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二十二
關燈
小
中
大
固,期同保燕邦以獎其主。
鞫仁意少解。
懷仙以薊縣為節度院,雖入節制,鞫仁兵五千餘人皆不受命。
十數日,懷仙待之彌厚,每衙,皆降階交接,鞫仁亦不為之屈。
既而懷仙命飨軍士,中宴,鞫仁疑有變,兵皆驚走,還營被甲。
懷仙憂懼無計,遂囚其牙将朱希彩,責以驚軍中之罪。
其夜,鞫仁将襲懷仙,遇大雨,持疑未決,徹明,遂止,單騎至節度門。
懷仙已潛備壯士待之。
鞫仁趨入,懷仙亦不改常禮,與坐良久,乃問驚軍之罪,門已關,顧左右拉殺之,立舍希彩。
自暮春至夏中,兩月間,城中相攻殺凡四五,死者數千,戰鬬皆在坊市闾巷間。
但兩敵相向,不入人家剽劫一物,蓋家家自有軍人之故,又百姓至于婦人小童,皆閑習弓矢,以此無虞。
六月丙申,宣思明遺诰,發喪,将相百僚缟素,哭于其聽政樓前,卑幼相視而笑,笑聲與哭聲參半焉。
朝義又追向閏客赴洛陽,加懷仙燕京留守。
」河洛春秋:「初,朝義令人以書與向貢并阿史那王殺朝清。
朝清既受父命,常有君臨之心,惟以球獵為務,車下勇敢之士僅三千人,每日教習,然其殘酷頗有父風,而加淫亂,幽州士庶,無石籲嗟。
向貢、高久仁等既見諸将之書,又聞思明已死,因說朝清曰:『昨有密旨,令大王主器承祧,其事尤重。
今敵國猶在,上人未還,傥更移恩于人,誠恐自贻窘迫。
』朝清然之。
是日,顧左右,各令辭訣,便自飾裝。
高久仁、高如震等及其無備,率壯士數百人潛入子城門,阿史那王、向貢等共率三百人繼至。
朝清時在卧内,仆妾侍側,忽聞兵士,問是何人。
門人曰:『三軍叛。
』乃擐甲登樓,責讓向貢等。
高如震乃于樓下佯戰,朝清自援弓射之,凡斃數人。
阿史那軍佯北,朝清下樓,向貢等令人擒殺之。
向貢攝知軍事,經四十日,阿史那又殺向貢。
阿史那自稱長史,三日後,斬高久仁,以其首枭之,殺朝清故也。
高如震還,固守,與阿史那相持。
城中分兩軍,經五日,以燕州街為界,各自禦備,遞相捉搦,不得往來。
阿史那從經略軍領諸蕃部落及漢兵三萬人,至宴設樓前與如震會戰。
如震不利,乃使輕兵二千人于子城東出,直至經略軍南街,腹背而擊之,并招漢軍萬餘人。
阿史那軍敗,走于武清縣界野營。
後朝義使招之,盡歸東都,應是胡面,不擇少長,盡誅之。
于是朝義僞授李懷仙幽州節度。
高如震旅拒之中,承阿史那遁逸之後,野行草次,人各持兵,糗糧刍茭,非戮不應。
朝義令兵士悉為商賈,白衣先行,至幽州,盡被捉為團練。
懷仙方自統五千餘騎直叩薊門。
高如震方欲出師以抗其命慮其卒叛,因出迎之。
懷仙實内圖之,且外示寬宥,大行誘募,鹹舍厥□,于是士衆帖然,競皆欣戴。
乃大賞設,經三日,因衆前卻,乃斬高如震幽州遂平。
」舊傳亦雲「朝義令人殺僞太子朝英」,新傳作「朝清」。
今從河洛春秋及新傳,餘從薊門紀亂。
〕時洛陽四面數百裡,州縣皆為丘墟,而朝義所部節度使皆安祿山舊将,與思明等夷,朝義召之,多不至,〔朝,直遙翻。
使,疏吏翻。
将,即亮翻。
〕略相羁縻而已,不能得其用。
9李光弼上表,固求自貶;〔上,時掌翻。
〕制以開府儀同三司、侍中,領河中節度使。
10術士長塞鎮将朱融〔據新書,長塞鎮,當在蔚州界。
唐制:上鎮将正六品下,中鎮将正七品上,下鎮将正七品下。
〕與左武衛将軍窦如玢等〔玢,音彬。
〕謀奉嗣岐王珍作亂,金吾将軍邢濟告之。
夏,四月,乙卯朔,廢珍為庶人,溱州安置,其黨皆伏誅。
〔嗣,祥吏翻。
溱,茲诜翻。
〕珍,業之子也。
