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八

關燈
貳!」上良久曰:「去留聽卿。

    」自是流言始息。

    〔玄宗于此,有楚昭王去國谕父老之意。

    然玄宗之為是言也,出于不得已。

     5太子既留,莫知所适。

    廣平王俶曰:「日漸晏,此不可駐,衆欲何之﹖」皆莫對。

    建甯王倓曰:「殿下昔嘗為朔方節度大使,〔事見二百十三卷開元十五年。

    〕将吏歲時緻啟,倓略識其姓名。

    今河西﹑隴右之衆皆敗降賊,〔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降,戶江翻。

    〕父兄子弟多在賊中,或生異圖。

    朔方道近,士馬全盛,裴冕衣冠名族,必無貳心。

    〔時裴冕為河西行軍司馬。

    〕賊入長安方虜掠,未暇徇地,乘此速往就之,徐圖大舉,此上策也。

    」衆皆曰:「善!」至渭濱,遇潼關敗卒,誤與之戰,死傷甚衆。

    已,乃收餘卒,擇渭水淺處,乘馬涉渡;無馬者涕泣而返。

    太子自奉天北上,〔文明元年,分京兆之醴泉﹑始平﹑好畤﹑武功,豳州之永壽縣,置奉天縣,以奉幹陵,在長安西北一百五十裡。

    上,時掌翻。

    〕比至新平,〔比,必寐翻,及也。

    〕通夜馳三百裡,士卒﹑器械失亡過半,所存之衆不過數百。

    新平太守薛羽棄郡走,太子斬之。

    是日,至安定,太守徐丷亦走,又斬之。

    〔新平郡,豳州。

    安定郡,泾州。

    守,手又翻;下同。

    丷,訖嶽翻。

    〕 6庚子,以劍南節度留後崔圓為劍南節度等副大使。

    辛醜,上發扶風,宿陳倉。

     7太子至烏氏,彭原太守李遵出迎,〔烏氏,漢縣,故墟在彭原東南。

    據舊書,烏氏,驿名。

    康曰:是年改烏氏曰保定。

    餘按保定縣本漢安定縣,唐為泾州治所,在彭原西一百二十裡。

    保定縣固是此年更名,然非烏氏之地。

    彭原郡,甯州,本北地郡,天寶元年更郡。

    氏,音支。

    〕獻衣及糗糧。

    至彭原,募士,得數百人。

    是日至平涼,〔糗,去久翻。

    平涼郡,原州。

    〕閱監牧馬,得數萬匹,又募士,得五百餘人,軍勢稍振。

     8壬寅,上至散關,〔散關,在陳倉縣西南。

    散,蘇旱翻。

    〕分扈從将士為六軍。

    〔從,才用翻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;下同。

    〕使颍王伷先行詣劍南,〔伷,公了翻。

    考異曰:肅宗實錄:「七月,景寅,上皇入劍門,幸普安郡;命颍王伷先入蜀。

    」今從玄宗實錄。

    唐骈劇談錄:「上至駱谷山,登高望遠,嗚咽流涕,謂高力士曰:『吾昔若取九齡語,不到此。

    』命中使往韶州祭之。

    」按玄宗入蜀不至駱谷,康骈誤也。

    舊張九齡傳曰:「上皇在蜀,思張九齡之先覺,下诏贈司徒,仍遣就韶州緻祭。

    」按其诏,乃德宗贈九齡司徒诏也。

    張九齡事迹雲「建中元年七月诏」。

    舊傳誤也。

    〕壽王瑁等分将六軍以次之。

    〔瑁,莫報翻。

    将,同上音,又音如字。

    〕丙午,上至河池郡。

    〔河池郡,鳳州。

    〕崔圓奉表迎車駕,具陳蜀土豐稔,甲兵全盛。

    上大悅,即日,以圓為中書侍郎﹑同平章事,蜀郡長史如故。

    以隴西公瑀為漢中王﹑梁州都督﹑山南西道采訪,防禦使。

    瑀,琎之弟也。

    〔長,知兩翻。

    瑀,音,禹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琎,則鄰翻。

    汝陽王琎,甯王憲之嫡長子。

     9王思禮至平涼,聞河西諸胡亂,還,詣行在。

    初,河西諸胡部落聞其都護皆從哥舒翰沒于潼關,故争自立,相攻擊;而都護實從翰在北岸,不死,又不與火拔歸仁俱降賊。

