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二十二
關燈
小
中
大
光弼不從,徑往泗州。
光弼未至河南也,田神功平劉展後,逗留于揚府,尚衡、殷仲卿相攻于兖、郓,來瑱旅拒于襄陽,及光弼輕騎至徐州,史朝義退走,田神功遽歸河南,尚衡、殷仲卿、來瑱皆懼其威名,相繼赴阙。
」按光弼既使田神功擊敗朝義,則是神功已還也。
實錄,今年八月,袁晁始陷台州。
借使當時已擾江、淮,則自泗州往潤州,不得謂避其鋒也。
今從新傳。
〕 光弼在徐州,惟軍旅之事自決之,自餘衆務,悉委判官張裃。
〔裃,七感翻,又倉含翻。
〕裃吏事精敏,區處如流,〔處,昌呂翻。
〕諸将白事,光弼多令與裃議之,諸将事裃如光弼,由是軍中肅然,東夏以甯。
〔夏,戶雅翻。
〕先是,田神功起偏裨為節度使,〔去年六月,田神功自平盧兵馬使節度兖郓。
〕留前使判官劉位等于幕府,神功皆平受其拜;及見光弼與裃抗禮,乃大驚,徧拜位等曰:「神功出于行伍,不知禮儀,諸君亦胡為不言,成神功之過乎!」〔史言武夫悍将可以禮化,居其上者當以身作則。
行,戶剛翻。
〕 33立皇子益昌王邈為鄭王,〔天寶改利州為益昌郡。
〕延為慶王,迥為韓王。
34來瑱聞徙淮西,大懼,上言:「淮西無糧,請俟收麥而行;」又諷将吏留己。
〔來瑱挾衆以要君,欲再求免,得乎!〕上欲姑息無事,壬寅,複以瑱為山南東道節度使。
〔複,扶又翻。
〕 35飛龍副使程元振謀奪李輔國權,密言于上,請稍加裁制。
六月,己未,解輔國行軍司馬及兵部尚書,餘如故,以元振代判元帥行軍司馬,仍遷輔國出居外第。
〔自肅宗時,李輔國常居禁中内宅。
〕于是道路相賀。
輔國始懼,上表遜位。
辛酉,罷輔國兼中書令,進爵博陸王。
輔國入謝,憤咽而言曰:「老奴事郎君不了,請歸地下事先帝!」上猶慰谕而遣之。
〔考異曰:舊傳:「輔國欲入中書,作謝表,阍吏止之曰:『尚父罷相,不應複入此門。
』輔國氣憤而言曰:『老奴死罪,事郎君不了,請歸地下事先帝。
』上猶優诏答之。
」按此乃對上之語,非對阍吏之語也。
今從唐紀。
〕 36壬戌,以兵部侍郎嚴武為西川節度使。
37襄鄧防禦仗裴茙屯谷城,〔谷城,漢築陽縣地,晉置義成郡及義城縣。
隋開皇十六年,廢郡,改縣曰谷城,以其地有谷城山也。
〕既得密敕,即帥麾下二千人沿漢趣襄陽;〔帥,讀曰率。
趣,七喻翻。
〕己巳,陳于谷水北。
瑱以兵逆之,問其所以來,對曰:「尚書不受朝命,故來。
若受代,謹當釋兵。
」瑱曰:「吾已蒙恩,複留鎮此,〔複,扶又翻。
〕何受代之有!」因取敕及告身示之,茙驚惑。
瑱與副使薛南陽縱兵夾擊,大破之,追擒茙于申口,〔金州洵陽縣有申口鎮。
〕送京師;賜死。
〔考異曰:舊茙傳曰:「瑱設具于江津以俟之。
茙初聲言假道入朝,及見瑱,即雲奉代,且欲視事。
瑱報曰:『瑱已奉恩命,複任此。
』茙惶惑,喻其麾下曰:『此言必妄。
』遂引射瑱軍,因與瑱兵交戰。
茙軍大敗。
」按瑱若設具相見,則茙豈得遽射瑱軍而交戰!今從瑱傳。
〕 38乙亥,以通州刺史劉晏〔去年十一月,晏貶通州。
〕為戶部侍郎兼京兆尹,充度支、轉運、鹽鐵、鑄錢等使。
39秋,七月,壬辰,以郭子儀都知朔方、河東、北庭、潞?儀?澤?沁?陳?鄭等節度行營〔時以潞、儀、澤、沁、陳、鄭為一鎮,以李抱玉為節度使,蓋抱玉先以陳鄭節度使讨賊在行營,李光弼邙山之敗,抱玉奔澤州,陳鄭為賊所隔,朝廷因使之節度潞、儀、沁、澤四州。
