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二十三

關燈
次。

    玚,音暢,又雉杏翻。

    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〕上謂郭子儀曰:「懷恩父子負朕實深。

    〔代宗心事,惟與子儀言之。

    〕聞朔方将士思公如枯旱之望雨,公為朕鎮撫河東,〔為,于僞翻。

    〕汾上之師必不為變。

    」〔汾上,謂汾陽,時朔方軍多在焉。

    〕戊午,以子儀為關内、河東副元帥、河中節度等使。

    懷恩将士聞之,皆曰:「吾輩從懷恩為不義,何面目見汾陽王!」〔帥,所類翻。

    〕 9癸亥,以劉晏為太子賓客,李岘為詹事,并罷政事。

    晏坐與程元振交通;元振獲罪,岘有功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功」作「力」;乙十一行本同。

    】〕焉,由是為宦官所疾,〔李岘相肅宗,不為李輔國所容,宦官之媢疾非一日矣。

    岘,戶典翻。

    〕故與晏皆罷。

    以右散騎常侍王缙為黃門侍郎,太常卿杜鴻漸為兵部侍郎,并同平章事。

    〔散,昔亶翻。

    騎,奇計翻。

    缙,音晉。

    為王缙黨附元載與之俱誅張本。

    〕 10丁卯,以郭子儀為朔方節度大使。

    二月,子儀至河中。

    雲南子弟萬人戍河中,将貪卒暴,為一府患,子儀斬十四人,杖三十人,府中遂安。

     11癸酉,上朝獻太清宮;〔太清宮,玄宗所建。

    朝,音直遙翻。

    〕甲戌,享太廟;乙亥,祀昊天上帝于圜丘。

     12仆固玚圍榆次,旬餘不拔;遣使急發祁縣兵,李光逸盡與之。

    〔李光逸屯祁縣,事始上年七月。

    〕士卒未食,行不能前,十将白玉、焦晖以鳴镝射其後者,〔後者,行不能及衆者也。

    射,而亦翻;下乃射、射之同。

    〕軍士曰:「将軍何乃射人﹖」玉曰:「今從人反,終不免死;死一也,射之何傷!」〔白玉、焦晖欲殺玚,先激其衆。

    〕至榆次,玚責其遲,胡人曰:「我乘馬,〔乘,音承。

    〕乃漢卒不行耳。

    」玚捶漢卒,卒皆怨怒,曰:「節度使黨胡人。

    」其夕,焦晖、白玉帥衆攻玚,殺之。

    〔帥,讀曰率。

    〕仆固懷恩聞之,入告其母。

    母曰:「吾語汝勿反,〔語,牛倨翻。

    〕國家待汝不薄,今衆心既變,禍必及我,将如之何!」懷恩不對,再拜而出。

    母提刀逐之曰:「吾為國家殺此賊,〔為,于僞翻。

    〕取其心以謝三軍。

    」懷恩疾走,得免,遂與麾下三百渡河北走。

    〔自汾州西渡河,投北,趣靈州。

    〕 時朔方将渾釋之守靈州,懷恩檄至,雲全軍歸鎮,釋之曰:「不然,此必衆潰矣。

    」将拒之,其甥張韶曰:「彼或翻然改圖,以衆歸鎮,何可不納也!」釋之疑未決。

    懷恩行速,先候者而至,〔先,昔薦翻。

    〕釋之不得已納之。

    張韶以其謀告懷恩,懷恩以韶為間,殺釋之而收其軍,〔史言渾釋之以臨事不決自禍。

    間,古苋翻。

    〕使韶主之;既而曰:「釋之,舅也,彼尚負之,安有忠于我哉!」他日,以事杖之,折其胫,置于彌峨城而死。

    〔張韶之死宜矣。

    折,而設翻。

    胫,音胡定翻。

    胫,腳莖也。

    〕 都虞候張維嶽在沁州,聞懷恩去,乘傳至汾州,〔傳,張戀翻,驿馬也。

    〕撫定其衆,殺焦晖、白玉而竊其功,以告郭子儀。

    子儀使牙官盧諒至汾州,〔節鎮、州、府皆有牙官、行官,牙官給牙前驅使,行官使之行役出四方。

    自五季以後,诟詈武臣率曰牙官。

    〕維嶽賂諒,使實其言。

    子儀奏維嶽殺玚,〔考異曰:汾陽家傳曰:「開府盧昴,公先使汾州慰谕,及還,惡不比于己者,好賂于己者,公捶殺之。

    」邠志曰:「郭公使牙官盧諒之軍,如嶽賂諒,使信其言。

    郭公以如嶽殺玚聞,诏優之。

    諸将雲雲,郭公乃理諒罪,棒殺之。

    」今參取二書,昴職名從邠志。

    〕傳首詣阙。

