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一十七

關燈
張介然于軍門。

    〔考異曰:舊紀:「辛卯,陷陳留郡。

    」祿山事迹:「庚午,陷陳留郡,傳張介然、荔非元瑜等首至。

    」今從實錄〕。

    以其将李庭望為節度使,守陳留。

    〔舊它:陳留郡,京師東一千三百五十裡,至東都四百一裡〕。

     12壬辰,上下制欲親征,其朔方、河西、隴右兵留守城堡之外,皆赴行營,令節度使自将之期二十日畢集。

     13初,平原太守顔真卿〔漢置平原郡,唐為德州,天寶軋年複改為郡〕。

    知祿山且反,因霖雨,完城浚壕,料丁壯,實倉廪;祿山以其書生,易之。

    〔料,連條翻,量度;也,又力吊翻。

    易,以豉翻〕。

    及祿山反,牒真卿以平原、博平兵七千人防河津,〔博平郡,博州〕。

    真卿遣平原司兵李平間道奏之。

    〔間,古苋翻〕。

    上始聞祿山反,河北郡縣皆風靡,歎曰:「了竹四郡,曾無一人義士邪!」及平至,〔舊志:平原郡,至京師一千九百八十二裡〕。

    大喜曰:「朕不識顔真卿作何狀,乃能如是!」真卿遣親客密懷購賊牒詣諸郡,由是諸郡多應者。

    真卿,杲卿之從弟也。

    〔從,才用翻〕。

     安祿山引兵向荥陽,太守崔無诐拒之;士卒乘城者,聞鼓角聲,自墜如雨。

    癸巳,祿山陷荥陽,〔荥陽郡,鄭州,西至洛陽二百六十裡。

    舊志:荥陽郡,至京師一千一百五裡,東都二百七十裡。

    考異曰:唐曆舊紀作「甲午」,今從實錄。

    殺無诐,以其将武令珣守之。

    祿山聲勢益張,〔張,知亮翻。

    屯武牢以拒賊;賊以鐵騎蹂之,〔蹂,人九翻〕。

    官軍大敗。

    常清收餘衆,戰于葵園,又敗;戰上東門内,又敗。

    〔葵園,在罂予谷南。

    上東門,即洛陽上春門也。

    唐六典:東都城東面三門,北日上東〕。

    丁酉,祿山陷東京,賊鼓噪自四門入,縱兵殺掠。

    常清戰于都亭驿,又敗;退守宣仁門,又敗;乃自苑西壞牆西走。

    〔壞,音怪。

    考異曰:常清雲:「自今月七日交兵,至十三日不已。

    」按七日祿山猶未至荥陽,蓋與賊前鋒戰耳〕。

     河南尹達奚珣降于祿山。

    〔降,戶江翻〕。

    留守李竏謂禦史中丞盧亦曰:「吾曹荷國重任,〔守,式又翻。

    竏,直陵翻。

    荷,下可翻〕。

    雖知力不敵,必死之!」奕許諾。

    竏收殘兵數旦,欲戰,皆棄竏潰去;竏獨府中。

    奕先遣妻子懷印間道走長安,〔走,音奏〕。

    朝服坐台中,〔朝,直遙翻〕。

    左右皆散。

    祿山屯于閑貛使人執竏、奕及采訪判官蔣清,皆殺之。

    奕罵祿山,數其罪,〔數,所具翻〕。

    顧賊黨曰:「凡為人當知逆順。

    我死不失節,夫複何恨!」〔夫,音扶。

    複,扶又翻〕。

    竏,文水人;〔文水縣,屬井州,本漢大陵縣,魏置受陽縣,隋為文水縣。

    奕,懷慎之子;清,欽緒之子也。

    〔盧懷慎,開元初賢相。

    蔣欽緒見二百九卷中宗景龍三年〕。

    祿山以其黨張萬頃為河南尹。

     封常清帥餘衆至陝,〔帥,讀曰率〕。

    陝郡太守窦廷芝已奔河東,吏民皆散。

    常清謂高仙芝曰:「常清連日血戰,賊鋒不可當。

    且潼關無兵,若賊豕突入關,則長安危矣。

    陝不可守,不如引先據潼關以拒之。

    」仙芝乃帥見兵西趣潼關。

    〔見,賢遍翻。

    趣,七喻翻。

    考異曰:肅宗實錄雲:「仙芝領大軍初至陝、方欲進師,會常清軍敗至,欲廣其賊勢以雪己罪,勸仙芝班師。

    仙芝素信常清言,即日夜走保潼關;朝野大駭。

    」今從本傳〕。

    賊尋至,官軍狼狽走,無複部伍,士馬相騰踐,死者甚衆。

    至潼關,修完守備,賊至,不得入而去。

    祿山使其将崔幹佑屯陝,〔複,扶又翻。

    踐,悉銑翻。

    潼,音同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陝,失冉翻〕。

    臨汝、弘農、濟陰、濮陽、雲中郡皆降于祿山。

