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一十六
關燈
小
中
大
,直遙翻。
〕祿山至戲水,〔戲,許宜翻。
〕楊钊兄弟姊妹皆往迎之,冠蓋蔽野;上自幸望春宮以待之。
辛未,祿山獻奚俘八千人,上命考課之日書上上考。
前此聽祿山于上谷鑄錢五垆,祿山乃獻錢檥千缗。
〔缗,彌頻翻。
〕 楊钊,張易之之甥也,〔钊,音昭。
考異曰:鄭審天寶故事雲:「楊國忠本張易之之子。
天授中,張易之恩幸莫比,每歸私第,诏令居樓上,仍去其梯。
母恐張氏絕嗣,乃密令女奴蠙珠上樓,逐有娠而生國忠。
」其說暧昧無稽,今不取。
〕奏乞昭雪易之兄弟。
〔易之兄弟誅見二百七卷中宗神龍元年。
〕庚辰,制引易之兄弟迎中宗于房陵之功,〔迎中宗,非特二張倡其議也,事見二百六卷武後聖曆元年。
〕複其官爵;〔考異曰:唐曆在七月二十五日。
今從實錄。
〕仍賜一子官。
钊以圖谶有「金刀」,請更名;〔谶,楚谮翻。
更,工衡翻〕。
上賜名國忠。
16十二月,乙亥,上還宮。
17關西遊弈使王難得擊吐蕃,克五橋,拔樹敦城;以難得為白水軍使。
〔使,疏吏翻。
吐,從暾入聲。
樹敦城以古犬戎王樹惇名城,隋在吐谷渾界,唐在吐蕃界。
〕 18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僞與石國約和,引兵襲之,虜其王及部衆以歸,悉殺其老弱。
仙芝性貪,掠得瑟瑟十餘斛,〔使,疏吏翻。
張揖廣雅曰:瑟瑟,碧珠也。
〕黃金五六橐駝,其餘口馬雜貨稱是,皆入其家。
〔為石國王子扇誘諸國以覆仙芝之師張本。
稱尺證翻。
19楊國忠德鮮于仲通,〔鮮于仲通資給國忠,又推毂之,事見上卷四載。
〕薦為劍南節度使。
仲通性褊急,失蠻夷心。
〔褊,補典翻。
〕 故事,南诏常與妻子俱谒都督,過雲南,雲南太守張虔陀皆私之。
〔過,古禾翻。
雲南郡,姚州。
〕守,式又翻。
〕又多所征求,南诏王合羅鳳不應,虔陀遣人詈辱之,仍密奏其罪。
合羅鳳忿怨,是歲,發兵反,攻陷雲南,殺虔陀,取九夷州三十二。
〔夷州,謂西南夷附化羁縻之州也。
〕 十載(辛卯,七五一) 1春,正月,壬辰,上朝獻太清宮;癸巳,朝享太廟;〔朝,直遙翻;下同。
〕甲子,合祭天地于南郊,赦天下,免天下今載地稅。
〔上書壬辰、癸巳,下書丁酉,則「甲子」當作「甲午」。
〕 2丁酉,命李林甫遙領朔方節度使,以戶部侍郎李暐知留後事。
3庚子,楊氏五宅夜遊,〔楊铦、锜及韓、虢、秦三夫人為五宅。
〕與廣平公主從者争西市門,〔「廣平」,新書作「廣甯」;公主,上女也。
從,才用翻。
〕楊氏奴揮鞭及公主衣,公主墜馬程昌裔下扶之,亦被數鞭。
公主泣訴于上,上為之杖殺楊氏奴。
〔被,皮義翻。
為,于僞翻;下司為、使為、遽為同。
〕明日,免昌裔官,不聽朝谒。
4上命有司為安祿山治第于親仁坊,〔治直之翻。
〕敕令但窮壯麗,不限财力。
既成,具幄帟器皿,充牣其中,有帖白檀床二,皆長丈,闊六尺;〔本草圖經曰:檀香木如檀,生南海,種有黃、白紫之異。
帟,音亦。
長,直亮翻。
〕銀平脫屏風,帳方丈六尺;〔章:十二行本作「一方一丈八」五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退齋校同;張校雲「六」作「八」。
