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九
關燈
小
中
大
璘,離珍翻。
考異曰:新舊紀、傳、實錄、唐曆皆不見璘敗時在何處,唯雲「璘進至當塗」。
若在當塗,不應登城望見瓜步、揚子。
李白永王東巡歌雲:「龍盤虎踞帝王州,帝子金陵訪古丘。
」又雲:「初從雲夢開朱邸,更取金陵作小山。
」如此,似已據金陵。
但于諸書别無所見,疑未敢質。
餘詳考下文,璘所登以望瓜步、揚子者,蓋登丹陽郡城也。
璘自當塗進兵,擊斬丹陽太守閻敬之,遂據丹陽城,然後可以望見揚子及瓜步江津之兵。
及其敗也,自丹陽奔晉陵以趣鄱陽。
其道裡節次可驗。
〕其當薛镠皆伏誅。
時李成式與河北招讨判官李銑合兵讨璘,銑兵數千,軍于揚子;〔揚子,本為鎮,屬江都縣,高宗廢鎮置揚子縣,即今真州治所。
〕成式使判官裴茂〔新書作〔裴佋」。
〕将兵三千,軍于瓜步,廣張旗幟,列于江津。
璘與其子玚登城望之,始有懼色。
季廣琛召諸将謂曰:「吾屬從王至此,天命未集,人謀已隳,不如及兵鋒未交,早圖去就。
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就」下有「不然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張校同。
】〕死于鋒镝,永為逆臣矣。
」諸将皆然之;于是廣琛以麾下奔廣陵,渾惟明奔江甯,〔是年以丹陽之江甯縣置升州江甯郡。
〕馮季康奔白沙。
〔今真州治所,唐之白沙鎮也,時屬廣陵郡。
〕璘憂懼,不知所出。
其夕,江北之軍多列炬火,光照水中,一皆為兩,璘軍又以火應之。
璘以為官軍已濟江,據挈家屬與麾下潛遁;及明,不見濟者,乃複入城收兵,具舟楫而去。
〔複,扶又翻。
〕成式将趙侃等濟江至新豐,〔新書曰「新豐陵」。
考其地在晉陵界,蓋南朝出陵之名。
〕璘使玚及其将高仙琦将兵擊之;侃等逆戰,射玚中肩,〔射,而亦翻。
中,竹仲翻。
〕璘兵遂潰。
璘與仙收餘衆,南奔鄱陽,〔鄱陽郡,饒州。
〕收庫物甲兵,欲南奔嶺表,江西采訪使皇甫侁〔江西,江南西道也。
史從簡便曰江西。
侁,所臻翻。
〕遣兵追讨,擒之,潛殺之于傳舍;〔傳,張戀翻。
〕玚亦死于亂兵。
侁使人送璘家屬還蜀,上曰:「侁既生得吾弟,何不送之于蜀而擅殺之邪!」遂廢侁不用。
19庚子,郭子儀遣其子旰及兵馬使李韶光、大将王祚濟河擊潼關,破之,〔考異曰:實錄:「三月,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大破賊于潼關:「汾陽家傳雲:「正月二十八日,使宗子懷文潛募郭俊、苟文俊入河東,構忠義,與大軍約其以翻城。
公乃進軍出洛交,分兵收馮翊。
二月十一日,郭俊等伺大軍将至,中夜舉火,克斬幽、檀勁卒千人,崔幹佑尋缒而免。
幹佑先置兵于城北廢府,遂以三千兵攻城,自領馬步五千伏于關城中。
公使旰及仆固懷恩等先擊之,賊大破,遽焚橋,我軍蹈之而滅。
