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九
關燈
小
中
大
唐紀三十五〔起柔兆涒灘(丙申)十月,盡強圉作噩(丁酉)閏月,不滿一年。
〕 《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中之上》 至德元年〔(丙申、七五六)〕 1冬,十月,辛巳朔,日有食之,既。
2上發順化,〔宋白曰:慶州,貞觀以來為弘化郡,天寶後為安化郡,至德為順化郡。
〕癸未,至彭原。
3初,李林甫為相,谏官言事皆先白宰相,退則又以所言白之;禦史言事須大夫同署。
至是,敕盡革其弊,開谏诤之塗。
又令宰相分直政事筆、承旨,旬日而更,〔令宰相在政事堂,分日當筆及承上旨。
更,工衡翻。
〕懲林甫及楊國忠之專權故也。
4第五琦見上于彭原,請以江、淮租庸市輕貨,泝江、漢而上至洋川,〔見,賢遍翻。
上,時掌翻。
洋川郡,洋州;本音羊,今人多讀如祥。
〕令漢中王瑀陸運至扶風以助軍;〔考異曰:邺侯家傳雲:「薦元載,令于鄖鄉縣置院以督運。
」按載傳,是時在蘇州及洪州,未嘗在鄖鄉。
今不取。
〕上從之。
尋加琦山南等五道度支使。
〔度支使始此。
宋白曰:故事,度支案,郎中判入,,員外判出,侍郎總統押案而已,官銜不言專判度支。
開元已後,時事多故,遂有他官來判者,乃曰度支使,或曰判度支,或曰知度支事,或曰勾當度支使,雖名稱不同,其事一也。
度,徒洛翻。
〕琦作榷鹽法,用以饒。
〔琦變鹽法,盡榷天下鹽。
就山、海、井、緖置監院,使吏出粜。
舊業鹽戶并遊民願業者為亭戶,免其雜傜。
盜煮、私市者論以法。
百姓除租、庸外無得橫賦,人不益稅而上用以饒。
榷,古嶽翻。
〕 5房管喜賓客,〔喜,許記翻。
〕好談論,〔好,呼到翻。
〕多引拔知名之士,而輕鄙庸俗,人多怨之。
北海太守賀蘭進明詣行在,上命管以為南海太守,兼禦史大夫,充嶺南節度使;〔南海郡,廣州。
是時兵興,方鎮重任必兼台省長官,以至外府僚佐亦帶朝銜。
迄于五季,遂為永制。
其帶台銜,自監察禦史至禦史大夫為憲銜。
守,手又翻。
〕管以為攝禦史大夫。
進明入謝,上怪之,進明因言與管有隙,且曰:「晉用王衍為三公,祖尚浮虛,緻中原闆蕩。
〔王衍事見晉紀。
闆、蕩之詩,刺周室大壞,天下無綱紀、文章之詩也。
後人率引此二詩,以谕天下大亂。
毛氏傳曰:闆闆,反也。
正義曰:釋訓雲,闆闆,僻也。
邪僻即反戾之義,故為反也。
鄭曰:蕩蕩,法度廢壞之貌。
〕今房管專為迂闊大言以立虛名,所引用皆浮華之黨,真王衍之比也!陛下用為宰相,恐非社稷之福。
且管在南朝佐上皇,使陛下與諸王分領諸道節制,〔事見上卷。
上即位于靈武,進駐彭原,其地在關山之北。
上皇在成都,其地在關山之南,故謂之南朝。
〕仍置陛下于沙塞空虛之地,又布私黨于諸道,使統大權。
〔蓋指李岘、李承式、鄧景山等。
〕其意以為上皇一子得天下,則己不失富貴,此豈忠臣所為乎!」上由是疏之。
〔考異曰:唐曆:「上以房管有重名,虛己以待之,禮遇加等。
管推誠謇谔,亦以天下為己任,知無不為。
其所引進皆一時名士。
其嫉惡太甚,雅有宰相望。
其于彌綸天下,非所長也。
後頗以直忤旨,上以名高隐忍,漸漸不能容矣。
管遂請兵為元帥,許之。
」今從實錄。
據考異,則上之疏管,非特因進明之言也。