〕及興平等軍副元帥。
40癸巳,劍南兵馬使徐知道反,以兵守要害,拒嚴武,武不得進。
41八月,桂州刺史邢濟讨西原賊師吳功曹等,平之。
〔帥,所類翻。
〕 42己未,徐知道為其将李忠厚所殺,劍南悉平。
43乙醜,山南東道節度使來瑱入朝謝罪,上優待之。
44己巳,郭子儀自河東入朝。
時程元振用事,忌子儀功高任重,數谮之于上。
子儀不自安,表請解副元帥、節度使。
上慰撫之,子儀遂留京師。
45台州賊帥袁晁攻陷浙東諸州,改元寶勝;〔考異曰:柳璨正閏位曆、宋庠紀元通譜皆改元升國。
今從新書。
〕民疲于賦斂者多歸之。
李光弼遣兵擊晁于衢州,〔衢州,春秋時越姑蔑之地,秦以為太末縣,漢分立新安縣,晉改信安;唐置衢州,以三衢州,以三衢山名。
昔洪水派山為三道,故曰三衢。
斂,力贍翻。
〕破之。
46乙亥,徙魯王适為雍王。
〔雍,于用翻。
〕 47九月,庚辰,以來瑱為兵部尚書、同平章事、知山南東道節度使。
48乙未,加程元振骠騎大将軍兼内侍監。
〔骠,匹妙翻。
騎,奇寄翻。
〕 49左仆射裴冕為山陵使,〔方上之役,唐置山陵使,以宰相為之。
〕議事有與程元振相違者,丙申,貶冕施州刺史。
〔考異曰:代宗實錄:「秘書監韓穎、中書舍人劉烜善候星曆,幹元中待诏翰林,頗承恩顧,又與李輔國昵狎。
時上轸憂山陵,廣詢蔔兆,穎等不能精慎,妄有否臧,因是得罪,配流嶺南,既行,賜死于路。
初,冕為仆射,數論時政,遂兼禦史大夫,充山陵使,以李輔國權重有恩,乃奏輔國所親信劉烜為判官,潛結輔國。
烜得罪,乃連坐焉。
」今從舊程元振傳。
〕 50上遣中使劉清潭使于回纥,修舊好,〔好,呼到翻。
〕且征兵讨史朝義。
清潭至其庭,回纥登裡可汗已為朝義所誘,雲「唐室繼有大喪,今中原無主,〔因連有玄宗、肅宗之喪,遂诳以中原無主。
〕可汗宜速來共收其府庫。
」可汗信之。
清潭緻敕書曰:「先帝雖棄天下,今上繼統,乃昔日廣平王,與葉護共收兩京者也。
」〔事見二百二十卷至德二載。
〕回纥業已起兵至三城,〔即朔方三受降城。
〕見州、縣皆為丘墟,有輕唐之志,乃困辱清潭。
清潭遣使言狀,且曰:「回纥舉國十萬衆至矣!」京師大駭。
上遣殿中監藥子昂往勞之于忻州南。
初,毗伽阙可汗為登裡求婚,肅宗以仆固懷恩女妻之,為登裡可敦。
〔勞,力到翻。
為于僞翻。
妻,七細翻。
〕可汗請與懷恩相見,懷恩時在汾州,上令往見之,懷恩為可汗言唐家恩信不可負,〔為,于為翻。
〕可汗悅,遣使上表,請助國讨朝義。
可汗欲自蒲關入,由沙苑出潼關東向,藥子昂說之曰:「關中數遭兵荒,〔說,式芮翻。
數,所角數。
〕州縣蕭條,無以供拟,恐可汗失望;賊兵盡在洛陽,請自土門略邢、洺、懷、衛而南,得其資财以充軍裝。
」可汗不從;又請「自太行南下據河陰,扼賊咽喉」,〔可,從刊入聲。
汗,音寒。
行,戶剛翻。
咽,音煙。
〕亦不從;又請「自陝州大陽津渡河,〔陝州陝縣北有大陽關,黃河津濟之要也,即左傳秦孟明伐晉,自茅津濟,封殽屍之路也,亦曰陝津。
陝,失冉翻。
〕食太原倉粟,與諸道俱進」,乃從之。
〔隋置太原倉,在河東界。
使言回纥所利在中國财寶,而不敢輕與賊遇。
〕 51袁晁陷信州。
〔信州,本吳鄱陽郡之葛陽縣,陳改葛陽為弋陽。
唐幹元元年,分饒州之弋陽、衢州之常山?玉山及割建、撫之地置信州,治上饒縣,以其旁下饒州,故以名縣。
晁,馳遙翻。
〕 52冬,十月,袁晁陷溫州、明州。
〔溫州,永嘉郡,治永嘉縣。