幹佑棄關城,尋自泾嶺而逸,遂收河東郡。
」舊子儀傳曰:「二年三月,子儀大破賊于潼關崔幹佑退保蒲津。
時永樂尉趙複、河東司戶韓旻、司士徐炅、宗子李藏鋒等陷賊,在蒲州,四人密謀,伺王師至則為内應。
及子儀攻蒲州,趙複等斬賊守陴者,開門納子儀。
幹佑與麾下數千人北走安邑,百姓僞降,幹佑兵入将半,下懸門擊之。
幹佑未入,遂得脫身東走。
子儀遂收陝郡永豐倉。
自是潼、陝之間無複寇鈔。
」唐曆雲:「子儀收蒲州,又襲下潼關。
」按潼關在河東、馮翊,安能先取潼關!又實錄雲:「三月取河東,」而下複載二月戊戌以後事,與舊傳皆誤也。
今從汾陽家傳及唐曆。
〕斬首五百級。
安慶緒遣兵救潼關,郭旰等大敗,死者萬餘人。
李韶光、王祚戰死,仆固懷恩抱馬首浮渡渭水,退保河東。
〔考異曰:汾陽家傳雲:「僞關西節度安守忠帥兵至。
二十九日,公使仆固懷恩、王仲升陳于永豐倉南。
及暮,百戰,斬一萬級。
李韶光、王祚決戰斤死。
」唐曆:「子儀襲下潼關及同州,盛兵潼關以守之。
賊将李歸仁來救,子儀戰,大敗,死者萬餘衆,退守河東。
歸仁遂攻陷同州,刺史蕭贲死之,盡屠城中。
」舊仆固懷恩傳雲:「懷恩退至渭水,無舟楫,抱馬以渡,存者僅半,奔歸河東。
」按子儀不得馮翊則西路不通,後奉诏赴鳳翔,曆馮翊而去,則馮翊不陷也。
潼關者,兩京往來之路,賊所必争也,子儀若不敗,則何以棄潼關而不守!今參取衆書可信者存之。
〕 20三月,辛酉,以左相韋見素為左仆射,中書侍郎、同平章事裴冕為古仆射,并罷政事。
初,楊國忠惡憲部尚書苗晉卿,〔惡,烏路翻。
〕安祿山之反也,請出晉卿為陝郡太守,兼陝、強農防禦使。
〔兼二郡防禦。
〕晉卿固辭老病,上皇不悅,使之緻仕。
及長安失守,晉卿潛竄山谷;上至鳳翔,手敕征之為左相,軍國大務悉咨之。
21上皇思張九齡之先見,〔謂識祿山有反相也。
事見二百十四卷開元二十二年。
〕為之流涕,〔為,于僞翻。
〕遣中使至曲江祭之,〔張九齡,韶州曲江人。
使,疏吏翻。
宋白曰:曲江縣,以浈水屈曲為名。
〕厚恤其家。
22尹子奇複引大兵攻睢陽。
〔複,扶又翻。
〕張巡謂将士曰:「吾受國恩,所守,正死耳。
但念諸君捐軀命,膏草野,〔膏,居号翻。
〕而賞不酬勳,〔以虢王巨靳告身,不與賜物,恐将士怨望而不力戰,故先以此言慰撫之。
〕以此痛心耳。
」将士皆激勵請奮。
巡遂椎牛,大飨士卒,盡軍出戰。
賊望見兵少,笑之。
巡執旗,帥諸将直沖賊陳,〔少,始紹翻。
帥,讀曰率。
陳,讀曰陣。
賊乃大潰,斬将三十餘人,殺士卒三千餘人,逐之數十裡。
明日,賊又合軍至城下,巡出戰,晝夜數十合,屢摧其鋒,而賊攻圍不辍。
23辛未,安守忠将騎二萬寇河東,郭子儀擊走之,斬首八千級,捕虜五千人。
〔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騎,奇寄翻。
〕 24夏,四月,顔真卿自荊、襄北詣鳳翔,〔真卿棄平原,渡河欲赴行在,而陜、洛為賊所梗,故南奔荊、襄,然後自荊、襄取上津路,北詣鳳翔。
