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二十三
關燈
小
中
大
唐紀三十九〔起昭陽單阏(癸卯)七月,盡旃蒙大荒落(乙巳)十月,凡二年有。
〕 《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上之下》 廣德元年〔(癸年、七六三)〕 1秋,七月,壬寅,群臣上尊号曰寶應元聖文武孝皇帝。
〔以楚州所獻十三寶為上登極之符應也。
上,時掌翻。
〕壬子,赦天下,改元。
〔方改元廣德。
〕諸将讨史朝義者進官階、加爵邑有差。
〔将,即亮翻。
〕冊回纥可汗為颉咄登蜜施合俱錄英義建功毗伽可汗,可敦為娑墨光親麗華毗伽可敦;〔颉咄,華言社稷發用;登蜜施,華言到竟;合俱錄,華言婁羅;娑墨,華言得憐;毗伽,華言足意。
纥,下沒翻。
可,從刊入聲。
汗,音寒。
颉,奚結翻。
咄,當沒翻。
伽,求迦翻。
娑,蘇何翻。
〕左、右殺以下,皆加封賞。
〔左殺封雄朔王,右殺封甯朔王,胡祿都督封金河王,拔覽将軍封靜漢王,諸都督十一人并封國公。
〕 2戊辰,楊绾上貢舉條目:秀才問經義二十條,對策五道;國子監舉人,令博士薦于祭酒,祭酒試通者升之于省,如鄉貢法。
〔令,力丁翻。
唐取士之科,由學館曰生徒,由州縣者曰鄉貢。
凡明經、秀才、俊士、進士,明于理體為鄉裡稱者,縣考試,州長重複,送之尚書省。
既至省,皆疏名列到、結款通保及所居,始由戶部集閱而關于禮部試之。
今楊绾所上國子監舉人,略如鄉貢法。
〕明法,委刑部考試。
〔明法,律學也。
〕或以為明經、進士,行之已久,不可遽改。
事雖不行,識者是之。
3以仆固玚為朔方行營節度使。
4吐蕃入大震關,陷蘭、廓、河、鄯、洮、岷、秦、成、渭等州,盡取河西、隴右之地。
〔蘭、廓、秦、渭等州,即河西、隴右之地也,先已為吐蕃所陷,史因其入大震關而備言之。
蘭州,漢金城郡,隋置蘭州,因臯蘭山為名。
廓州,漢西平郡南界;前涼以其地為湟河郡,後魏置洮河郡;周建德五年,取河南地置廓州,取廓清之義為名。
河州,漢枹罕縣,前涼張駿分置河州。
鄯州,漢破羌允吾縣地,唐平薛舉,置鄯州。
洮州,治漢洮陽城,周保定初置。
岷州,秦臨洮縣地,後魏大統十年置岷州,以南有岷山名。
秦州,治成紀顯親川,因魏、晉舊州名。
成州,古西戎地,後千畝戎姜氏居之,又後為白馬氐國;漢為武都郡,晉為仇池郡,後魏改為南秦州,西魏改成州。
渭州,治漢襄武縣,後魏置。
〕唐自武德以來,開拓邊境,地連西域,皆置都督、府、州、縣。
開元中,置朔方、隴右、河西、安西、北庭諸節度使以統之,歲發山東丁壯為戌卒,缯帛為軍資,開屯田,供糗糧,〔缯,慈陵翻。
糗,去久翻。
〕設監牧,畜馬牛,軍城戍邏,萬裡相望。
〔畜,籲玉翻。
邏,郎佐翻。
〕及安祿山反,邊兵精銳者皆征發入援,謂之行營,所留兵單弱,胡虜稍蠶食之;數年間,西北數十州相繼淪沒,自鳳翔以西,邠州以北,皆為左衽矣。
〔史言唐所以失河、隴。
〕 5初,仆固懷恩受诏與回纥河汗相見于太原;河東節度使辛雲京以可汗乃懷恩伲,恐其合謀襲軍府,閉城自守,亦不犒師。
〔使,疏吏翻。
犒,苦到翻。
〕及史朝義既平,诏懷恩送可汗出塞,往來過太原,〔朝,直遙翻。
過,古禾翻,又古卧翻。
〕雲京亦閉城不與相聞。
懷恩怒,具表其狀,不報。
懷恩将朔方兵數萬屯汾州,使其子禦史大夫玚将萬人屯榆次,裨将李光逸等屯祈〔【祁】〕縣,〔将,即亮翻;下裨将同,又音如字。