明州,餘姚郡,治鄮縣,今之鄞縣是也。
〕 53以雍王适為天下兵馬元帥。
辛酉,辭行,以兼禦史中丞藥子昂、魏琚為左右廂兵馬使,以中書舍人韋少華為判官,給事中李進為行軍司馬,會諸道節度使及回纥于陝州,進讨史朝義。
〔雍,于用翻。
适,古活翻。
帥,所類翻。
少,始照翻。
使,疏吏翻。
朝,直遙翻。
〕上欲以郭子儀為适副,程元振、魚朝恩等沮之而止。
〔沮,在呂翻。
〕加朔方節度使仆固懷恩同平章事兼绛州刺史,領諸軍節度行營以副适。
〔绛州,绛郡。
時朔方軍屯绛州,故以懷恩領刺史。
為懷恩恃功畔援張本。
〕 54上在東宮,以李輔國專橫,心甚不平,〔橫,下孟翻。
〕及嗣位,以輔國有殺張後之功,不欲顯誅之。
壬戌夜,盜入其第,竊輔國之首及一臂而去。
〔考異曰:舊傳曰:「盜殺李輔國,攜首臂而去。
」統紀曰:「輔國悖于明皇,上在東宮,聞而頗怒。
及踐阼,輔國又立功,難于顯戮,密令人刺之,斷其首,棄之溷中,又斷其右臂,馳祭泰陵,中外莫測。
後杭州刺史杜濟話于人曰:『嘗識一武人為牙門将,曰:某即害尚父者。
』」今從舊傳。
〕敕有司捕盜,遣中使存問其家,為刻木首葬之,〔為,于僞翻。
〕仍贈太傅。
〔太傅,三公。
〕 55丙寅,上命仆固懷恩與母、妻俱詣行營。
〔時登裡與懷恩之女俱來,故使懷恩母、妻詣行營以親結之。
〕 雍王适至陝州,回纥可汗屯于河北,〔雍,于用翻。
适,古活翻。
陝,失冉翻。
纥,下沒翻。
可,從刊入聲。
汗,音寒。
陝州之河北也。
括地志曰:陝州河北縣,本漢大陽縣。
天寶元年,太守李齊物開三門以利漕運,得古刃,有篆文曰「平陸」,因更名平陸縣。
〕适與僚屬從數十騎往見之。
可汗責适不拜舞,藥子昂對以禮不當然。
回纥将軍車鼻曰:「唐天子與可汗約為兄弟,可汗于雍王,叔父也,何得不拜舞﹖」子昂曰:「雍王,天子長子,今為元帥。
〔騎,奇計翻。
長,知兩翻。
帥,所類翻。
〕安有中國儲君向外國可汗拜舞乎!且兩宮在殡,〔兩宮,謂上皇、先帝,時皆未葬。
〕不應舞蹈。
」力争久之,車鼻遂引子昂、魏琚、韋少華、李進各鞭一百,以适年少未谙事,遣歸營。
〔應,于陵翻。
少,詩照翻。
谙,烏含翻。
考異曰:代宗實錄雲:「雍王恭行诏命,辭色不屈,虜亦不敢失禮,時人難之。
時官軍合圍,将誅無禮,王以東略之故,止之。
」又曰:「會中數萬人駭愕失色,雍王正色叱之,可汗遂退。
」建中實錄曰:「上堅立不屈。
」此蓋史官虛美耳。
今從舊回纥傳。
〕琚、少華一夕而死。
戊辰,諸軍發陝州,仆固懷恩與回纥左殺為前鋒,陝西節度使郭英乂、〔方鎮表:上元元年,改陝、虢、華節度為陝西節度使。
使,疏吏翻。
〕神策觀軍容使魚朝恩為殿,〔殿,丁練翻。
〕自渑池入;〔渑,彌兖翻。
〕潞澤節度使李抱玉自河陽入;河南等道副元帥李光弼自陳留入;〔分道并入以攻洛陽。
〕雍王留陝州。
〔考異曰:代宗實錄:「戊辰,元帥雍王帥仆固懷恩等諸軍及回纥兵馬進發陝州東讨,留英乂、朝恩為後殿。
是日,又诏河東道節度使自澤州路入。
」今從唐曆及舊朝義傳。
〕辛未,懷恩等軍于同軌。
〔河南永甯縣,後周之同軌縣地,有同軌城。
〕 史朝義聞官軍将至,謀于諸将。
阿史那承慶曰:「唐若獨與漢兵來,宜悉衆與戰;若與回纥俱來,其鋒不可當,宜退守河陽以避之。
」朝義不從。
〔朝,直遙翻。
諸将,即亮翻。
纥,下沒翻。
〕壬申,官軍至洛陽北郊,分兵取懷州;癸酉,拔之。
〔去年邙山之敗,河陽、懷州皆陷于賊。
