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二十三
關燈
小
中
大
翻。
〕孝德即日大舉,南趣京畿,〔李嗣業自西域赴難于至德之初,白孝德自鄜坊赴廣德之難,皆段秀實發之,其忠義蓋天性也。
〕與蒲、陝、商、華合勢進擊。
〔陝,失冉翻。
華,戶化翻。
〕 吐蕃既立廣武王承宏,欲掠城中士、女、百工,整衆歸國。
子儀使左羽林大将軍長孫全緒将二百騎出藍田觀虜勢,令第五琦攝京兆尹,與之偕行,又令寶應軍使張知節将兵繼之。
〔長,知兩翻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騎,奇計翻。
令,力丁翻。
琦,音奇。
上以射生軍入禁中清難,賜名寶應功臣,故射生軍亦号寶應軍。
〕全緒至韓公堆,晝則擊鼓張旗幟,夜則多然火,以疑吐蕃。
前光祿卿殷仲卿聚衆近千人,保藍田,與全緒相表裡,帥二百餘騎直渡浐水。
〔近,其靳翻。
帥,讀曰率。
浐,音産。
〕吐蕃懼,百姓又绐之曰:「郭令公自商州将大軍不知其數至矣!」〔绐,湯亥翻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〕虜以為然,稍稍引軍去。
全緒又使射生将王甫入城陰結少年數百,夜擊鼓大呼于朱雀街,〔将,即亮翻。
少,始照翻。
呼,火故翻。
唐太極宮正南出朱雀門,自朱雀門南出至明德門,皆名朱雀街。
〕吐蕃惶駭,庚寅,悉衆遁去。
〔考異曰:舊吐蕃傳曰:「子儀帥部曲數百人及其妻子仆從南入牛心谷,駝馬車牛數百兩。
子儀遲留,未知所适。
行軍判官中書舍人王延昌、監察禦史李萼謂子儀曰::『令公身為元帥,主上蒙塵于外,今吐蕃之勢日逼,豈可懷安于谷中,何不南趨商州,漸赴行在!』子儀遽從之。
延昌曰:『吐蕃知令公南行,必分兵來逼,若當大路,事即危矣。
不如取玉山路而去,出其不意。
』子儀又從之。
子儀之隊千餘人,山谷束隘,連延百餘裡,人不得馳。
延昌與萼恐狹徑被追,前後不相救,至倒回口,遂與子儀别行,踰絕澗,登七盤,趨于商州。
先是,六軍将張知節與秏下數百人自京城奔于商州,大掠避難朝官、士庶及居人資财、鞍馬,已有日矣。
延昌與萼既至,說知節曰:『将軍身掌禁兵,軍敗而不赴行在,又恣其下虜掠,何所歸乎!今郭令公,元帥也,已欲至洛南,将軍若整頓士卒,谕以禍福,請令公來撫之,圖收長;此則将軍非常之功也。
』知節大悅。
其時諸軍将臧希讓、高升、彭體盈、李惟诜等數人,各有部曲家兵數十騎,相次而至,又從其計,皆相率為軍,約不侵暴。
延昌留于軍中主約,萼以數騎往迎子儀,去洛南十餘裡,及之,遂與子儀回至商州。
諸将大喜,皆遵其約束。
吐蕃将入京師也,前光祿卿殷仲卿逃難而出,至藍田,糾合敗兵及諸骁勇願從者百餘人,南保藍田以拒吐蕃,其衆漸振,至于千人。
子儀既至商州,募人往探賊勢,羽林将軍長孫全緒請行。
全緒至韓公堆,仲卿得官軍,其勢益壯,遂相為表裡。
仲卿帥二百餘騎遊弈,直渡浐水。
吐蕃懼,問百姓,百姓皆绐之曰:『郭令公大軍不知其數。
』賊以為然,遂抽軍而還。
」汾陽家傳曰:「公以三十騎循禦宿川,略山而東。
公西望國門,涕不自勝,謂延昌曰:『為舍人計,何以複國﹖』延昌歔欷不能對。
公謂曰:『料諸将散卒必逃商于,若速行收合散卒,兼武關兵,數日之内,卻出藍田,設疑兵,為獏,屯于韓公堆,吐蕃必懼我而退,乃相與速驅之。
』過藍田,公與延昌議曰:『散兵至商州,必官吏不守,則兵亂而人潰。
』使延昌間道中宿至商州,果如所議。