〔岐王業,上皇之弟。
〕丙辰,左散騎常侍張鎬貶辰州司戶。
鎬嘗買珍宅故也。
〔散,昔亶翻。
騎,奇計翻。
鎬,下老翻。
辰州盧溪郡,漢辰陵、沅陵、義陵縣地。
舊志:辰州,京師南微東三千四百五裡。
〕 11己未,以吏部侍郎裴遵慶為黃門侍郎、同平章事。
12乙亥,青密節度使尚衡破史朝義兵,斬首五千馀級。
13丁醜,兖郓節度使能元皓破史朝義兵。
〔郓,音運。
能,奴代翻。
〕 14壬午,梓州刺史段子璋反。
子璋骁勇,從上皇在蜀布功,〔梓州梓潼郡,漢鄠縣,廣漢、氐地道。
骁,堅堯翻。
〕東川節度使李奂奏替之,〔替,代也。
〕子璋舉兵,襲奂于綿州。
〔線州,治巴西,漢之涪縣也。
〕道過遂州,刺史虢王巨蒼黃修屬郡禮迎之,〔梓、遂二州并屬東川節度,蓋列郡也。
巨修屬郡禮以迎子璋,示卑服之意。
〕子璋殺之。
李奂戰敗,奔成都,子璋自稱梁王,改元黃龍,以綿州為龍安府,置百官,又陷劍州。
〔劍州,治普安,漢之梓潼縣也。
〕 15五月,己醜,李光弼自河中入朝。
16初,李輔國與張後同謀遷上皇于西内。
〔遷上皇見上卷上年。
〕是日端午,山人李唐見上,上方抱幼女,謂唐曰:「朕念之,卿勿怪也。
」對曰:「太上皇思見陛下,計亦如陛下之念公主也。
」上泫然泣下,〔泫,胡畎翻。
〕然畏張後,尚不敢詣西内。
18初,史思明以其博州刺史令狐彰為滑、鄭、汴節度使,将數千兵戍滑台。
〔滑州,古滑台也。
〕彰密因中使楊萬定通表請降,徙屯杏園度。
思明疑之,遣其将薛岌圍之。
彰與岌戰,大破之,因随萬定入朝。
甲午,以彰為滑、衛等六州節度使。
〔滑、衛、相、貝、魏、博六州。
〕 19戊戌,平盧節度使侯希逸擊史朝義範陽兵,破之。
20乙未,西川節度使崔光遠與東川節度使李奂共攻綿州,庚子,拔之,斬段子璋。
21複以李光弼為河南副元帥、太尉兼侍中,都統河南、淮南東?西、山南東、荊南、江南西、浙江東?西八道行營節度,〔考異曰:實錄、舊紀皆雲,光弼都統河南、淮南、山南東、江東五道。
唐曆、會要為河南、淮南東?西、山南東、荊南五道。
劉展亂紀又有江西、浙東、浙西凡八道。
按袁晁亂浙東,光弼讨平之,則是浙東亦其統内也。
今從之。
複,扶又翻。
帥,所類翻。
統,他綜翻。
〕出鎮臨淮。
〔臨淮郡,泗州。
〕 22六月,甲寅,青密節度使能元皓敗史朝義将李元遇。
〔按上卷五年冬書兖郓節度使能元皓。
詳考本末,「青密」恐當作「兖郓」。
敗,補賣翻。
〕 23江淮都統李峘畏失守之罪,〔失守事見上卷上年。
峘,戶登翻。
〕歸咎于浙西節度使侯令儀,丙子,令儀坐除名,長流康州;〔康州,因晉康郡而名,治端溪縣,至京師五千七百五十裡,東都五千一百五十裡。
〕加田神功開府儀同三司,〔賞平劉展之功也。
〕徙徐州刺史;〔自平盧兵馬使徙刺徐州。
〕征李峘、鄧景山還京師。
〔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〕 24戊寅,黨項寇好畤。
〔黨,底朗翻。
畤,音止。
好畤縣,自漢至後魏屬扶風,後周省;隋開皇十七年,置上宜縣,屬京兆。
又有舊莫西縣,十八年,改曰好畤,大業三年,廢入上宜。
武德二年,分醴泉置好畤,貞觀八年,廢上宜入岐陽,二十一年,省好畤、岐陽,複置上宜,更上宜曰好畤。
〕 25秋,七月,癸未朔,日有食之既,大星皆見。
〔見,賢遍翻。
〕 26以試少府監李藏用為浙西節度副使。
〔少,詩照翻。
〕 27八月,癸醜朔,君開府儀同三司李輔國兵部尚書。
乙未,輔國赴上,〔仆射、尚書赴省供職,曰赴上。