洛陽北郊,在邙山外。
〕乙亥,官軍陳于橫水。
〔按舊書:橫水,在洛陽北郊。
金人疆域圖:孟津縣有橫水店。
陳,讀曰陣;下恩陳、陳于、賊陳、陳亦同。
〕賊衆數萬,立栅自固,懷恩陳于西原以當之。
遣骁騎及回纥并南山出栅東北,〔骁,堅堯翻。
騎,奇計翻。
并步浪翻。
栅,測革翻。
〕表裡合擊,大破之。
朝義悉其精兵十萬救之,陳于昭覺寺,官軍驟擊之,殺傷甚衆,而賊陳不動;魚朝恩遣射生五百人力戰,賊雖多死者,陳亦如初。
鎮西節度使馬璘曰:「事急矣!」〔犯陳而不能陷,引退必敗,故曰事急。
使,疏吏翻。
璘,離珍翻。
〕遂單騎奮擊,奪賊兩牌,〔牌,古謂之楯,晉、宋之間謂之彭排,南方以皮編竹為之,以捍捍敵,北人以木為之。
左傳:樂祁以楊楯賈禍,蓋北方之用木也尚矣。
〕突入萬衆中。
賊左右披靡,〔披,普彼翻。
〕大軍乘之而入,賊衆大敗;轉戰于石榴園、老君廟,賊又敗;人馬相蹂踐,填尚書谷,〔蹂,人九翻。
尚,辰羊翻。
〕斬首六萬級,捕虜二萬人,朝義将輕騎數百東走。
〔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;下等将脰。
〕懷恩進克東京及河陽城,獲其中書令許叔冀、王軎等,〔軎,音冑。
〕承制釋之。
懷恩留回纥可汗營于河陽,使子右廂兵馬使玚及朔方兵馬使高輔成帥步騎萬餘乘勝逐朝義,〔纥,下沒翻。
可,從刊入聲。
汗,音寒。
使,疏吏翻。
玚,音暢,又雉杏翻。
帥,讀曰率;下同。
騎,奇計翻。
朝,直遙翻。
〕至鄭州,再戰皆捷。
朝義至汴州,其陳留節度使張獻誠閉門拒之,朝義奔濮州,獻誠開門出降。
〔汴,皮面翻。
濮,博木翻。
降,戶剛翻;下同。
〕 回纥入東京,肆行殺略,死者萬計,火累旬不滅。
朔方、神策軍亦以東京、鄭、汴、汝州皆為賊境,所過虜掠,三月乃已。
〔使郭、李為帥,安有是禍邪!〕比屋蕩盡,士民皆衣紙。
〔比,毗必翻,又毗至翻。
衣,于既翻。
〕回纥悉置所掠寶貨于河陽,留其将安恪守之。
十一月,丁醜,露布至京師。
朝義自濮州北渡河,懷恩進攻滑州,拔之,追敗朝義于衛州。
〔将,即亮翻。
敗,補賣翻。
〕朝義睢陽節度使田承嗣等将兵四萬餘人與朝義合,複來拒戰;〔睢,音雖。
嗣,祥吏翻。
複,扶又翻。
〕仆固玚擊破之,長驅至昌樂東。
朝義帥魏州兵來戰,又敗走。
〔昌樂,漢古縣,屬魏州,後唐避諱,改為南樂。
樂,音洛。
帥,讀曰率。
〕于是邺郡節度使薛嵩以相、衛、洺、邢四州降于陳鄭、澤潞節度使李抱玉,恒陽節度使張忠志以趙、恒、深、定、易五州降于河東節度使辛雲京。
〔洺、音名。
恒,戶登翻。
考異曰:舊懷恩傳曰:「嵩以相、衛、洺、邢、趙州降于李抱玉,李寶臣以深、恒、定、易四州降于雲京。
」代宗實錄曰:「張忠志以趙、定、深、恒、易五州歸順。
」又曰:「史思明授忠志恒趙節度使。
」今從舊王武俊傳。
〕嵩,楚玉之子也。
〔楚玉,薛讷之弟。
〕抱玉等已進軍入其營,按其部伍,嵩等皆受代;居無何,仆固懷恩皆令複位。
由是抱玉、雲京疑懷恩有貳心,各表言之,朝廷密為之備;懷恩亦上疏自理,上慰勉之。
〔令,力丁翻。
朝,直遙翻。
上,時掌翻。
疏,所去翻。
〕辛巳,制:「東京及河南、北受僞官者,一切不問。
」〔為青、冀、魏、幽各據所有州縣以傳世張本。
〕 56己醜,以戶剖侍郎劉晏兼河南道水陸轉運都使。
〔睿宗先天二年,以李傑為陝州刺史,充水陵運仗。
水陵運使自此始也。
