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二十五
關燈
小
中
大
使,知河西、澤潞行營。
26平盧節度使李正己先有淄、青、齊、海、登、萊、沂、密、德、棣十州之地,及李靈曜之亂,諸道合兵攻之,所得之地,各為己有,正己又得曹、濮、徐、兖、郓五州,因自青州徙治郓州,使其子前淄州刺史納守青州。
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州」下有「癸卯,以納為青州刺史」九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;張校同,雲無注本亦無。
】濮,博木翻。
郓,音運。
考異曰:實錄,此年二月丙戍,以納為青州刺史,充淄、青留後。
至此又雲為青州刺史。
舊正己傳雲:「正己自青州徙居郓州,使子納及腹心之将分理其地。
」納傳雲:「正己擊田承嗣,署奏留後,尋遷青州刺史。
」今從之。
〕正己用刑嚴峻,所在不敢偶語;然法令齊一,賦均而輕,擁兵十萬,雄據東方,鄰藩皆畏之。
是時田承嗣據魏、博、相、衛、洺、貝、澶七州,〔澶州,漢東郡頓丘縣地。
隋開皇十六年,分頓丘置澶淵縣,唐改曰澶水,避高祖諱也。
武德四年,分黎州之澶水、魏州之頓丘、觀州置澶州,貞觀元年,州廢;大曆七年,田承嗣表以魏州之頓丘、臨黃,複置澶州。
嗣,祥吏翻。
相,息亮翻。
洺,音名。
澶,時連翻。
〕李寶臣據恒、易、趙、定、深、冀、滄七州,各擁衆五萬;梁崇義據襄、鄧、均、房、複、郢六州,有衆二萬;相與根據蟠結,雖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,〔恒,戶登翻。
朝,直遙翻。
〕官爵、甲兵、租賦、刑殺皆自專之,上寬仁,一聽其所為。
朝廷或完一城,增一兵,辄有怨言,以為猜貳,常為之罷役;〔為,于僞翻。
〕而自于境内築壘、繕兵無虛日。
以是雖在中國名藩臣,而實如蠻貊異域焉。
十三年〔(戊午、七七八)〕 1春,正月,辛酉,敕毀白渠支流碾硙以溉田。
〔碾,尼展翻。
硙,五對翻,磨也。
公輸班作硙,後人又激水為之,不煩人力,引水激輪,使自旋轉,謂之水磨。
史照曰:碾,磨也。
硙,也。
〕升平公主有二硙,入見于上,請存之。
〔見,賢遍翻。
〕上曰:「吾欲以利蒼生,汝識吾意,當為衆先。
」公主即日毀之。
2戊辰,回纥寇太原,河東押牙泗水李自良曰:〔纥,下沒翻。
唐節度使置都押牙,牙前重職也,即今制置使司帳前都提舉之職。
泗水縣,屬兖州,漢之卞縣也。
隋時分西界為汶陽縣,于卞縣古城置泗水縣。
〕「回纥精銳遠來求鬬,難與争鋒;不如築二壘于歸路,以兵戍之。
虜至,堅壁勿與戰,彼師老自歸,乃出軍乘之。
二壘抗其前,大軍蹙其後,無不捷矣。
」留後鮑防不從,遣大将焦伯瑜等逆戰;癸酉,遇虜于陽曲,〔将,即亮翻。
宋白曰:陽曲,漢舊縣;後漢末,移理木井城,今縣是也。
〕大敗而還,死者萬餘人。
回纥縱兵大掠。
二月,代州都督張光晟擊破之于羊武谷,〔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纥,下沒翻。
晟,成正翻。
九域志:代州崞縣有陽武寨。
〕乃引去。
上亦不問回纥入寇之故,待之如初。
3己亥,吐蕃遣其将馬重英帥衆四萬寇靈州,〔吐,從暾入聲。
帥,讀曰率。
〕奪填漢、禦史、尚書三渠水口以弊屯田。
〔史照曰:三渠,謂填漢渠、禦史渠、尚書渠也。
填,讀曰鎮。