上,時掌翻。
〕宰相朝臣皆送之,禦廚具馔,太常設樂。
輔國驕縱日甚,求為宰相,上曰:「以卿之功,何官不可為,其如朝望未允何!」〔相,息亮翻。
朝,直遙翻。
〕輔國乃諷仆射裴冕等使薦己。
上密謂蕭華曰:「輔國求為宰相,若公卿表來,不得不與。
」華出,問冕,曰:「初無此事,吾臂可斷,〔斷,丁管翻。
〕宰相不可得!」華入言之,上大悅;輔國銜之。
〔銜,戶緘翻。
〕 28己巳,李光弼赴河南行營。
29辛巳,以殿中監李若幽為鎮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鎮」上有「朔方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。
】〕西、北庭、興平、陳鄭等節度行營及河中節度使,〔代李光弼。
鎮绛州,賜名國貞。
30九月,甲申,天成地平節,〔上于景雲二年九月三日生,以九月三日為天成地平節。
〕上于三殿置道場,〔南部新書:大明宮中有麟德殿,在仙居殿之西北。
此殿三面,亦以三殿為名。
雍錄,麟德殿,在翰林院之東。
〕以宮人為佛菩薩,〔釋典曰:菩,普也。
薩,濟也。
言能普濟衆生也。
〕武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武」上有「北門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。
】〕士為金剛神王,〔範成大曰:在處寺門有兩金剛神,是千佛數中最後者,一名婁至德,一名青葉髻。
〕召大臣膜拜圍繞。
〔膜,莫乎翻。
〕 31壬寅,制去尊号,但稱皇帝;去年号,但稱元年;〔去,羌呂翻。
〕以建子月為歲首,月皆以所建為數;〔【嚴:「數」改「名」。
】〕因赦天下。
停京兆、河南、太原、鳳翔四京及江陵南都之号。
〔四京見二百二十卷至德元載。
南都見上卷上年。
〕自今每除五品以上清望官及郎官、禦史、刺史,令舉一人自代,觀其所舉,以行殿最。
〔令,加丁翻。
殿,丁甸翻。
〕 32江、淮大饑,人相食。
33冬,十月,江淮都統崔圓署李藏用為楚州刺史。
〔統,他綜翻;或從上聲。
考異曰:劉展亂紀曰:「初,劉展既平,諸将争功,疇賞未及李藏用,崔圓乃署藏用為楚州刺史,領二城而居盱眙。
」按實錄,七月,藏用已除浙西節度副使。
蓋恩命未到耳。
〕會支度租庸使以劉展之亂,諸州用倉庫物無準,奏請征驗。
〔唐六典:度支郎,掌支度國用、租賦多少之數。
凡天下邊軍皆有支度之使,以計軍資、糧、仗之用。
每歲皆申度支而會計之。
此支度租庸使,蓋使之支度江、淮租、庸者也。
使,疏吏翻。
〕時倉猝募兵,物多散亡,征之不足,諸将往往賣産以償之。
藏用恐其及己,嘗與人言,頗有悔恨。
其牙将高幹挾故怨,使人詣廣陵告藏用反,先以兵襲之。
藏用走,幹追斬之。
崔圓遂簿責藏用将吏以驗之,将吏畏,皆附成其狀。
〔将,即亮翻。
附高幹之言以成李藏用反狀。
〕獨孫待封堅言不反,圓命引出斬之。
或曰:「子何不從衆以求生!」待封曰:「吾始從劉大夫,奉诏書來赴鎮,〔劉大夫,謂劉展。
赴鎮事見上卷上年。
〕人謂吾反;李公起兵滅劉大夫,今又以李公為反。
如此,誰則非反者,庸有極乎!吾甯就死,不能誣人以非罪。
」遂斬之。
〔史言兵興之時多濫刑。
〕 34建子月,壬午朔,上受朝賀,如正旦儀。
〔以其月為歲首也。
朝,直遙翻;下同。
〕 35或告鴻胪卿康謙與史朝義通,事連司農卿嚴莊,俱下獄。
〔胪,陵如翻。