〕 房管上疏,請自将兵複兩京;上許之,加持節、招讨西京兼防禦蒲?漳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漳」作「潼」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退齊校同。
】〕兩關兵馬?節度等使。
管請自選參佐,以禦史中丞鄧景山為副,戶部侍郎李揖為行軍司馬,給事中劉秩為參謀。
既行,又令兵部尚書王思禮副之。
管悉以戎務委李揖、劉秩,二人皆書生,不閑軍旅。
〔閑,習也。
〕管請人曰:「賊曳落河雖多,安能敵我劉秩!」管分為三軍:使裨将楊希文将南軍,自宜壽入;〔天寶元年,更盩厔縣曰宜壽,屬鳳翔郡。
〕劉貴哲将中軍,自武功入;李光進将北軍,自奉天入。
光進,光弼之弟也。
以賀蘭進明為河南節度使。
6颍王伷之至成都也,〔見上卷。
伷,公了翻。
〕崔圓迎谒,拜于馬首,伷不之止;圓恨之。
伷視事兩月,吏民安之。
圓奏罷伷,使歸内宅;〔京師有十宅,以處諸王未出合者。
此時在成都,亦即行宮為内宅。
〕以武部侍郎李峘為劍南節度使,代之。
〔峘,胡登翻。
考異曰:肅宗實錄,明年正月甲寅,以峘為劍南節度使。
蓋峘已受上皇命,而肅宗申命之也。
〕峘,岘之兄也。
上皇尋命伷與陳王珪詣上宣慰,至是,見上于彭原。
延王玢從上皇入蜀,追車駕不及;上皇怒,欲誅之。
漢中王瑀救之,乃命玢亦詣上所。
〔玢,音彬。
考異曰:明皇雜錄:「賀蘭進明之初守北海也,城卑不完,儲積于外,寇又将至,懼資其用,進明遂焚之。
适有寺人至北海,求貨于進明,不獲,歸,以損軍用聞于上,遂诏罷郡守。
屬延王玢從上不及,遣中使訪之,而加刑焉。
會進明赴蜀,遇使,訪于路,曰:『王罪不宜及刑,願少留于路。
』使者感而受約。
既至蜀,進明言于上曰:『延王,陛下之愛子也,無兵權以變其心,無郡國以驕其志,間道于豺狼,乃責其不以時至,陛下罪之,人複何望!臣恐漢武望思之築,将見于聖朝矣!』因遽馳使赦之;請進明曰:『俾父子如初,卿之力也!』遂遣進明往靈武,道遇延王,進明馳馬,亦慰之。
王望之,降車稽首而去。
肅宗謂之曰:『卿解平原之圍,阻賊寇之軍,而不以讒口介意,複全我兄弟,乃社稷之臣:』因授禦史大夫。
」今從舊傳。
〕 7甲申,令狐潮、王福德複将步騎萬餘攻雍丘。
〔複,扶又翻。
〕張巡出擊,大破之斬首數千級;賊遁去。
8房管以中軍、北軍為前鋒,庚子,至便橋。
辛醜,二軍遇賊将安守忠于鹹陽之陳濤斜。
〔陳濤澤,在鹹陽縣東,其路斜出,故曰陳濤斜。
又宋海求退朝錄引唐人文集曰:唐宮人墓謂之宮人斜,四仲,遣使者祭之。
然則陳濤斜者,豈亦因内人所葬地而名之邪﹖〕管效古法,用車戰,以牛車二千乘,馬步夾之;賊順風鼓噪,牛皆震駭。
賊縱火焚之,人畜大亂,〔乖,繩證翻。
畜,許救翻。
〕官軍死傷者四萬餘人,存者數千而已。
癸卯,管自以南軍戰,又敗,〔南軍,宜壽之軍也。
〕楊希文、劉貴哲皆降于賊上聞管敗,大怒。
李泌為之營救,〔為,于僞翻。
〕上乃宥之,待管如初。
以薛景仙為關内節度副使。
9敦煌王承寀至回纥牙帳,〔承寀使回纥見上卷九月。
敦,徒門翻。
〕回纥可汗以女妻之,〔妻,七細翻。
〕遣其貴臣與承寀及仆固懷恩偕來,見上于彭原。
〔見,賢遍翻。
〕上厚禮其使者而歸之,賜回纥女号毗伽公主。
〔伽,求迦翻。
〕 10尹子奇圍河間,四十餘日不下,史圈明引兵會之。
顔真卿遣其将和琳将萬二千人救河間,思明逆擊,擒之,遂陷河間;執李奂送洛陽,殺之。
又陷景城,太守李暐赴湛水死。
〔新書作赴河死。