〕 4三月,甲戍,回纥使還,過河中,朔方軍士掠其辎重,〔朔方軍士之留屯河中者。
使,疏吏翻。
過,古禾翻,又古卧翻。
辎,莊持翻。
重,直用翻。
〕因大掠坊市。
5夏,四月,甲辰,吐蕃寇靈州,朔方留後常謙光擊破之。
6六月,戊戍,隴右節度使朱泚獻貓鼠同乳不相害者以為瑞;〔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乳,如住翻。
〕常衮帥百官稱賀。
〔帥,讀曰率。
〕中書舍人崔佑甫獨不賀,曰:「物反常為妖。
貓捕鼠,乃其職也,今同乳,妖也。
〔妖,于驕翻。
〕何乃賀為!宜戒法吏之不察奸、邊吏之不禦寇者,以承天意。
」上嘉之。
佑甫,沔之子也。
〔崔沔,開元名臣。
沔,彌兖翻。
〕秋,七月,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月」下有「壬子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。
】〕以佑甫知吏部選事。
佑甫數以公事與常衮争,由是惡之。
〔為衮奏貶佑甫張本。
選,須絹翻。
數,所角翻。
惡,烏路翻。
〕 7戊午,郭子儀奏以回纥猶在塞上,邊人恐懼,請遣邠州刺史渾瑊将兵鎮振武軍,〔邠,卑旻翻。
瑊,古鹹翻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振武軍,在單于都護府城内,秦、漢之雲中郡城也。
宋白曰:振武軍,即漢定襄郡之盛樂縣也,在陰山之陽,黃河之北。
〕從之。
回纥始去。
8辛未,吐蕃将馬重英二萬衆寇鹽、慶二州,〔重,直龍翻。
〕郭子儀遣朔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朔」上有「河東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。
】〕方都虞候李懷光擊卻之。
9八月,乙亥,成德節度使李寶臣請複姓張,許之。
〔寶臣賜姓見二百二十二卷寶應元年。
使,疏吏翻。
〕 10吐蕃二萬衆寇銀、麟州,略黨項雜畜,〔吐,從暾入聲。
銀州,漢西河郡圁陰縣地。
麟州,漢、新秦中之地。
黨,底朗翻。
畜,許救翻。
〕郭子儀遣李懷光擊破之。
11上悼念貞懿皇後不已,〔貞懿皇後,獨孤妃也,十年薨。
〕殡于内殿,累年不忍葬;丁酉,始葬于莊陵。
〔莊陵,在京兆三原縣西北五裡。
〕 12九月,庚午,吐蕃萬騎下青石嶺,逼泾州;〔青石嶺在泾州保定縣西。
宋白曰:臨泾城,直泾州西北九十裡,其界有青石嶺。
騎,奇寄翻。
〕诏郭子儀、朱泚與段秀實共卻之。
13冬,十二月,丙戍,以吏部尚書、轉運、鹽鐵等使劉晏為左仆射,知三铨及使職如故。
〔尚,辰羊翻。
射,寅謝翻。
歐陽修曰:凡選有文武:文選,吏部主之;武選,兵部主之:皆為三铨,尚書、侍郎分主之,尚書掌其一,侍郎分其二。
〕 14郭子儀入朝,命判官京兆杜黃裳主留務。
李懷光陰謀代子儀,矯為诏書,欲誅大将溫儒雅等。
黃裳察其詐,以诘懷光;〔朝,直遙翻。
将,即亮翻。
诘,去吉翻。
〕懷光流汗服罪。
于是諸将之難制者,黃裳矯子儀之命,皆出之于外,軍府乃安。
15以給事中杜亞為江西觀察使。
16上召江西判官李泌入見,〔泌,毗必翻。
李泌出佐江西,見上卷五年。
見,賢遍翻。
〕語以元載事,曰:「與卿别八年,乃能誅此賊。
賴太子發其陰謀,〔此歸功于太子耳。
語,牛倨翻。
〕不然,幾不見卿。
」對曰:「臣昔日固嘗言之。
陛下知群臣有不善,則去之;〔幾,居依翻。
