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二十一
關燈
小
中
大
仆固懷恩及其子開府儀同三司玚戰小卻,〔玚,音暢,又雉杏翻。
〕光弼又命取其首。
懷恩父子顧見使者提刀馳來,更前決戰。
光弼連飐其旗,諸将齊進緻死,呼聲動天地,〔呼,火故翻。
〕賊衆大潰,〔史言河陽之戰,真為确鬬,非李光弼督諸将緻死,不足以決勝。
〕斬首千餘級,捕虜五百人,溺死者千餘人,周摯以數騎遁去,擒其大将徐璜玉、李秦授。
其河南節度使安太清走保懷州。
〔考異曰:舊傳:「斬萬餘級,生擒八千餘人,擒其大将徐璜玉、李秦授、周摯。
」按李秦授上元元年四月乃見擒。
周摯二年三月為史朝義所殺。
今從實錄。
實錄雲:「擒僞懷州節度使安太清并男朝俊,僞貝州刺史璜玉。
」按太清,上元元年九月拔懷州始擒之。
今從舊傳。
餘按通鑒書擒玉徐璜玉、李秦授,蓋從舊傳,而以舊傳擒周摯為誤。
實錄所雲擒安太清、朝俊,通鑒皆不取,而考異謂之「今從實錄」,此四字不可曉。
若參取二書,又考本末,則此時隻當書擒徐璜玉。
如李秦授亦未當書擒。
〕思明不知摯敗,尚攻南城,光弼驅俘囚臨河示之,乃遁。
丁巳,以李日越為右金吾大将軍。
33邛、簡、嘉、眉、泸、戎等州蠻反。
〔簡州,漢牛鞞、廣都之地,後魏于牛鞞置陽安縣及武康郡,隋廢郡,以縣屬蜀郡,仁壽初,分置簡州。
餘注見前。
邛,渠容翻。
泸,龍都翻。
〕 34十一月,甲子,以殿中監董秦為陝西、神策兩軍兵馬使,〔此殿中監,所謂帶職以寄祿也。
〕賜姓李、名忠臣。
35康楚元等衆至萬餘人,商州刺史充荊、襄等道租庸使韋侖發兵讨之,駐于鄧之境,招谕降者,厚撫之;〔降,戶江翻。
〕伺其稍怠,進軍擊之,生擒楚元,其衆遂潰;得其所掠租庸二百萬缗,荊、襄皆平。
倫,見素之從弟也。
〔韋見素相天寶以迨至德。
從,才用翻。
〕 36發安西、北庭兵屯陝,以備史思明。
37第五琦作幹元錢、重輪錢,與開元錢三品并行,〔重,直龍翻。
〕民争盜鑄,貨輕物重谷價騰踴,餓殍相望。
上言者皆歸咎于琦,庚午,貶琦忠州長史。
〔忠州,漢臨江、墊江、枳縣地,梁置臨江郡,後周置臨山〔州〕,隋廢郡及州,以縣屬巴東郡,唐初分置忠州,地邊巴徼,心懷忠信為名。
殍,皮表翻。
上,時兩翻。
長,知兩翻。
忠州南賓郡,唐置忠州,以地邊巴徼,心懷忠信為名。
〕禦史大夫賀蘭進明貶溱州員外司馬,坐琦黨也。
38十二月甲午,呂諲領度支使。
39乙巳,韋倫送康楚元詣阙,斬之。
40史思明遣其将李歸仁将鐵騎五千寇陝州,神策兵馬使衛伯玉以數百騎擊破之于礓子阪,得馬六百疋,歸仁走。
以伯玉為顉西、四鎮行營節度使。
李忠臣與歸仁等戰于永甯、莎栅之間,屢破之。
〔礓子阪,在河南永甯縣西。
永甯,漢宜陽縣西界之地,後周置同軌郡及熊耳縣、崤縣,隋廢郡及崤縣,義甯元年改為永甯縣。