延昌以公之言巡撫之,亂乃止,潰乃複。
」從今之。
〕高晖聞之,帥麾下三百餘騎東走,至潼關,守将李日城擒而殺之。
〔帥,讀曰率。
将,即亮翻;下同。
考異曰:新魚朝恩傳曰:「朝恩遣劉德信讨斬之。
」今從實錄。
〕 壬辰,诏以元載判元帥行軍司馬,以第五琦為京兆尹。
癸巳,以郭子儀為西京留守。
甲午,子儀發商州。
己亥,以魚朝恩部将皇甫溫為陝州刺史,周智光為華州刺史。
〔為周智光以華州跋扈張本。
〕 7骠騎大将軍、判元帥行軍司馬程元振專權自恣,人畏之甚于李輔國。
諸将有大功者,元振皆忌疾欲害之。
吐蕃入寇,元振不以時奏,緻上狼狽出幸。
上發诏征諸道兵,李光弼等皆忌元振居中,莫有至者,中外鹹切齒而莫敢發言。
太常博士柳伉上疏,〔伉,苦浪翻。
〕以為:「犬戎犯關度隴,不血刃而入京師,劫宮闱,焚陵寝,武士無一人力戰者,此将帥叛陛下也。
陛下疏元功,委近習,〔疏,與捤同。
〕日引月長,以成大禍,群臣在廷,無一人犯顔回慮者,此公卿叛陛下也。
陛下始出都,百姓填然,奪府庫,相殺戮,此三輔叛陛下也。
自十月朔召諸道兵,盡四十日,無隻輪入關,此四方叛陛下也。
内外離叛,陛下以今日之勢為安邪,危邪﹖若以為危,豈得高枕,〔枕,職任翻。
〕不為天下讨罪人乎!〔為,于僞翻。
〕臣聞良醫療疾,當病飲藥,藥不當病,猶無益也。
陛下視今日之病,何繇至此乎﹖必欲存宗廟社稷,獨斬元振首,馳告天下,悉出内使隸諸州,〔言悉出諸宦官隸諸州羁管也。
時宦官皆為内諸司使,故曰内使。
〕持神策兵付大臣,〔時魚朝恩領神策軍。
〕然後削尊号,下诏引咎,曰:『天下其許朕自新改過,宜即募士西赴朝廷;若以朕惡不悛,〔悛,醜緣翻。
〕則帝王大器,敢妨聖賢,其聽天下所往。
』如此,而兵不至,人不感,天下不服,臣請阖門寸斬以謝陛下。
」上以元振嘗有保護功,〔保護事見上卷寶應元年。
〕十一月,辛醜,削元振官爵,放歸田裡。
8王甫自稱京兆尹,聚衆二千餘人,署置官屬,暴橫長安中。
〔橫,戶孟翻。
〕壬寅,郭子儀至浐水西,〔郭子儀至浐水西,則已渡浐水,近京城矣。
〕甫按兵不出。
或謂子儀,城不可入。
子儀不聽,引三十騎徐進,使人傳呼召甫;甫失據,出迎拜伏,子儀斬之,〔考異曰:實錄曰:「有武将王甫等,誘長安惡少數百人,集六街鼓于朱雀街,大鼓之。
吐蕃聞之震攝,乘夜而遁。
」汾陽家傳曰:「射生将王撫,猛而多力,自稱禦史大夫,領五百騎、二千步卒,兼補官屬,以謀作亂。
甲午,公發商州;冬十一月壬寅,公次浐水之右。
王撫知公來也,于城中堅列行陣,戈矛若林,指揮其間,按甲不出。
人勸公必不可入,公以三十騎徐進,曾不少懼,令傳呼王撫,撫應聲伏,烏合之徒,一時而潰。
」邠志曰:「郭公屯商州,十二月一日,率諸軍五萬餘人出藍田,去城百裡而軍。
城中相傳,言大軍将至,西戎懼焉。
三日,馬家小兒、張小君、李酒盞、射生官王甫等五百餘人,夜半,聚六街鼓入于子城,雷擊天門街中,仍分其衆建旗諸門。
吐蕃以為大軍夜至,相帥遁去。
小君使報郭公。
七曰,郭公全師入于京師,系小君、酒盞、王甫等,責之曰:『吾軍未至,汝設詐以畏吐蕃,吐蕃知之怒汝,燔爇宮阙,從容而去,豈不由汝乎!』命斬之。
遂以破賊收城聞。
」舊子儀傳曰:「全緒遣禁軍舊将王甫入長安,陰結豪俠為内應,一日,齊擊鼓于朱雀街,蕃軍惶駭而去。
」又曰:「射生将王撫自署為京兆尹,聚兵二千人,擾亂京城,子儀召撫,殺之。
诏子儀權京城留守。
」吐蕃傳:「吐蕃餘衆尚在城,軍将王撫及禦史大夫王仲升領兵自苑中入,椎鼓大呼,仲卿之兵又入城,吐蕃皆奔走。
