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一十六
關燈
小
中
大
還,〔中使,疏吏翻。
〕至昭應,谒林甫,拜于床下。
林甫流涕謂曰:「林甫死矣,公必為相,以後事累公!」〔累,力瑞翻。
〕國忠謝不敢當,汗出覆面。
〔國忠素憚林甫,故然。
覆,敷又翻。
〕十一月,丁卯,林甫薨。
上晚年自恃承平,以為天下無複可憂,複,扶又翻。
〕遂深居禁中,專以聲色自娛,悉委政事于林甫。
林甫媚事左右,迎合上意,以固其寵;杜絕言路,掩蔽聰明,以成甚奸;妬賢疾能,排抑勝己,以保其位;屢起大獄,誅逐貴臣,以張其勢。
〔張,知亮翻。
〕自皇太子以下,畏之側足。
凡在相位十九年,〔開元二十二年始相林甫,至是年凡十九年。
〕養成天下之亂,而上不之寤也。
15庚申,以楊國忠為右相,兼文部尚書,〔右相,即中書令;文部,即吏部。
〕其判使并如故。
〔判,如判度支之類;使,謂諸使。
使,疏吏翻。
〕 國忠為人強辯而輕躁,無威儀。
既為相,以天下為己任,裁決機務,果敢不疑;居朝廷,攘袂扼腕,〔躁,則到翻。
相息亮翻。
朝直遙翻。
腕烏貫翻。
〕公卿以下,頤指氣使,莫不震懾。
〔懾之涉翻。
〕自侍禦史至為相,〔楊國忠兼侍禦史,在六載、七載之間。
〕凡領四十餘使。
〔楊國忠為度支郎,領五十餘使,至宰相,凡領四十餘使,新、舊唐史皆不詳載其職。
按其拜相制前銜雲:禦史大夫、判度支、權知太府卿事,兼蜀郡長史、劍南節度,支度,營田等副大使、本道兼山南西道采訪處置使、兩京太府、司農、出納、監倉、祀祭、木炭、宮市、長春,九成宮等使、關内道及京畿采訪處置使,拜右相,兼吏部尚書、集賢殿,崇玄館學士、修國史、太清,太微宮使;自餘所領,又有管當租庸、鑄錢等使。
以是觀之,概可見。
〕台省官有才行時名,〔行,下孟翻。
〕不為己用者,皆出之。
或勸陝郡進士張彖谒國忠,〔陝郡本陝州弘農郡,天寶元年更郡名。
陝,失冉翻。
〕曰:「見之,富貴立可圖。
」彖曰:「君輩倚楊右相如泰山,吾以為冰山耳!若皎日既出,君輩得無失所恃乎!」遂隐居嵩山。
國忠以司勳員外郎崔圓為劍南留後,征魏郡太守吉溫為禦史中丞,充京畿、關内采訪等使。
〔魏郡,魏州。
京畿、關内先置兩采訪使,今令溫兼充。
〕溫詣範陽辭安祿山,〔魏郡屬河北道采訪使;時祿山兼采訪使,故溫往辭。
〕祿山令其子慶緒送至境,為溫控馬出驿數十步。
〔為,于僞翻。
〕溫至長安,凡朝廷動靜,辄報祿山,信宿而達。
16十二月,楊國忠欲收人望,建議:「文部選人,無問賢不肖,選深者留之,依資據阙注官。
」〔選,須絹翻。
考異曰:唐曆此敕在十月二十七日,統紀在七月。
舊紀:「十二月甲戌,國忠奏請兩京選人铨日便定留放,無長名。
」按國忠作相,始兼文部尚書,七月未也。
今從舊紀。
〕滞淹者翕然稱之。
國忠凡所施置,皆曲徇人所欲,故頗得衆譽。
17甲申,以平盧兵馬使史思明兼北平太守,充盧龍軍使。
〔使,疏吏翻。
〕 18丁亥,上還宮。
〔還自華清宮。
考異曰:本紀、唐曆皆雲「己亥還京」,今從實錄。