    〔降,戶江翻。

    〕上乃以河西兵馬使周泌為河西節度使,隴右兵馬使彭元耀為隴右節度使,〔泌,薄必翻。

    考異曰:肅宗實錄:「即位之日,以泌為河西﹑耀為隴右節度使。

    」或者玄宗已命以二鎮,二人至靈武見肅宗,又加新命乎﹖唐曆作「周秘」,今從玄宗實錄。

    〕與都護思結進明等俱之鎮,〔突厥之臯蘭州﹑興昔府,思結之蹛林州﹑金水州﹑賀蘭州﹑盧山府,皆羁屬河西。

    又隴右道有突厥州三,府二十七。

    〕招其部落。

    以思禮為行在都知兵馬使。

     10戊申,扶風民康景龍等自相帥擊賊所署宣慰使薛總,斬首二百餘級。

    庚戌,陳倉令薛景仙殺賊守将,克扶風而守之。

    〔帥,讀曰率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;下同。

    〕 11安祿山不意上遽西幸,遣使止崔幹佑兵留潼關,凡十日,乃遣孫孝哲将兵入長安,〔考異曰:肅宗實錄﹑祿山事迹惟載七月丁卯﹑己巳,祿山害諸妃﹑主。

    諸書皆無賊入長安之日。

    惟亂離記雲:「六月二十三日,孫孝哲等攻陷長安,害諸妃﹑主﹑皇孫。

    七月一日,祿山遣殿中禦史張通儒為西京留守。

    」此書多抵牾,不足為懼。

    然以月日計之,賊以六月八日破潼關,其入長安必在此月内矣。

    新傳雲:「賊不謂天子能遽去,駐兵潼關十日,乃西行;時已至扶風。

    」按玄宗十六日至扶風縣,十七日至扶風郡,若賊駐潼關十日,則于時未能至長安也。

    又雲:「祿山使張通儒守東京,田幹真為京兆尹。

    」又雲:「祿山未至長安,士人皆逃入山谷,群不逞剽左藏大盈庫,百司帑藏竭,乃火其餘。

    祿山至,怒,乃大索三日。

    」暗舊傳,通儒為西京留守。

    徧檢諸書,祿山自反後未嘗至長安,新傳誤也。

    〕以張通儒為西京留守,崔光遠為京兆尹;使安忠順〔【嚴:「忠順」改「守忠」。

    】〕将兵屯苑中,以鎮關中。

    〔此西京苑中也。

    〕孝哲為祿山所寵任,尤用事,常與嚴莊争權;祿山使監關中諸将,〔監,工銜翻。

    〕通儒等皆受制于孝哲。

    孝哲豪侈,果于殺戮,賊黨畏之。

    祿山命搜捕百官﹑宦者﹑宮女等,每獲數百人,辄以兵衛送洛陽。

    王﹑侯﹑将﹑相扈從車駕﹑家留長安者,誅及嬰孩。

    〔從,才用翻。

    〕陳希烈以晚節失恩,怨上,與張均﹑張垍等皆降于賊。

    〔陳希烈以罷相失職,張均﹑張垍恨不大用,故皆降賊。

    〕祿山以希烈﹑垍為相,自餘朝士皆授以官。

    于是賊勢大熾,西脅汧﹑隴,南侵江﹑漢,北割河東之半。

    得扶風則西脅汧﹑隴,圍南陽則南侵江﹑漢。

    崔幹佑乘潼關之捷,北取河東。

    汧,口堅翻。

    〕然賊将皆粗猛無遠略,既克長安,以為得志,日夜縱酒,專以聲色寶賄為事,無複西出之意〔複,扶又翻;下始複同。

    〕故上得安行入蜀,太子北行亦無追迫之患。

     12李光弼圍博陵未下,聞潼關不守,解圍而南。

    史思明踵其後,光弼擊卻之,與郭子儀皆引兵入井陉,留常山太守王篏将景城﹑河間團練兵守常山。

    〔篏,音甫〕平盧節度使劉正臣将襲範陽,未至史思明引兵逆擊之,正臣大敗,棄妻子走,士卒死者七千餘人。

    初,顔真卿聞河北節度使李光弼出井陉,即斂軍還平原,以待光弼之命。

    聞郭﹑李西入井陉,真卿始複區處河北軍事。

    〔處,昌呂翻。

    〕 13太子至平涼數日,朔方留後杜鴻漸﹑六城水陸運使魏少遊﹑〔朔方所統有三受降城,及豐安﹑定遠﹑振武三城,皆在黃河外。

    〕相與謀曰:「平涼散地,非屯兵之所,靈武兵食完富,〔靈武郡,靈州,朔方節度使治所。

    〕若迎太子至此,北收諸城兵,西發河﹑隴勁騎,南向以定中原,此萬世一時也。

    」乃使涵奉箋于太子,且籍朔方士馬﹑甲兵﹑谷帛﹑軍須之數以獻之。

    涵至平涼,太子大悅。

