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二十五

關燈
政,四方以賄求官者相屬于門,〔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論,魯昆翻。

    載,祖亥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缙,音晉。

    屬,之欲翻。

    〕大者出于載、缙,小者出于卓英倩等,皆如所欲而去。

    及常衮為相,思革其弊,杜絕僥幸,四方奏請,一切不與;而無所甄别,賢愚同滞。

    〔相,息亮翻。

    僥,堅堯翻。

    甄,稽延翻,察也。

    别,彼列翻。

    〕崔佑甫代之,欲收時望,推薦引拔,常無虛日;作相未二百日,除官八百人,〔考異曰:舊紀雲:「佑甫作相未逾年,凡除吏幾八百員,多稱允當。

    」今從建中實錄。

    〕前後相矯,終不得其适。

    上嘗謂佑甫曰:「人或謗卿,所用多涉親故,何也﹖」對曰:「臣為陛下選擇百官,〔為,于僞翻。

    〕不敢不詳慎。

    苟平生未之識,何以谙其才行而用之。

    」〔谙,烏含翻。

    行,下孟翻;下同。

    〕上以為然。

     臣光曰:臣聞用人者,無親疏、新故之殊,惟賢、不肖之為察。

    其人未必賢也,以親故而取之,固非公也;苟賢矣,以親故而舍之,亦非公也。

    夫天下之賢,固非一人所能盡也,若必待素識熟其才行而用之,所遺亦多矣。

    〔夫,音扶。

    行,下孟翻。

    〕古之為相者則不然,舉之以衆,取之以公。

    衆曰賢矣,己雖不知其詳,姑用之,待其無功,然後退之,有功則進之;所舉得其人則賞之,非其人則罰之。

    進退賞罰,皆衆人所共然也,己不置豪發之私于其間。

    苟推是心以行之,又何遺賢曠官之足病哉! 8诏罷省四方貢獻之不急者,又罷梨園使及樂工三百餘人,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梨園事始二百一十一卷玄宗開元二年。

    程大昌曰:梨園,在光化門北。

    光化門者,禁苑南面西頭第一門。

    〕所留者悉隸太常。

     9郭子儀以司徒、中書令領河中尹、靈州大都督、單于、鎮北大都護、關内、河東副元帥、朔方節度、關内支度、鹽池、六城水運大使、押蕃部并營田及河陽道觀察等使,〔河中、靈、夏皆有鹽池。

    朔方塞下有六城。

    單,音蟬。

    帥,所類翻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〕權任既重,功名複大,〔複,扶又翻。

    〕性寬大,政令頗不肅,代宗欲分其權而難之,久不決。

    甲申,诏尊子儀為尚父,〔太公望為周師尚父。

    說者謂可尚可父,天子師也。

    〕加太尉兼中書令,增實封滿二千戶,月給千五百人糧、二百馬食,子弟、諸伲遷官者十餘人,所領副元帥諸使悉罷之;以其裨将河東、朔方都虞候李懷光為河中尹、邠甯、慶、晉、绛、慈、隰節度使,以朔方留後兼靈州長史常謙光為靈州大都督、西受降城、定遠、天德、鹽、、夏、豐等軍州節度使,振武軍使渾瑊為單于大都護、東、中二受降城、振武、鎮北、綏銀、麟勝等軍州節度使,分領其任。