裨,彼迷翻。
榆次、祈〔祁〕,皆漢古縣,屬太原。
〕李懷光等屯晉州,張維嶽等屯沁州。
〔沁,七浸翻。
考異曰:邠志作「張如嶽」,今從實錄、唐曆。
〕懷光,本勃海靺鞨也,〔靺鞨,音末曷。
〕姓茹,〔茹,音如。
〕為朔方将,以功賜姓。
中使駱奉仙至太原,雲京厚結之,為言懷恩與回纥連謀,反狀已露。
〔使,疏吏翻。
為,于僞翻。
〕奉仙還,過懷恩,懷恩與飲于母前,母數讓奉仙曰:〔還,音旋,又音如字。
數,所角翻。
〕「汝與吾兒約為兄弟,今又親雲京,何兩面也!」〔唐人謂反複者為兩面。
貞元以後,劍南西山白狗等羌内附,賜牛糧,治生業,差賜官祿,皆得世襲;然陰附吐蕃,世謂之兩面羌。
此其證也。
〕酒酣,懷恩起舞,奉仙贈以纏頭彩。
〔唐人宴集,酒酣為人舞,當此禮者以彩物為贈,謂之纏頭。
倡伎當筵舞者亦有纏頭喝賜,杜甫詩所謂「舞罷錦纏頭」者也。
酣,戶廿翻。
〕懷恩欲酬之,曰:「來日端午,當更樂飲一日。
」〔樂,音洛。
〕奉仙固請行,懷恩匿其馬,奉仙謂左右曰:「朝來責我,又匿我馬,将我殺也。
」夜,踰垣而走;懷恩驚,遽以其馬追還之。
八月,癸未,奉仙至長安,奏懷恩謀反;〔考異曰:實錄:「癸未,懷恩旋師,次于汾州,逗遛不進。
監軍使駱奉仙以聞。
上以功高不之罪,優诏慰勞之。
」又曰:「懷恩頓軍汾上,監軍使駱奉仙因公宴,言有所指,懷恩已萌二心,肆口酬對,奉仙不告而出,乘傳上聞。
上以功高容之,叱奉仙出,待懷恩如舊。
懷恩憚奉仙,益不自安。
」邠志曰:「寶應二年,河朔既平,诏太原節度辛雲京及仆固懷恩各以其軍送回纥還蕃。
既出晉關,辛公率其輕兵先入太原。
懷恩怒其不告,曰:『辛君有虞于我也。
』回纥至,辛公館于城外,緻牛酒以犒之。
懷恩欲因回纥規其城壁,陰導回纥請觀佛寺,辛公許之。
既入城,見羅兵于諸街,蕃人大驚,辟易而去。
」今從舊懷恩傳。
〕懷恩亦具奏其狀,請誅雲京、奉仙;上兩無所問,優诏和解之。
懷恩自以兵興以來,〔謂自祿山反朔方,起兵讨之,以至平賊時也。
〕所在力戰,一門死王事者四十六人,女嫁絕域,〔謂嫁回纥可汗也。
〕說谕回纥,〔說,式芮翻。
纥,下沒翻。
〕再收兩京,平定河南、北,功無與比,而為人構陷,憤怨殊深,上書自訟,以為:「臣昨奉诏送可汗歸國,傾竭家赀,俾之上道。
行至山北,〔上,時兩翻。
可,從刊入聲。
汗,音寒。
懷恩屯汾州,謂太原之地為山北。
〕雲京、奉仙閉城不出祗迎,仍令潛行竊盜。
回纥怨怒,亟欲縱兵,臣力為彌縫,方得出塞。
雲京、奉仙恐臣先有奏論,遂複妄稱設備,〔令,力丁翻。
為,于僞翻。
複,扶又翻;下同。
〕與李抱玉共相組織。
臣靜而思之,其罪有六:昔同羅叛亂,臣為先帝掃清河曲,一也;臣男玢為同羅所虜,得間亡歸,臣斬之以令衆士,二也;〔二事并見二百十八卷肅宗至德元載。
玢,悲巾翻。
間,古苋翻。
〕臣有二女,遠嫁外夷,為國和親,蕩平寇敵,三也;臣與男玚不顧死亡,為國效命,四也;河北新附,節度使〔謂田承嗣、李寶臣、李懷仙等。
〕皆握強兵,臣撫綏以安反側,五也;臣說谕回纥,使赴急難,天下既平,送之歸國,六也。
〔說,式芮翻。
難,乃旦翻。
〕臣既負六罪,誠合萬誅,惟當吞恨九泉,銜冤千古,複何訴哉!臣受恩深重,鳳夜思奉天顔,〔言欲入朝也。
〕但以來瑱受誅,〔瑱,他甸翻。
事件上卷正月。
〕朝廷不示其罪,諸道節度,誰不疑懼!近聞诏追數人,〔唐人率謂召為追,觀考異所引諸家雜史可見。