〕 19丁酉,以安西行軍司馬封常清為安西四鎮節度使。
〔唐制,行軍司馬位節度副使之上,天寶以後,節鎮以為儲帥。
〕 20哥舒翰素與安祿山、安思順不協,上常和解之,使為兄弟。
是冬,三人俱入朝,〔朝,直遙翻。
〕上使高力士宴之于城東。
祿山謂翰曰:「我父胡,母突厥,公父突厥,母胡,族類頗同,何得不相親﹖」翰曰:「古人雲,狐向窟嗥不祥,為其忘本故也。
〔厥,九勿翻。
窟,苦骨翻。
嗥,戶刀翻。
為,于僞翻。
〕兄苟見親,翰敢不盡心!祿山以為譏其胡也,大怒,罵翰曰:「突厥敢爾!」翰欲應之,力士目翰,翰乃止,陽醉而散,自是為怨愈深。
21隸王琰有二孺人,争寵,〔曲禮,大夫之妃曰孺人。
注雲,孺之言屬。
正義曰:孺,屬也,言其為親屬。
唐制縣王有孺人二人,視正五品。
孺,而樹翻。
〕其一使巫書符置琰履中以求媚。
琰與監院宦者有隙,〔時諸皇子列宅禁中之北,宦者監之。
監,古銜翻。
〕宦者知之,密奏琰祝詛上;上使人掩其履而獲之,大怒。
琰頓首謝:「臣實不知有符。
」上使鞫之,果孺人所為。
上猶疑琰知之,囚于鷹狗坊,〔鷹狗坊屬閑貛使。
〕絕朝請,〔朝,直遙翻。
憂憤而薨。
22故事,兵、吏部尚書知政事者,〔知政事,即宰相之職。
〕選事悉委侍郎以下,〔選,須絹翻。
〕三注三唱,仍過門下省審,自春及夏,其事乃畢。
〔唐制,六品以下赴選,始集而試,觀其書判;已試而铨,察其身言;巳铨而注,詢其便利而拟;巳注而唱,不厭者,得反通其辭;三唱而不厭者,聽冬集。
厭者為甲,上于仆射,乃上門下省,給事中讀之,黃門侍郎省之,侍中審之,然後以聞。
主者受旨而奉行焉,謂之奏受。
省,悉景翻。
〕及楊國忠以宰相領文部尚書,欲自示精敏,乃遣令史先于私第密定名阙。
十二載(癸巳,七五三) 1春,正月,壬戌,國忠召左相陳希烈及給事中,諸司長官皆集尚書都堂,〔尚書都堂,尚書都省之堂也。
長,知兩翻。
〕唱注選人,一日而畢,曰:「今左相、給事中俱在座,已過門下矣。
」〔左相即侍中,與給事皆門下省官。
〕其間資格差缪甚衆,無敢言者。
于是門下不複過官,〔複,扶又翻。
〕侍郎但掌試判而已;侍郎韋見素、張倚趨門庭,與主事無異。
〔吏部主事四人,吏職也。
〕見素,湊之子也。
〔韋湊見二百十卷睿宗景雲元年。
〕 京兆尹鮮于仲通諷選人請為國忠刻頌,立于省門,制仲通撰其辭;上為改定數字,〔撰,士免翻。
為,于僞翻。
〕仲通以金填之。
2楊國忠使人說安祿山〔說,式芮翻。
〕誣李林甫與阿布思謀反,祿山使阿在思部落降者詣阙誣告林甫與阿布思約為父子。
上信之,下吏按問;〔降,戶江翻。
下,戶嫁翻。
〕林甫婿谏議大夫楊齊宣懼為所累,〔累,力瑞翻。
〕附國忠意證成之。
時林甫尚未葬,二月,癸未,制削林甫官爵;子孫有官者除名,流嶺南及黔中,〔黔,音琴。
〕給随身衣及糧食,自餘赀産并沒官;近親及黨與坐貶者五十餘人。
部林甫棺,抉取含珠,褫金紫,〔抉,于穴翻。
含,戶绀翻。
褫,敕豸翻。
〕更以小棺如庶人禮葬之。
〔更,工衡翻。
〕己亥,賜陳希烈爵許國公,楊國忠爵魏國公,賞其成林甫之獄也。