」若如邠志所言,是子儀殺撫而攘其功,計子儀必不為也。
子儀動業,今古推高,淩準作書,多攻其短,疑有宿嫌,不可盡信。
今從汾陽家傳及子儀舊傳。
〕其兵盡散。
白孝德與邠甯節度使張蘊琦将兵屯畿縣,〔京兆府管二十縣,萬年、長安為赤縣,餘縣皆為畿縣。
〕子儀召之入城,京畿遂安。
9宦官廣州市舶使呂太一發兵作亂,〔唐置市舶使于廣州以?為茞?之利,時以宦者為之。
舶,音白。
〕節度使張休棄城奔端州。
〔舊志:廣州西至端州二百四十裡。
〕太一縱兵焚掠,官軍讨平之。
10吐蕃還至鳳翔,節度使孫志直閉城拒守,吐蕃圍之數日。
鎮西節度使馬璘聞車駕幸陝。
将精騎千餘自河西入赴難;〔難,乃旦翻。
〕轉鬬至鳳翔,值吐蕃圍城,璘帥衆持滿外向,突入城中,不解甲,背城出戰,〔帥,讀曰率;下同背,蒲妹翻。
〕單騎先士卒奮擊,俘斬千計而歸。
明日,虜複逼城請戰,〔先,昔薦翻。
俘,方無翻。
複,扶又翻。
〕璘開懸門以待之。
〔杜預曰:懸門,施于内城門。
按今邊城之門,設扉以啟閉。
而懸門者,設于門闑之外,常懸而不下,寇至則下之以塞門,以為重閉之固。
〕虜引退,曰:「此将軍不惜死,宜避之。
」遂去,居于原、會、成、渭之地。
〔原州,高平郡;會州,會甯郡;成州,同谷郡;皆據河、隴之勝以臨唐境。
〕 11十二月,丁亥,車駕發陝州。
〔陝,失冉翻。
〕左丞顔真卿請上先谒陵廟,然後還宮,元載不從,真卿怒曰:「朝廷豈堪相公再壞邪!」〔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載,祖亥翻,又音如字。
朝,直遙翻。
相,昔亮翻。
邪,音耶。
壞,音怪。
〕載由是銜之。
甲午,上至長安,郭子儀帥城中百官及諸軍迎于浐水東,伏地待罪。
上勞之曰:「用卿不早,故及于此。
」〔銜,其緘翻。
勞,力到翻。
浐,音産。
〕 12以魚朝恩為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,總禁兵,權寵無比,〔魚朝恩以陝州迎扈之勞,過承權寄恩寵。
去程得魚,所謂去虺得虎也。
處,昌呂翻。
使,疏吏翻。
朝,直遙翻。
〕築城于鄠縣及中渭橋,屯兵以備吐蕃。
以駱奉仙為鄠縣築城使,遂将其兵。
〔鄠,音戶。
吐,從暾入聲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〕 13乙未,以苗晉卿為太保,裴遵慶為太子少傅,并罷政事;以宗正卿李岘為黃門侍郎、同平章事。
遵慶既去,元載權益,以貨結内侍董秀,使主書卓英倩潛與往來,上意所屬,〔主書,省吏也。
岘,戶曲翻。
屬,之欲翻。
〕載必先知之,承意探微,〔探,吐南翻。
〕言無不合;上以是益愛之。
英倩,金州人也。
〔金州,安康郡。
〕 14吐蕃既去,廣武王承宏逃匿草野;上赦不誅,丙申,放之于華州。
〔華州華陰郡,去京師一百八十裡。
〕 15程元振既得罪,歸三原,聞上還宮,衣婦人服,〔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衣,于既翻。
〕私入長安,複規任用,京兆府擒之以聞。
〔複,扶又翻,規圖也。
考異曰:實錄如此,仍厔「将圖進取」。
舊傳:「元振服缞麻于車中,入京城,以規任用。
與禦史大夫王仲升飲酒,為禦史所彈。
」今從實錄,參以舊傳。
〕 16吐蕃陷松、維、保三州及雲山新築二城,〔松州交川郡,以郡介有甘松嶺名州。
