍郎,不相悅。
〔射,寅射翻。
尚,辰羊翻。
〕元載之死,晏有力焉。
〔事見上卷代宗大曆十三年。
載,祖亥翻,又如字。
〕及上即位,晏久典利權,衆頗疾之,多上言轉運使可罷;〔多上,時掌翻。
使,疏吏翻。
〕又有風言晏嘗密表勸代宗立獨孤妃為皇後者。
〔風言,謂得于風聞而言之者也。
〕楊炎為宰相,欲為元載報仇,因為上流涕言:「晏與黎幹、劉忠翼同謀,〔幹、忠翼死于大曆十四年,事見上卷。
為,于僞翻。
相,息量翻。
〕臣為宰相不能讨,罪當萬死。
」崔佑甫言:「茲事暧昧,陛下已曠然大赦,不當複究尋虛語。
」〔暧,音愛。
複,扶又翻。
〕炎乃建言:「尚書省,國政之本,比置諸使,分奪其權,〔尚,辰羊翻。
比,毗至翻。
〕今宜複舊。
」上從之。
甲子,〔【張:「子」作「午」。
】按是月無甲子,恐是丙子,否則戊子。
〕诏天下錢谷皆歸金部、倉部,〔唐志:金部掌天下庫藏出納之數,京市、互市、和市、宮市、交易之事。
倉部掌天下庫儲,出納、租稅、祿糧、倉廪之事。
〕罷晏轉運、租庸、青苗鹽鐵等使。
〔考異曰:建中實錄曰:「初,大曆中,上居東宮,貞懿皇後方為妃,有寵,生韓王回。
帝又鐘愛,故閹官劉清潭、京兆尹黎幹與左右嬖幸欲立貞懿為皇後,且言韓王所居獲黃蛇,以為符,動搖儲宮,而晏附其謀,冀立殊效,圖為宰輔。
時宰臣元載獨保護上,以為最長而賢,且嘗有功,義不當移。
王缙亦謂人曰:『黠者也。
今所圖無乃過黠乎!』後其議漸定。
貞懿卒不立。
上憾之。
至是,以晏大臣而附邪為奸,不去将為亂。
托陳奏不實,谪為忠州刺史。
」沉既濟、楊炎所薦,蓋附炎為說。
今從傳。
〕 3二月,丙申朔,命黜陟使十一人分巡天下。
〔黜陟使,始置于太宗貞觀八年。
〕先是,魏博節度使田悅事朝廷猶恭順,〔先,悉薦翻。
朝,直遙翻。
〕河北黜陟使洪經綸,〔考異曰:建中實錄,黜陟使十一人,而無名。
德宗實錄有十人名,而無河北道及經綸名。
蓋脫誤也。
〕不曉時務,聞悅軍七萬人,符下,罷其四萬,令還農。
〔下,遐稼翻、令,力丁翻。
〕悅陽順命,如符罷之。
既而集應罷者,激怒之曰:「汝曹久在軍中,有父母妻子,今一旦為黜陟使所罷,将何資以自衣食乎!」衆大哭。
悅乃出家财以賜之,使各還部伍。
于是軍士皆德侻而怨朝廷。
〔為田侻連諸鎮之兵以拒命張本。
〕 4崔佑甫以疾,多不視事;楊炎獨任大政,專以複恩雠為事,奏用元載遺策城原州,〔任,音壬?載,祖亥翻,又音如字。
元載策見二百二十四卷代宗大曆八年。
〕又欲發兩京、關内丁夫浚豐州陵陽渠,以興屯田。
〔陵陽渠,在豐州九原縣。
〕上遣中使詣泾原節度使,使移軍原州,以四鎮、北庭留後劉文喜為别駕。
〔為劉文喜以泾州拒命張本。
〕京兆尹嚴郢奏:「按朔方五城,舊屯沃饒之地,自喪亂以來,〔郢,以井翻。
喪,息浪翻。
〕人功不及,因緻荒廢,十不耕一。
若力可墾辟,不俟浚渠。
今發兩京、關輔人于豐州浚渠營田,計所得不補所費,而關輔之人不免流散,是虛畿甸而無益軍儲也。
」疏奏,不報。
〔疏,所據翻。
〕既而陵陽渠竟不成,棄之。
5上用楊炎之言,托以奏事不實,己酉,貶劉晏為忠州刺史。
〔舊志:忠州,京師南二千一百二十二裡。
〕 6癸醜,以澤潞留後李抱真為節度使。
〔為李以澤潞為國藩翰張本。
〕 7楊炎欲城原州以複秦、原,〔秦、原,謂秦州、原州。
〕命李懷光居前督作,朱泚、唯甯各将萬人翼其後。
〔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〕诏下泾州為城具,〔下,遐稼翻。
為築城之具也。
〕泾之将士怒曰:「吾屬為國家西門之屏,十餘年矣。
〔将,即亮翻。
屏,必郢翻,蔽也。
〕始居邠州,甫營耕桑,有地着之安。
徙屯泾州,〔邠,卑旻翻。
着,直略翻。
徙泾州見二百二十四卷大曆三年。
〕披荊榛,立軍府;坐席未暖,又投之塞外。
〔先棄原州不守,故雲投之塞外。
〕吾屬何罪而至此乎!」李懷光始為邠甯帥,即誅溫儒雅等,〔事見大曆十四年。
帥,所類翻;下同。
〕軍令嚴峻;及兼泾原,諸将皆懼,曰:「彼五将何罪而為戮﹖〔五将,即史抗、溫儒雅、龐仙鶴、張獻明、李光逸。
将,即亮翻。
〕今又來此,吾屬無能憂乎!」劉文喜因衆心不安,據泾州,不受诏,上疏複求段秀實為帥,不則朱泚。
