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二十一
關燈
小
中
大
勇冠三軍,〔冠,古玩翻。
〕前後戰功居多,故賞之。
23八月,乙巳,襄州将康楚元、張嘉延據州作亂,刺史王政奔荊州。
楚元自稱南楚霸王。
24回纥以甯國公主無子,聽歸;丙辰,至京師。
〔公主嫁回纥見上卷上年。
〕 25戊午,上使将軍曹日升往襄州慰谕康楚元,貶王政為饒州長史,以司農少卿張光奇為襄州刺史;楚元不從。
26壬戍.以李光弼為幽州長史、河北節度等使。
〔使之收複河北及幽、燕也。
〕 27九月,甲午,張嘉延襲破荊州,荊南節度使杜鴻漸棄城走,澧、朗、郢、峽、歸等州官吏聞之,争潛竄山谷。
〔時荊南節度使領荊、澧、朗、郢、複、夔、峽、忠、萬、歸十州。
〕 28戊辰,更令绛州鑄幹元重寶大錢,〔唐世鑄錢,大凡天下諸爐九十九,而绛州之爐三十。
其餘諸爐,或隔江嶺,或沒寇虜,故當時鑄錢率倚绛州。
〕加以重輪,一當五十;〔大錢徑一寸二分,文亦曰「幹元重寶」,背之外郭為重輪。
每缗重十二斤,号重棱錢。
重,直龍翻。
〕在京百官,先以軍旅皆無俸祿,宜以新錢給其冬料。
〔冬料,各官冬季所當得俸料錢也。
〕 29丁亥,以太子少保崔光遠為荊、襄招讨使,充山南東道處置兵馬都使;〔處,昌呂翻。
〕以陳、颍、亳、申節度使王仲升為申、沔等五州節度使,知淮南西道行營兵馬。
〔時淮西節度使領申、光、壽、安、沔五州。
〕 30史思明使其子朝清守範陽,命諸郡太守各将兵三千從己向河南,分為四道,使其将令狐彰将兵五千自黎陽濟河取滑州,思明自濮陽,史朝義自白臯,周摯自胡良濟河,〔白臯、胡良皆河津濟渡之要,在滑州西北岸。
「良」,或作「梁」。
濮,音蔔。
〕會于汴州。
李光弼方巡河上諸營,聞之,還入汴州,謂汴滑節度使許叔冀曰:「大夫能守汴州十五日,我則将兵來救。
」叔冀許諾。
光弼還東京。
思明至汴州,叔冀與戰,不勝,遂與濮州刺史董秦及其将梁浦、劉從谏、田神功等降之。
〔許叔冀卒如張鎬之言。
〕思明以叔冀為中書令,與其将李詳守汴州;厚待董秦,收其妻子,置長蘆為質;〔長蘆,漢參戶縣地,後周更名長蘆縣,時屬滄州。
質音緻。
〕使其将南德信與梁浦、劉從谏、田神功等數十人徇江、淮。
神功,南宮人也,〔南宮,漢古縣,屬冀州。
〕思明以為平盧兵馬使。
頃之,神功襲德信,斬之。
從谏脫身走。
神将其衆來降。
思明乘勝西攻鄭州,〔鄭州荥陽郡。
〕光弼整衆徐行,至洛陽,謂留守韋陟曰:「賊乘勝而來,利在按兵,不利速戰。
洛城不可守,于公計何如﹖」陟請留兵于陝,退守潼關,據險以挫其銳。
〔守,式又翻。
陝,失冉翻。
潼,音同。
〕光弼曰:「兩敵相當,貴進忌退,今無故棄五百裡地,則賊勢益張矣。
〔張,知亮翻,又如字。
〕不若移軍河陽,北連澤潞,利則進取,不利則退守,表裡相應,仗賊不敢西侵,此猿臂之勢也。
〔猿臂可伸而長,可縮而短,故以為喻。