    群臣入賀,上慘然不悅,曰:「朕信不及人,緻勳臣颠越,深用為愧,又何賀焉!」命辇懷恩母至長安,給待優厚,月餘,以壽終;〔史言壽終,明非殺之也。

    〕以禮葬之,功臣皆感歎。

     戊寅,郭子儀如汾州,〔考異曰:實錄:「廣德元年十二月丁酉,仆固玚為帳下張維嶽所殺,以其衆歸郭子儀。

    懷恩聞之,棄營脫身遁走北蕃。

    」按朔方兵所以不附仆固氏者,以子儀為之帥也。

    縱不在子儀領朔方節度使之後,亦尚在領河東副元帥之後也。

    而實錄二年正月丁卯,子儀為朔方節度使。

    汾陽家傳:「二年正月,子儀充河東副元帥、河中節度使,癸亥,代宗三殿宴送,二十六日,發上都,二月,至河中,兼朔方節度大使,戊寅,往汾州,甲申,還至河中。

    」邠志:「二年正月二十日诏郭公加河中節度、河東副元帥,二十九日,加朔方節度,二月,仆固玚率軍攻榆次,逾旬不拔」雲雲。

    然則玚死決不在去年十二月。

    今因子儀如汾州,并言之。

    〕懷恩之衆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衆」下有「數萬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張校同,雲無注本亦無。

    】〕悉歸之,鹹鼓舞涕泣,喜其來而悲其晚也。

    〔卒如顔真卿、李抱真之言。

    〕子儀知盧諒之詐,杖殺之。

    上以李抱真言有驗,遷殿中少監。

     13上之幸陝也,李光弼竟遷延不至,上恐遂成嫌隙,其母在河中,數遣中使存問之。

    〔數,所角翻。

    〕吐蕃退,除光弼東都留守以察其去就;光弼辭以就江、淮糧運,引兵歸徐州。

    上迎其母至長安,厚加供給,使其弟光進掌禁兵,遇之加厚。

    〔皆所以懷來光弼。

    〕 14戊子,赦天下。

    〔【據章钰資治通鑒校宋記補。

    】〕 15自喪亂以來,〔喪,息浪翻。

    〕汴水堙廢,漕運者自江、漢抵梁、洋,迂險勞費,〔自安祿山作亂,關、洛路阻,遭運泝江入漢,抵梁、洋,故汴渠堙廢不治。

    〕三月己酉,以太子賓客劉晏為河南、江、淮以來轉運仗,議開汴水。

    庚戌,又命晏與諸道節度使均節賦役,聽便宜行畢以聞。

    時兵火之後,中外艱食,關中米鬥千錢,百姓挼穗以給禁軍,〔挼,奴禾翻。

    〕宮廚無兼時之積。

    〔宮廚,所以奉上及宮中食膳。

    〕晏乃疏浚汴水,遺元載書,具陳漕運利病,〔時元載為相,故遺書言漕運事。

    遺,唯季翻。

    〕令中外相應。

    自是每歲運米數十萬石以給關中,唐世推漕運之能者,推〔【嚴:「推」改「惟」。

    】〕晏為首,後來者皆遵其法度雲。

     14甲子,盛王琦薨。

    〔琦,玄宗子也。

    〕 17黨項寇同州,郭子儀使開府儀同三司李國臣擊之,曰:「虜得間則出掠,〔間,古苋翻。

    〕官軍至則逃入山,宜使羸師居前以誘之,勁騎居後以覆之。

    」國臣與戰于澄城北,〔澄城,春秋左傳北征之地,漢為征縣,屬馮翊。

    音澄。

    後魏為澄城縣,并置澄城郡,隋廢郡存縣,唐屬同州。

    九域志:縣在州北九十裡。

    〕大破之,斬首捕虜千餘人。

     18夏,五月,癸醜,初行五紀曆。

    〔寶應元年六月望,戊夜,月蝕三之一。

    官曆加時在日出後,有交,不署蝕。

    代宗以至德曆不與天合,诏司天台官屬郭獻之等複用麟德元紀,更立歲差,增損遲疾交會及五星差數,以寫大衍舊術,上元七曜,起虛四度。

    帝為制序,題曰五紀曆。

    〕 19庚申,禮部侍郎楊绾奏歲貢孝弟力田無實狀,及童子科皆僥幸;悉罷之。

    〔孝弟力田之科始于漢。

    〕 20郭子儀以安、史昔據洛陽,故諸道置節度使以制其要沖;今大盜已平,而所在聚兵,耗蠹百姓,表請罷之,仍自河中為始。

    〔子儀時鎮河中,表先罷河中節度以示諸鎮,君子惜其有安國家尊朝廷之心而時君不能盡用之也。

    〕六月,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月」下有「庚辰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。