開元二十八年,以維州之定廉置奉州雲山郡,天寶八年,徙治天保軍,更曰天保郡,是年沒吐蕃。
至幹元年,嗣歸誠王董嘉俊以郡來歸,始更名保州。
又按天寶八年分定廉置雲山縣,時蓋于縣新築二城也。
〕西川節度使高适不能救,于是劍南西山諸州亦入于吐蕃矣。
〔仗,疏吏翻。
吐,從暾入聲。
〕 二年〔(甲辰、七六四)〕 1春,正月,壬寅,敕稱程元振變服潛行,将圖不軌,長流溱州。
上念元振之功,〔複念其保護之功也。
〕尋複令于江陵安置。
〔複,扶又翻。
溱,缁诜翻。
溱州治榮懿縣,貞觀開山洞所置也。
江陵府,上元置府,又置南都,則善地也。
令,力丁翻。
〕 2癸卯,合劍南東、西州為一道,以黃門侍郎嚴武為節度使。
〔分劍南為東、西兩道,見二百二十卷肅宗至德元載。
考異曰:舊傳:「武為京兆少尹,以史思明阻兵,不之官,出為綿州刺史,遷東川節度使。
上皇诰兩川合為一道,拜武劍南節度使。
」新傳:「武為少尹,坐房管,貶巴州,久之,遷東川。
」餘同舊傳。
按思明阻兵河、洛,京兆少尹何妨之官!此年始合東、西川為一道,豈上皇诰所合!新、舊傳皆誤。
〕 3丙午,遣檢校刑部尚書顔真卿宣慰朔方行營。
上之在陝也,顔真卿請奉诏召仆固懷恩,上不許。
〔校,古孝翻。
尚,辰羊翻。
,陝失冉翻。
〕至是,上命真卿說谕懷恩入朝。
對曰:「陛下在陝,臣往,以忠義責之,使之赴難,〔說,式芮翻。
朝,直遙翻。
難,乃旦翻。
〕彼猶有可來之理;今陛下還宮,〔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〕彼進不成勤王,退不能釋衆,召之,庸肯至乎!且言懷恩反者,獨辛雲京、駱奉仙、李抱玉、魚朝恩四人耳,〔朝,直遙翻。
〕覣餘群臣皆言其枉。
陛下不若以郭子儀代懷恩,可不戰而服也。
」時汾州别駕李抱真,抱玉之從父弟也,〔從,才又翻。
〕知懷恩有異志,脫身歸京師。
上方以懷恩為憂,召見抱真問計,對曰:「此不足憂也。
朔方将士思郭子儀,如子弟之思父兄。
懷恩欺其衆雲,郭子儀已為魚朝恩所殺,衆信之,故為其用耳。
〔将,即亮翻。
朝,直遙翻。
〕陛下誠以子儀領朔方,彼皆不召而來耳。
」上然之。
4甲寅,禮儀使杜鴻漸〔高會要曰:高祖禅代之際,溫大雅與窦威、陳叔達參定禮儀。
自後至開元初,參定禮儀者并不入銜,無由檢叙。
開元九年,韋縧除國子司業,仍知太常禮儀事,自此至二十三年,凡四改官,至太常卿,并帶知禮儀事。
至天寶九載,始置禮儀使,以太子左庶子韋述為之。
使,疏吏翻。
〕奏:「自今祀圜丘、方丘請以太祖配,祈谷以高祖配,大雩以太宗配,明堂以肅宗配。
」從之。
〔唐制:冬至祀圜丘,夏至祀方丘,孟春祈谷,孟夏雩祀,季秋大享明堂;以肅宗配,嚴父之義也。
〕 5乙卯,立雍王适為皇太子。
〔雍,于用翻。
适,古活翻。
〕 6吐蕃之入長安也,諸軍亡卒及鄉曲無賴子弟相聚為盜;吐蕃既去,猶竄伏南山子午等五谷,〔吐,從暾入聲。
長安之南山,西接岐州界,東抵虢州界。
其谷之大者有五,子午谷、斜谷、駱谷、藍田谷、衡嶺谷也。
〕所在為患。
丁巳,以太子賓客薛景仙為南山五谷防禦使,以讨之。
7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奏名所管曰天雄軍,從之。
〔使,疏吏翻。
嗣,祥吏翻。
〕 8仆固懷恩既不為朝廷所用,遂與河東都将李竭誠潛謀取太原;〔朝,直遙翻。
将,即亮翻。
都将,都知兵馬使。
〕辛雲京覺之,殺竭誠,乘城設備。
懷恩使其子玚将兵攻之,雲京出與戰,玚大敗而還,遂引兵圍榆次。