〕夫辨朝廷之禮,光弼不如公;〔夫,音扶。
朝,直遙翻。
〕論軍旅之事,公不如光弼。
」陟無以應。
判官韋損曰:「東京帝宅,侍中柰何不守﹖」〔按李光弼至德之初已為司空,幹元元年為侍中,故韋損以此呼之。
〕光弼曰:「守之,則汜水、崿嶺、龍門皆應置兵,〔汜水有成臯之險。
崿嶺在登封縣。
龍門則伊阙。
汜,音祀。
崿,逆各翻。
〕子為兵馬判官,能守之乎﹖」遂移牒留守韋陟使帥東京官屬西入關,牒河南尹李若幽使帥吏民出城避賊,空其城。
光弼帥軍士運油、鐵諸物詣河陽為守備,光弼以五百騎殿。
〔帥,讀曰率。
殿,丁練翻。
〕時思明遊兵已至石橋,諸将請曰:「今自洛城而北乎,當石橋而進乎﹖」光弼曰:「當石橋而進。
」〔水經注:谷水東徑洛陽廣莫門北,漢之谷門也,東徑建春門石橋下,即上東門也。
此言漢、晉洛城諸門,非隋、唐所徙洛城也。
上東門之地,唐為鎮。
〕及日暮,光弼秉炬筡行,部曲堅重,賊引兵蹑之,不敢逼。
〔蹑之者,欲其兇懼而自潰。
不敢逼者,以其嚴整而難犯。
〕光弼夜至河陽,有兵二萬,〔郭子儀自滏水退守河陽,衆及數萬。
及李光弼至河陽,有兵二萬。
何衆寡之相懸乎!蓋張用濟之死,朔方士卒畏威而逃散者多也。
〕糧纔支十日。
光弼按閱守備,部分士卒,無不嚴辦。
〔分,扶問翻。
考異曰:實錄,光弼謂韋陟曰:「洛城無糧,不可守。
」按河陽糧纔支十日,亦非糧多也。
今不取。
〕庚寅,思明入洛陽,城空,無所得,畏光弼掎其後,〔掎,居绮翻。
〕不敢入宮,退屯白馬寺南,築月城于河陽南以拒光弼。
〔史思明乘銳勝以政河陽,乃先築月城者,恐戰有邂逅也。
〕于是鄭、滑等州相繼陷沒,〔思明既至洛陽,則鄭、滑等州已陷沒矣。
通鑒因史家成文,失于删修也。
〕韋陟、李若幽皆寓治于陝。
31冬,十月,丁酉,下制親征史思明;群臣上表谏,乃止。
32史思明引兵攻河陽,使骁将劉龍仙詣城下挑戰。
〔骁,堅堯翻。
〕龍仙恃勇,舉右足加馬鬣上,慢罵光弼。
光弼顧諸将曰:「誰能取彼者﹖」仆固懷恩請行。
光弼曰:「此非大将所為。
」〔光弼之言得體,懷恩固心服矣。
〕左右言「裨将白孝德可往。
」光弼召問之。
孝德請行。
光弼問:「須幾何兵﹖」對曰:「請挺身取之。
」光弼壯其志,然固問所須。
對曰:「願選五十騎出壘門為後繼,兼請大軍助鼓噪以增氣。
」光弼撫其背而遣之。
〔既賞其勇,而尤賞其有取敵之方略。
〕孝德挾二矛,策馬亂流而進。
〔橫絻流曰亂。
〕半涉,懷恩賀曰:「克矣。
」光弼曰:「鋒未交,何以知之﹖」懷恩曰:「觀其攬辔安閑,知其萬全。
」龍仙見其獨來,甚易之;〔易,以豉翻。
〕稍近,将動,孝德搖手示之,若非來為敵者,龍仙不測而止。
去之十步,乃與之言,龍仙慢罵如初。
孝德息馬良久,〔息馬者,使馬力完複而後戰。
〕因瞋目謂曰:「賊識我乎﹖」龍仙曰:「誰也﹖」曰:「我,白孝德也。
」龍仙曰:「是何狗彘!」孝德大呼,〔呼,火故翻。
瞋,昌真翻。
〕運矛躍馬搏之。