    〔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邠,卑旻翻。

    長,知兩翻。

    降,戶江翻。

    夏,戶雅翻。

    渾,戶昆翻,又戶本翻。

    瑊,古鹹翻。

    〕 10丙戍,诏曰:「澤州刺史李鷃〔鷃,烏谏翻。

    〕上慶雲圖。

    〔上,時掌翻;下得上、上言同。

    〕朕以時和年豐為嘉祥,以進賢顯忠為良瑞,如卿雲、靈芝、珍禽、奇獸、怪草、異木,何益于人!〔卿雲,即慶雲也。

    〕布告天下,自今有此,無得上獻。

    」内莊宅使上言諸州有官租萬四千餘斛,上令分給所在充軍儲。

    先是,諸國屢獻馴象,凡四十有二,〔令,力丁翻。

    先,悉薦翻。

    〕上曰:「象費豢養而違物性,将安用之!」命縱于荊山之陽,〔此禹貢所謂「導汧及岐至于荊山」者也。

    唐屬京兆富平縣界。

    〕及豹、貀、鬬雞、獵犬之類,悉縱之;〔貀,似豹,無前足,音女滑翻。

    史照曰:貀,似狸,蒼黑,無前足,善捕鼠。

    〕又出宮女數百人。

    于是中外皆悅,淄青軍士,至投兵相顧曰:「明主出矣,吾屬猶反乎!」〔淄,莊持翻。

    〕 11戊子,以淮西留後李希烈為節度使。

    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〕 12辛卯,以河陽鎮遏使馬燧為河東節度使。

    河東承百井之敗,〔謂去年鮑防之敗也。

    按東都事略張齊賢傳:柏井,在并州城北四十裡。

    宋朝徙并州城于陽曲縣。

    〕騎士單弱,燧悉召牧馬厮役,得數千人,教之數月,皆為精騎。

    〔騎,奇寄翻。

    〕造甲必為長短三等,稱其所衣,〔稱,尺證翻。

    衣,于既翻。

    〕以便進趨。

    又造戰車,行則載兵甲,止則為營陳,或塞險以遏奔沖;〔陳,讀曰陣。

    塞,悉則翻。

    〕器械無不精利。

    居一年,得選兵三萬。

    辟兖州人張建封為判官,署李自良代州刺史,委任之。

     13兵部侍郎黎幹,狡險谀佞,與宦官特進劉忠翼相親善。

    忠翼本名清潭,恃寵貪縱。

    二人皆為衆所惡。

    〔惡,烏路翻。

    〕時人或言幹、忠翼嘗勸代宗立獨孤貴妃為皇後,妃子韓王迥為太子。

    上即位,幹密乘轝詣忠翼謀事;事覺,丙申,幹、忠翼并除名長流,至藍田,賜死。

     14以戶部侍郎判度支韓滉為太常卿,以吏部尚書劉晏判度支。

    〔度,徒洛翻。

    滉,呼廣翻。

    尚,辰羊翻。

    〕先是晏、滉分掌天下财賦,〔先,悉薦翻。

    大曆六年,韓滉判度支。

    分掌财賦,當在此時。

    〕晏掌江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江」作「河」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。

    】〕南、山南、江淮、嶺南,滉掌關内、河東、劍南,至是,晏始兼之。

    上素聞滉掊克過甚;〔掊,蒲侯翻。

    〕故罷其利權,尋出為晉州刺史。

    〔晉州,治臨汾縣,古平陽也,京師東北七百二十五裡。

    〕 至德初,第五琦始榷鹽以佐軍用,〔事見二百一十九卷至德元載。

    琦,音奇。

    榷,古嶽翻。

    〕及劉晏代之,法益精密。

    初歲入錢六十萬缗,末年所入逾十倍,而人不厭苦。

    大曆末,計一歲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歲」下有「征賦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。