礓,居良翻。
宋白曰:永甯縣,本漢渑池縣之西境,後魏大統十年,于今縣東黃蘆城置北宜陽縣,廢帝二年,改為熊耳,後周移于劉塢,隋開皇三年,移于同軌城,義甯三年,移于永固,因苻堅舊城置縣,以永甯為名。
武德三年,移理同軌,貞觀十四年移理莎栅,十七年又移理鹿橋。
〕 上元元年〔(庚子、七六〇)是年閏四月始改元。
〕 1春,正月,辛巳,以李光弼為太尉兼中書令,餘如故。
2丙戍,以于阗王勝之弟曜同四鎮節度副使,權知本國事。
〔于阗王與四鎮節度使皆在行營,故令其弟與節度副使同權國事。
〕 3黨項等羌吞噬邊鄙,将逼京畿,乃分邠、甯等州節度為鄜坊、丹延節度,亦謂之渭北節度。
〔邠甯節度領州九,分四州為渭北節度。
鄜,音膚。
〕以邠州刺史桑如珪領邠甯,鄜州刺史杜冕領鄜坊節度副使,分道招讨。
戊子,以郭子儀領兩道節度使,〔兩道,邠甯、鄜坊也。
〕留京師,假其威名以鎮之。
4上祀九宮貴神。
5二月,李光弼攻懷州,史思明救之。
癸卯,光弼逆戰于沁水之上,破之,斬首三千餘級。
〔沁,七鸩翻。
〕 6忠州長史第五琦既行,或告琦受人金二百兩,遣禦史劉期光追按之。
琦曰:「琦備位宰相,二百兩金不可手挈;若付受有憑,請準律科罪。
」期光即奏琦已服罪。
〔史言劉期光不能審克閱實而妄奏。
〕庚戍,琦坐除名,長流夷州。
〔宋白曰:夷州之地,曆代恃險,不聞臣附。
隋大業七年,始招慰,置綏陽縣,唐武德四年,置夷州。
舊志:京師南四千三百八十七裡,至洛陽三千八百八十裡。
〕 7三月,甲申,改蒲州為河中府。
8庚寅,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懷州城下;夏,四月,壬辰,破史思明于河陽西渚,斬首千五百餘級。
9襄州将張維瑾、曹玠殺節度使史翙,據州反。
〔翙,呼外翻。
〕制以隴州刺史韋倫為山南東道節度使。
時李輔國用事,節度使皆出其門。
倫既朝廷所除,又不谒輔國,尋改秦州防禦使。
己未,以陝西節度使來瑱為山南東道節度使。
〔至德二載,廢南陽節度使,升襄陽防禦使為山南東道節度使,領襄、鄧、随、唐、安、均、房、金、商九州島,治襄州。
〕瑱至襄州,長維瑾等皆降。
〔降,戶江翻。
〕 10閏月,丁卯,加河東節度使王思禮為司空。
自武德以來,思禮始不為宰相而拜三公。
11甲戍,徙趙王系為越王。
12己卯,赦天下,改元。
〔改元上元。
〕 13追谥太公望為武成王,選曆代名将為亞聖、十哲。
〔開元十九年,始置太公尚父廟,以留侯張良配;中春、中秋上戊祭之,牲樂之制如文宣王。
出師命将,發日,引辭于廟。
仍以古名将十人為十哲,配享。
是年,尊為武成王,以曆代良将為十哲像,坐侍:秦武安侯白起、漢淮陰侯韓信、蜀丞相諸葛亮、唐尚書右仆射衛國公李靖、司空英國公李績列于左;漢太子少傅張良、齊大司馬田穰苴、吳将軍孫武、魏西河守吳起、燕昌國君樂毅列于右。