〕上以為憲部尚書。
〔憲部,刑部。
尚,辰羊翻。
〕 25上以郭子儀為司空、天下兵馬副元帥,〔帥,所類翻。
考異曰:唐曆:「四月,子儀為司空。
尋以廣平王為元帥,子儀為副元帥。
」按邺侯家傳,廣平在靈武已為元帥。
唐曆誤也。
〕使将兵赴鳳翔。
〔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庚寅,李歸仁以鐵騎五千邀之于三原北,〔三原,本漢池陽地,後魏置三原縣。
〕子儀使其将仆固懷恩、王仲升、渾釋之、李若幽〔考異曰:汾陽家傳作「桑如珪」,今從舊傳。
〕伏兵擊之于白渠留運橋,殺傷略盡歸仁遊水而逸。
〔白渠,漢白公所開,因名。
〕若幽,神通之玄孫也。
〔淮安王神通,隋義甯初起兵應高祖。
〕 子儀與王禮軍合于西渭橋,進屯潏西。
〔唐都長安,跨渭為三橋:東曰東渭橋,中曰中渭橋,西曰西渭橋。
程大昌曰:秦、漢、唐架渭者凡三橋:在鹹陽西十裡名便橋,漢武帝造;在鹹陽東南二十二裡者名中渭橋,秦始皇造;在萬年縣東南四十裡者為東渭橋,不知始于何世。
水經注:潏水出杜陵之樊川,過漢長安城西,而北注于渭。
潏,音決。
〕安守忠、李歸仁軍于京城西清渠。
〔程大昌雍錄有漢、唐要地參出圖:唐京城西有漕渠,南出豐水,徑延平、金光二門,至京城西北角,屈而東流,徑漢故長安城,南至芳林園西,又屈而北流,入渭。
清渠至漕渠之東,直秦又故杜南城稍東,即香積寺北。
〕相守七日,官軍不進。
五月癸醜,守忠僞退,子儀悉師逐之。
賊以骁騎九千為長蛇陳,〔陳,讀曰陣。
〕官軍擊之,首尾為兩翼,夾擊官軍,官軍大潰。
判官韓液、監軍孫知古皆為賊所擒,軍資器械盡棄之。
子儀退保武功,〔監,古銜翻。
考異曰:汾陽家傳曰:「賊帥安守忠、李歸仁領八萬兵,屯于昆明池西,五月三日,陳于清渠之側。
公大破之,追奔十餘裡,斬首二萬級。
六日,救兵至,又陣于清渠,我師敗績。
以冒暑毒,師人多病,遂收兵赴鳳翔。
」今從舊傳。
〕中外戒嚴。
是時府庫無蓄積,朝廷以官爵賞功,諸将出征,皆給空名告身,自開府、特進、列卿、大将軍、下至中郎、郎将,聽臨事注名。
其後又聽以信牒授人官爵,有至異姓王者。
〔信牒者,未有告身,先給牒以為信也。
〕諸軍但以職任相統攝,不複計官爵高下。
及清渠之敗,複以官爵收散卒。
〔恐其潰散,畏罪而歸賊,複以官爵收之。
複,扶又翻。
〕由是官爵輕而貨重,大将軍告身一通,纔易一醉。
凡應募入軍者,一切衣金紫,至有朝士僮仆衣金紫,稱大官,而執賤役者。
〔衣,于既翻。
〕名器之濫,至是而極焉。
26房管性高簡,時國家多難,〔難,乃旦翻。
〕而管多稱病不朝谒,〔朝,直遙翻。
不以職事為意,日與庶子劉秩、谏議大夫李揖,高談釋、老,或聽門客董庭蘭鼓琴,庭蘭以是大招權利。
禦史奏庭蘭贓賄,丁巳,罷管為太子少師。
〔房管既敗師而不思補過,罷之為散官,猶輕典。
〕也以谏議大夫張鎬為中書侍郎、同平章事。
