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二十六

關燈
元帥,讨史朝義,凡在行營,皆部曲也。

    〕豈肯附叛臣,必為陛下枭其首以獻。

    〔為,于僞翻。

    枭,堅堯翻。

    〕但文喜今所求者節而已,願陛下姑與之,文喜必怠,則臣計得施矣。

    」上曰:「名器不可假人,〔孔子之言。

    〕爾能立效固善,我節不可得也。

    」使海賓歸以告文喜,而攻之如初。

    減禦膳以給軍士,城中将士當受春服者,賜予如故。

    〔予,讀曰與。

    〕于是衆知上意不可移。

    時吐蕃方睦于唐,不為發兵,〔為,于僞翻。

    〕城中勢窮。

    庚寅,海賓與諸将共殺文喜,傳首,〔考異曰:邠志曰:「诏李懷光、朱泚并軍誅之,師圍泾城,數月不拔。

    文喜使其子求救于吐蕃。

    蕃衆将至,二将議退軍以避之。

    都遊弈使韓遊緕争之曰:『西戎若來,泾衆必變,義不為文喜沒身于戎虜。

    』秋七月,西蕃遊騎登高,麾泾人。

    泾人果曰:『始吾為文喜求節度耳,王師緻讨,困則歸之,安能赤土塗面為異方之人乎!』劉海賓因之殺文喜,以衆降泚。

    泚無所戮,泾人德之,萌泚之亂亦自此始。

    」按是時吐蕃通好,無入援文喜事。

    又實錄此月泾州平,而邠志雲七月西蕃至,皆相違。

    今從建中實錄。

    〕而原州竟不果城。

     自上即位,李正己内不自安,遣參佐入奏事;泾州捷奏至,上使觀文喜之首而歸。

    正己益懼。

     15六月,甲午朔,門下侍郎、同平章事崔佑甫薨。

    〔薨,呼肱翻。

    〕 16術士桑道茂上言:「陛下不出數年,暫有離宮之厄。

    〔上,時掌翻。

    力智翻。

    〕臣望奉天有天子氣,宜高大其城以備非常。

    」辛醜,命京兆發丁夫數千,雜六軍之士,築奉天城。

    〔考異曰:舊傳雲:「道茂待诏翰林,建中初,神策修奉天城,道茂請高其垣牆,大為制度。

    德宗不之省。

    及朱泚之亂,帝蒼猝出幸,至奉天,方思道茂之言時道茂已迕,命祭之。

    」今從實錄及崔庭光幸奉天錄。

    〕 17初,回纥風俗樸厚,君臣之等不甚異,故衆志專一,勁健無敵。

    〔纥,下沒翻。

    〕及有功于唐,〔謂平安、史也。

    〕唐賜遺甚厚,〔遺,于季翻。

    〕登裡可汗始自尊大,築宮殿以居婦人,有粉黛文繡之飾;中國為之虛耗,〔可,從刊入聲。

    汗,音寒。

    為,于僞翻。

    〕而虜俗亦壞。

    及代宗崩,上遣中使梁文秀往告哀,登裡驕不為禮。

    九姓胡附回纥者,說登裡以中國富饒,今乘喪伐之,可有大利。

    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說,式芮翻。

    考異曰:既雲乘喪入寇,當在去年。

    今因源休冊命,追叙之耳。

    〕登裡從之,欲舉國入寇。

    其相頓莫賀達幹,登裡之從父兄也,〔相,息亮翻。

    從,才用翻。

    〕谏曰:「唐,大國也,無負于我,吾前年侵太原,獲羊馬數萬,可謂大捷,〔事見上卷代宗大曆十三年。

    」〕而道遠糧乏,比歸,士卒多徒行者。

    〔比,必利翻,及也。

    道遠糧乏,士卒殺馬食之,故多徒行。

    〕今舉國深入,萬一不捷,将安歸乎!」登裡不聽。

    頓莫賀乘人心之不欲南寇也,舉兵擊殺之,并九姓胡二千人,自立為合骨咄祿毗伽可汗,遣其臣聿達幹與梁文秀俱入見,〔咄,當沒翻。

    伽,求迦翻。

    可,從刊入聲。

    汗,音寒。

    見,賢遍翻。

    〕願為藩臣,垂發不翦,以待诏命。

    乙卯,命京兆少尹臨漳源休冊頓莫賀為武義成功可汗。

    〔少,始照翻。

    臨漳縣,屬相州,本邺縣地,東魏孝靜帝分邺縣,于邺城中置臨漳縣。

    考異曰:舊傳曰:「休妻,即吏部侍郎王翊女也,因小忿而離,妻族上訴,下禦史台驗理。

    休遲留不答款狀,除名,配溱州。

    久之,移嶽州。

    建中初,楊炎執政,以京兆尹嚴郢威名稍着,心欲傾之。

    郢,即王翊甥伲也。

    休與王氏離絕之時,炎風聞休、郢有隙,遂擢休自流人為京兆少尹,俾令伺郢過失。

    休既在職久,與郢親善,炎怒之,奏令以本官兼禦史中丞,奉使回纥。

    」按休奉使時,回纥方恭順,張光晟未殺董突,炎安知回纥欲殺休而遣之!今不取。

    〕 18秋,七月,丙寅,邵州賊帥王國良降。

    〔帥,所類翻。

    降,戶江翻。

    〕國良本湖南牙将觀察使辛京杲使戍武岡,〔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武岡縣,漢零陵郡都梁縣之地,晉分都梁置武岡縣,今岡東五十裡,有漢都梁故城,是也。

