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一十七
關燈
小
中
大
。
今且宜聲雲,『李光弼引步騎一萬出井陉;』因使人說張獻誠雲;『足下所将多團練之人,無堅甲利兵,難以當山西勁兵,』〔常山、饒陽以并、代為山西。
合天下言之,則河南、河北通謂之山東,函關以西為山西。
說式芮翻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〕。
獻誠必解圍遁去。
此亦一奇也。
」杲卿悅,用其策,獻誠果遁去,其團練兵皆潰。
杲卿乃使人入饒陽城,慰勞将士。
〔勞,力到翻。
将,即翻〕。
命崔安石等徇諸郡雲:「大軍已下井陉,朝夕當至,先平河北詣郡。
先下者賞,後至者誅!」于是河北諸郡響應,凡十七郡皆歸朝廷,兵合二十餘萬;〔考異曰:河洛春秋曰:「祿山至笹城,杲卿上書陳國忠罪惡宜誅之狀,且曰:『钺下才不世出,天實縱之,所向觯平,無思不服。
昔漢高仗赤帝之,猶納食之言;魏武應黃星之符,亦用荀彧之策。
』又曰:『今河北殷實,百姓富饒,衣冠禮樂,天下敵。
孔子曰:「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。
」萬家之邦,非無豪傑,如或結聚,豈非後患者﹖伏惟彼前軍,嚴其後殿,所過持重。
且詳觀地圖,凡有隘狹,必加防遏;慎擇良吏,委之腹心。
自洛已東,且為己有,廣挽刍粟,繕理甲兵;傳檄西都,望風自振。
若唐祚未改,王命尚行,君相協謀,土庶奔命,則盛兵鞏、洛,東據敖倉,南臨白馬之津,北守飛狐之塞,自當抗衡上國,割據一方。
若景命已移,讴歌所系,即當長驅岐、雍,飲馬渭河,黔首歸命,孰有出钺下之右者!』祿山大悅,加杲卿章服,仍舊常山太守并五軍團練使,鎮井陉口。
留同羅及曳落河一百人,首領各一人。
其趙、邢、相、衛等州,并皆替換。
及滄、瀛、深不從祿山,張獻誠圍深州月餘不下,前趙州司戶包處遂、前原氏尉張通幽、笹城縣尉茌安晟、恒州長史袁履謙等同上書說杲卿曰:『明公身荷寵光,位居牧守,乃棄萬全之良計,履必死之畏,取适于目前,忘累于身後,竊為明公不取。
今若拒祿山之命,招十萬之兵,峙乃刍茭,積其食粟,分守要害,大振威聲,通井陉之硌,與東都合勢,如此,則洪勳盛烈,何可勝言者哉!輕進瞽言,萬無一用。
魂銷東岱,先懷屠裂之憂;心拱北辰,願主忠貞之節。
』杲卿覽書,大悅。
于是佥議,僞以祿山命追井陉鎮兵就恒州宴設,酋長各賜帛三百段,馬一疋,金銀器各一床,美人各一,其餘通賜物一萬段。
設于州南焦同驿,自至暮,并以歌妓數百人悅其意,密于酒中置毒,與飲,令盡醉,悉無所覺,乃盡收其器械,一一縛之。
明白,盡斬,棄屍滹沱河中。
」殷顔杲卿傳曰:「祿山起,杲卿計無所出,乃與長史袁履謙谒于笹城縣。
祿山以杲卿嘗為己判官,矯制賜紫金魚袋,使守常山郡,以其孫誕、弟子詣為質,崇邵刺史蔣欽湊以趙郡甲卒七千人守土門,約杲卿,将見欽湊,以私号召之。
杲卿罷歸,途中,指其衣服而謂履謙曰:『此害身之物也。
祿山雖以誅側為名,其實反矣。
我與公世為唐臣,忝居藩翰,甯可從之作逆邪!』履謙愀然變色,感歎良久,曰:『為之奈何,唯公所命,不敢違。
』杲卿乃使人告太原尹王承業以殺欽湊,俟其緩急相應,承業亦使報命。