上常使僧數百人為道場于内,晨夜誦佛。
鎬谏曰:「帝王當修德以弭亂安人,未聞飯僧可緻太平也!」上然之。
〔飯,扶晚翻。
〕 27庚甲,上皇追冊上母楊妃為元獻皇後。
〔妃,隋納言士達之曾孫,景雲初,入東宮為良媛,實生上。
〕 28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守南陽,賊将武令珣、田承嗣相繼攻之。
城中食盡,一鼠直錢數百,餓死者相枕藉。
〔枕,職任翻。
〕上遣宦官将軍曹日升往宣慰,〔以宦官而為将軍,故謂之宦官将軍。
〕圍急,不得入。
日升請單騎入緻命,襄陽太守魏仲犀不許。
會顔真卿自河北至,〔是年夏四月,顔真卿已自荊、襄北詣靈武。
曹日升之至襄陽,蓋在四月之前。
〕曰:「曹将軍不顧萬死以緻帝命,何為沮之!借使不達,不過亡一使者;達,則一城之心固矣。
」日升與十騎偕往,賊畏其銳,不敢逼。
城中自謂望絕,及見日升,大喜。
日升複為之至襄陽取糧,〔複,扶又翻。
〕以千人運糧而入,賊不能遏。
炅在圍中凡周歲,〔去年五月賊圍南陽,至是周歲。
〕晝夜苦戰,力竭不能支,壬戌夜,開城帥餘兵數千突圍而出,奔襄陽。
承嗣追之,轉戰二日,不能克而還。
〔帥,讀曰率。
還,音旋,又如字。
〕時賊欲南侵江、漢,賴炅扼其沖要,南夏得全。
〔夏,戶雅翻。
〕 29司空郭子儀詣阙請自貶;〔以清渠之敗也。
〕甲子,以子儀為左仆射。
30尹子奇益兵圍睢陽益急,張巡于城中夜鳴鼓嚴隊,若将出擊者;賊聞之,
考異曰:新舊紀、傳、實錄、唐曆皆不見璘敗時在何處,唯雲「璘進至當塗」。
若在當塗,不應登城望見瓜步、揚子。
李白永王東巡歌雲:「龍盤虎踞帝王州,帝子金陵訪古丘。
」又雲:「初從雲夢開朱邸,更取金陵作小山。
」如此,似已據金陵。
但于諸書别無所見,疑未敢質。
餘詳考下文,璘所登以望瓜步、揚子者,蓋登丹陽郡城也。
璘自當塗進兵,擊斬丹陽太守閻敬之,遂據丹陽城,然後可以望見揚子及瓜步江津之兵。
及其敗也,自丹陽奔晉陵以趣鄱陽。
其道裡節次可驗。
〕其當薛镠皆伏誅。
時李成式與河北招讨判官李銑合兵讨璘,銑兵數千,軍于揚子;〔揚子,本為鎮,屬江都縣,高宗廢鎮置揚子縣,即今真州治所。
〕成式使判官裴茂〔新書作〔裴佋」。
〕将兵三千,軍于瓜步,廣張旗幟,列于江津。
璘與其子玚登城望之,始有懼色。
季廣琛召諸将謂曰:「吾屬從王至此,天命未集,人謀已隳,不如及兵鋒未交,早圖去就。
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就」下有「不然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張校同。
】〕死于鋒镝,永為逆臣矣。
」諸将皆然之;于是廣琛以麾下奔廣陵,渾惟明奔江甯,〔是年以丹陽之江甯縣置升州江甯郡。
〕馮季康奔白沙。
〔今真州治所,唐之白沙鎮也,時屬廣陵郡。
〕璘憂懼,不知所出。