    〔弘農郡,本虢州虢郡,天寶元年更郡名。

    濮陽郡,濮州。

    雲中郡,雲州。

    濟,子禮翻。

    濮,博木翻。

    降,戶江翻〕。

    是時,朝廷征兵諸道,皆未至,關中忷懼。

    會祿山方謀稱帝,留東京不進,故朝廷得為之備,兵亦稍集。

    〔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忷,許拱翻〕。

     祿山以張通侕之弟通晤為睢陽太守。

    與陳留長史楊朝宗将胡騎千餘東略地,〔睢,音雖。

    守,式又翻。

    将即亮翻。

    騎,奇寄翻〕。

    郡縣官多望風降走,惟東平太守嗣吳王祗、濟南太守李随起兵拒之。

    〔東平郡,郓州。

    濟南郡,本齊州齊郡,天寶元年更名臨淄郡;五載,更今郡名。

    嗣,祥吏翻〕。

    祗,祎之弟也。

    〔祎,籲韋翻〕。

    郡縣之不從賊者,皆倚吳王為名。

    單父尉賈贲帥吏民南擊睢陽,斬張通晤。

    〔單父,古縣,時屬睢陽郡。

    單,音善。

    父,音甫〕。

    李庭望吊兵欲東徇地,聞之,不敢進而還。

    〔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〕。

     14庚子,以永王璘為山南節度使,江陵長史源洧為之副;〔江陵郡,本荊州南郡,天寶元年更郡名。

    璘,力珍翻。

    洧,于軌翻〕。

    颍王伷為劍南度使,蜀郡長史唯圓為之副。

    〔蜀郡,益州。

    伷,公了翻。

    長,知兩翻〕。

    二王皆不出合。

    洧,裕光之子也。

    〔源光裕見二百一十二卷開元十三年〕。

     15上議親征,辛醜,制太子監國,〔監,古銜翻。

    考異:日唐曆、幸蜀記皆雲「十六日辛醜」。

    按長曆,辛醜,十七日也。

    實錄又作「己醜」,尤誤。

    肅宗實錄雲:「迢以上監國,仍令總統六軍,親征寇逆。

    」按制書雲:「今親總六師,率衆百萬,鋪敦元惡,巡撫洛陽,」則是上親征,使太子留守也。

    今從玄宗實錄〕。

    謂宰相曰:「朕在位垂五十載,倦于憂勸,去秋已欲傳位太子;值水旱相仍,不欲以餘災遺子孫,〔遺,唯季翻〕。

    淹留俟稍豐。

    不意逆胡橫發,〔橫,戶孟翻;下同〕。

    朕當親征,且使之監國。

    事平之日,朕将高枕無為矣。

    」枕,之任翻。

    楊國忠大懼,退謂韓、虢、秦三夫人曰:「太子素惡吾家專棋久矣;若一旦得天下,吾與姊妹并命在旦暮矣!」相與聚哭。

    使三夫人說貴妃,〔惡,烏路翻。

    橫,下孟翻。

    說,式芮翻〕。

    銜土請命于上;事遂寝。

     16顔真卿召募勇士,旬日至萬餘人,谕以舉兵讨安祿山,繼以涕泣,士皆感憤。

    祿山使其黨段子赍李赍、盧奕、蔣清首徇河北諸郡,至平原,壬寅,真卿執子光,腰斬以徇;取三人首,續以蒲身,棺斂葬之,祭哭受吊。

    〔棺,音貫。

    斂,力贍翻〕。

    祿山以海運使劉道玄攝景城太守,清池尉賈載、鹽山尉河内穆甯共斬道玄,〔自帝事邊功,運青、萊之粟,浮海以給幽、平之兵,故置海運使。

    景州,本滄州勃海郡,鹽山屬邑也〕。

    得其甲仗五十餘船;攜道玄首谒長史李暐,暐收嚴莊宗族,悉誅之。

    是日,送道玄首至平原。

    真卿召載、甯及清河尉張澹詣平計事。

    〔澹,徒覽翻。

    考異曰:舊穆甯傳:「祿山僞署劉道玄為景城守。

    甯唱義起兵,斬道玄首,傳檄郡邑,多有應者。

    賊将史思明來寇郡,甯以攝東光令将兵禦之。

    思明遣使說誘,甯立斬之。

    郡懼賊怨深,後大至,痔甯兵及攝縣。

    初,甯佐采訪使巡按,嘗過平原,與太守顔真卿密揣祿山必叛。

    至是,真卿亦唱義,舉郡兵以拒祿山。

    會間使持書遣卿曰『夫子為衛君乎﹖』更無他詞。

    真卿得書,大喜,因奏署大理評事、河北采訪支使。

    」按甯以道玄首谒李暐,暐即族嚴莊家,豈有懼賊怨深而奪甯兵乎!真卿既殺段子光,帥諸郡以讨祿山,甯書中何必尚為隐語!道玄首至平原,真卿巳召甯計事,豈待得此書然後用之!況真卿領采訪使,乃在明年常山陷後。