城上鼓噪,五十騎繼進。
龍仙矢不及發,環走堤上。
孝德追及,斬首,攜之以歸。
〔龍仙恃勇輕敵,而孝德出其不意搏之,故勝。
〕賊衆大駭。
孝德,本安西胡人也。
思明有良馬千餘匹,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,循環不休以示多。
光弼命索軍中牝馬,得五百匹,〔索,山客翻。
〕絷其駒于城内。
俟思明馬至水際,盡出之,馬嘶不已,思明馬悉浮渡河,一時驅之入城。
〔牡馬慕牝,一時渡河,此小術耳。
思明不能制,阻河水也。
〕思明怒,列戰船數百艘,泛火船于前而随之,欲乘流燒浮橋。
光弼先貯百尺長竿數百枚,〔艘,蘇遭翻。
貯,丁呂翻。
〕以巨木承其根,氈裡鐵叉置其首,以迎火船而叉之。
船不得進,須臾自焚盡。
又以叉拒戰船,于橋上發祿石擊之,中者皆沉沒,賊不勝而去。
思明見兵于河清,〔祿,匹貌翻。
中,竹仲翻。
見,賢遍翻。
杜佑曰:河清縣,南臨黃河。
〕欲絕光弼糧道,光弼軍于野水渡以備之。
既夕,還河陽,留兵千人,使部将雍希颢守其栅,〔雍,于用翻。
〕曰:「賊将高庭晖、李日越、喻文景,皆萬人敵也,〔喻,姓也。
姓譜:東晉有喻歸,撰河西記。
〕思明必使一人來劫我。
我且去之,汝待于此。
若賊至,勿與之戰。
降,則與之俱來。
」諸将莫谕其意,皆竊笑之。
既而思明果謂李日越曰:「李光弼長于憑城,今出在野,此成擒矣。
汝以鐵騎宵濟,為我取之,〔為,于僞翻。
〕不得,則勿返。
」日越将五百騎晨至栅下,希颢阻壕休卒,吟嘯相視。
日越怪之,〔怪其無戰意也。
〕問曰:「司空在乎﹖」〔李光弼加司空、侍中,故稱之。
〕曰:「夜去矣。
」「兵幾何﹖」曰:「千人。
」「将誰﹖」曰:「雍希颢。
」日越默計久之,謂其下曰:「今失李光弼,得希颢而歸,吾死必矣,不如降也。
」遂請降。
希颢與之俱見光弼,光弼厚待之,任以心腹。
高庭晖聞之,亦降。
或問光弼﹖「降二将,何易也﹖」〔易,弋豉翻。
〕光弼曰:「此人情耳。
思明常恨不得野戰,聞我在外,以為必可取。
日越不獲我,勢不敢歸。
庭晖才勇過于日越,聞日越被寵任,必思奪之矣。
」〔此謂之善用其所短。
孫膑有言,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。
〕庭晖時為五台府果毅,〔代州有五台府。
〕己亥,以庭晖為右武衛大将軍。
〔唐諸府果毅,品秩猶卑,諸衛大将軍,則三品矣。
考異曰:新傳曰:「上元元年,光弼降賊将高晖、李日越。
」按此月己亥,高庭晖授特進,疑即高晖也。
丁巳,李日越又授特進。
是此月皆已降。
新傳誤。
邠志曰:「二年三月,思明引衆南去,使其子朝義圍河陽。
四月一日,思明陷洛城。
上元元年五月,思明耀兵于河清,宣言曰:『我且渡河,絕彼饷道,三城食盡,不攻自下。
』李公聞之,師于野水渡。
既夕,還軍。
」與實錄亦相違。
今從實錄。