〕其中祀、下祀并雜祀一切并停。
〔旱故也。
唐六典:昊天上帝、五方帝、皇地祇、神州宗廟為大祀。
日月、星辰、社稷、先代帝王、嶽鎮、海渎、帝社、先蠶、孔宣父、齊太公、諸太子廟為中祀。
司中、司命、風師、雨師、衆星、山林、川澤、五龍祠等及州、縣社稷、釋奠為小祀。
雜祀,蓋小鬼之神,若漢志所謂杜将軍、寶雞之類。
〕 14是日,史思明入東京。
〔考異曰:按去年九月,思明已入東京。
實錄至此複雲爾者,蓋當時城空,李光弼在河陽,思明還屯白馬寺,不入宮阙,今始移軍入其城耳。
〕 15五月,丙午,以太子太傅苗晉卿行侍中。
晉卿練達吏事,而謹身固位,時人比之胡廣。
16宦者馬上言受賂,為人求官于兵部侍郎、同中書門下三品呂諲,諲為之補官。
〔為,于僞翻。
〕事覺,上言杖死。
壬子,諲罷為太子賓客。
17癸醜,以京兆尹南華劉晏為戶部侍郎,充度支、鑄錢、鹽鐵等使。
〔南華,本漢離狐縣,曆代不更名;天寶元年,更名南華縣,屬曹州。
鹽鐵使,幹元元年以命第五琦。
會要:開元二十五年,監察禦史羅文信充諸道鑄錢使,其後楊慎矜、楊國忠相繼為之。
〕晏善治财利,故用之。
〔治,直之翻。
〕 18六月,甲子,桂州經略使邢濟奏:破西原蠻二十萬衆,斬其帥黃幹曜等。
〔西原蠻居廣、容之南,邕、桂之西,有甯氏,相承為豪。
又有黃氏,居黃橙洞,其屬也。
其地西接南诏。
天寶初,黃氏強,與韋氏、周氏、侬氏相唇齒,為寇害,據十餘州,又逐韋、周于海濱縣,地數千裡。
帥,所類翻。
〕 19乙醜,鳳翔節度使崔光遠奏破泾、隴羌、渾十餘萬衆。
〔據章钰資治通鑒校宋記補。
〕 20三品錢行浸久,〔開元錢與幹元當十錢、重輪錢為三品。
〕屬歲荒,米鬥至七千錢,人相食。
京兆尹鄭叔清捕私鑄錢者,數月間,榜死者八百餘人,不能禁。
〔屬,之欲翻。
榜,音彭。
〕乃敕京畿,開元錢與幹元小錢皆當十,其重輪錢當三十,諸州更俟進止。
是時史思明亦鑄順天、得一錢,〔史思明鑄「得一元寶」錢,徑一寸四分。
既而惡得一非長祚之兆,改其文曰「順天元寶」。
〕一當開元錢百。
賊中物價尤貴。
21甲申,興王続薨。
続,張後長子也,幼曰定王侗。
〔続,音诏。
侗,音通,又音同。
〕張後以故數欲危太子,〔數,所角翻。
〕太子常以恭遜取容。
會続薨,侗尚幼,太子位遂定。
22乙酉,鳳翔節度使崔光遠破黨項于普潤。
〔普潤縣,屬鳳翔府,漢杜陽縣之地,隋作仁壽宮,大業初置普潤縣。
宋白曰:普潤縣,本漢安定、鹑狐二縣之地,在漢又為漆縣。
隋大業元年于細川谷置普潤縣,蓋以杜、漆、岐三水灌溉民田,民獲濟利,以為縣名。
麟遊縣則漢杜陽之地,有隋仁壽宮。
〕 23平盧兵馬使田神功奏破史思明之兵于鄭州。
24上皇愛興慶宮,自蜀歸,即居之。
〔事見上卷至德二載。
〕上時自夾城往起居,〔夾城,開元二十年所築。