朝,直遙翻。
下,遐嫁翻。
獄,宜欲翻。
〕京兆尹劉晏遣吏防守莊家。
上尋敕出莊,引見。
〔見,賢遍翻。
〕莊怨晏,因言晏與臣言,常道禁中語,矜功怨上。
丁亥,貶晏通州刺史,〔通州,通川郡,漢宕渠縣地。
舊志:通州,京師西南二千五百裡。
〕莊難江尉,〔難江縣,漢宕渠地,梁置東巴州,後魏恭帝改集州,後周改宕渠為難江縣,以水為名也。
隋廢集州,以縣屬梁州;唐初複置集州,以難江為治所。
〕謙伏誅。
戊子,禦史中丞元載為戶部侍郎,充句當度支、鑄錢、鹽鐵兼江淮轉運等使。
〔句,古候翻。
當,丁浪翻。
度,徒洛翻。
使,疏吏翻。
〕載初為度支郎中,敏悟善奏對,上愛其才,委以江淮漕運,數月,遂代劉晏,專掌财利。
36戊戌,冬至;己亥,上朝上皇于西内。
〔朝,直遙翻;下同。
〕 37神策節度使衛伯玉攻史朝義,拔永甯,破渑池、福昌、長水等縣。
〔永甯、渑池、福晶三縣時屬河南府。
渑,彌兖翻。
後魏分陝縣置南陝縣,西魏改曰長淵,屬弘農郡,唐初改名長水,避高祖諱也,初屬谷州,後屬洛州。
宋白曰:長水縣,本盧氏地,後魏延昌二年,分盧氏東境庫谷以西、沙渠谷以東為南陝縣。
餘同上注。
〕 38己酉,上朝獻太清宮;庚戌,享太廟、元獻廟。
〔太清宮,在丹鳳門之左,南出第二坊。
太廟,在朱雀街東第二街,北來第二坊。
元獻廟,上母元獻楊後廟也。
〕建醜月,辛亥朔,祀圜丘、太一壇。
〔幹元元年立太弓壇,見二百二十卷。
考異曰:實錄:「建子月戊戌冬至,其日祀昊天上帝。
己亥,诏以來月一日祭圜丘及太一壇」又雲:「建醜月辛亥,以河南節度使來瑱為太子少保。
」下又有丁未、己酉、康戌日事。
又雲:「建醜月辛亥朔,拜南郊,祭太乙壇。
」按瑱傳,未嘗為河南節度使及少保。
實錄誤剩此一日事。
其冬至祀上帝,蓋有司行事,非親祀也。
〕 39平盧節度使侯希逸與範陽相攻連年,救援既絕,又為奚所侵,乃悉舉其軍二萬餘人襲李懷仙,破之,因引兵而南。
寶應元年〔(壬寅、七六二)以楚州表言上帝賜寶玉改元。
改元實在四月。
〕 1建寅月,〔去年九月,敕以建子月為歲首,而通鑒仍以建寅月為歲首者,以是年四月制複月數皆如其舊也。
改元亦在是月。
〕甲申,追尊靖德太子琮為奉天皇帝,妃窦氏為恭應皇後,丁酉,葬于齊陵。
〔琮,上皇之長子,天寶十載薨,谥曰靖德太子。
新書地理志:齊陵,在京兆昭應縣東十六裡。
琮,徂宗翻。
〕 2甲辰,吐蕃遣使請和,〔使,疏吏翻。
〕 3李光弼拔許州,擒史朝義所署颍川太守李春;朝義将史參救之,〔許州,颍川郡,唐已複邵為州,安、史猶仍天寶舊名。
守,式又翻。
将,即亮翻。
〕丙午,戰于成下,又破之。
4戊申,平盧節度使侯希逸于青州北渡河而會田神功、能元皓于兖州。
〔使,疏吏翻。
能,奴代翻。
〕 5租庸使元載以江、淮雖經兵荒,其民比諸道猶有赀産,乃按籍舉八年租調之違負及逋逃者,計其大數而征之;〔八年,自天寶十三載止上元二年。
天寶十三載,天下未亂,租、調之入為盛。
十四載,而祿山反,租、調始有違負逋逃。
自是迄于去年,大難未平,戰兵不止,違負逋逃,年甚一年。
今不問有無,計其大數而征之。
調,徒釣翻。
〕擇豪吏為縣令而督之,不問負之有無,赀之高下,察民有粟帛者發徒圍之,籍其所有而中分之,甚者什取八九,謂之白着。
〔着,直略翻。
今人猶謂無故而費放财物者為白着。
勃海高雲有白着歌曰:「上元官吏務剝削,江、淮之人多白着。
」〕有不服者,嚴刑以威之。
民有蓄谷十斛者,則重足以待命,〔重,直龍翻。
〕或相聚山澤為群盜,州縣不能制。