去,羌呂翻。
〕含容太過,故至于此。
」上曰:「事亦應十全,不可輕發。
」上因言:「朕面屬卿于路嗣恭,〔屬,之欲翻。
〕而嗣恭取載意,奏卿為虔州别駕。
嗣恭初平嶺南,獻琉璃盤,徑九寸,朕以為至寶。
及破載家,得嗣恭所遺載琉璃盤,徑尺。
〔遺,于季翻。
程大昌曰:漢西域傳:罽賓國有琥珀、流離。
師古注曰:魏略雲:大秦國出赤、白、黑、黃、青、綠、缥、绀、紅、紫十種流離。
此蓋自然之物,采澤光潤,踰于衆玉。
今俗所用,皆消冶石汁,加以衆藥,灌而為之,虛脆不耐,實非真物。
按流離,今書附玉旁為琉璃字,師古之記是矣,亦未得其詳也。
穆天子傳:天子東征,有釆石之山,凡好石之器于是出。
升山取釆石,鑄以成器。
注雲:釆石,文釆之石也。
則鑄石為器,古有之矣。
顔氏謂為自然之物恐不詳也。
北史大月氏傳:魏太武時,月氏人商販京師,自雲能鑄石為五色琉璃。
于是釆礦于山中,即京師鑄之,既成,光澤乃美于西方來者。
自是琉璃遂賤。
用此言推之,則雖西域琉璃,亦用石鑄,無自然生成者。
兼外國奇産,中國未始無之,獨不聞有所謂真琉璃也。
然中國所鑄,有與西域異者。
鑄之中國,色甚光鮮,而質則輕脆,沃以熱酒,随手破裂。
其來自海舶者,制差鈍樸,而色亦微暗。
其可異者,雖百沸湯注之,與磁銀無異,了不複動,是名蕃琉璃也。
蕃琉璃之異于中國,其别蓋如此,而未嘗聞以石琢之也。
餘謂路嗣恭所獻者,蓋師古所謂大秦琉璃自然之物。
否則代宗何以謂之至寶哉!程大昌考之不詳耳。
〕俟其至,當與卿議之。
」泌曰:「嗣恭為人,小心,善事人,畏權勢,精勤吏事而不知大體。
昔為縣令,有能名;〔路嗣恭始名劍客,為蕭關令,連徙神烏、姑臧二縣,考績為天下最。
玄宗以為可嗣漢魯恭,因賜名。
〕陛下未暇知之,而為載所用,故為之盡力。
陛下誠知而用之,彼亦為陛下盡力矣。
〔為之,亦為,于僞翻。
〕虔州别駕,臣自欲之,非其罪也。
且嗣恭新立大功,〔即謂平嶺南之功。
〕陛下豈得以一琉璃盤罪之邪!」上意乃解,以嗣恭為兵部尚書。
〔邪,意耶。
尚,辰羊翻。
〕 17郭子儀以朔方節度副使張昙性剛率,謂其以武人輕己,銜之;〔昙,徒含翻。
銜,戶緘翻。
〕孔目官吳曜為子儀所任,〔諸鎮州皆有孔目官,以綜理衆事,吏職也。
言一孔一目,皆所綜理也。
〕因而構之。
子儀怒,誣奏昙扇動軍衆,誅之。
掌書記高郢力争之,子儀不聽,奏貶郢猗氏丞。
〔猗氏縣,屬河中府。
宋白曰:本郇國地,猗頓于此起富,故曰猗氏。
〕既而僚佐多以病求去,子儀悔之,悉薦之于朝,曰:「吳曜誤我。
」遂逐之。
〔史言郭子儀過而能改。
朝,直遙翻。
〕 18常衮言于上曰:「陛下久欲用李泌,〔泌,毗必翻。
〕昔漢宣帝欲用人為公卿,必先試理人,請且以為刺史,使周知人間利病,俟報政而用之。
」〔太公治齊,五月而報政。
伯禽治魯,三年而報政。
常衮用此語也。
〕 十四年〔(己未、七七九)〕 1春,正月,壬戍,以李泌為澧州刺史。
〔澧,音禮。
〕 2二月,癸未,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薨。
〔使,疏吏翻。
嗣,祥吏翻。
〕有子十一人,以其侄中軍兵馬使悅為才,使知軍事,而諸子佐之。
甲申,以悅為魏博留後。
〔為田緒殺悅張本。
〕 3淮西節度使李忠臣,貪殘好色,将吏妻女美者,多逼淫之,悉以軍政委妹伲節度副使張惠光。
惠光挾勢暴橫,軍州苦之。
忠臣複以惠光子為牙将,暴橫甚于其父。
〔好,呼到翻。
橫,戶孟翻。
複,扶又翻。
将,即亮翻。
〕左廂都虞候李希烈,忠臣之族子也,為衆所服。
