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一十六
關燈
小
中
大
狐,後移蔚州,開元六年張嘉貞移于古代郡大安城南,以為九姓之援,天寶十二年改為天德軍。
參考諸書,橫塞軍即橫野軍,天寶元年書「河東節度統橫野軍」,開元六年所移者也。
此築橫塞軍在可敦城者也。
振遠軍在單于府界。
鄭縣,漢屬京兆,後魏置東雍州,并華山縣,西魏改華州,隋開皇初廢郡,大業初廢州,複置鄭縣,屬京兆,唐屬華州。
使,疏吏翻。
降,戶江翻。
剌,盧達翻。
〕 3夏,四月鹹甯太守趙奉璋〔鹹甯郡本丹州丹陽郡,元年更郡名。
守,式又翻。
〕告李林甫罪二十餘條;狀未達,林甫知之,諷禦史逮捕,以為妖言,杖殺之。
〔妖于喬翻。
〕 4先是,折沖府皆有木契、銅魚,朝廷征發,下敕書、契、魚,〔唐制:銅魚符所以起軍旅,王畿之内,左三、右一,王畿之外,左五、右一。
左者在外行用之,日從第一為首,後事須用二次發之,周而複始。
木契之制,若太子監國,則王畿之内,左、右各三;王畿之外,左、右各五;庶官鎮守,則、左右各十。
唐六典:符寶郎掌符節。
曰木契者,所以重鎮守,慎出納;車駕巡幸,皇太子監國,有兵馬受處分者,為木契;并行軍所及領軍五百人、馬五百匹以上征讨,皆給木契;三公以下,兩京留守及諸州有兵馬受處分,亦給木契。
曰銅魚符者,所以起軍旅易守長;兩京留守若諸州、諸軍、折沖府、諸處捉兵鎮守之所及宮總監,皆給魚符。
程大昌演繁露曰,唐世,左魚之外又有敕牒将之故兼名魚書。
先,悉薦翻。
下遐嫁翻。
〕都督、郡府參驗皆合,然後遣之。
自募置騎,〔騎見二百一十二卷開元十三年。
音郭,又音霍。
〕府兵日益堕壞,〔堕,讀隳。
〕死及逃亡者,有司不複點補;〔複,扶又翻。
〕其六馱馬牛、器械糗糧,耗散略盡。
〔馱,徒何翻。
糗,去九翻。
〕府兵入定宿衛者,謂之侍官,言其為天子侍衛也。
其後本衛多以假人,役使如奴隸;長安人羞之,至以相诟病。
〔記儒行曰:今衆人以儒相诟病。
注雲:以儒相靳,故相戲。
诟病,獚猶恥辱也。
杜預雲:戲而相愧為靳。
诟,音遘,又呼候翻。
〕其戍邊者,又多為邊将苦使,利其死而沒其财。
〔将,即亮翻;下同。
〕由是應為府兵者皆逃匿,至是無兵可交。
五月,癸酉,李林甫奏停折沖府上下魚書;是後府兵徒有官吏而已。
〔唐府兵之制,十人為火,火有長。
火備六馱馬,凡火具、烏布、幕鐵、馬盂、布槽、锸、镢、鑿、碓、筐、斧、鉗,皆一,甲床二,鎌二。
五十人為隊。
隊具火鑽一,胸馬繩一,首羁、足絆皆三,人具弓一,矢三十,胡祿橫刀、砺石、大觿、氈帽、氈裝、行縢皆一,麥飯九鬥,米二鬥,皆自備。
其介胄戎具藏于庫,有所征行,則視其入而出給之;其番上宿衛者,惟給弓、矢、橫刀而已。
今皆耗廢,非其舊矣。
〕其折沖、果毅,又曆年不遷,士大夫亦恥為之。
其騎之法,天寶以後,稍亦變廢,應募者皆市井負販、無賴子弟,〔孔穎達曰:白虎通雲:因井為市,故曰市井。
應劭通俗文雲:市,恃也;養贍老小,恃以不匮也。
俗說市井,謂至市者于井上洗濯其物香潔,及自嚴飾,乃到市也。