3夏,五月,己酉,複以魏、周、隋後為三恪,〔改三恪,見上九載。
〕楊國忠欲攻李林甫之短也。
衛包以助邪貶夜郎尉,〔夜郎縣,屬溱州,貞觀十六年開山洞置。
〕崔昌貶烏雷尉。
〔烏雷縣,屬陸州。
〕 4阿布思為回纥所破,安祿山誘其部落而降之,〔誘,音酉。
降,戶江翻。
〕由是祿山精兵,天下莫及。
6安祿山以李林甫狡猾踰己,故畏服之。
及楊國忠為相,祿山視之蔑如也,蔑,無也。
言視之若無也。
〕由是有隙。
國忠屢言祿山有反狀;上不聽。
隴右節度使哥舒翰擊吐蕃,拔洪濟、漠門等城,悉收九曲部落。
〔吐蕃得九曲地,見二百十卷睿宗景雲元年。
廓州西南百四十裡有洪濟橋,注見前。
初,高麗人王思禮與翰俱為押牙,事王忠嗣。
翰為節度使,思禮為兵馬使兼河源軍使〔麗,力知翻。
使,疏吏翻。
〕翰擊九曲,思禮後期;翰将斬之,既複召釋之。
思禮徐曰斬則逐斬,複召何為!」〔複,扶又翻。
〕 楊國忠欲厚結翰,表侍禦史裴冕為河西行軍司馬。
是時中國盛強,自安遠門西盡唐境萬二千裡,〔長安城西面北來第一門日安遠門,本隋之開遠門也。
西盡唐境萬二千裡,并西域内屬諸國言之。
〕闾閰相望,桑麻翳野,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。
翰每遣使入奏,常乘白櫜駝,日馳五百裡。
〔使,疏吏翻。
〕 7九月,甲辰,以突騎施黑姓可汗登裡伊羅蜜施為突騎施可汗 8北庭都護程千裡追阿在思至碛西,以書谕葛邏祿,使相應。
〔碛,七迹翻。
邏,郎佐翻。
〕阿布思窮迫,歸葛邏祿,葛邏祿葉護執之,并其妻子、麾下數千人送之。
甲寅,加葛邏祿葉護頓毗伽開府儀同三司,賜爵金山王。
9冬,十月,戊寅,上幸華清宮。
〔考異曰:舊紀、唐曆皆作「戊申」。
按長曆,是月無戊申。
今從實錄。
然實錄在辛巳後,蓋誤。
〕 楊國忠與虢國夫人居第相鄰,〔虢國居宣陽坊,國忠居第在其西。
〕晝夜往來,無複期度,或并辔走馬入朝,不施障幕,〔婦人出必有障幕以自蔽。
複,扶又翻。
朝,直遙翻;下同。
〕道路為之掩目。
三夫人将從車駕幸華清宮,〔三夫人,韓、虢、秦也。
為,子僞翻。
〕會于國忠第;車馬仆從,充溢數坊,〔從,才用翻。
〕錦繡珠玉,鮮華奪目。
國忠謂客曰:「吾本寒家,一旦綠椒房至此,未知稅駕之所,然念終不能緻令名,不若且極樂耳。
」楊氏五家,隊各為一色衣以相别,〔樂,音洛。
别,彼列翻。
〕五家合隊,粲若雲錦;〔合,音合。
〕國忠仍以劍南旌節引于其前。
國忠子暄舉明經,學業荒陋,不及格。
禮部侍郎達奚珣畏國忠權勢,遣其子昭應尉撫先白之。
撫伺國忠入朝上馬,〔伺,相吏翻。
上,時掌翻。
〕趨至馬下;國忠意其子必中選,有喜色。
撫曰:「大人白相公,郎君所試,不中程序,然亦未敢落也。
」〔落,謂黜落也。
中,竹仲翻。
〕國忠怒曰:「我子何患不富貴,乃令鼠輩相賣!」策馬不顧而去。
撫惶遽,書白其父曰:「彼恃挾貴勢,令人慘嗟,安可複與論曲直!」〔複,扶又翻。
〕遂置暄上第。