至開元二年,傑除河南少尹,充水陸運使。
天寶
光弼未至河南也,田神功平劉展後,逗留于揚府,尚衡、殷仲卿相攻于兖、郓,來瑱旅拒于襄陽,及光弼輕騎至徐州,史朝義退走,田神功遽歸河南,尚衡、殷仲卿、來瑱皆懼其威名,相繼赴阙。
」按光弼既使田神功擊敗朝義,則是神功已還也。
實錄,今年八月,袁晁始陷台州。
借使當時已擾江、淮,則自泗州往潤州,不得謂避其鋒也。
今從新傳。
〕 光弼在徐州,惟軍旅之事自決之,自餘衆務,悉委判官張裃。
〔裃,七感翻,又倉含翻。
〕裃吏事精敏,區處如流,〔處,昌呂翻。
〕諸将白事,光弼多令與裃議之,諸将事裃如光弼,由是軍中肅然,東夏以甯。
〔夏,戶雅翻。
〕先是,田神功起偏裨為節度使,〔去年六月,田神功自平盧兵馬使節度兖郓。
〕留前使判官劉位等于幕府,神功皆平受其拜;及見光弼與裃抗禮,乃大驚,徧拜位等曰:「神功出于行伍,不知禮儀,諸君亦胡為不言,成神功之過乎!」〔史言武夫悍将可以禮化,居其上者當以身作則。
行,戶剛翻。
〕 33立皇子益昌王邈為鄭王,〔天寶改利州為益昌郡。
〕延為慶王,迥為韓王。
34來瑱聞徙淮西,大懼,上言:「淮西無糧,請俟收麥而行;」又諷将吏留己。
〔來瑱挾衆以要君,欲再求免,得乎!〕上欲姑息無事,壬寅,複以瑱為山南東道節度使。
〔複,扶又翻。
〕 35飛龍副使程元振謀奪李輔國權,密言于上,請稍加裁制。
六月,己未,解輔國行軍司馬及兵部尚書,餘如故,以元振代判元帥行軍司馬,仍遷輔國出居外第。
〔自肅宗時,李輔國常居禁中内宅。
〕于是道路相賀。
輔國始懼,上表遜位。
辛酉,罷輔國兼中書令,進爵博陸王。
輔國入謝,憤咽而言曰:「老奴事郎君不了,請歸地下事先帝!」上猶慰谕而遣之。
〔考異曰:舊傳:「輔國欲入中書,作謝表,阍吏止之曰:『尚父罷相,不應複入此門。
』輔國氣憤而言曰:『老奴死罪,事郎君不了,請歸地下事先帝。
』上猶優诏答之。
」按此乃對上之語,非對阍吏之語也。
今從唐紀。
〕 36壬戌,以兵部侍郎嚴武為西川節度使。
37襄鄧防禦仗裴茙屯谷城,〔谷城,漢築陽縣地,晉置義成郡及義城縣。
隋開皇十六年,廢郡,改縣曰谷城,以其地有谷城山也。
〕既得密敕,即帥麾下二千人沿漢趣襄陽;〔帥,讀曰率。
趣,七喻翻。
〕己巳,陳于谷水北。
瑱以兵逆之,問其所以來,對曰:「尚書不受朝命,故來。
若受代,謹當釋兵。
」瑱曰:「吾已蒙恩,複留鎮此,〔複,扶又翻。
〕何受代之有!」因取敕及告身示之,茙驚惑。
瑱與副使薛南陽縱兵夾擊,大破之,追擒茙于申口,〔金州洵陽縣有申口鎮。
〕送京師;賜死。
〔考異曰:舊茙傳曰:「瑱設具于江津以俟之。
茙初聲言假道入朝,及見瑱,即雲奉代,且欲視事。
瑱報曰:『瑱已奉恩命,複任此。
』茙惶惑,喻其麾下曰:『此言必妄。
』遂引射瑱軍,因與瑱兵交戰。
茙軍大敗。
」按瑱若設具相見,則茙豈得遽射瑱軍而交戰!今從瑱傳。
〕 38乙亥,以通州刺史劉晏〔去年十一月,晏貶通州。
〕為戶部侍郎兼京兆尹,充度支、轉運、鹽鐵、鑄錢等使。
39秋,七月,壬辰,以郭子儀都知朔方、河東、北庭、潞?儀?澤?沁?陳?鄭等節度行營〔時以潞、儀、澤、沁、陳、鄭為一鎮,以李抱玉為節度使,蓋抱玉先以陳鄭節度使讨賊在行營,李光弼邙山之敗,抱玉奔澤州,陳鄭為賊所隔,朝廷因使之節度潞、儀、沁、澤四州。
〕及興平等軍副元帥。
40癸巳,劍南兵馬使徐知道反,以兵守要害,拒嚴武,武不得進。
41八月,桂州刺史邢濟讨西原賊師吳功曹等,平之。