    會河西司馬裴冕入為禦使中丞,至平涼見太子,亦勸太子之朔方,太子從之。

    鴻漸,暹之族子;〔杜暹,開元中為相。

    〕涵,道之曾孫也。

    〔道,永安王孝基兄子,嗣孝基後。

    〕鴻漸﹑漪使少遊居後,葺次舍,庀資儲,〔庀,卑婢翻,具也。

    〕自迎太子于平涼北境,說太子曰:「朔方,天下勁兵處也。

    今吐蕃請和,回纥内附,〔說,輸芮翻。

    纥,下沒翻。

    〕四方郡縣大抵堅守拒賊以俟興複。

    殿下今理兵靈武,按辔長驅,移檄四方,收攬忠義,則逆賊不足屠也。

    」少遊盛治宮室,帷帳皆仿禁中,飲膳備水陸。

    秋,七月,辛酉,太子至靈武,悉命撤之。

    〔史言肅宗以此成興複之功。

    〕 14甲子,上至普安,〔普安郡,劍州。

    〕憲部侍郎房管來谒見。

    〔見,賢遍翻。

    〕上之發長安也,群臣多不知,至鹹陽,謂高力士曰:「朝臣誰當來,誰不來﹖」對曰:「張均﹑張垍父子受陛下恩最深,且連戚裡,〔謂垍尚主也。

    垍,其冀翻。

    〕是必先來。

    時論皆謂房管宜為相,而陛下不用,〔管,古緩翻。

    相,息亮翻。

    〕又祿山嘗見薦之,恐或不來。

    」上曰:「事未可知。

    」及管至,上問均兄弟,對曰:「臣帥與偕來,逗遛不進;觀其意,似有所蓄而不能言也。

    」〔帥,讀曰率。

    逗,音豆。

    〕上顧力士曰:「朕固知之矣。

    」即日,以管為文部侍郎﹑同平章事。

    〔天寶十一載,改刑部曰憲部,吏部曰文部。

    〕 初,張垍尚甯親公主,〔甯親公主自興信徙封,上女也。

    〕聽于禁中置宅,寵渥無比。

    陳希烈求解政務,〔事見上卷天寶十三載。

    〕上幸垍宅,問可為相者。

    垍未對。

    上曰:「無若愛伲。

    」垍降階拜舞。

    既而不用,故垍懷怏怏,上亦覺之。

    怏,于兩翻。

    〕是時均﹑垍兄弟及姚崇之子尚書右丞奕﹑蕭嵩之子兵部侍郎華﹑韋安石之子禮部侍郎陟﹑太常少卿斌,皆以才望至大官,上嘗曰:「吾命相,當徧舉故相子弟耳。

    」既而皆不用。

    〔自初張垍以下,史皆追叙前事。

    斌,音彬。

    〕 15裴冕﹑杜鴻漸等上太子箋,請遵馬嵬之命,即皇帝位,太子不許。

    〔上,時掌翻。

    嵬,五回翻。

    〕冕等言曰:「将士皆官中人,日夜思歸,所以崎岖從殿下遠涉沙塞者,冀尺寸之功。

    若一朝離散,不可複集。

    願殿下勉徇衆心,為社稷計!」箋五上,〔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複,扶又翻。

    上,時掌翻。

    〕太子乃許之。

    是日,肅宗即位于靈武城南樓,群臣舞蹈,上流涕歔欷。

    〔自此以後,凡書上者,皆謂肅宗也。

    歔,音虛。

    欷,許既翻,又音希。

    〕尊玄宗為上皇天帝,赦天下,改元。

    〔至是方改天寶十四載為至德元載。

    〕以杜鴻漸﹑崔漪并知中書舍人事,裴冕為中書侍郎﹑同平章事。

    改關内采訪使為節度使,徙治安化,以前蒲關防禦使呂崇贲為之。

    〔關内采訪使以京官領,無治所;今改為節鎮,治安化,領京兆﹑同﹑岐﹑金﹑商五州。

    安話縣本隋之弘化縣,天寶元年更名,并更慶州弘化郡為安化郡。

    蒲關,即蒲津關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〕以陳倉令薛景仙為扶風太守,兼防禦使;隴右節度使郭英乂為天水太守,兼防禦使。

    〔守,式又翻。

    天水郡,秦州。

    〕時塞上精兵皆選入讨賊,惟餘老弱守邊,文武官不滿三十人,披草萊,立朝廷,制度草創,武人驕慢。

    大将管崇嗣在朝堂,背阙而坐,言笑自若,監察禦史李勉奏彈之,〔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背,蒲妹翻。