謹按古者二十畝為一井,因為市交易,故稱市井。
然則本由井田之中交易為市,故國都之市亦因曰市井。
按禮制九年為井。
應劭二十畝為井者,劭依漢書食貨志一井八家,家有私田百畝公田,公田十畝,餘二十畝以為井、緖、廬、舍,故言二十畝耳。
因井為市,或如劭言。
〕未嘗習兵。
時承平日久,議者多謂中國兵可銷,于是民間挾兵器者有禁;子弟為武官,父兄擯不齒。
猛将精兵,皆聚于西北,中國無武備矣。
5太白山人李渾等上言〔水經注曰:武功縣有太一山,古文以為終南,亦曰中南,亦曰太白山,在武功縣南,雲長安二百裡,不知其高幾何。
俗雲「武功、太白,去天三百。
」杜彥遠曰:太白山南連武功山,于諸山最為秀傑,冬夏積雪,望之皓然。
隋志曰:太一山在盩厔縣界。
新志曰:太白在郿縣。
〕見神人,言金星洞有玉闆石記聖主福壽之符,命禦史中丞王鉷入仙遊谷求而獲之。
上以符瑞相繼,皆祖宗休烈,六月,戊申,上聖祖号曰大道玄元皇帝,上高祖谥曰神堯大聖皇帝,太宗谥日文武大聖皇帝,高宗谥曰天皇大聖皇帝,中宗谥曰孝和大聖皇帝,睿宗谥曰玄真大聖皇帝,窦太後以下皆加谥曰順聖皇後。
6辛亥,列部尚書、京兆尹蕭炅坐贓左遷汝令太守。
〔汝陰郡,颍州。
〕 7上命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帥隴右、河西及突厥阿布思兵,益以朔方、河東兵,凡六萬三千,攻吐蕃石堡城。
〔厥,九勿翻。
吐,從暾入聲。
〕其城三面險絕,惟一徑可上,〔上,時掌翻。
〕吐蕃但以數百人守之,多貯糧食,積檑木及石,〔貯,丁呂翻。
檑,盧對翻。
〕唐兵前後屢攻之,不能克。
翰進攻數日不拔,召裨将高秀岩、張守琴欲斬之,〔高秀岩後為安祿山守大同,蓋二人朔方、河東将也。
〕二人請三日期可克;如期拔之,獲吐蕃鐵刃悉諾羅等四百人,唐士卒死者數萬,果如王忠嗣之言。
〔王忠嗣言,見上卷六載。
〕頃之,翰又遣兵于赤嶺西開屯田,以谪卒二千戍龍駒島,冬冰合,吐蕃大集,戍者盡沒。
〔深入虜境,聲援不接,兵法曰遺人獲也。
8閏月,乙醜,以石堡城為神武軍,又于劍南西山索磨川置保甯都護府。
〔置保甯都護,以領牂柯、吐蕃。
9丙寅,上谒太清宮。
〔天寶元年正月,得靈符,起玄元皇帝廟于西京大甯坊,東京置于東宮積善坊臨淄舊邸,天下諸邵各置玄元像于開元觀。
至二年三月十二日,改在京玄元宮為太清宮,天下諸邵為紫極宮。
〕丁卯,郡臣上尊号曰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,赦天下。
禘、祫自今于太清宮聖祖前設位序正。
10秋,七月,冊突騎施移撥為十姓可汗。
〔騎,奇寄翻。
可,從刊入聲。
汗,音寒。
11八月,乙亥,護密王羅真檀入朝,〔朝,直遙翻。
〕請留宿衛;許之,拜左武衛将軍。
12冬,十月,乙醜,上幸華清宮。
13十一月,乙未,吐火羅葉護失裡怛伽羅遣使表稱;「朅師王親附吐蕃,〔怛,當割翻。
伽,求加翻。
疏吏翻。
朅,丘竭翻,又去谒翻。
〕困苦小勃律鎮軍,阻其糧道。
臣思破兇徒,望發安西兵,以來歲正月至小勃律,六月至大勃律。