杲卿恐漏洩,示己不事事,多委政于履謙,終日不相谒,唯使男泉明往來通其言;召前真定令賈深、處士權渙、郭仲邕就履謙以謀之。
适會杲卿從父弟真卿據平原,殺段子光,使杲卿妹子盧逖并以購祿山所行敕牒潛告。
杲卿大悅,匿逖于家。
逖之未至,杲卿先使人以私号召欽湊,至,杲卿辭之曰:『日暮,夜恐有他盜,城門閉矣,請俟诘朝相見。
』因遺參軍馮虔、宗室李峻、靈壽尉李栖默、郡人翟萬德等即于驿亭偶欽湊,夜久醉熟,以斧斫殺之;悉散土門兵。
先是祿山使其腹心僞金吾将軍高邈征兵于範陽,路出常山,杲卿候知之。
其日,邈至于滿城驿,杲卿令崔安石、馮虔殺之;邈前驅數人先至,遽殺之,遂生擒邈,送于郡。
遇何千年狎至,安石于路絕行人之南者,馳至醴泉驿候千年,亦斬其人而擒之如邈。
日未午,二兇偕緻。
」肅宗實錄:「杲卿初聞祿山起兵于範陽,杲卿召長史袁履謙、前真定令賈深、内丘丞張通幽謂之曰:『今祿山一朝以幽、并騎過常山,趨洛陽,有問鼎之志;天子在長安,方欲征天下兵,東向問罪,事向問罪,事不及矣。
如賊軍暴至,吾屬為虜必矣。
不若因其未萌,招義徒,西據土門,北通河朔,待海内之救,上以安國家,下以全臣節,此策之上者。
』遂即日購士得千餘人,命履謙将兵鎮土門,命賈深防東路,通幽守郡城。
賊将李歸仁令弟欽湊領步騎五千人先鎮土門,仍令以兵隸于杲卿;又使麾下騎将高邈馳報祿山,令促其行。
觇者知其謀而白杲卿,杲卿召履謙告之。
履謙曰:『事将亟矣,若不早誅欽湊,謀不集也。
』遂詐追欽湊,令赴邵計事;命屐謙署人吏以待之。
欽湊夜至郡,杲卿命憩于驿,乃使參軍李循、馮虔、縣尉李栖默等享欽于驿,醉而夜殺之。
履謙持欽湊首谒于杲卿。
杲卿與屐謙且喜事之捷,又懼賊之來,相對泣。
杲卿收淭,勵履謙曰:『大丈夫名不挂青史,安用生為!吾與公累世事唐,豈偷安于胡羯,但使死而不朽,亦何恨也!』有頃,笹城尉崔安石報高邈自祿山所至,己宿上谷郡界;又使馮虔、縣吏翟萬德并命安石共方略。
诘朝,邈騎數人先至驿,虔盡坑之。
邈繼至,虔绐之曰:『太守将音樂迎候。
』邈無疑,至廳下馬。
虔、安石等指揮人吏,以捧亂擊,邈仆,生縛之。
無何,南界又報何千年自東京宿趙郡,安石、萬德先于邵南醴泉驿候之。
千年至,矢被擒,令麾下騎與安石戰,敗;又生擒千年,并送于郡。
」舊傳曰:「祿山陷東都,杲卿忠誠感發,懼賊寇潼關,即危宗社。
時從弟真卿為平原太守,遺吏召欽湊至郡計事。
是月二十二日夜,欽湊至,舍之于傳舍。
會飲既醉,令袁履謙與參軍馮虔、縣尉李栖默、翟萬德與安石往圖之。
诘朝,邈之騎從數人至笹城驿,安石皆殺之。
俄而邈至,安石绐之曰:『太守備酒樂于傳舍。
』邈方據廳下馬,馮虔擒而絷之。
是日,賊将何千年自東都來趙郡,馮虔、翟萬德伏兵于醴泉驿,千年至,又擒之。
即日縛二賊将還郡。
」按祿山初自範陽擁數十萬衆南下,常山當其所出之塗,若杲卿不從命,遽以千餘人拒之,則應時齑粉得複守故郡乎!況時祿山猶以誅楊國忠為名,未僭位号,杲卿迎于笹城,受其金紫,殆不能免矣。
肅宗實錄所雲者,蓋郄全忠臣之節耳。
然杲卿忠直剛烈,糜軀徇國,舍生取義,自古罕俦,豈肯更上書媚悅祿山,比之漢高、魏武,為之畫割據并吞之策,此則粗有知識者必知其不然也。
蓋包谞乃處遂之子,欲言杲卿初無讨賊節之意,由己父上書勸成之,以大其父功耳。
觀所載杲卿上祿山書,處遂等上杲卿書,田承嗣上史朝義疏,其文體如一,足矢皆谞所撰也。