〕思明使兩騎赍尺書以招樂安,樂安實時舉郡降。
〔樂安郡,棣州。
景城既陷,樂安孤絕,實時降賊。
蓋人心危懼,城主不能守也。
〕又使其将康沒野坡将先鋒攻平原,兵未至,顔真卿知力不敵,壬寅,棄郡渡河南走。
思明即以平原兵攻清河、博平,皆陷之。
〔清河郡,貝州。
博平郡,博州。
考異曰:河洛春秋雲:「蔡希德引兵攻貝州,貝州陷。
攻博州,五日,城陷。
」今從肅宗實錄。
〕思明引兵圍烏承恩于信都,承恩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恩」下有「以城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退齋校同。
】〕降,親導思明入城,交兵馬、倉庫,馬三千匹、兵萬人。
〔信都郡,冀州。
降,戶江翻。
史言烏承恩兵力足以拒守。
〕思明送承恩詣洛陽,祿山複其官爵。
饒陽裨将束鹿張興,力舉千鈞,性複明辨;〔将,即亮翻。
束鹿縣,屬饒陽郡,本鹿城縣,天寶十五載更名。
劉昫曰:束鹿,漢安定侯國,今縣西七裡故城是也。
齊、周為安定縣,隋改曰鹿縣。
明皇以安祿山反,改常山之鹿泉曰獲鹿,饒陽之鹿城曰束鹿,以厭之。
複,扶又翻。
〕賊攻饒陽,彌年不能下。
〔饒陽受攻,事始二百十七卷天寶十四載。
考異曰:此事出河洛春秋。
前雲「賊攻深州,經月不下」。
後雲「興戰守彌年而城池轉固」。
蓋前雲經月者,今次攻城也;後雲彌年者,并計前後之數也。
〕及諸郡皆陷,思明并力圍之,外救俱絕,太守李系窘迫,赴火死,〔守,式又翻。
窘,渠隕翻。
〕城遂陷。
思明擒興,立于馬前,謂曰:「将軍真壯士,能與我共富貴乎﹖」興曰:「興,唐之忠臣,固無降理。
今數刻之人耳,〔張興志在必死,自言命在晷刻。
〕願一言而死。
」思明曰:「試言之。
」興曰:「主上待祿山,恩如父子,群臣莫及,不知報德,乃興兵指阙,塗炭生人。
大丈夫不能翦除兇逆,乃北面為之臣乎!仆有短策,足下能聽之乎﹖足下所以從賊,求富貴耳,譬如燕巢于幕,〔引左傳吳季劄之言。
〕豈能久安!何如乘間取賊,〔間,古苋翻。
〕轉禍為福,長享富貴,不亦美乎!」思明怒,命張于木上,鋸殺之,詈不絕口,以至于死。
〔如史所雲,則河北二十四郡,惟張興可以言義士耳。
〕 賊每破一城,城中衣服、财賄、婦人皆為所掠。
男子壯者使之負擔,〔擔,都濫翻。
〕羸、病、老、幼皆以刀槊戲殺之。
祿山初以雜一千人授思明,使定河北,至是,河北皆下之,〔按史思明與郭、李相持于常山、博陵,祿山蓋屢益其兵。
及郭、李入井陉,思明乃能下河北。
此蓋逆黨稱其才而史不削耳。
〕郡置防兵三千,雜以胡兵鎮之;思明還博陵。
尹子奇将五千騎渡河,略北海,欲南取江、淮。
會回纥可汗遣其臣葛邏支将兵入援,〔邏,郎佐翻。
〕先以二千騎奄至範陽城下,子奇聞之,據引兵歸。
11十二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二」作「一」;乙十一行本同;張校同,雲無注本亦誤「二」。
】〕月,戊午回纥至帶汗谷,〔新書作「呼延谷」,蓋語轉耳。
汗,音寒。
〕與郭子儀軍合;辛酉,與同羅及叛胡戰于榆林河北,〔榆林郡,勝州,大河經其北。
〕大破之,斬首三萬,捕虜一萬,河曲皆平。
子儀還軍洛交。
〔洛交郡,本鄜州上郡,天寶元年更郡名。
〕 12上命崔渙宣慰江南,兼知選舉。
13令狐潮帥衆萬餘營雍丘城北,〔帥,讀曰率。