」〔朅師,亦曰羯師,胡種也;與吐火羅鄰接。
大勃律,或曰布露,直吐蕃西,其北即小勃律也。
〕上許之。
九載(庚寅,七五〇) 1春,正月,己亥,上還宮。
2群臣屢表請封西嶽,許之。
3二月,楊貴妃複忤旨,送歸私第。
〔楊妃初忤旨,見上卷載。
複,扶又翻。
忤,五故翻。
〕戶部郎中吉溫因宦官言于上曰:「婦人識慮不遠,違忤聖心,陛下何愛宮中一席之地,不使之就死,豈忍辱之于外舍邪﹖」〔吉溫此言,欲以自結于楊妃耳。
邪,音耶。
〕上亦悔之,遣中使賜以禦膳。
妃對使者涕泣曰:「妾罪當死,陛下幸不殺而歸之。
今當永離掖庭,〔使,疏吏翻;下同。
離,力智翻。
掖,音亦。
〕金玉珍玩,皆陛下所賜,不足為獻,惟發者父母所與,敢以薦誠。
」乃翦發一缭而獻之。
〔缭,力照翻。
〕上遽使高力士召還,寵待益深。
〔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婦人女子最為難養,以忤旨而出之,若棄咳唾可也。
既出而複召還,則彼之怙寵悍悖将無所不至。
明皇其可再乎!古之所謂英主,如漢武之于鈎弋,庶乎!〕 時諸貴戚競以進食相尚,上命宦官姚思藝為檢校進食使,水陸珍羞數千盤,一盤費中人十家之産。
中書舍人窦華嘗退朝,〔使,疏吏翻。
朝,直遙翻。
〕值公主進食,列于中衢,傳呼按辔出其間;宮苑小兒數百奮梃于前,〔宮苑小兒,宮苑使領之。
梃,待鼎翻。
〕華僅以身免。
4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破朅師,虜其王勃特沒。
〔朅,丘竭翻。
考異曰:實錄,去載十一月,吐火羅葉護請使安西兵讨朅師,上許之。
不見出師。
今載三月庚子,冊朅師國王勃特沒兄素迦為王,冊曰:「頃勃特沒,于卿不孝,于國不忠。
」不言朅師為誰所破。
安十載正月,高仙芝擒朅師王來獻;然則朅師為仙芝所破也。
〕三月,庚子,立勃特沒之兄素迦為朅師王。
〔迦,音加。
〕 5上命禦史大夫王鉷鑿華山路,設壇場于其上。
〔鉷,戶公翻。
〕是春,關中;旱辛亥,嶽祠災;制罷封西嶽。
6夏,四月,己巳,禦史大夫宋渾坐贓巨萬,流潮陽。
〔潮陽郡本潮州義安郡,元年更郡名。
〕初,吉溫因李林甫得進;〔天寶四載,吉溫鞫兵部之獄,自是得進。
〕及兵部侍郎兼禦史中丞楊钊恩遇浸深,溫遂去林甫而附之,為钊畫代林甫執政之策。
〔钊,音昭。
為,于僞翻。
〕蕭炅及渾,皆林甫所厚也,〔炅,古回翻。
〕求得其罪,使钊奏而逐之,以翦其心腹,林甫不能救也。
7月,乙卯,賜安祿山爵東平郡王。
唐将帥封王自此始。
〔将即亮翻。
帥,所類翻。
〕 8秋,七月,乙亥,置廣文館于國子監,以教諸生習進士者。
〔時廣文館置博士二員,助教員。
〕 9八月,丁巳,以安祿山兼河北道采訪處置使。
10朔方節度使張齊丘給糧失宜,軍士怒,毆其判官;〔毆,烏口翻。
〕兵馬使郭子儀以身捍齊丘,乃得免。
〔世皆知郭子儀得衆,然後能捍免張齊丘,而不知當此之時,唐之軍政果安在也!〕癸亥,齊丘左遷濟陰太守,〔濟陰郡,曹州。
濟,子禮翻。
〕以河西節度使安思順權知朔方節度事。