〕于廚貛之物皆飾以金銀,金飯罂二,〔罂,于耕翻,缶也。
〕銀淘盆二,〔淘盆,所以淅米。
〕皆受五鬥,織銀絲筐及笊籬各一;〔筐,去王翻,所以瀝米。
笊,側絞翻。
籬,音離。
笊籬,所以轑釜取食物。
〕他物稱是。
〔稱,尺證翻。
〕雖禁中服禦之物,殆不及也。
上每令中使為祿山護役,〔護,監護也。
使,疏吏翻;下同。
〕築第及造儲偫賜物,常戒之曰:「胡眼大,勿令笑我。
」〔偫,直裡翻。
大,唐佐翻。
〕 祿山入新第,置酒,乞降墨敕請宰相至第。
是日,上欲于樓下擊球,遽為罷戲,命宰相赴之。
日遣諸楊與之選勝遊宴,侑以梨園教坊樂。
〔梨園,皇帝梨弟子也。
教坊,内教坊也。
〕上每食一物稍美,或後苑校獵獲鮮禽,辄遣中使走馬賜之,絡繹于路。
甲辰,祿山生日,上及貴妃賜衣服、寶器、酒馔甚厚。
〔僎,雛戀翻,又雛皖翻。
〕後三日,召祿山入禁中,貴妃以錦繡為大襁褓,裹祿山,使宮人以彩輿舁之。
〔襁,居兩翻。
升,羊茹翻。
〕上聞後宮歡笑,問其故,左右以貴妃三日洗祿兒對。
上自往觀之,喜,賜貴妃洗兒金銀錢,複厚賜祿山,盡歡而罷。
〔複,扶又翻。
〕自是是祿山出入宮掖不禁,或與貴妃對食,或通宵不出,頗有醜聲聞于外,上亦不疑也。
〔聞,音問。
觀明皇所以待祿山者,昏庸之主所不為,殆天奪之魄也。
考異曰:祿山事亦:「正月二十日,祿山生日玄宗及太真賜祿山器皿衣服,件目甚多。
後三日,召祿山入,内貴妃以錦繡繃縛祿山,令内人以彩輿升之,宮中歡呼動地。
玄宗使人問之,報雲:『貴妃與祿兒作三日洗兒。
』玄宗就觀之,大悅。
因賜貴妃洗兒金銀錢物,極歡而罷。
自是宮中皆呼祿山為祿兒,不禁其出入。
」溫畬天寶亂離西幸記:「祿山谄約楊妃,誓為子母;自虢國已下,次及諸王,皆戲祿兒,與之促膝娛宴。
上時聞後宮三千合處喧笑,密偵則祿山果在其内。
貴戚猱雜,未之前聞;凡曰钗鬟,皆啖厚利;或通宵禁掖,昵狎嫔嫱。
和士開之出入卧内,方此為疏;薊城侯之獲廁刑餘,又奚足尚!」王仁裕天寶遺事雲:祿山常與妃子同食無所不至。
帝恐外人以酒毒之,遂賜金牌子系于臂上,每有王公召宴,欲沃以巨觥,即祿山以金牌示之雲,『準敕戒灑。
』」今略取之。
〕 5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入朝,獻所擒擒突騎施可汗、吐蕃酋長、石國王、朅師王。
加仙芝開府儀同三司。
尋以仙芝為河西節度使,代安思順;思順諷群胡割耳剺面請留己,制複留思順于河西。
〔剺,力之翻。
複,扶又翻。
〕 6安祿山求兼河東節度。
二月,丙辰,以河東節度使韓休為左羽林将軍,以祿山代之。
戶部郎中吉溫見祿山有寵,又附之,約為兄弟。
說祿山曰:「李右丞相雖以時事親三兄,〔天寶元年,改侍中為左相,中書令為右相。
李林甫時為右相,中書令之職也,「丞」字衍。
安祿山,第三。
說,式芮翻。
不必肯以兄為相;溫雖蒙驅使,終不得超擢。
兄若薦溫于上,溫即奏兄堪大任,共排林甫出之,為相必矣。
」祿山悅其言,數稱溫才于上,上亦忘曩日之言。
〔數,所角翻。
忘,巫放翻。
言,見上卷四載。
〕會祿山領河東,因奏溫為節度副使、知留後,以大理司直張通儒為留後判官,〔大理司直,從六品上。