    】〕敕罷河中節度及耀德軍。

    〔幹元二年置耀德軍于河中。

    〕子儀複請罷關内副元帥;〔複,扶又翻;下衆複同。

    〕不許。

     21仆固懷恩至靈武,收合散亡,其衆複振。

    上厚撫其家。

    癸未,下诏,稱其「勳勞者于帝室,及于天下。

    疑隙之端,起自群小,察其深衷,本無他志;君臣之義,情實如初。

    但以河北既平,朔方已有所屬,宜解河北副元帥、朔方節度等使,〔優诏解其職任,使河北諸帥不複禀其約束,朔方将士心歸子儀。

    〕其太保兼中書令、大甯郡王如故。

    但當詣阙,更勿有疑。

    」懷恩竟不從。

     22秋,七月,庚子,稅天下青苗錢以給百官俸。

    〔幹元以來,天下用兵,京師百寮,俸錢減耗。

    上即位,推恩庶寮,下議公卿,或言稅畝有苗者,公私鹹濟。

    乃分遣憲官稅天下地青苗錢,充百司課料。

    宋白曰:大曆五年五月,诏京兆府應征青苗、地頭錢等,承前青苗錢,每畝征十五文,地頭錢,每畝征二十五文,自今已後,宜一切以青苗錢為名,每畝減五文,征三十五文,随征夏稅時據數征納。

    八年,每畝率十五文。

    俸,方用翻。

    〕 23太尉兼侍中、河南副元帥、臨淮武穆王李光弼,治軍嚴整,〔治,直遙翻。

    〕指顧号令,諸将莫敢仰視,謀定而後戰,能以少制衆,與郭子儀齊名。

    及在徐州,擁兵不朝,諸将田神功等不複禀畏,〔少,始照翻。

    複,扶又翻。

    李光弼處危疑之地,其迹若無君者,而諸将亦不複禀畏光弼。

    節義天下之大義,非虛語也。

    〕光弼愧恨成疾,己酉,薨。

    〔史言李光弼不能以功名自終。

    〕八月,丙寅,以王缙代光弼都統河南、淮西、山南東道諸行營。

    〔統,他綜翻,俗從上聲。

    〕 24郭子儀自河中入朝,會冱原奏仆固懷恩引回纥、吐蕃十萬衆将入寇,〔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纥,下沒翻。

    吐,從暾入聲。

    考異曰:舊子儀傳雲「數十萬衆」,懷恩傳雲「誘吐蕃十萬衆」。

    按汾陽家傳,實不過十萬。

    〕京師震駭,诏子儀帥諸将出鎮奉天。

    〔帥,讀曰率。

    奉天縣,屬京兆。

    宋白曰:本醴泉縣地,武後分置奉天縣以奉幹陵,在京兆西北百五十裡。

    〕上召問方略,對曰:「懷恩無能為也。

    」上曰:「何故﹖」對曰:「懷恩勇而少恩,〔少,詩沼翻。

    〕士心不附,所以能入寇者,因思歸之士耳。

    〔以上觀之,則懷恩将士蓋有關内、河東人。

    〕懷恩本臣偏裨,〔裨,頻眉翻。

    〕其麾下皆臣部曲,必不忍以鋒刃相向,以此知其無能為也。

    」辛巳,子儀發,赴奉天。

     25甲午,加王缙東都留守。

    〔缙,音晉。

    守,式又翻。

    〕 26河中尹兼節度副使崔塁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塁,于矩翻。

    考異曰:五月已罷河中節度,今猶有副使者,蓋言其前官也。

    〕發鎮兵西禦吐蕃,為法不一。

    九月,丙申,鎮兵作亂,掠官府及居民,終夕乃定。

    〔吐,從暾入聲。

    〕 27丙午,加河東節度使辛雲京同平章事。

     28辛亥,以郭子儀充北道邠甯、泾原、河西以來通和吐蕃使,以陳鄭、澤潞節度使李抱玉充南道通和吐蕃使。

    〔托通和以緩吐蕃之兵。

    吐,從暾入聲。

    〕子儀聞吐蕃逼邠州,甲寅,遣其子朔方兵馬使晞将兵萬人救之。

    〔邠,卑旻翻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〕 29己未,劍南節度使嚴武破吐蕃七萬衆,拔當狗城。