    今皆不取〕。

    饒陽太守盧全誠據城不受代;〔考異曰:包谞河洛春秋作「盧皓」,今從殷仲容顔氏行狀〕。

    河間司法李奂殺祿山所署長史王懷忠;李随遣遊弈将訾嗣賢濟河,〔将,即翻。

    訾,即移翻,姓也。

    漢有訾順〕。

    殺祿山所署博平太守馬冀;各有衆數千或萬人,共推真卿為盟主,軍事皆禀焉。

    祿山使張獻誠将上谷、博陵、常山、趙郡、文安五郡團結兵萬人圍饒陽。

    〔饒陽郡,深州。

    河間郡,瀛州。

    上谷郡,易州。

    趙郡,趙州。

    文安郡,莫州。

    将,即亮翻〕。

     17高仙芝之東征也監軍邊令誠數以事幹之,仙芝多不從。

    令誠入奏事,具言仙芝、常清桡敗之狀,〔數,所角翻。

    桡,奴教翻〕。

    且雲:「常清賊搖衆,而仙芝棄陝地數旦裡,又盜減軍士糧賜。

    」上大怒,癸卯,遣令誠赍敕即軍中斬仙芝及常清。

    初,常清既敗,三遣使奉表陳賊形勢,〔使,疏吏翻〕。

    上皆不之見。

    常清乃自馳詣阙,至渭南,敕削其官爵,令還仙芝軍,白衣自效。

    常清草遺表曰:「臣死之後,望陛下不輕此賊,無忘臣言!」時朝議皆以為祿山狂悖,不日授首,故常清雲然。

    〔雲然者,猶曰言如此也。

    朝,直遙翻。

    悖,蒲内翻,又蒲沒翻〕。

    令誠至潼關,先引常清,宣敕示之;常清以表附令誠上之。

    〔上,時掌翻。

    考異曰:明皇幸蜀記、安祿山事迹皆曰:「常清配隸仙芝軍,感憤頗深,遂作遺表,飲藥而死。

    令誠至,常清巳死。

    」而舊傳以為「敕令卻赴潼關,自草表待罪,是日臨刑,托令誠上之。

    蓋二書見常清表有「仰天令鸩,向日封章,即為屍谏之臣,死作聖朝之鬼,」故雲然。

    今從舊傳〕。

    常清既死,陳屍蘧蒢。

    〔蘧蒢,蘆壌休〕,仙芝還,厔聽事,令誠索陌刀手百餘人自随,〔索,山客翻〕。

    乃謂仙芝曰:「大夫亦有恩命。

    」仙芝遽下,令誠宣敕。

    仙芝曰:「我遇敵而退,死則宜矣。

    今上戴天,下履地,謂我盜減糧賜則誣也。

    」時士卒在前,皆大呼稱枉,其聲振地,遂斬之。

    〔呼,火故翻。

    史言高仙芝由邊令誠而得節,亦由邊令誠而喪元〕。

    以将軍李承光攝領其衆。

     河西、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病廢在家,〔考異曰:舊金梁鳳傳雲:「天寶十三載,哥舒翰入京師,裴冕為河西留後,在武威。