通儒帶司直而為河東留後判官,是後節鎮有帶六曹尚書,有帶三公、三師,其屬亦率帶六品以下朝職,謂之帶職。
黃琮曰:外官帶職,有憲銜,有檢校,憲銜自監察禦史至禦史大夫,檢校自國子祭酒至三公,唐及五代之制也。
〕河東事悉以委之。
是時,楊國忠為禦史中丞,方承恩用事。
祿山登降殿階,國忠常扶掖之。
〔掖,音亦。
〕祿山與王鉷俱為大夫,鉷權任亞于李林甫。
祿山見林甫,禮貌頗倨。
林甫陽以他事召王大夫,鉷至,趨拜甚謹;祿山不覺自失,容貌益恭。
林甫與祿山語,每揣知其情,先言之,〔揣,初委翻。
〕祿山驚服。
祿山于公卿皆慢侮之,獨憚林甫,每見,雖盛冬,常汗沾衣。
林甫乃引與坐于中書廳,〔廳,他經翻。
中庭曰聽事,言受事察訟于是也。
漢晉皆作「聽事」,六朝以來乃始加「捜」而徑曰廳。
〕撫以溫言,自解披袍以覆之。
祿山忻荷,言無不盡,〔覆,敷又翻。
荷,下可翻。
〕謂林甫為十郎。
〔林甫,第十。
〕既歸範陽,劉駱谷每自長安來,必問:「十郎何言﹖」得美言則喜;或但雲「語安大夫,〔語,牛倨翻。
〕須好檢校!」辄反手據床曰:「噫嘻,我死矣!」 祿山既兼領三鎮,賞刑己出,日益驕恣。
自以曩時不拜太子,〔事見上卷六載。
〕見上春秋高,頗内懼;又見武備堕弛,〔堕,讀曰隳。
〕有輕中國之心。
孔目官嚴莊、〔孔目官,衙前吏職也,唐世始有此名;言凡使司之事,一孔一目,皆須經由其手也。
〕掌書記高尚〔掌書記,位判官下,古記室參軍之任。
〕因為之解圖谶,勸之作亂。
〔為,于僞翻。
谶,楚谮翻。
〕 祿山養同羅、奚、契丹降者八千餘人,謂之「曳落河」。
〔契,欺訖翻,又音吃。
降,戶江翻。
考異;曰:祿山事迹雲:養為己子。
按養子必無八千之數,今不取。
〕曳落河者,胡言壯士也。
及家僮百餘人,皆骁勇善戰,一可當百。
又畜戰馬數萬匹,〔骁,堅堯翻。
畜,許六翻。
〕多聚兵仗,分遣商胡詣諸道販鬻,歲輸珍貨數百萬。
〔輸,舂遇翻。
〕私作绯紫袍、魚袋,以百萬計。
以高尚。
嚴莊、張通儒及将軍孫孝哲為腹心,史思明、安守忠、李歸仁、蔡希德、牛廷玠、向潤容、〔向,式亮翻,姓也。
〕李庭望、崔幹佑、尹子奇、何千年、武令珣、能元皓、〔能,奴代翻。
何氏姓苑雲:能姓,出自長廣。
〕田承嗣、田幹真、阿史那承慶為爪牙。
尚,雍奴人,〔雍奴,天寶元年更名武清,屬範陽郡。
此因舊縣名書之。
〕本名不危,頗有辭學,薄遊河朔,貧困不得志,常歎曰:「高不危當舉大事而死,豈能齧草根求活邪!」祿山引置幕府,出入卧内。
尚典箋奏,莊治簿書。
〔治,直之翻。
〕通儒,萬歲之子;〔張萬歲,唐初掌貛牧。
通儒必非其子,或者其孫也;否則别又有一張萬歲。
〕孝哲,契丹也。
承嗣世為盧龍小校,祿山以為前鋒兵馬使。
〔章:十二行本「使」下有「治軍嚴整」四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張校同;退齋校同。
〕嘗大雪,祿山按行諸營,〔校,戶教翻。
使疏吏翻。
行,下孟翻。
〕至承嗣營,寂若無人,入閱士卒,無一人不在者,祿山以是重之。
7夏,四月,壬午,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讨南诏蠻,大敗于泸南。