希烈因衆心怨怒,三月,丁未,與大将丁暠等〔暠,古老翻。
〕殺惠光父子而逐忠臣。
忠臣單騎奔京師,〔騎,奇寄翻。
〕上以其有功,〔吐蕃寇京師,忠臣先諸鎮赴援,又有平李靈曜之功。
〕使以檢校司空、同平章事留京師;以希烈為蔡州刺史、淮西留後。
〔為李希烈以淮、蔡畔援張本。
〕以永平節度使李勉兼汴州刺史,增領汴、颍二州,徙鎮汴州。
〔永平軍本治滑州。
汴,皮變翻。
〕 4辛酉,以容管經略使王翃為河中少尹、知府事。
河東副元帥留後部将淩正暴橫,翃抑之。
〔使,疏吏翻。
翃,戶萌翻。
少,始照翻。
帥,所類翻。
将,即亮翻。
橫,戶孟翻。
〕正與其徒乘夜作亂,翃知之,故縮漏水數刻以差其期,賊驚,潰走,擒正,誅之,軍府乃安。
5成德節度使張寶臣既請複姓,〔去年寶臣請複姓張。
〕又不自安,更請賜姓;夏,四月,癸未,複賜姓李。
〔複,扶又翻。
〕 6五月,癸卯,上始有疾,辛酉,制皇太子監國。
〔監,古銜翻。
〕是夕,上崩于紫宸之内殿,〔上年五十二。
紫宸殿在東内宣政殿之北,蓬萊殿之南。
〕遺诏以郭子儀攝冢宰。
癸亥,德宗即位,在諒陰中,動遵禮法;嘗召韓王迥食,〔迥,德宗弟也。
〕食馬齒羹,不設鹽、酪。
〔馬齒,苋也。
酪,音洛;奶酪也。
〕 7常衮性剛急,為政苛細,不合衆心。
時群臣朝夕臨,〔臨,力鸩翻,哭也。
〕衮哭委頓,從吏或扶之。
〔從,才用翻。
〕中書舍人崔佑甫指以示衆曰:「臣哭君前,有扶禮乎!」衮聞,益恨之。
會議群臣喪服,衮以為:「禮,臣為君斬衰三年。
〔為,于僞翻。
衰,倉回翻。
〕漢文權制,猶三十六日。
〔事見十五卷前漢文帝後七年。
〕高宗以來,皆遵漢制。
及玄宗、肅宗之喪,始服二十七日。
今遺诏雲,『天下吏人,三日釋服。
』古者卿大夫從君而服,皇帝二十七日而除,在朝群臣亦當如之。
」佑甫以為:「遺诏,無朝臣、庶人之别。
〔朝,直遙翻;下同。
别,彼列翻。
〕朝野内外,莫非天下,凡百執事,孰非吏人!皆應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應」下有「三日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。
〕釋服。
」相與力争,聲色陵厲。
衮不能堪,乃奏佑甫率情變禮,請貶潮州刺史;上以為太重,閏月,壬申,貶佑甫為河南少尹。
初,肅宗之世,天下務殷,宰相常有數人更直決事,〔更,工衡翻。
〕或休沐各歸私第,诏直事者代署其名而奏之,自是踵為故事。
時部子儀、朱泚雖以軍功為宰相,皆不預朝政,衮獨居政事堂,〔唐初,政事堂在門下省。
裴炎自侍中遷中書令,乃徙政事堂于中書省。
三省長官議事于此。
〕代二人署名奏佑甫。
佑甫既貶,二人表言其非罪,上問:「卿向言可貶,今雲非罪,何也﹖」二人對,初不知。
上初即位,以衮為欺罔,大駭。
甲辰,百官衰绖,序立于月華門,〔程大昌曰:按六典,宣政殿前有兩庑,兩庑各自有門。
其東曰日華,日華之東則門下省也。
西廊有門曰月華,月華之西則中書省也。
衰,倉回翻。
〕有制,貶衮為潮州刺史,〔潮州,去京師五千許裡。
〕以佑甫為門下侍郎、同平章事,聞者震悚。
佑甫至昭應而還。
〔昭應縣,本新豐縣,垂拱二年,改曰應山;神龍元年,複故名;玄宗更名昭應;隋新豐治古新豐城北;天寶昭應縣治昭應宮北。
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〕既而群臣喪服竟用衮議。
上時居諒陰,庶政皆委于佑甫,所言無不允。