    〔當狗城,當白狗羌之路,故以名城。

    〕 30關中蟲蝗、霖雨,米鬥千馀錢。

     31仆固懷恩前軍至宜祿,郭子儀使右兵馬使李國臣将兵為郭晞後繼。

    邠甯節度使白孝德敗吐蕃于宜祿。

    〔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,領也。

    敗,補賣翻。

    考異曰:實錄:「癸巳,孝德敗吐蕃一千餘衆于宜祿,生擒蕃将數人。

    」按汾陽家傳,二十六日,賊先軍次宜祿。

    然則前八日孝德豈得已敗吐蕃于宜祿乎!實錄誤。

    〕冬,十月,懷恩引回纥、吐蕃至邠州,白孝德、郭晞閉城拒守。

    〔孝異曰:汾陽家傳:「晞屢破吐蕃。

    」今從實錄。

    舊子儀傳曰:「虜寇邠州,子儀在泾陽,子儀令長男朔方兵馬使曜率師拒之,與白孝德閉城拒守。

    」按實錄及晞傳皆雲晞拒懷恩,破之。

    子儀傳雲「曜」,誤也。

    〕 32庚午,嚴武拔吐蕃鹽川城。

    〔鹽川城,在當狗城西北。

    維州舊有鹽溪縣,永徽初,省入保州定廉縣。

    〕 33仆固懷恩與回纥、吐蕃進逼奉天,京師戒嚴。

    諸将請戰,郭子儀不許,曰:「虜深入吾地,利于速戰,吾堅壁以待之,彼以吾為怯,必不戒,乃可破也。

    若遽戰而不利,則衆心離矣。

    敢言戰者斬!」辛未夜,子儀出陳于幹陵之南,〔陳,讀曰陣。

    〕壬申未明,虜衆大至。

    虜始以子儀為無備,欲襲之,忽見大軍,驚愕,遂不戰而退。

    子儀使裨将李懷光等将五千騎追虜,至麻亭而還。

    虜至邠州,丁醜,攻之,不克;乙酉,虜涉泾而遁。

    〔考異曰:實錄:「十月辛未夜,郭晞遣馬步三千人于邠州西斬賊營,殺千餘人,生擒八十二人,俘大将四人。

    十一月乙未,懷恩及吐蕃等自潰,京師解嚴。

    」汾陽家傳曰:「十月七曰,公誓師曰:『明日有寇,爾其備之。

    』及夜,出兵數萬陣于西門之外,廣布旗幟,如十萬軍。

    未曙,懷恩、吐蕃、回纥、吐渾等已陣于幹陵北,長二十裡。

    懷恩等初謂無備,欲襲之。

    既陣,兩蕃大駭,不敢戰。

    而懷恩頃為公所馭,懾公之威,又遁。

    初,軍中偶語,夜中出兵,與鬼鬬耳。

    及未曙,寇已至矣。

    軍中所以服公之先知也。

    賊至于邠州,營于北原。

    十三日,攻其東門,不。

    克十四日,橫陣于南原,請戰,晞等與之連戰,大破之,追奔數十裡。

    二十一日,涉泾而還。

    」邠志:「懷恩寇邠、泾,十七日,衆渡泾水,郭晞率衆禦之,戰于邠郛,我師敗績。

    懷恩覆其陣,泣曰:『此等昔為我兒,我教其射,反為他人緻死于我,惜哉!』明日,引軍南出。

    」舊郭晞傳曰:「懷恩誘虜再寇邠州,陣于泾北,晞乘其半濟而擊之,大破獯虜,斬首五千級,連戰皆捷。

    」吐蕃傳曰:「郭晞于邠州西三十裡,令精騎斫懷恩營,破五千衆,斬首千餘級,生擒八十五人,降其大将四人。

    」諸書載邠、甯戰守、勝敗,事各不同,今從汾陽家傳,以實錄參之。

    〕 34懷恩之南寇也,河西節度使楊志烈發卒五千,謂監軍柏文達曰:「河西銳卒,盡于此矣,君将之以攻靈武,〔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監,古銜翻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;下同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〕則懷恩有返顧之慮,此亦救京師之一奇也!」文達遂将衆擊摧砂堡、靈武縣,皆下之,〔摧砂堡,在原州西北。

    靈武,後周置建安縣,後又置曆城郡;隋開皇三年廢郡,十八年改建安為廣閏,仁壽九年又改曰靈武,屬泾州。

    〕進攻靈州。

    懷恩聞之,自永壽遽歸,〔宋白曰:永壽縣,屬邠州,武德元年,于永壽原置縣,因原立名。

    〕使蕃、渾二千騎夜襲文達,大破之,士卒死者殆半。

    文達将餘衆歸涼州,哭而入。

    志烈迎之曰:「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