及暄為戶部侍郎,珣始自禮部遷吏部,暄與所親言,猶歎己之淹回,珣之迅疾。
國忠既居要地,中外饷遺輻湊,〔遺,于季翻。
〕積缣至三千萬匹。
10上在華清宮,欲夜出遊,龍武大将軍陳玄禮谏;曰:「宮外即曠野,安可不備不虞!陛下必欲夜遊,請歸城阙。
」上為之引還。
〔為,于僞翻。
還,從宣翻,又如字;下同。
11是歲,安西節度使封常清擊大勃律,至菩薩勞城,〔新、舊書并作「賀菩勞城」。
菩,薄胡翻。
薩,桑葛翻。
〕前鋒屢捷,常清乘勝逐之。
斥候府果毅段秀實谏曰:〔新書作「隴州大堆府果毅」,此從舊書。
〕「虜兵赢而屢北,?之琱];〔赢,倫為翻。
誘,音酉。
〕請搜左右山林。
」常清從之。
果獲伏兵,遂大破之,受降而還。
12中書舍人宋昱知選事,前進士廣平劉乃以選法未善,〔廣平郡,本洺州武安郡,天寶元年更名。
選,須絹翻。
〕上書于昱,以為:「禹、稷、臯陶同居舜朝,猶曰載采有九德,考績以九載。
〔書:臯陶曰:「亦行有九德,亦言其人有德,乃言曰載采采。
」禹曰「何﹖」臯陶曰:「寬而粟,柔而立,願而恭,亂而敬,擾而毅,直而溫,簡而廉,删而塞,強而義,彰厥有常,吉哉!」又舜曲曰:三載考績,三考,九載也。
台灣省一,時掌翻。
陶,餘招翻。
九載,子亥翻。
〕近代主司,察言于一幅之判,觀行于一揖之間,何古今遲速不侔之甚哉!借使周公、孔子今處铨廷,〔铨廷,謂吏部铨量選人之所。
處,昌呂翻。
〕考其辭華,則不及徐、庾,〔徐陵、庾信,唐正元、大曆以前,皆尚其文。
〕觀其利口,則不若啬夫,〔啬夫事見十四卷漢文帝三年。
〕何暇論聖賢之事業乎!」
〕至昭應,谒林甫,拜于床下。
林甫流涕謂曰:「林甫死矣,公必為相,以後事累公!」〔累,力瑞翻。
〕國忠謝不敢當,汗出覆面。
〔國忠素憚林甫,故然。
覆,敷又翻。
〕十一月,丁卯,林甫薨。
上晚年自恃承平,以為天下無複可憂,複,扶又翻。
〕遂深居禁中,專以聲色自娛,悉委政事于林甫。
林甫媚事左右,迎合上意,以固其寵;杜絕言路,掩蔽聰明,以成甚奸;妬賢疾能,排抑勝己,以保其位;屢起大獄,誅逐貴臣,以張其勢。
〔張,知亮翻。
〕自皇太子以下,畏之側足。
凡在相位十九年,〔開元二十二年始相林甫,至是年凡十九年。
〕養成天下之亂,而上不之寤也。
15庚申,以楊國忠為右相,兼文部尚書,〔右相,即中書令;文部,即吏部。
〕其判使并如故。
〔判,如判度支之類;使,謂諸使。
使,疏吏翻。
〕 國忠為人強辯而輕躁,無威儀。
既為相,以天下為己任,裁決機務,果敢不疑;居朝廷,攘袂扼腕,〔躁,則到翻。
相息亮翻。
朝直遙翻。
腕烏貫翻。
〕公卿以下,頤指氣使,莫不震懾。
〔懾之涉翻。
〕自侍禦史至為相,〔楊國忠兼侍禦史,在六載、七載之間。
〕凡領四十餘使。
〔楊國忠為度支郎,領五十餘使,至宰相,凡領四十餘使,新、舊唐史皆不詳載其職。
按其拜相制前銜雲:禦史大夫、判度支、權知太府卿事,兼蜀郡長史、劍南節度,支度,營田等副大使、本道兼山南西道采訪處置使、兩京太府、司農、出納、監倉、祀祭、木炭、宮市、長春,九成宮等使、關内道及京畿采訪處置使,拜右相,兼吏部尚書、集賢殿,崇玄館學士、修國史、太清,太微宮使;自餘所領,又有管當租庸、鑄錢等使。