〕盡皆不至,實畏中官讒口,虛受陛下諸夷;豈惟群臣不忠,正為回邪在側。
〔當時君臣情事,誠如懷恩之言。
〕且臣前後所奏駱奉仙,詞情非不摭實,〔摭,之石翻。
〕陛下竟無處〔昌呂翻。
〕置,寵任彌深;皆由同模拟周,〔比,毗至翻。
〕蒙蔽聖聽。
竊聞四方遣人奏事,陛下皆雲與骠騎議之,〔骠騎,謂程元振也。
骠,匹妙翻。
騎,奇寄翻。
〕曾不委宰相可否,或稽留數月不還,遠近益加疑阻。
〔代宗省懷恩書至此,豈不為之動邪!曾,才登翻。
〕如臣朔方将士,功效最高,高先帝中興主人,乃陛下蒙塵故吏,曾不别加優獎,反信讒嫉之詞。
子儀先已被猜,臣今又遭诋毀,〔将,即亮翻。
被,皮義翻。
〕弓藏鳥盡,信匪虛言。
〔古語雲:「高鳥盡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;敵國破,謀臣亡。
」言以今事準之,非虛言也。
〕陛下信其矯誣,〔矯,托也。
托言謀反以厚誣。
〕何殊指鹿為馬!〔引趙高事以況諸閹。
〕傥不納愚懇,且貴因循,臣實不敢保家,陛下豈能安國!〔懷恩心迹,于此可見。
〕忠言利行,〔忠言逆耳利于行,古語也。
〕惟陛下圖之。
臣欲公然入朝,〔朝,直遙翻;下同。
〕恐将士留沮。
今托巡晉、绛,于彼遷延,乞陛下特遣一介至绛州問臣,臣即與之同發。
」 九月,壬戌,上遣裴遵慶詣懷恩谕旨,且察其去就。
懷恩見遵慶,抱其足号泣訴冤。
〔号,戶刀翻。
〕遵慶為言聖恩優厚,諷令入朝。
懷恩許諾。
副将範志誠以為不可,曰:「公信其甘言,入則為來瑱,不複還矣!」明日,懷恩見遵慶,以懼死為辭,請令一子入朝,志誠又以為不可,遵慶乃還。
〔還,音旋,又如字;下同。
〕禦史大夫王翊使回纥還,懷恩先與可汗往來,恐翊洩其事,遂留之。
6吐蕃之入寇也,邊将告急,程元振皆不以聞。
冬,十月,吐蕃寇泾州,刺史高晖以城降之,遂為之鄉導,〔降,戶江翻。
鄉,讀曰向。
考異曰:汾陽家傳:「八月,吐蕃次泾、甯州,遣感激軍使高晖禦之,戰敗,執晖。
九月,至便橋。
」實錄:「十月庚午,吐蕃寇冱州,辛未,犯奉天、武功。
」按今冱州東去邠州三程,邠州南去奉天二程,不應庚午寇邠州,辛未已至奉天。
蓋史官據奏到日書之耳。
段公家傳:「九月二十日,吐蕃寇泾原,節度使高晖降之。
十一月一曰,陷邠州,節度使張蘊琦棄城遁。
」舊本紀:「九月己醜,吐蕃寇泾州,刺史高晖以城降,因為吐蕃鄉導。
十月辛未,犯京畿。
」新本紀:「九月乙醜,泾州刺史高晖叛附于吐蕃,十月庚午,吐蕃陷邠州,辛未,寇奉天、武功。
」今月從實錄而不取其日。
〕引吐蕃深入;過邠州,上始聞之。
辛未,寇奉天、武功,京師震駭。
诏以雍王适為關内元帥,郭子儀為副元帥,出鎮鹹陽以禦之。
子儀閑廢日久,〔寶應元年八月,郭子儀自河東入朝,遂留京師。
〕部曲離散,至是召募,得二十騎而行,至鹹陽,吐蕃帥吐谷渾、黨項、氐、羌二十餘萬衆,彌漫數十裡,已自司竹園渡渭,〔鳳翔府盩厔縣有司竹園,漢書王莽傳所謂霍鴻負倚芒竹,即此地也。
蘇轼曰:盩厔有官竹園,臨水,數十裡不絕,所謂司竹也。
〕循山而東。
子儀使判官中書舍人王延昌入奏,請益兵,程元振遏之,竟不召見。
〔見,賢遍翻。
〕癸酉,渭北行營兵馬使呂月将将精卒二千破吐蕃于盩厔之西。
〔将、将:上如字;下即亮翻。
〕乙亥,吐蕃寇盩厔,月将複與力戰,兵盡,為虜所擒。
〔複,扶又翻。
〕 上方治兵,〔治,直之翻。