〔泸水之南也。
武後垂拱元年,置長城縣,屬絩州,天寶初更名泸南縣。
考異曰:楊國忠傳:「南蠻質子合羅鳳亡歸不獲,帝怒,欲讨之。
國忠薦阆州人鮮于仲通為益州長史,令帥精兵八萬讨南蠻」按南诏傳:「七年,蒙歸義死,诏合羅鳳襲雲南王」,不雲嘗為質子亡歸也。
九年,姚州自以張虔陀侵之故反,時鮮于仲通已為益州長史。
國忠傳與南诏傳相違。
新、舊書皆如此,恐誤。
〕時仲通将兵八萬分二道出戎、嶲州,至曲州、靖州。
〔分為二道,一道出戎州,一道出嶲州也。
自戎州開邊縣西行七十裡至曲州;自嶲州西南行八百餘裡渡泸水。
曲州本隋之恭州,古朱提之地,武德八年更名曲州。
靖州,隋屬協州,古夜郎地,武德初分協州置靖州。
嶲,音髓。
〕南诏王合羅鳳謝〔章:十二行本「謝」上有「遣使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張校同。
〕罪,請還所俘掠,城雲南而去,〔去年,南诏攻陷雲南城,必有夷毀處,故請城之以謝罪。
〕且曰:「今吐蕃大兵壓境,若不許我,我将歸命吐蕃,雲南非唐有也。
」仲通不許,囚其使。
進軍至西洱河,與合羅鳳戰,軍大敗,〔使,疏吏翻。
洱,乃吏翻。
〕士卒死者六萬人,仲通僅以身免。
楊國忠掩其敗狀,仍叙其戰功。
〔考異曰:唐曆雲「令仲通白衣領節度事」,舊傳無之。
按既掩敗叙勁,豈得複白衣領職!〕合羅鳳斂戰屍,築為京觀,〔觀,古玩翻。
〕遂北臣于吐蕃。
蠻語謂弟為「锺」,吐蕃命合羅鳳為「贊普锺」,号曰東帝,給以金印。
合羅鳳刻碑于國門,言己不得已而叛唐,且曰:
〕祿山至戲水,〔戲,許宜翻。
〕楊钊兄弟姊妹皆往迎之,冠蓋蔽野;上自幸望春宮以待之。
辛未,祿山獻奚俘八千人,上命考課之日書上上考。
前此聽祿山于上谷鑄錢五垆,祿山乃獻錢檥千缗。
〔缗,彌頻翻。
〕 楊钊,張易之之甥也,〔钊,音昭。
考異曰:鄭審天寶故事雲:「楊國忠本張易之之子。
天授中,張易之恩幸莫比,每歸私第,诏令居樓上,仍去其梯。
母恐張氏絕嗣,乃密令女奴蠙珠上樓,逐有娠而生國忠。
」其說暧昧無稽,今不取。
〕奏乞昭雪易之兄弟。
〔易之兄弟誅見二百七卷中宗神龍元年。
〕庚辰,制引易之兄弟迎中宗于房陵之功,〔迎中宗,非特二張倡其議也,事見二百六卷武後聖曆元年。
〕複其官爵;〔考異曰:唐曆在七月二十五日。
今從實錄。
〕仍賜一子官。
钊以圖谶有「金刀」,請更名;〔谶,楚谮翻。
更,工衡翻〕。
上賜名國忠。
16十二月,乙亥,上還宮。
17關西遊弈使王難得擊吐蕃,克五橋,拔樹敦城;以難得為白水軍使。
〔使,疏吏翻。
吐,從暾入聲。
樹敦城以古犬戎王樹惇名城,隋在吐谷渾界,唐在吐蕃界。
〕 18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僞與石國約和,引兵襲之,虜其王及部衆以歸,悉殺其老弱。
仙芝性貪,掠得瑟瑟十餘斛,〔使,疏吏翻。
張揖廣雅曰:瑟瑟,碧珠也。
〕黃金五六橐駝,其餘口馬雜貨稱是,皆入其家。
〔為石國王子扇誘諸國以覆仙芝之師張本。
稱尺證翻。
19楊國忠德鮮于仲通,〔鮮于仲通資給國忠,又推毂之,事見上卷四載。
〕薦為劍南節度使。