〕 思明複攻河陽,〔複,扶又翻;下日複同。
〕光弼謂鄭陳節度使李抱玉曰:〔方鎮表:幹元二年,置鄭陳節度使,領鄭、陳、亳、颍四州。
然此時鄭州已沒于史思明矣。
〕「将軍能為我守南城二日乎﹖」〔為,于僞翻。
〕抱玉曰:「過期何如﹖」光弼曰:「過期救不至,任棄之。
」抱玉許諾,勒兵拒守。
城且陷,抱玉绐之曰:「吾糧盡,明旦當降。
」賊喜,斂軍以待之。
抱玉繕完成備,明日,複請戰。
賊怒,急攻之。
抱玉出奇兵,表裡夾擊,殺傷甚衆。
董秦從思明寇河陽,夜,帥其衆五百,拔栅突圍,降于光弼。
〔帥,讀曰率;下同。
〕時光弼自将屯中潬,城外置栅,栅外穿塹,深廣二丈。
〔中河起石潬,築城,以衛河橋。
潬,蕩旱翻。
爾雅:潬,沙出。
深,式禁翻。
廣,古曠翻。
〕乙巳,賊将周摯舍南城,并力攻中潬。
光弼命荔非元禮出勁卒于羊馬城以拒賊。
〔城外别築短垣,高纔及肩,謂之羊馬城。
〕光弼自于城東北隅建小朱旗以望賊。
賊恃其罪,直進逼城,以車載攻具自随,督衆填塹,三面各八道以過兵,又開栅為門。
光弼望賊逼城,使問元禮曰:「中丞視賊填塹開栅過兵,晏然不動,何也﹖」元禮曰:「司空欲守乎,戰乎﹖」光弼曰:「欲戰。
」元禮曰:「欲戰,則賊為吾填塹,〔為,于僞翻;下保為同。
〕何為禁之﹖」光弼曰:「善,吾所不及,勉之!」〔雖賞其敢戰,而戰危事也,故曰勉之。
〕元禮俟栅開,帥敢死士突出擊賊,卻走數百步。
元禮度賊陳堅,未易摧陷,〔度,徒洛翻。
易,弋豉翻。
〕乃複引退,〔複,扶又翻;下摯複同。
〕須其怠而擊之。
光弼望元禮退,怒,遣左右召,欲斬之。
元禮曰:「戰正急,召何為﹖」乃退入栅中。
賊亦不敢逼。
良久,鼓噪出棚門,奮擊,破之。
周摯複收兵趣北城。
〔趣,七喻翻。
〕光弼遽帥衆入北城,登城望賊曰:「賊兵雖多,嚣而不整,不足畏也。
不過日中,保為諸君破之。
」乃命諸将出戰。
及期,不決,召諸将問曰:「向來賊陳,〔陳,讀曰陣。
〕何方最堅﹖」曰:「西北隅。
」光弼命其将郝廷玉當之。
〔廷玉,光弼之愛将也。
〕廷玉請騎兵五百,與之三百。
又問其次堅者。
曰:「東南隅。
」光弼命其将論惟貞當之。
〔論,姓也。
諸論自吐蕃來降。
〕惟貞請鐵騎三百,與之二百。
光弼令諸将曰:「爾曹望吾旗而戰,吾飐旗緩,任爾擇利而戰;吾急飐旗三至地,〔飐,占琰翻。
〕則萬衆齊入,死生以之,少退者斬!」又以短刀置跋中,〔跋,與靴同。
釋名曰:跋本胡服,趙武靈王所作。
實錄曰:古履也。
趙武靈王好胡服,常短靿,以黃皮為之,後漸以長靿,軍戎通服。
唐馬周殺其靿,加以靴氈。
開元中,裴叔通以羊為之,隐檩,加以帶子裝束。
故事,胡虜之服不許唂入殿省,至馬周加飾,乃許之。
〕曰:戰,危事,吾國之三公,不可死賊手,萬一戰不利,諸君前死于敵,我自刭于此,不令諸君獨死也。
」諸将出戰,頃之,廷玉奔還。
光弼望之,驚曰:「廷玉退,吾事危矣。
」命左右取廷玉首。
廷玉曰:「馬中箭,非敢退也。