〕上皇亦間至大明宮。
〔間,古苋翻。
〕左龍武大将軍陳玄禮、内侍監高力士久侍衛上皇;上又命玉真公主、如仙媛、〔考異曰:常侍言旨作「九仙媛」,唐曆作「九公主、女媛」,今從新、舊傳。
蓋舊宮人也。
〕内侍王承恩、魏悅及梨園弟子常娛侍左右。
上皇多禦長慶樓,〔長慶樓,南臨大道,上皇每禦之,裴徊觀覽。
〕父老過者往往瞻拜,呼萬歲,上皇常于樓下置酒食賜之;又嘗召将軍郭英父等上樓賜宴。
有劍南奏事官過樓下拜舞,〔諸道遣官入京師奏事者,謂之奏事官。
〕上皇命玉真公主、如仙媛為之作主人。
〔為,于僞翻。
〕 李輔國素微賤,雖暴貴用事,上皇左右皆輕之。
輔國意恨,且欲立奇功以固其寵,乃言于上曰:「上皇居興慶宮,日與外人交通,陳玄禮、高力士謀不利于陛下。
今六軍将士盡靈武勳臣,皆反仄不安,臣曉谕不能解,不敢不以聞。
」〔李輔國此言,是臨肅宗以兵也。
〕上泣曰:「聖皇慈仁,豈容有此!」〔帝上上皇尊号曰聖皇天帝。
〕對曰:「上皇固無此意,其如群小何!陛下為天下主,當為社稷大計,消亂于未萌,豈得徇匹夫之孝!且興慶宮與閻闾相參,垣墉淺露,非至尊所宜居。
大内深嚴,奉迎居之,與彼何殊,又得杜絻小人熒惑聖聽。
如此,上皇享萬歲之安,陛下有三朝之樂,〔記曰:文王之為世子也,朝于王季日三。
朝,直遙翻。
〕庸何傷乎!」上不聽。
興慶宮先有馬三百匹,輔國矯敕取之。
〔矯敕,猶言矯诏也。
〕纔留十匹。
上皇謂高力士曰:「吾兒為輔國所惑,不得終孝矣。
」 輔國又令六軍将士,号哭叩頭,請迎上皇居西内。
〔唐以大明宮為東内,太極宮為西内,興慶宮為南内。
号,戶刀翻。
〕上泣不應。
輔國懼。
會上不豫,秋,七月,丁未,輔國矯稱上語,迎上皇遊西内,至睿武門,輔國将射生五百騎,露刃遮道奏曰:「皇帝以興慶宮湫隘,〔湫,下也。
隘,小也,狹也。
陸德明音義:湫,子小翻;徐音秋。
〕迎上皇遷居大内。
」上皇驚,幾墜。
〔幾,居依翻。
〕高力士曰:「李輔國何得無禮!」叱令下馬。
輔國不得已而下。
力士因宣上皇诰曰:「諸将士各好在!」〔以将士露刃遮道,震驚上皇,殊無善狀,令其好在。
好在,猶今人言好生,言不得以兵幹乘輿也。
〕将士皆納刃,再拜,呼萬歲。
力士又叱輔國與己共執上皇馬鞚,侍衛如西内,居甘露殿。
〔西内以兩儀殿為内朝。
兩儀殿北有甘露門。
甘露門内為甘露殿。
如,往也。
〕輔國帥衆而退。
〔帥讀曰率;下同。
〕所留等衛兵,纔両老數十人。
〔両,烏光翻。
〕陳玄禮、高力士及舊宮人皆不得留左右。
上皇曰:「興慶宮,吾之王地,〔王,于況翻。
事見二百九卷睿宗景雲元年。
〕吾數以讓皇帝,皇帝不受。
今日之徙,亦吾志也。
」是日,輔國與六軍大将素服見上,請罪。
〔北門六軍也。
數,所角翻。
見,賢遍翻。
〕上又迫于諸将,乃勞之曰:「南宮、西内,亦複何殊!〔南宮,即謂興慶宮。