    後漢武陵蠻為漢所伐,來保此岡,故謂之武岡。

    郡國志雲:武岡,接武陵,因以得名,隋廢,武德四年,分邵陽複置武岡縣,屬邵州。

    新志曰:本武攸縣,武德四年更名。

    梁夫夷縣,在今武岡界。

    〕以扞西原蠻。

    京杲貪暴,國良家富,京杲以死罪加之;國良懼,據縣叛,與西原蠻合,聚衆千人,侵掠州縣,瀕湖千裡,鹹被其害。

    〔被,皮義翻。

    〕诏荊、黔、洪、桂諸道合兵讨之,〔荊南節度使,治荊州。

    黔中觀察使,治黔州。

    江南西道觀察使,治洪州。

    桂管經略觀察使,治桂州。

    黔,音禽。

    〕連年不能克。

    及曹王臯為湖南觀察使,曰:「驅疲甿,誅反仄,非策之得者也。

    」乃遺國良書,〔遺,于季翻。

    〕言:「将軍非敢為逆,欲救死耳。

    我與将軍俱辛京杲所構,〔曹王臯事見上大曆十四年。

    〕我已蒙聖朝湔洗,何心複加兵刃于将軍乎!〔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複,扶又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〕将軍遇我,不速降,後悔無及。

    」國良且喜且懼,遣使乞降,猶疑未決。

    臯乃假為使者,從一騎,越五百裡,抵國良壁,鞭其門,大呼曰:「我曹王也,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騎,奇寄翻。

    呼,火故翻。

    〕來受降!」舉軍大驚。

    國良趨出,迎拜請罪。

    臯執其手,約為兄弟,盡焚攻守之具,散其衆,使還農。

    诏赦國良罪,賜名惟新。

    〔按新書南蠻傳:西原蠻居廣、容之南,邕、桂之西,地數千裡,種落甚衆。

    幹元以來,累為叛亂,與夷獠梁崇牽、覃問、西原酋長吳功曹合兵内寇,陷道州,進攻永州,陷邵州。

    辛京杲遣王國良戍武岡,國良亦叛。

    建中初,城溆州以斷西原,國良乃降。

    降,戶江翻。

    〕 19辛巳,遙尊上母沈氏為皇太後。

    〔沈氏以開元末選入代宗宮,安祿山之亂,玄宗避賊,諸王妃妾不及從者,皆為賊所得,拘之東都之掖庭。

    代宗克東都,入宮,得沈氏,留之東都宮中。

    史思明再陷東都,遂失所在。

    〕 20荊南節度使庾準希楊炎指,奏忠州刺使劉晏與朱泚書求營救,辭多怨望,又奏召補州兵,欲拒朝命,〔忠州,荊南巡屬也,故庾準得以誣奏劉晏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
    朝,直遙翻;下同。

    〕炎證成之;上密遣中使就忠州缢殺之,〔缢,于賜翻,又于計翻。

    〕己醜,乃下诏賜死。

    天下冤之。

     初,安、史之亂,數年間,天下戶口什亡八九,州縣多為藩鎮所據,貢賦不入,朝廷府庫耗竭,中國多故,戎狄每歲犯邊,所在宿重兵,仰給縣官,〔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仰,牛向翻。

    〕所費不赀,皆倚辦于晏。

    晏初為轉運使,獨領陜東諸道,〔寶應元年,劉晏充度支、轉運等使。

    代宗廣德二年,始以晏為河南、江?淮以來轉運使,乃疏浚汴水以開漕運之利。

    陝,失冉翻。

    〕陝西皆度支領之,末年兼領,未幾而罷。

    〔度,徒洛翻。

    大曆十四年,晏兼判度支,建中元年罷。

    幾,居豈翻。

    〕 晏有精力,多機智,變通有無,曲盡其妙。

    常以厚直募善走者,置遞相望,觇報四方物價,〔觇,醜廉翻。

    〕雖遠方,不數日皆達使司,〔使司,謂轉運使司。

    〕食貨輕重之權,悉制在掌握,國家獲利而天下無甚貴甚賤之憂。

    常以為:「辦集衆務,在于得人,故必擇通敏、精悍、廉勤之士而用之;至于句檢簿書,〔悍,候旰翻,又下罕翻。

    句,古候翻。

    〕出納錢谷,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谷」下有「事雖至細」四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,無「事」字。