又張通幽兄為逆黨,又教王承業痔杲卿之功,終以反複被誅,其行事如此;而包谞雲初與處遂同上書勸杲卿為忠義,尤難信也。
舊傳雲「欽湊、高邈同守土門,欽湊遣邈往幽州。
」二将既握同鎮土門,欽湊豈得擅遺邈往幽州!今從殷杲卿傳,祿山自遺邈征兵是也。
河洛春秋雲:「留同羅及曳落河百人」,彼槙井陉,遏山西之軍,重任也,豈百人所能守乎!殷傳雲「七千人守土門」,此七千人又非履謙一夕所能縛也。
蓋祿山留精兵百人以為欽湊腹心爪牙,其餘皆團練民兵脅從者耳,故履謙得醉之以酒,誅欽湊及旦人而散其餘耳。
河洛春秋雲「酒中置毒」,按時履謙等與欽湊同飲,豈得偏置毒于客酒中乎!今不取。
舊傳及殷傳皆雲欽湊姓蔣,今從玄宗、肅宗實錄、唐曆姓李玄宗實錄:「十二月、己亥,杲卿殺賊将李欽湊,執何千年、高邈送京師。
」按己亥,十五日也。
而真卿以壬寅斬段子光,壬寅,十八日也。
真卿既殺子光,乃報杲卿同舉義兵。
今從舊傳,為二十二日丙什殺欽湊。
肅宗實錄又雲:「杲卿之斬欽湊等,因使徇諸郡,曰:『今上使榮王為元帥,哥舒翰為副,征天下兵四十萬,東向讨逆。
』」按實錄,癸卯,始命翰為副元帥,計丙午,常山亦未知。
今不取。
河洛春秋雲「十三郡悉舉義兵歸朝廷」,殷亮顔氏行狀、舊顔真卿傳、唐曆皆雲「十七郡歸順」。
蓋河洛春秋不數平原、景城、河間、饒陽先定者耳。
顔氏行狀曰:「不款者六郡而已,」時魏郡亦未下,蓋舉其終數耳〕。
其附祿山者,唯範陽、盧龍、密雲、漁陽、汲、邺六郡而已。
〔考唐志無盧龍郡,當是改平州北平郡為盧龍郡也。
密雲郡,本檀州安樂郡,天寶元年更郡名。
漁陽郡,薊州。
汲郡,衛州〕。
杲卿又密使人入範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範」作「漁」,不同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。
】〕陽招賈循,郏城人燧說循曰:〔郏城、漢颍川郏縣之槷,後魏置龍山縣及南陽縣。
隋開皇初,改龍山曰汝南;十八年,改汝南曰輔城,南陽曰期城。
大業初,改輔城曰郏城,廢期城入焉。
郏,音夾。
說式芮翻〕。
「祿負思悖逆,〔悖,蒲内翻,又蒲沒翻〕。
雖得洛陽,終歸九滅。
公若誅諸将之不從命者,以範陽歸國,傾其根,此不世之功也。
」循然之,猶豫不時發。
别将牛潤容知之,以告祿山,祿山使其黨韓朝陽召循。
朝陽至範陽,引循屏語,〔将,即亮翻;幵同。
屏,必郢翻〕。
使壯士缢殺之,滅其族;〔缢,于計翻〕。
以别将牛廷玠知範陽軍事。
史思明、李立節将蕃、漢步騎萬人擊博陵、常山。
馬燧亡入西山;〔範陽郡之西山,南連上谷、中山之諸山〕。
隐者徐遇匿之,得免。
20初,祿山欲自将攻潼關,至新安,聞河北有變而還。
〔考異曰:玄實錄:「十五年,正月壬戌,祿山将犯潼關,次于新安,聞有備而還。
」按祿山以此月丁酉陷東都,至壬戌凡二十六日,非乘虛掩襲也,豈得至新安然後知其有備乎!蓋常山有變則幽薊路絕,故懼而歸耳。
今從肅宗本紀〕。
蔡希德将兵萬人自河内北擊常山。
〔河内郡,懷州〕。
21戊申,榮王琬薨,贈谥靖恭太子。
22是歲,吐蕃贊普乞箖蘇籠獵贊立。
〔吐,從入聲。
卒,子恤翻。
娑,素禾翻〕。