取語便順,或言南宮,或言南内。
勞,力到翻。
複,扶又
〕光弼又命取其首。
懷恩父子顧見使者提刀馳來,更前決戰。
光弼連飐其旗,諸将齊進緻死,呼聲動天地,〔呼,火故翻。
〕賊衆大潰,〔史言河陽之戰,真為确鬬,非李光弼督諸将緻死,不足以決勝。
〕斬首千餘級,捕虜五百人,溺死者千餘人,周摯以數騎遁去,擒其大将徐璜玉、李秦授。
其河南節度使安太清走保懷州。
〔考異曰:舊傳:「斬萬餘級,生擒八千餘人,擒其大将徐璜玉、李秦授、周摯。
」按李秦授上元元年四月乃見擒。
周摯二年三月為史朝義所殺。
今從實錄。
實錄雲:「擒僞懷州節度使安太清并男朝俊,僞貝州刺史璜玉。
」按太清,上元元年九月拔懷州始擒之。
今從舊傳。
餘按通鑒書擒玉徐璜玉、李秦授,蓋從舊傳,而以舊傳擒周摯為誤。
實錄所雲擒安太清、朝俊,通鑒皆不取,而考異謂之「今從實錄」,此四字不可曉。
若參取二書,又考本末,則此時隻當書擒徐璜玉。
如李秦授亦未當書擒。
〕思明不知摯敗,尚攻南城,光弼驅俘囚臨河示之,乃遁。
丁巳,以李日越為右金吾大将軍。
33邛、簡、嘉、眉、泸、戎等州蠻反。
〔簡州,漢牛鞞、廣都之地,後魏于牛鞞置陽安縣及武康郡,隋廢郡,以縣屬蜀郡,仁壽初,分置簡州。
餘注見前。
邛,渠容翻。
泸,龍都翻。
〕 34十一月,甲子,以殿中監董秦為陝西、神策兩軍兵馬使,〔此殿中監,所謂帶職以寄祿也。
〕賜姓李、名忠臣。
35康楚元等衆至萬餘人,商州刺史充荊、襄等道租庸使韋侖發兵讨之,駐于鄧之境,招谕降者,厚撫之;〔降,戶江翻。
〕伺其稍怠,進軍擊之,生擒楚元,其衆遂潰;得其所掠租庸二百萬缗,荊、襄皆平。
倫,見素之從弟也。
〔韋見素相天寶以迨至德。
從,才用翻。
〕 36發安西、北庭兵屯陝,以備史思明。
37第五琦作幹元錢、重輪錢,與開元錢三品并行,〔重,直龍翻。
〕民争盜鑄,貨輕物重谷價騰踴,餓殍相望。
上言者皆歸咎于琦,庚午,貶琦忠州長史。
〔忠州,漢臨江、墊江、枳縣地,梁置臨江郡,後周置臨山〔州〕,隋廢郡及州,以縣屬巴東郡,唐初分置忠州,地邊巴徼,心懷忠信為名。
殍,皮表翻。
上,時兩翻。
長,知兩翻。
忠州南賓郡,唐置忠州,以地邊巴徼,心懷忠信為名。
〕禦史大夫賀蘭進明貶溱州員外司馬,坐琦黨也。
38十二月甲午,呂諲領度支使。
39乙巳,韋倫送康楚元詣阙,斬之。
40史思明遣其将李歸仁将鐵騎五千寇陝州,神策兵馬使衛伯玉以數百騎擊破之于礓子阪,得馬六百疋,歸仁走。
以伯玉為顉西、四鎮行營節度使。
李忠臣與歸仁等戰于永甯、莎栅之間,屢破之。
〔礓子阪,在河南永甯縣西。
永甯,漢宜陽縣西界之地,後周置同軌郡及熊耳縣、崤縣,隋廢郡及崤縣,義甯元年改為永甯縣。
礓,居良翻。
宋白曰:永甯縣,本漢渑池縣之西境,後魏大統十年,于今縣東黃蘆城置北宜陽縣,廢帝二年,改為熊耳,後周移于劉塢,隋開皇三年,移于同軌城,義甯三年,移于永固,因苻堅舊城置縣,以永甯為名。