」使者馳報。
光弼令易馬,遣之。
〕前後戰功居多,故賞之。
23八月,乙巳,襄州将康楚元、張嘉延據州作亂,刺史王政奔荊州。
楚元自稱南楚霸王。
24回纥以甯國公主無子,聽歸;丙辰,至京師。
〔公主嫁回纥見上卷上年。
〕 25戊午,上使将軍曹日升往襄州慰谕康楚元,貶王政為饒州長史,以司農少卿張光奇為襄州刺史;楚元不從。
26壬戍.以李光弼為幽州長史、河北節度等使。
〔使之收複河北及幽、燕也。
〕 27九月,甲午,張嘉延襲破荊州,荊南節度使杜鴻漸棄城走,澧、朗、郢、峽、歸等州官吏聞之,争潛竄山谷。
〔時荊南節度使領荊、澧、朗、郢、複、夔、峽、忠、萬、歸十州。
〕 28戊辰,更令绛州鑄幹元重寶大錢,〔唐世鑄錢,大凡天下諸爐九十九,而绛州之爐三十。
其餘諸爐,或隔江嶺,或沒寇虜,故當時鑄錢率倚绛州。
〕加以重輪,一當五十;〔大錢徑一寸二分,文亦曰「幹元重寶」,背之外郭為重輪。
每缗重十二斤,号重棱錢。
重,直龍翻。
〕在京百官,先以軍旅皆無俸祿,宜以新錢給其冬料。
〔冬料,各官冬季所當得俸料錢也。
〕 29丁亥,以太子少保崔光遠為荊、襄招讨使,充山南東道處置兵馬都使;〔處,昌呂翻。
〕以陳、颍、亳、申節度使王仲升為申、沔等五州節度使,知淮南西道行營兵馬。
〔時淮西節度使領申、光、壽、安、沔五州。
〕 30史思明使其子朝清守範陽,命諸郡太守各将兵三千從己向河南,分為四道,使其将令狐彰将兵五千自黎陽濟河取滑州,思明自濮陽,史朝義自白臯,周摯自胡良濟河,〔白臯、胡良皆河津濟渡之要,在滑州西北岸。
「良」,或作「梁」。
濮,音蔔。
〕會于汴州。
李光弼方巡河上諸營,聞之,還入汴州,謂汴滑節度使許叔冀曰:「大夫能守汴州十五日,我則将兵來救。
」叔冀許諾。
光弼還東京。
思明至汴州,叔冀與戰,不勝,遂與濮州刺史董秦及其将梁浦、劉從谏、田神功等降之。
〔許叔冀卒如張鎬之言。
〕思明以叔冀為中書令,與其将李詳守汴州;厚待董秦,收其妻子,置長蘆為質;〔長蘆,漢參戶縣地,後周更名長蘆縣,時屬滄州。
質音緻。
〕使其将南德信與梁浦、劉從谏、田神功等數十人徇江、淮。
神功,南宮人也,〔南宮,漢古縣,屬冀州。
〕思明以為平盧兵馬使。
頃之,神功襲德信,斬之。
從谏脫身走。
神将其衆來降。
思明乘勝西攻鄭州,〔鄭州荥陽郡。
〕光弼整衆徐行,至洛陽,謂留守韋陟曰:「賊乘勝而來,利在按兵,不利速戰。
洛城不可守,于公計何如﹖」陟請留兵于陝,退守潼關,據險以挫其銳。
〔守,式又翻。
陝,失冉翻。
潼,音同。
〕光弼曰:「兩敵相當,貴進忌退,今無故棄五百裡地,則賊勢益張矣。
〔張,知亮翻,又如字。
〕不若移軍河陽,北連澤潞,利則進取,不利則退守,表裡相應,仗賊不敢西侵,此猿臂之勢也。
〔猿臂可伸而長,可縮而短,故以為喻。
〕夫辨朝廷之禮,光弼不如公;〔夫,音扶。
朝,直遙翻。
〕論軍旅之事,公不如光弼。
」陟無以應。