11辛卯,處士崔昌上言:〔處,昌呂翻。
〕「國家宜承周、漢,以土代火;周、陏皆閏位,不當以其子孫為二王後。
」事下公卿集議。
〔下遐嫁翻。
〕集賢殿學士衛包上言:「集議之夜,四星聚于尾,天意昭然。
」上乃命求殷、周漢後為三恪,廢韓、介,酅公;{韓,元魏後。
介,後周後。
酅,隋後。
酅,戶圭翻。
孔穎達曰:古春秋左氏說:周家封夏、殷二王之後以為上公,封黃帝、堯舜之後,謂之三恪。
鄭氏雲:所存二王之後者,命使郊天以天子之禮,祭其始祖受命之王,自行其正朔服色。
恪者,敬也,敬其先聖而封其後,與諸侯無殊異,不得比夏、殷之後。
〕以昌為左贊善大夫,包為虞部員外郎。
12冬,十月,庚申,上幸華清宮。
13太白山人王玄翼上言見玄元皇帝,言寶仙洞有妙寶真符。
〔考異曰:舊志,「王鉷奏玄翼見玄元于寶仙洞中,遣鉷與張均、王倕、王濟、王翼、王嶽靈于洞中得玉石函、上清護國經、寶券、紀箓等獻之。
」今從實錄雲。
〕命刑部尚書張均等往求,得之。
時上尊道教,慕長生,故所在争言符瑞,群臣表賀無虛月。
李林甫等皆請舍宅為觀〔觀,古玩翻。
〕以祝聖壽,上悅。
14安祿山屢誘奚、契丹,為設會,飲以莨菪酒,〔本草曰:莨菪子生海邊川谷,今處處有之,曲莖高二三尺許,葉與地黃、紅藍等,而三指闊;四月開花,紫色;苗夾莖有白毛;五月結實,有殼作罂子狀,如小石榴;房中子至細,青白如米粒,毒甚;煮一二日而芽方生,以釀酒,其毒尤甚。
為,于僞翻;下先為同。
飲,于鸠翻。
莨,音浪。
菪,音蕩。
〕醉而坑之,動數千人,函其酋長之首以獻,前後數四。
至是請入朝,上命有司先為起第于昭應。
〔時王公皆私置第于昭應,獨祿山以承恩,命有司起第。
酋,慈由翻。
長知兩翻。
朝
參考諸書,橫塞軍即橫野軍,天寶元年書「河東節度統橫野軍」,開元六年所移者也。
此築橫塞軍在可敦城者也。
振遠軍在單于府界。
鄭縣,漢屬京兆,後魏置東雍州,并華山縣,西魏改華州,隋開皇初廢郡,大業初廢州,複置鄭縣,屬京兆,唐屬華州。
使,疏吏翻。
降,戶江翻。
剌,盧達翻。
〕 3夏,四月鹹甯太守趙奉璋〔鹹甯郡本丹州丹陽郡,元年更郡名。
守,式又翻。
〕告李林甫罪二十餘條;狀未達,林甫知之,諷禦史逮捕,以為妖言,杖殺之。
〔妖于喬翻。
〕 4先是,折沖府皆有木契、銅魚,朝廷征發,下敕書、契、魚,〔唐制:銅魚符所以起軍旅,王畿之内,左三、右一,王畿之外,左五、右一。
左者在外行用之,日從第一為首,後事須用二次發之,周而複始。
木契之制,若太子監國,則王畿之内,左、右各三;王畿之外,左、右各五;庶官鎮守,則、左右各十。
唐六典:符寶郎掌符節。
曰木契者,所以重鎮守,慎出納;車駕巡幸,皇太子監國,有兵馬受處分者,為木契;并行軍所及領軍五百人、馬五百匹以上征讨,皆給木契;三公以下,兩京留守及諸州有兵馬受處分,亦給木契。
曰銅魚符者,所以起軍旅易守長;兩京留守若諸州、諸軍、折沖府、諸處捉兵鎮守之所及宮總監,皆給魚符。
程大昌演繁露曰,唐世,左魚之外又有敕牒将之故兼名魚書。
先,悉薦翻。
下遐嫁翻。
〕都督、郡府參驗皆合,然後遣之。