《肅宗六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上之上》〔諱亨,玄宗第二子也,初名嗣升;開元十五年更名浚;二十三年更名玙;二十八年更名紹;天寶三載更名亨〕。
至德元年〔(丙申、七五六)是年七月,太子即位于靈武,始改元至德〕。
1春,正月,乙卯朔,祿山自稱大燕帝,改元聖武,以達奚珣為侍中,張通侕為中書令。
〔考異:日幸蜀記雲;:「以珣為左相,通侕為右相。
」今從實錄〕。
高尚、嚴莊為中書侍郎。
2李随至睢陽,有衆數萬。
丙辰,以随為河南節度使,〔是載始置河南節度使,治汴州,領陳留、睢陽、靈昌、淮陽、汝陰、谯、濟陰、濮陽、淄川、琅邪、彭城、臨淮、東海十三郡。
睢,音雖。
使,疏吏翻;下同〕。
以前高要尉許為睢陽太守兼防禦使。
〔許遠先仕于蜀,忤章仇兼瓊,貶高要尉。
史為許遠堅守睢陽張本〕。
濮陽客尚衡起兵讨祿山,以郡人王栖曜為行前總管,攻拔擠陰,殺祿山将邢超然。
〔濮、榑木翻。
濟,子禮翻。
将,即亮翻〕。
3顔杲卿使其子泉明、賈深、翟萬德獻李欽湊首及何千年、高邈于京師。
〔翟,苌伯翻〕。
張通幽泣請曰:「通幽兄陷賊,〔謂通儒也〕。
乞與泉明偕行,以救宗族。
」杲卿哀而許之。
至太原,通幽欲自托于王承業,乃教之留泉明等,更其表,〔更,工衡翻〕。
多自為功,毀短杲卿,别遣使獻之杲卿起兵纔八日,守備未完,史思明、蔡希德引兵皆至城下。
〔考異曰:河洛春秋雲:「十二月乙未,思明、希德齊至城下。
」杲卿丙午始殺李欽湊,雲乙未,誤也。
今從諸書〕。
杲卿告急于承業既竊其功,利于城陷,遂擁兵不救。
杲卿晝夜拒戰,糧盡矢谒;壬戌,城陷。
〔考異曰:實錄:「癸亥,城陷。
」河洛春秋:「正月一日,城陷,」舊思明傳:「正月六日,圍常山;九日,拔之。
」今從玄宗實錄、唐曆、舊紀、杲卿傳〕。
賊縱兵殺蘿餘人,執杲卿及袁履謙等送洛陽。
〔舊志:常山郡,京師東北一千七百六十裡,至東都一千一百三十六裡〕。
王承業使者至京師,玄宗大喜,拜承業羽林大将軍,麾下受官爵者百數。
征顔杲卿為衛尉卿。
朝命未至,常山已陷。
〔朝,直遙翻〕。
杲卿至洛陽,祿山數之曰:〔數,所具翻。
「汝自範陽戶曹,我奏汝為判官,不數年超至太守,〔杲卿為範陽戶曹,祿山表為營田判官,假常山太守〕。
何負于汝而反邪﹖」杲卿瞋目罵曰:「汝本營州牧羊羯奴,〔瞋,昌真翻。
羯,居谒翻〕。
天子擢汝為三道節度使,恩幸無比,何負于汝而反﹖我世為唐臣,祿位皆唐有,雖為汝所奏,豈從汝反邪!我為國讨賊,〔我為于僞翻〕。
恨不斬汝,何謂反衪臊羯狗,何不速殺我!」祿山大怒,并袁履謙等縛于中之柱而寛之。
〔臊蘇遭翻。
中橋,天津中橋也。
寛,古瓦翻〕。
杲卿、履謙比死,〔比,必利翻〕。
罵不虛口。
顔氏一門死于刀鋸者三十餘人。
史思明、李立節、蔡希德既克常山,引兵擊郡之不從者,所過殘滅,于是邺、廣平、巨鹿、趙、上谷、博陵、文安、魏、信都等郡複為賊守。
〔巨鹿郡,邢州。
信都郡,冀州。
文安郡,莫州。
複,扶又翻〕。
饒陽太守盧全誠獨不從,思明等圍之。
河間司法李奂将七千人、景城長史李暐遣其子祀将八千人救之,皆為思明所敗。
〔敗,補邁翻〕 4上命郭子儀罷圍雲中,還朔方,益發兵進取東京;選良将一人分兵先出井陉,定河北子儀薦李光弼,癸亥,以光弼為河東節度使,分朔方兵萬人與之。
〔考異曰:杜牧張保臯傳曰:「安祿山亂,朔方節度使安思順以祿山從弟賜死,诏郭汾陽代之。