判官韋損曰:「東京帝宅,侍中柰何不守﹖」〔按李光弼至德之初已為司空,幹元元年為侍中,故韋損以此呼之。
〕光弼曰:「守之,則汜水、崿嶺、龍門皆應置兵,〔汜水有成臯之險。
崿嶺在登封縣。
龍門則伊阙。
汜,音祀。
崿,逆各翻。
〕子為兵馬判官,能守之乎﹖」遂移牒留守韋陟使帥東京官屬西入關,牒河南尹李若幽使帥吏民出城避賊,空其城。
光弼帥軍士運油、鐵諸物詣河陽為守備,光弼以五百騎殿。
〔帥,讀曰率。
殿,丁練翻。
〕時思明遊兵已至石橋,諸将請曰:「今自洛城而北乎,當石橋而進乎﹖」光弼曰:「當石橋而進。
」〔水經注:谷水東徑洛陽廣莫門北,漢之谷門也,東徑建春門石橋下,即上東門也。
此言漢、晉洛城諸門,非隋、唐所徙洛城也。
上東門之地,唐為鎮。
〕及日暮,光弼秉炬筡行,部曲堅重,賊引兵蹑之,不敢逼。
〔蹑之者,欲其兇懼而自潰。
不敢逼者,以其嚴整而難犯。
〕光弼夜至河陽,有兵二萬,〔郭子儀自滏水退守河陽,衆及數萬。
及李光弼至河陽,有兵二萬。
何衆寡之相懸乎!蓋張用濟之死,朔方士卒畏威而逃散者多也。
〕糧纔支十日。
光弼按閱守備,部分士卒,無不嚴辦。
〔分,扶問翻。
考異曰:實錄,光弼謂韋陟曰:「洛城無糧,不可守。
」按河陽糧纔支十日,亦非糧多也。
今不取。
〕庚寅,思明入洛陽,城空,無所得,畏光弼掎其後,〔掎,居绮翻。
〕不敢入宮,退屯白馬寺南,築月城于河陽南以拒光弼。
〔史思明乘銳勝以政河陽,乃先築月城者,恐戰有邂逅也。
〕于是鄭、滑等州相繼陷沒,〔思明既至洛陽,則鄭、滑等州已陷沒矣。
通鑒因史家成文,失于删修也。
〕韋陟、李若幽皆寓治于陝。
31冬,十月,丁酉,下制親征史思明;群臣上表谏,乃止。
32史思明引兵攻河陽,使骁将劉龍仙詣城下挑戰。
〔骁,堅堯翻。
〕龍仙恃勇,舉右足加馬鬣上,慢罵光弼。
光弼顧諸将曰:「誰能取彼者﹖」仆固懷恩請行。
光弼曰:「此非大将所為。
」〔光弼之言得體,懷恩固心服矣。
〕左右言「裨将白孝德可往。
」光弼召問之。
孝德請行。
光弼問:「須幾何兵﹖」對曰:「請挺身取之。
」光弼壯其志,然固問所須。
對曰:「願選五十騎出壘門為後繼,兼請大軍助鼓噪以增氣。
」光弼撫其背而遣之。
〔既賞其勇,而尤賞其有取敵之方略。
〕孝德挾二矛,策馬亂流而進。
〔橫絻流曰亂。
〕半涉,懷恩賀曰:「克矣。
」光弼曰:「鋒未交,何以知之﹖」懷恩曰:「觀其攬辔安閑,知其萬全。
」龍仙見其獨來,甚易之;〔易,以豉翻。
〕稍近,将動,孝德搖手示之,若非來為敵者,龍仙不測而止。
去之十步,乃與之言,龍仙慢罵如初。
孝德息馬良久,〔息馬者,使馬力完複而後戰。
〕因瞋目謂曰:「賊識我乎﹖」龍仙曰:「誰也﹖」曰:「我,白孝德也。
」龍仙曰:「是何狗彘!」孝德大呼,〔呼,火故翻。
瞋,昌真翻。
〕運矛躍馬搏之。
城上鼓噪,五十騎繼進。
龍仙矢不及發,環走堤上。
孝德追及,斬首,攜之以歸。
〔龍仙恃勇輕敵,而孝德出其不意搏之,故勝。