〔去年七月,懷恩使玚屯榆
〕孝德即日大舉,南趣京畿,〔李嗣業自西域赴難于至德之初,白孝德自鄜坊赴廣德之難,皆段秀實發之,其忠義蓋天性也。
〕與蒲、陝、商、華合勢進擊。
〔陝,失冉翻。
華,戶化翻。
〕 吐蕃既立廣武王承宏,欲掠城中士、女、百工,整衆歸國。
子儀使左羽林大将軍長孫全緒将二百騎出藍田觀虜勢,令第五琦攝京兆尹,與之偕行,又令寶應軍使張知節将兵繼之。
〔長,知兩翻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騎,奇計翻。
令,力丁翻。
琦,音奇。
上以射生軍入禁中清難,賜名寶應功臣,故射生軍亦号寶應軍。
〕全緒至韓公堆,晝則擊鼓張旗幟,夜則多然火,以疑吐蕃。
前光祿卿殷仲卿聚衆近千人,保藍田,與全緒相表裡,帥二百餘騎直渡浐水。
〔近,其靳翻。
帥,讀曰率。
浐,音産。
〕吐蕃懼,百姓又绐之曰:「郭令公自商州将大軍不知其數至矣!」〔绐,湯亥翻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〕虜以為然,稍稍引軍去。
全緒又使射生将王甫入城陰結少年數百,夜擊鼓大呼于朱雀街,〔将,即亮翻。
少,始照翻。
呼,火故翻。
唐太極宮正南出朱雀門,自朱雀門南出至明德門,皆名朱雀街。
〕吐蕃惶駭,庚寅,悉衆遁去。
〔考異曰:舊吐蕃傳曰:「子儀帥部曲數百人及其妻子仆從南入牛心谷,駝馬車牛數百兩。
子儀遲留,未知所适。
行軍判官中書舍人王延昌、監察禦史李萼謂子儀曰::『令公身為元帥,主上蒙塵于外,今吐蕃之勢日逼,豈可懷安于谷中,何不南趨商州,漸赴行在!』子儀遽從之。
延昌曰:『吐蕃知令公南行,必分兵來逼,若當大路,事即危矣。
不如取玉山路而去,出其不意。
』子儀又從之。
子儀之隊千餘人,山谷束隘,連延百餘裡,人不得馳。
延昌與萼恐狹徑被追,前後不相救,至倒回口,遂與子儀别行,踰絕澗,登七盤,趨于商州。
先是,六軍将張知節與秏下數百人自京城奔于商州,大掠避難朝官、士庶及居人資财、鞍馬,已有日矣。
延昌與萼既至,說知節曰:『将軍身掌禁兵,軍敗而不赴行在,又恣其下虜掠,何所歸乎!今郭令公,元帥也,已欲至洛南,将軍若整頓士卒,谕以禍福,請令公來撫之,圖收長;此則将軍非常之功也。
』知節大悅。
其時諸軍将臧希讓、高升、彭體盈、李惟诜等數人,各有部曲家兵數十騎,相次而至,又從其計,皆相率為軍,約不侵暴。
延昌留于軍中主約,萼以數騎往迎子儀,去洛南十餘裡,及之,遂與子儀回至商州。
諸将大喜,皆遵其約束。
吐蕃将入京師也,前光祿卿殷仲卿逃難而出,至藍田,糾合敗兵及諸骁勇願從者百餘人,南保藍田以拒吐蕃,其衆漸振,至于千人。
子儀既至商州,募人往探賊勢,羽林将軍長孫全緒請行。
全緒至韓公堆,仲卿得官軍,其勢益壯,遂相為表裡。
仲卿帥二百餘騎遊弈,直渡浐水。
吐蕃懼,問百姓,百姓皆绐之曰:『郭令公大軍不知其數。
』賊以為然,遂抽軍而還。
」汾陽家傳曰:「公以三十騎循禦宿川,略山而東。
公西望國門,涕不自勝,謂延昌曰:『為舍人計,何以複國﹖』延昌歔欷不能對。
公謂曰:『料諸将散卒必逃商于,若速行收合散卒,兼武關兵,數日之内,卻出藍田,設疑兵,為獏,屯于韓公堆,吐蕃必懼我而退,乃相與速驅之。
』過藍田,公與延昌議曰:『散兵至商州,必官吏不守,則兵亂而人潰。
』使延昌間道中宿至商州,果如所議。
延昌以公之言巡撫之,亂乃止,潰乃複。
」從今之。
〕高晖聞之,帥麾下三百餘騎東走,至潼關,守将李日城擒而殺之。