〔上,時掌翻。
疏,所據翻。
複,扶又翻,或如字。
不,讀曰否,又讀如字。
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〕癸亥,以朱泚兼四鎮、北庭行營、泾原節度使,代懷光。
〔使,疏吏翻。
〕 8三月,翰林學士、左散騎常侍張涉受前湖南觀察使辛京杲金,事覺;上怒,欲置于法。
李忠臣以檢校司空、同平章事、奉朝請,〔散,悉亶翻。
騎,奇寄翻。
校,古效翻。
朝,直遙翻。
〕言于上曰:「陛下貴為天子,而先生以乏财犯法,以臣愚觀之,非先生之過也。
」〔張涉先侍讀東宮,故李忠臣言以為先生。
〕上意解,辛未,放涉歸田裡。
辛京杲以私忿杖殺部曲,有司奏京杲罪當死,上将從之。
李忠臣曰:「京杲諸父兄弟皆戰死,獨京杲至今尚存,臣故以為當死久矣。
」上憫然,左遷京杲諸王傅。
忠臣乘機救人,多此類。
9楊炎罷度支、轉運使,〔度,徒洛翻。
〕命金部、倉部代之。
既而省職久廢,〔謂尚書省諸司失其職已久。
〕耳目不相接,莫能振舉,天下錢谷無所總領。
癸巳,複以谏議大夫韓洄為戶部侍郎、判度支,以金部郎中萬年杜佑權江、淮水陸轉運使,皆如舊制。
〔複,扶又翻,或如字。
諸杜居城南,時号「城南韋、杜,去天尺五。
」戶貫則萬年。
〕 10劉文喜又不受诏,欲自邀旌節;夏,四月,乙未朔,據泾州叛,遣其子質于吐蕃以求援。
〔質,音緻。
〕上命朱泚、李懷光讨之,〔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〕又命神策軍使張巨濟将禁兵二千助之。
〔使,疏吏翻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〕 11吐蕃始聞韋倫歸其俘,〔吐,從暾入聲。
帝初即位,欲以德懷吐蕃,遣倫歸代宗朝所獲之俘。
〕不之信,及俘入境,各還部落,稱:「新天子出宮人,放禽獸,英威聖德,洽于中國。
」吐蕃大悅,除道迎倫。
贊普即發使随倫入貢,且緻赙贈。
〔緻代宗之赙贈也。
赙,音附。
〕癸卯,至京師,上禮接之。
既而蜀将上言:「吐蕃豺狼,所獲俘不可歸。
」〔将上,上即亮翻,下時掌翻。
〕上曰:「戎狄犯塞則擊之,服則歸之。
擊以示威,,歸以示信。
威信不立,何以懷遠!」悉命歸之。
〔又悉歸劍南所獲之俘。
考異曰:建中實錄曰:「及境,境上守陴者焚樓橹、棄城壁而去。
初,吐蕃既得河、湟之地,土宇日廣,守兵勞弊,以國家始因用胡為邊将而緻禍,故得河、隴之士約五十萬人,以為非族類也,無賢愚,莫敢任者,悉以為婢仆,故其人苦之。
及見倫歸國,皆毛裘蓬首,窺觑牆隙,或搥心隕泣,,或東向拜舞,及密通章疏,言蕃之虛實,望王師之至若歲焉。
君子曰,惜乎,人心之可乘也。
若逾代之後,斯人既沒,後生安于所習,難秋哉!」此恐沈既濟之溢美,且欲附楊炎複河、隴之說耳。
今不取。
〕 12代宗之世,每元日、冬至、端午、生日,州府于常賦之外競為貢獻,貢獻多者則悅之。
武将、奸吏,緣此侵漁下民。
〔自代宗迄于五代,正、至端午、降誕,州府皆有貢獻,謂之四節進奉。
将,即亮翻。
〕癸醜,上生日,〔上生于天寶元年四月十九日,抔置節名。
〕四方貢獻皆不受。
李正己、田悅各獻缣三萬匹,〔缣,并絲缯也。
〕上悉歸之度支以代租賦。
〔度,徒洛翻。
〕 13五月,戊辰,以韋倫為太常卿;乙酉,複遣倫使吐蕃。
〔複,扶又翻。
〕倫請上自為載書,〔載書,盟誓之書。
〕與吐蕃盟;楊炎以為非敵,請與郭子儀輩為載書以聞,令上畫可而已,從之。
〔令,力丁翻。
〕 14朱泚等圍劉文喜于泾州,〔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〕杜其出入,而閉壁不與戰,久之不拔。
天方旱,征發饋運,内外騷然,朝臣上請赦文喜以蘇疲人者,不可勝紀。
〔朝,直遙翻。
上,時掌翻。
勝,音升。
〕上皆不聽,曰:「微呩不除,何以令天下!」文喜使其将劉海賓入奏,〔呩,魚列翻。
将,即亮翻。
〕海賓言于上曰:「臣乃陛下藩邸部曲,〔帝初以雍王為天下兵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