〕賊衆大駭。
孝德,本安西胡人也。
思明有良馬千餘匹,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,循環不休以示多。
光弼命索軍中牝馬,得五百匹,〔索,山客翻。
〕絷其駒于城内。
俟思明馬至水際,盡出之,馬嘶不已,思明馬悉浮渡河,一時驅之入城。
〔牡馬慕牝,一時渡河,此小術耳。
思明不能制,阻河水也。
〕思明怒,列戰船數百艘,泛火船于前而随之,欲乘流燒浮橋。
光弼先貯百尺長竿數百枚,〔艘,蘇遭翻。
貯,丁呂翻。
〕以巨木承其根,氈裡鐵叉置其首,以迎火船而叉之。
船不得進,須臾自焚盡。
又以叉拒戰船,于橋上發祿石擊之,中者皆沉沒,賊不勝而去。
思明見兵于河清,〔祿,匹貌翻。
中,竹仲翻。
見,賢遍翻。
杜佑曰:河清縣,南臨黃河。
〕欲絕光弼糧道,光弼軍于野水渡以備之。
既夕,還河陽,留兵千人,使部将雍希颢守其栅,〔雍,于用翻。
〕曰:「賊将高庭晖、李日越、喻文景,皆萬人敵也,〔喻,姓也。
姓譜:東晉有喻歸,撰河西記。
〕思明必使一人來劫我。
我且去之,汝待于此。
若賊至,勿與之戰。
降,則與之俱來。
」諸将莫谕其意,皆竊笑之。
既而思明果謂李日越曰:「李光弼長于憑城,今出在野,此成擒矣。
汝以鐵騎宵濟,為我取之,〔為,于僞翻。
〕不得,則勿返。
」日越将五百騎晨至栅下,希颢阻壕休卒,吟嘯相視。
日越怪之,〔怪其無戰意也。
〕問曰:「司空在乎﹖」〔李光弼加司空、侍中,故稱之。
〕曰:「夜去矣。
」「兵幾何﹖」曰:「千人。
」「将誰﹖」曰:「雍希颢。
」日越默計久之,謂其下曰:「今失李光弼,得希颢而歸,吾死必矣,不如降也。
」遂請降。
希颢與之俱見光弼,光弼厚待之,任以心腹。
高庭晖聞之,亦降。
或問光弼﹖「降二将,何易也﹖」〔易,弋豉翻。
〕光弼曰:「此人情耳。
思明常恨不得野戰,聞我在外,以為必可取。
日越不獲我,勢不敢歸。
庭晖才勇過于日越,聞日越被寵任,必思奪之矣。
」〔此謂之善用其所短。
孫膑有言,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。
〕庭晖時為五台府果毅,〔代州有五台府。
〕己亥,以庭晖為右武衛大将軍。
〔唐諸府果毅,品秩猶卑,諸衛大将軍,則三品矣。
考異曰:新傳曰:「上元元年,光弼降賊将高晖、李日越。
」按此月己亥,高庭晖授特進,疑即高晖也。
丁巳,李日越又授特進。
是此月皆已降。
新傳誤。
邠志曰:「二年三月,思明引衆南去,使其子朝義圍河陽。
四月一日,思明陷洛城。
上元元年五月,思明耀兵于河清,宣言曰:『我且渡河,絕彼饷道,三城食盡,不攻自下。
』李公聞之,師于野水渡。
既夕,還軍。
」與實錄亦相違。
今從實錄。
〕 思明複攻河陽,〔複,扶又翻;下日複同。
〕光弼謂鄭陳節度使李抱玉曰:〔方鎮表:幹元二年,置鄭陳節度使,領鄭、陳、亳、颍四州。
然此時鄭州已沒于史思明矣。