〕而吐蕃已度便橋,倉猝不知所為,丙子,出幸陝州,〔陝,失冉翻。
〕官吏藏竄,六軍逃散。
郭子儀聞之,遽自鹹陽歸長安,比至,〔比,必利翻,及也。
〕車駕已去。
上纔出苑門,渡浐水,〔按唐禁苑,包大明宮之北,東距浐水。
考雍錄、長安志諸書,禁苑東面出浐水,無其門,蓋出光泰門耳。
〕謝生将玉獻忠擁四百騎叛還長安,〔将,即亮翻。
騎,奇寄翻。
〕脅豐王珙等十王西迎吐蕃。
〔珙,玄宗子,音居勇翻。
〕遇子儀于開遠門内,〔開遠門,長安城西面北頭第一門。
〕子儀叱之,獻忠下馬,謂子儀曰:「今主上東遷,社稷無主,令公身為元帥,〔郭子儀為中書令,故稱為令公。
〕廢立在一言耳。
」子儀未應。
珙越次言曰:「公何不言!」子儀責讓之,以兵援送行在。
丁醜,車駕至華州,官吏奔散,無複供拟,〔複,扶又翻。
〕扈從将士不免凍餒。
會觀軍容使魚朝恩将神策軍自陝來迎,上乃幸朝恩營。
〔從,才用翻。
将,即亮翻。
使,疏吏翻。
朝,直遙翻。
恩将,音同上。
陝,失冉翻。
〕豐王珙見上于潼關,上不之責,退至幕中,有不遜語;群臣奏議誅之,乃賜死。
戊寅,吐蕃入長安,高晖與吐蕃大将馬重英等立故邠王守禮之孫承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承」上有「廣武王」三字;乙十一行本同。
】〕宏為帝,〔珙,居重翻。
吐,從暾入聲。
重,直龍翻。
邠,悲頻翻。
邠王守禮,章懷太子之子。
〕改元,置百官,以前翰林學士于可封等為相。
吐蕃剽掠府庫市裡,焚闾舍,長安中蕭然一空。
〔相,息亮翻。
剽,匹妙翻;下同。
〕苗晉卿病卧家,遣人輿入,迫脅之,晉卿閉口不言,虜不敢殺。
于是六軍散者所在剽掠,士民避亂,皆入山谷。
辛巳,上至,陝百官稍有至者。
郭子儀引三十騎自禦宿川循山而東,〔騎,奇計翻。
三輔黃圖曰:禦宿川在長安城南。
漢武帝為離宮别館,禁禦人不得往來遊觀。
上宿其中,故曰禦宿。
程大昌曰:禦宿川即樊川,在萬年縣南二十五裡。
〕謂王延昌曰:「六軍将士逃潰者多在商州,今速往收之,〔商州,治上洛縣,至京師二百八十一裡。
〕并發武關防兵,數日間,北出藍田以向長安,吐蕃必遁。
」過藍田,遇元帥都虞候臧希讓、鳳翔節度使高升,得兵近千人。
〔武關,在商州西北,雍州藍田縣南。
吐,從暾入聲。
過,古禾翻,又古卧翻。
使,疏吏翻。
近其靳翻。
〕子儀與延昌謀曰:「潰兵至商州,官吏必逃匿而人亂。
」使延昌自直徑入商州撫谕入。
諸将方縱兵暴掠,聞子儀至,皆大喜聽命。
〔将,即亮翻。
〕子儀恐吐蕃逼乘輿,留軍七盤,〔杜佑曰:七盤,即王莽所謂「繞溜之固南當荊楚」者也。
繞溜者,言四面塞阨屈曲,水回繞而溜,今謂之七盤、十二侢。
乘,承正翻。
吐,從暾入聲。
〕三日乃行,比至商州,〔比,必利翻。
〕行收兵,并武關防兵合四千人,軍勢稍振。
子儀乃泣谕将士以共雪國恥,取長安,皆感激受約束。
子儀請太子賓客第五琦為糧料使,給軍食。
〔将,即亮翻。
糧料使,主給行營軍食。
我宋朝随軍轉運使即其任。
〕上賜子儀诏,恐吐蕃東出潼關,征子儀詣行在。
子儀表稱:「臣不收京城無以見陛下,若出兵藍田,虜必不敢東向。
」上許之。
鄜延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延」作「坊」;乙十一行本同。
】〕節度判官段秀實說節度使白孝德引兵赴難,〔上元元年,置渭北、弋吊坊節度使,領鄜、坊、丹、延四州,治坊州。