初,至德以後,天下用兵,諸将競論功賞,故官爵不能無濫。
及永泰以來,天下稍平,而元載、王缙秉
26平盧節度使李正己先有淄、青、齊、海、登、萊、沂、密、德、棣十州之地,及李靈曜之亂,諸道合兵攻之,所得之地,各為己有,正己又得曹、濮、徐、兖、郓五州,因自青州徙治郓州,使其子前淄州刺史納守青州。
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州」下有「癸卯,以納為青州刺史」九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;張校同,雲無注本亦無。
】濮,博木翻。
郓,音運。
考異曰:實錄,此年二月丙戍,以納為青州刺史,充淄、青留後。
至此又雲為青州刺史。
舊正己傳雲:「正己自青州徙居郓州,使子納及腹心之将分理其地。
」納傳雲:「正己擊田承嗣,署奏留後,尋遷青州刺史。
」今從之。
〕正己用刑嚴峻,所在不敢偶語;然法令齊一,賦均而輕,擁兵十萬,雄據東方,鄰藩皆畏之。
是時田承嗣據魏、博、相、衛、洺、貝、澶七州,〔澶州,漢東郡頓丘縣地。
隋開皇十六年,分頓丘置澶淵縣,唐改曰澶水,避高祖諱也。
武德四年,分黎州之澶水、魏州之頓丘、觀州置澶州,貞觀元年,州廢;大曆七年,田承嗣表以魏州之頓丘、臨黃,複置澶州。
嗣,祥吏翻。
相,息亮翻。
洺,音名。
澶,時連翻。
〕李寶臣據恒、易、趙、定、深、冀、滄七州,各擁衆五萬;梁崇義據襄、鄧、均、房、複、郢六州,有衆二萬;相與根據蟠結,雖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,〔恒,戶登翻。
朝,直遙翻。
〕官爵、甲兵、租賦、刑殺皆自專之,上寬仁,一聽其所為。
朝廷或完一城,增一兵,辄有怨言,以為猜貳,常為之罷役;〔為,于僞翻。
〕而自于境内築壘、繕兵無虛日。
以是雖在中國名藩臣,而實如蠻貊異域焉。
十三年〔(戊午、七七八)〕 1春,正月,辛酉,敕毀白渠支流碾硙以溉田。
〔碾,尼展翻。
硙,五對翻,磨也。
公輸班作硙,後人又激水為之,不煩人力,引水激輪,使自旋轉,謂之水磨。
史照曰:碾,磨也。
硙,也。
〕升平公主有二硙,入見于上,請存之。
〔見,賢遍翻。
〕上曰:「吾欲以利蒼生,汝識吾意,當為衆先。
」公主即日毀之。
2戊辰,回纥寇太原,河東押牙泗水李自良曰:〔纥,下沒翻。
唐節度使置都押牙,牙前重職也,即今制置使司帳前都提舉之職。
泗水縣,屬兖州,漢之卞縣也。
隋時分西界為汶陽縣,于卞縣古城置泗水縣。
〕「回纥精銳遠來求鬬,難與争鋒;不如築二壘于歸路,以兵戍之。
虜至,堅壁勿與戰,彼師老自歸,乃出軍乘之。
二壘抗其前,大軍蹙其後,無不捷矣。
」留後鮑防不從,遣大将焦伯瑜等逆戰;癸酉,遇虜于陽曲,〔将,即亮翻。
宋白曰:陽曲,漢舊縣;後漢末,移理木井城,今縣是也。
〕大敗而還,死者萬餘人。
回纥縱兵大掠。
二月,代州都督張光晟擊破之于羊武谷,〔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纥,下沒翻。
晟,成正翻。
九域志:代州崞縣有陽武寨。
〕乃引去。
上亦不問回纥入寇之故,待之如初。
3己亥,吐蕃遣其将馬重英帥衆四萬寇靈州,〔吐,從暾入聲。
帥,讀曰率。
〕奪填漢、禦史、尚書三渠水口以弊屯田。
〔史照曰:三渠,謂填漢渠、禦史渠、尚書渠也。
填,讀曰鎮。
〕 4三月,甲戍,回纥使還,過河中,朔方軍士掠其辎重,〔朔方軍士之留屯河中者。
使,疏吏翻。
過,古禾翻,又古卧翻。