武德三年,移理同軌,貞觀十四年移理莎栅,十七年又移理鹿橋。
〕 上元元年〔(庚子、七六〇)是年閏四月始改元。
〕 1春,正月,辛巳,以李光弼為太尉兼中書令,餘如故。
2丙戍,以于阗王勝之弟曜同四鎮節度副使,權知本國事。
〔于阗王與四鎮節度使皆在行營,故令其弟與節度副使同權國事。
〕 3黨項等羌吞噬邊鄙,将逼京畿,乃分邠、甯等州節度為鄜坊、丹延節度,亦謂之渭北節度。
〔邠甯節度領州九,分四州為渭北節度。
鄜,音膚。
〕以邠州刺史桑如珪領邠甯,鄜州刺史杜冕領鄜坊節度副使,分道招讨。
戊子,以郭子儀領兩道節度使,〔兩道,邠甯、鄜坊也。
〕留京師,假其威名以鎮之。
4上祀九宮貴神。
5二月,李光弼攻懷州,史思明救之。
癸卯,光弼逆戰于沁水之上,破之,斬首三千餘級。
〔沁,七鸩翻。
〕 6忠州長史第五琦既行,或告琦受人金二百兩,遣禦史劉期光追按之。
琦曰:「琦備位宰相,二百兩金不可手挈;若付受有憑,請準律科罪。
」期光即奏琦已服罪。
〔史言劉期光不能審克閱實而妄奏。
〕庚戍,琦坐除名,長流夷州。
〔宋白曰:夷州之地,曆代恃險,不聞臣附。
隋大業七年,始招慰,置綏陽縣,唐武德四年,置夷州。
舊志:京師南四千三百八十七裡,至洛陽三千八百八十裡。
〕 7三月,甲申,改蒲州為河中府。
8庚寅,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懷州城下;夏,四月,壬辰,破史思明于河陽西渚,斬首千五百餘級。
9襄州将張維瑾、曹玠殺節度使史翙,據州反。
〔翙,呼外翻。
〕制以隴州刺史韋倫為山南東道節度使。
時李輔國用事,節度使皆出其門。
倫既朝廷所除,又不谒輔國,尋改秦州防禦使。
己未,以陝西節度使來瑱為山南東道節度使。
〔至德二載,廢南陽節度使,升襄陽防禦使為山南東道節度使,領襄、鄧、随、唐、安、均、房、金、商九州島,治襄州。
〕瑱至襄州,長維瑾等皆降。
〔降,戶江翻。
〕 10閏月,丁卯,加河東節度使王思禮為司空。
自武德以來,思禮始不為宰相而拜三公。
11甲戍,徙趙王系為越王。
12己卯,赦天下,改元。
〔改元上元。
〕 13追谥太公望為武成王,選曆代名将為亞聖、十哲。
〔開元十九年,始置太公尚父廟,以留侯張良配;中春、中秋上戊祭之,牲樂之制如文宣王。
出師命将,發日,引辭于廟。
仍以古名将十人為十哲,配享。
是年,尊為武成王,以曆代良将為十哲像,坐侍:秦武安侯白起、漢淮陰侯韓信、蜀丞相諸葛亮、唐尚書右仆射衛國公李靖、司空英國公李績列于左;漢太子少傅張良、齊大司馬田穰苴、吳将軍孫武、魏西河守吳起、燕昌國君樂毅列于右。
〕其中祀、下祀并雜祀一切并停。
〔旱故也。
唐六典:昊天上帝、五方帝、皇地祇、神州宗廟為大祀。