仲通性褊急,失蠻夷心。
〔褊,補典翻。
〕 故事,南诏常與妻子俱谒都督,過雲南,雲南太守張虔陀皆私之。
〔過,古禾翻。
雲南郡,姚州。
〕守,式又翻。
〕又多所征求,南诏王合羅鳳不應,虔陀遣人詈辱之,仍密奏其罪。
合羅鳳忿怨,是歲,發兵反,攻陷雲南,殺虔陀,取九夷州三十二。
〔夷州,謂西南夷附化羁縻之州也。
〕 十載(辛卯,七五一) 1春,正月,壬辰,上朝獻太清宮;癸巳,朝享太廟;〔朝,直遙翻;下同。
〕甲子,合祭天地于南郊,赦天下,免天下今載地稅。
〔上書壬辰、癸巳,下書丁酉,則「甲子」當作「甲午」。
〕 2丁酉,命李林甫遙領朔方節度使,以戶部侍郎李暐知留後事。
3庚子,楊氏五宅夜遊,〔楊铦、锜及韓、虢、秦三夫人為五宅。
〕與廣平公主從者争西市門,〔「廣平」,新書作「廣甯」;公主,上女也。
從,才用翻。
〕楊氏奴揮鞭及公主衣,公主墜馬程昌裔下扶之,亦被數鞭。
公主泣訴于上,上為之杖殺楊氏奴。
〔被,皮義翻。
為,于僞翻;下司為、使為、遽為同。
〕明日,免昌裔官,不聽朝谒。
4上命有司為安祿山治第于親仁坊,〔治直之翻。
〕敕令但窮壯麗,不限财力。
既成,具幄帟器皿,充牣其中,有帖白檀床二,皆長丈,闊六尺;〔本草圖經曰:檀香木如檀,生南海,種有黃、白紫之異。
帟,音亦。
長,直亮翻。
〕銀平脫屏風,帳方丈六尺;〔章:十二行本作「一方一丈八」五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退齋校同;張校雲「六」作「八」。
〕于廚貛之物皆飾以金銀,金飯罂二,〔罂,于耕翻,缶也。
〕銀淘盆二,〔淘盆,所以淅米。
〕皆受五鬥,織銀絲筐及笊籬各一;〔筐,去王翻,所以瀝米。
笊,側絞翻。
籬,音離。
笊籬,所以轑釜取食物。
〕他物稱是。
〔稱,尺證翻。
〕雖禁中服禦之物,殆不及也。
上每令中使為祿山護役,〔護,監護也。
使,疏吏翻;下同。
〕築第及造儲偫賜物,常戒之曰:「胡眼大,勿令笑我。
」〔偫,直裡翻。
大,唐佐翻。
〕 祿山入新第,置酒,乞降墨敕請宰相至第。
是日,上欲于樓下擊球,遽為罷戲,命宰相赴之。
日遣諸楊與之選勝遊宴,侑以梨園教坊樂。
〔梨園,皇帝梨弟子也。
教坊,内教坊也。
〕上每食一物稍美,或後苑校獵獲鮮禽,辄遣中使走馬賜之,絡繹于路。
甲辰,祿山生日,上及貴妃賜衣服、寶器、酒馔甚厚。
〔僎,雛戀翻,又雛皖翻。
〕後三日,召祿山入禁中,貴妃以錦繡為大襁褓,裹祿山,使宮人以彩輿舁之。
〔襁,居兩翻。
升,羊茹翻。
〕上聞後宮歡笑,問其故,左右以貴妃三日洗祿兒對。
上自往觀之,喜,賜貴妃洗兒金銀錢,複厚賜祿山,盡歡而罷。
〔複,扶又翻。
〕自是是祿山出入宮掖不禁,或與貴妃對食,或通宵不出,頗有醜聲聞于外,上亦不疑也。
〔聞,音問。
觀明皇所以待祿山者,昏庸之主所不為,殆天奪之魄也。
考異曰:祿山事亦:「正月二十日,祿山生日玄宗及太真賜祿山器皿衣服,件目甚多。
後三日,召祿山入,内貴妃以錦繡繃縛祿山,令内人以彩輿升之,宮中歡呼動地。
玄宗使人問之,報雲:『貴妃與祿兒作三日洗兒。
』玄宗就觀之,大悅。
因賜貴妃洗兒金銀錢物,極歡而罷。
自是宮中皆呼祿山為祿兒,不禁其出入。
