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二十七

關燈
下解說同。

    語,牛倨翻。

    〕『李惟嶽負恩為逆』,謂孝忠歸國即為忠臣。

    孝忠性直,用司徒之教。

    今既為忠臣矣,不複助逆也。

    〔複,扶又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〕且孝忠與武俊皆出夷落,〔張孝忠,奚乞失活種。

    王武俊,出契丹怒皆部。

    〕深知其心最喜翻覆。

    〔喜,許記翻。

    〕司徒勿忘鄙言,他日必相念矣!」〔其後滔、武俊交惡,果如孝忠之言。

    〕雄複欲以巧辭說之,〔複,扶又翻;下複以同。

    〕孝忠怒,欲執送京師;雄懼,逃歸。

    滔乃使劉怦将兵屯要害以備之。

    〔怦,普耕翻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;下文滔将同。

    〕孝忠完城砺兵,獨居強寇之間,莫之能屈。

     滔将步騎二萬五千發深州,至束鹿;诘旦将行,〔騎,奇寄翻。

    诘,起吉翻。

    〕吹角未畢,士卒忽大亂,喧噪曰:「天子令司徒歸幽州,柰何違敕南救田悅!」〔噪,則緖翻。

    令,力丁翻;下旨令同。

    〕滔大懼,走入驿後堂避匿。

    蔡雄與兵馬使宗顼等矯謂士卒曰:「汝輩勿喧,聽司徒傳令。

    」衆稍止。

    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顼,籲玉翻。

    令,力定翻。

    〕雄又曰:「司徒将發範陽,恩旨令得李惟嶽州縣即有之,司徒以幽州少絲纩,故與汝曹竭力血戰以取深州,冀得其絲纩以寬汝曹賦率,〔少,詩沼翻。

    纩,苦謗翻,細綿也。

    賦率,猶言賦斂也。

    〕不意國家無信,複以深州與康日知。

    又,朝廷以汝曹有功,賜絹人十匹,至魏州西境,盡為馬仆射所奪。

    〔複,扶又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朝,直遙翻;下各還同。

    射,寅謝翻。

    〕司徒但處範陽,富貴足矣;今茲南行,乃為汝曹,非自為也。

    〔處,昌呂翻。

    為,于僞翻;下行為、不為同。

    〕汝曹不欲南行,任自歸北,何用喧悖,〔悖,蒲昧翻,又蒲沒翻。

    〕乖失軍禮!」衆聞言,不知所為,乃曰:「敕使何得不為軍士守護賞物!」遂入敕使院,擘裂殺之。

    〔軍中别置館舍以居敕使,謂之敕使院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〕又呼曰:「雖知司徒此行為士卒,終不如且奉诏歸鎮。

    」〔呼,火故翻。

    〕雄曰:「然則汝曹各還部伍,诘朝複往深州,休息數日,相與歸鎮耳。

    」衆然後定。

    滔即引軍還深州,密令諸将訪察唱率為亂者,得二百餘人,悉斬之,〔诘,去吉翻,複音如字。

    令,力丁翻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〕餘衆股憟;乃複引軍而南,衆莫敢前卻。

    〔呼,火故翻。

    複,扶又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觀田庭玠之谏田悅,谷從政、邵真之谏李惟嶽,範陽之兵不肯從朱滔南救魏州,河朔三鎮之人豈皆好亂哉!上之人禦失其道耳。

    〕進,取甯晉,〔甯晉縣,屬趙州,本瘿陶縣,天寶元年更名。

    九域志:在趙州南四十一裡。

    〕留屯以待王武俊。

    武俊将步騎萬五千取元氏,〔元氏縣,漢為常山郡治,後魏屬趙郡,唐屬趙州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〕東趣甯晉。

    〔趣,七喻翻。

    宋白曰:甯晉,漢楊氏縣也,後漢為瘿陶侯國,後魏為瘿陶縣,唐天寶元年,改甯晉縣。

    九域志:甯晉縣,在趙州東南四十一裡。

    〕 武俊之始誅李惟嶽也,遣判官孟華入見。

    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見」下有「上問以河朔利害」七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;張校同,雲無注本亦無。