後旬日,複诏李臨淮持節,分朔方半兵,東出趙、魏。
當思順時,汾陽、臨淮
今且宜聲雲,『李光弼引步騎一萬出井陉;』因使人說張獻誠雲;『足下所将多團練之人,無堅甲利兵,難以當山西勁兵,』〔常山、饒陽以并、代為山西。
合天下言之,則河南、河北通謂之山東,函關以西為山西。
說式芮翻。
将,即亮翻,又音如字〕。
獻誠必解圍遁去。
此亦一奇也。
」杲卿悅,用其策,獻誠果遁去,其團練兵皆潰。
杲卿乃使人入饒陽城,慰勞将士。
〔勞,力到翻。
将,即翻〕。
命崔安石等徇諸郡雲:「大軍已下井陉,朝夕當至,先平河北詣郡。
先下者賞,後至者誅!」于是河北諸郡響應,凡十七郡皆歸朝廷,兵合二十餘萬;〔考異曰:河洛春秋曰:「祿山至笹城,杲卿上書陳國忠罪惡宜誅之狀,且曰:『钺下才不世出,天實縱之,所向觯平,無思不服。
昔漢高仗赤帝之,猶納食之言;魏武應黃星之符,亦用荀彧之策。
』又曰:『今河北殷實,百姓富饒,衣冠禮樂,天下敵。
孔子曰:「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。
」萬家之邦,非無豪傑,如或結聚,豈非後患者﹖伏惟彼前軍,嚴其後殿,所過持重。
且詳觀地圖,凡有隘狹,必加防遏;慎擇良吏,委之腹心。
自洛已東,且為己有,廣挽刍粟,繕理甲兵;傳檄西都,望風自振。
若唐祚未改,王命尚行,君相協謀,土庶奔命,則盛兵鞏、洛,東據敖倉,南臨白馬之津,北守飛狐之塞,自當抗衡上國,割據一方。
若景命已移,讴歌所系,即當長驅岐、雍,飲馬渭河,黔首歸命,孰有出钺下之右者!』祿山大悅,加杲卿章服,仍舊常山太守并五軍團練使,鎮井陉口。
留同羅及曳落河一百人,首領各一人。
其趙、邢、相、衛等州,并皆替換。
及滄、瀛、深不從祿山,張獻誠圍深州月餘不下,前趙州司戶包處遂、前原氏尉張通幽、笹城縣尉茌安晟、恒州長史袁履謙等同上書說杲卿曰:『明公身荷寵光,位居牧守,乃棄萬全之良計,履必死之畏,取适于目前,忘累于身後,竊為明公不取。
今若拒祿山之命,招十萬之兵,峙乃刍茭,積其食粟,分守要害,大振威聲,通井陉之硌,與東都合勢,如此,則洪勳盛烈,何可勝言者哉!輕進瞽言,萬無一用。
魂銷東岱,先懷屠裂之憂;心拱北辰,願主忠貞之節。
』杲卿覽書,大悅。
于是佥議,僞以祿山命追井陉鎮兵就恒州宴設,酋長各賜帛三百段,馬一疋,金銀器各一床,美人各一,其餘通賜物一萬段。
設于州南焦同驿,自至暮,并以歌妓數百人悅其意,密于酒中置毒,與飲,令盡醉,悉無所覺,乃盡收其器械,一一縛之。
明白,盡斬,棄屍滹沱河中。
」殷顔杲卿傳曰:「祿山起,杲卿計無所出,乃與長史袁履謙谒于笹城縣。
祿山以杲卿嘗為己判官,矯制賜紫金魚袋,使守常山郡,以其孫誕、弟子詣為質,崇邵刺史蔣欽湊以趙郡甲卒七千人守土門,約杲卿,将見欽湊,以私号召之。
杲卿罷歸,途中,指其衣服而謂履謙曰:『此害身之物也。
祿山雖以誅側為名,其實反矣。
我與公世為唐臣,忝居藩翰,甯可從之作逆邪!』履謙愀然變色,感歎良久,曰:『為之奈何,唯公所命,不敢違。
』杲卿乃使人告太原尹王承業以殺欽湊,俟其緩急相應,承業亦使報命。
杲卿恐漏洩,示己不事事,多委政于履謙,終日不相谒,唯使男泉明往來通其言;召前真定令賈深、處士權渙、郭仲邕就履謙以謀之。