吐,從暾入聲。
潼,音同。
說,式芮翻。
,難乃旦
〕 《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上之下》 廣德元年〔(癸年、七六三)〕 1秋,七月,壬寅,群臣上尊号曰寶應元聖文武孝皇帝。
〔以楚州所獻十三寶為上登極之符應也。
上,時掌翻。
〕壬子,赦天下,改元。
〔方改元廣德。
〕諸将讨史朝義者進官階、加爵邑有差。
〔将,即亮翻。
〕冊回纥可汗為颉咄登蜜施合俱錄英義建功毗伽可汗,可敦為娑墨光親麗華毗伽可敦;〔颉咄,華言社稷發用;登蜜施,華言到竟;合俱錄,華言婁羅;娑墨,華言得憐;毗伽,華言足意。
纥,下沒翻。
可,從刊入聲。
汗,音寒。
颉,奚結翻。
咄,當沒翻。
伽,求迦翻。
娑,蘇何翻。
〕左、右殺以下,皆加封賞。
〔左殺封雄朔王,右殺封甯朔王,胡祿都督封金河王,拔覽将軍封靜漢王,諸都督十一人并封國公。
〕 2戊辰,楊绾上貢舉條目:秀才問經義二十條,對策五道;國子監舉人,令博士薦于祭酒,祭酒試通者升之于省,如鄉貢法。
〔令,力丁翻。
唐取士之科,由學館曰生徒,由州縣者曰鄉貢。
凡明經、秀才、俊士、進士,明于理體為鄉裡稱者,縣考試,州長重複,送之尚書省。
既至省,皆疏名列到、結款通保及所居,始由戶部集閱而關于禮部試之。
今楊绾所上國子監舉人,略如鄉貢法。
〕明法,委刑部考試。
〔明法,律學也。
〕或以為明經、進士,行之已久,不可遽改。
事雖不行,識者是之。
3以仆固玚為朔方行營節度使。
4吐蕃入大震關,陷蘭、廓、河、鄯、洮、岷、秦、成、渭等州,盡取河西、隴右之地。
〔蘭、廓、秦、渭等州,即河西、隴右之地也,先已為吐蕃所陷,史因其入大震關而備言之。
蘭州,漢金城郡,隋置蘭州,因臯蘭山為名。
廓州,漢西平郡南界;前涼以其地為湟河郡,後魏置洮河郡;周建德五年,取河南地置廓州,取廓清之義為名。
河州,漢枹罕縣,前涼張駿分置河州。
鄯州,漢破羌允吾縣地,唐平薛舉,置鄯州。
洮州,治漢洮陽城,周保定初置。
岷州,秦臨洮縣地,後魏大統十年置岷州,以南有岷山名。
秦州,治成紀顯親川,因魏、晉舊州名。
成州,古西戎地,後千畝戎姜氏居之,又後為白馬氐國;漢為武都郡,晉為仇池郡,後魏改為南秦州,西魏改成州。
渭州,治漢襄武縣,後魏置。
〕唐自武德以來,開拓邊境,地連西域,皆置都督、府、州、縣。
開元中,置朔方、隴右、河西、安西、北庭諸節度使以統之,歲發山東丁壯為戌卒,缯帛為軍資,開屯田,供糗糧,〔缯,慈陵翻。
糗,去久翻。
〕設監牧,畜馬牛,軍城戍邏,萬裡相望。
〔畜,籲玉翻。
邏,郎佐翻。
〕及安祿山反,邊兵精銳者皆征發入援,謂之行營,所留兵單弱,胡虜稍蠶食之;數年間,西北數十州相繼淪沒,自鳳翔以西,邠州以北,皆為左衽矣。
〔史言唐所以失河、隴。
〕 5初,仆固懷恩受诏與回纥河汗相見于太原;河東節度使辛雲京以可汗乃懷恩伲,恐其合謀襲軍府,閉城自守,亦不犒師。
〔使,疏吏翻。
犒,苦到翻。
〕及史朝義既平,诏懷恩送可汗出塞,往來過太原,〔朝,直遙翻。
過,古禾翻,又古卧翻。
〕雲京亦閉城不與相聞。
懷恩怒,具表其狀,不報。
懷恩将朔方兵數萬屯汾州,使其子禦史大夫玚将萬人屯榆次,裨将李光逸等屯祈〔【祁】〕縣,〔将,即亮翻;下裨将同,又音如字。
裨,彼迷翻。
榆次、祈〔祁〕,皆漢古縣,屬太原。
〕李懷光等屯晉州,張維嶽等屯沁州。
〔沁,七浸翻。