辎,莊持翻。
重,直用翻。
〕因大掠坊市。
5夏,四月,甲辰,吐蕃寇靈州,朔方留後常謙光擊破之。
6六月,戊戍,隴右節度使朱泚獻貓鼠同乳不相害者以為瑞;〔泚,且禮翻,又音此。
乳,如住翻。
〕常衮帥百官稱賀。
〔帥,讀曰率。
〕中書舍人崔佑甫獨不賀,曰:「物反常為妖。
貓捕鼠,乃其職也,今同乳,妖也。
〔妖,于驕翻。
〕何乃賀為!宜戒法吏之不察奸、邊吏之不禦寇者,以承天意。
」上嘉之。
佑甫,沔之子也。
〔崔沔,開元名臣。
沔,彌兖翻。
〕秋,七月,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月」下有「壬子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。
】〕以佑甫知吏部選事。
佑甫數以公事與常衮争,由是惡之。
〔為衮奏貶佑甫張本。
選,須絹翻。
數,所角翻。
惡,烏路翻。
〕 7戊午,郭子儀奏以回纥猶在塞上,邊人恐懼,請遣邠州刺史渾瑊将兵鎮振武軍,〔邠,卑旻翻。
瑊,古鹹翻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振武軍,在單于都護府城内,秦、漢之雲中郡城也。
宋白曰:振武軍,即漢定襄郡之盛樂縣也,在陰山之陽,黃河之北。
〕從之。
回纥始去。
8辛未,吐蕃将馬重英二萬衆寇鹽、慶二州,〔重,直龍翻。
〕郭子儀遣朔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朔」上有「河東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。
】〕方都虞候李懷光擊卻之。
9八月,乙亥,成德節度使李寶臣請複姓張,許之。
〔寶臣賜姓見二百二十二卷寶應元年。
使,疏吏翻。
〕 10吐蕃二萬衆寇銀、麟州,略黨項雜畜,〔吐,從暾入聲。
銀州,漢西河郡圁陰縣地。
麟州,漢、新秦中之地。
黨,底朗翻。
畜,許救翻。
〕郭子儀遣李懷光擊破之。
11上悼念貞懿皇後不已,〔貞懿皇後,獨孤妃也,十年薨。
〕殡于内殿,累年不忍葬;丁酉,始葬于莊陵。
〔莊陵,在京兆三原縣西北五裡。
〕 12九月,庚午,吐蕃萬騎下青石嶺,逼泾州;〔青石嶺在泾州保定縣西。
宋白曰:臨泾城,直泾州西北九十裡,其界有青石嶺。
騎,奇寄翻。
〕诏郭子儀、朱泚與段秀實共卻之。
13冬,十二月,丙戍,以吏部尚書、轉運、鹽鐵等使劉晏為左仆射,知三铨及使職如故。
〔尚,辰羊翻。
射,寅謝翻。
歐陽修曰:凡選有文武:文選,吏部主之;武選,兵部主之:皆為三铨,尚書、侍郎分主之,尚書掌其一,侍郎分其二。
〕 14郭子儀入朝,命判官京兆杜黃裳主留務。
李懷光陰謀代子儀,矯為诏書,欲誅大将溫儒雅等。
黃裳察其詐,以诘懷光;〔朝,直遙翻。
将,即亮翻。
诘,去吉翻。
〕懷光流汗服罪。
于是諸将之難制者,黃裳矯子儀之命,皆出之于外,軍府乃安。
15以給事中杜亞為江西觀察使。
16上召江西判官李泌入見,〔泌,毗必翻。
李泌出佐江西,見上卷五年。
見,賢遍翻。
〕語以元載事,曰:「與卿别八年,乃能誅此賊。
賴太子發其陰謀,〔此歸功于太子耳。
語,牛倨翻。
〕不然,幾不見卿。
」對曰:「臣昔日固嘗言之。
陛下知群臣有不善,則去之;〔幾,居依翻。
去,羌呂翻。
〕含容太過,故至于此。
」上曰:「事亦應十全,不可輕發。
」上因言:「朕面屬卿于路嗣恭,〔屬,之欲翻。
〕而嗣恭取載意,奏卿為虔州别駕。
嗣恭初平嶺南,獻琉璃盤,徑九寸,朕以為至寶。