适會杲卿從父弟真卿據平原,殺段子光,使杲卿妹子盧逖并以購祿山所行敕牒潛告。
杲卿大悅,匿逖于家。
逖之未至,杲卿先使人以私号召欽湊,至,杲卿辭之曰:『日暮,夜恐有他盜,城門閉矣,請俟诘朝相見。
』因遺參軍馮虔、宗室李峻、靈壽尉李栖默、郡人翟萬德等即于驿亭偶欽湊,夜久醉熟,以斧斫殺之;悉散土門兵。
先是祿山使其腹心僞金吾将軍高邈征兵于範陽,路出常山,杲卿候知之。
其日,邈至于滿城驿,杲卿令崔安石、馮虔殺之;邈前驅數人先至,遽殺之,遂生擒邈,送于郡。
遇何千年狎至,安石于路絕行人之南者,馳至醴泉驿候千年,亦斬其人而擒之如邈。
日未午,二兇偕緻。
」肅宗實錄:「杲卿初聞祿山起兵于範陽,杲卿召長史袁履謙、前真定令賈深、内丘丞張通幽謂之曰:『今祿山一朝以幽、并騎過常山,趨洛陽,有問鼎之志;天子在長安,方欲征天下兵,東向問罪,事向問罪,事不及矣。
如賊軍暴至,吾屬為虜必矣。
不若因其未萌,招義徒,西據土門,北通河朔,待海内之救,上以安國家,下以全臣節,此策之上者。
』遂即日購士得千餘人,命履謙将兵鎮土門,命賈深防東路,通幽守郡城。
賊将李歸仁令弟欽湊領步騎五千人先鎮土門,仍令以兵隸于杲卿;又使麾下騎将高邈馳報祿山,令促其行。
觇者知其謀而白杲卿,杲卿召履謙告之。
履謙曰:『事将亟矣,若不早誅欽湊,謀不集也。
』遂詐追欽湊,令赴邵計事;命屐謙署人吏以待之。
欽湊夜至郡,杲卿命憩于驿,乃使參軍李循、馮虔、縣尉李栖默等享欽于驿,醉而夜殺之。
履謙持欽湊首谒于杲卿。
杲卿與屐謙且喜事之捷,又懼賊之來,相對泣。
杲卿收淭,勵履謙曰:『大丈夫名不挂青史,安用生為!吾與公累世事唐,豈偷安于胡羯,但使死而不朽,亦何恨也!』有頃,笹城尉崔安石報高邈自祿山所至,己宿上谷郡界;又使馮虔、縣吏翟萬德并命安石共方略。
诘朝,邈騎數人先至驿,虔盡坑之。
邈繼至,虔绐之曰:『太守将音樂迎候。
』邈無疑,至廳下馬。
虔、安石等指揮人吏,以捧亂擊,邈仆,生縛之。
無何,南界又報何千年自東京宿趙郡,安石、萬德先于邵南醴泉驿候之。
千年至,矢被擒,令麾下騎與安石戰,敗;又生擒千年,并送于郡。
」舊傳曰:「祿山陷東都,杲卿忠誠感發,懼賊寇潼關,即危宗社。
時從弟真卿為平原太守,遺吏召欽湊至郡計事。
是月二十二日夜,欽湊至,舍之于傳舍。
會飲既醉,令袁履謙與參軍馮虔、縣尉李栖默、翟萬德與安石往圖之。
诘朝,邈之騎從數人至笹城驿,安石皆殺之。
俄而邈至,安石绐之曰:『太守備酒樂于傳舍。
』邈方據廳下馬,馮虔擒而絷之。
是日,賊将何千年自東都來趙郡,馮虔、翟萬德伏兵于醴泉驿,千年至,又擒之。
即日縛二賊将還郡。
」按祿山初自範陽擁數十萬衆南下,常山當其所出之塗,若杲卿不從命,遽以千餘人拒之,則應時齑粉得複守故郡乎!況時祿山猶以誅楊國忠為名,未僭位号,杲卿迎于笹城,受其金紫,殆不能免矣。
肅宗實錄所雲者,蓋郄全忠臣之節耳。
然杲卿忠直剛烈,糜軀徇國,舍生取義,自古罕俦,豈肯更上書媚悅祿山,比之漢高、魏武,為之畫割據并吞之策,此則粗有知識者必知其不然也。
蓋包谞乃處遂之子,欲言杲卿初無讨賊節之意,由己父上書勸成之,以大其父功耳。
觀所載杲卿上祿山書,處遂等上杲卿書,田承嗣上史朝義疏,其文體如一,足矢皆谞所撰也。
又張通幽兄為逆黨,又教王承業痔杲卿之功,終以反複被誅,其行事如此;而包谞雲初與處遂同上書勸杲卿為忠義,尤難信也。