    」是翰雖病在京師,猶領河西、隴右兩鎮也〕。

    上藉其威名,且素與祿山不協,召見,〔見,賢遍翻〕。

    拜兵馬副元帥,将兵八萬以讨祿山;〔帥,所類翻〕。

    仍敕天下四面進兵,會攻洛陽。

    翰病固辭,上不許,以田良丘為禦史中丞,充行軍司馬,起居郎蕭昕為判官,蕃将火拔歸仁等各将部落以從,〔将,即亮翻。

    從,才用翻。

    并仙芝舊卒,号二十萬,軍手潼關。

    〔考異曰:肅宗實錄雲;「以翰為皇太子先鋒兵馬使元帥,領河、隴、朔方募兵十萬,并仙芝舊卒,号二十萬,拒戰于潼關。

    十二月十七日,大軍發。

    」唐曆亦雲「先鋒兵馬使」元帥。

    舊傳雲「先鋒兵馬元帥」。

    祿山事迹雲:「翰為副元帥,領河、隴諸蕃部奴剌、颉、跌、朱邪、契苾、渾、蹛林、奚結、沙陀蓬子、處蜜、吐谷渾、思結等十三部落,督菄、漢兵二十一萬八千人,鎮于潼關。

    」舊紀雲:「丙午,命翰守潼關。

    」按玄宗實錄:「癸卯,斬常清、仙芝,命翰為兵馬副元帥,統兵八喁,鎮潼關。

    」時榮王為元帥,故以翰副之。

    蓋誅仙芝之日,即命翰代仙芝。

    舊紀「丙午」,肅宗實錄「十七日軍發」,皆太早也。

    玄宗實錄所雲八萬者,蓋止謂漢兵随翰東征者耳,并諸蕃部落及仙芝舊兵,則及十餘萬,因号二十萬也〕。

    翰病,不能治事,〔治,直之翻〕。

    悉以軍政委田良丘;良丘複不敢專決,使王思禮主騎,李承光主步,二人争長,無所統壹。

    〔複,扶又翻。

    長,知兩翻〕。

    翰用法嚴而恤,士卒皆懈弛,無鬬志。

    〔史言哥舒翰所以敗〕。

     18安祿山大同軍使高秀岩寇振武軍,〔杜佑曰:振武軍,在單于都護府城内,西去朔方千七百餘裡〕。

    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擊敗之,〔敗,補邁翻〕。

    子儀乘勝拔靜邊軍。

    〔據舊史,靜邊軍當在單于府東北,王忠嗣鎮河東所築也。

    宋白曰:雲中郡,西至靜邊軍一百八十裡〕。

    大同兵馬使薛忠義寇靜邊軍,子儀使左兵馬使李弼、右兵馬使高浚、左武鋒使仆固懷恩、右武鋒使渾釋之逆靜軍,大破之,坑其騎七千。

    〔騎,奇寄翻;下同。

    考異曰:陳翃汾陽王家傳,此戰在十二月十二。

    嫌其與祿山陷東都相亂,故并置此〕。

    進圍雲中,使别将公孫瓊岩将二千騎擊馬邑,拔之,開東陉關。

    〔馬邑郡,朔州。

    鴈門縣有東陉關、西陉關。

    時河東、太原閉關以拒秀岩,子儀既破秀岩,始開關。

    杜佑曰:代州,鴈門郡;郡南三十裡有東陉關,甚險固。

    西陉山,即句注山。

    陉,音刑;下同〕。

    甲辰,加子儀禦史大夫。

    懷恩,哥濫拔延之曾孫衪,世為金都督。

    〔哥濫拔延見一百九十八卷太宗貞觀二十年。

    金都督府亦置于是年。

    舊史曰仆固,即鐵勒仆骨部,語訛為仆固〕。

    釋之,渾部,酋長,世為蘭都督。

    〔酋,慈由翻。

    長,知兩翻〕。

     晧顔杲卿将起兵,參軍馮虔、前真定令賈深、笹城尉崔安石、郡人翟萬德、内丘丞張通幽皆預其謀;〔真定縣,帶常山郡。

    内丘,漢中丘縣也。

    隋諱「忠」,改曰内丘,屬巨鹿郡。

    翟,苌伯翻〕。

    又遣人語太原尹王承業,密與相應。

    〔語,牛倨翻〕。

    會顔真卿自平原遣杲卿甥盧逖潛告杲卿,欲連兵斷祿山歸路,以緩其西入之謀。

    〔斷,丁管翻;下乃斷同〕。

    時祿山遣其金吾将軍高邈詣幽州征兵,未還,杲卿以祿山命召李欽湊,使帥衆詣郡受犒赉;〔帥,讀曰率。

    犒苦到翻。

    赉,來代翻〕。

    丙午,薄暮,欽湊至,杲卿使袁屢謙、馮虔等攜酒食妓樂往勞之,〔妓,渠绮翻。

    勞,力到翻;下慰勞同〕。

    并其黨皆大醉,乃斷欽湊首,收其甲兵,盡縛其黨,明日,斬之悉散井陉之衆。

    有頃高邈自幽州還,且至笹城,杲卿使馮虔往擒之。

    〔斷,丁管翻。

    是年十一月,安祿山使李欽湊屯井陉口,今斬之而散其衆。

    陉,音刑。

    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〕。

    南境又白何千年自東京來,崔安石與翟萬德馳詣醴泉驿迎千年,又擒之,〔醴泉驿,在常山郡界,南直趙郡〕。

    同日緻于郡下。

    千年謂杲卿曰:「今太守欲輸力王室,既善其始,當慎其終。

    此邵應募烏合,難以臨敵,宜深溝高壘,勿與争鋒。

    俟朔方軍至,并力齊進,傳檄趙魏,斷燕薊要齊。

    【〔章;十二行本「膂」下有「彼則成擒矣」五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;張校同,雲無注本亦無。

    】斷,音短。

    燕,因肩翻。

    薊,音計。

    要,讀曰腰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