6建卯月,辛亥朔,赦
鞫仁意少解。
懷仙以薊縣為節度院,雖入節制,鞫仁兵五千餘人皆不受命。
十數日,懷仙待之彌厚,每衙,皆降階交接,鞫仁亦不為之屈。
既而懷仙命飨軍士,中宴,鞫仁疑有變,兵皆驚走,還營被甲。
懷仙憂懼無計,遂囚其牙将朱希彩,責以驚軍中之罪。
其夜,鞫仁将襲懷仙,遇大雨,持疑未決,徹明,遂止,單騎至節度門。
懷仙已潛備壯士待之。
鞫仁趨入,懷仙亦不改常禮,與坐良久,乃問驚軍之罪,門已關,顧左右拉殺之,立舍希彩。
自暮春至夏中,兩月間,城中相攻殺凡四五,死者數千,戰鬬皆在坊市闾巷間。
但兩敵相向,不入人家剽劫一物,蓋家家自有軍人之故,又百姓至于婦人小童,皆閑習弓矢,以此無虞。
六月丙申,宣思明遺诰,發喪,将相百僚缟素,哭于其聽政樓前,卑幼相視而笑,笑聲與哭聲參半焉。
朝義又追向閏客赴洛陽,加懷仙燕京留守。
」河洛春秋:「初,朝義令人以書與向貢并阿史那王殺朝清。
朝清既受父命,常有君臨之心,惟以球獵為務,車下勇敢之士僅三千人,每日教習,然其殘酷頗有父風,而加淫亂,幽州士庶,無石籲嗟。
向貢、高久仁等既見諸将之書,又聞思明已死,因說朝清曰:『昨有密旨,令大王主器承祧,其事尤重。
今敵國猶在,上人未還,傥更移恩于人,誠恐自贻窘迫。
』朝清然之。
是日,顧左右,各令辭訣,便自飾裝。
高久仁、高如震等及其無備,率壯士數百人潛入子城門,阿史那王、向貢等共率三百人繼至。
朝清時在卧内,仆妾侍側,忽聞兵士,問是何人。
門人曰:『三軍叛。
』乃擐甲登樓,責讓向貢等。
高如震乃于樓下佯戰,朝清自援弓射之,凡斃數人。
阿史那軍佯北,朝清下樓,向貢等令人擒殺之。
向貢攝知軍事,經四十日,阿史那又殺向貢。
阿史那自稱長史,三日後,斬高久仁,以其首枭之,殺朝清故也。
高如震還,固守,與阿史那相持。
城中分兩軍,經五日,以燕州街為界,各自禦備,遞相捉搦,不得往來。
阿史那從經略軍領諸蕃部落及漢兵三萬人,至宴設樓前與如震會戰。
如震不利,乃使輕兵二千人于子城東出,直至經略軍南街,腹背而擊之,并招漢軍萬餘人。
阿史那軍敗,走于武清縣界野營。
後朝義使招之,盡歸東都,應是胡面,不擇少長,盡誅之。
于是朝義僞授李懷仙幽州節度。
高如震旅拒之中,承阿史那遁逸之後,野行草次,人各持兵,糗糧刍茭,非戮不應。
朝義令兵士悉為商賈,白衣先行,至幽州,盡被捉為團練。
懷仙方自統五千餘騎直叩薊門。
高如震方欲出師以抗其命慮其卒叛,因出迎之。
懷仙實内圖之,且外示寬宥,大行誘募,鹹舍厥□,于是士衆帖然,競皆欣戴。
乃大賞設,經三日,因衆前卻,乃斬高如震幽州遂平。
」舊傳亦雲「朝義令人殺僞太子朝英」,新傳作「朝清」。
今從河洛春秋及新傳,餘從薊門紀亂。
〕時洛陽四面數百裡,州縣皆為丘墟,而朝義所部節度使皆安祿山舊将,與思明等夷,朝義召之,多不至,〔朝,直遙翻。
使,疏吏翻。
将,即亮翻。
〕略相羁縻而已,不能得其用。
9李光弼上表,固求自貶;〔上,時掌翻。
〕制以開府儀同三司、侍中,領河中節度使。
10術士長塞鎮将朱融〔據新書,長塞鎮,當在蔚州界。
唐制:上鎮将正六品下,中鎮将正七品上,下鎮将正七品下。
〕與左武衛将軍窦如玢等〔玢,音彬。
〕謀奉嗣岐王珍作亂,金吾将軍邢濟告之。
夏,四月,乙卯朔,廢珍為庶人,溱州安置,其黨皆伏誅。
〔嗣,祥吏翻。
溱,茲诜翻。
〕珍,業之子也。
〔岐王業,上皇之弟。
〕丙辰,左散騎常侍張鎬貶辰州司戶。
鎬嘗買珍宅故也。
〔散,昔亶翻。
騎,奇計翻。
鎬,下老翻。