〔帥,讀曰率。
将,即亮翻;下同。
考異曰:新魚朝恩傳曰:「朝恩遣劉德信讨斬之。
」今從實錄。
〕 壬辰,诏以元載判元帥行軍司馬,以第五琦為京兆尹。
癸巳,以郭子儀為西京留守。
甲午,子儀發商州。
己亥,以魚朝恩部将皇甫溫為陝州刺史,周智光為華州刺史。
〔為周智光以華州跋扈張本。
〕 7骠騎大将軍、判元帥行軍司馬程元振專權自恣,人畏之甚于李輔國。
諸将有大功者,元振皆忌疾欲害之。
吐蕃入寇,元振不以時奏,緻上狼狽出幸。
上發诏征諸道兵,李光弼等皆忌元振居中,莫有至者,中外鹹切齒而莫敢發言。
太常博士柳伉上疏,〔伉,苦浪翻。
〕以為:「犬戎犯關度隴,不血刃而入京師,劫宮闱,焚陵寝,武士無一人力戰者,此将帥叛陛下也。
陛下疏元功,委近習,〔疏,與捤同。
〕日引月長,以成大禍,群臣在廷,無一人犯顔回慮者,此公卿叛陛下也。
陛下始出都,百姓填然,奪府庫,相殺戮,此三輔叛陛下也。
自十月朔召諸道兵,盡四十日,無隻輪入關,此四方叛陛下也。
内外離叛,陛下以今日之勢為安邪,危邪﹖若以為危,豈得高枕,〔枕,職任翻。
〕不為天下讨罪人乎!〔為,于僞翻。
〕臣聞良醫療疾,當病飲藥,藥不當病,猶無益也。
陛下視今日之病,何繇至此乎﹖必欲存宗廟社稷,獨斬元振首,馳告天下,悉出内使隸諸州,〔言悉出諸宦官隸諸州羁管也。
時宦官皆為内諸司使,故曰内使。
〕持神策兵付大臣,〔時魚朝恩領神策軍。
〕然後削尊号,下诏引咎,曰:『天下其許朕自新改過,宜即募士西赴朝廷;若以朕惡不悛,〔悛,醜緣翻。
〕則帝王大器,敢妨聖賢,其聽天下所往。
』如此,而兵不至,人不感,天下不服,臣請阖門寸斬以謝陛下。
」上以元振嘗有保護功,〔保護事見上卷寶應元年。
〕十一月,辛醜,削元振官爵,放歸田裡。
8王甫自稱京兆尹,聚衆二千餘人,署置官屬,暴橫長安中。
〔橫,戶孟翻。
〕壬寅,郭子儀至浐水西,〔郭子儀至浐水西,則已渡浐水,近京城矣。
〕甫按兵不出。
或謂子儀,城不可入。
子儀不聽,引三十騎徐進,使人傳呼召甫;甫失據,出迎拜伏,子儀斬之,〔考異曰:實錄曰:「有武将王甫等,誘長安惡少數百人,集六街鼓于朱雀街,大鼓之。
吐蕃聞之震攝,乘夜而遁。
」汾陽家傳曰:「射生将王撫,猛而多力,自稱禦史大夫,領五百騎、二千步卒,兼補官屬,以謀作亂。
甲午,公發商州;冬十一月壬寅,公次浐水之右。
王撫知公來也,于城中堅列行陣,戈矛若林,指揮其間,按甲不出。
人勸公必不可入,公以三十騎徐進,曾不少懼,令傳呼王撫,撫應聲伏,烏合之徒,一時而潰。
」邠志曰:「郭公屯商州,十二月一日,率諸軍五萬餘人出藍田,去城百裡而軍。
城中相傳,言大軍将至,西戎懼焉。
三日,馬家小兒、張小君、李酒盞、射生官王甫等五百餘人,夜半,聚六街鼓入于子城,雷擊天門街中,仍分其衆建旗諸門。
吐蕃以為大軍夜至,相帥遁去。
小君使報郭公。
七曰,郭公全師入于京師,系小君、酒盞、王甫等,責之曰:『吾軍未至,汝設詐以畏吐蕃,吐蕃知之怒汝,燔爇宮阙,從容而去,豈不由汝乎!』命斬之。
遂以破賊收城聞。
」舊子儀傳曰:「全緒遣禁軍舊将王甫入長安,陰結豪俠為内應,一日,齊擊鼓于朱雀街,蕃軍惶駭而去。
」又曰:「射生将王撫自署為京兆尹,聚兵二千人,擾亂京城,子儀召撫,殺之。
诏子儀權京城留守。
」吐蕃傳:「吐蕃餘衆尚在城,軍将王撫及禦史大夫王仲升領兵自苑中入,椎鼓大呼,仲卿之兵又入城,吐蕃皆奔走。
」若如邠志所言,是子儀殺撫而攘其功,計子儀必不為也。
子儀動業,今古推高,淩準作書,多攻其短,疑有宿嫌,不可盡信。