〕「将軍能為我守南城二日乎﹖」〔為,于僞翻。
〕抱玉曰:「過期何如﹖」光弼曰:「過期救不至,任棄之。
」抱玉許諾,勒兵拒守。
城且陷,抱玉绐之曰:「吾糧盡,明旦當降。
」賊喜,斂軍以待之。
抱玉繕完成備,明日,複請戰。
賊怒,急攻之。
抱玉出奇兵,表裡夾擊,殺傷甚衆。
董秦從思明寇河陽,夜,帥其衆五百,拔栅突圍,降于光弼。
〔帥,讀曰率;下同。
〕時光弼自将屯中潬,城外置栅,栅外穿塹,深廣二丈。
〔中河起石潬,築城,以衛河橋。
潬,蕩旱翻。
爾雅:潬,沙出。
深,式禁翻。
廣,古曠翻。
〕乙巳,賊将周摯舍南城,并力攻中潬。
光弼命荔非元禮出勁卒于羊馬城以拒賊。
〔城外别築短垣,高纔及肩,謂之羊馬城。
〕光弼自于城東北隅建小朱旗以望賊。
賊恃其罪,直進逼城,以車載攻具自随,督衆填塹,三面各八道以過兵,又開栅為門。
光弼望賊逼城,使問元禮曰:「中丞視賊填塹開栅過兵,晏然不動,何也﹖」元禮曰:「司空欲守乎,戰乎﹖」光弼曰:「欲戰。
」元禮曰:「欲戰,則賊為吾填塹,〔為,于僞翻;下保為同。
〕何為禁之﹖」光弼曰:「善,吾所不及,勉之!」〔雖賞其敢戰,而戰危事也,故曰勉之。
〕元禮俟栅開,帥敢死士突出擊賊,卻走數百步。
元禮度賊陳堅,未易摧陷,〔度,徒洛翻。
易,弋豉翻。
〕乃複引退,〔複,扶又翻;下摯複同。
〕須其怠而擊之。
光弼望元禮退,怒,遣左右召,欲斬之。
元禮曰:「戰正急,召何為﹖」乃退入栅中。
賊亦不敢逼。
良久,鼓噪出棚門,奮擊,破之。
周摯複收兵趣北城。
〔趣,七喻翻。
〕光弼遽帥衆入北城,登城望賊曰:「賊兵雖多,嚣而不整,不足畏也。
不過日中,保為諸君破之。
」乃命諸将出戰。
及期,不決,召諸将問曰:「向來賊陳,〔陳,讀曰陣。
〕何方最堅﹖」曰:「西北隅。
」光弼命其将郝廷玉當之。
〔廷玉,光弼之愛将也。
〕廷玉請騎兵五百,與之三百。
又問其次堅者。
曰:「東南隅。
」光弼命其将論惟貞當之。
〔論,姓也。
諸論自吐蕃來降。
〕惟貞請鐵騎三百,與之二百。
光弼令諸将曰:「爾曹望吾旗而戰,吾飐旗緩,任爾擇利而戰;吾急飐旗三至地,〔飐,占琰翻。
〕則萬衆齊入,死生以之,少退者斬!」又以短刀置跋中,〔跋,與靴同。
釋名曰:跋本胡服,趙武靈王所作。
實錄曰:古履也。
趙武靈王好胡服,常短靿,以黃皮為之,後漸以長靿,軍戎通服。
唐馬周殺其靿,加以靴氈。
開元中,裴叔通以羊為之,隐檩,加以帶子裝束。
故事,胡虜之服不許唂入殿省,至馬周加飾,乃許之。
〕曰:戰,危事,吾國之三公,不可死賊手,萬一戰不利,諸君前死于敵,我自刭于此,不令諸君獨死也。
」諸将出戰,頃之,廷玉奔還。
光弼望之,驚曰:「廷玉退,吾事危矣。
」命左右取廷玉首。
廷玉曰:「馬中箭,非敢退也。
」使者馳報。
光弼令易馬,遣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