辰州盧溪郡,漢辰陵、沅陵、義陵縣地。
舊志:辰州,京師南微東三千四百五裡。
〕 11己未,以吏部侍郎裴遵慶為黃門侍郎、同平章事。
12乙亥,青密節度使尚衡破史朝義兵,斬首五千馀級。
13丁醜,兖郓節度使能元皓破史朝義兵。
〔郓,音運。
能,奴代翻。
〕 14壬午,梓州刺史段子璋反。
子璋骁勇,從上皇在蜀布功,〔梓州梓潼郡,漢鄠縣,廣漢、氐地道。
骁,堅堯翻。
〕東川節度使李奂奏替之,〔替,代也。
〕子璋舉兵,襲奂于綿州。
〔線州,治巴西,漢之涪縣也。
〕道過遂州,刺史虢王巨蒼黃修屬郡禮迎之,〔梓、遂二州并屬東川節度,蓋列郡也。
巨修屬郡禮以迎子璋,示卑服之意。
〕子璋殺之。
李奂戰敗,奔成都,子璋自稱梁王,改元黃龍,以綿州為龍安府,置百官,又陷劍州。
〔劍州,治普安,漢之梓潼縣也。
〕 15五月,己醜,李光弼自河中入朝。
16初,李輔國與張後同謀遷上皇于西内。
〔遷上皇見上卷上年。
〕是日端午,山人李唐見上,上方抱幼女,謂唐曰:「朕念之,卿勿怪也。
」對曰:「太上皇思見陛下,計亦如陛下之念公主也。
」上泫然泣下,〔泫,胡畎翻。
〕然畏張後,尚不敢詣西内。
18初,史思明以其博州刺史令狐彰為滑、鄭、汴節度使,将數千兵戍滑台。
〔滑州,古滑台也。
〕彰密因中使楊萬定通表請降,徙屯杏園度。
思明疑之,遣其将薛岌圍之。
彰與岌戰,大破之,因随萬定入朝。
甲午,以彰為滑、衛等六州節度使。
〔滑、衛、相、貝、魏、博六州。
〕 19戊戌,平盧節度使侯希逸擊史朝義範陽兵,破之。
20乙未,西川節度使崔光遠與東川節度使李奂共攻綿州,庚子,拔之,斬段子璋。
21複以李光弼為河南副元帥、太尉兼侍中,都統河南、淮南東?西、山南東、荊南、江南西、浙江東?西八道行營節度,〔考異曰:實錄、舊紀皆雲,光弼都統河南、淮南、山南東、江東五道。
唐曆、會要為河南、淮南東?西、山南東、荊南五道。
劉展亂紀又有江西、浙東、浙西凡八道。
按袁晁亂浙東,光弼讨平之,則是浙東亦其統内也。
今從之。
複,扶又翻。
帥,所類翻。
統,他綜翻。
〕出鎮臨淮。
〔臨淮郡,泗州。
〕 22六月,甲寅,青密節度使能元皓敗史朝義将李元遇。
〔按上卷五年冬書兖郓節度使能元皓。
詳考本末,「青密」恐當作「兖郓」。
敗,補賣翻。
〕 23江淮都統李峘畏失守之罪,〔失守事見上卷上年。
峘,戶登翻。
〕歸咎于浙西節度使侯令儀,丙子,令儀坐除名,長流康州;〔康州,因晉康郡而名,治端溪縣,至京師五千七百五十裡,東都五千一百五十裡。
〕加田神功開府儀同三司,〔賞平劉展之功也。
〕徙徐州刺史;〔自平盧兵馬使徙刺徐州。
〕征李峘、鄧景山還京師。
〔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〕 24戊寅,黨項寇好畤。
〔黨,底朗翻。
畤,音止。
好畤縣,自漢至後魏屬扶風,後周省;隋開皇十七年,置上宜縣,屬京兆。
又有舊莫西縣,十八年,改曰好畤,大業三年,廢入上宜。
武德二年,分醴泉置好畤,貞觀八年,廢上宜入岐陽,二十一年,省好畤、岐陽,複置上宜,更上宜曰好畤。
〕 25秋,七月,癸未朔,日有食之既,大星皆見。
〔見,賢遍翻。
〕 26以試少府監李藏用為浙西節度副使。
〔少,詩照翻。
〕 27八月,癸醜朔,君開府儀同三司李輔國兵部尚書。
乙未,輔國赴上,〔仆射、尚書赴省供職,曰赴上。
上,時掌翻。
〕宰相朝臣皆送之,禦廚具馔,太常設樂。
輔國驕縱日甚,求為宰相,上曰:「以卿之功,何官不可為,其如朝望未允何!」〔相,息亮翻。