日月、星辰、社稷、先代帝王、嶽鎮、海渎、帝社、先蠶、孔宣父、齊太公、諸太子廟為中祀。
司中、司命、風師、雨師、衆星、山林、川澤、五龍祠等及州、縣社稷、釋奠為小祀。
雜祀,蓋小鬼之神,若漢志所謂杜将軍、寶雞之類。
〕 14是日,史思明入東京。
〔考異曰:按去年九月,思明已入東京。
實錄至此複雲爾者,蓋當時城空,李光弼在河陽,思明還屯白馬寺,不入宮阙,今始移軍入其城耳。
〕 15五月,丙午,以太子太傅苗晉卿行侍中。
晉卿練達吏事,而謹身固位,時人比之胡廣。
16宦者馬上言受賂,為人求官于兵部侍郎、同中書門下三品呂諲,諲為之補官。
〔為,于僞翻。
〕事覺,上言杖死。
壬子,諲罷為太子賓客。
17癸醜,以京兆尹南華劉晏為戶部侍郎,充度支、鑄錢、鹽鐵等使。
〔南華,本漢離狐縣,曆代不更名;天寶元年,更名南華縣,屬曹州。
鹽鐵使,幹元元年以命第五琦。
會要:開元二十五年,監察禦史羅文信充諸道鑄錢使,其後楊慎矜、楊國忠相繼為之。
〕晏善治财利,故用之。
〔治,直之翻。
〕 18六月,甲子,桂州經略使邢濟奏:破西原蠻二十萬衆,斬其帥黃幹曜等。
〔西原蠻居廣、容之南,邕、桂之西,有甯氏,相承為豪。
又有黃氏,居黃橙洞,其屬也。
其地西接南诏。
天寶初,黃氏強,與韋氏、周氏、侬氏相唇齒,為寇害,據十餘州,又逐韋、周于海濱縣,地數千裡。
帥,所類翻。
〕 19乙醜,鳳翔節度使崔光遠奏破泾、隴羌、渾十餘萬衆。
〔據章钰資治通鑒校宋記補。
〕 20三品錢行浸久,〔開元錢與幹元當十錢、重輪錢為三品。
〕屬歲荒,米鬥至七千錢,人相食。
京兆尹鄭叔清捕私鑄錢者,數月間,榜死者八百餘人,不能禁。
〔屬,之欲翻。
榜,音彭。
〕乃敕京畿,開元錢與幹元小錢皆當十,其重輪錢當三十,諸州更俟進止。
是時史思明亦鑄順天、得一錢,〔史思明鑄「得一元寶」錢,徑一寸四分。
既而惡得一非長祚之兆,改其文曰「順天元寶」。
〕一當開元錢百。
賊中物價尤貴。
21甲申,興王続薨。
続,張後長子也,幼曰定王侗。
〔続,音诏。
侗,音通,又音同。
〕張後以故數欲危太子,〔數,所角翻。
〕太子常以恭遜取容。
會続薨,侗尚幼,太子位遂定。
22乙酉,鳳翔節度使崔光遠破黨項于普潤。
〔普潤縣,屬鳳翔府,漢杜陽縣之地,隋作仁壽宮,大業初置普潤縣。
宋白曰:普潤縣,本漢安定、鹑狐二縣之地,在漢又為漆縣。
隋大業元年于細川谷置普潤縣,蓋以杜、漆、岐三水灌溉民田,民獲濟利,以為縣名。
麟遊縣則漢杜陽之地,有隋仁壽宮。
〕 23平盧兵馬使田神功奏破史思明之兵于鄭州。
24上皇愛興慶宮,自蜀歸,即居之。
〔事見上卷至德二載。
〕上時自夾城往起居,〔夾城,開元二十年所築。
〕上皇亦間至大明宮。
〔間,古苋翻。
〕左龍武大将軍陳玄禮、内侍監高力士久侍衛上皇;上又命玉真公主、如仙媛、〔考異曰:常侍言旨作「九仙媛」,唐曆作「九公主、女媛」,今從新、舊傳。