〕張巡邀擊,大破之,賊遂走。
14永王璘,幼失母,〔
〕 《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中之上》 至德元年〔(丙申、七五六)〕 1冬,十月,辛巳朔,日有食之,既。
2上發順化,〔宋白曰:慶州,貞觀以來為弘化郡,天寶後為安化郡,至德為順化郡。
〕癸未,至彭原。
3初,李林甫為相,谏官言事皆先白宰相,退則又以所言白之;禦史言事須大夫同署。
至是,敕盡革其弊,開谏诤之塗。
又令宰相分直政事筆、承旨,旬日而更,〔令宰相在政事堂,分日當筆及承上旨。
更,工衡翻。
〕懲林甫及楊國忠之專權故也。
4第五琦見上于彭原,請以江、淮租庸市輕貨,泝江、漢而上至洋川,〔見,賢遍翻。
上,時掌翻。
洋川郡,洋州;本音羊,今人多讀如祥。
〕令漢中王瑀陸運至扶風以助軍;〔考異曰:邺侯家傳雲:「薦元載,令于鄖鄉縣置院以督運。
」按載傳,是時在蘇州及洪州,未嘗在鄖鄉。
今不取。
〕上從之。
尋加琦山南等五道度支使。
〔度支使始此。
宋白曰:故事,度支案,郎中判入,,員外判出,侍郎總統押案而已,官銜不言專判度支。
開元已後,時事多故,遂有他官來判者,乃曰度支使,或曰判度支,或曰知度支事,或曰勾當度支使,雖名稱不同,其事一也。
度,徒洛翻。
〕琦作榷鹽法,用以饒。
〔琦變鹽法,盡榷天下鹽。
就山、海、井、緖置監院,使吏出粜。
舊業鹽戶并遊民願業者為亭戶,免其雜傜。
盜煮、私市者論以法。
百姓除租、庸外無得橫賦,人不益稅而上用以饒。
榷,古嶽翻。
〕 5房管喜賓客,〔喜,許記翻。
〕好談論,〔好,呼到翻。
〕多引拔知名之士,而輕鄙庸俗,人多怨之。
北海太守賀蘭進明詣行在,上命管以為南海太守,兼禦史大夫,充嶺南節度使;〔南海郡,廣州。
是時兵興,方鎮重任必兼台省長官,以至外府僚佐亦帶朝銜。
迄于五季,遂為永制。
其帶台銜,自監察禦史至禦史大夫為憲銜。
守,手又翻。
〕管以為攝禦史大夫。
進明入謝,上怪之,進明因言與管有隙,且曰:「晉用王衍為三公,祖尚浮虛,緻中原闆蕩。
〔王衍事見晉紀。
闆、蕩之詩,刺周室大壞,天下無綱紀、文章之詩也。
後人率引此二詩,以谕天下大亂。
毛氏傳曰:闆闆,反也。
正義曰:釋訓雲,闆闆,僻也。
邪僻即反戾之義,故為反也。
鄭曰:蕩蕩,法度廢壞之貌。
〕今房管專為迂闊大言以立虛名,所引用皆浮華之黨,真王衍之比也!陛下用為宰相,恐非社稷之福。
且管在南朝佐上皇,使陛下與諸王分領諸道節制,〔事見上卷。
上即位于靈武,進駐彭原,其地在關山之北。
上皇在成都,其地在關山之南,故謂之南朝。
〕仍置陛下于沙塞空虛之地,又布私黨于諸道,使統大權。
〔蓋指李岘、李承式、鄧景山等。
〕其意以為上皇一子得天下,則己不失富貴,此豈忠臣所為乎!」上由是疏之。
〔考異曰:唐曆:「上以房管有重名,虛己以待之,禮遇加等。
管推誠謇谔,亦以天下為己任,知無不為。
其所引進皆一時名士。
其嫉惡太甚,雅有宰相望。
其于彌綸天下,非所長也。
後頗以直忤旨,上以名高隐忍,漸漸不能容矣。
管遂請兵為元帥,許之。
」今從實錄。
據考異,則上之疏管,非特因進明之言也。
〕 房管上疏,請自将兵複兩京;上許之,加持節、招讨西京兼防禦蒲?漳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漳」作「潼」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退齊校同。