〔帥,所類翻。
〕 42己未,徐知道為其将李忠厚所殺,劍南悉平。
43乙醜,山南東道節度使來瑱入朝謝罪,上優待之。
44己巳,郭子儀自河東入朝。
時程元振用事,忌子儀功高任重,數谮之于上。
子儀不自安,表請解副元帥、節度使。
上慰撫之,子儀遂留京師。
45台州賊帥袁晁攻陷浙東諸州,改元寶勝;〔考異曰:柳璨正閏位曆、宋庠紀元通譜皆改元升國。
今從新書。
〕民疲于賦斂者多歸之。
李光弼遣兵擊晁于衢州,〔衢州,春秋時越姑蔑之地,秦以為太末縣,漢分立新安縣,晉改信安;唐置衢州,以三衢州,以三衢山名。
昔洪水派山為三道,故曰三衢。
斂,力贍翻。
〕破之。
46乙亥,徙魯王适為雍王。
〔雍,于用翻。
〕 47九月,庚辰,以來瑱為兵部尚書、同平章事、知山南東道節度使。
48乙未,加程元振骠騎大将軍兼内侍監。
〔骠,匹妙翻。
騎,奇寄翻。
〕 49左仆射裴冕為山陵使,〔方上之役,唐置山陵使,以宰相為之。
〕議事有與程元振相違者,丙申,貶冕施州刺史。
〔考異曰:代宗實錄:「秘書監韓穎、中書舍人劉烜善候星曆,幹元中待诏翰林,頗承恩顧,又與李輔國昵狎。
時上轸憂山陵,廣詢蔔兆,穎等不能精慎,妄有否臧,因是得罪,配流嶺南,既行,賜死于路。
初,冕為仆射,數論時政,遂兼禦史大夫,充山陵使,以李輔國權重有恩,乃奏輔國所親信劉烜為判官,潛結輔國。
烜得罪,乃連坐焉。
」今從舊程元振傳。
〕 50上遣中使劉清潭使于回纥,修舊好,〔好,呼到翻。
〕且征兵讨史朝義。
清潭至其庭,回纥登裡可汗已為朝義所誘,雲「唐室繼有大喪,今中原無主,〔因連有玄宗、肅宗之喪,遂诳以中原無主。
〕可汗宜速來共收其府庫。
」可汗信之。
清潭緻敕書曰:「先帝雖棄天下,今上繼統,乃昔日廣平王,與葉護共收兩京者也。
」〔事見二百二十卷至德二載。
〕回纥業已起兵至三城,〔即朔方三受降城。
〕見州、縣皆為丘墟,有輕唐之志,乃困辱清潭。
清潭遣使言狀,且曰:「回纥舉國十萬衆至矣!」京師大駭。
上遣殿中監藥子昂往勞之于忻州南。
初,毗伽阙可汗為登裡求婚,肅宗以仆固懷恩女妻之,為登裡可敦。
〔勞,力到翻。
為于僞翻。
妻,七細翻。
〕可汗請與懷恩相見,懷恩時在汾州,上令往見之,懷恩為可汗言唐家恩信不可負,〔為,于為翻。
〕可汗悅,遣使上表,請助國讨朝義。
可汗欲自蒲關入,由沙苑出潼關東向,藥子昂說之曰:「關中數遭兵荒,〔說,式芮翻。
數,所角數。
〕州縣蕭條,無以供拟,恐可汗失望;賊兵盡在洛陽,請自土門略邢、洺、懷、衛而南,得其資财以充軍裝。
」可汗不從;又請「自太行南下據河陰,扼賊咽喉」,〔可,從刊入聲。
汗,音寒。
行,戶剛翻。
咽,音煙。
〕亦不從;又請「自陝州大陽津渡河,〔陝州陝縣北有大陽關,黃河津濟之要也,即左傳秦孟明伐晉,自茅津濟,封殽屍之路也,亦曰陝津。
陝,失冉翻。
〕食太原倉粟,與諸道俱進」,乃從之。
〔隋置太原倉,在河東界。
使言回纥所利在中國财寶,而不敢輕與賊遇。
〕 51袁晁陷信州。
〔信州,本吳鄱陽郡之葛陽縣,陳改葛陽為弋陽。
唐幹元元年,分饒州之弋陽、衢州之常山?玉山及割建、撫之地置信州,治上饒縣,以其旁下饒州,故以名縣。
晁,馳遙翻。
〕 52冬,十月,袁晁陷溫州、明州。
〔溫州,永嘉郡,治永嘉縣。
明州,餘姚郡,治鄮縣,今之鄞縣是也。
〕 53以雍王适為天下兵馬元帥。