其夕,江北之軍多列炬火,光照水中,一皆為兩,璘軍又以火應之。
璘以為官軍已濟江,據挈家屬與麾下潛遁;及明,不見濟者,乃複入城收兵,具舟楫而去。
〔複,扶又翻。
〕成式将趙侃等濟江至新豐,〔新書曰「新豐陵」。
考其地在晉陵界,蓋南朝出陵之名。
〕璘使玚及其将高仙琦将兵擊之;侃等逆戰,射玚中肩,〔射,而亦翻。
中,竹仲翻。
〕璘兵遂潰。
璘與仙收餘衆,南奔鄱陽,〔鄱陽郡,饒州。
〕收庫物甲兵,欲南奔嶺表,江西采訪使皇甫侁〔江西,江南西道也。
史從簡便曰江西。
侁,所臻翻。
〕遣兵追讨,擒之,潛殺之于傳舍;〔傳,張戀翻。
〕玚亦死于亂兵。
侁使人送璘家屬還蜀,上曰:「侁既生得吾弟,何不送之于蜀而擅殺之邪!」遂廢侁不用。
19庚子,郭子儀遣其子旰及兵馬使李韶光、大将王祚濟河擊潼關,破之,〔考異曰:實錄:「三月,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大破賊于潼關:「汾陽家傳雲:「正月二十八日,使宗子懷文潛募郭俊、苟文俊入河東,構忠義,與大軍約其以翻城。
公乃進軍出洛交,分兵收馮翊。
二月十一日,郭俊等伺大軍将至,中夜舉火,克斬幽、檀勁卒千人,崔幹佑尋缒而免。
幹佑先置兵于城北廢府,遂以三千兵攻城,自領馬步五千伏于關城中。
公使旰及仆固懷恩等先擊之,賊大破,遽焚橋,我軍蹈之而滅。
幹佑棄關城,尋自泾嶺而逸,遂收河東郡。
」舊子儀傳曰:「二年三月,子儀大破賊于潼關崔幹佑退保蒲津。
時永樂尉趙複、河東司戶韓旻、司士徐炅、宗子李藏鋒等陷賊,在蒲州,四人密謀,伺王師至則為内應。
及子儀攻蒲州,趙複等斬賊守陴者,開門納子儀。
幹佑與麾下數千人北走安邑,百姓僞降,幹佑兵入将半,下懸門擊之。
幹佑未入,遂得脫身東走。
子儀遂收陝郡永豐倉。
自是潼、陝之間無複寇鈔。
」唐曆雲:「子儀收蒲州,又襲下潼關。
」按潼關在河東、馮翊,安能先取潼關!又實錄雲:「三月取河東,」而下複載二月戊戌以後事,與舊傳皆誤也。
今從汾陽家傳及唐曆。
〕斬首五百級。
安慶緒遣兵救潼關,郭旰等大敗,死者萬餘人。
李韶光、王祚戰死,仆固懷恩抱馬首浮渡渭水,退保河東。
〔考異曰:汾陽家傳雲:「僞關西節度安守忠帥兵至。
二十九日,公使仆固懷恩、王仲升陳于永豐倉南。
及暮,百戰,斬一萬級。
李韶光、王祚決戰斤死。
」唐曆:「子儀襲下潼關及同州,盛兵潼關以守之。
賊将李歸仁來救,子儀戰,大敗,死者萬餘衆,退守河東。
歸仁遂攻陷同州,刺史蕭贲死之,盡屠城中。
」舊仆固懷恩傳雲:「懷恩退至渭水,無舟楫,抱馬以渡,存者僅半,奔歸河東。
」按子儀不得馮翊則西路不通,後奉诏赴鳳翔,曆馮翊而去,則馮翊不陷也。
潼關者,兩京往來之路,賊所必争也,子儀若不敗,則何以棄潼關而不守!今參取衆書可信者存之。
〕 20三月,辛酉,以左相韋見素為左仆射,中書侍郎、同平章事裴冕為古仆射,并罷政事。
初,楊國忠惡憲部尚書苗晉卿,〔惡,烏路翻。
〕安祿山之反也,請出晉卿為陝郡太守,兼陝、強農防禦使。