朝,直遙翻。
〕輔國乃諷仆射裴冕等使薦己。
上密謂蕭華曰:「輔國求為宰相,若公卿表來,不得不與。
」華出,問冕,曰:「初無此事,吾臂可斷,〔斷,丁管翻。
〕宰相不可得!」華入言之,上大悅;輔國銜之。
〔銜,戶緘翻。
〕 28己巳,李光弼赴河南行營。
29辛巳,以殿中監李若幽為鎮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鎮」上有「朔方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。
】〕西、北庭、興平、陳鄭等節度行營及河中節度使,〔代李光弼。
鎮绛州,賜名國貞。
30九月,甲申,天成地平節,〔上于景雲二年九月三日生,以九月三日為天成地平節。
〕上于三殿置道場,〔南部新書:大明宮中有麟德殿,在仙居殿之西北。
此殿三面,亦以三殿為名。
雍錄,麟德殿,在翰林院之東。
〕以宮人為佛菩薩,〔釋典曰:菩,普也。
薩,濟也。
言能普濟衆生也。
〕武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武」上有「北門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。
】〕士為金剛神王,〔範成大曰:在處寺門有兩金剛神,是千佛數中最後者,一名婁至德,一名青葉髻。
〕召大臣膜拜圍繞。
〔膜,莫乎翻。
〕 31壬寅,制去尊号,但稱皇帝;去年号,但稱元年;〔去,羌呂翻。
〕以建子月為歲首,月皆以所建為數;〔【嚴:「數」改「名」。
】〕因赦天下。
停京兆、河南、太原、鳳翔四京及江陵南都之号。
〔四京見二百二十卷至德元載。
南都見上卷上年。
〕自今每除五品以上清望官及郎官、禦史、刺史,令舉一人自代,觀其所舉,以行殿最。
〔令,加丁翻。
殿,丁甸翻。
〕 32江、淮大饑,人相食。
33冬,十月,江淮都統崔圓署李藏用為楚州刺史。
〔統,他綜翻;或從上聲。
考異曰:劉展亂紀曰:「初,劉展既平,諸将争功,疇賞未及李藏用,崔圓乃署藏用為楚州刺史,領二城而居盱眙。
」按實錄,七月,藏用已除浙西節度副使。
蓋恩命未到耳。
〕會支度租庸使以劉展之亂,諸州用倉庫物無準,奏請征驗。
〔唐六典:度支郎,掌支度國用、租賦多少之數。
凡天下邊軍皆有支度之使,以計軍資、糧、仗之用。
每歲皆申度支而會計之。
此支度租庸使,蓋使之支度江、淮租、庸者也。
使,疏吏翻。
〕時倉猝募兵,物多散亡,征之不足,諸将往往賣産以償之。
藏用恐其及己,嘗與人言,頗有悔恨。
其牙将高幹挾故怨,使人詣廣陵告藏用反,先以兵襲之。
藏用走,幹追斬之。
崔圓遂簿責藏用将吏以驗之,将吏畏,皆附成其狀。
〔将,即亮翻。
附高幹之言以成李藏用反狀。
〕獨孫待封堅言不反,圓命引出斬之。
或曰:「子何不從衆以求生!」待封曰:「吾始從劉大夫,奉诏書來赴鎮,〔劉大夫,謂劉展。
赴鎮事見上卷上年。
〕人謂吾反;李公起兵滅劉大夫,今又以李公為反。
如此,誰則非反者,庸有極乎!吾甯就死,不能誣人以非罪。
」遂斬之。
〔史言兵興之時多濫刑。
〕 34建子月,壬午朔,上受朝賀,如正旦儀。
〔以其月為歲首也。
朝,直遙翻;下同。
〕 35或告鴻胪卿康謙與史朝義通,事連司農卿嚴莊,俱下獄。
〔胪,陵如翻。
朝,直遙翻。
下,遐嫁翻。
獄,宜欲翻。
〕京兆尹劉晏遣吏防守莊家。
上尋敕出莊,引見。
〔見,賢遍翻。