辛酉,辭行,以兼禦史中丞藥子昂、魏琚為左右廂兵馬使,以中書舍人韋少華為判官,給事中李進為行軍司馬,會諸道節度使及回纥于陝州,進讨史朝義。
〔雍,于用翻。
适,古活翻。
帥,所類翻。
少,始照翻。
使,疏吏翻。
朝,直遙翻。
〕上欲以郭子儀為适副,程元振、魚朝恩等沮之而止。
〔沮,在呂翻。
〕加朔方節度使仆固懷恩同平章事兼绛州刺史,領諸軍節度行營以副适。
〔绛州,绛郡。
時朔方軍屯绛州,故以懷恩領刺史。
為懷恩恃功畔援張本。
〕 54上在東宮,以李輔國專橫,心甚不平,〔橫,下孟翻。
〕及嗣位,以輔國有殺張後之功,不欲顯誅之。
壬戌夜,盜入其第,竊輔國之首及一臂而去。
〔考異曰:舊傳曰:「盜殺李輔國,攜首臂而去。
」統紀曰:「輔國悖于明皇,上在東宮,聞而頗怒。
及踐阼,輔國又立功,難于顯戮,密令人刺之,斷其首,棄之溷中,又斷其右臂,馳祭泰陵,中外莫測。
後杭州刺史杜濟話于人曰:『嘗識一武人為牙門将,曰:某即害尚父者。
』」今從舊傳。
〕敕有司捕盜,遣中使存問其家,為刻木首葬之,〔為,于僞翻。
〕仍贈太傅。
〔太傅,三公。
〕 55丙寅,上命仆固懷恩與母、妻俱詣行營。
〔時登裡與懷恩之女俱來,故使懷恩母、妻詣行營以親結之。
〕 雍王适至陝州,回纥可汗屯于河北,〔雍,于用翻。
适,古活翻。
陝,失冉翻。
纥,下沒翻。
可,從刊入聲。
汗,音寒。
陝州之河北也。
括地志曰:陝州河北縣,本漢大陽縣。
天寶元年,太守李齊物開三門以利漕運,得古刃,有篆文曰「平陸」,因更名平陸縣。
〕适與僚屬從數十騎往見之。
可汗責适不拜舞,藥子昂對以禮不當然。
回纥将軍車鼻曰:「唐天子與可汗約為兄弟,可汗于雍王,叔父也,何得不拜舞﹖」子昂曰:「雍王,天子長子,今為元帥。
〔騎,奇計翻。
長,知兩翻。
帥,所類翻。
〕安有中國儲君向外國可汗拜舞乎!且兩宮在殡,〔兩宮,謂上皇、先帝,時皆未葬。
〕不應舞蹈。
」力争久之,車鼻遂引子昂、魏琚、韋少華、李進各鞭一百,以适年少未谙事,遣歸營。
〔應,于陵翻。
少,詩照翻。
谙,烏含翻。
考異曰:代宗實錄雲:「雍王恭行诏命,辭色不屈,虜亦不敢失禮,時人難之。
時官軍合圍,将誅無禮,王以東略之故,止之。
」又曰:「會中數萬人駭愕失色,雍王正色叱之,可汗遂退。
」建中實錄曰:「上堅立不屈。
」此蓋史官虛美耳。
今從舊回纥傳。
〕琚、少華一夕而死。
戊辰,諸軍發陝州,仆固懷恩與回纥左殺為前鋒,陝西節度使郭英乂、〔方鎮表:上元元年,改陝、虢、華節度為陝西節度使。
使,疏吏翻。
〕神策觀軍容使魚朝恩為殿,〔殿,丁練翻。
〕自渑池入;〔渑,彌兖翻。
〕潞澤節度使李抱玉自河陽入;河南等道副元帥李光弼自陳留入;〔分道并入以攻洛陽。
〕雍王留陝州。
〔考異曰:代宗實錄:「戊辰,元帥雍王帥仆固懷恩等諸軍及回纥兵馬進發陝州東讨,留英乂、朝恩為後殿。
是日,又诏河東道節度使自澤州路入。
」今從唐曆及舊朝義傳。
〕辛未,懷恩等軍于同軌。
〔河南永甯縣,後周之同軌縣地,有同軌城。
〕 史朝義聞官軍将至,謀于諸将。
阿史那承慶曰:「唐若獨與漢兵來,宜悉衆與戰;若與回纥俱來,其鋒不可當,宜退守河陽以避之。
」朝義不從。
〔朝,直遙翻。
諸将,即亮翻。
纥,下沒翻。
〕壬申,官軍至洛陽北郊,分兵取懷州;癸酉,拔之。
〔去年邙山之敗,河陽、懷州皆陷于賊。
洛陽北郊,在邙山外。
〕乙亥,官軍陳于橫水。
〔按舊書:橫水,在洛陽北郊。
金人疆域圖:孟津縣有橫水店。
陳,讀曰陣;下恩陳、陳于、賊陳、陳亦同。