舊傳雲「欽湊、高邈同守土門,欽湊遣邈往幽州。
」二将既握同鎮土門,欽湊豈得擅遺邈往幽州!今從殷杲卿傳,祿山自遺邈征兵是也。
河洛春秋雲:「留同羅及曳落河百人」,彼槙井陉,遏山西之軍,重任也,豈百人所能守乎!殷傳雲「七千人守土門」,此七千人又非履謙一夕所能縛也。
蓋祿山留精兵百人以為欽湊腹心爪牙,其餘皆團練民兵脅從者耳,故履謙得醉之以酒,誅欽湊及旦人而散其餘耳。
河洛春秋雲「酒中置毒」,按時履謙等與欽湊同飲,豈得偏置毒于客酒中乎!今不取。
舊傳及殷傳皆雲欽湊姓蔣,今從玄宗、肅宗實錄、唐曆姓李玄宗實錄:「十二月、己亥,杲卿殺賊将李欽湊,執何千年、高邈送京師。
」按己亥,十五日也。
而真卿以壬寅斬段子光,壬寅,十八日也。
真卿既殺子光,乃報杲卿同舉義兵。
今從舊傳,為二十二日丙什殺欽湊。
肅宗實錄又雲:「杲卿之斬欽湊等,因使徇諸郡,曰:『今上使榮王為元帥,哥舒翰為副,征天下兵四十萬,東向讨逆。
』」按實錄,癸卯,始命翰為副元帥,計丙午,常山亦未知。
今不取。
河洛春秋雲「十三郡悉舉義兵歸朝廷」,殷亮顔氏行狀、舊顔真卿傳、唐曆皆雲「十七郡歸順」。
蓋河洛春秋不數平原、景城、河間、饒陽先定者耳。
顔氏行狀曰:「不款者六郡而已,」時魏郡亦未下,蓋舉其終數耳〕。
其附祿山者,唯範陽、盧龍、密雲、漁陽、汲、邺六郡而已。
〔考唐志無盧龍郡,當是改平州北平郡為盧龍郡也。
密雲郡,本檀州安樂郡,天寶元年更郡名。
漁陽郡,薊州。
汲郡,衛州〕。
杲卿又密使人入範〔【章:十二行本「範」作「漁」,不同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。
】〕陽招賈循,郏城人燧說循曰:〔郏城、漢颍川郏縣之槷,後魏置龍山縣及南陽縣。
隋開皇初,改龍山曰汝南;十八年,改汝南曰輔城,南陽曰期城。
大業初,改輔城曰郏城,廢期城入焉。
郏,音夾。
說式芮翻〕。
「祿負思悖逆,〔悖,蒲内翻,又蒲沒翻〕。
雖得洛陽,終歸九滅。
公若誅諸将之不從命者,以範陽歸國,傾其根,此不世之功也。
」循然之,猶豫不時發。
别将牛潤容知之,以告祿山,祿山使其黨韓朝陽召循。
朝陽至範陽,引循屏語,〔将,即亮翻;幵同。
屏,必郢翻〕。
使壯士缢殺之,滅其族;〔缢,于計翻〕。
以别将牛廷玠知範陽軍事。
史思明、李立節将蕃、漢步騎萬人擊博陵、常山。
馬燧亡入西山;〔範陽郡之西山,南連上谷、中山之諸山〕。
隐者徐遇匿之,得免。
20初,祿山欲自将攻潼關,至新安,聞河北有變而還。
〔考異曰:玄實錄:「十五年,正月壬戌,祿山将犯潼關,次于新安,聞有備而還。
」按祿山以此月丁酉陷東都,至壬戌凡二十六日,非乘虛掩襲也,豈得至新安然後知其有備乎!蓋常山有變則幽薊路絕,故懼而歸耳。
今從肅宗本紀〕。
蔡希德将兵萬人自河内北擊常山。
〔河内郡,懷州〕。
21戊申,榮王琬薨,贈谥靖恭太子。
22是歲,吐蕃贊普乞箖蘇籠獵贊立。
〔吐,從入聲。
卒,子恤翻。
娑,素禾翻〕。
《肅宗六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上之上》〔諱亨,玄宗第二子也,初名嗣升;開元十五年更名浚;二十三年更名玙;二十八年更名紹;天寶三載更名亨〕。
至德元年〔(丙申、七五六)是年七月,太子即位于靈武,始改元至德〕。