蓋舊宮人也。
〕内侍王承恩、魏悅及梨園弟子常娛侍左右。
上皇多禦長慶樓,〔長慶樓,南臨大道,上皇每禦之,裴徊觀覽。
〕父老過者往往瞻拜,呼萬歲,上皇常于樓下置酒食賜之;又嘗召将軍郭英父等上樓賜宴。
有劍南奏事官過樓下拜舞,〔諸道遣官入京師奏事者,謂之奏事官。
〕上皇命玉真公主、如仙媛為之作主人。
〔為,于僞翻。
〕 李輔國素微賤,雖暴貴用事,上皇左右皆輕之。
輔國意恨,且欲立奇功以固其寵,乃言于上曰:「上皇居興慶宮,日與外人交通,陳玄禮、高力士謀不利于陛下。
今六軍将士盡靈武勳臣,皆反仄不安,臣曉谕不能解,不敢不以聞。
」〔李輔國此言,是臨肅宗以兵也。
〕上泣曰:「聖皇慈仁,豈容有此!」〔帝上上皇尊号曰聖皇天帝。
〕對曰:「上皇固無此意,其如群小何!陛下為天下主,當為社稷大計,消亂于未萌,豈得徇匹夫之孝!且興慶宮與閻闾相參,垣墉淺露,非至尊所宜居。
大内深嚴,奉迎居之,與彼何殊,又得杜絻小人熒惑聖聽。
如此,上皇享萬歲之安,陛下有三朝之樂,〔記曰:文王之為世子也,朝于王季日三。
朝,直遙翻。
〕庸何傷乎!」上不聽。
興慶宮先有馬三百匹,輔國矯敕取之。
〔矯敕,猶言矯诏也。
〕纔留十匹。
上皇謂高力士曰:「吾兒為輔國所惑,不得終孝矣。
」 輔國又令六軍将士,号哭叩頭,請迎上皇居西内。
〔唐以大明宮為東内,太極宮為西内,興慶宮為南内。
号,戶刀翻。
〕上泣不應。
輔國懼。
會上不豫,秋,七月,丁未,輔國矯稱上語,迎上皇遊西内,至睿武門,輔國将射生五百騎,露刃遮道奏曰:「皇帝以興慶宮湫隘,〔湫,下也。
隘,小也,狹也。
陸德明音義:湫,子小翻;徐音秋。
〕迎上皇遷居大内。
」上皇驚,幾墜。
〔幾,居依翻。
〕高力士曰:「李輔國何得無禮!」叱令下馬。
輔國不得已而下。
力士因宣上皇诰曰:「諸将士各好在!」〔以将士露刃遮道,震驚上皇,殊無善狀,令其好在。
好在,猶今人言好生,言不得以兵幹乘輿也。
〕将士皆納刃,再拜,呼萬歲。
力士又叱輔國與己共執上皇馬鞚,侍衛如西内,居甘露殿。
〔西内以兩儀殿為内朝。
兩儀殿北有甘露門。
甘露門内為甘露殿。
如,往也。
〕輔國帥衆而退。
〔帥讀曰率;下同。
〕所留等衛兵,纔両老數十人。
〔両,烏光翻。
〕陳玄禮、高力士及舊宮人皆不得留左右。
上皇曰:「興慶宮,吾之王地,〔王,于況翻。
事見二百九卷睿宗景雲元年。
〕吾數以讓皇帝,皇帝不受。
今日之徙,亦吾志也。
」是日,輔國與六軍大将素服見上,請罪。
〔北門六軍也。
數,所角翻。
見,賢遍翻。
〕上又迫于諸将,乃勞之曰:「南宮、西内,亦複何殊!〔南宮,即謂興慶宮。
取語便順,或言南宮,或言南内。
勞,力到翻。
複,扶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