    監,工銜翻。

    〕系于有司。

    上特原之,歎曰:「吾有李勉,朝廷始尊!」勉,元懿之曾孫也。

    〔鄭王元懿,高祖之子。

    〕旬日間,歸附者漸衆。

     張良娣性巧慧,能得上意,從上來方朔。

    時從兵單寡,〔娣,大計翻。

    時從,才用翻。

    〕良娣每寝,常居上前。

    上曰:「禦寇非婦人所能。

    」良娣曰:「蒼猝之際,妾以身當之,殿下可從後逸去。

    」至靈武,産子;三日起,縫戰士衣。

    上止之,對曰:「此非妾自養之時。

    」上以是益憐之。

    〔為良娣挾寵竊權得禍張本。

    良娣,秩正三品。

    〕 16丁卯,上皇制:「以太子亨充天下兵馬元帥,領朔方﹑河東﹑河北﹑平盧節度都使,南取長安﹑洛陽。

    〔甲子,太子即位于靈武,丁卯,上皇下此制,蓋道裡相去遼遠,蜀中未之知也。

    帥,所類翻。

    使,疏吏翻。

    〕以禦史中丞裴冕兼左庶子,隴西郡司馬劉秩試守又庶子;〔隴西郡,渭州。

    劉秩必房管所薦。

    〕永王璘充山南東道﹑嶺南.黔中.江南西道節度都使,以少府監窦紹為之傅,璘,離珍翻。

    黔,音琴。

    少,始照翻。

    〕長沙太守李岘為都副大使;〔節度都副大使也。

    〕盛王琦充廣陵大都督,領江南東路及淮南﹑河南等路節度都使,以前江陵都督府長史劉彙為之傅,廣陵郡長史李成式為都副大使;〔廣陵郡,揚州。

    〕豐王珙充武威都督,仍領河西﹑隴右﹑安西﹑北庭等路節度都使,以隴西太守濟陰鄧景山為之傅,充都副大使。

    〔諸道各有節度使,以諸王為都使以統之;其不赴鎮者,都副大使攝統。

    濟,子禮翻。

    〕應須士馬﹑甲仗﹑糧賜等,并于當路自供。

    其諸路本節度使虢王巨等并依前充使。

    〔依前為節度使也。

    〕其署置官屬及本路郡縣官,并任自簡擇,署訖聞奏。

    」時琦﹑珙皆不出合,惟璘赴鎮。

    〔為璘舉兵作亂張本。

    〕置山南東道節度使,領襄陽等九郡。

    〔領襄州襄陽郡﹑鄧州南陽郡﹑随州漢東郡﹑唐州淮安郡﹑均州武當郡﹑房州房陵郡﹑(安州安陸郡﹑)金州安康郡﹑商州上洛郡。

    〕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,領南海等二十二郡。

    升五溪經略使為黔中節度,領黔中等諸郡。

    〔注見上年。

    黔,音琴。

    〕分江南為東﹑西二道,東道領餘杭,西道領豫章等諸郡。

    〔餘杭郡,杭州。

    豫章郡,洪州。

    〕先是四方聞潼關失守,莫知上所之,及是制下,始知乘輿所在。

    〔先,悉薦翻。

    守,式又翻。

    乘,繩證翻。

    〕彙,秩之弟也。

     17安祿山使孫孝哲殺霍國長公主〔霍國長公主,睿宗女,下嫁裴虛己。

    長,知兩翻。

    〕及王妃﹑驸馬等于崇仁坊,刳其心,以祭安慶宗。

    〔安慶宗誅見上卷上年。

    〕凡楊國忠﹑高力士之黨及祿山素所惡者皆殺之,〔惡,烏路翻。

    〕凡八十三人,或以鐵棓揭其腦蓋,〔棓,蒲項翻。

    人徼門有骨蓋,其上謂之腦蓋,今方書所雲天靈蓋即其物。

    〕流血滿街。

    己巳,又殺皇孫及郡﹑縣主二十餘人。

     晈庚午,上皇至巴西;太守崔渙迎谒。

    〔隆州巴西郡,先貪二年避上皇諱,更名阆州;天寶元年更名阆中郡,更綿州金山郡曰巴西郡。

    考異曰:肅宗實祿作「辛未」,今從玄宗實錄。

    次柳氏舊聞:「上始入斜谷,天尚早,煙霧甚昧,知頓使﹑給事中韋倜于墅中得新熟酒一壺,跪獻于馬首者數四,上不為之舉。

    倜懼,乃注于他器,自引滿于前。

    上曰:『卿以我為疑也。

    始吾禦宇之初,嘗大醉,損一人,吾悼之,因以為戒;迨今四十年矣,未嘗甘酒味。

    』指力士﹑近臣曰,『此皆知之,非绐卿也。

    』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