及破載家,得嗣恭所遺載琉璃盤,徑尺。
〔遺,于季翻。
程大昌曰:漢西域傳:罽賓國有琥珀、流離。
師古注曰:魏略雲:大秦國出赤、白、黑、黃、青、綠、缥、绀、紅、紫十種流離。
此蓋自然之物,采澤光潤,踰于衆玉。
今俗所用,皆消冶石汁,加以衆藥,灌而為之,虛脆不耐,實非真物。
按流離,今書附玉旁為琉璃字,師古之記是矣,亦未得其詳也。
穆天子傳:天子東征,有釆石之山,凡好石之器于是出。
升山取釆石,鑄以成器。
注雲:釆石,文釆之石也。
則鑄石為器,古有之矣。
顔氏謂為自然之物恐不詳也。
北史大月氏傳:魏太武時,月氏人商販京師,自雲能鑄石為五色琉璃。
于是釆礦于山中,即京師鑄之,既成,光澤乃美于西方來者。
自是琉璃遂賤。
用此言推之,則雖西域琉璃,亦用石鑄,無自然生成者。
兼外國奇産,中國未始無之,獨不聞有所謂真琉璃也。
然中國所鑄,有與西域異者。
鑄之中國,色甚光鮮,而質則輕脆,沃以熱酒,随手破裂。
其來自海舶者,制差鈍樸,而色亦微暗。
其可異者,雖百沸湯注之,與磁銀無異,了不複動,是名蕃琉璃也。
蕃琉璃之異于中國,其别蓋如此,而未嘗聞以石琢之也。
餘謂路嗣恭所獻者,蓋師古所謂大秦琉璃自然之物。
否則代宗何以謂之至寶哉!程大昌考之不詳耳。
〕俟其至,當與卿議之。
」泌曰:「嗣恭為人,小心,善事人,畏權勢,精勤吏事而不知大體。
昔為縣令,有能名;〔路嗣恭始名劍客,為蕭關令,連徙神烏、姑臧二縣,考績為天下最。
玄宗以為可嗣漢魯恭,因賜名。
〕陛下未暇知之,而為載所用,故為之盡力。
陛下誠知而用之,彼亦為陛下盡力矣。
〔為之,亦為,于僞翻。
〕虔州别駕,臣自欲之,非其罪也。
且嗣恭新立大功,〔即謂平嶺南之功。
〕陛下豈得以一琉璃盤罪之邪!」上意乃解,以嗣恭為兵部尚書。
〔邪,意耶。
尚,辰羊翻。
〕 17郭子儀以朔方節度副使張昙性剛率,謂其以武人輕己,銜之;〔昙,徒含翻。
銜,戶緘翻。
〕孔目官吳曜為子儀所任,〔諸鎮州皆有孔目官,以綜理衆事,吏職也。
言一孔一目,皆所綜理也。
〕因而構之。
子儀怒,誣奏昙扇動軍衆,誅之。
掌書記高郢力争之,子儀不聽,奏貶郢猗氏丞。
〔猗氏縣,屬河中府。
宋白曰:本郇國地,猗頓于此起富,故曰猗氏。
〕既而僚佐多以病求去,子儀悔之,悉薦之于朝,曰:「吳曜誤我。
」遂逐之。
〔史言郭子儀過而能改。
朝,直遙翻。
〕 18常衮言于上曰:「陛下久欲用李泌,〔泌,毗必翻。
〕昔漢宣帝欲用人為公卿,必先試理人,請且以為刺史,使周知人間利病,俟報政而用之。
」〔太公治齊,五月而報政。
伯禽治魯,三年而報政。
常衮用此語也。
〕 十四年〔(己未、七七九)〕 1春,正月,壬戍,以李泌為澧州刺史。
〔澧,音禮。
〕 2二月,癸未,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薨。
〔使,疏吏翻。
嗣,祥吏翻。
〕有子十一人,以其侄中軍兵馬使悅為才,使知軍事,而諸子佐之。
甲申,以悅為魏博留後。
〔為田緒殺悅張本。
〕 3淮西節度使李忠臣,貪殘好色,将吏妻女美者,多逼淫之,悉以軍政委妹伲節度副使張惠光。
惠光挾勢暴橫,軍州苦之。
忠臣複以惠光子為牙将,暴橫甚于其父。
〔好,呼到翻。
橫,戶孟翻。
複,扶又翻。
将,即亮翻。
〕左廂都虞候李希烈,忠臣之族子也,為衆所服。
希烈因衆心怨怒,三月,丁未,與大将丁暠等〔暠,古老翻。
〕殺惠光父子而逐忠臣。
忠臣單騎奔京師,〔騎,奇寄翻。
〕上以其有功,〔吐蕃寇京師,忠臣先諸鎮赴援,又有平李靈曜之功。