考異曰:邠志作「張如嶽」,今從實錄、唐曆。
〕懷光,本勃海靺鞨也,〔靺鞨,音末曷。
〕姓茹,〔茹,音如。
〕為朔方将,以功賜姓。
中使駱奉仙至太原,雲京厚結之,為言懷恩與回纥連謀,反狀已露。
〔使,疏吏翻。
為,于僞翻。
〕奉仙還,過懷恩,懷恩與飲于母前,母數讓奉仙曰:〔還,音旋,又音如字。
數,所角翻。
〕「汝與吾兒約為兄弟,今又親雲京,何兩面也!」〔唐人謂反複者為兩面。
貞元以後,劍南西山白狗等羌内附,賜牛糧,治生業,差賜官祿,皆得世襲;然陰附吐蕃,世謂之兩面羌。
此其證也。
〕酒酣,懷恩起舞,奉仙贈以纏頭彩。
〔唐人宴集,酒酣為人舞,當此禮者以彩物為贈,謂之纏頭。
倡伎當筵舞者亦有纏頭喝賜,杜甫詩所謂「舞罷錦纏頭」者也。
酣,戶廿翻。
〕懷恩欲酬之,曰:「來日端午,當更樂飲一日。
」〔樂,音洛。
〕奉仙固請行,懷恩匿其馬,奉仙謂左右曰:「朝來責我,又匿我馬,将我殺也。
」夜,踰垣而走;懷恩驚,遽以其馬追還之。
八月,癸未,奉仙至長安,奏懷恩謀反;〔考異曰:實錄:「癸未,懷恩旋師,次于汾州,逗遛不進。
監軍使駱奉仙以聞。
上以功高不之罪,優诏慰勞之。
」又曰:「懷恩頓軍汾上,監軍使駱奉仙因公宴,言有所指,懷恩已萌二心,肆口酬對,奉仙不告而出,乘傳上聞。
上以功高容之,叱奉仙出,待懷恩如舊。
懷恩憚奉仙,益不自安。
」邠志曰:「寶應二年,河朔既平,诏太原節度辛雲京及仆固懷恩各以其軍送回纥還蕃。
既出晉關,辛公率其輕兵先入太原。
懷恩怒其不告,曰:『辛君有虞于我也。
』回纥至,辛公館于城外,緻牛酒以犒之。
懷恩欲因回纥規其城壁,陰導回纥請觀佛寺,辛公許之。
既入城,見羅兵于諸街,蕃人大驚,辟易而去。
」今從舊懷恩傳。
〕懷恩亦具奏其狀,請誅雲京、奉仙;上兩無所問,優诏和解之。
懷恩自以兵興以來,〔謂自祿山反朔方,起兵讨之,以至平賊時也。
〕所在力戰,一門死王事者四十六人,女嫁絕域,〔謂嫁回纥可汗也。
〕說谕回纥,〔說,式芮翻。
纥,下沒翻。
〕再收兩京,平定河南、北,功無與比,而為人構陷,憤怨殊深,上書自訟,以為:「臣昨奉诏送可汗歸國,傾竭家赀,俾之上道。
行至山北,〔上,時兩翻。
可,從刊入聲。
汗,音寒。
懷恩屯汾州,謂太原之地為山北。
〕雲京、奉仙閉城不出祗迎,仍令潛行竊盜。
回纥怨怒,亟欲縱兵,臣力為彌縫,方得出塞。
雲京、奉仙恐臣先有奏論,遂複妄稱設備,〔令,力丁翻。
為,于僞翻。
複,扶又翻;下同。
〕與李抱玉共相組織。
臣靜而思之,其罪有六:昔同羅叛亂,臣為先帝掃清河曲,一也;臣男玢為同羅所虜,得間亡歸,臣斬之以令衆士,二也;〔二事并見二百十八卷肅宗至德元載。
玢,悲巾翻。
間,古苋翻。
〕臣有二女,遠嫁外夷,為國和親,蕩平寇敵,三也;臣與男玚不顧死亡,為國效命,四也;河北新附,節度使〔謂田承嗣、李寶臣、李懷仙等。
〕皆握強兵,臣撫綏以安反側,五也;臣說谕回纥,使赴急難,天下既平,送之歸國,六也。
〔說,式芮翻。
難,乃旦翻。
〕臣既負六罪,誠合萬誅,惟當吞恨九泉,銜冤千古,複何訴哉!臣受恩深重,鳳夜思奉天顔,〔言欲入朝也。
〕但以來瑱受誅,〔瑱,他甸翻。
事件上卷正月。
〕朝廷不示其罪,諸道節度,誰不疑懼!近聞诏追數人,〔唐人率謂召為追,觀考異所引諸家雜史可見。
〕盡皆不至,實畏中官讒口,虛受陛下諸夷;豈惟群臣不忠,正為回邪在側。
〔當時君臣情事,誠如懷恩之言。
〕且臣前後所奏駱奉仙,詞情非不摭實,〔摭,之石翻。