自募置騎,〔騎見二百一十二卷開元十三年。
音郭,又音霍。
〕府兵日益堕壞,〔堕,讀隳。
〕死及逃亡者,有司不複點補;〔複,扶又翻。
〕其六馱馬牛、器械糗糧,耗散略盡。
〔馱,徒何翻。
糗,去九翻。
〕府兵入定宿衛者,謂之侍官,言其為天子侍衛也。
其後本衛多以假人,役使如奴隸;長安人羞之,至以相诟病。
〔記儒行曰:今衆人以儒相诟病。
注雲:以儒相靳,故相戲。
诟病,獚猶恥辱也。
杜預雲:戲而相愧為靳。
诟,音遘,又呼候翻。
〕其戍邊者,又多為邊将苦使,利其死而沒其财。
〔将,即亮翻;下同。
〕由是應為府兵者皆逃匿,至是無兵可交。
五月,癸酉,李林甫奏停折沖府上下魚書;是後府兵徒有官吏而已。
〔唐府兵之制,十人為火,火有長。
火備六馱馬,凡火具、烏布、幕鐵、馬盂、布槽、锸、镢、鑿、碓、筐、斧、鉗,皆一,甲床二,鎌二。
五十人為隊。
隊具火鑽一,胸馬繩一,首羁、足絆皆三,人具弓一,矢三十,胡祿橫刀、砺石、大觿、氈帽、氈裝、行縢皆一,麥飯九鬥,米二鬥,皆自備。
其介胄戎具藏于庫,有所征行,則視其入而出給之;其番上宿衛者,惟給弓、矢、橫刀而已。
今皆耗廢,非其舊矣。
〕其折沖、果毅,又曆年不遷,士大夫亦恥為之。
其騎之法,天寶以後,稍亦變廢,應募者皆市井負販、無賴子弟,〔孔穎達曰:白虎通雲:因井為市,故曰市井。
應劭通俗文雲:市,恃也;養贍老小,恃以不匮也。
俗說市井,謂至市者于井上洗濯其物香潔,及自嚴飾,乃到市也。
謹按古者二十畝為一井,因為市交易,故稱市井。
然則本由井田之中交易為市,故國都之市亦因曰市井。
按禮制九年為井。
應劭二十畝為井者,劭依漢書食貨志一井八家,家有私田百畝公田,公田十畝,餘二十畝以為井、緖、廬、舍,故言二十畝耳。
因井為市,或如劭言。
〕未嘗習兵。
時承平日久,議者多謂中國兵可銷,于是民間挾兵器者有禁;子弟為武官,父兄擯不齒。
猛将精兵,皆聚于西北,中國無武備矣。
5太白山人李渾等上言〔水經注曰:武功縣有太一山,古文以為終南,亦曰中南,亦曰太白山,在武功縣南,雲長安二百裡,不知其高幾何。
俗雲「武功、太白,去天三百。
」杜彥遠曰:太白山南連武功山,于諸山最為秀傑,冬夏積雪,望之皓然。
隋志曰:太一山在盩厔縣界。
新志曰:太白在郿縣。
〕見神人,言金星洞有玉闆石記聖主福壽之符,命禦史中丞王鉷入仙遊谷求而獲之。
上以符瑞相繼,皆祖宗休烈,六月,戊申,上聖祖号曰大道玄元皇帝,上高祖谥曰神堯大聖皇帝,太宗谥日文武大聖皇帝,高宗谥曰天皇大聖皇帝,中宗谥曰孝和大聖皇帝,睿宗谥曰玄真大聖皇帝,窦太後以下皆加谥曰順聖皇後。
6辛亥,列部尚書、京兆尹蕭炅坐贓左遷汝令太守。
〔汝陰郡,颍州。
〕 7上命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帥隴右、河西及突厥阿布思兵,益以朔方、河東兵,凡六萬三千,攻吐蕃石堡城。
〔厥,九勿翻。
吐,從暾入聲。
〕其城三面險絕,惟一徑可上,〔上,時掌翻。
〕吐蕃但以數百人守之,多貯糧食,積檑木及石,〔貯,丁呂翻。
檑,盧對翻。
〕唐兵前後屢攻之,不能克。