〕使以檢校司空、同平章事留京師;以希烈為蔡州刺史、淮西留後。
〔為李希烈以淮、蔡畔援張本。
〕以永平節度使李勉兼汴州刺史,增領汴、颍二州,徙鎮汴州。
〔永平軍本治滑州。
汴,皮變翻。
〕 4辛酉,以容管經略使王翃為河中少尹、知府事。
河東副元帥留後部将淩正暴橫,翃抑之。
〔使,疏吏翻。
翃,戶萌翻。
少,始照翻。
帥,所類翻。
将,即亮翻。
橫,戶孟翻。
〕正與其徒乘夜作亂,翃知之,故縮漏水數刻以差其期,賊驚,潰走,擒正,誅之,軍府乃安。
5成德節度使張寶臣既請複姓,〔去年寶臣請複姓張。
〕又不自安,更請賜姓;夏,四月,癸未,複賜姓李。
〔複,扶又翻。
〕 6五月,癸卯,上始有疾,辛酉,制皇太子監國。
〔監,古銜翻。
〕是夕,上崩于紫宸之内殿,〔上年五十二。
紫宸殿在東内宣政殿之北,蓬萊殿之南。
〕遺诏以郭子儀攝冢宰。
癸亥,德宗即位,在諒陰中,動遵禮法;嘗召韓王迥食,〔迥,德宗弟也。
〕食馬齒羹,不設鹽、酪。
〔馬齒,苋也。
酪,音洛;奶酪也。
〕 7常衮性剛急,為政苛細,不合衆心。
時群臣朝夕臨,〔臨,力鸩翻,哭也。
〕衮哭委頓,從吏或扶之。
〔從,才用翻。
〕中書舍人崔佑甫指以示衆曰:「臣哭君前,有扶禮乎!」衮聞,益恨之。
會議群臣喪服,衮以為:「禮,臣為君斬衰三年。
〔為,于僞翻。
衰,倉回翻。
〕漢文權制,猶三十六日。
〔事見十五卷前漢文帝後七年。
〕高宗以來,皆遵漢制。
及玄宗、肅宗之喪,始服二十七日。
今遺诏雲,『天下吏人,三日釋服。
』古者卿大夫從君而服,皇帝二十七日而除,在朝群臣亦當如之。
」佑甫以為:「遺诏,無朝臣、庶人之别。
〔朝,直遙翻;下同。
别,彼列翻。
〕朝野内外,莫非天下,凡百執事,孰非吏人!皆應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應」下有「三日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。
〕釋服。
」相與力争,聲色陵厲。
衮不能堪,乃奏佑甫率情變禮,請貶潮州刺史;上以為太重,閏月,壬申,貶佑甫為河南少尹。
初,肅宗之世,天下務殷,宰相常有數人更直決事,〔更,工衡翻。
〕或休沐各歸私第,诏直事者代署其名而奏之,自是踵為故事。
時部子儀、朱泚雖以軍功為宰相,皆不預朝政,衮獨居政事堂,〔唐初,政事堂在門下省。
裴炎自侍中遷中書令,乃徙政事堂于中書省。
三省長官議事于此。
〕代二人署名奏佑甫。
佑甫既貶,二人表言其非罪,上問:「卿向言可貶,今雲非罪,何也﹖」二人對,初不知。
上初即位,以衮為欺罔,大駭。
甲辰,百官衰绖,序立于月華門,〔程大昌曰:按六典,宣政殿前有兩庑,兩庑各自有門。
其東曰日華,日華之東則門下省也。
西廊有門曰月華,月華之西則中書省也。
衰,倉回翻。
〕有制,貶衮為潮州刺史,〔潮州,去京師五千許裡。
〕以佑甫為門下侍郎、同平章事,聞者震悚。
佑甫至昭應而還。
〔昭應縣,本新豐縣,垂拱二年,改曰應山;神龍元年,複故名;玄宗更名昭應;隋新豐治古新豐城北;天寶昭應縣治昭應宮北。
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〕既而群臣喪服竟用衮議。
上時居諒陰,庶政皆委于佑甫,所言無不允。
初,至德以後,天下用兵,諸将競論功賞,故官爵不能無濫。
及永泰以來,天下稍平,而元載、王缙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