〕陛下竟無處〔昌呂翻。
〕置,寵任彌深;皆由同模拟周,〔比,毗至翻。
〕蒙蔽聖聽。
竊聞四方遣人奏事,陛下皆雲與骠騎議之,〔骠騎,謂程元振也。
骠,匹妙翻。
騎,奇寄翻。
〕曾不委宰相可否,或稽留數月不還,遠近益加疑阻。
〔代宗省懷恩書至此,豈不為之動邪!曾,才登翻。
〕如臣朔方将士,功效最高,高先帝中興主人,乃陛下蒙塵故吏,曾不别加優獎,反信讒嫉之詞。
子儀先已被猜,臣今又遭诋毀,〔将,即亮翻。
被,皮義翻。
〕弓藏鳥盡,信匪虛言。
〔古語雲:「高鳥盡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;敵國破,謀臣亡。
」言以今事準之,非虛言也。
〕陛下信其矯誣,〔矯,托也。
托言謀反以厚誣。
〕何殊指鹿為馬!〔引趙高事以況諸閹。
〕傥不納愚懇,且貴因循,臣實不敢保家,陛下豈能安國!〔懷恩心迹,于此可見。
〕忠言利行,〔忠言逆耳利于行,古語也。
〕惟陛下圖之。
臣欲公然入朝,〔朝,直遙翻;下同。
〕恐将士留沮。
今托巡晉、绛,于彼遷延,乞陛下特遣一介至绛州問臣,臣即與之同發。
」 九月,壬戌,上遣裴遵慶詣懷恩谕旨,且察其去就。
懷恩見遵慶,抱其足号泣訴冤。
〔号,戶刀翻。
〕遵慶為言聖恩優厚,諷令入朝。
懷恩許諾。
副将範志誠以為不可,曰:「公信其甘言,入則為來瑱,不複還矣!」明日,懷恩見遵慶,以懼死為辭,請令一子入朝,志誠又以為不可,遵慶乃還。
〔還,音旋,又如字;下同。
〕禦史大夫王翊使回纥還,懷恩先與可汗往來,恐翊洩其事,遂留之。
6吐蕃之入寇也,邊将告急,程元振皆不以聞。
冬,十月,吐蕃寇泾州,刺史高晖以城降之,遂為之鄉導,〔降,戶江翻。
鄉,讀曰向。
考異曰:汾陽家傳:「八月,吐蕃次泾、甯州,遣感激軍使高晖禦之,戰敗,執晖。
九月,至便橋。
」實錄:「十月庚午,吐蕃寇冱州,辛未,犯奉天、武功。
」按今冱州東去邠州三程,邠州南去奉天二程,不應庚午寇邠州,辛未已至奉天。
蓋史官據奏到日書之耳。
段公家傳:「九月二十日,吐蕃寇泾原,節度使高晖降之。
十一月一曰,陷邠州,節度使張蘊琦棄城遁。
」舊本紀:「九月己醜,吐蕃寇泾州,刺史高晖以城降,因為吐蕃鄉導。
十月辛未,犯京畿。
」新本紀:「九月乙醜,泾州刺史高晖叛附于吐蕃,十月庚午,吐蕃陷邠州,辛未,寇奉天、武功。
」今月從實錄而不取其日。
〕引吐蕃深入;過邠州,上始聞之。
辛未,寇奉天、武功,京師震駭。
诏以雍王适為關内元帥,郭子儀為副元帥,出鎮鹹陽以禦之。
子儀閑廢日久,〔寶應元年八月,郭子儀自河東入朝,遂留京師。
〕部曲離散,至是召募,得二十騎而行,至鹹陽,吐蕃帥吐谷渾、黨項、氐、羌二十餘萬衆,彌漫數十裡,已自司竹園渡渭,〔鳳翔府盩厔縣有司竹園,漢書王莽傳所謂霍鴻負倚芒竹,即此地也。
蘇轼曰:盩厔有官竹園,臨水,數十裡不絕,所謂司竹也。
〕循山而東。
子儀使判官中書舍人王延昌入奏,請益兵,程元振遏之,竟不召見。
〔見,賢遍翻。
〕癸酉,渭北行營兵馬使呂月将将精卒二千破吐蕃于盩厔之西。
〔将、将:上如字;下即亮翻。
〕乙亥,吐蕃寇盩厔,月将複與力戰,兵盡,為虜所擒。
〔複,扶又翻。
〕 上方治兵,〔治,直之翻。
〕而吐蕃已度便橋,倉猝不知所為,丙子,出幸陝州,〔陝,失冉翻。
〕官吏藏竄,六軍逃散。
郭子儀聞之,遽自鹹陽歸長安,比至,〔比,必利翻,及也。
〕車駕已去。