    】〕必委之士類;吏惟書符牒,不得輕出一言。

    」常言:「士陷贓賄,則淪棄于時,名重于利,故士多清修;吏雖潔廉,終無顯榮,利重于名,故吏多貪污。

    」然惟晏能行之,他人效者終莫能逮。

    其屬官雖居數千裡外,奉教令如在目前,起居語言,無敢欺绐。

    〔绐,待亥翻。

    〕當時權貴,或以親故屬之者,〔屬,之欲翻。

    〕晏亦應之,使俸給多少,遷次緩速,皆如其志,然無得親職事。

    其場院要劇之官,〔俸,扶用翻。

    少,始紹翻。

    場,謂交場、船場。

    院,謂巡院。

    」必盡一時之選。

    故晏沒之後,掌财賦有聲者,多晏之故吏也。

     晏又以為戶口滋多,則賦稅自廣,故其理财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财」下有「常」字;乙十一行本同。

    】〕以愛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愛」作「養」;乙十一行本同。

    】〕民為先。

    諸道各置知院官,〔知院官,掌諸道巡院者也。

    〕每旬月,具州縣雨雪豐歉之狀白使司,豐則貴籴,歉則賤粜,或以谷易雜貨供官用,及于豐處賣之。

    知院官始見不稔之端,先申至,某月須如幹蠲免,某月須如幹救助,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如幹,猶言若不也。

    程大昌曰:若幹者,設數之言也。

    幹,猶個也。

    若個,猶言幾何枚也。

    又說:幹者,十幹,自甲至癸也,亦以數言也。

    〕及期,晏不俟州縣申請,即奏行之,應民之急,未嘗失時,不待其困弊、流亡、餓殍,然後赈之也。

    由是民得安其居業,戶口蕃息。

    〔殍,居表翻。

    赈,津忍翻。

    蕃,音煩。

    〕晏始為轉運使,時天下見戶不過二百萬缗,季年乃千餘萬缗。

     晏專用榷鹽法充軍國之用。

    時自許、汝、鄭、鄧之西,皆食河東池鹽,度支主之;汴、滑、唐、蔡之東,〔統,他綜翻,俗音如字。

    缗,眉巾翻。

    榷,古嶽翻。

    代宗寶應元年,更豫州為蔡州,避上名也。

    〕皆食海鹽,晏主之。

    晏以為官多則民擾,故但于出鹽之鄉置鹽官,收鹽戶所煮之鹽轉鬻于商人,任其所之,自餘州縣不複置官。

    〔複,扶又翻;下價複同。

    〕其江嶺間去鹽鄉遠者,轉官鹽于彼貯之。

    或商絕鹽貴,則減價鬻之,謂之常平鹽,〔後又榷茶,遂置常平茶鹽官。

    貯,丁呂翻。

    〕官獲其利而民不乏鹽。

    其始江、淮鹽利不過四十萬缗,季年乃六百餘萬缗,由是國用充足而民不困弊。

    其河東鹽利,不過八十萬缗,而價複貴于海鹽。

     先是,運關東谷入長安者,〔先,悉薦翻。

    〕以河流湍悍,率一斛得八鬥至者,則為成勞,受優賞。

    晏以為江、汴、河、渭,水力不同,各随便宜,造運船,教漕卒,江船達揚州,汴船達河陰,〔悍,下罕翻,又侯旰翻。

    汴,皮變翻。

    江船達揚州,入淮;汴船自清口達河陰。

    開元二十二年,分汜水、武涉、荥澤,置河陰縣,屬河南府,1河陰倉。

    〕河船達渭口,渭口達太倉,〔渭口,謂渭水入河之口。

    〕其間緣水置倉,轉相受給。

    自是每歲運谷或至百餘萬斛,無鬥升沈覆者。

    〔沈,持林翻。

    〕船十艘為一綱,使軍将領之,〔艘,蘇遭翻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〕十運無失,授優勞,官其人。

    數運之後,無不斑白者。

    晏于揚子置十場造船,每艘給錢千缗。

    〔艘,蘇遭翻。

    缗,眉巾翻。

    或言「所用實不及半,虛費太多。

    」晏曰:「不然,論大計者固不可惜小費,凡事必為永久之慮。

    今始置船場,執事者至多,當先使之私用無窘,則官物堅牢矣。

    若遽與之屑屑校計锱铢,〔窘,巨隕翻。

    八铢為锱,十絫為铢。

    〕安能久行乎!異日必有患吾所給多而減之者;減半以下猶可也,過此則不能運矣。

    」其後五十年,有司果減其半。

    及鹹通中,有司計費以給之,無複羨餘,〔複,扶又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羨,于線翻,羨赢也。

    〕船益脆薄易壞,〔易,以豉翻。

    〕漕運遂廢矣。

    〔宋白曰:武德、永徽之後,姜行本、薛大鼎、褚朗皆言漕運未通濟。

    後監察禦史王師順請運晉、绛之粟于河、渭之間,始置渭橋倉。

    開元初,李傑為水運使,始大興漕事。

    十八年,裴耀卿以言漕運拜江淮轉運使,以崔希逸、蕭炅為副。

    轉運、鹽鐵有副使自此始。

    肅宗初,第五琦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