    】〕所入總一千二百萬缗,〔缗,眉巾翻。

    〕而鹽利居其太半。

    以鹽為漕傭,自江、淮至渭橋,〔此東渭橋也。

    〕率萬斛,傭七千缗,自淮以北,列置巡院,擇能吏主之,不煩州縣而集事。

     15六月,己亥朔,赦天下。

     16西川節度使崔甯、永平節度使李勉并同平章事。

    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〕 17诏:「天下冤滞,州府不為理,〔為,于僞翻。

    〕聽詣三司使,〔所謂三司使,即禦史中丞、中書省舍人、門下省給事中也。

    三人者,各以一司官來朝堂受詞,故謂之三司,非五代時理财之三司使也。

    〕以中丞、舍人、給事中各一人,日于朝堂受詞。

    推決尚未盡者,聽撾登聞鼓。

    〔唐時登聞鼓,在西朝堂之前。

    撾,側瓜翻。

    〕自今無得複奏置寺觀〔複,扶又翻。

    〕及請度僧尼。

    」于是撾登聞鼓者甚衆。

    右金吾将軍裴谞上疏,〔谞,私呂翻。

    〕以為:「訟者所争皆細故,若天子一一親之,則安用吏理乎!」上乃悉歸之有司。

     18制:「應山陵制度,務從優厚,當竭帑藏以供其費。

    」〔帑,他朗翻。

    藏,徂浪翻。

    〕刑部員外郎令狐峘上疏谏,〔令,力丁翻。

    峘,胡登翻。

    上,時掌翻。

    〕其略曰:「臣伏讀遺诏,務從儉約,若制度優厚,豈顧命之意邪!」〔邪,音耶。

    〕上答诏,略曰:「非唯中朕之病,〔中,竹仲翻。

    〕抑亦成朕之美,敢不聞義而徙!」峘,德棻之玄孫也。

    〔令狐德棻,事太宗。

    棻,扶分翻。

    〕 19庚子,立皇子誦為宣王,谟為舒王,谌為通王,諒為虔王,詳為肅王。

    乙巳,立皇弟乃為益,傀為蜀王。

    〔谌,氏壬翻。

    傀,口猥翻,又公回翻。

    皆以州名為王國名。

    〕 20丙午,舉先天故事,六品以上清望官,雖非供奉、侍衛之官,日令二人更直待制,以備顧問。

    〔新志曰:初,太宗即位,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、門下兩省,以備訪問。

    永徽中,命弘文館學士一人日待制于武德殿西門。

    文明元年,诏京官五品以上清官日一人待制于章善、明福門。

    先天末,又命朝集使六品以上随仗待制。

    永泰時,勳臣罷節制,無職事,皆待制于集賢門,凡十三人。

    崔佑甫為相,建議文官一品以下更直待制。

    其後着令,正衙待制官日二人。

    宋白曰:時佑甫奏準元敕文官一品以下更直待制,其待制官,待奏事官盡,然後趨出,便于内廊賜待進止,至酉時然後放。

    令,力丁翻。

    更,工衡翻;下同。

    〕 21庚戍,以朱泚為鳳翔尹。

    〔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
    〕 22代宗優寵宦官,奉使四方者,不禁其求取。

    嘗遣中使賜妃族,還,問所得頗少,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少,詩沼翻。

    〕代宗不悅,以為輕我命;妃懼,遽以私物償之。

    由是中使公求賂遺,無所忌憚。

    〔遺,于季翻。

    〕宰相嘗貯錢于合中,每賜一物,宣一旨,無徒還者;〔相,息亮翻。

    貯,丁呂翻。

    〕出使所曆州縣,移文取貨,與賦稅同,皆重載而歸。

    上素知其弊,遣中使邵光超賜李希烈旌節;希烈贈之仆、馬及缣七百匹,黃茗二百斤。

    〔茗,莫迥翻;茶之晚取者。

    〕上聞之,怒,杖光超六十而流之。

    于是中使之未歸者,皆潛棄所得于山谷,雖與之,莫敢受。

     23甲子,以神策都知兵馬使、右領軍大将軍王駕鶴為東都園苑使,〔東都園苑使,唐初苑總監之職也。

    〕以司農卿白琇珪代之,〔琇,息救翻。

    〕更名志貞。

    駕鶴典禁兵十餘年,權行中外,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外」下有「诏下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。

    】〕上恐其生變;崔佑甫召駕鶴與語,留連久之,琇珪已視事矣。

     24李正己畏上威名,表獻錢三十萬缗;上欲受之恐見欺,卻之則無辭。

    崔佑甫請遣使慰勞淄青将士,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勞,力到翻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〕因以正己所獻錢賜之,使将士人人戴上恩;又諸道聞之,知朝廷不重貨财。