〕莊怨晏,因言晏與臣言,常道禁中語,矜功怨上。
丁亥,貶晏通州刺史,〔通州,通川郡,漢宕渠縣地。
舊志:通州,京師西南二千五百裡。
〕莊難江尉,〔難江縣,漢宕渠地,梁置東巴州,後魏恭帝改集州,後周改宕渠為難江縣,以水為名也。
隋廢集州,以縣屬梁州;唐初複置集州,以難江為治所。
〕謙伏誅。
戊子,禦史中丞元載為戶部侍郎,充句當度支、鑄錢、鹽鐵兼江淮轉運等使。
〔句,古候翻。
當,丁浪翻。
度,徒洛翻。
使,疏吏翻。
〕載初為度支郎中,敏悟善奏對,上愛其才,委以江淮漕運,數月,遂代劉晏,專掌财利。
36戊戌,冬至;己亥,上朝上皇于西内。
〔朝,直遙翻;下同。
〕 37神策節度使衛伯玉攻史朝義,拔永甯,破渑池、福昌、長水等縣。
〔永甯、渑池、福晶三縣時屬河南府。
渑,彌兖翻。
後魏分陝縣置南陝縣,西魏改曰長淵,屬弘農郡,唐初改名長水,避高祖諱也,初屬谷州,後屬洛州。
宋白曰:長水縣,本盧氏地,後魏延昌二年,分盧氏東境庫谷以西、沙渠谷以東為南陝縣。
餘同上注。
〕 38己酉,上朝獻太清宮;庚戌,享太廟、元獻廟。
〔太清宮,在丹鳳門之左,南出第二坊。
太廟,在朱雀街東第二街,北來第二坊。
元獻廟,上母元獻楊後廟也。
〕建醜月,辛亥朔,祀圜丘、太一壇。
〔幹元元年立太弓壇,見二百二十卷。
考異曰:實錄:「建子月戊戌冬至,其日祀昊天上帝。
己亥,诏以來月一日祭圜丘及太一壇」又雲:「建醜月辛亥,以河南節度使來瑱為太子少保。
」下又有丁未、己酉、康戌日事。
又雲:「建醜月辛亥朔,拜南郊,祭太乙壇。
」按瑱傳,未嘗為河南節度使及少保。
實錄誤剩此一日事。
其冬至祀上帝,蓋有司行事,非親祀也。
〕 39平盧節度使侯希逸與範陽相攻連年,救援既絕,又為奚所侵,乃悉舉其軍二萬餘人襲李懷仙,破之,因引兵而南。
寶應元年〔(壬寅、七六二)以楚州表言上帝賜寶玉改元。
改元實在四月。
〕 1建寅月,〔去年九月,敕以建子月為歲首,而通鑒仍以建寅月為歲首者,以是年四月制複月數皆如其舊也。
改元亦在是月。
〕甲申,追尊靖德太子琮為奉天皇帝,妃窦氏為恭應皇後,丁酉,葬于齊陵。
〔琮,上皇之長子,天寶十載薨,谥曰靖德太子。
新書地理志:齊陵,在京兆昭應縣東十六裡。
琮,徂宗翻。
〕 2甲辰,吐蕃遣使請和,〔使,疏吏翻。
〕 3李光弼拔許州,擒史朝義所署颍川太守李春;朝義将史參救之,〔許州,颍川郡,唐已複邵為州,安、史猶仍天寶舊名。
守,式又翻。
将,即亮翻。
〕丙午,戰于成下,又破之。
4戊申,平盧節度使侯希逸于青州北渡河而會田神功、能元皓于兖州。
〔使,疏吏翻。
能,奴代翻。
〕 5租庸使元載以江、淮雖經兵荒,其民比諸道猶有赀産,乃按籍舉八年租調之違負及逋逃者,計其大數而征之;〔八年,自天寶十三載止上元二年。
天寶十三載,天下未亂,租、調之入為盛。
十四載,而祿山反,租、調始有違負逋逃。
自是迄于去年,大難未平,戰兵不止,違負逋逃,年甚一年。
今不問有無,計其大數而征之。
調,徒釣翻。
〕擇豪吏為縣令而督之,不問負之有無,赀之高下,察民有粟帛者發徒圍之,籍其所有而中分之,甚者什取八九,謂之白着。
〔着,直略翻。
今人猶謂無故而費放财物者為白着。
勃海高雲有白着歌曰:「上元官吏務剝削,江、淮之人多白着。
」〕有不服者,嚴刑以威之。
民有蓄谷十斛者,則重足以待命,〔重,直龍翻。
〕或相聚山澤為群盜,州縣不能制。
6建卯月,辛亥朔,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