〕賊衆數萬,立栅自固,懷恩陳于西原以當之。
遣骁騎及回纥并南山出栅東北,〔骁,堅堯翻。
騎,奇計翻。
并步浪翻。
栅,測革翻。
〕表裡合擊,大破之。
朝義悉其精兵十萬救之,陳于昭覺寺,官軍驟擊之,殺傷甚衆,而賊陳不動;魚朝恩遣射生五百人力戰,賊雖多死者,陳亦如初。
鎮西節度使馬璘曰:「事急矣!」〔犯陳而不能陷,引退必敗,故曰事急。
使,疏吏翻。
璘,離珍翻。
〕遂單騎奮擊,奪賊兩牌,〔牌,古謂之楯,晉、宋之間謂之彭排,南方以皮編竹為之,以捍捍敵,北人以木為之。
左傳:樂祁以楊楯賈禍,蓋北方之用木也尚矣。
〕突入萬衆中。
賊左右披靡,〔披,普彼翻。
〕大軍乘之而入,賊衆大敗;轉戰于石榴園、老君廟,賊又敗;人馬相蹂踐,填尚書谷,〔蹂,人九翻。
尚,辰羊翻。
〕斬首六萬級,捕虜二萬人,朝義将輕騎數百東走。
〔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;下等将脰。
〕懷恩進克東京及河陽城,獲其中書令許叔冀、王軎等,〔軎,音冑。
〕承制釋之。
懷恩留回纥可汗營于河陽,使子右廂兵馬使玚及朔方兵馬使高輔成帥步騎萬餘乘勝逐朝義,〔纥,下沒翻。
可,從刊入聲。
汗,音寒。
使,疏吏翻。
玚,音暢,又雉杏翻。
帥,讀曰率;下同。
騎,奇計翻。
朝,直遙翻。
〕至鄭州,再戰皆捷。
朝義至汴州,其陳留節度使張獻誠閉門拒之,朝義奔濮州,獻誠開門出降。
〔汴,皮面翻。
濮,博木翻。
降,戶剛翻;下同。
〕 回纥入東京,肆行殺略,死者萬計,火累旬不滅。
朔方、神策軍亦以東京、鄭、汴、汝州皆為賊境,所過虜掠,三月乃已。
〔使郭、李為帥,安有是禍邪!〕比屋蕩盡,士民皆衣紙。
〔比,毗必翻,又毗至翻。
衣,于既翻。
〕回纥悉置所掠寶貨于河陽,留其将安恪守之。
十一月,丁醜,露布至京師。
朝義自濮州北渡河,懷恩進攻滑州,拔之,追敗朝義于衛州。
〔将,即亮翻。
敗,補賣翻。
〕朝義睢陽節度使田承嗣等将兵四萬餘人與朝義合,複來拒戰;〔睢,音雖。
嗣,祥吏翻。
複,扶又翻。
〕仆固玚擊破之,長驅至昌樂東。
朝義帥魏州兵來戰,又敗走。
〔昌樂,漢古縣,屬魏州,後唐避諱,改為南樂。
樂,音洛。
帥,讀曰率。
〕于是邺郡節度使薛嵩以相、衛、洺、邢四州降于陳鄭、澤潞節度使李抱玉,恒陽節度使張忠志以趙、恒、深、定、易五州降于河東節度使辛雲京。
〔洺、音名。
恒,戶登翻。
考異曰:舊懷恩傳曰:「嵩以相、衛、洺、邢、趙州降于李抱玉,李寶臣以深、恒、定、易四州降于雲京。
」代宗實錄曰:「張忠志以趙、定、深、恒、易五州歸順。
」又曰:「史思明授忠志恒趙節度使。
」今從舊王武俊傳。
〕嵩,楚玉之子也。
〔楚玉,薛讷之弟。
〕抱玉等已進軍入其營,按其部伍,嵩等皆受代;居無何,仆固懷恩皆令複位。
由是抱玉、雲京疑懷恩有貳心,各表言之,朝廷密為之備;懷恩亦上疏自理,上慰勉之。
〔令,力丁翻。
朝,直遙翻。
上,時掌翻。
疏,所去翻。
〕辛巳,制:「東京及河南、北受僞官者,一切不問。
」〔為青、冀、魏、幽各據所有州縣以傳世張本。
〕 56己醜,以戶剖侍郎劉晏兼河南道水陸轉運都使。
〔睿宗先天二年,以李傑為陝州刺史,充水陵運仗。
水陵運使自此始也。
至開元二年,傑除河南少尹,充水陸運使。
天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