」溫畬天寶亂離西幸記:「祿山谄約楊妃,誓為子母;自虢國已下,次及諸王,皆戲祿兒,與之促膝娛宴。
上時聞後宮三千合處喧笑,密偵則祿山果在其内。
貴戚猱雜,未之前聞;凡曰钗鬟,皆啖厚利;或通宵禁掖,昵狎嫔嫱。
和士開之出入卧内,方此為疏;薊城侯之獲廁刑餘,又奚足尚!」王仁裕天寶遺事雲:祿山常與妃子同食無所不至。
帝恐外人以酒毒之,遂賜金牌子系于臂上,每有王公召宴,欲沃以巨觥,即祿山以金牌示之雲,『準敕戒灑。
』」今略取之。
〕 5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入朝,獻所擒擒突騎施可汗、吐蕃酋長、石國王、朅師王。
加仙芝開府儀同三司。
尋以仙芝為河西節度使,代安思順;思順諷群胡割耳剺面請留己,制複留思順于河西。
〔剺,力之翻。
複,扶又翻。
〕 6安祿山求兼河東節度。
二月,丙辰,以河東節度使韓休為左羽林将軍,以祿山代之。
戶部郎中吉溫見祿山有寵,又附之,約為兄弟。
說祿山曰:「李右丞相雖以時事親三兄,〔天寶元年,改侍中為左相,中書令為右相。
李林甫時為右相,中書令之職也,「丞」字衍。
安祿山,第三。
說,式芮翻。
不必肯以兄為相;溫雖蒙驅使,終不得超擢。
兄若薦溫于上,溫即奏兄堪大任,共排林甫出之,為相必矣。
」祿山悅其言,數稱溫才于上,上亦忘曩日之言。
〔數,所角翻。
忘,巫放翻。
言,見上卷四載。
〕會祿山領河東,因奏溫為節度副使、知留後,以大理司直張通儒為留後判官,〔大理司直,從六品上。
通儒帶司直而為河東留後判官,是後節鎮有帶六曹尚書,有帶三公、三師,其屬亦率帶六品以下朝職,謂之帶職。
黃琮曰:外官帶職,有憲銜,有檢校,憲銜自監察禦史至禦史大夫,檢校自國子祭酒至三公,唐及五代之制也。
〕河東事悉以委之。
是時,楊國忠為禦史中丞,方承恩用事。
祿山登降殿階,國忠常扶掖之。
〔掖,音亦。
〕祿山與王鉷俱為大夫,鉷權任亞于李林甫。
祿山見林甫,禮貌頗倨。
林甫陽以他事召王大夫,鉷至,趨拜甚謹;祿山不覺自失,容貌益恭。
林甫與祿山語,每揣知其情,先言之,〔揣,初委翻。
〕祿山驚服。
祿山于公卿皆慢侮之,獨憚林甫,每見,雖盛冬,常汗沾衣。
林甫乃引與坐于中書廳,〔廳,他經翻。
中庭曰聽事,言受事察訟于是也。
漢晉皆作「聽事」,六朝以來乃始加「捜」而徑曰廳。
〕撫以溫言,自解披袍以覆之。
祿山忻荷,言無不盡,〔覆,敷又翻。
荷,下可翻。
〕謂林甫為十郎。
〔林甫,第十。
〕既歸範陽,劉駱谷每自長安來,必問:「十郎何言﹖」得美言則喜;或但雲「語安大夫,〔語,牛倨翻。
〕須好檢校!」辄反手據床曰:「噫嘻,我死矣!」 祿山既兼領三鎮,賞刑己出,日益驕恣。
自以曩時不拜太子,〔事見上卷六載。
〕見上春秋高,頗内懼;又見武備堕弛,〔堕,讀曰隳。
〕有輕中國之心。
孔目官嚴莊、〔孔目官,衙前吏職也,唐世始有此名;言凡使司之事,一孔一目,皆須經由其手也。
〕掌書記高尚〔掌書記,位判官下,古記室參軍之任。
〕因為之解圖谶,勸之作亂。
〔為,于僞翻。
谶,楚谮翻。
〕 祿山養同羅、奚、契丹降者八千餘人,謂之「曳落河」。
〔契,欺訖翻,又音吃。
降,戶江翻。
考異;曰:祿山事迹雲:養為己子。
按養子必無八千之數,今不取。