    】見,賢遍翻。

    〕華性忠直,有才略,應對慷慨;上悅,以為恒冀團練副使。

    〔慷,苦廣翻。

    恒,戶登翻。

    〕會武俊與朱滔有異謀,上遽遣華歸谕旨。

    華至,武俊已出師,華谏曰:「聖意于大夫甚厚,苟盡忠義,何患官爵之不崇,土地之不廣!不日天子必移康中丞于他鎮,〔康中丞,謂康日知。

    〕深、趙終為大夫之有,何苦遽自同于逆亂乎!異日無成,悔之何及!」華向在李寶臣幕府,以直道已為同列所忌,至是為副使,同列尤疾之,言于武俊曰:「華以軍中陰事奏天子,請為内應,故得超遷;是将覆大夫之軍,大夫宜備之。

    」武俊以其舊人,不忍殺,奪職,使歸私第。

     田悅恃援兵将至,遣其将康愔将萬餘人出城西,與馬燧等戰于禦河上,〔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愔,于今翻;愔将,音同上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燧,音遂。

    禦河,即隋炀帝所開永濟渠也。

    開元二十八年,魏州刺史盧晖徒永濟渠,自石灰窟引流至城西,注魏橋,以通江、淮之貨。

    杜佑曰:禦河,在魏州魏縣,炀帝引白溝水為永濟渠,即此。

    〕大敗而還。

    〔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考異曰:悅傳曰:「五月,悅以救軍将至,盡率其衆出戰于禦河之上,大」敗而還。