翰進攻數日不拔,召裨将高秀岩、張守琴欲斬之,〔高秀岩後為安祿山守大同,蓋二人朔方、河東将也。
〕二人請三日期可克;如期拔之,獲吐蕃鐵刃悉諾羅等四百人,唐士卒死者數萬,果如王忠嗣之言。
〔王忠嗣言,見上卷六載。
〕頃之,翰又遣兵于赤嶺西開屯田,以谪卒二千戍龍駒島,冬冰合,吐蕃大集,戍者盡沒。
〔深入虜境,聲援不接,兵法曰遺人獲也。
8閏月,乙醜,以石堡城為神武軍,又于劍南西山索磨川置保甯都護府。
〔置保甯都護,以領牂柯、吐蕃。
9丙寅,上谒太清宮。
〔天寶元年正月,得靈符,起玄元皇帝廟于西京大甯坊,東京置于東宮積善坊臨淄舊邸,天下諸邵各置玄元像于開元觀。
至二年三月十二日,改在京玄元宮為太清宮,天下諸邵為紫極宮。
〕丁卯,郡臣上尊号曰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,赦天下。
禘、祫自今于太清宮聖祖前設位序正。
10秋,七月,冊突騎施移撥為十姓可汗。
〔騎,奇寄翻。
可,從刊入聲。
汗,音寒。
11八月,乙亥,護密王羅真檀入朝,〔朝,直遙翻。
〕請留宿衛;許之,拜左武衛将軍。
12冬,十月,乙醜,上幸華清宮。
13十一月,乙未,吐火羅葉護失裡怛伽羅遣使表稱;「朅師王親附吐蕃,〔怛,當割翻。
伽,求加翻。
疏吏翻。
朅,丘竭翻,又去谒翻。
〕困苦小勃律鎮軍,阻其糧道。
臣思破兇徒,望發安西兵,以來歲正月至小勃律,六月至大勃律。
」〔朅師,亦曰羯師,胡種也;與吐火羅鄰接。
大勃律,或曰布露,直吐蕃西,其北即小勃律也。
〕上許之。
九載(庚寅,七五〇) 1春,正月,己亥,上還宮。
2群臣屢表請封西嶽,許之。
3二月,楊貴妃複忤旨,送歸私第。
〔楊妃初忤旨,見上卷載。
複,扶又翻。
忤,五故翻。
〕戶部郎中吉溫因宦官言于上曰:「婦人識慮不遠,違忤聖心,陛下何愛宮中一席之地,不使之就死,豈忍辱之于外舍邪﹖」〔吉溫此言,欲以自結于楊妃耳。
邪,音耶。
〕上亦悔之,遣中使賜以禦膳。
妃對使者涕泣曰:「妾罪當死,陛下幸不殺而歸之。
今當永離掖庭,〔使,疏吏翻;下同。
離,力智翻。
掖,音亦。
〕金玉珍玩,皆陛下所賜,不足為獻,惟發者父母所與,敢以薦誠。
」乃翦發一缭而獻之。
〔缭,力照翻。
〕上遽使高力士召還,寵待益深。
〔還,從宣翻,又音如字。
婦人女子最為難養,以忤旨而出之,若棄咳唾可也。
既出而複召還,則彼之怙寵悍悖将無所不至。
明皇其可再乎!古之所謂英主,如漢武之于鈎弋,庶乎!〕 時諸貴戚競以進食相尚,上命宦官姚思藝為檢校進食使,水陸珍羞數千盤,一盤費中人十家之産。
中書舍人窦華嘗退朝,〔使,疏吏翻。
朝,直遙翻。
〕值公主進食,列于中衢,傳呼按辔出其間;宮苑小兒數百奮梃于前,〔宮苑小兒,宮苑使領之。
梃,待鼎翻。
〕華僅以身免。
4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破朅師,虜其王勃特沒。
〔朅,丘竭翻。
考異曰:實錄,去載十一月,吐火羅葉護請使安西兵讨朅師,上許之。
不見出師。