〕曳落河者,胡言壯士也。
及家僮百餘人,皆骁勇善戰,一可當百。
又畜戰馬數萬匹,〔骁,堅堯翻。
畜,許六翻。
〕多聚兵仗,分遣商胡詣諸道販鬻,歲輸珍貨數百萬。
〔輸,舂遇翻。
〕私作绯紫袍、魚袋,以百萬計。
以高尚。
嚴莊、張通儒及将軍孫孝哲為腹心,史思明、安守忠、李歸仁、蔡希德、牛廷玠、向潤容、〔向,式亮翻,姓也。
〕李庭望、崔幹佑、尹子奇、何千年、武令珣、能元皓、〔能,奴代翻。
何氏姓苑雲:能姓,出自長廣。
〕田承嗣、田幹真、阿史那承慶為爪牙。
尚,雍奴人,〔雍奴,天寶元年更名武清,屬範陽郡。
此因舊縣名書之。
〕本名不危,頗有辭學,薄遊河朔,貧困不得志,常歎曰:「高不危當舉大事而死,豈能齧草根求活邪!」祿山引置幕府,出入卧内。
尚典箋奏,莊治簿書。
〔治,直之翻。
〕通儒,萬歲之子;〔張萬歲,唐初掌貛牧。
通儒必非其子,或者其孫也;否則别又有一張萬歲。
〕孝哲,契丹也。
承嗣世為盧龍小校,祿山以為前鋒兵馬使。
〔章:十二行本「使」下有「治軍嚴整」四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張校同;退齋校同。
〕嘗大雪,祿山按行諸營,〔校,戶教翻。
使疏吏翻。
行,下孟翻。
〕至承嗣營,寂若無人,入閱士卒,無一人不在者,祿山以是重之。
7夏,四月,壬午,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讨南诏蠻,大敗于泸南。
〔泸水之南也。
武後垂拱元年,置長城縣,屬絩州,天寶初更名泸南縣。
考異曰:楊國忠傳:「南蠻質子合羅鳳亡歸不獲,帝怒,欲讨之。
國忠薦阆州人鮮于仲通為益州長史,令帥精兵八萬讨南蠻」按南诏傳:「七年,蒙歸義死,诏合羅鳳襲雲南王」,不雲嘗為質子亡歸也。
九年,姚州自以張虔陀侵之故反,時鮮于仲通已為益州長史。
國忠傳與南诏傳相違。
新、舊書皆如此,恐誤。
〕時仲通将兵八萬分二道出戎、嶲州,至曲州、靖州。
〔分為二道,一道出戎州,一道出嶲州也。
自戎州開邊縣西行七十裡至曲州;自嶲州西南行八百餘裡渡泸水。
曲州本隋之恭州,古朱提之地,武德八年更名曲州。
靖州,隋屬協州,古夜郎地,武德初分協州置靖州。
嶲,音髓。
〕南诏王合羅鳳謝〔章:十二行本「謝」上有「遣使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張校同。
〕罪,請還所俘掠,城雲南而去,〔去年,南诏攻陷雲南城,必有夷毀處,故請城之以謝罪。
〕且曰:「今吐蕃大兵壓境,若不許我,我将歸命吐蕃,雲南非唐有也。
」仲通不許,囚其使。
進軍至西洱河,與合羅鳳戰,軍大敗,〔使,疏吏翻。
洱,乃吏翻。
〕士卒死者六萬人,仲通僅以身免。
楊國忠掩其敗狀,仍叙其戰功。
〔考異曰:唐曆雲「令仲通白衣領節度事」,舊傳無之。
按既掩敗叙勁,豈得複白衣領職!〕合羅鳳斂戰屍,築為京觀,〔觀,古玩翻。
〕遂北臣于吐蕃。
蠻語謂弟為「锺」,吐蕃命合羅鳳為「贊普锺」,号曰東帝,給以金印。
合羅鳳刻碑于國門,言己不得已而叛唐,且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