〔兼二郡防禦。
〕晉卿固辭老病,上皇不悅,使之緻仕。
及長安失守,晉卿潛竄山谷;上至鳳翔,手敕征之為左相,軍國大務悉咨之。
21上皇思張九齡之先見,〔謂識祿山有反相也。
事見二百十四卷開元二十二年。
〕為之流涕,〔為,于僞翻。
〕遣中使至曲江祭之,〔張九齡,韶州曲江人。
使,疏吏翻。
宋白曰:曲江縣,以浈水屈曲為名。
〕厚恤其家。
22尹子奇複引大兵攻睢陽。
〔複,扶又翻。
〕張巡謂将士曰:「吾受國恩,所守,正死耳。
但念諸君捐軀命,膏草野,〔膏,居号翻。
〕而賞不酬勳,〔以虢王巨靳告身,不與賜物,恐将士怨望而不力戰,故先以此言慰撫之。
〕以此痛心耳。
」将士皆激勵請奮。
巡遂椎牛,大飨士卒,盡軍出戰。
賊望見兵少,笑之。
巡執旗,帥諸将直沖賊陳,〔少,始紹翻。
帥,讀曰率。
陳,讀曰陣。
賊乃大潰,斬将三十餘人,殺士卒三千餘人,逐之數十裡。
明日,賊又合軍至城下,巡出戰,晝夜數十合,屢摧其鋒,而賊攻圍不辍。
23辛未,安守忠将騎二萬寇河東,郭子儀擊走之,斬首八千級,捕虜五千人。
〔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騎,奇寄翻。
〕 24夏,四月,顔真卿自荊、襄北詣鳳翔,〔真卿棄平原,渡河欲赴行在,而陜、洛為賊所梗,故南奔荊、襄,然後自荊、襄取上津路,北詣鳳翔。
〕上以為憲部尚書。
〔憲部,刑部。
尚,辰羊翻。
〕 25上以郭子儀為司空、天下兵馬副元帥,〔帥,所類翻。
考異曰:唐曆:「四月,子儀為司空。
尋以廣平王為元帥,子儀為副元帥。
」按邺侯家傳,廣平在靈武已為元帥。
唐曆誤也。
〕使将兵赴鳳翔。
〔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。
庚寅,李歸仁以鐵騎五千邀之于三原北,〔三原,本漢池陽地,後魏置三原縣。
〕子儀使其将仆固懷恩、王仲升、渾釋之、李若幽〔考異曰:汾陽家傳作「桑如珪」,今從舊傳。
〕伏兵擊之于白渠留運橋,殺傷略盡歸仁遊水而逸。
〔白渠,漢白公所開,因名。
〕若幽,神通之玄孫也。
〔淮安王神通,隋義甯初起兵應高祖。
〕 子儀與王禮軍合于西渭橋,進屯潏西。
〔唐都長安,跨渭為三橋:東曰東渭橋,中曰中渭橋,西曰西渭橋。
程大昌曰:秦、漢、唐架渭者凡三橋:在鹹陽西十裡名便橋,漢武帝造;在鹹陽東南二十二裡者名中渭橋,秦始皇造;在萬年縣東南四十裡者為東渭橋,不知始于何世。
水經注:潏水出杜陵之樊川,過漢長安城西,而北注于渭。
潏,音決。
〕安守忠、李歸仁軍于京城西清渠。
〔程大昌雍錄有漢、唐要地參出圖:唐京城西有漕渠,南出豐水,徑延平、金光二門,至京城西北角,屈而東流,徑漢故長安城,南至芳林園西,又屈而北流,入渭。
清渠至漕渠之東,直秦又故杜南城稍東,即香積寺北。
〕相守七日,官軍不進。
五月癸醜,守忠僞退,子儀悉師逐之。
賊以骁騎九千為長蛇陳,〔陳,讀曰陣。