今從汾陽家傳及子儀舊傳。
〕其兵盡散。
白孝德與邠甯節度使張蘊琦将兵屯畿縣,〔京兆府管二十縣,萬年、長安為赤縣,餘縣皆為畿縣。
〕子儀召之入城,京畿遂安。
9宦官廣州市舶使呂太一發兵作亂,〔唐置市舶使于廣州以?為茞?之利,時以宦者為之。
舶,音白。
〕節度使張休棄城奔端州。
〔舊志:廣州西至端州二百四十裡。
〕太一縱兵焚掠,官軍讨平之。
10吐蕃還至鳳翔,節度使孫志直閉城拒守,吐蕃圍之數日。
鎮西節度使馬璘聞車駕幸陝。
将精騎千餘自河西入赴難;〔難,乃旦翻。
〕轉鬬至鳳翔,值吐蕃圍城,璘帥衆持滿外向,突入城中,不解甲,背城出戰,〔帥,讀曰率;下同背,蒲妹翻。
〕單騎先士卒奮擊,俘斬千計而歸。
明日,虜複逼城請戰,〔先,昔薦翻。
俘,方無翻。
複,扶又翻。
〕璘開懸門以待之。
〔杜預曰:懸門,施于内城門。
按今邊城之門,設扉以啟閉。
而懸門者,設于門闑之外,常懸而不下,寇至則下之以塞門,以為重閉之固。
〕虜引退,曰:「此将軍不惜死,宜避之。
」遂去,居于原、會、成、渭之地。
〔原州,高平郡;會州,會甯郡;成州,同谷郡;皆據河、隴之勝以臨唐境。
〕 11十二月,丁亥,車駕發陝州。
〔陝,失冉翻。
〕左丞顔真卿請上先谒陵廟,然後還宮,元載不從,真卿怒曰:「朝廷豈堪相公再壞邪!」〔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載,祖亥翻,又音如字。
朝,直遙翻。
相,昔亮翻。
邪,音耶。
壞,音怪。
〕載由是銜之。
甲午,上至長安,郭子儀帥城中百官及諸軍迎于浐水東,伏地待罪。
上勞之曰:「用卿不早,故及于此。
」〔銜,其緘翻。
勞,力到翻。
浐,音産。
〕 12以魚朝恩為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,總禁兵,權寵無比,〔魚朝恩以陝州迎扈之勞,過承權寄恩寵。
去程得魚,所謂去虺得虎也。
處,昌呂翻。
使,疏吏翻。
朝,直遙翻。
〕築城于鄠縣及中渭橋,屯兵以備吐蕃。
以駱奉仙為鄠縣築城使,遂将其兵。
〔鄠,音戶。
吐,從暾入聲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〕 13乙未,以苗晉卿為太保,裴遵慶為太子少傅,并罷政事;以宗正卿李岘為黃門侍郎、同平章事。
遵慶既去,元載權益,以貨結内侍董秀,使主書卓英倩潛與往來,上意所屬,〔主書,省吏也。
岘,戶曲翻。
屬,之欲翻。
〕載必先知之,承意探微,〔探,吐南翻。
〕言無不合;上以是益愛之。
英倩,金州人也。
〔金州,安康郡。
〕 14吐蕃既去,廣武王承宏逃匿草野;上赦不誅,丙申,放之于華州。
〔華州華陰郡,去京師一百八十裡。
〕 15程元振既得罪,歸三原,聞上還宮,衣婦人服,〔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衣,于既翻。
〕私入長安,複規任用,京兆府擒之以聞。
〔複,扶又翻,規圖也。
考異曰:實錄如此,仍厔「将圖進取」。
舊傳:「元振服缞麻于車中,入京城,以規任用。
與禦史大夫王仲升飲酒,為禦史所彈。
」今從實錄,參以舊傳。
〕 16吐蕃陷松、維、保三州及雲山新築二城,〔松州交川郡,以郡介有甘松嶺名州。
開元二十八年,以維州之定廉置奉州雲山郡,天寶八年,徙治天保軍,更曰天保郡,是年沒吐蕃。
至幹元年,嗣歸誠王董嘉俊以郡來歸,始更名保州。
又按天寶八年分定廉置雲山縣,時蓋于縣新築二城也。