以是觀之,概可見。
〕台省官有才行時名,〔行,下孟翻。
〕不為己用者,皆出之。
或勸陝郡進士張彖谒國忠,〔陝郡本陝州弘農郡,天寶元年更郡名。
陝,失冉翻。
〕曰:「見之,富貴立可圖。
」彖曰:「君輩倚楊右相如泰山,吾以為冰山耳!若皎日既出,君輩得無失所恃乎!」遂隐居嵩山。
國忠以司勳員外郎崔圓為劍南留後,征魏郡太守吉溫為禦史中丞,充京畿、關内采訪等使。
〔魏郡,魏州。
京畿、關内先置兩采訪使,今令溫兼充。
〕溫詣範陽辭安祿山,〔魏郡屬河北道采訪使;時祿山兼采訪使,故溫往辭。
〕祿山令其子慶緒送至境,為溫控馬出驿數十步。
〔為,于僞翻。
〕溫至長安,凡朝廷動靜,辄報祿山,信宿而達。
16十二月,楊國忠欲收人望,建議:「文部選人,無問賢不肖,選深者留之,依資據阙注官。
」〔選,須絹翻。
考異曰:唐曆此敕在十月二十七日,統紀在七月。
舊紀:「十二月甲戌,國忠奏請兩京選人铨日便定留放,無長名。
」按國忠作相,始兼文部尚書,七月未也。
今從舊紀。
〕滞淹者翕然稱之。
國忠凡所施置,皆曲徇人所欲,故頗得衆譽。
17甲申,以平盧兵馬使史思明兼北平太守,充盧龍軍使。
〔使,疏吏翻。
〕 18丁亥,上還宮。
〔還自華清宮。
考異曰:本紀、唐曆皆雲「己亥還京」,今從實錄。
〕 19丁酉,以安西行軍司馬封常清為安西四鎮節度使。
〔唐制,行軍司馬位節度副使之上,天寶以後,節鎮以為儲帥。
〕 20哥舒翰素與安祿山、安思順不協,上常和解之,使為兄弟。
是冬,三人俱入朝,〔朝,直遙翻。
〕上使高力士宴之于城東。
祿山謂翰曰:「我父胡,母突厥,公父突厥,母胡,族類頗同,何得不相親﹖」翰曰:「古人雲,狐向窟嗥不祥,為其忘本故也。
〔厥,九勿翻。
窟,苦骨翻。
嗥,戶刀翻。
為,于僞翻。
〕兄苟見親,翰敢不盡心!祿山以為譏其胡也,大怒,罵翰曰:「突厥敢爾!」翰欲應之,力士目翰,翰乃止,陽醉而散,自是為怨愈深。
21隸王琰有二孺人,争寵,〔曲禮,大夫之妃曰孺人。
注雲,孺之言屬。
正義曰:孺,屬也,言其為親屬。
唐制縣王有孺人二人,視正五品。
孺,而樹翻。
〕其一使巫書符置琰履中以求媚。
琰與監院宦者有隙,〔時諸皇子列宅禁中之北,宦者監之。
監,古銜翻。
〕宦者知之,密奏琰祝詛上;上使人掩其履而獲之,大怒。
琰頓首謝:「臣實不知有符。
」上使鞫之,果孺人所為。
上猶疑琰知之,囚于鷹狗坊,〔鷹狗坊屬閑貛使。
〕絕朝請,〔朝,直遙翻。
憂憤而薨。
22故事,兵、吏部尚書知政事者,〔知政事,即宰相之職。
〕選事悉委侍郎以下,〔選,須絹翻。
〕三注三唱,仍過門下省審,自春及夏,其事乃畢。
〔唐制,六品以下赴選,始集而試,觀其書判;已試而铨,察其身言;巳铨而注,詢其便利而拟;巳注而唱,不厭者,得反通其辭;三唱而不厭者,聽冬集。
厭者為甲,上于仆射,乃上門下省,給事中讀之,黃門侍郎省之,侍中審之,然後以聞。
主者受旨而奉行焉,謂之奏受。
省,悉景翻。