】〕兩關兵馬?節度等使。
管請自選參佐,以禦史中丞鄧景山為副,戶部侍郎李揖為行軍司馬,給事中劉秩為參謀。
既行,又令兵部尚書王思禮副之。
管悉以戎務委李揖、劉秩,二人皆書生,不閑軍旅。
〔閑,習也。
〕管請人曰:「賊曳落河雖多,安能敵我劉秩!」管分為三軍:使裨将楊希文将南軍,自宜壽入;〔天寶元年,更盩厔縣曰宜壽,屬鳳翔郡。
〕劉貴哲将中軍,自武功入;李光進将北軍,自奉天入。
光進,光弼之弟也。
以賀蘭進明為河南節度使。
6颍王伷之至成都也,〔見上卷。
伷,公了翻。
〕崔圓迎谒,拜于馬首,伷不之止;圓恨之。
伷視事兩月,吏民安之。
圓奏罷伷,使歸内宅;〔京師有十宅,以處諸王未出合者。
此時在成都,亦即行宮為内宅。
〕以武部侍郎李峘為劍南節度使,代之。
〔峘,胡登翻。
考異曰:肅宗實錄,明年正月甲寅,以峘為劍南節度使。
蓋峘已受上皇命,而肅宗申命之也。
〕峘,岘之兄也。
上皇尋命伷與陳王珪詣上宣慰,至是,見上于彭原。
延王玢從上皇入蜀,追車駕不及;上皇怒,欲誅之。
漢中王瑀救之,乃命玢亦詣上所。
〔玢,音彬。
考異曰:明皇雜錄:「賀蘭進明之初守北海也,城卑不完,儲積于外,寇又将至,懼資其用,進明遂焚之。
适有寺人至北海,求貨于進明,不獲,歸,以損軍用聞于上,遂诏罷郡守。
屬延王玢從上不及,遣中使訪之,而加刑焉。
會進明赴蜀,遇使,訪于路,曰:『王罪不宜及刑,願少留于路。
』使者感而受約。
既至蜀,進明言于上曰:『延王,陛下之愛子也,無兵權以變其心,無郡國以驕其志,間道于豺狼,乃責其不以時至,陛下罪之,人複何望!臣恐漢武望思之築,将見于聖朝矣!』因遽馳使赦之;請進明曰:『俾父子如初,卿之力也!』遂遣進明往靈武,道遇延王,進明馳馬,亦慰之。
王望之,降車稽首而去。
肅宗謂之曰:『卿解平原之圍,阻賊寇之軍,而不以讒口介意,複全我兄弟,乃社稷之臣:』因授禦史大夫。
」今從舊傳。
〕 7甲申,令狐潮、王福德複将步騎萬餘攻雍丘。
〔複,扶又翻。
〕張巡出擊,大破之斬首數千級;賊遁去。
8房管以中軍、北軍為前鋒,庚子,至便橋。
辛醜,二軍遇賊将安守忠于鹹陽之陳濤斜。
〔陳濤澤,在鹹陽縣東,其路斜出,故曰陳濤斜。
又宋海求退朝錄引唐人文集曰:唐宮人墓謂之宮人斜,四仲,遣使者祭之。
然則陳濤斜者,豈亦因内人所葬地而名之邪﹖〕管效古法,用車戰,以牛車二千乘,馬步夾之;賊順風鼓噪,牛皆震駭。
賊縱火焚之,人畜大亂,〔乖,繩證翻。
畜,許救翻。
〕官軍死傷者四萬餘人,存者數千而已。
癸卯,管自以南軍戰,又敗,〔南軍,宜壽之軍也。
〕楊希文、劉貴哲皆降于賊上聞管敗,大怒。
李泌為之營救,〔為,于僞翻。
〕上乃宥之,待管如初。
以薛景仙為關内節度副使。
9敦煌王承寀至回纥牙帳,〔承寀使回纥見上卷九月。
敦,徒門翻。
〕回纥可汗以女妻之,〔妻,七細翻。
〕遣其貴臣與承寀及仆固懷恩偕來,見上于彭原。
〔見,賢遍翻。
〕上厚禮其使者而歸之,賜回纥女号毗伽公主。
〔伽,求迦翻。
〕 10尹子奇圍河間,四十餘日不下,史圈明引兵會之。
顔真卿遣其将和琳将萬二千人救河間,思明逆擊,擒之,遂陷河間;執李奂送洛陽,殺之。
又陷景城,太守李暐赴湛水死。
〔新書作赴河死。
〕思明使兩騎赍尺書以招樂安,樂安實時舉郡降。
〔樂安郡,棣州。
景城既陷,樂安孤絕,實時降賊。
蓋人心危懼,城主不能守也。