〕西川節度使高适不能救,于是劍南西山諸州亦入于吐蕃矣。
〔仗,疏吏翻。
吐,從暾入聲。
〕 二年〔(甲辰、七六四)〕 1春,正月,壬寅,敕稱程元振變服潛行,将圖不軌,長流溱州。
上念元振之功,〔複念其保護之功也。
〕尋複令于江陵安置。
〔複,扶又翻。
溱,缁诜翻。
溱州治榮懿縣,貞觀開山洞所置也。
江陵府,上元置府,又置南都,則善地也。
令,力丁翻。
〕 2癸卯,合劍南東、西州為一道,以黃門侍郎嚴武為節度使。
〔分劍南為東、西兩道,見二百二十卷肅宗至德元載。
考異曰:舊傳:「武為京兆少尹,以史思明阻兵,不之官,出為綿州刺史,遷東川節度使。
上皇诰兩川合為一道,拜武劍南節度使。
」新傳:「武為少尹,坐房管,貶巴州,久之,遷東川。
」餘同舊傳。
按思明阻兵河、洛,京兆少尹何妨之官!此年始合東、西川為一道,豈上皇诰所合!新、舊傳皆誤。
〕 3丙午,遣檢校刑部尚書顔真卿宣慰朔方行營。
上之在陝也,顔真卿請奉诏召仆固懷恩,上不許。
〔校,古孝翻。
尚,辰羊翻。
,陝失冉翻。
〕至是,上命真卿說谕懷恩入朝。
對曰:「陛下在陝,臣往,以忠義責之,使之赴難,〔說,式芮翻。
朝,直遙翻。
難,乃旦翻。
〕彼猶有可來之理;今陛下還宮,〔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〕彼進不成勤王,退不能釋衆,召之,庸肯至乎!且言懷恩反者,獨辛雲京、駱奉仙、李抱玉、魚朝恩四人耳,〔朝,直遙翻。
〕覣餘群臣皆言其枉。
陛下不若以郭子儀代懷恩,可不戰而服也。
」時汾州别駕李抱真,抱玉之從父弟也,〔從,才又翻。
〕知懷恩有異志,脫身歸京師。
上方以懷恩為憂,召見抱真問計,對曰:「此不足憂也。
朔方将士思郭子儀,如子弟之思父兄。
懷恩欺其衆雲,郭子儀已為魚朝恩所殺,衆信之,故為其用耳。
〔将,即亮翻。
朝,直遙翻。
〕陛下誠以子儀領朔方,彼皆不召而來耳。
」上然之。
4甲寅,禮儀使杜鴻漸〔高會要曰:高祖禅代之際,溫大雅與窦威、陳叔達參定禮儀。
自後至開元初,參定禮儀者并不入銜,無由檢叙。
開元九年,韋縧除國子司業,仍知太常禮儀事,自此至二十三年,凡四改官,至太常卿,并帶知禮儀事。
至天寶九載,始置禮儀使,以太子左庶子韋述為之。
使,疏吏翻。
〕奏:「自今祀圜丘、方丘請以太祖配,祈谷以高祖配,大雩以太宗配,明堂以肅宗配。
」從之。
〔唐制:冬至祀圜丘,夏至祀方丘,孟春祈谷,孟夏雩祀,季秋大享明堂;以肅宗配,嚴父之義也。
〕 5乙卯,立雍王适為皇太子。
〔雍,于用翻。
适,古活翻。
〕 6吐蕃之入長安也,諸軍亡卒及鄉曲無賴子弟相聚為盜;吐蕃既去,猶竄伏南山子午等五谷,〔吐,從暾入聲。
長安之南山,西接岐州界,東抵虢州界。
其谷之大者有五,子午谷、斜谷、駱谷、藍田谷、衡嶺谷也。
〕所在為患。
丁巳,以太子賓客薛景仙為南山五谷防禦使,以讨之。
7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奏名所管曰天雄軍,從之。
〔使,疏吏翻。
嗣,祥吏翻。
〕 8仆固懷恩既不為朝廷所用,遂與河東都将李竭誠潛謀取太原;〔朝,直遙翻。
将,即亮翻。
都将,都知兵馬使。
〕辛雲京覺之,殺竭誠,乘城設備。
懷恩使其子玚将兵攻之,雲京出與戰,玚大敗而還,遂引兵圍榆次。
〔去年七月,懷恩使玚屯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