〕官軍擊之,首尾為兩翼,夾擊官軍,官軍大潰。
判官韓液、監軍孫知古皆為賊所擒,軍資器械盡棄之。
子儀退保武功,〔監,古銜翻。
考異曰:汾陽家傳曰:「賊帥安守忠、李歸仁領八萬兵,屯于昆明池西,五月三日,陳于清渠之側。
公大破之,追奔十餘裡,斬首二萬級。
六日,救兵至,又陣于清渠,我師敗績。
以冒暑毒,師人多病,遂收兵赴鳳翔。
」今從舊傳。
〕中外戒嚴。
是時府庫無蓄積,朝廷以官爵賞功,諸将出征,皆給空名告身,自開府、特進、列卿、大将軍、下至中郎、郎将,聽臨事注名。
其後又聽以信牒授人官爵,有至異姓王者。
〔信牒者,未有告身,先給牒以為信也。
〕諸軍但以職任相統攝,不複計官爵高下。
及清渠之敗,複以官爵收散卒。
〔恐其潰散,畏罪而歸賊,複以官爵收之。
複,扶又翻。
〕由是官爵輕而貨重,大将軍告身一通,纔易一醉。
凡應募入軍者,一切衣金紫,至有朝士僮仆衣金紫,稱大官,而執賤役者。
〔衣,于既翻。
〕名器之濫,至是而極焉。
26房管性高簡,時國家多難,〔難,乃旦翻。
〕而管多稱病不朝谒,〔朝,直遙翻。
不以職事為意,日與庶子劉秩、谏議大夫李揖,高談釋、老,或聽門客董庭蘭鼓琴,庭蘭以是大招權利。
禦史奏庭蘭贓賄,丁巳,罷管為太子少師。
〔房管既敗師而不思補過,罷之為散官,猶輕典。
〕也以谏議大夫張鎬為中書侍郎、同平章事。
上常使僧數百人為道場于内,晨夜誦佛。
鎬谏曰:「帝王當修德以弭亂安人,未聞飯僧可緻太平也!」上然之。
〔飯,扶晚翻。
〕 27庚甲,上皇追冊上母楊妃為元獻皇後。
〔妃,隋納言士達之曾孫,景雲初,入東宮為良媛,實生上。
〕 28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守南陽,賊将武令珣、田承嗣相繼攻之。
城中食盡,一鼠直錢數百,餓死者相枕藉。
〔枕,職任翻。
〕上遣宦官将軍曹日升往宣慰,〔以宦官而為将軍,故謂之宦官将軍。
〕圍急,不得入。
日升請單騎入緻命,襄陽太守魏仲犀不許。
會顔真卿自河北至,〔是年夏四月,顔真卿已自荊、襄北詣靈武。
曹日升之至襄陽,蓋在四月之前。
〕曰:「曹将軍不顧萬死以緻帝命,何為沮之!借使不達,不過亡一使者;達,則一城之心固矣。
」日升與十騎偕往,賊畏其銳,不敢逼。
城中自謂望絕,及見日升,大喜。
日升複為之至襄陽取糧,〔複,扶又翻。
〕以千人運糧而入,賊不能遏。
炅在圍中凡周歲,〔去年五月賊圍南陽,至是周歲。
〕晝夜苦戰,力竭不能支,壬戌夜,開城帥餘兵數千突圍而出,奔襄陽。
承嗣追之,轉戰二日,不能克而還。
〔帥,讀曰率。
還,音旋,又如字。
〕時賊欲南侵江、漢,賴炅扼其沖要,南夏得全。
〔夏,戶雅翻。
〕 29司空郭子儀詣阙請自貶;〔以清渠之敗也。
〕甲子,以子儀為左仆射。
30尹子奇益兵圍睢陽益急,張巡于城中夜鳴鼓嚴隊,若将出擊者;賊聞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