    」燧傳曰:「悅恃燕、趙之援,又出兵二萬,背城而陳。

    燧複與諸軍擊破之。

    」〕今從實錄。

     12時兩河用兵,月費百餘萬缗,〔缗,眉巾翻。

    〕府庫不支數月。

    太常專士韋都賓、陳京建議,以為:「貨利所聚,皆在富商,請括富商錢,出萬缗者,借其餘以供軍計。

    天下不過借一二千商,則數年之用足矣。

    」上從之。

    甲子,诏借商人錢,令度支條上。

    〔度,徒洛翻。

    上,時掌翻。

    〕判度支杜佑大索長安中商賈所有貨,意其不實,辄加搒捶,人不勝苦,有缢死者,〔索,山客翻。

    賈,音古。

    搒,音彭。

    捶,止橤翻。

    勝,音升。

    缢,于賜翻,又于計翻。

    〕長安嚣然如被寇盜。

    〔嚣,五羔翻,又許驕翻。

    被,皮義翻。

    〕計所得纔八十餘萬缗。

    又括僦櫃質錢,〔民間以物質錢,異時贖出,于母錢之外複還子錢,謂之僦櫃。

    僦,即就翻。

    〕凡蓄積錢帛粟麥者,皆借四分之一,封其櫃窖;〔蓄錢帛者以櫃,積粟麥者以窖。

    窖,古教翻。

    〕百姓為之罷市,〔為,于僞翻。

    〕相帥遮宰相馬自訴,以千萬數。

    〔帥,讀曰率。

    〕盧杞始慰谕之,勢不可遏,乃疾驅自他道歸。

    計并借商所得,纔二百萬缗,〔考異曰:實錄:「借商,統計田宅、奴婢等估,纔餘郎判度支趙贊與韋都賓等謀行括借,約罷兵後以公錢還。

    敕既下,京兆少尹韋貞督責頗峻,長安尉薛萃荷校乘車,搜人财貨,計富戶田宅奴婢等,估纔及八十八萬貫。

    又借僦匮質錢,共纔及二百萬貫。

    」今從實錄。

    〕人已竭矣。

    京,叔明之五世孫也。

    〔陳叔明,陳宣帝子,封宜都王。

     13甲戌,以昭義節度副使、磁州刺史盧玄卿為洺州刺史兼魏博招讨副使。

    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磁,牆之翻。

    洺,音名。

     初,李抱真為澤潞節度使,馬燧領河陽三城;抱真欲殺懷州刺史楊鉥,鉥奔燧,〔鉥,時迄翻。

    〕燧納之,且奏其無罪,抱真怒。

    及同讨田悅,數以事相恨望,二人怨隙遂深,不複相見。

    由是諸軍逗桡,久無成功,〔數,所角翻;下上數同。

    複,扶又翻。

    逗者,逗留不進。

    勢屈為桡。

    桡,奴教翻。

    〕上數遣中使和解之。

    〔數,所角翻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〕及王武俊逼趙州,抱真分麾下二千人戍邢州,燧大怒曰:「餘賊未除,宜相與戮力,乃分兵自守其地!」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地」下有「我甯得獨戰邪」六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;張校同,雲無注本亦無。

    】〕欲引兵歸。

    李晟說燧曰:「李尚書以邢、趙連壤,〔九域志:趙州南至邢州界七十四裡,自界首至邢州七裡。

    晟,成正翻。

    說,式芮翻〕。

    尚,辰羊翻。

    〕分兵守之,誠未有害。

    今公遽自引去,衆謂公何!」燧悅,乃單騎造抱真壘,騎,奇寄翻。

    造,七到翻。

    〕相與釋憾結歡。

    會洺州刺史田請入朝,燧奏以洺州隸抱真,又請兼隸燧,以示協和。

    上皆從之。

    〔晟,成正翻。

    燧,音遂。

    〕 14盧龍節度行軍司馬蔡廷玉惡判官鄭雲逵,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逵」下有「言于朱泚」四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;張校同,雲無注本亦無。

    】〕奏貶莫州參軍。

    雲逵妻,朱滔之女也,滔複奏為掌書記。

    〔惡,烏路翻。

    複,扶又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〕雲逵深構廷玉于滔,廷玉又與檢校大理少卿朱體微言于泚曰:〔蔡廷玉、朱體微,皆事朱泚者也。

    校,古孝翻。

    少,始照翻。

    〕「滔在幽鎮,事多專擅,其性非長者,不可以兵權之。

    」滔知之,大怒,數與泚書,請殺二人者,〔長,知丈翻。

    數,所角翻。

    〕泚不從;由是兄弟頗有隙。

    及滔拒命,上欲歸罪于廷玉等以悅滔,甲子,貶廷玉柳州司戶,體微萬州南浦尉。

    〔柳州,漢潭州縣地。

    唐置柳州,以分野當柳星之下而名,去京師水陸相乘五千四百七十裡。

    萬州,治南浦縣,春秋夔國之地,秦、漢為朐鐵縣地,後周置萬州郡。

    唐置萬州,以郡為稱,京師西南一千六百二十四裡。

     15宣武節度使劉洽攻李納之濮陽,降其守将高彥昭。

    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濮,博木翻。

    降,戶江翻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〕 16朱滔遣人以蠟書置髻中遺朱泚,〔遺,唯季翻。

    〕欲與同反;馬燧獲之,并使者送長安,泚不之知。

    上驿召泚于鳳翔,至,以蠟書并使者示之,泚惶恐頓首請罪。

    上曰:「相去千裡,初不同謀,非卿之罪也。

    」因留之長安私第,〔大曆九年,朱泚請入朝,代宗為之築大第于京師,事見二百二十五卷。

    考異曰:幸奉天錄曰:「上命還私第,但絕朝谒,日給酒肉而已。

    以内侍一人監之。

    」今從實錄及舊傳。

    〕賜名園、腴田、錦彩、金銀甚厚,以安其意;其幽州.盧龍節度、太尉、中書令并如故。

    〔為朱泚失兵權、乘時逆上張本。

    〕 上以幽州兵在鳳翔,〔幽州兵,朱泚所将入朝防秋者。

    〕思得重臣代之。

    盧杞忌張镒忠直,為上所重,欲出之于外,己得專總朝政,〔镒,弋質翻。

    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〕乃對曰:「朱泚名位素崇,鳳翔将校班秩已高,非宰相信臣,無以鎮撫,臣請自行。