    上悅,從之。

    正己大凓服。

    天下以為太平之治,庶幾可望焉。

    〔治,直吏翻。

    幾,居衣翻。

    〕 25秋,七月,戊辰朔,日有食之。

     26禮儀使、吏部尚書顔真卿上言:「上元中,政在宮壺,始增祖宗之谥;〔尚,辰羊翻。

    上,時掌翻。

    壺,苦本翻;宮中道也。

    按鹹亨五年八月十五日,改元上元,是日追尊高祖、太宗。

    政在宮壺,謂武後專政也。

    〕玄宗末,奸臣竊命,累聖之谥,有加至十一字者。

    〔按天寶十三載,加祖宗谥号并廟号皆為九字。

    而群臣上玄宗尊号凡十四字。

    未知顔真卿所謂加至十一字何帝也。

    谥,神至翻。

    〕按周之文、武,稱文不稱武,言武不稱文,豈盛德所不優乎﹖蓋群臣稱其至者故也。

    故谥多不為褒,少不為貶。

    〔少,始紹翻。

    〕今累聖谥号太廣,有踰古制,請自中宗以上皆從初谥,〔初谥,高祖太武皇帝,太宗文皇帝,高宗天皇大帝,中宗孝和皇帝。

    〕睿宗曰聖真皇帝,玄宗曰孝明皇帝,肅宗曰宣皇帝,以省文尚質,正名敦本。

    」上命百官集議,儒學之士,皆從真卿議;獨兵部侍郎袁裃,〔裃,昌含翻,又七感翻。

    〕官以兵進,奏言:「陵廟玉冊、木主皆已刊勒,不可輕改,」事遂寝。

    不知陵中玉冊所刻,乃初谥也。

    〔按唐陵中玉冊,自睿宗聖真皇帝以上所刻皆初谥。

    然玄宗谥冊曰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,肅宗谥冊曰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。

    袁裃所謂木主、玉冊皆已刊勒,有見乎此耳。

    〕 27初,代宗之世,事多留滞,四夷使者及四方奏計,或連歲不遣,乃于右銀台門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右銀台門,在東内宮城西面。

    又北,則九仙門。

    〕置客省以處之;〔處,昌呂翻。

    〕及上書言事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事」下有「孟浪者」三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。

    】〕失職、未叙,亦置其中,動經十歲。

    常有數百人,并部曲、畜産動以千計,度支廪給,其費甚廣。

    〔度,徒洛翻。

    〕上悉命疏理,拘者出之,事竟者遣之,當叙者任之,歲省谷萬九千二百斛。

     28壬申,毀元載、馬璘、劉忠翼之第。

    〔載,祖亥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璘,離珍翻。

    〕初,天寶中,貴戚第舍雖極奢麗,而垣屋高下,猶存制度,然李靖家廟已為楊氏馬貛矣。

    及安、吏亂後,法度堕弛,〔堕,讀曰隳。

    〕大臣将帥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帥」下有「宦官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。

    】〕競治第舍,各窮其力而後止,時人謂之木妖。

    〔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帥,所類翻。

    治,直之翻。

    妖,于驕翻。

    〕上素疾之,故毀其尤者,仍命馬氏獻其園,隸宮司,〔宮司,掌宮禁園禦者也。

    〕謂之奉成園。

    〔雍錄:奉成園,在安邑坊。

    自丹鳳門南出,東街第六坊,為安邑坊。

    〕 30庚辰,诏回纥諸胡在京師者,各服其服,無得效華人。

    先是回纥留京師者常千人,〔纥,下沒翻。

    先,悉薦翻。

    〕商胡僞服而雜居者又倍之,縣官日給饔饩,〔熟曰饔,生曰饩,饩,許既翻。

    〕殖赀産,開第舍、市肆,美利皆歸之,日縱貪橫,〔橫,戶孟翻。

    〕吏不敢問。

    或衣華服,〔衣,于既翻。

    華服,中華之服也。

    〕誘取妻妾,故禁之。

    〔誘,羊久翻。

    〕 31辛卯,罷天下榷酒收利。

    〔唐初無酒禁,幹元元年,京師酒貴,肅宗以廪食方屈,乃禁京師酟酒,期以麥熟如初。

    二年,饑,複禁酟。

    廣德二年,定天下酟戶以月收稅。

    榷,古嶽翻。

    〕 32上之在東宮也,國子博士河中張涉為侍讀,〔太宗時,晉王府有侍讀,及為太子,亦置焉。

    〕即位之夕,召涉入禁中,事無大小皆咨之;明日,置于翰林為學士,〔翰林故事曰:翰林院者,在銀台門内,以藝能、伎術召見者之所處也。

    玄宗初,置翰林待诏,掌四方表疏批答,應和文章。

    又以诏敕文告悉由中書,多壅滞,始選朝官有才藝學識者入居翰林,供奉别旨,然亦未定名。

    制诏書敕,猶或分在集賢。

    開元二十六年,始以翰林供奉改稱學士,别建學士院于翰林苑之南,俾專内命。

    其後又置東翰林院于金銮殿之西,随上所在。

    凡學士無定員,下自校書郎,上及諸曹尚書,皆為之。

    入院一歲則遷知制诰,未知制诰者,不作文書。

    久次者一人為承旨。

    〕親重無比。

    〔為張涉以贓賄得罪張本。

    〕乙未,以涉為右散騎常侍,仍為學士。

    〔散,悉亶翻。

    騎,奇寄翻。

    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