〕及楊國忠以宰相領文部尚書,欲自示精敏,乃遣令史先于私第密定名阙。
十二載(癸巳,七五三) 1春,正月,壬戌,國忠召左相陳希烈及給事中,諸司長官皆集尚書都堂,〔尚書都堂,尚書都省之堂也。
長,知兩翻。
〕唱注選人,一日而畢,曰:「今左相、給事中俱在座,已過門下矣。
」〔左相即侍中,與給事皆門下省官。
〕其間資格差缪甚衆,無敢言者。
于是門下不複過官,〔複,扶又翻。
〕侍郎但掌試判而已;侍郎韋見素、張倚趨門庭,與主事無異。
〔吏部主事四人,吏職也。
〕見素,湊之子也。
〔韋湊見二百十卷睿宗景雲元年。
〕 京兆尹鮮于仲通諷選人請為國忠刻頌,立于省門,制仲通撰其辭;上為改定數字,〔撰,士免翻。
為,于僞翻。
〕仲通以金填之。
2楊國忠使人說安祿山〔說,式芮翻。
〕誣李林甫與阿布思謀反,祿山使阿在思部落降者詣阙誣告林甫與阿布思約為父子。
上信之,下吏按問;〔降,戶江翻。
下,戶嫁翻。
〕林甫婿谏議大夫楊齊宣懼為所累,〔累,力瑞翻。
〕附國忠意證成之。
時林甫尚未葬,二月,癸未,制削林甫官爵;子孫有官者除名,流嶺南及黔中,〔黔,音琴。
〕給随身衣及糧食,自餘赀産并沒官;近親及黨與坐貶者五十餘人。
部林甫棺,抉取含珠,褫金紫,〔抉,于穴翻。
含,戶绀翻。
褫,敕豸翻。
〕更以小棺如庶人禮葬之。
〔更,工衡翻。
〕己亥,賜陳希烈爵許國公,楊國忠爵魏國公,賞其成林甫之獄也。
3夏,五月,己酉,複以魏、周、隋後為三恪,〔改三恪,見上九載。
〕楊國忠欲攻李林甫之短也。
衛包以助邪貶夜郎尉,〔夜郎縣,屬溱州,貞觀十六年開山洞置。
〕崔昌貶烏雷尉。
〔烏雷縣,屬陸州。
〕 4阿布思為回纥所破,安祿山誘其部落而降之,〔誘,音酉。
降,戶江翻。
〕由是祿山精兵,天下莫及。
6安祿山以李林甫狡猾踰己,故畏服之。
及楊國忠為相,祿山視之蔑如也,蔑,無也。
言視之若無也。
〕由是有隙。
國忠屢言祿山有反狀;上不聽。
隴右節度使哥舒翰擊吐蕃,拔洪濟、漠門等城,悉收九曲部落。
〔吐蕃得九曲地,見二百十卷睿宗景雲元年。
廓州西南百四十裡有洪濟橋,注見前。
初,高麗人王思禮與翰俱為押牙,事王忠嗣。
翰為節度使,思禮為兵馬使兼河源軍使〔麗,力知翻。
使,疏吏翻。
〕翰擊九曲,思禮後期;翰将斬之,既複召釋之。
思禮徐曰斬則逐斬,複召何為!」〔複,扶又翻。
〕 楊國忠欲厚結翰,表侍禦史裴冕為河西行軍司馬。
是時中國盛強,自安遠門西盡唐境萬二千裡,〔長安城西面北來第一門日安遠門,本隋之開遠門也。
西盡唐境萬二千裡,并西域内屬諸國言之。
〕闾閰相望,桑麻翳野,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。
翰每遣使入奏,常乘白櫜駝,日馳五百裡。
〔使,疏吏翻。
〕 7九月,甲辰,以突騎施黑姓可汗登裡伊羅蜜施為突騎施可汗 8北庭都護程千裡追阿在思至碛西,以書谕葛邏祿,使相應。
〔碛,七迹翻。
邏,郎佐翻。
〕阿布思窮迫,歸葛邏祿,葛邏祿葉護執之,并其妻子、麾下數千人送之。
甲寅,加葛邏祿葉護頓毗伽開府儀同三司,賜爵金山王。