上纔出苑門,渡浐水,〔按唐禁苑,包大明宮之北,東距浐水。
考雍錄、長安志諸書,禁苑東面出浐水,無其門,蓋出光泰門耳。
〕謝生将玉獻忠擁四百騎叛還長安,〔将,即亮翻。
騎,奇寄翻。
〕脅豐王珙等十王西迎吐蕃。
〔珙,玄宗子,音居勇翻。
〕遇子儀于開遠門内,〔開遠門,長安城西面北頭第一門。
〕子儀叱之,獻忠下馬,謂子儀曰:「今主上東遷,社稷無主,令公身為元帥,〔郭子儀為中書令,故稱為令公。
〕廢立在一言耳。
」子儀未應。
珙越次言曰:「公何不言!」子儀責讓之,以兵援送行在。
丁醜,車駕至華州,官吏奔散,無複供拟,〔複,扶又翻。
〕扈從将士不免凍餒。
會觀軍容使魚朝恩将神策軍自陝來迎,上乃幸朝恩營。
〔從,才用翻。
将,即亮翻。
使,疏吏翻。
朝,直遙翻。
恩将,音同上。
陝,失冉翻。
〕豐王珙見上于潼關,上不之責,退至幕中,有不遜語;群臣奏議誅之,乃賜死。
戊寅,吐蕃入長安,高晖與吐蕃大将馬重英等立故邠王守禮之孫承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承」上有「廣武王」三字;乙十一行本同。
】〕宏為帝,〔珙,居重翻。
吐,從暾入聲。
重,直龍翻。
邠,悲頻翻。
邠王守禮,章懷太子之子。
〕改元,置百官,以前翰林學士于可封等為相。
吐蕃剽掠府庫市裡,焚闾舍,長安中蕭然一空。
〔相,息亮翻。
剽,匹妙翻;下同。
〕苗晉卿病卧家,遣人輿入,迫脅之,晉卿閉口不言,虜不敢殺。
于是六軍散者所在剽掠,士民避亂,皆入山谷。
辛巳,上至,陝百官稍有至者。
郭子儀引三十騎自禦宿川循山而東,〔騎,奇計翻。
三輔黃圖曰:禦宿川在長安城南。
漢武帝為離宮别館,禁禦人不得往來遊觀。
上宿其中,故曰禦宿。
程大昌曰:禦宿川即樊川,在萬年縣南二十五裡。
〕謂王延昌曰:「六軍将士逃潰者多在商州,今速往收之,〔商州,治上洛縣,至京師二百八十一裡。
〕并發武關防兵,數日間,北出藍田以向長安,吐蕃必遁。
」過藍田,遇元帥都虞候臧希讓、鳳翔節度使高升,得兵近千人。
〔武關,在商州西北,雍州藍田縣南。
吐,從暾入聲。
過,古禾翻,又古卧翻。
使,疏吏翻。
近其靳翻。
〕子儀與延昌謀曰:「潰兵至商州,官吏必逃匿而人亂。
」使延昌自直徑入商州撫谕入。
諸将方縱兵暴掠,聞子儀至,皆大喜聽命。
〔将,即亮翻。
〕子儀恐吐蕃逼乘輿,留軍七盤,〔杜佑曰:七盤,即王莽所謂「繞溜之固南當荊楚」者也。
繞溜者,言四面塞阨屈曲,水回繞而溜,今謂之七盤、十二侢。
乘,承正翻。
吐,從暾入聲。
〕三日乃行,比至商州,〔比,必利翻。
〕行收兵,并武關防兵合四千人,軍勢稍振。
子儀乃泣谕将士以共雪國恥,取長安,皆感激受約束。
子儀請太子賓客第五琦為糧料使,給軍食。
〔将,即亮翻。
糧料使,主給行營軍食。
我宋朝随軍轉運使即其任。
〕上賜子儀诏,恐吐蕃東出潼關,征子儀詣行在。
子儀表稱:「臣不收京城無以見陛下,若出兵藍田,虜必不敢東向。
」上許之。
鄜延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延」作「坊」;乙十一行本同。
】〕節度判官段秀實說節度使白孝德引兵赴難,〔上元元年,置渭北、弋吊坊節度使,領鄜、坊、丹、延四州,治坊州。
吐,從暾入聲。
潼,音同。
說,式芮翻。
,難乃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