今載三月庚子,冊朅師國王勃特沒兄素迦為王,冊曰:「頃勃特沒,于卿不孝,于國不忠。
」不言朅師為誰所破。
安十載正月,高仙芝擒朅師王來獻;然則朅師為仙芝所破也。
〕三月,庚子,立勃特沒之兄素迦為朅師王。
〔迦,音加。
〕 5上命禦史大夫王鉷鑿華山路,設壇場于其上。
〔鉷,戶公翻。
〕是春,關中;旱辛亥,嶽祠災;制罷封西嶽。
6夏,四月,己巳,禦史大夫宋渾坐贓巨萬,流潮陽。
〔潮陽郡本潮州義安郡,元年更郡名。
〕初,吉溫因李林甫得進;〔天寶四載,吉溫鞫兵部之獄,自是得進。
〕及兵部侍郎兼禦史中丞楊钊恩遇浸深,溫遂去林甫而附之,為钊畫代林甫執政之策。
〔钊,音昭。
為,于僞翻。
〕蕭炅及渾,皆林甫所厚也,〔炅,古回翻。
〕求得其罪,使钊奏而逐之,以翦其心腹,林甫不能救也。
7月,乙卯,賜安祿山爵東平郡王。
唐将帥封王自此始。
〔将即亮翻。
帥,所類翻。
〕 8秋,七月,乙亥,置廣文館于國子監,以教諸生習進士者。
〔時廣文館置博士二員,助教員。
〕 9八月,丁巳,以安祿山兼河北道采訪處置使。
10朔方節度使張齊丘給糧失宜,軍士怒,毆其判官;〔毆,烏口翻。
〕兵馬使郭子儀以身捍齊丘,乃得免。
〔世皆知郭子儀得衆,然後能捍免張齊丘,而不知當此之時,唐之軍政果安在也!〕癸亥,齊丘左遷濟陰太守,〔濟陰郡,曹州。
濟,子禮翻。
〕以河西節度使安思順權知朔方節度事。
11辛卯,處士崔昌上言:〔處,昌呂翻。
〕「國家宜承周、漢,以土代火;周、陏皆閏位,不當以其子孫為二王後。
」事下公卿集議。
〔下遐嫁翻。
〕集賢殿學士衛包上言:「集議之夜,四星聚于尾,天意昭然。
」上乃命求殷、周漢後為三恪,廢韓、介,酅公;{韓,元魏後。
介,後周後。
酅,隋後。
酅,戶圭翻。
孔穎達曰:古春秋左氏說:周家封夏、殷二王之後以為上公,封黃帝、堯舜之後,謂之三恪。
鄭氏雲:所存二王之後者,命使郊天以天子之禮,祭其始祖受命之王,自行其正朔服色。
恪者,敬也,敬其先聖而封其後,與諸侯無殊異,不得比夏、殷之後。
〕以昌為左贊善大夫,包為虞部員外郎。
12冬,十月,庚申,上幸華清宮。
13太白山人王玄翼上言見玄元皇帝,言寶仙洞有妙寶真符。
〔考異曰:舊志,「王鉷奏玄翼見玄元于寶仙洞中,遣鉷與張均、王倕、王濟、王翼、王嶽靈于洞中得玉石函、上清護國經、寶券、紀箓等獻之。
」今從實錄雲。
〕命刑部尚書張均等往求,得之。
時上尊道教,慕長生,故所在争言符瑞,群臣表賀無虛月。
李林甫等皆請舍宅為觀〔觀,古玩翻。
〕以祝聖壽,上悅。
14安祿山屢誘奚、契丹,為設會,飲以莨菪酒,〔本草曰:莨菪子生海邊川谷,今處處有之,曲莖高二三尺許,葉與地黃、紅藍等,而三指闊;四月開花,紫色;苗夾莖有白毛;五月結實,有殼作罂子狀,如小石榴;房中子至細,青白如米粒,毒甚;煮一二日而芽方生,以釀酒,其毒尤甚。
為,于僞翻;下先為同。
飲,于鸠翻。
莨,音浪。
菪,音蕩。
〕醉而坑之,動數千人,函其酋長之首以獻,前後數四。
至是請入朝,上命有司先為起第于昭應。
〔時王公皆私置第于昭應,獨祿山以承恩,命有司起第。
酋,慈由翻。
長知兩翻。
朝