    」上俛首未言,〔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校,戶教翻。

    相,息亮翻。

    俛,音免。

    〕杞又曰:「陛下必以臣貌寝,不為三軍所伏,〔貌不揚曰寝。

    〕固惟陛下神算。

    」上乃顧镒曰:「才兼文武,望重内外,無以易卿。

    」镒知為杞所排而無辭以免,因再拜受命。

    戊寅,以镒兼鳳翔尹、隴右節度等使。

    〔為張镒為李楚琳所殺張本。

    〕 初,盧杞與禦史大夫嚴郢共構楊炎、趙惠伯之獄,〔事見上二年。

    〕炎死,杞複忌郢。

    〔複,扶又翻。

    〕會蔡廷玉等貶官,殿中侍禦史鄭詹誤遞文符至昭應送之,廷玉等行已至藍田,召還而東,〔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〕廷玉等以為執己送朱滔,至靈寶西,赴河死。

    〔靈寶縣,屬陝州,古桃林地,漢為弘農縣,開元末,改為靈寶縣。

    弘農縣故城,在今縣西南二十裡。

    〕上聞之,駭異,盧杞因奏:「朱泚必疑以為诏旨,請遣三司使案詹。

    」〔此謂遣兩省官及禦史台官為三司使,使案詹等獄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〕又言:「禦史所為,必禀大夫,請并郢案之。

    」獄未具,壬午,杞奏杖殺詹于京兆府;貶郢費州刺史,〔費州,治涪州江岸,因州界費水為名。

    舊志:費州,京師南四千七百裡。

    費,扶未翻。

    考異曰:舊盧杞傳雲「貶郢驩州刺史」。

    今從新傳。

    〕卒于貶所。

    〔卒,子恤翻。

    〕 上初即位,崔佑甫為柤,務崇寬大,故當時政聲藹然,以為有貞觀之風;〔相,息亮翻。

    觀,古玩翻。

    〕及盧杞為相,知上性多忌,因以疑似離間群臣,〔間,古苋翻。

    〕始勸上以嚴刻禦下,中外失望。

     17淮南節使陳少遊奏,本道稅錢每千請增二百。

    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少,始照翻。

    舊志:淮南道督揚、滁、常、潤、和、宣、歙七州。

    此貞觀中之制也。

    以今觀之,唐中世以後,當統揚、楚、滁、和、濠、廬、壽、光、蕲、黃、申、安、舒等州。

    稅錢,謂田稅及商稅錢也。

    〕五月,丙戌,诏增他道稅錢皆如淮南;又鹽每鬥價皆增百錢。

    〔鹽每鬥價幾何,而頓增百錢,人誰堪之。

    〕 18朱滔、王武俊自甯晉南救魏州,〔是年四年,王武俊進屯甯晉。

    〕辛卯,诏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将朔方及神策步騎萬五千人東讨田悅,且拒滔等。

    〔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騎,奇寄翻。

    〕滔行至宗城,掌書記鄭雲逵、參謀田景仙棄滔來降。

    〔宗城縣,屬魏州,漢廣宗縣地。

    降,戶江翻。

    〕 19丁酉,加河東節度使馬燧同平章事。

     20辛亥,置義武軍節度于定州,以易、定、滄三州隸之。

    〔以命張孝忠。

    〕 21張光晟之殺突董也,〔事見上卷元年。

    晟,成正翻。

    〕上欲遂絕回纥,召冊可汗使源休還太原。

    久之,乃複遣休送突董及翳密施、大.小梅錄等四喪還其國,〔纥,下沒翻。

    可,從刊入聲。

    汗,音寒。

    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;下同。

    複,扶又翻。

    〕可汗遣其宰相颉子斯迦等迎之。

    颉子斯迦坐大帳,〔新書回鹘傳作「颉幹伽」。

    相,息亮翻。

    颉,奚結翻。

    迦,求加翻。

    〕立休等于帳前雪中,诘以殺突董之狀,欲殺者數四,供待其薄;留五十餘日,乃得歸。

    可汗使人謂之曰:「國人皆欲殺汝以償怨,我意則不然。

    汝國已殺突董等,我又殺汝,如以血洗血,污益甚耳!〔诘,去吉翻。

    污,烏故翻。

    〕今吾以水洗血,不亦善乎!唐負我馬直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直」下有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