9冬,十月,戊寅,上幸華清宮。
〔考異曰:舊紀、唐曆皆作「戊申」。
按長曆,是月無戊申。
今從實錄。
然實錄在辛巳後,蓋誤。
〕 楊國忠與虢國夫人居第相鄰,〔虢國居宣陽坊,國忠居第在其西。
〕晝夜往來,無複期度,或并辔走馬入朝,不施障幕,〔婦人出必有障幕以自蔽。
複,扶又翻。
朝,直遙翻;下同。
〕道路為之掩目。
三夫人将從車駕幸華清宮,〔三夫人,韓、虢、秦也。
為,子僞翻。
〕會于國忠第;車馬仆從,充溢數坊,〔從,才用翻。
〕錦繡珠玉,鮮華奪目。
國忠謂客曰:「吾本寒家,一旦綠椒房至此,未知稅駕之所,然念終不能緻令名,不若且極樂耳。
」楊氏五家,隊各為一色衣以相别,〔樂,音洛。
别,彼列翻。
〕五家合隊,粲若雲錦;〔合,音合。
〕國忠仍以劍南旌節引于其前。
國忠子暄舉明經,學業荒陋,不及格。
禮部侍郎達奚珣畏國忠權勢,遣其子昭應尉撫先白之。
撫伺國忠入朝上馬,〔伺,相吏翻。
上,時掌翻。
〕趨至馬下;國忠意其子必中選,有喜色。
撫曰:「大人白相公,郎君所試,不中程序,然亦未敢落也。
」〔落,謂黜落也。
中,竹仲翻。
〕國忠怒曰:「我子何患不富貴,乃令鼠輩相賣!」策馬不顧而去。
撫惶遽,書白其父曰:「彼恃挾貴勢,令人慘嗟,安可複與論曲直!」〔複,扶又翻。
〕遂置暄上第。
及暄為戶部侍郎,珣始自禮部遷吏部,暄與所親言,猶歎己之淹回,珣之迅疾。
國忠既居要地,中外饷遺輻湊,〔遺,于季翻。
〕積缣至三千萬匹。
10上在華清宮,欲夜出遊,龍武大将軍陳玄禮谏;曰:「宮外即曠野,安可不備不虞!陛下必欲夜遊,請歸城阙。
」上為之引還。
〔為,于僞翻。
還,從宣翻,又如字;下同。
11是歲,安西節度使封常清擊大勃律,至菩薩勞城,〔新、舊書并作「賀菩勞城」。
菩,薄胡翻。
薩,桑葛翻。
〕前鋒屢捷,常清乘勝逐之。
斥候府果毅段秀實谏曰:〔新書作「隴州大堆府果毅」,此從舊書。
〕「虜兵赢而屢北,?之琱];〔赢,倫為翻。
誘,音酉。
〕請搜左右山林。
」常清從之。
果獲伏兵,遂大破之,受降而還。
12中書舍人宋昱知選事,前進士廣平劉乃以選法未善,〔廣平郡,本洺州武安郡,天寶元年更名。
選,須絹翻。
〕上書于昱,以為:「禹、稷、臯陶同居舜朝,猶曰載采有九德,考績以九載。
〔書:臯陶曰:「亦行有九德,亦言其人有德,乃言曰載采采。
」禹曰「何﹖」臯陶曰:「寬而粟,柔而立,願而恭,亂而敬,擾而毅,直而溫,簡而廉,删而塞,強而義,彰厥有常,吉哉!」又舜曲曰:三載考績,三考,九載也。
台灣省一,時掌翻。
陶,餘招翻。
九載,子亥翻。
〕近代主司,察言于一幅之判,觀行于一揖之間,何古今遲速不侔之甚哉!借使周公、孔子今處铨廷,〔铨廷,謂吏部铨量選人之所。
處,昌呂翻。
〕考其辭華,則不及徐、庾,〔徐陵、庾信,唐正元、大曆以前,皆尚其文。
〕觀其利口,則不若啬夫,〔啬夫事見十四卷漢文帝三年。
〕何暇論聖賢之事業乎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