〕又使其将康沒野坡将先鋒攻平原,兵未至,顔真卿知力不敵,壬寅,棄郡渡河南走。
思明即以平原兵攻清河、博平,皆陷之。
〔清河郡,貝州。
博平郡,博州。
考異曰:河洛春秋雲:「蔡希德引兵攻貝州,貝州陷。
攻博州,五日,城陷。
」今從肅宗實錄。
〕思明引兵圍烏承恩于信都,承恩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恩」下有「以城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退齋校同。
】〕降,親導思明入城,交兵馬、倉庫,馬三千匹、兵萬人。
〔信都郡,冀州。
降,戶江翻。
史言烏承恩兵力足以拒守。
〕思明送承恩詣洛陽,祿山複其官爵。
饒陽裨将束鹿張興,力舉千鈞,性複明辨;〔将,即亮翻。
束鹿縣,屬饒陽郡,本鹿城縣,天寶十五載更名。
劉昫曰:束鹿,漢安定侯國,今縣西七裡故城是也。
齊、周為安定縣,隋改曰鹿縣。
明皇以安祿山反,改常山之鹿泉曰獲鹿,饒陽之鹿城曰束鹿,以厭之。
複,扶又翻。
〕賊攻饒陽,彌年不能下。
〔饒陽受攻,事始二百十七卷天寶十四載。
考異曰:此事出河洛春秋。
前雲「賊攻深州,經月不下」。
後雲「興戰守彌年而城池轉固」。
蓋前雲經月者,今次攻城也;後雲彌年者,并計前後之數也。
〕及諸郡皆陷,思明并力圍之,外救俱絕,太守李系窘迫,赴火死,〔守,式又翻。
窘,渠隕翻。
〕城遂陷。
思明擒興,立于馬前,謂曰:「将軍真壯士,能與我共富貴乎﹖」興曰:「興,唐之忠臣,固無降理。
今數刻之人耳,〔張興志在必死,自言命在晷刻。
〕願一言而死。
」思明曰:「試言之。
」興曰:「主上待祿山,恩如父子,群臣莫及,不知報德,乃興兵指阙,塗炭生人。
大丈夫不能翦除兇逆,乃北面為之臣乎!仆有短策,足下能聽之乎﹖足下所以從賊,求富貴耳,譬如燕巢于幕,〔引左傳吳季劄之言。
〕豈能久安!何如乘間取賊,〔間,古苋翻。
〕轉禍為福,長享富貴,不亦美乎!」思明怒,命張于木上,鋸殺之,詈不絕口,以至于死。
〔如史所雲,則河北二十四郡,惟張興可以言義士耳。
〕 賊每破一城,城中衣服、财賄、婦人皆為所掠。
男子壯者使之負擔,〔擔,都濫翻。
〕羸、病、老、幼皆以刀槊戲殺之。
祿山初以雜一千人授思明,使定河北,至是,河北皆下之,〔按史思明與郭、李相持于常山、博陵,祿山蓋屢益其兵。
及郭、李入井陉,思明乃能下河北。
此蓋逆黨稱其才而史不削耳。
〕郡置防兵三千,雜以胡兵鎮之;思明還博陵。
尹子奇将五千騎渡河,略北海,欲南取江、淮。
會回纥可汗遣其臣葛邏支将兵入援,〔邏,郎佐翻。
〕先以二千騎奄至範陽城下,子奇聞之,據引兵歸。
11十二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二」作「一」;乙十一行本同;張校同,雲無注本亦誤「二」。
】〕月,戊午回纥至帶汗谷,〔新書作「呼延谷」,蓋語轉耳。
汗,音寒。
〕與郭子儀軍合;辛酉,與同羅及叛胡戰于榆林河北,〔榆林郡,勝州,大河經其北。
〕大破之,斬首三萬,捕虜一萬,河曲皆平。
子儀還軍洛交。
〔洛交郡,本鄜州上郡,天寶元年更郡名。
〕 12上命崔渙宣慰江南,兼知選舉。
13令狐潮帥衆萬餘營雍丘城北,〔帥,讀曰率。
〕張巡邀擊,大破之,賊遂走。
14永王璘,幼失母,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