1春,正月,乙卯朔,祿山自稱大燕帝,改元聖武,以達奚珣為侍中,張通侕為中書令。
〔考異:日幸蜀記雲;:「以珣為左相,通侕為右相。
」今從實錄〕。
高尚、嚴莊為中書侍郎。
2李随至睢陽,有衆數萬。
丙辰,以随為河南節度使,〔是載始置河南節度使,治汴州,領陳留、睢陽、靈昌、淮陽、汝陰、谯、濟陰、濮陽、淄川、琅邪、彭城、臨淮、東海十三郡。
睢,音雖。
使,疏吏翻;下同〕。
以前高要尉許為睢陽太守兼防禦使。
〔許遠先仕于蜀,忤章仇兼瓊,貶高要尉。
史為許遠堅守睢陽張本〕。
濮陽客尚衡起兵讨祿山,以郡人王栖曜為行前總管,攻拔擠陰,殺祿山将邢超然。
〔濮、榑木翻。
濟,子禮翻。
将,即亮翻〕。
3顔杲卿使其子泉明、賈深、翟萬德獻李欽湊首及何千年、高邈于京師。
〔翟,苌伯翻〕。
張通幽泣請曰:「通幽兄陷賊,〔謂通儒也〕。
乞與泉明偕行,以救宗族。
」杲卿哀而許之。
至太原,通幽欲自托于王承業,乃教之留泉明等,更其表,〔更,工衡翻〕。
多自為功,毀短杲卿,别遣使獻之杲卿起兵纔八日,守備未完,史思明、蔡希德引兵皆至城下。
〔考異曰:河洛春秋雲:「十二月乙未,思明、希德齊至城下。
」杲卿丙午始殺李欽湊,雲乙未,誤也。
今從諸書〕。
杲卿告急于承業既竊其功,利于城陷,遂擁兵不救。
杲卿晝夜拒戰,糧盡矢谒;壬戌,城陷。
〔考異曰:實錄:「癸亥,城陷。
」河洛春秋:「正月一日,城陷,」舊思明傳:「正月六日,圍常山;九日,拔之。
」今從玄宗實錄、唐曆、舊紀、杲卿傳〕。
賊縱兵殺蘿餘人,執杲卿及袁履謙等送洛陽。
〔舊志:常山郡,京師東北一千七百六十裡,至東都一千一百三十六裡〕。
王承業使者至京師,玄宗大喜,拜承業羽林大将軍,麾下受官爵者百數。
征顔杲卿為衛尉卿。
朝命未至,常山已陷。
〔朝,直遙翻〕。
杲卿至洛陽,祿山數之曰:〔數,所具翻。
「汝自範陽戶曹,我奏汝為判官,不數年超至太守,〔杲卿為範陽戶曹,祿山表為營田判官,假常山太守〕。
何負于汝而反邪﹖」杲卿瞋目罵曰:「汝本營州牧羊羯奴,〔瞋,昌真翻。
羯,居谒翻〕。
天子擢汝為三道節度使,恩幸無比,何負于汝而反﹖我世為唐臣,祿位皆唐有,雖為汝所奏,豈從汝反邪!我為國讨賊,〔我為于僞翻〕。
恨不斬汝,何謂反衪臊羯狗,何不速殺我!」祿山大怒,并袁履謙等縛于中之柱而寛之。
〔臊蘇遭翻。
中橋,天津中橋也。
寛,古瓦翻〕。
杲卿、履謙比死,〔比,必利翻〕。
罵不虛口。
顔氏一門死于刀鋸者三十餘人。
史思明、李立節、蔡希德既克常山,引兵擊郡之不從者,所過殘滅,于是邺、廣平、巨鹿、趙、上谷、博陵、文安、魏、信都等郡複為賊守。
〔巨鹿郡,邢州。
信都郡,冀州。
文安郡,莫州。
複,扶又翻〕。
饒陽太守盧全誠獨不從,思明等圍之。
河間司法李奂将七千人、景城長史李暐遣其子祀将八千人救之,皆為思明所敗。
〔敗,補邁翻〕 4上命郭子儀罷圍雲中,還朔方,益發兵進取東京;選良将一人分兵先出井陉,定河北子儀薦李光弼,癸亥,以光弼為河東節度使,分朔方兵萬人與之。
〔考異曰:杜牧張保臯傳曰:「安祿山亂,朔方節度使安思順以祿山從弟賜死,诏郭汾陽代之。
後旬日,複诏李臨淮持節,分朔方半兵,東出趙、魏。
當思順時,汾陽、臨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